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

烈日當空,九降风之香港篇,High Noon,Lit yat dong hung

主演:林耀声,梁晓丰,王敏奕,岑珈其,禤天扬,廖柏荣,米雪,尹扬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8

《烈日当空》剧照

《烈日当空》剧情介绍

烈日当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2007年的香港。在迎接08年奥运的大环境下,影片讲述一群临近中五会考的中学生之间有关成长的青春故事。一部手机短片,一连串的荒谬事件,引发了九个少男少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来的信任依赖,渐渐发展成了彼此的猜忌与摩擦。站在懵懂与长大的十字路口,这些孩子们面对着友情与爱情的双重考验。而随之而来的家庭问题和现实世界的真实残酷,九位少年又当如何应对?青春的故事有很多,影片用幽默跳脱的手法细细讲来。 《烈日当空》是由曾志伟监制的两岸三地“九降风”系列同名电影的香港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猎妖术死囚大逃杀老人交响乐团有钱特烦恼新婚之夜东寺街西寺巷应急响应第二季绿芥刑警明日,战争爆发时回到过去拥抱你古田军号情迷大话王波吉亚家族第二季编辑灵deleted无心法师3亚森·罗宾第二季单行桥地狱基因危机:天才科学家的五日知青家庭罗马帝国第三季世界在我们脚下七宗罪鬣狗式生存婚前协议棋魂·通往北斗杯之路街区大作战我变成野兽的夜晚~无名的关系~我们有鬼啦四重星

《烈日当空》长篇影评

 1 ) 那样的坚持和任性,现在都不会再有

青春的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无畏和不懂。

青春的时候,我们把所谓的义气看的太重。

那样的坚持和任性,现在都不会再有。

对了,那个学习好的女生做鸡和一个中年人牵手走远时,我想到了另一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2 ) 20190515杭州 烈日当空

我很喜歡《烈日當空》,對這類片子的喜歡是一種看完之後不需要任何沉淀的喜歡,還沒來得及思考,感官早就超過理性盡情地耽于電影本身的光色了。

之前我講過我鍾意1997年,那一年有許多維度的浪漫、變動和科技共同發生。

《烈日當空》拍2008年,全香港人8月7日夜未眠,都在期盼或者懷疑“2008年北京會不會更好,中國會不會更好”。

那時我還小,吃完飯就蹲在電視機前等晚會播放,全然不知那一年是怎樣值得歡喜和憂慮。

電影裡他們說“我都快分不清春夏秋冬了…我不知道聽哪個三八説香港快沒有冬天了…太好了,那就不用換冬季校服了…要多久啊…五十年後吧…七八十歲,進棺材啦!

”香港有沒有冬天,會不會落雪不再單純是個死板的氣象問題,反倒是個在文藝片裡反復出現的意象。

《過春天》里佩佩問阿豪,“你好鍾意鯊魚嗎?

”阿豪沒答,“你好鍾意雪啊?

”但是誰都知,香港系唔會落雪嘅。

 3 ) 想融入,隔着一道墙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在某天都會西裝革履人面狗樣的面对生活。

靜靜的過了一遍,便知道這片注定只归于小众,相比之下原版的九降风到显得贴切麦导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十七八九岁的我们能如真懂一些便已万幸逃课打架调戏老师只是调味料;吸毒,援交,家庭暴力,过早的性悲剧,轻生,父母关系崩溃才是重头戏其实七个孩子每个都不正常,其实七个孩子都正常。

片中短短过场哲学,道出每个孩子的迷茫,对生活的无助,对社会的绝望。

麦导或是想以此片来点醒香港当今物质发达之下的颓废?

人性的淡漠?

对自我潜意识的保护?

但是可以吗?

