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觉这世界完全冰冷时,请你一定不要对他失去希望,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爱和正义存在,只是, 或许他们现在迟到了.north country中,亲情,正义以及主人工的坚强,是最让我感动的,年轻时的以外怀孕,让爸爸一直不原谅她,而周围的闲言碎语,也打击了年幼孩子那脆弱而敏感的心.可最后,他们还是支持了他,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正遭遇失意的律师,那个曾经的曲棍球明星,和主人公站在一起,red or yellow?当你在人生的路上拼搏,当你遇到不公的时候,你留下的是,血还是尿?还有那写良知未灭的矿广,以及那些终于觉醒了的女性矿工,据说故事是真实的,我向他们一并示以最忠诚的敬意.影片是煽情的,当dady在周围的bitch声中站起来,说出fact ,the only one here that i am not ashamed of..is my daughter的时候,掌声有稀疏变为热烈,老hank的眼睛也噙满了泪水,还有我的.影片的配乐太牛b了,bob dylan,cat power的声音都相继出现,而这站在这一切后面的,是古斯塔沃桑托纳,21克,还有断臂山,都出自他手.catpower翻唱的老bob的paths of victory,还是一如往常的牛b ,那种庸懒却充满诱惑性的声音,加上曲子的感觉,看,那个牛b女人,自个儿在哪儿弹唱,什么观众,什么商业效应,通通和我无关,我在我的世界里自由弹唱,演义我的感觉, 我就是我.我觉得这才是最有诱惑力的音乐.只是,悲伤的让人有点难以自拔.原声大碟收听地址http://www.9sky.com/music/album/34633#@
失眠的夜里,看完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协》,系统推送了这一部,在剧照里看到了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也就是大家说的“科恩嫂”(虽然我真的不喜欢这样称呼一个我喜欢的女演员)和理查兹·塞隆,立刻就点开了。
里面好多熟面孔,一口气看完,抱着期待来豆瓣看影评,翻了靠上的几篇,结果大失所望。
豆瓣最热的一篇影评扯了一大堆别的,看似慷慨激昂,实则拾人牙慧、苍白无力,对这部电影毛也没评,最后一句轻飘飘的“为什么不给另一边多一些尊重呢”……真心觉得作者脑袋空空,白看电影。
在那下边回复后意犹未尽,索性简短写一些自己想说的。
女主历尽艰辛承受各种压力和非议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被作者说成为什么男的不多给“另一边”的女人多些尊重呢?
啊哟,你被侮辱被损害了,坐那等着人家的恩赐?
那些人要是愿意赐给你权利就不会那样对待你了?
你还真以为人的权利是天赋的?
可真是幼稚plus,瞎扯淡!女主自己不争取那些男的会停止作恶吗?
权利是自己争取的,不是靠别人施舍的,更不是所谓的“一边为什么不多给另一边一些尊重”这种没卵用的东西。
女主在球场要请男的做她的律师,男的拒绝了,劝她辞职,再找一份新工作,忘了这一切,你还很年轻,很漂亮……女主打断他的话,说“可以找个男的养我保护我吗”,“不,我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和我的孩子们”。
我想,这应该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同样遭遇的人只有女主站出来的本质原因吧,她骨子里就是个独立顽强的人,她的自我决定了她面对这种遭遇说不。
还有,性骚扰和强奸是犯罪,罪犯应该受到惩罚,对受害者鬼扯荡妇羞辱的都是怂包,是罪犯的帮凶。
我的观点非常直白。
还有人扯什么“最后不还是男人帮她赢了官司”之类调子的,这种人压根脑袋里除了男男女女性别啥的就没别的有用东西了?
律师答应接这个案子,与性别无关,与女主的顽强和律师骨子里的正直有关。
自助者,人助之,天助之。
前提是你“自助”,面对侮辱和损害,女主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抗争,逐渐地,父母、孩子、朋友、同事、其他受害者、甚至陌生人,都加入了支持她的行列。
正义也许暂时被邪恶压制,但并不孤独,也不弱小,因为正直、善良、勇敢、睿智的力量总能靠拢在一起。
纵使世事纷扰,我自初心不改,从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创造幸福要靠自己,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2022年5月10日 于郑州封控在家
法庭上回忆起痛苦的经历那一段真的看哭了,女主太不容易了,要多么坚强多么积极才能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中继续她的人生!
