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本历史著作:“光荣与梦想”,描绘了1932到1972年间的美国历史,才惊觉历史很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
1932年时,苏联在美国招聘2000个技师,结果有十万个美国人报名!
经济大萧条下,美国社会动荡,政客利用这种不满兴风作浪,有极右派也有极左派,也有擅长煽动民粹主义的,美国可能变成苏联,也可能变成纳粹德国,更可能变成拉美国家,然而,罗斯福出现了。
罗斯福出身名门,却有社会改良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却不掸与用欺骗的方法谋求权位。
在这个时间点,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了。
为了竞选,宣称要厉行节约减少政府支出,朴素的选民心想大萧条时节约总是好的吧?
当选后却扩大政府投资,赤字预算,罗斯福新政让美国以另一种方式走出了大萧条,不是苏联的计划经济,不是纳粹德国日本帝国的侵略战争,奠定了美国之后的霸权。
高堡奇人的设定和编剧确实是精妙无比,设想了一个如果罗斯福遇刺后的平行世界,也许我们觉得很荒诞,但其实历史的分叉点有时很微妙,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我们东北的邻居大概是差不多的,但80年前后的时候,谁敢确定改革开放一直能坚持下去?
作者的 人生阅历 汗 眼界 仅限于 家庭伦理剧对 蒸治 军事 外交 法律 历史 一窍不通难以 驾驭 本剧 这个 宏大题材令人想起 纸牌屋 除叻 报道 白宫的 记者 塑造的 有血有肉其余 所有人 都 苍白单薄一个有趣的海报之后 却 用 家庭伦理剧 凑字数挂羊头 卖狗肉骗纸
看过本剧找来原著读了一遍,凭记忆做个比较,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吧(下有剧透)1、剧集对原著做了较大改动,这是必要的。
原著文笔细腻,类似于纯文学小说,但是人物关系较为松散,情节也不紧凑,不适合直接搬上屏幕,所以剧集只保留了原著基本的世界设定(假设德日赢得二战,瓜分美国)和一些主要人物,下面具体分析;2、原著主要人物有弗兰克,他的前妻朱莉安娜(剧集里是女友),古董商罗伯特,日本商会会长田介(剧集里是贸易大臣),次要人物有德国间谍温格纳,德国领事瑞斯,德国秘密警察乔(剧集里变成了主要人物),弗兰克的同事艾德,罗伯特的日本客户等。
剧集增加了副总指挥史密斯,日本总检察官,日本太子夫妇等一些角色。
原著中将各人串联在一起主要是一部《蝗虫之灾》还有易经。
《蝗虫之灾》是小说中的小说,内容是描写同盟国如何获胜以及获胜后的世界,虽然在德占区被禁还是有很多人读,剧集里变成了电影,也是为了推进剧情发展。
易经在原著中是人人会用,剧集中改为了只有日本贸易大臣会用;3、小说主要就是描写各人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明确的主线情节,如弗兰克如何与艾德开首饰制造公司,并试图将首饰卖给罗伯特;罗伯特如何与他的日本客户交往;温格纳如何与田介会晤;朱莉安娜如何与乔相识,同居,然后一起去找高堡奇人,也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4、总体来说剧集改动之后故事变得更为合理,更符合普通人感受。
原著中有些人物性格不是很好理解,比如对尊严异常敏感的古董商罗伯特,言行反复不一的乔。
有些情节也显得不太合理,如温格纳会晤田介只是为了把蒲公英计划(就是德国对日本发动核战争的计划)告诉日本,其实日本还是什么都做不了。
原著中希特勒疯了,他的继任者马丁也死了,然后是戈培尔上台,剧集中希特勒还在掌权;5、个人感觉剧集和原著在走势上是相反的,剧集开始平淡,后面渐入佳境。
而原著是开始可读性较高,后面陷入大段心理描写和议论,读起来较为枯燥;6、关于高堡奇人,原著中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剧集中应该是指希特勒;7、剧集最后贸易大臣的穿越开始还以为是借鉴了蝴蝶效应中的日记桥段,看过原著才知道书中就是这么描写的,而且很快又莫名其妙的穿越回来了,如果剧集有第二季的话应该会有说明。
