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蒋勤勤去看的,不出意料地被她的演技震撼到了。
曼璐 从 前面对家人做出的重大牺牲 到 后面的 与祝鸿才狼狈为奸的自私 再到后面的 低声下气的努力和挽回 都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曼璐太不容易了…相比曼祯,可能有许多人会觉得她更可怜,她的确是,可是我无法忘记曼璐在老家本差点要和初恋订婚却被人认出来是舞女 然后不顾奶奶的劝阻走下河里 边走边说自己 跳进河里 洗的干干净净的就不会被人嫌弃了…还有她的临终前那一番话 她对祝鸿才说“你可以抱抱我吗”结果当祝鸿才的手臂想要伸过来抱抱她,她却立马用自己的最后一口气 拼命咬住他“你毁了我的一辈子,也误了曼祯!
”…… 心疼曼璐,在我心里她是主角,蒋勤勤的曼璐让我看的不禁流下泪水,相比之下林心如的曼祯 只是让人觉得她太惨了 。
第一次见到她是04年。
浓妆艳抹,分外妖娆。
荧屏里,介绍语焉不详而悲戚有余:她是一段悲剧的制造者,却是另一段悲剧的受害者。
意思大抵如此。
片段中,那女子媚眼如丝,体态婀娜,却是过眼云烟。
我已无心再往下看。
断然预知,这女子,会让我疼惜地落泪,且一定无法安慰。
她笑意盈盈,搔首弄姿;她故作妩媚,不喜流泪。
我唯有心疼而已。
她是家中的老大,于是赚钱养家,理所当然。
她有过一段青春,早已被践踏完整,不留一星碎屑。
心中不是没有幻想,可是,年少单纯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永远只能成为苍白的拥趸。
她无心追求,不忍留恋。
“青梅竹马,那只是一颗包着糖衣的毒药。
”她心知肚明,她与他,今生只能错过。
甚至,来不及半生缘分。
青春的埋葬,灵魂的陨灭。
那不是肉眼可以明鉴的血肉模糊。
于是局外人不懂,亦不肯设身处地。
我见过她的眼泪,在纵身一跃的前夕,她精疲力尽:“我要洗得干干净净的,干干净净的,就没有人嫌我脏了......”那是她第一次把自己的疼痛撕扯,剖之于众。
从此,她再也没有无奈的机会。
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即使幻想,于她,也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她已没有从头再来的资格。
也许,她是罪恶的。
当她亲手葬送妹妹的幸福把她推至万丈深渊正如亲手毁掉一件倾之所有用心打造的艺术品时,你会恨她。
只是,此时此刻的她,内心世界的复杂,庞大而悠远。
外人,从不曾经历她的一切,如何有资格对其指摘斥责?
我有私心,从头到尾,希望命运不要对她刻意残忍。
但是,千处心酸,万般愧责,终究逃不过香消玉殒。
于是,当她成为众矢之的,我龇牙咧嘴、眼泪簌簌。
曼桢,你不配恨她。
因为没有她的肮脏,你一无所有。
如果不是你愚钝的嚣张刺伤了她的心,她不会绝望得那么彻底。
做不出没有你的假设,因为太过美好的海市蜃楼会让我深觉心有不甘的疲惫。
你尝尽半生的幸福,她却得不到半生的欢畅。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挽回。
毁灭,早已伊始。
她最后的狰狞,让我心颤。
红颜薄命,那是不知情者的唏嘘。
而我,早已释怀。
在死亡也带不走她肩膀上的责任时,我看到她嘴角的一抹凄然。
她不知道,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干净的女子......
