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错的。
根据真实的金矿公司诈骗案创作的,两个人真的是用尽了一切方法,让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找到了金矿,其实所有投资人呢,他们其实也都没想着去探究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而是想着要早点买入股票,这样我就能赚到钱了。
所有人都只想着赚钱,而没有人在意那儿到底有没有金矿,反正检验报告出来的含金量挺高的。
最后知情人提前抛售股票,赚了一大笔,而所有不知情的人是亏得一塌糊涂了。
左边是河金,右边是岩金,本该发现的应该是右边这种经典对话:You went looking for bauxite, and you found copper. I went looking for gold and found a friend.(你去寻找铝土矿,却找到了铜矿;我去寻找金矿,却找到了一个朋友。
)这里其实已经很明显暗示了他们并没有找到金矿,但Mike这个朋友却是非常不错的。
第3行,不知道是whatever it takes,还是whatever if fakes电影的细节还是很到位的,这不是那种一看完就觉得特别好的电影,而是看完之后再慢慢地想,慢慢地又会发现一些不错的地方,包括细节、前后呼应等,会觉得又有更多用心的呈现。
男主口中讲述的在酒店中他老婆最喜欢的花的颜色是黄色,而最后回家时却拿着白玫瑰;男主口中说邻居已经不在乎树枝是否过长而是张口闭口都在讲金矿,但最后回家时邻居仍然在意树枝。
说明男主口中所说有一些部分都不是真实的。
虽然男主最后也是一起参与了这起骗局,但是他仍然有着自己对梦想的追求,不管那些话是不是他的真心话,但那些话仍然能鼓舞观众。
比如,当别人想要收购他公司的时候,冠名权也不给他的时候,他说:It's my dream. You sell your dream, what do you have left? (这是我的梦想。
如果连梦想都能卖,你还能剩下什么?
)麦康纳的演技真的没话说,演什么像什么,而且在本电影和其他电影中,体型变化也比较大,真的是用尽自己的力量去塑造一个角色。
挺完整的一个故事,直到看到了结尾。
双男主的事业线是ok的,跌宕起伏,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相比富二代还是喜欢对抗命运翻身的富一代,实干派给了这两位角色雄厚的活力,看这电影不会感到闷,况且还有女主在旁边当辅助,出戏是基本没有的。
爱情线前期是有点杂乱的,出轨的情节虽然烂大街但也算符合行为逻辑,有钱了飘了,但夫妻吵架突然就骂到女方对男主不信任,各种没有逻辑没有道理的乱输出,虽然是喝了酒,但男主斩钉截铁的态度和后面没有悔意的念头,应该能表明吵架那段戏是清醒的,但说出的话却是没有行为逻辑的,这一段有点多余,直接出轨分手就好了。
但爱情线到后面又能感觉到入戏,因为导演把它简化了,没有那么多的藕断丝连,虽然男主回心转意,但没有资格和理由要求女主原谅,男主想抱着礼物去探望女主,结果看见女主在跟一个男生交谈甚欢,就神情落寞的转身离去了,虽然这是他应得的,但这样的情节处理就恰当好处,没有打扰,各自安好,但心里依旧存有余念。
反转情节也是OK的,后面的诈骗案属实是搞了波大的,因为前面男主励志的一生拍的很写实,特别是颁奖典礼,那些镜头很入戏,所以就能导致后面的反差效果还不错。
男主为了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结果却被梦想背叛了,那种刚踏上神坛却发现都是幻境的心情,老遭罪了。
还失去了世界上最爱的两个人,打击不是一般的大,男主也是演绎的很生动。
但是,终于要说但是了,这三条线其实正常走完都挺不错的,形成闭环,但偏偏就这么草率的结束了剧情,我看的一脸懵逼。
这等于事业线不存在了,所以这是诈骗还是梦想失败后的补偿,又或者两者都有?