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人不再被凌辱而挺身而出,有需要多少的勇气。
但是正是这样的人才为今天的我们争取到了平等的权利,造就了现在的民主社会。
收获很大,塞隆是个非常棒的演员,美丽而不脆弱,太喜欢她了
倘若一件事情确实“不只是性别问题”,那么其中的性别问题与“不只是”之外的问题大约存有同构关系。
此种情况下,男子-女子的问题可能与“多数-少数族裔”的问题同构,与“上层-下层”的权力逻辑类似。
正常的思考路径是“性别问题——与此相关,但超越性别问题的问题”,而不是“因为它不只是性别问题,所以就不必谈论性别问题了”。
女律师和矿场高层的对话表明,公司不愿为女性劳工的特殊需求而增加新的投入。
劳资问题以性别问题显现出来,不等于它只是劳资问题。
如果完全忽略性别,就等于忽略了不同劳工群体的差异,而使劳资问题走向抽象。
对比《我控诉》中的法庭审判,法官都在拉偏架,因为权利体系不在弱势一方,谁都想息事宁人。
不同在于,《我控诉》里的主角实际并不关心受害者的权益,只是在意他内心在意的“公正”,而本片的主角是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本片改编自1988年的真实事件,虽然到现在为止,性别歧视问题还没有本质改变,但历史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偏移,原告们也获得了应该获得的补偿。
但这远远不够,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形成合适但有效的话语体系。
如果变成争夺话语权,那话语体系本质没变,无法形成真正的相互尊重,只会成为相互抨击。
如果发声过于平静,那么诉求只会在这个寻求刺激信息的时代销声匿迹。
更可怕的是表面“政治正确”,背地相互攻击,那爆雷只是迟早问题。
性别歧视与其他歧视行为一样,都源于偏见和话语权的不平等。
但不同在于,性别歧视更根深蒂固,在文化、生活、教育等最根本的问题上甚至不被大多数人察觉。
现在的话语体系是建立在人们的教育和认知中的,是构成人思考和表达的基础,比如很多人改变不了的“口头禅”和清除不掉的“大词”,都很难自我意识到,更难因为别人的一两次发声而改变。
但这不代表就此认命,或者认为发声者是疯子。
发声者需要不断的发声,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对这些“隐匿”的诉求进行思考,思考自己的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而改变的发生需要会这样思考的人的数量积累,需要时间。
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甚至改变自己需要勇气,当沉默的大多数都为勇于争取权益的人鼓起掌,改变就不会遥远。
本片叙事节奏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演员表演都无可挑剔,在这样一个争取女性权益的题材上没有完全设置人群的对立,而是有众多“沉默的大多数”在其中相当有戏份,并且可以看到他们的改变,算是相当克制。
现在的同类题材更容易变成简单的矛盾对立,设置更刺激的冲突来吸引眼球,满足观影感受,甚至让人站队,最后很容易陷入爆米花电影的套路,降低观后思考的可能性。
这样一说,也许在这个时代,寻求改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有点儿沉闷有点儿压抑的电影。
全美第一桩集体性骚扰案胜诉的事情改编的,背景是明尼苏达煤矿,大雪纷飞的北国。
事情本身大过电影,所以不是很好看。
只是演员的阵容太吓人了啊,奥斯卡影后就出动了老中青三个:查理兹•塞隆,弗朗西丝•麦克多蒙德(著名的科恩太太,Fargo那个大肚子女悍警!
)和茜茜•斯派塞克(她演过矿工的女儿,这次是矿工的老婆)。
男演员有天生杀人狂伍迪•哈里森,再加上硬汉西恩•宾。
可惜都是不太鲜明的角色,完全浪费了。
估计这片酬就直接达到A级电影的水准了。
查理兹•塞隆扮丑扮出了甜头,这次的策略是不怎么洗脸,又是奔奥斯卡去的意思,不过本片金球已经失手了,查理兹•塞隆英国研究院的表演奖也没拿到。
导演Niki Caro更应该生气,提名一大堆,啥也没得着。
这位新西兰年轻女导演的成名作是一部反映毛利人原住生活的电影,说起毛利人就来气,俺们一客户一没主意就叫我们拿毛利人做个广告,干利娘!