短短一小时四十九分钟的时光怎能与上百年的历史相抗衡。

哎·不说了,太重。

心头化不开我喜欢教室后面那堵墙,还有那男孩优美的身段

 4 ) 烈日当空,被蒸发的青春

老早就听过这个电影系列,同一个青春题材给中港台的三个年青导演拍的三部青春电影,大陆版的还没出来,但我估计不会比香港的这部《烈日当空》好看。

影片的风格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猜火车》,相信不止我一个人会这么觉得,可能是致敬吧,也是讲由叛逆到成长的故事。

头抽,肥毛,笠啫,贤仔,阿摺,怒荣,牛蒡,七个穿着校服,被社会定义为差生的年轻人,一起逃课,一起打架,一起在铁路边抽烟,咆哮,恣意挥霍青春,从不去思考未来,旁人眼中他们不思进取,目无尊长,但当夜幕降临,每个人会脱下白天所带着的面具,有人彻夜不能眠,有人借毒品麻醉,有人打工养活自己。

联考完后,七个人各散东西,有的继续打工,有的继续求学,更有的死了。。。

电影发生的时代离自己的中学年代是有一段距离了,还是在香港,电影中那些年轻人的好多事情可能跟那个年代的我们有比较大差别,但青年人的特质都是一样的,还是能从当中的一些对话一些事情看出当时的自己“唔知系我埋距地堆,定系距地埋我堆”(这句一定要用粤语写出来才有那种味道)天台吃饭这一段,也许是电影最温情的一幕了。

真的很羡慕学生时代的这种情怀,随便三两句玩几玩就能熟起来变好朋友变兄弟,相互间不会互相猜度,暗伏防范,再对比看看出来社会后的情形,算了吧,不说了。。

“五年后我们会在做什么?

”“叼!

最讨厌这种问题,就好像被罚写“我的志愿”一样,通常说了出来也做不到的。

” 曾几何时我们也经常拿这个问题去问别人或在心中问自己,但肯定都没有明确得出过一个结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毫无目标地继续见一步走一步,每天上课,放学打球,抽烟,喝酒。

高考,也许是当时唯一的所谓目标,每个人对待的态度都不同,有的拼命,有的松散,但讽刺的是就是那些用功学习的人也可能只知道一定要去高考,但不会真切的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去高考,还是会有抗拒心理。

我们当时都太稚嫩,对社会没有概念,对未来一片模糊。

"I don't fucking care!”当每个人被书本习题逼疯时,或者面对打架逃课等种种违规行为可能发生的处罚时,甚至对未来一片惘然时,热血上冲,肯定都说过这句话,甚至还有或多或少的实际行动,这是那个时期的特有的桀骜。

步入社会的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这种态度,但会非常羡慕这种态度,也常常会沦入这种态度---一会儿,还是思想上的而已。

“有病就看医生嘛,现在又不是没有得医。。。

”一个十几岁男孩对女朋友说的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被这句话感动到。

青涩的爱情通常都是强烈而纯粹的,全心的投入和付出,无条件的原谅对方所犯下的错误,单纯的只是为了不想感情消亡,当然得到的伤害也是最大的,这种爱情的态度过了那个时期基本不可能再有的了设想当一个四十岁的老公知道自己的老婆不但出来接客,还把性病传染了给他时,你会觉得他能说出上面这句话,只为能留住她吗“少女性爱短片流出,万人观赏受辱自杀”整件事首先错的是肥毛,是他贪玩先偷贤仔手机转发视频到自己手机上的(我不觉得贤仔拍这种视频有错)。

但最内疚的肯定是怒荣,是他错发了号码才导致视频外流。

后来我觉得也是他导致了那个女孩走上了绝路,如果当天晚上他能伸出手搂住那个女孩而不是把手缩回去的话,女孩可能就不会选择死。。。。

贪玩是年青最大的特性,也往往因为贪玩而伤害到别人而自己不知,伤害的程度自己并不知道,可能道个歉或者喝一次酒就能平复,也可能永远不能弥补。

“第一个打是你,第一个逃也是你”“我当时只是在想,你们还未成年,捉到了最多就是守行为,但我不同,我被捉到了马上就入狱了”打架,很多人都干过,热血冲动,不能眼看兄弟被欺负,头抽也是这样,他一直是这帮人的领袖,所以他要当起大哥的责任,但真开打时他却第一个退缩,不是怕死怕痛,只是怕坐牢而已,在那一刻他成熟了。

