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Le Deuxième Acte,Second Act,敬我们美丽的职业,鬼才智将戏中戏(港),拍三小电影(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蕾雅·赛杜,文森特·林顿,路易·加瑞尔,拉斐尔·奎纳德,曼努埃尔·圭洛特,弗朗索瓦丝·加奇奥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4
简介:型男大卫受够了痴女芙伦丝的疯狂纠缠,决定带上哥儿们威利共赴饭局,好把这个烂桃花甩锅给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老套的爱情喜剧很快就画风丕变,在演员凸槌之后,摇身变成不断电的拍戏直播秀。演员们一面斗嘴怒喊不录了不录了,一面还是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直到一名紧张到皮皮挫的临演,把所有人逼往崩溃边缘⋯⋯详细 >
融入了新颖笑点的对虚构/真实二元界线的老套探索。
如果说单独把戏剧里的第二幕拎出来,是对三幕剧本身开端、大情节点、结尾的叙事结构的反抗,但其实本身这种设置又如电影中所示AI味浓厚,一种程式化的反叛。但是还是能从人物的不断行走、对话的间隙里捕捉到电影想要留存的,一种真实与虚构全然的互相颠倒和侵占。结尾漫长的推轨镜头的倒退是火车进站的反面,一种将观众从虚构中拉离的真实,而非将幻像伪装成现实。杜皮约真的很喜欢玩些这些有的没的…大概是一种无伤大雅的狡黠。
神经病电影!
@AF381 想表达的太多 囿于形式十分死板
电影叙事学的进一步探索,meta-narration 乃至 hyper-narration,并在其中夹杂导演的各种议论,对电影的对世界的对人生的。。。
有意思 虚实相生
如果因为这部片,戛纳电影节改名戛纳85分钟电影节,那我愿意夸一夸它。导演是不会被AI化的职业,然而被AI化了,全片是这样的法式幽默,大段大段谈话场面,时不时搞一下穿帮,调侃一下PTA、斯科塞斯、卡梅隆、昆汀,再解构一下电影舆论场域里的性别、取向等议题里的刻板观点。杜皮约大概在法国算三流导演,挺鬼才的。
套来套去的,多看两部真就烦了
导演的自黑加自嗨,最好笑的部分是AI的发言。
加瑞尔和赛杜走在一起的时候,好像回到了美丽的人。我想他们俩一起演野兽好像也很合适。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只是粘连带过,或者说根本就无意讨论,只是在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些轻巧却又重要的痕迹。能让观众看几分钟的轨道,好像就是一件蛮了不起的事情了。
还是法国昆汀的套娃情节,到最后你都不知道到底结束了没有…
剧本写的很聪明,最后不忘致敬教科书。实质还是小品(sketch)集合,不过用长traveling来完成。让直的不行的男的骂完gay再来亲亲,好手段!卡司手段高。让院线经理高兴的片,1小时15分钟,🥳,从早排到到晚6场没问题~ps: tjr misogyne
挺巧妙的,很有趣的构思,关于真实和虚构的反差和界限。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Dupieux的电影就是充满了小聪明,但没有什么大智慧,不难看但是也不耐看。
不行,欣赏不来
我们加速驶入这样的时代:世界是一个全景敞开没有死角的无垠剧场,表演是一种随时可切入又切换的身体状态,真实是一声不能被听见的枪响,未来是一段连绵不断的退行。杜皮约更戏谑且忧伤地道出他的信条,“你的意见并不重要”,艺术的魔法也已经消弭——它不过是浸润的、边界不清的恶性肿瘤,在现实中繁殖无意义的浪漫和叹息。
【4】在连绵的表演中依靠姿态与语气轻易分割层次,在情境的打断、演员-现实的互渗中制造幽默感,并顺畅地过渡到时髦话题,尾声甚至呈现出极为罕见的“诗意”抒情。所以是杜皮约还是AI最爱PTA? w/c
在森林邊緣散步、說話;兩兩交談的對象不斷形成和拆解;群演紛紛舉起手機拍下窗外的自殺場景,如此虛假以至於我們很快便得知一起的虛構屬性...這一切便可以構成電影本身,這部電影又可以簡單地在十二天內拍成。同時,杜皮約又試圖蹩腳又膚淺地插入一串熱點議題,一些不甚恰當甚至令人不適的笑料,讓人懷疑是否確實是一部AI電影
- 完成了戏谑的同时,也消除了任何危险,如同生成式AI的宿命。
昆汀·杜皮约的电影《第二幕》(*Le deuxième*)是一部充满荒诞与黑色幽默的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影片以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为背景,但杜皮约通过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混乱而奇异的世界。剧情结构松散,人物行为夸张,展现出对电影制作、叙事逻辑的戏谑与反思。影片的视觉风格简洁,极少的场景设置让人物对话和行为显得尤为突出,强化了故事的荒诞感。演员们在杜皮约的指导下,精准把握了角色的无厘头特质,表演自然又不失幽默感。总体而言,《第二幕》是一部大胆且充满个人特色的作品,展现了杜皮约对电影语言和叙事形式的独特理解,适合那些喜欢非传统电影叙事的观众。
特别无聊的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