最后说点题外话:1、原著作者迪克显然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尤其是易经。
对于西方文化感到失望的他在东方文化上寄托了希望,这点从书中他对日占区和德占区的描写就能看出来,原著中日本人整体是彬彬有礼的,而德国人是狂妄自大而疯狂的。
但是相较于纳粹,作者显然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认识不深,当然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点在剧集中做了很好的纠正,事实上德日可以说是一丘之貉,虽然在意识形态和种族政策上有区别,但是在迫害别国人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2、原著可以说是很大胆的假设了一个德日赢得二战的世界,但是仔细看过剧集和原著就会知道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恶,书中也有对于纳粹种族灭绝的大量议论和嘲讽。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现代人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过去的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不少德粉,还有部分人对于元首抱有崇拜心理,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打破这种幻想。
从某种角度说,希特勒确实是一个有才能有理想的人物,可是他的理想是极端偏执的,是要以亿万人的生命和尊严作为代价的。
历史的因缘际会将他推上了前台,这就注定了人间的一场大浩劫。
如对二战德国感兴趣推荐看看《第三帝国的兴亡》和《解读希特勒》这两本书,后者比较简短,适合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时来读,读后会对这个人物,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理解。
不知道看啥片,欢迎加入豆瓣小组“片荒剧荒们的集散地”-https://www.douban.com/group/648702/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这里来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Bs0l02UIIp1IZQa58ULQ
想要查看更多影视内容,欢迎使用微信小程序“臭蛋电影”
上個月被朋友安利了這部 Amazon 的首部自製劇,這部劇改編自菲利普·迪克 1962 年的小說「高城堡裏的人」,我一開始被腦洞大開的背景設定所吸引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世界被戰爭勝利者德國和日本所瓜分。
剛看完了第一季,覺得劇情(真受不了美劇那種為了讓你看下去而設置的 trap)和演員的 bug 有點多,而且特別聚焦日常瑣碎,撐不起這麼宏大的立意,但片中大量的場景細節很棒,日式的舊金山、商店門牌上的日文字體,還有印著納粹標誌的電話亭等等,讓人特別過癮。
聽說第二季的層次得到了昇華,迫不及待準備去看看了,真是一部勾起人了解歷史慾望的神劇。
作为初中接触到菲利普迪克小说的粉丝,我一直为其笔下世界观和种种设定、人物行事动机的严密性、合理性、真实性所生生打动。
后一点直白点说,就是正常人物几乎不弱智、不降智、不反智、不作死、不找死、不寻死、不自找麻烦、不没事找事;事件的发展那么自然写意而绝不依赖于种种烂俗狗血的桥段。
大多数现代美国人在politics方面真的很幸福,独裁、专制、威权、极权、军国、纳粹……这些概念于他们而言过于遥不可及。
所以编剧在对原著的宏观设定架构的改编上已一塌糊涂。
但真正不能忍的是几乎每一个人,怎么可以那么蠢,蠢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凭借对原著的热爱和对此类题材的浓烈兴趣强撑到杀手猎杀女主,对双方生死之间的过家家实在不能忍了。
一删为快、一星为戒。
美国输了二战,德国日本瓜分了美国,美国佬都变成了地下抵抗运动分子。
这个世界太有趣了。
脑洞真大。
但是现实比这个脑洞更大,因为也许美国就会变成另一个轴心国呢?
