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刀剑系列的剧情一直都很简单,霸气男主带后宫妹子,这片子最后一刀9999就很好的体现了。
可是怎么办呢,就是喜欢啊,最后全体换装登场的时候,当初生死紧迫的艾恩葛朗特记忆就浮现,真的热泪滚动,阐释者和逐暗者的日蚀一招,就热血沸腾。
跟头号玩家不同,刀剑的虚拟世界再好,强调的还是现实世界,艾恩葛朗特里没有流星啊。
以及,记忆才是真实的存在证明啊。
整体节奏音效都告诉我这是剧场版不是番,应该真的真的很适合在电影院看,这是我2017最后悔没有去电影院看的一部。
熟悉的配方。
一个想搞事情的人又又又盗用了茅场的SAO的体系弄了个看起来不一样的游戏,设计让亚丝娜强行受伤/下线,桐人为了救她开了挂,感情超越了系统的力量,一般茅场也会给男主帮助,打败SAO体系相关的boss,救了人,小甜蜜一下,结束。
有没有很眼熟!
满眼的既视感!
都是套路啊!
看得时候充满了回忆,但终究不是那个中二的少年了,有的时候有点尴尬。
反派真的很蠢啊,不懂得复制记忆吗?
一定要剪切?
或者跟大众申请做调研,稳妥的提取记忆,一定要搞事情?
我懂我懂,为了推动剧情。
以前没接触过刀剑,,听这部介绍的背景才了解到是一个虚拟现实游戏,可是片中的表现似乎是ar技术而不是vr,首先大前提就很崩坏,玩过的游戏不算少,不知道作者怎么想的,游戏gm啊那可是,游戏gm会搞不定一个玩家!!
这也太扯了吧,然后,有无数种方法去让玩家血条消失,比如小兵去质器,,你却选择最复杂的方式。。。。
这点如果说为了要讲个故事强行忽略,作品自己的内在逻辑问题就很蛋疼主线来看,幕后黑手希望做到的是通过那次事件中的游戏boss的出现让幸存者心中出现强烈波动以致于眩晕来完成提取记忆的目的,,可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幸存者之所以是幸存者不就是因为通关了这些boss?
1,如果是有心理阴影应该是直接afk了(这游戏这么恐怖,不玩了不玩了,狗命要紧),既然现在继续还在游玩这个游戏,结果你说这些玩家看到一些曾经通过关的boss会紧张到宕机?。。。。。
2,最骚的就是这些玩家不宕机幕后黑手似乎也有办法提取记忆,还有这个奇妙的外骨骼少年,游戏中男性好像都没有明显对于女性的优势,突然出一个外挂是要搞什么?
3,能在现实世界里打晕拖走的问题非进游戏世界来解决,我觉得剧情上说不过去我不知道从中二的角度是怎么看待的,可是从游戏的角度上来看,背景设置是一个游戏,,可操作性实在太低
现在才把刀剑序列之争看完作为刀剑铁粉我也很惭愧 。
不过看完一肚子气是怎么回事……!整个片子我只想用一句话形容 开挂的人生最美丽!前一个小时剧情拖沓铺垫太多采取行动太晚,亚丝娜简直成了花瓶让我感觉非常迟钝并且无脑。
桐人对亚丝娜一开始的隐瞒也让我觉得不爽(别告诉我这是对亚丝娜的保护不想让她参与调查,要是早一点有危机意识也不会那么快被夺取sao的记忆了)克莱因和风林火山他们被打的事情几天之后才会注意到,并且克莱因对被打的事情的记忆去哪了,亚丝娜打完也没有和他们联系也没有问问,桐人问起克莱因对待失忆的态度也是非常的消极。
总之前面又拖沓又漏洞百出,看的人急死。
对于其他配角的刻画也是非常粗糙(除了诗乃要好点)为毛听其他人讲话都觉得像是傻逼一样一直兴奋……难道是我已经摆脱中二了所以无法产生同感了?!!后面桐人在ar里的进步真是神速啊,这么考虑体力的东西他居然一个人打掉野怪大部分伤害,行吧护妻狂魔模式开启……可是他一开始ar打怪就摔了一跤啊请问桐人一开始是来搞笑的吗?……啊每次bgm想起的时候我脑子里就有一万个mmp飘过……后面太牵强过渡太快,男主自带buff秒杀所有杂鱼,至于亚丝娜全程花瓶加温柔妻,每次的sin ma sin都让我心疼的要命 这还是我的闪光亚丝娜吗!最后那个红玉宫的大boss战亚丝娜一招闪亮登场控住辉夜姬(请允许我这么叫那个怪)顿时双buff开启 接着不可思议的发生了 所有配角全部登场 这速度堪比抗日时候上海丐帮帮主召集全城乞丐 然后男主顺利拿到一招秒所有怪的大剑!充钱了!