其实那个年纪的我们也并不是不知道有些问题的严重性,但只是大多数时候不会去想想了也不会去管而已,真要到那个点了才会突然变成熟起来,会退缩,会软弱,会开始按大人们平时教导我们的我们一向不屑一顾的那一套去做事情,这其实是好事,但却会被那些还不懂的朋友们埋怨,耻笑,孤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当然,电影里面的他们的那种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真的有很大差别,我们绝大部分当年就是坐在教室里一个劲的学习,就在一张张试卷一本本习题集中过完了自己穿着校服的年代,一切都是按大人们制定的路线走,远远没有他们随意挥洒拳头和精液来得精彩,看完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会庆幸或后悔一些当年没有做过的事情,但那又怎样,都已经过去了,当你青春时是不需要也不会回头看的,当年突然想到“青春”这个词回过头去看时,表明你已经不再青春了。。。。

 5 ) 不如《九降风》

以前看了《九降风》之后,就非常期待香港版和内地版,不过看了这个香港版之后,再不期待内地版了。

相似的人物设置,相似的故事,相似的青春无敌和残酷青春,呈现出来的电影气质却迥异于《九降风》。

个人觉得青春片还是用朴素一点的手法表现比较好,这样才能体现青春的稚嫩和青涩,而本片则显得花哨多了,那么多MTV式的快速剪辑。

或许这个形式也没问题,只要有相应的合适的内容可以表现,毕竟青春的神采飞扬是可以用快速灵动的镜头和剪辑来体现的。

然而,本片的那些镜头却让人觉得无聊,而这又是剧本的问题了。

总的说来,带着《九降风》的良好感觉观看本片,觉得比较散乱,失望。

 6 ) 80后与90后的那些事儿

连看了两遍这部电影,之前的九降风也是连看两遍,总是被这种明知很烂俗的青春电影所打动。

因为总是喜欢在电影里体验在自己青春期中从未体验过的嚣张,叛逆和躁动。

看了网上的一些影评,有人喜欢有人厌其实这两部电影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只是观众的口味不同罢了。

其实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九降风讲述的是90年代的故事那时的中学生算来也就是80后的一代人。

因此电影中出现的BP机也算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性的物品。

而烈日当空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故事中的中学生就是现在媒体口中的90后。

电影中的蓝牙手机,PSP,苹果电脑,Lolita,性爱视频等等也正是这个时代年轻人中炙手可热的标志性的元素。

那么既然主人公们的年龄和地域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两部电影风格上的迥然不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当然以上言论只是个人见解,对于生于80年代中后期的我而言更希望看到将这两部电影的细腻和残暴折中一下,结合起来的电影。

 7 ) 青春

其实给五星,不是因为这部片子真的拍得有那么好,只是为了青春这两个字而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青春开始被挂以残酷的名号。

不知道是因为那些迷惘,无助以及无奈还是根本就是长大的我们对失去其的恼怒而归结出永远有无限遗憾的青春。

如果说人活着是为了经历,那发生的一切也许就可以说得过去。

只是有时候我们不轻易的记起到底有多少事可以避免。

突然语塞,只好站在青春的大路中间,想想再接着向前吧。

 8 ) 青春不是人格分裂

首先我想说的是,国语配音彻彻底底的毁了这部片子。

而或许有很大一部分人来看这部电影都是因为“《九降风》香港版”这个莫名其妙的噱头,包括我自己,再加上如此台湾小清新风格的封面海报,更让我坚定的以为这又是一部关于美丽外表下包裹着青春期伤痛和无奈的文艺小品。

可是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made in HK,所以,糟糕的配音,小清新的大帽子,都成为了观看这部电影的巨大累赘。

