电影《秘岸》的英文译名“Lost Indulgence”,在百度查了这个单词,有“沉溺;放纵”,竟然还有“特赦”的意思。
真实奇妙的一个词语,在迷失中找到最后的赦免。
电影很好看,本来要想在映画日志推荐给大家,不过现在映画日志很乱,格式又有问题,打算2009开个新日志。
说说导演吧,张一白,估计也是一个很红的人,最近的两部电影都是有他参与,也是我今年看的最不错的电影,不过《双食记》还是比《秘岸》易懂一点点,《秘岸》的很多桥段还是给了人的想象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
演员中有莫文蔚,最近也刚好看了莫文蔚主演的《棺木》,两部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题材,跟余男很相似。
觉得莫文蔚真的是不错的演员,特别是腿,非常漂亮。
当然,她在《秘岸》中的表演也相当出彩,比《棺木》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另一个演员是蒋雯丽,个人觉得《秘岸》中她更真实,更出彩,比《立春》好上很多,立春的剧情实在太夸张,似乎要把那一个年代所有不好的事物都让这一个人经历,所以——就算世界上没有完人一样,世界上也不会有与那个时代所有不好的事情样样都接轨的人。
我看的电影真的很文艺,很钻,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但是也算是自己本有的,没什么好觉得惭愧。
例如《叶问》,最近听说到了票都难买的地步,但是我还是并非很期待。
我觉得看一部好电影就像打开一个百宝箱一样,我看《秘岸》和《双食记》时都没有特别关注这个电影,只是看到了,觉得想看,就点了,里面的东西很令我惊喜。
《秘岸》的男主角檀健次听说只是18岁的舞蹈学院学生,非常幸运。
虽然还并非有很多人关注他,不过听说已经成为李宇春的同门师弟了,估计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我估计有一天我要移民去台湾,不是因为我变态似地想去那里(虽然我确实有),而是因为那令人忍无可忍的广电局,前段时间的“狐狸能变妖人不能变鬼事件”(画皮)我已经觉得很不能理解了。
这一次在《秘岸》,这些大叔大妈们同样要求莫文蔚与檀健次在厕所的亲热场面删掉。
真的觉得很可笑,中国人又不是不接触性,有必要那么敏感吗?出于艺术以及个人欲望,强烈表示遗憾——难怪我后来觉得奇怪了,不就在厕所躺了一会吗?
会让一个男孩变成男人了?
《秘岸》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为外人所道的小秘密;凡丽的秘密是她爱上了小易以及和小易两万块钱的交易;青青的秘密是为了做近视矫正手术变漂亮和小川的朋友大志在一起,但其实心里喜欢的是小川。
小川在整个故事里是唯一一个青春期懵懂纯洁的愣头青,十六岁的他喜欢女孩子表达的方式就是大巴车上鼓足勇气触碰青青的手,在一众成年人的现实世界里,小川还保持着最初的单纯。
而苏丹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影片的最后,苏丹对小川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
很引人深思。
如果是假话的话,个人猜想是因为苏丹在瘸腿的那段时间与小川相处的过程中对小川产生了情愫,从之前种种(小川念叨父亲做的回锅肉,坚信父亲没有死一直在找他)也知道父亲形象在小川心目中分量极重,不忍心告诉他自己和他的父亲之间的事情,为了维护小川心目中父亲的形象,维护小川心底的纯真,编造了假话,说父亲是为了骗保发生的车祸。
如果是真话的话,那就如苏丹所说,苏丹与吴涛是情人关系,父亲是为了让小川一家和苏丹过得更好而骗保,但是由于意外没有出来。
但是若是真话的话,有几点需要质疑:1.小川一家并非到穷途末路,小川即将成年,父亲出租车司机,母亲医务室工作晚上兼职宠物店医师,没有外债,生活很安稳,父亲没有理由非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骗保。
2.父亲和苏丹真的是相爱着的情人关系吗?
从苏丹在小川家里生活的那段时间看,苏丹并没有对凡丽表现出两个女人之间争一个男人的情绪,而且苏丹和凡丽聊起吴涛时,也是云淡风轻,没有对这个男人表现出任何的在乎,与后面所说他爱上了吴涛的话相悖。
3.跳车骗保真的是两个人提前商量好的吗?