https://read.douban.com/submit/origin/170040720/写了《致原生家庭的一封信》,用抨击和温暖来回应《半生缘》里的顾太太给到顾曼璐的伤痕。
如果曼璐活在现代,她有机会上大学。
那她是不是就更有希望逃离那个妈。
但看来很难,因为曼璐的特点是勇敢侠义,这点在其他点评里也有看到。
越是重情重义的人,越是容易被情义所困。
血缘里的纽带,怎么会丢得开。
曼璐成全了母亲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将自己被拖进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深渊。
就像作为作者和观察者,在《致原生家庭的一封信》中,提及原生家庭象限划分以及人生三道光源理论。
父母的PUA,会导致孩子的自我PUA。
到最后,唯一能够获得生机的结论,就是不要去听他们的,无论是他们的安排,还是他们对你的要求。
一个老好人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两个老好人是,嗜血珠,魂飞魄散。
对于有智慧的家庭来说,培养孩子没那么难。
对于拖累症家庭来说,那”培养的才华“毁人也很容易。
一个人的黑化,如果是被最亲近范围内的人逼迫的。
太过悲怆了!
但那些故事,不是仅仅存在于戏剧里。
以前看林心如的半生缘还是个学生,我还记得曼桢被强奸后和姐姐对话那场戏,觉得姐姐很可怜,后来世均来找曼桢,曼桢用沙哑的声音叫着世均,可是世均还是被姐姐骗走了,后来家里不给看。
直到上大学的时候,在旧书摊花了八块钱买了一本张爱玲全集,把半生缘看了一遍,原来结局他们没有在一块,原来翠芝爱的是书惠,原来相爱的人没有在一起,不爱的人在一起了。
刚刚突然刷到半生缘,再一次看到蒋勤勤和林心如,她们那时候可真漂亮呀,十八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体会到那句中年人十年八年是一瞬间的事,年轻人三年五载就是一生。
第十六集有感真的很不喜欢剧里翠芝喜欢世均的改编。
曼桢和王先生,曼路和豫瑾在六安的情节,最多是狗血,翠芝这里直接把整部剧的灵魂给还没了今天看到曼桢怀孕困在姐姐家里,在想世均如果知道她的遭遇,一定会比她还痛苦,怎么会不要她呢?
曼帧是坚强的自信的,她自己被姐夫强暴,想到的并不是男朋友会抛弃她,而是男朋友会怜惜她,这一点真的很值得女孩子学习。
半生缘。
卧室里有了电视,前两天无聊,忽然想重温一下。
03年的剧了,记得当时没看完,印象一直停留在第二十五集那个雷雨夜,类似童年阴影。
今天重新刷完了这部剧,却是不一样的感受。
有门当户对的阻碍,有世事弄人的无奈,也有结局已定的宿命感。
可能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原因吧,不同小说的男主大多不尽人意。
最开始十八春后来改写成半生缘。
电视剧改编得温和了很多,对感情和人物也美化了很多。
世钧和叔惠放在现在也算谦谦君子。
但是,在处理感情上依然软弱无力,只有动情的勇气,没有担当的作为。
世钧温和良善,从第一次偶遇就帮忙的好印象到之后有缘再见绅士风度再到后面找手套去六安的种种,两个人相爱得理所应当,人人见了都会觉得是很好的一对,郎才女貌。
可是到中间两个人吵架,轻而易举地就信了别人的一言两语,轻而易举地就回南京对此时脆弱不那么强势的翠芝有了一点点动心,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寻找与他人结婚。
就连世钧最后和曼桢最后相聚,听到曼桢这些年噩梦般的经历时,说出来的竟然是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恨我此类无关痛痒的话,而后哭着说我想和你回到过去。
到最后被曼桢一语道破,你出了这个房间,就会这么说了。
而后镜头切回家里,又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曼桢让我感觉是难得书里,没有多少缺点的女主。
从家境一般,勤工俭学,到努力工作,挣钱分担家里负担,再到为了孩子与姐夫结婚,进而离婚,养家糊口。
从对爱情无比期待且坚定,到最后心死如灰,没有了幻想。
当那个噩梦撕碎了少女所有的纯真,她并没有就此自弃,反而愈加坚强。
她善解人意,遇到世钧的温和体贴,便如金风玉露相逢。
她思想独立,会一直鼓励世钧追求自己的理想,也会在所有人面前为姐姐据理力争维护她的尊严。
她知进知退,可以在家里需要的时候打几份工,也可以在杨先生示好并提供更多的薪酬的时候婉言相拒。
她不卑不亢,能屈能伸,被姐姐称为烈女,也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和姐夫做名义上的夫妻。
然而。
大多数这样的女主,不会太幸福。
最后那句,我们回不去了,不知道碎了多少人的心。
小时候看剧觉得曼桢最悲剧,现在再看,是曼璐。
张爱玲写的东西总带有点宿命感,比如曼璐。
她也必然想像曼桢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做一个干干净净知书达礼的女孩子。
可是命运使然,从她为了家里走上舞女的路开始,就决定了她这一生不可能会安宁喜乐。
她也曾是别人心上的白月光,穿一件紫色的旗袍,眼睛里都是光芒。
可是她知道自己做出了选择以后,那些日子都成了幻想。
后来她嫁给祝鸿才。
她爱他吗?