HK有它独特的味道,就像EASON的粤语歌总是比国语有味道,就像所有被阉割过的港片永远也不能诠释出特有的港式幽默,也正是因为这些,让本来在我心中可能会是四星的电影变成了三星。

而青春,又是青春,那么多年来多少人的青春都已经被葬送在时间的洪流中,“残酷”这个词还屹立不倒。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不知道是这些电影一开始就想要诠释所谓的残酷,还是后来的人将它们拉向矫情的一方。

又有多少人的青春能称得上真正残酷的,我不是因为自己的青春不够残酷不够晦暗不够刻苦铭心就否定它,而是这部电影在我内心深处确实没有引起真真切切的共鸣。

幽蓝和暗黄似乎成了很多香港电影的一种固定表现手法,乌托邦式的画面营造出的迷幻的氛围使这部电影里的青春一开始就打上了让人压抑的烙印。

在我看来,这样的手法不一定适合表现青春的主题。

青春或许真的是游离不定让人难以琢磨的,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青春的回忆经过很多年的过滤编辑留下的应该是晴空汗水少年打闹或者是自行车这样的意象吧,我承认日本和台湾的青春电影或许真的是把青春刻画的过于清爽单纯,但至少它可以作为我们缅怀青春逝去的某种途径。

我不太了解香港少年生活环境和背景,但我想所有人的青春都是同时穿插了单纯和复杂的。

而电影里让我觉得很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这“单纯和复杂”的穿插,显得很生硬,似乎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两部不同的电影。

而人物关系的刻画也略显粗糙,一群人的背景一开始不清不楚,七个兄弟之间似乎也是过家家般每日打闹,而本来应该成为故事主线的“男一号”在这种混乱的局面里并没有成为故事的突出点,成为了一个因为一顿午饭被拉拢莫名其妙成为生死患难兄弟的角色。

而中间穿插的女孩因为录像外传而跳楼似乎也是为了给“男一号”增加一点“残酷青春”的成分而硬塞进去的,没有成为后面一系列故事好的导火索,倒是他们两个之间晦涩隐秘的关系成了亮点。

到了故事的最后才将所有的东西统统倒给观众,谁谁谁是富足的单亲家庭,谁谁谁是所谓的大陆新移民,谁谁谁是买了攻略也过不了游戏的悲剧眼镜男,谁谁谁和谁谁谁又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一场家长会,因为一个奥运倒计时,因为打了一架,因为一场逃跑争辩,这些信息猛的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全部展示在你的面前,没有任何铺垫,显得仓促又唐突。

最后大家经历了一场会考,死了一个人,一场报仇未遂但让人心有余悸的街头砍杀,青春就结束了,故事似乎就圆满了。

导演或许是想将这一系列故事连串起来在不经意和平常的对话中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

是的,我看到了青春的无奈和彷徨,看到了青春期来自某个压力引起的胆怯,也看到了很早就要面对生存压力的艰辛,还有少年单纯的执着。

但是这些东西却没有连贯,没有不经意,也没有平常,相反有些刻意,而且太过表面。

不是打过架砍过人吸过烟打过K乱过性的青春就能叫做残酷,我也从来不认为青春是能用残酷一词来形容的。

青春是一部喜忧参半的电影,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些无人知晓的孤独压抑或者记不起什么时候积攒起来的自信和满足才是青春让我们总是缅怀的原因。

如果硬要说它残酷,那也只是因为它让你独自面对的东西来的太猛烈,使你经历一场孤独的成长。

可是独自面对的东西,谁都拍不出来。

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每个人作为他人青春的局外人,包括导演,都只能通过在电影和观众之间建立某种桥梁使他们之间发生共鸣成为他人故事里一个小时49分钟的“亲历者”。