那为什么苏丹醒来那个镜头先是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然后看到自己受伤崩溃大叫。
按理来说,她既然和吴涛商量好,就应该能预测到自己可能会受伤,反映就不会这么大,说明跳车骗保不是两个人提前商量好的。
我个人更愿意相信这是苏丹的假话,在她编造的假话中,她把小川对她说过的去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开一家餐馆安在他的父亲身上。
镜头里小川对她说这番话的时候,苏丹的表情明显是有被打动到,但是却不能,因为她是陪酒女。
她已经爱上了这个愣头青,编造的谎话只是为了不要让现实的肮脏污染了在他心里纯粹的少年。
钱夹里的照片或许是苏丹和他父亲一起玩乐时留下的,看到的时候能够联想到小川。
有一个片段是凡丽问苏丹要地址,苏丹说没有,但是在结尾凡丽又知道了苏丹的地址,还专门派小川过去,凡丽既然自己的儿子小川和苏丹的关系有点变质,为什么还要派小川过去。
唯一的猜想就是,苏丹主动告诉了凡丽自己的地址,并希望能够见一见小川,让小川看到自己开了他曾醉酒时亲口告诉过她的——梦想中的餐馆。
这部影片里每个角色(除了大志那个混混)都是爱而不得的,青青对小川爱而不得,凡丽和小易爱而不得,苏丹和小川爱而不得。
但是互相又何尝不是彼此的救赎,青青喜欢小川,却因为丑想做视力矫正和大志在一起,自己的自卑和想变成小川眼中漂亮的人转化成了她变漂亮的动力;小易在那段时间里陪凡丽度过了难熬的丧夫之痛的日子,凡丽唱《红莓花儿开》唱到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心里想的是小易;苏丹在瘸腿的日子里也在陪伴着那位心思细腻敏感、会刻泥人的少年,听他说自己想潜水,看他发疯跳舞,和他喝酒唱《两只蝴蝶》,而小易也令苏丹的人生轨迹发生改变,苏丹开始不做陪酒女从良,去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开餐馆,过安稳的生活。
至于岸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苏丹的秘密。
以上仅是个人的观影后的解读,欢迎豆瓣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剧情。
表面上看,mv导演拍不了电影,是因为他们能拍摄一部电影的每一个片段,但没办法组合在一起。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们钟情“情绪化”的情节表现。
MV就那么几分钟,MV导演很懂得怎么洒狗血,比如最著名的桥段就是周格泰导演的MV《勇气》那几个同期收音的镜头:笨猪、大坏蛋,为什么不接电话.....balabala于是莫文蔚饰演的性工作者,人物设定和每一电影里的妓女一样,经验丰富风情万种却又有正义感被人同情,面对困难总要有那么一瞬间表现得像救国救民的赛金花一样老练。
(似乎每一个被塑造的妓女形象都是如此之丰满)里面几场莫文蔚的戏,总能看到《霸王别姬》里面菊仙跳楼那段的影子。
其他角色也有这些问题,所以看一会就觉得有些出戏,看一会就觉得有些出戏。
这么多年回过头来再看这部被人评价为张一白目前为止拍的最好的电影时,觉得,嗯,还凑合,看起来有点味道。
仔细一咂摸,想来也是近些年烂片太多,凸显这些糟糕的老电影着实还是有基本的艺术追求的。
印象中,人们一提起重庆说得最多的是那里的市民生活,有吃喝玩乐的各种好去处,有性情火辣的重庆辣妹,加上日益繁荣的社会经济,构成一个灯红酒绿的现代消费城市。
在这样的地方,大多数人的生活就像《秘岸》这部影片中的人们一样,只能用“凡俗”这个词来形容。
《秘岸》反映的,就是这些凡俗人的凡俗故事,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关切。
欲望与关切是本片的主题。
它唯独不想说“爱情”这个东西。
有太多讲述爱情的故事为我们所熟知,无法一一列举,我们姑且称之为“爱情话语”的膨胀。
这种膨胀可谓亘古未有。
“爱情话语”的膨胀,或许从反面证明了这个东西在现代生活中的稀缺,至少是相对的稀缺。
只有出现稀缺了,它才显得珍贵,让人魂牵梦绕。
之所以稀缺,根本原因在于它不像人们的物质生活用品一样,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来解决。
对于凡俗的人来说,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孔夫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又有儒家名言说,食色性也。