但是细节太粗糙了,太多地方情节漏洞百出,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也没有逻辑,真的在美剧里算是下作。
但是好在无论怎么样,演技还行。
怎么说,剧情合口味,比较喜欢副指挥官线和贸易大臣。
第一季看完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服气,动不动就剖腹,这样的日本人有信仰。
我大学里有个教授,五六十岁了上课讲穆斯林:说有一天他们几个去吃清真烧烤,但是怕肉是假的,老板看出来忧虑,说“我们的肉绝对不是假的”,教授就问为什么可以相信你,老板回答因为真主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反观无宗教信仰的人,名为无神论者,其实呢,就是钱,一切向钱看。
日本的确有错,有大错,但是,他们的文化确实也有精华。
上周回了趟学校,在湖边淋着密集的春雨拍了不少照片,碰巧当时是午饭时间,就碰不到路人甲乙来对我们指指点点。
也就是在这块湖边,我读了很多遍《月亮与六便士》,背过雅思模板作文演练过口语对话,做了很多梦关于未来理想和不切实际。
那时从图书馆刚借来的崭新的暗红色封面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躺在我的手里,第一天因为环境太吵只读了一点,第二天同样的理由又只读了一点,然后突然某一天像学会了飞翔的卓耿开始扑腾翅膀不知疲倦地飞翔一般,我也陷入了欲罢不能的阅读之中,后来我才发现,每一本我读的马尔克斯的书都是按这个轨迹循环发展的。
五十三年十一个月零七天,爱情可以是跨越时间和容颜的等待。
年轻时没有把握的感情,纵使打过许多的炮都不会忘记。
为了抓住彼此在一起的机会,倔强,流浪,放荡,出人头地,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当终于可以拥抱你时,其他年轻的肉体早已想不起踪迹,“我初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
菲利普.迪克创作的大部分小说,都被加上了“赛博朋克”的标签,以《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AKA《银翼杀手》)为甚。
大部分出名的小说都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而其中被拍成电视剧的《高堡奇人》(
改编后的电视剧似乎非常不忠于原著,而这种偏离的手法却让它拍到了三季,并且评分一路高涨,在HBO,NETFLIX之后,AMAZON出品的电视剧也可以被冠上精品的标签,据说它准备斥资10亿美金拍《三体》的电视剧版本。
看过第一季之后,我觉得改编是成功的,电视剧面向的受众更为广泛,因而也就更加挑剔。
改编后的人物各个都变得饱满,有血有肉,有自带的不同的感情体系,观众也能更好地引起共鸣。
否则单看女主角和纳粹间谍滚床单再加上一系列头昏脑热的决定,一定会让人气的跺脚。
到了电视剧里面,女主角朱莉安娜精神上可能在某些时候起了波动,但是她始终控制住了底线,即便男朋友犹太人弗兰克没看到观众看到的情形,对她也起过疑心,但是每当朱莉安娜说一句“弗兰克,你能相信我吗?
”,他就顺从了。
这像极了生活中的许多情侣,在感情中,男的一方往往是顺从且卑微的。
朱莉安娜的继父给日本人秘密干了十五年活,为的是养家糊口以及树立自己的人脉,以便给家人最大程度的庇护。
然而即便他坐上了小头目的位置,女儿楚蒂因为从事反动活动还是被宪兵队当街击毙。
当他和妻子从朱莉安娜再也瞒不住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瞬间崩溃了,没人愿意委曲求全地给敌人干活却保不全一家人的幸福。
他能做的就是紧紧拥抱自己的妻子。
日本贸易大臣田上和原著一样,是一个凡事先靠易经占卜的老派人物,我们不知道他之前是不是像其他日本官员一样做过很多邪恶的事,单单从剧中表现的形象来说,他是比较正面的,他可能是临近退休,也可能在战争的泥潭里陷的太久以至于对日本当前的胜利始终抱着侥幸心理,内心里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注,以及对于家乡的思念。
他每天热衷于种花,用蓍草算几卦,哀愁地想一想离世的妻子和故乡的亲人。
在纽约的德意志帝国副总指挥史密斯赴一场狩猎之约前,和妻子说“如果我没回来,千万别让总指挥靠近孩子们”,他的大儿子刚刚查出来得了先天性疾病,目前无法治愈。
他沉默地离开了家,没有拥抱和亲吻,但他是爱妻子和孩子的。
镜头切到柏林,被各方都当做间谍的鲁道夫上校被总指挥以孩子相威胁,即将踏上刺杀希特勒的不归路。
他穿戴整齐和久未见面的妻子儿子见了面,儿子已经不理睬他,妻子已经麻木他的无数次离开。
他抱了抱儿子,和他说了点他这个年纪听不懂的话,妻子意识到事情并不寻常,眼睛闪亮却一句话也没说,鲁道夫也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离开。
他也是深深爱着这两个人,爱到不惜为他们去死。
