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身体全部义体化,当然也包括大脑,这之后的电子脑是之前肉体的信息存档,还是真正的把一个人的思想转移到义体上?
这是否还能算得上是一个生命体?
于是出现了ghost这一概念,相信自己的ghost是证明自己的根本,亦或者根本就无ghost这东西。
义体人只是根据生前的信息做出的各类反应,并加以学习,这根本算不上是生命体。
但是,我们身上的DNA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对生命的定义是什么?
可以繁殖的,可以进化的,这才是生命体吗?
或许是吧,义体人除了这些条件之外,其他东西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对了,他们只要有持续的维护还能长生不死,你还是可以和他进行情感的交流,探讨人生的未来,表面是完完全全的正常人。
在视觉层面,在精神层面,我们超脱了自身的躯壳后的存在,不禁让我在问多一句:我们对生命的定义是什么?
这是我在探索的其中的意义。
回看原始版的时候那种颜色让人想要昏睡之余总有些恐怖说不清楚源于哪里但是就是让人心里堵堵的难受但是在看了2.0之后终于找到了原因是颜色那种突然明亮起来的颜色不止体现在街景或是打斗时的色彩上更多的体现在了人的脸上尤其是巴特跟少佐无论是服装商的明艳还是两个人脸上那种通亮的面无表情都给了我们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很多电影再看第二遍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感受但是攻壳没有我依然是在每次少佐脱衣服的时候转头跟身边的人说话依然是在六课的人出现时发指的愤怒也依然在2501的叙述之后感到没有意义的失望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把那段记忆再加深一遍以及让我不会再看第三遍那种感觉多多少少的让我联想起了教父一二三或者叫做战争启示录
撇开画面色调风格差异不谈,部分95极端粉对08重制版的不满还体现在傀儡师的配音变化上,这原本各随各的喜欢,但硬要攻击这一处理不如95版配音“深刻”就真让我有点莫名其妙了。
95版对两性融合隐喻的表现当然很精彩,但细究的话,傀儡师有生理性别么?
他的本质是体现在男声之上吗?
某种意义上说过于直白、浅露的“男女”交融反而妨碍了更进一步、更深入的思考,相信导演也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才作了修改,换成女声配音实则更为含蓄、邃远,如何能想当然地反指08不如95“深刻”?
对于一部片子的两个版本我给出的分数是5星和1星。
什么叫江郎才尽?
什么叫焚琴煮鹤?
看了这部片子你就全明白了。
这部复刻版简直就是copy of imitation,在失去了原作精髓的同时,取而代之的是用拙劣的手段挑逗观众。
光学迷彩服和光学迷彩皮肤原版中草薙素子使用的是光学迷彩,是一件紧身衣,复刻版中取消了迷彩服的设定,直接让素子的皮肤具有了光学迷彩的功能。
真想问问押井守为什么要做这么低级的修改?
(押井守:这样就能让素子露着大咪咪在镜头前裸奔了^^)如果是为了追求性感,紧身衣难道不比赤身裸体更为性感?
这样的改变只能取悦哪些低级审美品味的民工观众。
傀儡师的性别设定原版中傀儡师为男性,复刻版中改为了女性。
男性的设定寓意为自然界中两性之间的结合,造就全新的生命;两个女人的搞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呢?
只能是为了满足宅男们意淫的需要。
2D和3D一部好电影至少要是一个画面风格统一的整体,复刻版简直是为了3D而3D,造成画面风格严重错位,简直就是互相穿插播放的两部电影。
为什么押井守要弄这么一部片子出来呢?
答案只有一个,钱。
来自知乎 Aenigmaze完整版: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360129/answer/391765791.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无数人格的统合,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由意志聚合起来的碎片,每个人的基因都累积了无数代祖先的记忆。
庸人们赞赏浮士德的名言:“啊,我的胸膛里有两个灵魂并存!