爱情线也不存在了,最后安排的见面没什么问题,毕竟两人的举止很正常,就像两个人许久未见但又熟悉的陌生朋友一样,很复杂的情感,但见面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见了面然后啥信息也没表明出来,看不到一点后续剧情的发展,多余。
反转线就更奇怪了,首先诈骗肯定是真的,支票都有了,而且这也是对我前面剧情有疑问的解答,之前看到地质专家,也就是制作滤水器的角色,指责为什么男主没有卖掉金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这点就让我很奇怪,前面的剧情来说双男主都是那种梦想大于金钱的那种,所以当听到把金矿这个成果从男主手里抢走的时候,男主极力反对,钱只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梦想不能被剥夺,而地质专家听到电话居然是质问为什么没卖掉,这就让我很费解,但现在得到了答案,至少那个时候朋友还没有想致男主于死地,两个人还是能抽身的,但男主的执着超乎了地质专家的想象。
原来是从头骗到尾,那到底男主参与了没有,如果没参与,那只能说是有点惨,只是地质专家那边有点说不通,虽然剧情说狗带了,但应该是没狗带的,毕竟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跑路计划实属说不过去,但这样男主必坐牢啊,现在当CEO都不用付主要责任的吗,就算分到了一半钱也用不了啊。
如果说男主参与了,那也说不通,没道理把计划搞这么大然后自己完全不撤退,把希望寄托在FBI调查失败上,完全没理由。
而明显导演是一点都不想解释,就什么东西都加一点,但是又是毫无价值的信息,最后拍拍屁股走人,沃日。
Ps.男主好像蝙蝠侠,还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原来就是那个星际穿越的男主。
算不上影评,就是想说说节奏以及观影时自己的想法。
几个细节猜测肯尼和迈克尔早就是谋划好的① 肯尼在印度尼西亚的酒店和迈克尔达成一致以后回去筹钱,之前说好的70-75万,但是肯尼只筹到了26万,离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可迈克尔却说“多少钱都可以开工“。
②在他们将事业做大以后,美国的布莱恩想成为他们的合伙人,按说一个缺少资金同时手里真的有case的公司确实会接受这种合作,可谈判桌上肯尼激烈的反应出乎意料,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除非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拒绝接受合伙人制度。
③还是布莱恩,布莱恩想让肯尼退居二线,签了协议就可以子子孙孙荣华富贵,肯尼还是拒绝的。
所以到后来反转是个阴谋的时候没有那么意外。
不过片尾的餐巾纸打开,还是有些感动的,两个事业上失意的中年男子,兑现相互的承诺。
20220311天堂电影院观影之《金矿》(又名《金爆内幕)这是我在天堂电影院观看的第十七部电影真实事件远比电影更精彩!
难忘台词:当人人都发财时,没人想知道真相。
骗术看起来很拙劣,就是往开采的矿物质里洒事先准备好的金粉,而且看起来检验过程处于严格监督之下,再带几个记者在河里淘金,假装淘到事先准备好的金块。
但是与其说是骗子欺骗了全世界,不如说贪婪的投资者需要一个发现世界最大金矿的聚宝盆!
世界最大金矿被发现的假象蒙蔽了全世界的投资者,甚至包括专业的金融机构。
男主角马修为演好角色不惜自毁形象,变成秃头和油腻大叔,他把对秉承父辈传统开采金矿的执着、发现金矿后的志得意满和霸气侧漏和发现“被骗”后的落魄不堪都演绎地淋漓尽致,演技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后再次封神!
金矿地处印尼,也讽刺和揭露了印尼苏哈托政权的腐败和贪婪。
再次感谢罗导的专业讲解和引导!
只有最后一张牌才是最重要的,伏笔最后的支票以及迈克的留给他的残念:相信金子。
其次还有女主奔溃的和马修说:你会被他们(资本)害死的…马修说: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其实马修真的不知道吗?
只是他选择不知道。
甚至马修和公司员工说卖掉一些股票,以防万一?
其实故事很多伏笔,只是马修的演技蒙蔽身边人的直觉,甚至是观众的直觉。
最后FBI听完全部故事,问他你没有参与吗…印尼政府发了财,迈克卷走近2亿,没有完整尸骸的迈克,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想要的。
满分,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选角选的,如此到位传神。
男一男二,那种互相支撑,已经不能是支持了,产生的微妙化学反应,让他俩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女一,用情专一,踏实,清醒所带来的睿智,以及低野心带来的享受当下。
跟我妈妈是如此的像,前女友身上也有这个影子
男一,我是非常能体会理解他的。
冒险家,野心家,充满激情,不顾后果,因为他紧盯着那个目标。
那个目标太高,达不到时候,惩罚自己,也发泄给别人。
这在他酒会上被别人调情后,与女主的争吵时爆发出来。
他不仅希望另一半全力的支持,还希望对方理解他,与他同步。
可那是另一个你啊,哪是另一半。
他视平淡的幸福为不思进取,排斥抗拒,倾尽全力的与其拉开距离。
而真与权钱的顶峰交手后,节节败退。
孤寂无助时想找的还是女友。
其实他也不懂自己,也许他想要的是一种平静,跟女友一样,只不过是功成名就后的宁静。
就像他说的,我在乎的不是钱,是金子,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他想要的是证明自己。
他的不懂,也体现在,他允许自己和别人调情,自己沾花惹草,觉得自己能控制自己,这没什么,甚至还怪女友小题大做,甚至情绪化,把自己想象的加倍发泄给她。
可当他高高兴兴回去找女友时,仅仅看到她和别人有说有笑,就忍受不了。
编剧也是讽刺的可以。
别人不做事情,你认为是她没能力做,那你就想错了。
她也如她所承诺的那样,心里的位置,藏在那自制的窗帘和收集好的一摞信件中。
而友谊,千回百转,没有哪一次被观众猜到。
而最后,却被无声的证明。
帮你拿到了你想要的金锄头,和死前不要身无分文。
而男主,也是隔空,对着这个老朋友,笑了一笑。
哦对了,那两段演讲,就是教科书,不用怀疑。
TruthProspector
仔细想想,这几句台词可不仅仅是肉麻那么简单。
“你去寻找铝土矿却找到了铜矿”,说明没有铝土矿只有铜矿。
“我去寻找金矿却找到了一个朋友”,等于就在说根本没有金矿只有朋友那个摸老虎头应该也是编造的,回想一下前面很多细节都在反过来印证这是个骗局。
马修演技太好,我完全被他骗了!