RMB玩家!VIP999!我失望的,唉……另外补充一笔,有人把yuna叫优纪,但是优纪是刀剑二最后那个生病了非常漂亮的女剑圣 个人很喜欢所以看着贼不爽喷了这么久说点好的吧画风不错特效还行许个愿再有剧场版别把我女神结城明日奈当弱小的花瓶 她可是副团长啊
2012年看完刀剑TV版,着实给我普及了VR概念,心想着如果有这么台机器,大家都会疯了吧,同时还给我带来震撼的,是机器对人体的伤害,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边界的。
序列之争重新引入增强现实为游戏核心技术,将VR换成AR,加强游戏体验的便捷性(不用躺了),也减少完全潜行对人脑的伤害;不过里面有1点,我比较在意,就是NO.2在公园对战风林火山时,现实和虚拟现实进行重叠,虚拟现实中的动作对现实的身体会产生影响,这是不是可以说明,人的能力可借由机器增强,达到不同的目的,比较明显的就是格斗,假如你带着增强现实机器,和没带机器的人对打,赢的概率是不是要高很多?
因为解决了技巧的问题,影片也没对这点进行正面描述,这也就对人的能力和机器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义,在这种情形下,社会的黑暗会不会放大?
比如NO.2的设定就属于这类,自身能力不够,虚拟现实中也表现平平,而AR却带给他不一样的能力,以致内心黑暗被逐渐放大,做出伤害他人的事。
所以影片中并没有像TV中过多的去描述关卡以及游戏的设定,而是一开始以快节奏进入到正题,去讨论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TV版和影片也都抓住这个冲突点进行设定,比如TV版中VR对人生命的威胁,在游戏中死去,现实生活中也会死,电影中的AR具有扫描大脑记忆的功能,却会损坏玩家大脑,无论AR,VR都会对人有伤害,而更多的镜头都在描写大家在现实的生活,或许导演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大家,无论技术带给我们怎么样的体验,现实生活才是大家维系感情,构建社会的基础吧,要不然怎么老是用机器伤害玩家的手法来制造冲突呢。
最后说下影片中情节设定,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对于看过TV版的观众来说,会有些失望,毕竟这部影片更多的是人们对现实中碰到的问题的描述,增加写实的剧情,弱化游戏本身的体验;但并不是说打斗画面不精彩,相反,最后一波团做的非常精彩,画面感足,也是对TV版的一些描述。
结尾桐人和亚丝娜在流星划过的天空下相拥的吻在了一起,此时此刻他们忘掉了游戏,忘掉了AR,忘记VR,眼中只有彼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我由衷的感叹,生活真美好。
一段舒缓的故事,以及一个对未来都市的精准遇见《Sword Art Online》小说原作作者川原砾通过缜密的思维和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对未来生活做了一个清晰的描绘。
最开始接触这部系列的时候我认为此剧重点在网络游戏,游戏虽大流但非主流,因此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游戏粉丝向的作品。
但在接触罗辑思维中的“游戏生活化”和“生活游戏化之”观点后,我对这个作品有了另外一个角度的理解,反而觉得作者的描绘与正在到来的未来生活十分贴近。
下面尽量将本电影作为一部单独的作品,与小说或TV版的内容抽离出来,进行我个人主观的、不负责任的评价。
本作的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充分进步的时代,VR(虚拟现实)设备因切断了人体五官感受,会对人脑带来致命损伤 ,也使人彻底沉浸在虚拟世界而对外界危机彻底失去防备能力,故在市场上渐渐被AR(增强现实)取而代之,AR只是在原有的感受上叠加了视觉和听觉,听起来显得更加安全可靠。
于是城市中所有人都享受着其带来的便利:健身者需要一个被落石追赶的游戏来提升健身效率,商家需要各种可以换取优惠券的小游戏来吸引消费者…但这样一个所谓“安全”的设备终究还是因为研发人员的偏执,和政府官员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冲昏头脑而对他们采取的纵容态度,险些再次造成大规模伤害。
我觉得本作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记忆”。
反派重村教授因SAO事件痛失爱女,因而希望借助创造人工智能程序,以及夺取与女儿有过接触的人的记忆来重新创造一个AI版的女儿。
抛开“造人”这一伦理问题不谈,其目的是能够让人感同身受的,这不就是一位希望再次见到女儿的悲伤的父亲吗。
但实现的手段上,抹去他人记忆这件事却显得难以让人原谅了。
从他口中说出的那句“SAO那段痛苦的回忆被抹去了有什么不好?