所以这可能是一部好的校园片,一部混乱的爱情片,也可以成为一部街头黑帮古惑仔风格的电影,但在我眼中这不是好的青春电影。

它只是让我过足了眼瘾,却无法让我想到我自己的青春和经历青春里的混乱彷徨时的种种心情,也无法让我从我自己的故事中得到新的东西。

 9 ) 我們做的不是自己,而是世俗要我們做的自己。

臺灣的青春電影總是免不了文藝、含蓄,總是慢悠悠,節奏很緩慢,即使它的題材是殘酷的,它的色調總是灰暗中帶點柔和。

它讓你慢慢地深陷其中。

說實在話,如果第一次看,也許會覺得很特別,蠻欣賞,可是看多了2套以上類似格調的片子,感覺難免矯情。

連裏面的主角嘴中蹦出的對白都讓我滿身雞皮疙瘩,導演想表達的主旨似乎總是需要主角的對白來表現,頗有故作高深的感覺,低估了觀片人智商。

無意貶低臺灣青春電影,只是格調過於一致,有時,會讓人生膩。

香港的青春電影總是給人光怪陸離的感覺,喜歡用剪切,節奏快,也許自己從小在說粵語的廣府地區長大吧,聽著裏面的主角蹦出的粗口,我覺得特別親切。

它喜歡把問題白熱化,把內容赤裸裸地不加絲毫掩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無論你是否承受得了它的血腥與殘忍,它就是讓你看到,它無視你的承受能力,一步一步,劇情密鑼緊鼓地向前推進,一個又一個炸彈,向你投來。

只有在看香港青春電影的時候,我才有快意。

香港青春電影在表達自己的時候通常都是直接的,給你衝擊。

烈日當空(香港)與九降風(臺灣)均屬於曾志偉監製的同一些關於青春的電影,我先看的烈日當空,感觸很大,衝擊很大,可能有了先入為主吧,同樣的7個男孩,不知道爲什麽,片子開始半個小時我已經對烈日當空的7個男孩兒印象深刻,而九降風里的7個男孩兒卻總是讓我記不清。

我覺得烈日當空對那7個男孩兒的人物刻畫要比九降風深刻得多,輪廓清晰,來得直接。

相反,也許我要觀看完九降風,我才能知道這個7個男孩兒是什麼樣的人。

個人喜好可能真的佔據很大因素吧。

寫這篇東西,也正是因為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烈日當空的導演是香港的新晉導演麥曦茵才23歲,而九降風的導演年紀上據說要比她大多了。

也許不同年齡的人表達方式不同吧。

可是關於青春,也許一個23歲的人更明白吧,因為她的青春逝去的時間還短,也許她對未來還是朦朧的,迷惑的。

而九降風的導演,畢竟年紀大了,事業有了方向,人生經歷的東西多了,自然有些他(成年人)的價值觀就會很不經意地添加到電影裡頭吧。

對不起,我真的因為自己的喜好,似乎有點偏見了爲什麽我會不喜歡九降風呢?

也許是因為,因為,我覺得青春本來就是因為荷爾蒙而躁動的,九降風太像一個過了青春期的后青春期大叔了,含蓄,連裏面的髒話也讓我有點覺得過於含蓄了。

看烈日當空的時候,我不停地想到經典之作《Trainspotting》,也是毒品,也是那些鐵軌,也是那些迷茫、躁動的少年。

尤其結尾,阿榮穿著西裝去面試的時候,讓我想起了mark選擇了重歸正路---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鐳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夏天過完了,青春也就完了。

這句話是最近看到的最觸動我的心的一句話。

片里的生活,我沒有經歷過,青春期的我也有過小偏差,但是總體沒有偏離過社會,家庭對我的標準要求。

好好讀書,好好高考,考上了大學,庸庸碌碌地過著大學生活,然後現在還有一年不到的時候畢業面對社會。

其實,這條路我並不喜歡,但是卻無從選擇。

雖然我沒有像他們那樣生活,但是每個人的青春其實都是一樣的,其實再殘酷的青春電影它觸動的都是我們的同一根神經。

其實很想有自我,但是我們都是懦弱的主兒,我們都要向社會屈服,一些潛在的規則,潛在的標準左右著我們的生活與選擇。

上帝沒有說mark和阿榮最後的選擇,包括我們的選擇是正常的,正確的,只是一個社會的導向讓我們不得不走這樣的路,因為你不乖乖做人,你不按章出牌,你會闖大禍,你會後悔。