”,然而人的灵魂又何止一分为二,它是千千万万离散化的信息所组成的Stand Alone Complex系统,所以如同另一个少佐所说的,人的本质更像是一座堡垒,一个移动的领土,以意志的暴君统治着无数人格所组成的民众。
2.记忆就是通过关键节点生成的属于过去的幻想,本质上和梦是相类似的,每个记忆图像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从你当下的经验中筛选的,每一次回忆都是一次全新的创造,人总是把当下的某些经验投射到过去中,也常常潜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塑造过去的记忆;人们就如同不断变换演员去演出同一场戏,试图找回最初的感动,然而那种首场演出的震撼却永远无法重现。
人类不过是孤独地存在于“现在”这个节点,然后同时看到“过去”和“未来”的幻象罢了,除了“现在”以外一切都不存在。
3.“人日有一死,此即为睡梦,睡梦乃死亡的预习,死亡乃睡梦的姐妹。
”每一次睡眠都是一次死亡,于是人们常感到昨日如过眼云烟,因为死亡消解一切意义。
正如傀儡师所言:“你期望保持自我的‘我执’一直在限制你”,人们唯一能够期望的是,在这种流变中存在着某种不变的模式,肉体和整个现象世界只是这个意志本身的体现和延伸,这也就是“灵魂”的定义,就像是来自十二重高天的彼岸的风。
某大师年轻时创作了一幅油画,被博物馆隆重收藏。
数十年后大师再次造访博物馆,看到自己的大作突然面红耳赤,强烈要求当场修改,馆长惶恐之至,遂亲自安排。
大师挥毫泼墨一番后心下大慰,飘然离去,留下馆长和众人面面相觑——此画原先饱满狂野的色彩踪影全无,只留下一片蓝莹莹若隐若现。
据说人类的视网膜有时会衰老的很厉害,导致感光神经出毛病。
该大师就是一例病患,对蓝光反应迟钝,因此把一幅绝世作品改的只有病人看了才满意。
看到Innocence那金碧辉煌的画面时,我就想到这个故事,现在又想了一遍。
“押井守的视网膜也衰老啦?
”这个问题立刻被立食师列传否定——那个饱和可是調到最低,一股旧照片的酸味。
那么答案就是:丫绝对故意的!
1995年版Ghost in the Shell我看了20遍。
我太喜欢这个电影了,它让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生命啦,经验啦,生命和经验啦,还有虚拟生命和虚拟体验啦等等。
虽然最初看的是画质很烂的VCD(已经看坏掉了),但是那种画面、那种姿态、那种手绘表达的无机物的空洞感,深深打动了我——生命因此生生不息,是的没错!
可我真的全然没有把2.0重看一遍的欲望。
很多评论說2.0的画面和声优多么华丽多么精美多么用心多么能完美诠释Ghost in the Shell的精神内核,我看着3DCG的素子从高空跃下,只感到麻木,或者說,整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麻木。
饱和度高的吓人,刺目感直逼十面埋伏(对不起押井守我也要说,是的这个版本顶多是张艺谋水准),3DCG……妈的,知道IG向来自诩日本动画界的技术先锋,但是你丫以前好歹晓得啥样的技术该配啥样的剧情,啥样的技术该怎么个用法,怎么现在全拧了呢?
3D在TV版里采用赛璐璐贴图,是很恰当的,现在这样,除了让素子有一种“肉肉的感觉”之外,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注意到荒卷办公室墙壁也从厚重的黑楠木变成暴发户式的大理石了,拜托那是公务员大楼不是五星级酒店,醒一醒啊押井!
我特别反感一些人对3D技术的盲从,没想到聪明如押井也落了俗套;我特别反感一些人专门收集精致DVD然后显摆,没想到石川光久也难逃其咎。
跟朋友讨论了一下,大概可以想象以下场景:石川光久:大拿,立食师把我吃穷了。
押井守:啊咧?
你不会想跟我要钱吧?
