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飞机上看到这部电影,在一点都不惬意的午后。
不晓得剧情,不晓得为何看下去,平平淡淡的女主,平平淡淡的party,略有小惊喜的相遇,无论是和新的恋人还是和新的朋友。
还有都已经离过婚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略带温馨的相互喜欢、约会,决定在一起...有一个情节让我有点感动,他们俩坐在台阶上,深情微笑的看着彼此,男主淡淡的问“想接吻吗?
”女主笑笑,有些不好意思,又满是稀松平常,”想“于是他们吻了,又吻。
好像头顶上的阳光在此刻都灿烂了几分。
恋人之间,小小的甜蜜,小小的感动,然后慢慢变成深深的喜欢,到离不开彼此...直到得知她崇拜的好朋友竟然是恋人的前妻,而她每天口中抱怨的糟糕的前夫竟然就是她现在很喜欢的人。
她喜欢这个既是客户又是闺蜜的女人,崇拜她的喜好、品味和生活情趣,所以她是喜欢她的价值观没错。
但是同时她又很喜欢目前的约会对象,一个和她有很多话谈的可爱的男人,尽管他是一个有着很多怪癖的大胖子,所以她也是喜欢他的没错。
可是奇怪的是他竟然是她的客户朋友的前夫!!
那么这自相矛盾的两件事情到底谁是错的呢?!
她陷入迷惘,却想静静观望,想看清楚是她因为爱情的甜蜜冲昏了头脑看不到他的那么多缺点,还是应该抛掉所谓的崇拜别人的价值观而去相信自己看到的、认识的这个男人的好。
然而这一切总有遭遇对质的时候,在她还没考虑清楚时,她和他们一家撞到了,面面相觑,不知大家都该以何种角色出现在现场。
他难堪,他心碎,他不知道前妻都在她的面前说了自己的什么,但是终于知道为何最近在两人的相处中他发觉她越来越像他的前妻一样在挑自己毛病。
他愤然离开。
她不知道该怪谁,也许该怪自己吧。
猜疑,后退,没有保护自己的感情,即使她是真的很喜欢他,而且深深的知道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多么不容易,尤其是在离婚了十年后的今天。
终于她还是去了他的家,i just drive by , and see your home ...第一次,她去道歉,他的女儿对她说“他只是太喜欢你了”。
第二次,当她的车在他家门口停留,对看到自己的他说“嗨“,他打开了门,走出来,俩人就像最初那样坐在台阶上淡淡的聊家常。
“我很想你”“我也很想你”就这样笑了,像找到失而复得的宝贝。
她知道,他们又在一起了。
明明只是看一出别人的故事,但是在电影的结尾,眼角却默默的湿润了。
然后别过头去,失控地流泪。
好久没有允许自己这么矫情了。
尽管在女主倒霉到极点的时候,我只是皱着眉头苦笑。
多的是真实的故事,少的是美丽的happy ending 。
你可能会这么倒霉,但很少会像电影的结尾那样幸运。
很多东西真的用心就能看到,那些清清楚楚的事实。
电影就是,只要我还想和你在一起,不言不语都是enough said。
而生活的真实就是,明明两个相爱的人可以无声无息的分开,任何努力争取都是enough said (不必再说了)。
我哭,是因为很想我的前男友,想和他在一块相拥着看一部电影然后默默流泪,想和他在台阶上kiss微笑着享受阳光的照耀,想和他牵手走过高山长河,度过静好岁月,淡淡的,相依相伴直到迟暮苍老。
而他就那么遁入我的世界,再淡出我的生活,了无痕迹就像不曾来过一般。
I miss u ,花轮同学。
1.一部标准的家庭/爱情/治愈系电影,有着正统且保守的结构:平静生活——外部人事介入打破平静——唤起新希望——希望被打碎——破镜重圆。
完成度尚可,但也就到及格。
2.如果不按既有类型分,这部电影应该是典型的“中年电影”。
人到中年对生活的唏嘘与期许,看似波澜不惊之下隐藏的欲望与希望的小火花。
这样的电影注定无法选那些俊男靓女担纲。
那么导演还算大胆地干脆选了个秃顶的胖子做男主角,还好他被安排成一个幽默的、有阅历的男人。
同时,女主角穿着随意,不爱交际,踏实而无聊。
3.电影用以构建人物性格的细节是标准的教材式模式,并不是说它精准,而是说中规中矩。
比如作为按摩师的女主角的几位客人,不帮她搬按摩床的年轻男人、老人气浓重的老头子、不停自言自语强迫症般的碎嘴女人,这一幕幕接连重现,非常巧妙地写出了中年人为生存努力的艰辛。
有些小幽默、有些小无奈。