看了一下简评,很多人看完电影后的感受竟然是什么被肯尼的执着、信念所感动!
我想说你们真的有认真看完吗?
全篇就是肯尼和迈克尔一起主导的一场骗局,当然可能还有印尼小王子(或者仅是贿赂)。
影片恰恰反映一切都是为了钱,不是信念、荣誉,在金钱面前,信念、荣誉、友情甚至亲情都是个屁!!
1、肯尼的公司面临倒闭,是他急需弄到钱的原因;2、迈克尔处于失业低谷,是两人合作的基础;3、提醒自己公司伙伴在股价高位的时候一定要卖掉一些(知道会被停牌);4、公司上市后故意跟女友吵架,后分手为了收支票方便,不引起FBI的注意5、跟女友吵架时说“你就没想过我心里有数吗”6、不同意3亿美元的收购,因为一旦收购成功,这个骗局就立马被戳穿,证据坐实,肯尼和迈克尔都逃不出牢狱之灾7、跟FBI讲“唯一的真想是,只要能发财,没人在乎真相是什么,有那么多疑点,为什么没人想知道,因为借着这个机会,大家都可以发一笔财”(虽然说的是那些资本家,实际暗示暗示资本世界的欺诈本性,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8、跟人说女友的邻居见了他也说起了采金矿的术语,结尾见到邻居时,邻居还是只担心桑树要长到他的院子里了。
这是最最最大的证据了,导演就像告诉观众,主角肯尼从始至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深层次的说不来,没好好学经济学。
现实世界很残酷,资本家的本性就是充满欺诈、掠夺。
根本没有任何信念、友情可谈。
这个世界,只要可以发财,在乎什么真还是假?!
发现很多人没完全看懂电影,可能是因为现在网上的版本字幕翻译太差(我在B站看的那个直接是机翻的,只好努力屏蔽中文只看英文……)。
当然我也不敢说自己就完全看懂了,结合手头能找到的资料说一下我的理解吧。
首先本片改编自真实故事,为了避免法律上的争端,把原型企业和人物都名字都改掉了。
故事的原型是一个叫Bre-X的加拿大矿业公司,他们在1993年买下了位于印尼Busang的矿场(和片中一致),两年后宣布在印尼发现了大型金矿,随后他们的股票一度涨到最高286.5加元,总市值突破60亿。
但是1997年,他们的金矿样本被发现存在伪造之后,公司就破产了。
看完电影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主角Kenny到底有没有主动参与诈骗。
个人认为是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回过头来看电影的开头,会发现从一开头Kenny就在用画外音倒叙这个故事。
你可以理解为整个呈现在银幕上的故事都是他在影片结尾接受质询时说的话,这样一来,镜头上的那些情节也就不能100%作准了。
从Kenny的角度来讲,他肯定会想尽办法撇清自己的嫌疑,所以他在故事中会把所有的诈骗行为都推给基友Acosta。
事实上我们在影片结尾之前也都是倾向于相信这个故事的。
但是结尾的餐巾纸和8200万美元支票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反转,我们看到Kenny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说明他对这张支票的出现并不感到意外。
换句话说,支票的出现是计划的一部分。
至于这个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写在餐巾纸上的协议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Kenny在质询中说:“我不关心钱,我只关心黄金。
”综合他在志得意满时沉迷于酒色的丑态,这句话我们当然是只能听听就算。
他真正的想法应该是把这句话倒过来:“我不关心黄金,我只关心钱。
”他去找Acosta的时候,已如同孤注一掷的赌徒,Acosta当时也嘲笑他看上去“就像是得去抢劫才能出得起来见我的路费”。
Kenny把他当时所有的身家都投入了进去,这意味着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这种境地下,Kenny不择手段也要成功,诈骗当然也就成为对他来说正常的选择。
至于Acosta到底有没有死,这个不好说。
因为支票的开具日期是在Acosta被处决的日期之前。
所以至少从理论上来说不存在先后矛盾。
但是考虑到Acosta的死亡确实存在很大的搞猫腻的空间(印尼政府的腐败、遗体脸部被破坏),所以就算他还活着也是完全正常的。
可能部分观众会觉得,如果Kenny真的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在筹划骗局的坏蛋,那这个故事的结局岂不是一点都不正能量了?