我记得有段剧情,祝鸿才为了救她和妹妹,挨了一刀,她瞬间被感动,那个不惜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女人,却双手把多年的积攒奉上,给了那个最后毁她一生的男人。
结婚后便是花天酒地和她流产后的冷眼相待。
这些并不算什么,最后让她绝望的是,那个曾经视她为白月光的男人面对穿着紫色旗袍的她,告诉她,对妹妹有点心动。
哀莫大于心死,她变得歇斯底里,开始了那个最可怕的计划。
03剧版的曼璐是蒋勤勤演的,这个被琼瑶称为水灵的姑娘,虽然演风尘女子也并无违和,演技过人,但是我就是恨不起来,她亲手葬送了妹妹的幸福,可是,她的幸福却从未有过。
剧版的结局里,曼璐因病去世,曼桢离婚独自抚养孩子,世钧与翠芝依然三观不合,却是彼此的好丈夫,好妻子,叔惠找了一个比翠芝还要有派头的大小姐,但是终究是把别人当影子而后离了婚,祝鸿才和别人的妾室孩子在一起,有了之前没见过的收心和体贴,豫瑾妻子被残害自己被抓。
曼桢有这样一句独白,"十四年了,日子过的真快,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这些年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活和心态都有了变化,我们之间,便是隔了生生世世了吧。
十四年了,日子过的真快,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和世钧从认识到分手,不过是几年的光景,却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仿佛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生,离,死,别。
这部剧里的男男女女,都对爱情很痴心,顾曼桢,沈世钧,翠芝,叔惠,曼璐,倒也有两个例外,大混蛋祝鸿才,多情的瑾哥哥。
可这里面的爱情,似乎都有不好的结局,曼璐爱瑾哥哥,但嫁给大渣男祝鸿才,她大概是爱他,除了瑾哥哥,但结局却比谁都悲惨,为爱痴狂不过如此。
曼桢和世钧爱得要命,如此适合的两人,却一个嫁给姐姐丈夫,一个受父母之言,像现实低头,娶了并不爱的翠芝,叔慧娶了又离,为了追寻翠芝的影子。
倒真是应了世钧的那句,人世间的婚姻,要么是结合在一起的并不相爱,要么相爱的人并不能结合。
呵呵,总之,这小说里的爱情都很丧。
再说亲情,要么是恶心如顾家俩老太婆,现实的要命,女儿都被伤害成那样了,却还劝女儿对姑爷好点,真讽刺,这种劝和不劝离的思想现在都还有吧。
张爱玲也是在讽刺当时的这种封建父母。
可见她当时的思想很先进,也看的很透彻。
不过刻画的太用力了些,让人对亲情不免感到怀疑。
而翠芝家、世钧家和顾家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最撕心裂肺的就是曼璐把曼桢关进屋子,却为了满足祝鸿才的邪念,为了帮他生个孩子。