都一个道理,想吃好的东西,想要好的男女之事,都是人的一种天然的欲望。
该回到影片上了。
影片里的主人公,我们都能看出来,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
重庆有高楼大厦,有正在建设中的跨江大桥,有灯红酒绿,但影片的主要视角停留在老工业区,停留在筒子楼,停留在国企工人、出租车司机和夜总会小姐这些人身上。
其实他们才是这些日渐繁荣的现代城市中的绝大多数。
他们的愿望,或者他们的生活欲望,简单而凡俗。
挣钱,养活自己,养家糊口;最多,他们会像影片中的曾志伟和陈奕迅那样,有过一次两次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意外艳遇。
如此而已。
还要回到“饮食男女”这四个字上。
孔子的这个话,经常被滥用来证明人的生理欲望的合理性。
其实孔子的意思只是说,这是人基本的欲望,人如果要自我完善,必须有更高的追求。
更高的追求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最高的追求是“君子”。
但是成为君子是很难的。
绝大多数人成不了君子——但至少可以做个“仁”人。
再回到影片。
影片讲述了几对关系。
曾志伟与莫文蔚,陈奕迅与蒋雯丽,曾志伟的儿子与莫文蔚。
曾志伟是个下岗工人,开出租车养家糊口;莫文蔚是夜总会陪歌陪酒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小姐。
出租车司机载了几次小姐,就慢慢认识了,然后莫文蔚就成了曾志伟的婚外情人,两人商量好私奔却又不想对家庭造成伤害,于是选择了制造假车祸。
结果曾志伟死了莫文蔚却活下来了。
活着的莫文蔚成了曾志伟老婆蒋雯丽必须要负担的负担,住进了他们家。
曾志伟的儿子一直怀疑父亲的死,经常用“很毒”的眼光审视着这个女人。
她的打扮妖冶,让这个高中刚毕业的男孩有点神不守舍。
最后,他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甚至,要跟她私奔。
最后,莫文蔚离开,男孩还找到了她,固执的他不相信莫文蔚讲述的她与曾志伟之间的故事。
或许,他不愿相信父亲已死,或者,不愿意相信自己竟然爱着父亲的情人。
守寡的蒋雯丽是最难的,她面临着多重困境。
丈夫死了,家庭没了支柱;留下个莫文蔚,要赔付医疗费和损失费;最严重的是儿子对莫文蔚的迷恋,这让她感到恐惧,她需要把她打发走。
她需要帮助,陈奕迅充当了这个求助对象。
他年轻,看起来也还挺有钱。
蒋雯丽找他,他还以为是蒋雯丽寂寞难耐找他排遣,好在误会马上解除了,尴尬的陈奕迅问,那么,大姐你找我做什么?
蒋雯丽说,她需要钱。
陈奕迅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可以看出他债务缠身几难自保,但还是凑齐了蒋雯丽需要的两万块钱。
蒋雯丽把塑料袋里的钞票一张一张熨好了,一块一毛的都有。
百感交集。
这三对关系有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对爱情的想象?
曾志伟与莫文蔚,或许是因为前者看上后者的年轻,中间肯定也夹杂着对一个弱女子的恻隐之心,而后者因为生活的艰难便把前者当作生活的依靠。
莫文蔚与男孩之间,再清楚不过的是处于青春躁动中的男孩对莫文蔚那对长腿的迷恋正是他不可避免的想要走近她的最初动力;蒋雯丽与陈奕迅,陈奕迅说了,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会很寂寞,而蒋雯丽则在缺钱的时候想到了陈奕迅。
这些几乎都跟爱情没什么关系,最初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或许都是人实实在在的需求,或者欲望。
但最终这三对关系都没有停留在最初。
曾志伟与莫文蔚,男孩与莫文蔚,均演变成了拯救与被拯救的爱情故事,尽管可能是凡俗的爱情,也算不得那么成功的拯救;陈奕迅则不仅帮助蒋雯丽度过难关,还一度帮助她重拾生活信心。
因此我更愿意作这样的判断:三对关系或多或少皆因人的欲望而生,最终都升华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的关切,升华为一种“情”。
由自然欲望向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之情的转变,我以为就实现了孔子所说的“仁”。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切,在很多时候不是比“爱情”更实在吗?