我也靠你发工资。
石川光久:of course not~!
i have a good idea.押井守:me too.石川光久:okay!just do it!那位眼睛有毛病的大师把自己的画改烂了,毕竟他是用自己的双手画出心目中的景象。
这个2.0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了,然而他是用计算机把自己的ghost格式化了。
2008日本动画片《攻壳机动队2.0》,1995同名动画片的重绘版,豆瓣评分9.0,时光网评分8.2,IMDb评分7.8。
我头回听说动画片有剧情完全相同的重绘版,只知道真人电影有翻拍版,但从不知道动画片也有类似真人电影翻拍这样的重绘版,真是长了见识,足见《攻壳机动队》的经典。
我不知道《攻壳机动队2.0》能否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起码在我的电影知识面是这样的。
游戏经常有高清重置版,不新鲜,但动画片还是第一次知道有重绘版。
不过叫做“重绘版”并不准确,叫做“重制版”更为准确,因为片中主要的手绘2D画面并没变,与原版相比只是增加了一些CG3D画面——原版中模糊的电子地图变为了重制的高清CG3D地图。
片头和中部出现了CG3D造型的女主,但只是昙花一现,并未全部替代手绘2D女主。
片中的飞行器用重制的CG3D飞行器替代。
结尾用CG3D重制,原版是白天,《2.0》是夜晚。
《2.0》大概就这么几个方面的变化,影片整体来说并没有眼前一亮、焕然新生的重制感觉。
我看的版本字幕有很多注释——一是注释了片中角色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武器,看原版时没注释,没想到影片中的武器如此考究。
二是注释了角色台词的出处和背景,很长见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动画片的深刻之处。
2.0版诞生于13年后的2008年,最应该做的高清重制,也就是以高清形式重绘,而不只是增加一些CG3D画面。
我认为高清重绘才是2.0应当有的样子,才会让观众有焕然新生的惊艳之感。
一遍又一遍的看攻壳,影片沉淀的思想就会显现出来,折射的往往是社会现象中和对人类存在的哲思。
也许对于一个不习惯于快餐式动画片的观众来说,看到攻壳以后,你才会拍手称快!
每次当我写下5,6百字对攻壳的影评后,总是删除,的确像有的人说的,对于这个电影说的越多就是一种玷污。
每个人看了都有自己的感受。
相信你看了,想了,懂了,又是另一个攻壳。
(关于2.0的想法: 我觉得还是1995年的版本精彩,over )
2.0是95年的重制版,再次感叹一下制作人追求完美的精神,川井宪次的配乐与主题的契合度也是无懈可击,不愧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
"身体是表象,是不可靠、非自身本质之物。
"如果概括这部片子的主题,我想应该是"生命的定义","灵魂(ghost)与肉体(shell)的关系"。
--海参被从中间切成两半之后,会再生成为两只独立的海参,因为再生细胞存在于头部和肛门。
虽然海参并没有大脑,但是,这算什么?
由肛门的那一半再生出的生命应该算什么?
我可以说海参这种生命是没有意识(灵魂),只有躯体的吗?
而海参一定是生命,那也就是说生命的决定性因素是有活着的身体,没有灵魂和意识也可以吗?
那法律上把脑死亡定为死亡又算什么?
躯体还活着啊,还有代谢啊......说生命是神圣的,但海参这种行为不是在昭示生命的意义便是存活和繁殖吗?
傀儡师是程序演化出的生命体,ta的存在可以说从一开始便只有意识而没有肉体(也无性别),这样的生命又是什么呢......--关于灵魂与肉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特蕾莎和萨比娜。
其中特蕾莎曾疑惑,"如果我的鼻子从现在起每天变长一毫米,我身体的各部都不断变化,直到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那我还是我吗",她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说,灵与肉是割离的,是可分的,灵魂便是"自我"。
而本片中的草薙,在拥有了性能卓越的电子脑和义体之后,便对自己是否还是自己产生了疑问,尽管灵魂毫无改变。
这与萨比娜应是一致的吧。
她问巴特"你还有多少是自己本来的身体",她通过潜到黑暗绝望的海底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她说在即将浮出水面时感受到了希望。
至于我自己,也认为灵魂与躯体共同构成了自我,是不可分的。
别人通过躯体的形貌来辨认出"我",我通过躯体的感官来认识世界。
是躯体的各种感官制造了记忆,不同的记忆又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体。
"如何保证我仍然是我?