女人为爱竟能疯狂到如此地步。
全剧一哪个男人能如曼璐这样疯狂,为爱疯狂,或者说勇敢和用力。
沈世钧,祝鸿才,瑾哥哥,哪个不是心爱的人得不到很快就移情别念了,要说结局不好,感情不和也是必然的。
写到这里,突然又明白了张爱玲的一个心思,那就是对于爱情,女人要比男人勇敢的多。
想不到其他了。
只觉得看完整部剧,让人对爱情也看淡了,而对亲情也多了分小心。
这样洞察人心的张爱玲,想必一定活得很孤独吧。
距离第一次看《半生缘》,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第一次看的时候,眼中只有那个笑起来温柔纯真的顾曼桢,同情的也只有她,看到她趴在桥上,满脸悲伤地问着,世均,这辈子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心里是疼痛的,也是无奈的。
已经错过的事情,已无力挽回。
曼桢是可怜的,她的幸福毁在了姐姐手中,可是换个角度,即使没有姐姐的事情,她也终究不能和世均在一起。
家世的差别,永远会成为阻碍。
生活不是童话,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可以变成公主。
王子注定是要和公主在一起的。
那个时候是对曼璐痛恨的。
想不明白她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妹妹,活生生地毁掉了妹妹一生的幸福。
年幼的时候总是看不到人性复杂一面吧。
主角永远是好人,配角做什么永远是错的。
可是再次看曼璐,却觉得她是全局最悲哀的一个人。
我同情曼璐,亦怜惜她。
她是人们心中的潮水,汹涌的,带着一点点的疼痛。
她同样是一株彼岸花,美丽的,妖娆的,绝望的。
她是绚丽的,也注定是短暂的。
故事的开头,曼璐出现的情节就是强悍的,霸道的。
为了维护房子,不顾形象的在街上破口大骂,砸张鲁生的汽车。
这样的人是需要勇气的。
而我喜欢曼璐的是她对家庭的责任。
没有人甘心放下自尊,甚至是以前女人很看中的贞洁赚那么一点养家糊口的钱的。
但生活是无奈的,她必须承担。
而曼桢,她是幸福的。
身为老二,她少去了许多责任,也不必向姐姐一样出卖自己。
甚至,她和自己心爱的男人有过那么纯真而又美好的爱情。
曼璐呢?
人们同情曼桢不能和世均在一起,可曾想起曼璐和预瑾?
他们同样是美好的,但注定永远不能在一起。
曼璐总是有着一副让人心碎的坚强笑容。
她笑起来的时候,不是曼桢这样的纯真与甜美。
她是妖娆的,轻佻的。
但是厚重的化妆品下掩饰的是她的无奈,她的悲哀。
曼璐是清醒的,也是现实的。
她总是小心翼翼的掩饰着一切,露出轻佻而又坚强的笑容,可是每次看到她,我却莫名的心疼。
我想她在听到预瑾的名字的时候,心里是疼痛的。
可是来不及叹息,笑容已经爬上脸庞。
这样的曼璐,是生活的牺牲品,是命运的玩具。
比起曼桢,她不是更应该同情的一个吗?