”(意思相近,非原话,下同) ,可以隐约感受到重村认为这件事情反而是在帮助大家。
但其实也正如主角所说,“正是那段回忆,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面对随时可能会死亡的恐惧,每个人心中都一定是痛苦的,但从痛苦中走出来并重新面对生活的人身心会更加强大。
更何况那段虚拟世界的回忆中现实生活一样,有痛苦也有充实与快乐,人们在患难中结识了朋友也认清了人性,收获了爱情也懂得了担当。
成熟的人不会希望这段回忆被抹去,也没有人有资格让他们失去这段回忆。
于我而言,本剧的亮点在于华丽酷炫的技能特效、简洁美观的AR交互式界面、较前作更加美如画的虚拟世界景致,以及梶浦由记的音乐带来的听觉盛宴、舒缓但并不让人觉得慢的故事推进节奏和随着故事推进而不断激化的冲突。
而不足之处在于剧情上对先前TV版剧情有些依赖,人物之间的关系对初次观影的观众来说有些复杂,但根据人物的对话也能判断个差不多,会不会影响观影体验我很难判断。
也或许本身就不应该将它从SAO的整个体系中剥离出来评价吧。
1、SAO再次告诉游戏玩家一个道理:围观群众<娱乐玩家<重肝玩家<开挂玩家<利用系统bug还开挂的玩家。
2、序列之争,ARGAME,能力以现实打架实力为基准,几乎抛弃MMO中最重要的数值和招式,这真的好玩吗?
在这个游戏里磨练剑术和在现实里磨练区别在哪?
完全模拟的游戏最大的乐趣不就是做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吗。
3、中二度爆炸!
在路人眼里和智障无异。
剧情里野外刷boss人并不多说明这游戏也没火到哪里去。
参考宝可梦go,人多的话boss出来就被踩死也不是不可能。
4、boss的仇恨机制和玩家的输出到底怎么计算片子里也没说,从剧情看远程基本是废物,用剑才是王道。
5、打boss时感觉大多数人都在发呆or围观主角装逼。
相比wow这种吃团队游戏更像是洛奇英雄传这类以自身操作为主小配合为辅的动作游戏。
6、除了可以在现实里装逼和吃免费的牛肉面之外看不出相比深度潜行的VR有何优势。
7、在VR,认为自己被杀就真的死了也好(不是指SAO事件),亲情友情也好,网恋结婚也好,把刷怪当真也好,爱上npc也好,你玩的有多么投入都没关系。
但是AR,脱下眼镜就什么都不是,特别是电影里这种随时能脱下且玩的人也不算多的类型,我是接受不能。
(请试想一个场景,你们组团打boss剧情打到一半,NPC牺牲 ,大家都被剧情感动的要死要活,主T接个电话眼镜一摘,说句对不起,然后像个路人一样从马路边上打个车离开…
终极boos战看得人热血沸腾,想起当年玩网游的经历,真是热血澎湃!