没有血泪斑斑,也没有故作轻松,这才是工作与生活的部分真相。
4.中年之所以容易陷入困境,只因为尴尬的年纪。
它不像年少时,一切都正在向着自己开启,一切都充满希望与新的可能性,荷尔蒙和自信心每天都在合谋;而它也不像年老时的笃定与通透,面对一个必然来临的衰败和终结,无非等待。
中年卡在中间,每天志得意满似乎显得过于轻佻、幼稚与浮夸,而如果认命地服从就又会变成一种自己都不甘的老气横秋。
故事和事故就都来了。
这个年纪、琐碎而庸常,但也丰实。
5.人际关系是最难刻画的东西,但如果能刻画成功也最为深刻。
中年的人际关系就更加如此。
这部影片呈现了一种复杂如网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造成的尴尬。
当自己的现女友成为前妻的按摩师——这是那种典型的依靠“偶然性”推动剧情的桥段,这个偶然铺垫得及格,至少在开始的时候算一条隐瞒得还比较成功的暗线,但当它被挑明以后,由于观众所处的上帝视角,之后的剧情基本上变得不再具有任何悬念。
这是个绝对的败笔。
6.倒是女主角女儿和她的同学的角色设定显得更有意思。
女儿处于正在离家上大学的当口,在逃离管束、自由独立和分离焦虑之间摇摆不定。
而女儿的同学与自己妈妈的亲密却成为了一个“入侵者”,她似乎代替了自己可能空出的位置,而那个姑娘的母亲却认为自己的女儿被另一个女人“抢夺”了。
这四个女性之间的拉扯关系中透露出太多不可言说的奥妙情绪,空虚、无助、安全感缺失、以及亲昵与距离等等。
7.“人的不完美”是这部电影希望向人们呈现的最重要的内容。
与人相处,最初总会先看到那些优秀的方面,因为那些部分闪闪发光,注定引人眼球,但交往深入之后,那些暗物质开始显现,那些以往不在乎的、原本可以宽容的小小的恶习都被放大。
随后厌倦出现,两人之间变得越发不顾及。
亲昵关系的一种副作用是对自己行为和语言的彻底放松,恶言、嘲讽和冷漠愈发频繁,一段关系开始走向恶劣。
这部影片用男女主人公的新关系完整呈现了一对情侣相处的抛物线和全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普世样本。
同时,这段关系也几乎是对他们各自前一段婚姻关系走向的翻版。
于是,荒诞感被营造了出来。
所有关系几乎都会走向类似的结局,平淡、冷漠、厌倦甚至崩溃,那么新关系是否还具有意义?
这部电影的导演显然无意给出那种纯粹艺术片会提供的残酷真相,而是给出了一个温情和俗常的答案。
因为过程的激动人心与美好,人们都愿意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使明知尽头晦暗无边。
这虽然是一碗廉价的心灵鸡汤,但却是现实中的真实状况。
Eva: I'm trying to protect myself, you know? Because we borh married bofore. And you know how things can turn out..Albert: What about us? What about protecting us?Eva: I didn't protect us. And it didn't get poisoned Albert. I still really wanted us to keeping seeing each other.Albert: I wouldn't know how, you know.Eva: I'm sososososo sorry.Albert: l know it sounds corny, but you broke my heart. And I'm too old for that shit. And the worst part is that you make me look like an idiot in front of my daughter.Eva: I'm the idiot. I'm the idiot.Albert:Look I got a lot to do...Albert: I should tell you I bought some nice tables.Eva:You did?Ablert: No! No I didn't.Eva: Ok, that's good!