我希望我的这个解读是正解。
在欲望丛生的都市丛林里,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这种实实在在的关切更能温暖人心了,尽管它可能不是孤独最好的解药。
(初稿写于2009年7月,后有改动)
04年去重庆进行了一次奢侈之旅,在酒店电话给服务台询问事务,女孩说重庆话,我说请说普通话。
感觉到他的地方特色,有些当年广州人说粤语的骄傲。
没机会去穷人的住处,甚至被朋友禁止去吃路边小吃。
只是偶尔在酒店楼下的隐蔽处有兜售水果的果农,还有帮人抬东西的棒棒军。
还遇到把货物忘记的搬运工,我叫他,他反而吓得跑得更快。
见了重庆的贪官和下属地方官的奢侈。
看了献媚的大胸高级陪酒女,汹涌的乳房直接赤裸的向我挑战。
朋友尴尬的很,把陪酒女推搡出去,大骂经理。
这戏演得有意思。
说陪酒女其实脸面清纯的有如日本的偶像。
如此充满欲望的城市,让我疲倦的忘记了曾经去过。
即使看了秘岸,也想不出来我曾经去过。
秘岸给我另一种感觉。
生活欲望的赤裸裸。
在日本刚刚学会控制欲望,将生活规则化。
看了此电影,我最直接想到的就是,凭我现在被洗涤的思想,回国肯定饿死在大街上,还被人说活该。
生活方式无好无坏,有的就是适应大环境。
秘岸也许只是想表述人内心中的欲望纠缠,幸福是否能到达彼岸。
而乱哄哄吵闹闹得环境反而不是重点,只是陪衬人的道具布景。
推荐这个电影并不是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对我个人而言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我喜欢他的影像。
喜欢张一白基于电影内容给电影设定的影像风格,不管是《夜上海》还是《秘岸》,不愧是诗人,有这样一份赏心悦目对我来说就够了。
不同于张艺谋的铺张奢靡,张的电影镜头瞄准的皆是日常所见,就像拍照,角度不同,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值得学习!
不过有一点值得思考,电影注重的是动感,我认为张太注重构图,这样就失去了空间感,那么看电影就和看画展一样了,甚而我还会暂停一会儿品味一下这些精妙的图片。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也只会在电脑上下载了看而不会为它掏钱。
故事确实部怎么样。
我看出的几点漏洞或者说我没看懂的有以下几点:1.遗像。
电影中曾爸爸的遗像出现了两种表情,一悲一喜,旨在反映家庭中发生的变化,就好像“上帝视角”,曾爸爸在另一个世界看着这个家庭的一切。
可是,最后好像曾爸爸并没有死。
那么,之前的两种表情就失去了意义,反而使故事显得不真实。
2.结尾。
最后的安排真的是画蛇添足,就像其他评论者所说,我们根本已经不关心曾爸爸是死是活。
故事承载了太多内容,导演似乎要把每一个角色都阐释的尽量丰满,忽略了故事本身。
3.预告片和演员。
预告片太噱头,导演你辛辛苦苦拍一个电影却整出这样的色情版的预告片来吸引眼球,对得起自己吗?!
就凭这些个演员和你的名气,没有必要吧。
另外,曾爸爸这笔演员出场费简直多余,请来了反而让曾粉丝们大失所望。
认识张一白是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开始,然后便是《开往春天的地铁》、《恋爱地图》,从此他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会拍偶像时尚题材影视作品的导演,与他的外表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撇开《好奇害死猫》不谈,因为我没有看过,虽然它在当年很红,也有无数人向我推荐,但就因为这个片名取得实在够烂,象好莱坞的动画大片,所以提不起我的一丁点观看欲。
接下来再次与张一白有关的电影就应该是《双食记》了,这是一部我个人非常偏爱的影片,这份偏爱来自演员吴镇宇和余男,更源自影片中所探讨的人性和欲望的话题。
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双食记》的监制竟然是张一白。
接下来更令我没有想到的就是这部《秘岸》,张一白真的改变了。
《好奇害死猫》、《双食记》、《秘岸》被喻为张一白“新城市电影”的三部曲。
一改往日擅长拍摄的青春偶像,都市时尚路线,这三部电影都以“悬疑”为基调,在悬疑的故事中,层层剥开人性中最真实的多面性。
特别不喜欢“新城市电影”这个称谓。
中国人是爱给人叩帽子,起些悬乎的新名词。
什么叫“新城市电影”?