当初玩公会,打boos,真是一模一样的感觉。
日本人的脑洞果然够大,在AR游戏的构想上还是很前卫的,在当下看来,还是很让人憧憬的。
从剧情上看,讲的也很流畅,对于初次接触这个系列的人来说,还是很好理解的,但也可能为了照顾新人,剧情前半部分显得有些拖沓,节奏不紧不慢,让认有些不耐烦。
后半部分开始渐入佳境,观影感受也逐渐得到提升。
在画面设计上,动作设计还比较出众,但是人物肢体语言很多时候显得僵硬,不知道画师是不是有些偷懒。
整体而言,可以给到3.8分吧。
我是一个中途路过进坑的刀剑迷,在最彷徨的那几年,偶然的一次贴吧回帖,看到对方的签名图,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动画,对方说刀剑神域。
那张图就是桐人在追查安全区死亡事件时的一张小小截图罢了,却正因为好奇心或者说缘分的驱使,让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刀剑迷。
那时候看SAO的时候,25集TV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彼时我还是时差党,多年下载党的我选择了囤片细看,因为那时候B站的版权被买断,国外被墙,我还不太会用Chrome插件破墙,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惯了这么些年的字幕组,感觉看上去放心,还有一点就是,在B站看片看久了会失去一个人安静看片安静分析思考的环境。
从第一集变一发不可收拾地连着三天看完了全部TV版。
可以说是热泪盈眶看完。
很多观众或者粉丝,在对TV版的上下两部分很不满意,但如果很认真的不看任何人的评论或者弹幕,就静静看下来,其实能够理解监督这样设置剧情线的目的。
没有一周一集的等待和讨论,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得以在最饱满的情绪下完整体验了一把SAO的故事。
SAO是轻小说改编的,川原砾同世界观下还有一部加速世界,在SAO之前推出,我对于男主画风接受无能第一集就弃了,而因为SAO的原因,我重新去把番给补了回来。
很多人说这就是起点文的日化版罢了,男主龙傲天,开挂收后宫。
其实有时候一言以蔽之可以迅速引起一个人的注意,也可以很快否定一个作品的真正内涵。
SAO的成功之处绝对不止在于爽点,而是它对于VR概念的极大推广,还有对于男女主间爱情的纯粹坚持。
它其实讨论了很多的点,如果你认真细细地去品味,你会发现无数个小小的细节都能成为感动的点。
男女主其实都是普通人,桐人是个对计算机技术有极大爱好的学生,亚丝娜是个富人家里的乖乖女,即便有着经济基础上的差别,但这并不能真正意义影响到SAO的故事发展,只是辅助性的人设罢了。
桐人和亚丝娜这对CP,就像交响情人梦里的千秋和野田妹一样,遇见对方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记得TV版中,桐人被公会成员恶意陷害性命危机之时,亚丝娜出现解救了他。
之后两人的亲吻拥抱,我头一回看觉得感情铺垫不够,明明很有距离感的二人为什么就忽然感情迸发了呢。
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SAO对于感情线设置的态度,和日常恋爱番不同,桐人和亚丝娜都是克制自己的类型,他们不给别人添麻烦,总是为他人着想,在SAO这种残酷的环境下对一个人完全地剖开心扉太难。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含蓄成熟的感情发展便更适合这对CP。
经历了ALO的生死别离,GGO的适应现实之后,桐人亚丝娜的感情线仅仅是撒狗粮就够了么?
剧场版在这里给出了比我想像之外更好的答案。
————————————此为铺垫分界线—————————————————————————剧场版是今年2月份日本首映的,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6个月后才会有BD资源,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大陆居然引进了这部片子,在我脱宅了两年之后,SAO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
SAO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热血后宫番,对我而言意义深远。
TV版N周目,周边从PSV游戏到BD到其他各类资源几乎是出一个收一个。
这样狂热,仅仅因为那里有太多和我共鸣的东西。
剧场版的设定有歌姬有AR,有过去所有出现过的人物,还有长大了的桐人亚丝娜。
又是一次社会性事件,可以说SAO之后的每一个事件都是SAO本身事件的遗留问题。
在本次剧场版中,SAO幸存者对于SAO事件本身的不同处理态度,其实从侧面反映出了很多人性的讨论。
其一,对于桐人亚丝娜而言,离开了SAO的游戏回忆,他们的感情究竟算什么?
桐亚的感情用如今的话就是游戏情侣奔现,这其实算是一个不算小众的现象了,成为现实恋人,和游戏里不一样,而在回忆被夺走的时候,克莱因说,既然回忆那么痛苦,忘了就忘了吧。
但对于经历了那样多磨难的桐亚而言,他们都是不愿意屈从这样安排的。
内心的那股力量让桐人和亚丝娜不仅仅因为游戏这个媒介而去否定真实存在的感情,真的去拼命,为了对方而努力,在桐人看到日记本的那些话的时候,其实我也哭了,两个人对于感情的那份执着坚定,让人忘记他们其实只是17 18岁的年轻学生,这样的坦然面对,很多所谓的大人们其实都未必能做到。
其二,对于充满痛苦的回忆,你选择忘记还是铭记?