片子看完了,是那种淅淅沥沥的敲滴,浅浅地落在心里却又久久无法散去的触感。
电影是以两个离异中年男女的相遇相处相知为主体展开的,试图着力描写的貌似是,当遇上合适的另一人,很多话是不需要说明白就能感同身受的。
所以,片名叫无需多言。
真正的合适,就是无需多言的状态。
可是,在我看来,电影最想表达的,或者说可能是导演在拍摄中偏离了主体反倒成全另一层含义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中年男女,尤其是经历过一段不算成功的婚姻之后的中年男女,大多清醒而自知。
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什么样的另一半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男主或许给女主的第一印象并不乐观,但不同于年轻人浮躁的态度的是,女主还是应允了男主的约会邀请。
并且最主要的是,没有心怀偏见的与其平常相处,倒很意外的,碰撞出很多的乐趣。
故事在女主的某位女客人出现发生转折。
女主一边倾听女客人对其前夫的各种批判,一边回过头来带着女客人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一度被她各种满意和认可的交往对象,甚至无意识地投射成功,开始具备了女客人的性格,出现了挑剔。
所幸的是,女儿好友的妈妈出场了,责备她不应该以长者身份给自己的女儿给予她以为对而其他人并不以为是的建议。
所幸的是,事情败露了,给予她足够时间和空间只体会自己的感受,进而得已总结。
合适与否,优点或缺点,陋习也好性格也罢,个人意见或观点的正确与否都不是其他人说了就是的。
是需要跟随自己的心意,才有的判断。
这判断(感受或评价)也仅属于自己,所以要相信它。
不要轻易被其他人的个人感受而动摇。
当然,全面考察自然重要。
重点是,全面仔细考察后,不要被左右为难的犹豫迷了心。
问自己,即使如此,我是否仍要这么做?
我是否仍要和他在一起?
这就够了!
因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是一部特别平淡的故事,象流水账一样记录着女按摩师伊娃的生活。
她的工作,她的客户,她和女儿以及女儿闺蜜的对话,她们去买衣服,一点点家长里短,但都不是很戏剧化的那种。
连恋爱也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无所谓,谈一谈似乎也没什么损失,接吻都是有商有量。
好在对方(艾伯特)虽然长得很胖,但其实还是有点内涵的,特别是对女儿的疼爱让他们一下子有了共鸣。
艾伯特虽然话不多,但并不是呆板的人。
两个人相处时,伊娃总在不停地说,不停地提问。
作为一个聪颖、幽默、独立的中年女子,伊娃言语颇多,且表情丰富,而艾伯特可以对伊娃的各种好奇的问题有问有答,或者带着专注理解的眼神看着对方,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故事这样不咸不淡地继续着,直到伊娃愕然发现她的一个女客户居然是艾伯特的前妻。
她已然在双方处听到了不少对对方的各种描述和评价。
一开始的慌乱之后,伊娃应该产生了一种偷窥的得意。
一贯的理性角色以及hold不住其内心的熊熊八卦之火。
她继续着和两人的交集,不动声色的刺探他们对彼此的观感,却没有想到这种刺探代表的背叛与伤害,真是no zuo no die。
最后,双面间谍般的假象当然是被戳穿了,好在她的生活并不是建立在一个客户和一段感情之上的。
虽然有点尴尬,但生活仍然在继续。
影片的结尾貌似显示,伊娃得到了艾伯特的谅解,他们能够再续前缘吧。
毕竟,不是爱得死去活来的年纪了,谁没有些小缺点小毛病呢,作为能谈得来的人,认清了一些事情后再相处,不是更容易吗?