在城市里拍摄,说的是城市中的人和事,就叫城市电影了?
那这个“新”字又从何而来?
是对时间的划分还是对概念的划分?
没有旧,谈何新?
这不怪导演,都是那些好事的媒体和出品方为了宣传推广而造的噱头。
噱头可不能乱造,造不好就会毁事。
电影本身很深刻,可被“新城市电影”五个字给弱化了影片强大的精神内核。
话说远了点,我想说的其实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秘岸》。
《秘岸》与《双食记》一样,将镜头对准了重庆,这座在中国只能算得上是二级发展中的城市。
潮湿、炎热、雾气、长江、盘旋的山路、老街道、简陋的筒子楼、回锅肉,都在影片中一一呈现。
象这样的城市,在中国有太多,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交错着兴衰。
每天都有轰轰做响的推土车推到破败不堪的老房子,也有高楼大厦拔地崛起。
人们享受着物质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快感,尽情挥霍着青春,更从不吝惜自己的欲望。
就在这样一个城市中的普通三口之家,十几年看似平静的生活,却因某一天父亲的意外车祸被彻底颠覆。
高中生小川的父亲是出租车司机,车祸让父亲失踪在了长江里,而车中父亲的情人苏丹却活了下来,因为摔断了腿,母亲和小川便照顾起了父亲的这个情人,三个人开始了一段同一屋檐下的生活。
小川在和父亲的情人以及母亲共同生活下,步入了自己烦闷、骚动、迷茫、孤独的青春期。
虽然有曾志伟、蒋雯丽、莫文蔚、陈奕迅众大牌的鼎立出演,但故事的中心视角却更多的是放在不出名的小川身上,一个单纯忧郁男孩在外界诸多因素的催化下,逐渐成长为一个男人。
这份成长中有对父亲死因的质疑和痛苦,有对母亲严厉管教的不满与反抗,有对苏丹性感肉身的迷恋和纠结,有对初恋女生暗恋的羞涩和苦闷,有对自己哥们抢走初恋行为的愤怒与暴力。
这一切都因无法掌控而变得真实又不真实,都因无法触摸而变得脆弱不堪一击,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残酷的成人世界彻底打破了小川对现实社会的天真臆想,青春和长大在他看来可能也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
影片中的小川,只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再小不过的个体,而在当今中国不可逆转的都市化进程大潮中,不管是象小川一样的年轻人还是各个年龄层的都市人,都会强烈地感觉到在社会转型期,在欲望利益的驱使下,我们的心态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
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多了份寂寞与疏离,心底最深处的不安与隐痛也愈加明显。
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有些东西我们已在不觉然中丧失,我们的双眼有时被蒙蔽,成功的代价也许太重了些。
《秘岸》、《双食记》都是在情欲的色调下挖掘着、剖析着现代人的隐秘情感世界,这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张一白。
我曾经说过,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能抛弃肩上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个体命运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交织渗透,都不能泯灭心中的那份悲悯的人文情怀。
古往今来,国际国内,任何一个伟大的导演,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不会忘记这两条。
我想,所谓的“新城市电影”也许该这么定义才对。
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到《秘岸》,张一白还在拍着不同的城市,拍着城市中不同的个体,可是早已发生了变化,城市已在他的镜头中剥离的光鲜时尚的外衣,用更加直接、更加残酷的虚构故事,批判现实,记录着某个时代以及时代变革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对内心情感世界的解读。
话说父亲曾志伟和母亲蒋雯丽,是重庆的一双穷苦夫妇,曾志伟是工人转出租,蒋雯丽是护士兼兽医。
太穷了,于是心生一计,决定铤而走险,计划由曾志伟伪装一起交通事故诈死,让蒋雯丽骗取巨额保费。
当然,此事必须瞒着儿子小川。
等到蒋雯丽来到事故现场,一下子傻眼了,虽然曾志伟如约失踪,但是却多了一个长腿莫文蔚出来,而且长腿还断了。
原来,曾志伟瞒着她搞了个夜总会小姐做二奶,并且自作主张把她拉进了计划。
虽然曾莫两个狗男女多次练习跳车,但是还是发生意外,莫文蔚断了腿。
医院里,蒋雯丽和莫文蔚两人心知肚明,只瞒着儿子小川。
事到如今,蒋雯丽只好把莫文蔚接回家养伤,事情如果败露,对任何人都没好处。
讨要保费也出了意外,因为曾志伟死不见尸,只能做失踪论,失踪人口的保费赔偿要等2年以后。
儿子小川一直心仪同学青青,不料青青眼界很高,用身体和他的朋友大志交换了几千元的近视眼矫正手术费,把自己变得好看些可以在大学里获得更多人的垂涎。
中国的电影很有趣,有些导演摄影功力不错,画面很漂亮,但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是不肯把故事说清楚,为什么呢?