尽管我明白这些东西,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女子,是空洞而又无力的。
我相信她也不稀罕这些东西。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有让人叹息的冲动。
看完的心情是沉重的。
不是悲伤,不是感动,永远像是有东西堵着心口,找不到宣泄口。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你是盛开在彼岸的迷离花朵 如血,如火,如荼 你是心中暗涌的潮水 汹涌的,绝望的,疼痛的 你是微风 却注定离散 你是焰火 却注定熄灭 瞬间的绚丽之后 是永无止尽的黑暗 爱你,怜你,叹你 终是无能为力
曼桢与世钧十八年后再次相见时,曼桢说:我们回不去了。
回首半生匆匆,恍然如梦。
或许,这就是所谓天意。
“陷入爱中的人总以为爱是无所不能,然而,世间情缘的衍生,最不可欠缺是天意,要上天的允许,并不是有情有意就可以。
两个人之间绝不止是两个人而已。
造物主有太多奥妙诡异的安排,打乱人苦心的经营。
这些安排是我们所不能见的障碍,横亘成庞然沧海,崎岖长路。
路途颠沛流离无从预测,不是有心就能安然行过。
”这段话放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时间能够冲淡的爱,不算爱。
“重逢的情景他想过多少回了,等到真发生了,跟想的完全不一样,说不上来的不是味儿,心里老是恍恍惚惚的,走到衖堂里,天地全非,又小又远,像倒看望远镜一样。
使他诧异的是外面天色还很亮。
”他们又重新回到了世界,就像这十八年,他们被流放到了世界之外。
有人说,爱的时候生命比原本存在的更长一点,而不爱的时候生命就比原本存在的更短一点。
我想张的《半生缘》,就是为了表达一种宿命感,相爱的人,往往无法顺利携手渡过茫茫沧海。
天意难测。
张自己对此深信不疑。
世间的事,都不会太完满。
这是一个充满美丽与错误的世界,就像张自己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承认生命的美好,也承认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张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厚重的苍凉感,像沉落的黄昏一般将人笼罩其间。
在难测的爱情之中,人虽渺小,但仍可以选择怎么去爱。
生命越是苍凉荒芜,人就越要留恋不放手。
并非一切都可以推为天意如此,人才是自己的真正主宰,爱得不够深,甘愿认命,无可厚非;爱得执着,就算失去一切,也会勇敢去爱。
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个旋律。
红尘中 浮沉多少个梦到底多少个梦 生死与共太匆匆 转眼又一个秋再过多少个秋 才到尽头回首半生如梦 何处停留住在心里的那个人 藏在泪中回首半生匆匆 恍如一梦你像风儿来了又走 我心满了又空迷蒙中 化作一只风筝随风飘泊相逢 在天涯尽头。。。
真的是个悲剧,整部剧太惨了!
林心如扮演的曼桢被蒋勤勤扮演的曼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竟让自己的丈夫强暴自己的亲妹妹!
并为其生下了孩子!
太可怕了!
被自己最亲的人伤害,看的时候心肝儿都颤了!!!
张爱玲实在是太冷眼看世界了,把人写得这么透之后该怎么活下去呢。
我怜悯女人间彼此悄无声息地残杀,仿佛有过第一次后的所有刀口都不再痛苦而显得理所当然。
我不知道曼璐毁掉曼桢的时候是否知道她否定的是这么多年来自己用血泪守护的憧憬,以致在这段毫无尊严的婚姻中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
我不知道好人是否总会得到好报,如果曼桢没有坚持自食其力而是立刻完婚,或许就不会有误会、阴谋与毁灭。
但我知道有些人即使此刻痛哭流涕地忏悔自己的罪过,却难移不负责任的禽兽本性,伺机等待“只那么一次”的犯错机会;我知道有些人难改妥协逃避的性格习性,将一个想念放在箱底留待不经意间的一瞥和一声慨叹,自我标榜着一段情感的最好归宿。