怎么说呢,毕竟这并不是励志电影,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向我们揭露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唯利是图的丑恶面。
我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对Kenny产生同情,觉得他或许真是为了梦想在奋斗,也恰恰从反面证明了这个骗子的手段是多么高超。
但是骗子毕竟是骗子,如果Kenny是个彻底的正面人物,马修·麦康纳也就没必要为了这个角色自毁形象,狂吃汉堡狂喝奶昔增重几十磅还剃秃头发了。
如果仍然有人为Kenny在影片结尾的逍遥法外耿耿于怀的话,那么最后补充一下,Kenny的人物原型David Walsh在逃脱了法律制裁后的第二年搬家到了巴哈马。
在那里,两名蒙面持枪歹徒闯入他的家,向他勒索钱财。
虽然他平安度过了这次危机,但仅仅三个礼拜之后,他就因动脉瘤去世,年仅52岁。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一部精彩的故事性极强的电影,基于真实资本市场案例改编,看完后还让人不断回味其中的关键情节,因为一遍看下来,只有真正到最后看到嘴角那个微笑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
不得不说,剧中的骗子和导演都很高明。
重点说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点吧。
骗局被戳破之后,很多分析师反过来说很多疑点被人们所忽略掉了,比如说土里挖出来的金子的形状不可能是这么圆滑的,明显是河里冲刷出来的金子假装的。
然而这么重要的一个造假细节,却被人们所忽略。
或者说,即使有人发现了,在巨大的狂热下,也没敢说出来,或是即使说出来了,也没人当会事儿。
People only believe what they want to believe!巨大的利益时长蒙蔽人们的双眼,在巨大的上涨面前,人们往往选择性的乐观,忽视了明显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说,始终能够保持理性客观,不受近因效应的干扰(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和大众情绪的裹挟,是成为一个能够靠投资生存的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骗中骗。马修真的是为了角色什么都可以做的演员。3.5
以史上最大的金矿骗局为原型,极富戏剧性的事件却拍得拖沓沉闷。骗局的设置被草草带过,取而代之的是骗子的单方面自述,梦想、友情、名声、金钱,但是角色的魅力又不足以支撑起整部电影。马修麦康纳这回演了个奇丑无比的秃顶胖子,敬业是敬业,但是相比以前的角色除了外形并没有什么突破。
天蝎座马修沉浸式表演
一下子瘦到只剩一副骨头(《Dallas Buyers Club》),一下子又胖到前凸后翘,Matthew McConaughey作为演员也是极度入魔的。
核心就是贪欲,野心,和骗局的故事。但电影很多转折生硬,老婆突然离开,够突然;骗局突然揭秘,铺垫不够而牵强。总体上质量尚可,但同类题材比不上《华尔街之狼》,《美国骗局》等,格局不够,风格也是大杂烩不统一。
那么好的原型素材,那么好的演员和配乐,哪怕编剧想改的故事线其实也并不俗套,然而成品那么平庸…
马修演技封神了,崇拜,跪了
看完电影再去看真实故事,发现真实故事比电影还厉害…
没想到是讲友情的。可不管怎么理解,坑的人太多太狠,也不只是玩弄了贪婪的资本家。电影本身太平了经常靠音乐强行提神,马修的表演起伏也很大。
故事原型有意思,不过导演拍的节奏过快,全程只有影帝的演技可圈可点了
篇幅太长过于啰嗦,周五早下班看完还是九点呢
如果马修才是boss。。
补标
男主神演技,故事讲的很好
改得太平庸了
我又踩雷了 不过也是为了马修
8200万
你看,啥叫好基友,啥叫默契,啥叫金子诚可贵友情价更高。
拍的不错,节奏很好,就是太多人剧透了😡
可以不再物化女性了吗?女主一出现就 “大大大”的弹幕,真的很low,这样的男性令人恶心,可惜到处都是这样恶心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