就像很多人說現在我們20多歲的女人很現實,其實誰沒有單純美好過,不顧一切往前沖,只是經歷與一些規律告訴我們,變得現實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

我們在逆流或順流中掙扎向前游,那些向反方向游的人總被歸類為異類,我們說教,自以為救世主,其實誰想得清楚,說得明白對錯。

其實每個人,都很迷茫。

所謂的明確只是相對的。

夏天過完了,我的青春也早完了。

因為我已經進化成很世俗的人,快要變得俗不可耐。

那個之前被世人封為玉女,眾人傾慕嚮往,後來因為婚姻失敗,變得邋邋遢他,瘋瘋癲癲,每天不斷有糗事被媒體曝光的天后,現在要捲土重來的布蘭妮,在一本雜誌的採訪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人們總是說他們想做和做了什麽,但悲哀的是,我們的世界很殘酷,到最後,你的內心只知道你應該盡力做什麽而已】。

在一個典型被世俗輿論、標準所困身的女人口中說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慨。

我們做的不是自己,是世俗要我們做的自己。

 10 ) 曾经是一个不那么坏的扑街

在青春里面我们总是在想:这些事变成大人之后就不会做了。

所以不舍也好,不安也好,更加想要肆无忌惮的挥霍这一段时间——反正衣食有人供给,时间也多到无聊,阳光正好也不缺乏死党。

打架、翻围墙、抠女、和老师顶嘴、耗费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在某个地方闲荡。

有时候也不可避免的要想到之后的事情,想到的时候大多会骂一句脏话说:“这种事情,以后再讲啦。

”是啊,青春的时光轻松无比,谁要去想那些会让自己头疼的十年后、五年后以及几个月后的会考,反正天塌下来有大人顶着,其他的事情“I don’t fucking care!”。

可是要到什么阶段才算“大人”呢?

是开始工作还是结婚?

是他们的五年后还是十年后?

还是其实只要一走出校门,“大人的生活”就已经开始了?

走在地下通道里,擦肩而过的说着“垃圾”的陌生人,是大人的世界;虚假微笑和话不投机的家长会,是大人的世界;就着报上少女自杀的新闻无关痛痒的吃饭,是大人的世界;打架的时候因为怕被警察拉走而抛弃同伴,是大人的世界;开蚌壳不再期望珍珠,是大人的世界;穿上西装去谦逊的争一个未来,是大人的世界。

而在天台上抢别人碗里的肉又把自己的扔过去;打赌;爬电线杆;打架;吵架;赌气说要不我为你去死好了;被罚留堂;顶嘴的时候把老师弄得又气又笑;抄写自己的名字三百遍;说脏话;冲到海边;脱掉上衣喊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对友情、对爱情、对世界怀有单纯的希望——是他们不可再来的青春。

隔海相望的《蓝色大门》里,张士豪说:“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怎样的大人”;《艋胛》里,蚊子说:“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到了《烈日当空》里,小胖子说的话是:“你们知道珍珠原来是什么吗?

是沙子来的!

”沙子进入蚌壳使蚌感觉痛苦,然后分泌各种粘液把沙子重重包裹。

经历漫长的岁月,蚌不再感到痛苦,而沙子也变成了闪闪发亮的珍珠。

这是苦难赐予的礼物。

而青春期那些本以为过不去的坎——那些不甘与无奈,孤独与无聊;那些死亡与争吵,疾病与猜疑;那些无法控制的懦弱和凶狠,不经意的伤害和亏欠——也会在若干年以后,被时间包裹掉毒液,打磨掉棱角,变成成长的模板,并在偶尔回想起来的时候,变成帮助我们回忆过去的注脚。