看到重村教授和艾基对于过去回忆的态度,我忽然联想到了日本对于本国历史的态度。
那些主张掩盖的人们,就像片中的对立面一样,选择否认和忘记,似乎这样就能解决掉所有的事情。
但这只是个人的想法罢了,对于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去对待这份记忆,而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去否认所有人对于这个事件的回忆,是极度自私,不可理喻的。
如同亚丝娜而言,这段回忆,尽管痛苦的时候比较多,但是正是由于那些痛苦,才让他们成长为现在的自己,否认自己的过去,便是否认你自己啊。
一味去遗忘并不能解决什么,反而只能将执念埋藏的更深,直至溃烂。
其三,VR和AR之争,究竟现实和虚拟,哪一个更重要?
抑或应该混为一谈?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VR的完全潜行让人在虚拟中能够从容生活数年,但即使如此,还是要面对离开机器之后回到现实。
而AR直接在现实中创造出虚拟的事物,从而对现实进行影响。
还记得SAO中,桐人对于那些杀人公会说过的话,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当你身在其中时过度放任自己,便会影响到真实的自己。
对于越是对现实还原度高的游戏而言,玩家越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在虚拟中无限放大自己的某一处特点,直至无法控制。
我的主张是,虚拟是虚拟,现实是现实,无论未来虚拟是否真的会等同于现实或者处于相同地位,你,依旧是那个你,而你选择做人并不应该因为现实或虚拟的媒介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桐人看到亚丝娜那样的煎熬之后,决心拼命去清掉boss,有人说这就是个游戏,你至于这么认真么?
真正把游戏玩魔怔的人是艾基这种无法释怀的人,而桐人无论是现实还是游戏,只要是为了所在乎的人,拼命是必然的。
再来谈谈歌姬yuna,在SAO ALO GGO种种事件背后,我们知道搞了半天还是茅场大boss这师徒四人搞出来的一系列事件,茅场年轻有为,老师不遑多让,两个学弟都是瞎折腾的类型。
yuna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一样,虽然设定有些金手指,和结衣一样神开挂,在歌姬部分表现亮眼,歌甜人美三观正,对于上一个看过有歌姬主打的魔禁剧场版来说,虽然没有那么抢眼,但也足够有份量了。
结尾对于SAO事件第二本的补充,是人性的进步。
并不是只有那些亮眼的英雄值得被记住,那些在SAO事件中同样是受害者的人们,他们都应该被记住,被提到,不被忘却。
有时候,人其实就是挣一份存在感,对于悠娜的执着和对于默默无闻过去的自己无法释怀,正是艾基改变的原因。
最后的最后,我一直等到了片尾曲结束,果然有彩蛋,不过没有看完小说的我并不知道这个政府的秘密项目是什么,不知道跟加速世界有没有关系呢?
SAO会再度归来,看到这个结尾,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
在有生之年遇见你,真的太好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SAO粉,再一次看到SAO(《刀剑神域》),而且是在大荧幕上。
还会激动吗?
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的”。
毕竟是自己的本命作之一,荣幸地成为了内地首部被引进的日本深夜档动画剧场版啊!
兴冲冲上映首日跑到影院去看。
但在此之后呢?
一个套着VR,AR之类外壳的关于游戏的动漫作品,仍然是熟悉的轻改的王道后宫套路。
为自己拯救女儿或心爱之人的私心而残害SAO幸存者们的重村教授和艾吉,使得女主角亚丝娜在游戏中失掉了记忆。
为了拯救亚丝娜、恢复其记忆的黑衣剑士桐人君再一次走上了战斗舞台,和众多过去的伙伴们一起挑战艾恩格朗特的100层最终boss(结果我们知道的,他又开挂了)。
剧情极端套路,而情怀也不总是能够弥补人们的失落感的——坦诚地说,连一秒钟的感动都给不了我。
充其量,也只是熟悉的人物出现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而已。
在看过一定数量的番剧和剧场版之后,过去激动人心的很多东西看起来就变得清淡甚至索然无味——现在的我大概更喜欢那种日常轻松的或者深度内涵的,如《男高》或者《攻壳》之类。
虽说如此,看到流畅的动作场面,听到激昂的BGM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兴奋(以A1社这种忽高忽低的制作水准而言,这部剧场版真的算是巅峰了)。
这种感觉,或多或少,有点像对于一个熟悉的老朋友的调侃了吧?