这种温吞水似的影片,居然有一大堆获奖提名,不过不是我的菜。
我的欣赏水平果然还是更接地气呀。
中年大叔大妈们总是文艺导演们的最爱。
人到中年,男人大肚,女人上皱。
曾经的天长地久,在日日相处后,优点变为缺年,缺点却被无限放大。
美国是个自由国家,即使生了小孩子,大不了就共享嘛,离了后对孩子的抚养义务还是在的。
两个人相爱,结婚,一路走个几十年,没个共同的兴趣点,爱好,真正的包容与习性,真的好难一路走下去。
虽然老美们的结婚年龄都在三十打上,但离婚率一直是挺高的。
两个人的事,的确不应掺太多的其他不相关的东西进去,喜欢就是喜欢,开心就是开心,两人如果连吃饭的一个动作都容忍不了,为什么还要勉强在一起?
老吉姆的前妻是个诗人,没错,还能靠写诗维生的人艺术家,自然和我们的天天呆音像资料室的保管员不大搭得上。
他前妻对老吉姆的体型,手艺,打死也不买床头柜的生活各各习惯都看不惯。
女主人公也是个挑剔的人,不是我的观点,估计导演也是这样认为,片中的女人都是不是挑这个就挑那个,闺密挑佣人,女主角挑顾客,前妻挑厨艺。
当然,男人们都不是吃空气大的,不合就分呗,女主角的前夫还找了个小十来岁懂得欣赏他的二任,老吉姆换了个喜欢他的幽默没那么强势的女人,唯一没分的还是那个最后懂得了退让的闺密。
其实嘛,日子要过下去,还是看两个人的包容心。
谁没个小毛病,只是为了对方,你能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眼睛尽量放在他好的方面。
当然,如果象老吉姆般,和他前妻是话不投机关句多,每一件事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反正是不同世界的人,那么分了可能对大家都好。
早在很久之前,我就拥有了——“靠在一起,一部电影,一个下午,这就叫幸福”的心态。
周遭的同龄人,几乎都会将自己的周末排的满满,或是去K歌,或是相约打牌娱乐,或是三五姐妹一同shopping。
以上的这些,只给带给我片刻的欢愉,可真正的幸福感却在疲惫之后,丝毫不见踪影。
我记得在豆瓣读过一篇关于射手座的文章,“表面热情内心孤独”,我对这样的表述感到了深深的共鸣。
我不是想说射手座有多么高深莫测,可那种无人能懂的感觉,一直陪伴着我到如今。
有人会说,地球上那么多人,怎么会担心你遇不到懂你的那个?
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家庭的离婚率高的吓人,多半缘于他们对感情的冲动性。
我爱你,我很爱你,所以I wanna marry you. 我受够了你,我们没法生活在一起,所以We should get a divorce.我很欣赏这样随性的生活方式,如果真的是双不合脚的鞋,丢掉又何妨?
按摩师Eva和前夫离婚的原因电影中并无交代,只是在女儿上大学之前的聚餐上,两人仍旧因为过往的鸡毛蒜皮喋喋不休。
”你买太多cookie回来,会让我发胖!
“”我买回来又没有逼你吃!
“”买回来不吃为什么要买?
“诸如此类。
前夫的现任轻描淡写说了一句:”管住自己的嘴巴就好了啊。
“让Eva生生被羞辱,我从没想过在这些小事上去包容你,所以我们真的不适合在一起。
在面对James这个体态肥胖,满脸胡渣的老男人时,Eva却不再挑剔太多。
Funny就很好,capable to cook也不错,sexy in bed真是再好不过了。
最棒的是,we really have much to talk about.这也算是人生中,一件很幸运的事吧?