毛利人知道什么是方便面吗???
唯一感动的一幕:当爸爸的出来挺女儿的时候,美国矿工,讲话比咱们矿长还有水平!
而且人家那里也没啥矿难。
在律师比尔的帮助下发起了全美第一场性骚扰集体诉讼案的故事。
根据1988年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桩起诉成功的性骚扰官司。
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到矿场工作,整天遭受男性工人的性骚扰和辱骂。
她将矿业公司告上法庭,承担着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为自己的尊严而艰难努力。
根据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女性成功赢得性骚扰案胜诉的真实故事改编。
乔西 被丈夫家暴,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明尼苏达老家投奔父母。
她父亲一直以女儿为耻,因为女儿16岁的时候就生了一个孩子,坊间也传说她女儿名声不好。
乔西找了份洗头的工作,遇到了一位旧时好友,她建议女主角到矿上去工作,工资是洗头的六倍。
到矿上第一天,她就遇到了高中时的男朋友。
矿上的男人们对女矿工们肆无忌惮地开下流玩笑,女矿工们总是忍气吞声。
她就目睹了职场性骚扰。
乔西和她的女同事一块清扫工作间,男同事跑来跟她们借烟,却直接把手放在女同事的胸部口袋里。
包工头利用职务,肆意对乔西性骚扰,在化妆间,她发现其他女同事都遭到过性骚扰,在工作期间,男同事讲黄色笑话变成了家常便饭。
女同事忍气吞声,工会领导熟视无睹。
这一切都造成矿区的性骚扰越来越严重。
乔西,成了第一个主动站出来反对性骚扰的女人。
理所当然,她成为众矢之的,明明反抗性骚扰,却被男同事的老婆骂“婊子”,她鼓励女同事起来反抗性侵,却被视为异类。
女矿工的的沉默换来了男矿工的变本加厉。
这一天,一个女矿工进简易厕所后,男矿工竟然把厕所推倒了,厕所里的脏东西淋了那个女矿工一身。
乔西向工头提出抗议,工头敷衍了事。
之后又到总公司与董事会交涉,没想到老板竟然辞退了乔西。
濒临绝境的女主角请了律师向铁矿公司提出诉讼,誓要为矿场里饱受性骚扰的女矿工讨回公道。
乔西的母亲塞钱给她,对她说:”我知道我不是一个最好的妈妈,但是我在这里!
“
乔西在礼堂中向工友解释为何她要同公司作对时,她说“我不想要这个矿关闭,我只是想要工作,和其他人一样,每周能拿到钱,养大我的二个孩子。
我需要这份工作”。
她父亲顶着压力,站出来支持女儿。
“父爱如山”,只是平时沉默不语。
开庭的时候,矿山的律师想从她的个人情感方面入手,试图证明乔茜在高中时就勾引老师。
结果勾起了乔茜痛苦的回忆:16岁时,她和当时的男朋友谈恋爱时,被老师发现,留校谈话。
老师让小男生先走了, 她的老师性侵了她,因此怀上了老师的孩子,可为了保护孩子,这些年来她一直没有说出孩子的身世,以至于人们都认为儿子是她乱搞男女关系生下的野种。
她老爸听到这里,五脏俱焚,冲上去要痛打老师。
和儿子的和解。
被强奸后,意外怀孕,本应该去打胎的,但她真切感觉到仿佛象蝴蝶一样的生命,那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值得珍爱和保护,因此生下了他。
法庭上,律师对高中时的男朋友步步紧逼,让他承认他看到了老师强奸女主角。
“冰球场上,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奋力一搏,把鲜血洒在冰场上,这叫作红冰;而有人被吓出屎来,这叫作黄冰。
你是红冰还是黄冰?