我从来不会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坏的大人,因为年轻时候的经历是不老的,好的爱会留下来,教我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旧时光也不会就这样离去,它们会留下来,变成人间并不冷酷的证据,变成底牌,变成支撑性格中光明面的骨架,变成能想到的美好的东西。

所以荣仔换上西装也可以不换上一副世故的脸;所以头抽虽然对犯下命案的小屁孩怀着恨,也无法对他受伤的胳膊坐视不理;所以虽然各走各的路,但是想起共同的那一段日子,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清爽通透的蓝色。

死亡、背叛和阴影不会是生活的常态,自然也不会是青春的。

泪水和痛苦都会过去,最后留下的回忆,才是永恒。

就好像那个最善良的戴眼镜的孩子,荣仔永远会记得他在暖色调的大街上翩翩跳起芭蕾的样子——美丽宁静,充满生命的喜悦。

永远那么美。

青春是伤身的,这就是青春。

同场加映我最喜欢的片中台词=V=:“呐!

阿SIR你看见拉,是他这种扑街自己站不稳扑街,那我不忍心看到这个扑街再扑街拉,便好心负起这个扑街让他不再扑街罗”有些事变成大人以后就不会做了,曾经是一个不那么坏的扑街,这也是青春罗

《烈日当空》短评

怎么能这么难看啊

4分钟前
  • ๑臭臭喵๑
  • 很差

是不是因为我看的普通话的版本,尼玛能看啊,脑残片

5分钟前
  • redcookie
  • 很差

我觉得我越来越不喜欢男生的世界了

6分钟前
  • 蟀蟀鱼
  • 很差

看完才明白能把一个故事流畅叙述是多么重要。

11分钟前
  • MelonMelon415
  • 还行

就是有些灯光太矫情

12分钟前
  • 勤劳的小蜜蜂
  • 推荐

残酷青春又见残酷青春,岩井俊二多处可见/便利店那场戏蛮不错/24岁就拍上映长篇的女导演,整部片也只拍了20多天/略显拖沓,导演很有音乐及影像的感知能力。就是到了最后还有点对不上每个人的名字是我太不用心看吗?

14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推荐

真的很垃圾……我以为是文艺青春疼痛片,没想到…这都是什么??

19分钟前
  • Spenz
  • 很差

怎么可以没有字幕???

23分钟前
  • 异世绿
  • 推荐

九降风 好看些。

28分钟前
  • 旺福想去西班牙
  • 还行

心情多么的沉重!

32分钟前
  • congoilu
  • 较差

没有张力啊。。

36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较差

我以为香港电影走入衰退,谁知还是有惊喜。片子的后半部分医院那一段太MTV了,甚至比麦浚龙那个版本的MV还好,许多场景设置都过于刻意和生硬,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改变这部电影是一个希望的事实,从香港的电影人到电影圈来说。还有,砍小孩手来的直接不血腥,不错。

37分钟前
  • andarta
  • 推荐

别再自欺欺人地说二十多岁你还正值青春,当你想起“青春”二字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它。

38分钟前
  • BLUE
  • 还行

导演mv看多了,剪得和音乐制作特辑似的。。千万别步了黄精甫后尘,还是好好叙事吧。这个故事太90后了。。。

3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跟九降风果然很像。

44分钟前
  • 戕茕
  • 还行

青春的代价太沉重……还是比较喜欢台版的

47分钟前
  • 闷瓶子
  • 较差

09看的最后部片。 相比九降风更是我杯茶。不同的影像风格恰好反映两座城市的不同。冲突设置得很扣人心弦。

49分钟前
  • blackpiggy
  • 力荐

就这个系列而言 台湾傻白甜 香港脏乱差

51分钟前
  • star
  • 较差

太吵 色调丑 演员都长相平平且分不清楚啊

54分钟前
  • 醒着夢遊
  • 很差

比九降风好

56分钟前
  • 燕小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