这些沉默的镜头语言,我想光读小说是读不出来的,电视剧将人物的神情和心情都无限放大了。
我们无意去评价谁是好人,谁是恶棍。
在现实生活里,善和恶本来就是主观的,片面的概念。
在生死关头时,人最本质也最脆弱的一面是掩饰不了的。
在这个虚构的德国日本是二战战胜国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利己,阴郁,沉默也都变的有迹可循。
亲情和爱情在很多时候成了最后的稻草,社会大格局无法通过个人改变,你还有一点点机会博一博自己的幸福。
一帆风顺的爱情固然可喜,那些经历过挫败,痛苦,疾病和苦难而依然信念不减的爱情似乎更让人称道。
下午刷了一集之前看过的《高堡奇人》,想来吹一波贸易大臣。
这部剧的故事大概讲的是在一个平行世界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被刺杀,其继任者未能通过新政将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拯救过来,德国研制出采用海森堡构型的原子弹——海森堡装置,轴心国借此赢得二次大战后前美国的德占区和日占区政府以及地下抵抗组织三方的角力。
在故事中,德国元首希特勒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同时,几位有希望的继任者都对日强硬,极有可能策动德日战争。
在日本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日本的命运岌岌可危。
日本政府通过前美国的日占区对德占区实施情报战,获得了海森堡装置的设计图纸。
但是日本没能在自己的领土和占领区(包括但不限于西美国、朝鲜、中国、东南亚等)内找到符合要求的铀矿。
因此便通过策反东美国官员来偷运浓缩铀到日本占领区。
而日属太平洋合众国贸易大臣是一个视野已经跳出了国家这个局限的人。
他早年在日美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妻儿,因此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
他积极从佛教和中国的易经中寻求人生之「道」,目光高远而为人沉稳,深受皇太子和太子妃(应该就是我们的世界中的明仁天皇与皇后)的信任与尊重。
许多影迷猜测贸易大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甚至可能是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
原因有四,第一,他曾经若干次穿越到了我们的世界;第二,他在自己的副官作自我介绍提到「下官来自长崎」的时候,他眼神异常复杂,沉思许久之后说「长崎啊…… 长崎是个好地方」;第三,窃取海森堡装置图纸这个工作的负责人就是他,他的本意是希望日本和德国达成一种类似我们的世界当中美苏「相互保证毁灭」通过威慑导致双方都不敢发动战争的状态来保护日本;第四,他坚决反对到日本小野道将军主张的「借助公共汽车作为掩护来藏匿核燃料」以偷运德国的浓缩铀到日本这一计划,原因是,这将会对公共汽车上的美国平民造成不可逆转的辐射损伤,以至于死亡。
对长崎的复杂感情,对杀害平民获取军事利益的坚决反对,对于「核威慑」和「相互保证毁灭」的理解,让我——至少是我——相信他是我们的世界的人。
当然,后来这些猜测随着剧情的更新被官方否定了,贸易大臣实际上只是一位偶然掌握了穿越能力的普通人,但是这不影响我接下来要说的话。
贸易大臣作为日本政府官员,出淤泥而不染地坚持自己的本心,反对通过屠杀平民获取军事利益,在日本体制内显得尤为可贵。
而他(在我们这个世界)见证了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没有把对美国政府的仇恨转移到平民身上,仍然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权力尽可能阻止小野道将军有违人道主义的军事计划,保护美国平民免遭戕害,就更令人敬佩。
当然,这只是一部发生在架空世界的作品,但是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虚拟世界发生着的故事,早已在真实的世界发生了无数次。
如果说要评选什么「人气最高的虚拟作品中的政治家」,我会毫不犹豫地给贸易大臣投下一票,尽管这世界是如此的黑暗,但仍有人在仰望着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遵循着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另外: 以美国平民的生命为代价的偷运浓缩铀行动,在小野道将军的部署下按计划展开,贸易大臣没能成功阻止这一切。
最终阻止这场行动的是前美国地区的抵抗组织。
在体制内用体制所赋予你的权力来反抗体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本剧的设定非常吸引人,如果二战德日胜利了,世界会怎样?