red or yellow?”气场太强大了,终于承认自己是目击者。
法官提出要三个原告,才能告矿山,而那些女矿工,顾虑重重,跟矿山打官司,如果官司输了,自己就没有工作了。
此时,最开始提到的那个好朋友,身患重病,坐着轮椅出庭了。
在她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默默地站了起来。
单纯概括剧情的剧透警告⚠>——————————————————————< 1.片头的小女儿玩芭比→暗示 2.父亲的质疑 3.母亲同事的嚼舌 4.岗前男医生体检 5.报到时管理层公然的黄色笑话 6.餐桌恶作剧 7.厄尔骚扰雪莉,乔茜为其告状无果 8.借口让乔茜去检查传送带趁机性骚扰;镜头切换回法庭,老板不以为然 9.母亲对反性骚扰的电视节目回避 10.山姆在曲棍球赛被同伴排挤 11.博比·夏普之妻的当众羞辱 12.母子当街争吵,乔茜在车里第一次崩溃大哭,并不再相信公会 13.乔茜为格洛丽代班,上流动厕所时被整蛊,第二次大哭 14.去公司向老板告状,被“辞退警告” 15.儿子反对她的矿工工作 16.乔茜的抗议引来了shit涂换衣间墙的警告,众女远离乔茜 17.鲍比的威胁警告,第三次大哭,当众控诉无果 18.寻找工友集体诉讼无果 19.父亲以其为耻,母亲支持乔茜离家出走 20.乔茜在集会上发言被喝倒彩,父亲上台发声维护 21.乔茜发言后,余下的女性工友被进一步羞辱(尤其是雪莉) 22.鲍比·夏普在庭上爆出乔茜被高中老师性侵之事,父亲为乔茜大打出手 23.山姆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对母亲乔茜的态度:怨怼→和解 24.律师当众质问鲍比·夏普,后者承认目睹了高中老师的性侵事实;格洛丽站出来后,诸多工友为集体诉讼作证 25.影片在母子户外兜风中落幕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1991年,明尼苏达的乔茜将就职的公司告上法庭。
除了经历性别差异对待的薪资待遇外…让她无法忍受的是男性矿工的恶意,包括语言行为上的欺凌,以及更恶劣的性骚扰。
当乔茜向管理者反映时,得到的是“闭嘴”的建议。
走投无路的乔茜试图通过法律解决问题时,得到的是更冷酷的“你走着瞧”的威胁。
面对来自男性权力的威胁,乔茜态度决绝 ——决不让步North Country
乔茜工是矿场为数不多的女工…而美国北部的明尼苏达本就冰冷荒芜,矿井上的工作条件更是严酷而艰苦。
要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没谁愿意来这工作!
这样的环境塑造了当地特有的生存氛围:直到1975年矿场才出现女工,而在乔茜进入矿场工作时仍维持着30:1的男女性别比…
恶劣的工作环境本就是对女性的挑战,而比环境更恶劣的是来自男性同事的骚扰…男人们不怀好意的打量着新来的女员工。
接着明目张胆以侮辱性的字眼来嘲讽她们,淋漓尽致的展示着霸凌者的姿态。
(年轻时的鹰眼杰瑞米·雷纳)
无止尽的“骚扰”和“攻击”更让女工不堪…在女员工的餐盒里放个假丁丁,在墙上连名带姓的画情色涂鸦,用屎尿涂满女更衣室。
这只是矿工们的低俗的玩笑?
一点都不好笑!
所有人的沉默助长了揩油和侵犯的变本加厉。
咸猪手伸进口袋触摸女人的胸部,假装展示友好揉捏她们的臀部,甚至还留下肮脏痕迹…
四下无人时,乔茜还被威胁的口气逼迫。
或许这只是角落里潜藏的粗鄙和蛮荒…但是当乔茜强烈的发出反对声时,那些台面上西装革履的掌权者也进行着无声的霸凌!
入职前矿场的老板对乔茜表示欢迎…
而当乔茜声讨男性员工的性骚扰时,这位男老板却转变态度,希望乔茜闭嘴。
很显然,乔茜等人面对的不仅仅是性骚扰…
据说,当年查理兹·塞隆接到剧本时是犹豫的。
她害怕这个鲜明观点的原作,会因为某些导演的墨守成规而把问题拍得不疼不痒…但当她知道导演也是女性后便果断接演,让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得以写实的呈现。
(导演妮琪·卡罗和查理兹·塞隆讲戏)
电影[决不让步]用矿场影射了整个社会的状态!