""无法保证。
生命本是处于变化之中。
希望保持自我的'我执'一直在束缚着你。
"在这之后草薙同意了融合,是否意味着她最终放弃了一直坚守的"我执"......"在你面前的既不是傀儡师,也不是被称作少佐的女人"影片最后,重现了片头的俯瞰场景。
四通八达的网络城市依旧灿烂耀眼,其中千万人的声音汇成了嘈杂的背景音。
只是片头有着先进义体的草薙,变成了少女形态,草薙也不再是草薙,而成为了草薙与傀儡师的融合体。
此时空灵的背景乐<<谣III 再生>>响起,将气氛推到顶峰。
"网络是无限的。
"这其中掺着希望与疑惑,自由与不安。
影片到此结束,留下观者思绪万千。
(其实觉得这东西作为「空中杀手」的观后感也可以......)
没有任何剧本的改动就重新制作一遍,这样的事情在电影和动画界都是少见的。
本以为2.0只不过是增加一部分CG的镜头,没有想到其本质是完全的数字化重制。
原作的主要配音演员们,为新作重新配音,并邀请来著名声优榊原良子为“傀儡师”(原版配音是家弓家正)赋予新的声音。
音乐、音响方面,最新的6.1ch混音效果音响,兰迪·汤姆,skywalker工作室,听听这些大牌就知道 Production I.G 这次下了多少本钱。
色调上,和95版本最大的差别则在于本作偏向红黄的暖色而旧版则偏向蓝绿冷,可以参加下面相册。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3316590/图片有些小 可能看不出特别的效果 但是放在大屏幕上,效果还是异常震撼的明显的。
声效尤其是惊人,通过DVD对比,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其实拿到2.0的碟子,感觉最大的改变则是在翻译上。
当年看攻壳机动队,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看了一遍就完全看明白了,相信95的翻译也纠葛了很多和我一样的童鞋。
而这次的翻译清晰明朗,相信即使是第一次看攻壳的朋友,也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
看攻壳,好翻译是多么重要啊
我通了
忘光了,需重看
看多了有点虚幻感 小心
原来是画质升级重制版 可惜手机加乐视反而看不清楚了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 攻壳全系时间轴就是SAC、GIG、GIS、SSS、innocent了,不过傀儡师和SSS里面的傀儡回在一起比较容易混淆,倒是颇为难定的翻译
要再看遍
重制真的挺无聊的。
偶很不解,这明明是炒冷饭骗钱
被骗了,只是比前一版多了一些3D特技的镜头
NOT BAD...
剧情没什么变化,加了些3D效果,感觉没有拍的必要。
95重制版,一开始看的是这个版本。
更好的音效,更好的翻译,获得更多的信息!
完美的一刷再刷【度 /s/1dFKMtDf 码 d7ru 】
对攻壳机动队完全不感冒
不喜欢这种3维不3维,手绘不手绘的风格
攻壳机动队2.0 超级华丽的变身...
我没看过95版因此没法去比较,音乐很无敌,人类放置的角度特别。那个光学迷彩是真的吗!!!!我不喜欢CG女啊!!!!我真的是一个二维死忠啊!!!!
除了压抑,就是压力。押井守的风格接受不太了。还是新海诚的小清新的忧伤好。
糟糕的3D效果和全片格格不入,冷蓝色调向暖黄色调的调整也基本违和,最重要的两点变化效果都是挺糟糕的,这次重制基本也就没什么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