大人有些事情就不能跟小孩讲。
那观众怎么办呢,只要用自己的想象,去把故事补完,就像面对一具尸体,去猜测他的生前的是是非非。
“大人有些事情就不能跟小孩讲。
”是电影《秘岸》中的一句台词,张一白导演。
张一白就是一个能把画面拍得非常漂亮的导演。
《秘岸》以前曾叫《少年》,《迷果》。
小川是艺术青年,一手绝赞的泥人手艺,莫文蔚晃着美腿困居斗室,失意的少年和美腿的熟女,互相吸引不可避免,终于在厕所里面干下那苟且之事。
蒋雯丽遇到自称港商的陈奕迅,满嘴忽悠,却也不戳穿他,让他出钱出车,在老同学面前风光了一次。
此时蒋雯丽发现自己怀孕,是曾志伟在事故前留下的种,另外她也意识到儿子和莫文蔚的私情,觉得不能再被动等待下去。
通过对陈奕迅的欺骗加性贿赂,蒋雯丽得到2万元。
看到陈奕迅拿给她的是2万张1元的小票,看到陈奕迅被一群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拖走,她意识到陈奕迅也是一个可怜之人。
莫文蔚和小川的交往中,小川说要和她“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开个餐馆过日子”,这话和曾志伟也曾经说过,莫文蔚意识到必须做个选择。
蒋雯丽和莫文蔚摊牌,可以要2万,或者要曾志伟,但是不能要儿子小川。
莫文蔚考虑再三,决定要曾志伟。
她与小川在夜总会激情一夜后,悄然离去。
两年后,蒋雯丽的女儿刚会走路,保险费也到手了,顾念对曾志伟的旧情,觉得他总有千般不是,毕竟冒生命危险跳车,所以决定还是送2万元过去,于是让小川给莫文蔚送钱。
小川来到一个小镇,看到莫文蔚在那里开了一个小餐馆,他刚想与她叙叙旧,却看到她皮夹子里面和父亲曾志伟的情人照。
原来莫文蔚和曾志伟早已来此落脚,为了掩人耳目,曾志伟绝少抛头露面。
莫文蔚把一切据实相告,小川却无论如何不愿意相信,“要设计得多么精巧才能达到效果呀”“这个故事是说不通的”。
回到家里,小川问蒋雯丽“妈,你有什么事瞒过我吗?
”蒋雯丽轻描淡写地回答“大人有些事情就不能跟小孩讲”。
过了一会儿,小川也轻描淡写的说,“我最想知道的是,车在冲进江里的时候,我爸他在想着谁?
”据说,现在看到的是删节版,未删节版中有莫文蔚与檀健次在厕所的亲热场面。
导演表示,虽没露点但意识更重要。
又据说,开拍前,莫文蔚曾被安排参考欧洲情色电影的情欲表达手法。
无论如何,张一白的画面还是很漂亮的,把平日看上去脏兮兮的场景拍出美来,还是很有水平的,要不是这样,我也不会写上面这些废话了。
作者: 酷阳艾 然后我说几句:又看了一些别的评 觉得青青其实很有戏 她代表了莫文蔚和蒋雯丽所演的角色 一切都是为了欲 青青很有映射寓意 大家再看看…值得深究
1 要瘦才美-关于莫美女的美 2 激情不分年龄-关于e神和蒋文丽 暧昧流转 只因为寂寞或者无助 心理医生不能自医 3 好学生其实也很骚-关于电影中原话 导演看来更喜欢酒家女更甚于好学生 虽然剧中的女学生的确如男主角骂得那样有点贱 那句我不喜欢你还算经典的 所以导演把莫美女的酒家女设计成最后的好人 不要赔偿金 不做酒家女 自己开小店 对人很友爱 从爸爸到儿子都爱 4 男配角可以配到被忽略-关于e神最后的离奇失踪 5 时间可以磨灭一切(包括恩怨情仇)-关于曾志伟的死因 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很多当时斤斤计较的那些原因 你认为大过天的那些东西 时间会让你忘记 几年之后那个原因已经不再重要 6 印证我一贯的理论-不期待电影就会好看
对于亲人,我们都坚持的认为,他们是完美的,从始至终。
对于《秘岸》的结果,无所谓结果,不需要原因,也害怕原因。
就让它去吧。
很压抑,最后少年长大,新生命诞生,各自怀揣秘密继续生活。顺便,莫文蔚真的可以腿玩年!