当彼此都从一段令人疲惫不堪的感情里走出来,不能要求再多,只求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起吃饭,上床,做爱。
我不在乎你有大肚腩,也不在乎你的怪癖是爱买漱口水,更不在乎你究竟有没有床头柜,上面有没有堆满东西。
I only care for the comfortable feeling when we gather together.不要企图从别人口中打听他的过去,更不用说是前妻的口中。
把他当做一个全新的人,要自己去发现他的一切,好的坏的,都需要自己看见的。
Eva差点因为James前妻的对他的埋怨而失去这个胖男人,幸好在电影的结尾,他们彼此都没有放弃。
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彼此相视无言,那一刻,他们才真的懂了对方。
幸福是什么?
如果是你问我,我会告诉你,幸福就是,让我安静地坐在你身旁。
不必开口问我喜欢你哪一点,我想说的是,全部。
1、不要妄想左右逢源.最后女主在诗人、男主、特洛伊母女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都闹僵甚至破裂都是因为女主自欺欺人的小聪明与欺瞒.其实在知道内里关系的不久时间,就应该对各方都坦白.但也许女主处理的态度,更符合人性,更真实.2、虽然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一个人是好事,理论上来说也会更全面客观.但毕竟,在感情方面,你要更多的相信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其他人过多的评价与过往的故事.3、其实女主是一个典型的没心没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胡乱抨击别人各她什么的人.这点从他对男主态度的犹豫不决和在好友大聚餐的时候开前夫要加面包的玩笑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而事实上,那盘面包第一个拿起来吃的人是她,而最后离不开男主的人,也是她.其实她自己根本就不了解自己.4、特洛伊好正点,看评论说是一个人气偶像.这个角色也代表着外来者对于女主和女儿母女关系的冲击.她是可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就进来屋子的人,和那个寓言中的木马有着暗喻的关系.5、其实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中年离异人士从新拾获爱情的爱情故事.倒不如说这是一部教人如何与别人相处的故事.又或者是一个人如何自我再重新认识的故事.6、女主让我想起了《阳光清洗》.同样很美国的感觉,同样很美国的行当.同样带着厌恶性的工作,同样心怀憧憬地面对一路走来的生活.7、很想把这部戏推荐给一位朋友看.因为我觉得如果她看完,或许可以解开她内心的症结.让她在感情上获得一个好结果.不过当然,这也许只是我很不知就里的想法.
我看完电影总习惯性的来豆瓣看看评论,可能是出于不自信吧,很怀疑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故事背后的真意。
很多豆友们都说这部电影是大叔大婶的小清新,不知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或者26岁的我过于成熟,刚刚步入婚姻的我,很庆幸看到了这部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我觉得人们对自己的婚姻骨子里是很苛刻的。
刚刚相恋时候,你我眼中都是完美无瑕的彼此,然后随着结婚、生子、生活中各种琐事,包括电影中不称职的保姆,丈夫爱带零食回家导致没有节制的妻子无法自律,一些无关紧要、莫名的事情都成了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终究导致离婚。
可是就像女主闺蜜所言:你不爱的男人,不代表别人不爱他。
当女主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就是:谁会爱这样一个人?