开场时,镜头掠过冬天的矿场。
白雪和灰矿揉合出了一个略带隐喻的生存空间…
而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生存空间里:女人的工作被认为无足轻重,女人的存在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庸,文明社会也视而不见…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了矿场工会唯一的女性成员并多次提出为女工安排流动厕所。
在沉默中迟迟不到位的只是廉价的厕所,女性员工也从被无视,沦落到了被侵犯…一个厕所被忽视,但声讨却无法假装听不到!
职场上的骚扰只是第一层伤害…工厂之外偏见和冷眼,才是真正摧毁乔茜的稻草!
乔茜被男同事性骚扰后,周遭的人们把男人犯的错归结为女人的不正经,施加语言暴力…
而同样备受骚扰的女同事也责怪乔茜,说是因为她的反抗才引来更多的麻烦…
回到家中还继续接受着亲人的冷暴力…乔茜的父亲在她被伤害时没有挺身而出,反而为了流言蜚语而对女儿冷眼相待。
最心碎的莫过于孩子也被流言冲昏头脑!
被害者受到衍生伤害,而施暴者却逍遥法外…这才是最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恐怖!
在乔茜和矿场对诉法庭时…律师抓住乔茜情感经历混乱为由,试图给乔茜扣上水性杨花的帽子,为企业的不作为开脱。
他们试图证明乔茜在高中时勾引老师!
就在男老师出现作伪证时,乔茜仿佛再次经历了当年痛苦的折磨,只剩下含泪的无声控诉:是老师当年强奸了自己,而却被当作家丑掩埋!
从过去到现在,人生中两次相似的经历让乔茜经历了这个世界最丑恶的一面!
而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杜撰的极端故事,片头的字幕比故事本身更令人不寒而栗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现实永远都要比戏剧更刺骨:甘肃庆阳的高中女生遭到老师骚扰侵害。
当她呼救时得到的却是执法者的回避,旁观者的语言暴力,最终患上抑郁症的她选择了轻生…
女导演在酒店住宿遭遇陌生男子闯入强奸。
报警后却被实施犯罪者的公司介入,并试图以“不当行为”掩饰“犯罪事实”从而减少公司损失。
面对暴行,更多的被害者鼓起用意站出来指认…不禁有人感概:一个女孩,要有多幸运才能健康长大!
(当然,受害的还有男孩)
当受害者站出来发生时,口诛笔伐也纷至沓来…一场哗众取宠的八卦?
苍蝇不叮无缝蛋?
反性骚扰的发声没有矫枉过正?
电影[决不让步]中被告席上的老板说了这样一段话掩饰公司出现的性骚扰行为:男人们总是在边缘试探/当他们走过线时,大部分女孩都会给他们一巴掌/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地盘里/从亚当和夏娃起,男人和女人就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在动物世界里,雌性会对雄性的冒犯猛烈回击。
但人类社会早已不是衣不蔽体的原始时代…当一个男人、一个领导者坐在文明社会的法庭中说这样狡辩的言论,难道不令人羞耻么?
而影片中还有一个画面令人警醒:
乔茜在电视上看到安妮塔·希尔状告美国高原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性骚扰…这是美国当年轰动一时的真实新闻事件。
而为外孙女穿纱裙的乔茜母亲却让她关掉电视…乔茜母亲对肮脏险恶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却转身为孩子制造纯洁美好的假象。
罪恶就是这样被脑袋扎进土里的鸵鸟们掩埋了!
乔茜本人的故事发生在90年代初…电影[决不让步]上映于2005年…直到2018年美国演员还在被性侵害折磨,而我们身边这样的罪恶也没有停止发生。
越来越的人站出来勇敢发声,隐藏罪恶终将被揭开。
这不应被曲解为鼓励女性,声讨男性…这是为了创造理想的世界,声讨那些隐匿的罪恶!
看这部电影的前一天,我坐在公司的会议室,和我一样的员工有15名,同时还有2位领导。
这场会议在讨论什么呢?
大概就是员工发现公司承诺的年终奖没有兑现、绩效奖金在一点一点缩水、公司上市于是拖欠加班费、来了三年没有从来没有加过薪、搬了新的工位环境很差等等等。
会议上有三位同事跟领导据理抗争,剩下的同事在干嘛?