这里给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该活着”的人继续活着,“该死去”的人安静死去。
有很多瞬间我以为我看到了《1984》,但是幸好只是幻觉。
没有经历过压迫的国度是无法准确描述何为压迫的。
整部剧看下来,竟然对于城户检察官好感度最高。
这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什么的姿态实在是过于耀眼。
哪怕看起来像一条疯狗。
(突然想到了李涯)太多时候我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
如果能有个坚定的信念就好了。
可惜我蠢且懒。
与此相对应的,本剧女主实在让我喜欢不起来,圣母白莲花说的就是她吧,永远同情“弱势群体”,永远都不懂得为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
她男朋友也算是倒了霉了。
不过有个问题,不知道是因为编剧野心比较大还是功力不足,整个剧情显得非常的松散,以至于我想在脑内复盘剧情主线的时候有点费劲。
总之,整体流畅度还是非常值得夸赞的,继续追了。
大背景设定还是比较有新意的,但是表现手法太老套——展现反纳粹主义地下党的心路历程,这样和那些铺天盖地的谍战片又有何区别呢?
抗日神剧
不难理解为什么不拍了,演得真装逼
男主这个烂裤裆,有女人还勾引女主
稀汤寡水
7.3 出于剧集的特点比原书收敛 改动挺大的 也留着一堆坑不过还是就此为止好吧(。 PKD原来对真假混杂的着迷明显削弱(比如赝品真品那条线)* Edelweiss *
情节漏洞百出,弱智
化服导很有时代感嘛
美国没被占领过,中国不会出这种作品,对架空历史无兴趣,两集之后弃
20210208 - 20210307
这女主的存在有任何意义吗?花样作死,竟然把男友保命用的钱拿去赎一个只见过几面还是敌方的小白脸,天下真有这么不要脸的弱智脑残女主角吗?还有,日本的宪兵队那个队长也跟个弱智一样,我以为他摆个死鱼脸会多厉害,原来是个大菜比,因为正常的一个人,早把女主干死了,女主不光爱作死,还又婊又笨,间谍剧里不会活过一集,这个队长到10集了还没干掉女主,真是笑话,这种脑子手段的人还能当宪兵队队长?这么弱的对手,只能说主角更差,快进看都没有欲望了。
神棍Trade Minister和德国指挥官John Smith的两条线远比女主男主的线好看!虽然很多细节实在很粗糙、但架空历史的背景设定带来的新奇和刺激却没有快速递减!堪称神奇!
原著小说的故事脑洞大异想天开
引人入胜
已阅,减一星。果然PKD不好改。
第一季的角色development就已经很好了,能让人爱上除了Joe之外的每一个角色。rewatch时对Kido的爱层层叠叠溢出胸口<3 这季的Joeliana有点烦人,Frank x Jules最高!Frank和Mark的几场戏都很动人。Alexa仙女!她period的美,走路的样子,说话的语速和语气,高高挽起的头发,她坚强独立的演绎,她热烈的爱是不会被厌女垃圾们随随便便一句“女主好脑残”而伤害的。好笑的是Alexa一在片里喊Joe这名我就直接穿越到Teague, 哈哈~
很赞,可惜编剧故意转开了宗教和艺术这条线,否则可以让想象的人物和世界更加丰满,比如Luke家族团结一心之类的剧情也可以得见;还有就是二战时期,日本人不怎么在乎俘虏或者自己人的死活,这和占领区的祥和不太一样。
这么好的题材拍的稀烂,大部分时间非常无聊,主角们全是惹事精,硬创造事件推动剧情发展。甚至加重了我的恐婚症,要是娶到了这种傻逼老婆我要怎么办。
挺好一设定,全被人物逻辑毁了。这编剧可以写中国剧本了。
观后感:乱世中,不要结婚,破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