但事实上,女主和前任离婚后,前任已经娶妻开始了新的生活。
当自己的孩子面临着离家上大学,女主、前任和前任的妻子坐在同一个饭桌上的时候,他们仍然在争吵,但看到自己前任和妻子相处融洽,又是何等的酸溜溜。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找错了另一半,而且我们太年轻,不知道如何看待我们的另一半,如何包容,如何妥协。
直到事情已经无法逆转,你也足够成熟的时候,才能平静的看待一个陌生人的种种,所以我相信女主的第二段婚姻会幸福。
女主角是71届金球奖tina调侃的对象,因此还挺有好感的,但是看评论才知道男主角最近过世了,有点伤感。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部电影,我竟然不觉得闷。
不可否认,有的文艺片我觉得很闷,我甚至觉得文艺青年也有点装腔作势,我不会说自己是文青,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好词。
这部电影是讲两个中年人离婚之后的又渐渐坠入爱河。
里面的人物,对白等都很平实 ,也很细腻,这些普通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我竟觉得有种和谐的美感。
我最喜欢的,是对男女主角爱情过程的逐步描写。
看他们怎样从第一次见面的玩笑,第一次约会的紧张,到后面的慢慢了解,慢慢彼此吸引……最戏剧的是女主角的客户竟然是男友的前妻,而她还是继续见这个客户,继续听她抱怨她前夫的种种不是, 在她的口中,她的前夫是如此地不同于她爱上的人,他是一个如此无趣,讨厌的人。
如果不把这两个人对上号,这两个人就是完全不同的人。
女主角确实也是客户的抱怨所影响了,她和男主角的关系有点变化了,可见影响对一个人的看法是如此的容易。
其实,如果我是她,知道客户就是现在交往对象的前妻,可能还是想从她口中得知更多他的情况,因为她都是离过婚的人了,对于婚礼会更加谨慎,更加怕遇人不淑。
而且我们更容易相信一个熟悉他的人,和他一起生活过如此亲密的人会更加地了解他。
我们怕,做出错误的决定。
但是,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其实,和人一个一起生活过的,可以说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一定真正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更不知道他和你是否合适,因为她和他样一起的时候,她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他。
虽然听取别人的意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听取自己的内心。
他可能不适合她,但是他却可以和女主角是完美的一对。
就像一张纸,撕下一块,这块可能和其他任何纸都不能相容,但是这块纸和剩余的纸却是完整的配对。
里面还有其他我喜欢的地方, 比如女主角和前夫去送女儿读大学,看到她一个人走上电梯,这里的心情,可能只有亲自经历过的父母会懂。
还有我也很喜欢chole,很多的场景都很真实,也逐步地描写了故事的发展,我觉得就像是跟着他们的感情生活在逐步发展的一样,而不是一下子就成了一对。
其实有些时候,你真的要努力一点,不只是在爱情上,比如女主角终于鼓起勇气寻求一个客户地帮助把按摩板从漫长的楼梯搬上去。
其他他还是很了乐意帮忙的,只是在他的角度他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需要而已。
海报是中年版的take a waltz, 男主几乎就是15年后的seth rogen,最打动人的是单亲妈妈送别女儿的段落,想到爸妈当年送我去大学宿舍,我妈也哭了,才明白成长的痛苦,特别对中年女人而言。所以四十岁以后还有疼爱你的人在身边,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麻烦的女人
一部从头到尾都没打动到我的片可能纯粹因为男主女主的颜不够……假的 真的是连写影评都写不下去了两星半
絮絮叨叨的中年生活,却是无需多言。
蛮好看的,比较真实
就给两颗星,两颗星全给tony soprano!
确实无須多言
剧情略狗血,但感情很真挚。遇上合适,好不容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心都是软弱的,要智慧的面对生活,无须多言。
台词写得真好啊,演员也都好好,零缺点!!!
er 女主太尴尬了
一段美国中产中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可爱的对白,以诙谐幽默的温馨小品示人。没想到这竟成为JamesGandolfini的遗作,R.I.P
小世界
有点小喜欢这个故事,中年危机却拍出了青春的感觉,剧情虽然看起来有点狗血但处理的非常巧妙令人信服,几个老演员表演的都非常出彩。
Totally messed up! 之前一直不喜欢Julia,看了Veep觉得好多了,再看过这个发现她还是演有权势的女人比较可爱
boring for me...
3.5. James Gandolfini 遗作,而"This is whisper." 笑出来也笑不下去了。Tavi Gevinson 挺抢镜的女孩,妈妈、女儿、老公、朋友,怎么都是别人的好?
红酒型喜剧。还是女主更勇敢一些,尽管慢了些。
远去的甘多菲尼,远去的宋飞时光,有的人老了,有的人走了,没有轰轰烈烈,平平淡淡便是美好,这就是生活,静静的领悟,耐心的前行
老清新
温情片,爱情是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