有的冷漠旁观,有的站在资本家角度,试图让这三位同事理解公司的决定,有的觉得这很正常。
不可思议。
正如影片中女主联合其他女矿工发声一样,有的拒绝有的骂她是疯子。
劳动人民总是这样,他们以为发声的人是在害他们,他们劝发声的人省省吧,根本不会有任何改变,他们没想过发声的人维护的利益,也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很开心看到这部影片最后的结尾,影响了很多公司以及法律的修订,但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好结局,生活还是得要继续。
很不幸的是,这场会议确实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领导听后也只是安抚了发声的员工,大家的底线确实很低,跪久了真的站不起来。
对主人公的生活和困境刻画得很细致,然而法庭戏等同于无,过于单薄,作为以真实诉讼为基础的作品,这样的处理有点令人困惑。
记述了美国一起获得胜诉的性骚扰案始末,由于其强大的演员阵容使影片弥补了故事情节的苍白,演员的情绪起伏较好的把控了影片的节奏,把一个真实事件定格在银幕里。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查理兹·塞隆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cp]
决不让步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查理兹·塞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塞隆在这部片子里的表现不如monster里出色
情节太弱
女人想在矿场工作不易,想维护自己权益不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和心理承受力的
这电影现在看真是有好的几个脸熟大咖啊,光影后就聚集了三个!前半段真的太憋屈了,泪目好几次,结尾赢的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但电影全篇最令人感动地是同为矿工的父亲站出来为女儿说话的那一段!不管发生什么事,有家人的支持与信任真的比什么都重要,感叹女主的经历太难了,电影里面展现的男权社会的集体蒙昧真是令人作呕!表白我塞隆女神,高颜值实力派女演员!
慢慢吞吞的比较沉闷,25分钟,弃!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深刻,不过我是没兴趣看的
取材真实是特点也是禁锢了这部电影的元凶,相比主角女工那个为矿场辩护的女律师反而觉得应该重点表现,同样身为女性定能体会女性在职场特别是这种重劳力工作中的劣势,同时又需要再男性主导的工作中表现出色。视角的平庸让电影无甚特点……塞隆太美了太美了,还有JR啊还有伍迪哈里森啊~~
或许从一开始就应该绝不让步,面对侵害说不,面对父亲的冷暴力说不,面对职场性骚扰说不……勇敢面对,勇于说不。
第一个站出来抗争的人,她的坚强笃定都值得赞颂。可只有在大众面前被赤裸裸揭开伤疤,才能获得同情帮助的话,才是真的难上加难。
1. 真实事件改编。向这些争取妇女权益的先行者致敬。男人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野蛮,在人数上远远超过女人的时候,又重新回到了丛林社会。
片中她的小崽子放了个P“中国有人快饿死了”,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当年脑袋里灌满翔的这种货已经长大了,是不是都进了大漂亮的政坛呀?呵呵
主角软弱。假设主角偶尔暴躁,很多混混早就躲开了,她怎能那么招人以致于那么倒霉???这恰恰是剧本的致命伤:主角不会被逼发疯!试想你我,这合理吗?
没有人会拯救你、为你出头,哪怕是亲生父母,你跟妈说她会试图推给爸,反之亦然甚至还觉得很尴尬。30年后的今天,这也是女性遭遇歧视和骚扰的常态,唯有像个成年人一样自己站起来面对,能刚就特么正面刚,不能就迂回,生存与尊严是每个人需要为自己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
影片情节表达不到位,虽改编自真实事件,但对女主最后为何会赢得官司,在庭上的表现过于戏剧化,显得与现实脱节。也或许人家的法庭辩论规则与我们的大相径庭。总之,剧情张力不够,靠律师临时的激将法而让证人临时改口,从而翻盘,过于草率。
前半段的氛围掌控得很好。Jeremy Renner演的混蛋也太像那回事了
不错
如果每个角色都带有演员的影子,那么查理兹·塞隆一定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这部电影里的她总是红着眼眶但眼神很倔强,就像她一路从第三世界的移民走到今天所该拥有的神情,太佩服这种女人,坚强勇敢到我觉得我都没有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