在B站看的时候,我无法认同对同为女性的顾家女人的辱骂,相反,我敬佩曼璐曼桢对家庭自始至终的责任与关怀,在那个纷杂的时代她们紧紧拢在一起用一己之力承担着来自各方的生活压力。
我也无法彻底责怪世钧在这段感情中的表现,尽管他幼稚又没有担当、撩骚又鲜见能力,但起码他真的爱曼桢,仅是这种专一纯粹,于现代眼光的审视下已然难能可贵。
听说不少人对祝鸿才每每的暴力场景产生了心理阴影,我觉得李立群老师演出了一个并不可怕甚至常常滑稽可笑的祝鸿才,但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仅是个没有太大威胁的流氓痞子,你却不知道这种流氓背后会爆发出多大的恶,终有一天在你身上占尽便宜却让你有如哑巴吃黄连,滑溜得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他们是为一己生活展现出不同人性的典型,也是被时代裹挟着而垂死挣扎着、无力渺小的微尘。
让我觉得作为旁观者的自己就像剧中的阿宝,哪怕仅有一点情绪化的宣泄,也就像阿宝贪图一枚小小的戒指而从不觉得为此关押一条生命是何等残忍一样。
“对于中年人来说,七八年的时间或许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一些年轻人而言,两三年或许就是一生一世。
”由此而名“半生缘”吧
她真的是太了解他了,在那小饭馆一隅的生生世世,出了这门他给不了她,不是懦弱,只是牵挂太多,一切都回不去了。街头的擦肩而过,回首,是永不再见,毕竟,这个世界,有的不只是爱情。水灵的曼璐是演到了人心里,心如的曼桢开始总也不太喜欢,直到对比了电影,太发觉,其实也挺好。
蒋勤勤就是纯元皇后!她好好看!六分泼辣三分性感,一份闺阁女子的娇羞。真的只有蒋勤勤能看,男主好丑
以前看的没想到里面的蒋勤勤演的是这类的人哦!
垃圾
演员和服化道琼瑶剧风格太重,缺少张爱玲的风格。谭耀文不够耐看,但气质吻合。
电视剧毕竟太长了,编剧有些地方改的还蛮合理的,但是男主的性格变得太墨迹了,没有绅士风度做事不果决;蒋勤勤太美丽了,眼角眉梢都是风情。后17集林心如的表现不错诶,我都被他的遭遇感动了,张爱玲的爱情好绝,两个人相爱不一定会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不一定幸福,即使幸福也不一定长久
谭耀文远没有电影版黎明的书生气重,但是我无比喜欢浓妆艳抹的蒋勤勤,一皱眉一抬眼,满是那个时代的荒芜。和妈妈一起看,她不相信那是曾经如水的蒋勤勤,可是,我知道,她还是,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十八春的故事更适合电视剧,因为太多细节需要长篇铺陈。但是这次改编在我看来有两个严重败笔,一是顾曼桢的选角,林心如外型上确实比吴倩莲符合,但演技和气质真的差太多,并没有把顾曼的刚烈体现出来。二是对翠芝性格感情的变动,纯粹为了搞出两女争一男的戏码来狗血观众。蒋勤勤是最大亮点,不输梅姐
为啥那么低分 谭耀文也不错实力派 林心如明明很好看,简直被霍建华粉丝祸害的不得翻身
好像没看完,太拖沓,还是喜欢影版!
印象最深的是那句 世钧 我们回不去了
蒋勤勤很辣。。林心如的演技真心不敢恭维。。只适合演包子类的女主。。
貌似我还记得最后一集最后的那个镜头……
可悲可叹曼桢真的坚强 一直靠自己蒋勤勤和林心如真的好美这服化气质 坐在那里就是一幅画 梦回老上海看到最后气死了 被强奸生下孩子还要被道德绑架作为母亲要照顾儿子
刚开始还好,后面越来越矫情扭捏了,男主小气,一点点事情两个人就要生个气闹一闹 祝鸿才真是可怕,顾曼桢真惨,顾曼桢的妈和姐姐真不是人
蒋勤勤哪蒋勤勤!
…以前看要气始。现在觉得是林心如演的话这也不算过分。谭耀文现在衡量一下演技一般 没有分量 小白脸风格。可以理解蒋勤勤为突破演技使劲演绎这位姐姐 演的很用力而已 看起来像
张爱玲哭了
大二上现代文学课还排了这个话剧~虽然我只是一小旁白吧
蒋勤勤的演技在这边有个转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