这个开启我人生追番历史的本命作之一,恐怕永远无法从内心真正打动我了。
毕竟我早已不再迷恋那种骑士拯救公主的肤浅的套路故事,更不喜欢王道的后宫故事了。
这倒不是和现实离得太远的缘故,人类需要有梦,世界的色彩才能丰富,不然何来的人类精神、文学艺术?
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里都论证了作家的作品就像白日梦一样——问题是如果这个梦本身太过于单薄,毫无内涵的丰富性,一下便看清这梦的结构的话,那剩下的大概只是离去的背影和无声的祝福。
就像高中时代看的《青年文摘》一样,曾经热爱到每一个字都要反复阅读几遍,到最后也只能放置在角落,任时光给它铺上灰尘。
当然,我不是否定这部作品对于我生命的意义。
不,它在我生命中留下了很重要的痕迹。
它曾经给予了我热血和对爱情和生命的热爱,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名叫桐人的年轻的黑衣剑士为了拯救心爱的少女“闪光”亚丝娜而在游戏中披荆斩棘的努力模样。
我只是想要去探索一个更大的世界。
就像沈从文当年从湘西凤凰走向北京踏上新的人生一样,我只是向往更大的世界,更丰富别样的风景和人生。
过去喜欢的东西,是人生的过客。
陪我们走了一程,就够了。
但最后的最后,当我看到“SAO will return”这个已经被剧透过的彩蛋的时候,我还是充满了幸福感,忍不住鼓起了掌——周围有不认识的小伙伴也会意地鼓起了掌。
我想,能不能再战500年真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作品,它曾经在一群人生命中是否留下了难以遗忘的痕迹。
以上。
什么鬼逻辑
除了最后BOSS战没啥印象深刻的地方,剧情不能带脑子看
粉丝向,比之前看的那部能强些,游戏打怪么。
其实就是新的六集TVA。。还是应该下载看就对了。。心疼钱。两星半
没有拿id来炒冷饭反而看回了第一部的感觉,100层boss战燃出了当年网游组队打怪的感觉~
剧情和节奏都不好,如果现在上映,可能没有当初的票房,现在肯为这种片买单的人很少了。
9.10北京点映场。在电影院看过的动画电影里能让我产生了在看好莱坞大片的试听享受感觉的,除了EVA破以外,就SAO这次了。真的很过瘾
直接看剧场版不影响理解,但看的过程中反而对刀剑神域的前史更感兴趣。父亲救女儿的老梗,套路多多,不过最后挺燃的。
大决战打得很精彩,诗乃的狙和亚丝娜的圣母圣咏帅炸
序列之争剧情我觉得有点尬啊,铺垫太长,略搞情怀噱头,嘛,桐人的扑倒一吻倒是很赞,众人齐来打酱油,真的很一般啊
精灵宝可梦表示不服,我大AR也可以搞脑后插管儿啊
爱豆live,组团,战斗,民那,亲情,友情,姬情,还有被剪掉的杀必死,熟悉的深夜TV咖喱味。
三星半,情节一般,不过剧场版的优势表现出来了,战斗场面华丽,观感优越,大银幕上效果应该更好。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挺好
比第三季好看多了……
期待回归!桐人还是很厉害!!
……
很适合大荧幕看的动画,BOSS战集大成让人鸟肌。找回SAO时代的记忆当然是很重要的呀,不然和亚丝娜做过的这种事和那种事都忘掉了怎么行!还有会唱歌能舔的AI美少女偶像 这个剧场版真的是太好看了(不对
大屏幕TV加长版既视感让非饭向观众如我实在是吃不消(买了票就不逼逼了 围笑
又是为了救一人不惜害亿人的经典剧情,还有剧场版的画师是不是换人了,脸感觉都画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