2010,吴中路117号,DVD,补登豆瓣。 20230822 爱奇艺手机 再看了一遍 完全没有印象看过
故事不错。恩,仅限于此。其他所有的,都和这个故事不搭。与其这样,10分钟的微电影就够了。
如果结局停留在两年后重逢的饭馆,我会多给一星。(几天后想起这部电影爱意萌发的镜头语言,好爱,还是加了一星) 汗涔涔的夏天,晒黑冒着青春痘的皮肤,粗糙又青春的悸动,隐秘又简单的爱意。他展示他的泥塑作品,他出神望向她的那一刻,爱和理性毫无关系。再次打开,曾经的美好已经蒙尘,一如少年初开的情窦。得知你的消息后,还是会拂去浮尘,带上美好的记忆,期待再去见你的模样。 檀健次你真的从小会演戏!有些角度能看到长大后的影子,成长真是美好的事情。
人物搭配实在是
其实我是来看莫文蔚的 剧情好难理解
这个时候才看这部片子,是为了考古檀健次。毫无悬念的发现这个演员确实是天赋型的。十六七岁的男孩,演绎青春期的迷茫,叛逆,躁动,热切,单纯。他都很自然,台词也相当好。看到钱包里面爸爸和苏丹的照片。一段眼神戏层次感很棒。至于这部片子,作为文艺片,可以理解它看着素颜日常,却各种隐晦,各种暗流涌动。但有点太故作神秘了。至于这个故事的真相。可能只有日后长大了的儿子才能真正了解。毕竟,他那么像他爸爸。
编剧硬伤很大 但渲染的那种色情里的小清新氛围是这个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色调和构图依然沿袭老张那种矫情手法 我不是说矫情就一定是贬义词 就像贱一样 如果到极致变得古典了那矫情会比文艺更深一层次 网上传那篇剧情解读非常霸道 把即便不是把剧本结构和重建 但为影片的硬伤提供了合理的解读和补充
为什么我觉得这部电影有种感觉是在模仿贾樟柯的味道,但内层却是和贾导演天差地别。人物角色不立体,很多性格与情节矛盾冲突。想法还是有的,也有看点,也有社会背景,但是就是没有表达方式。音乐还可以,比较配,其他就太浅了。不要故作新颖,要踏踏实实讲好故事。
谁来告诉我这到底想表达什么,真是不知道
张一白在那么早就拍出了那么现实的骗保电影啊。 可惜拍的太花哨了 反而精彩度下降了一些。
张一白《秘岸》,6/10。张一白吸毒丑闻前夕作品,差得远了!
父子俩竟然怀着救赎同一个风尘女子的心。画面很美,剧情和情欲一样都很隐晦。檀健次影视起点这么高又周折了这么多年才又回来,很难不说命运弄人,个中辛苦倒是也能共情一二。
莫文蔚总觉得不适合这片子。。EASON乃是亮点
一双上了保险的腿。
莫文蔚演此類角色有沒有十幾次了~~~ 陳奕迅和蔣雯麗搭還不止搭過一次啊我就納了悶了啊我就納了悶了?!= =
讨厌这种故作文艺云里雾里的电影,冲着傻乎乎的eason和蛮善良的karen给三星吧||檀健次有点像袁腾飞。。。。。。
我特俗,既然是个秘,结尾就该解开嘛, 不然看不懂呀。镜头没显示两人有跳车呀。。
挺文艺一电影,但是拍的云里雾里,看了剧评才大概搞明白怎么回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演员们都演的很好,特别作为檀健次的处女作,他确实是有表演天赋的。
就算我看到的是删节版,提前知道了剧情,张一白也只适合去拍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