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黄晓明为了剪个好看的头发大费周折,不惜作伪证,进入监狱,终于在监狱里剪了个头发,达成了愿望。
马双喜算是好人么?
从马双喜为了救金喜妹的儿子毛卫卫,宁愿自己去死,而且他还挺喜欢金喜妹这些角度来看,仿佛都在告诉观众马双喜是个好人,而且还很无私。
但是别忘了,马双喜是在按摩店碰到的金喜妹,而且是通过性交易逐渐和金喜妹熟悉了起来,这个反差对于观众接受他的人设是个挑战。
金喜妹也是如此,她在歌舞厅里的人设,和她后面对待马双喜,照顾马双喜的人设,反差也很大,观众接受起来也是个挑战。
闫妮和涂门演的还不错,但没搞明白导演为啥要拍他俩的吻戏,要证明什么呢?
证明他俩相爱?
感觉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实习律师的演员是个败笔,还不如马双喜的大女儿演的好。
峰回路转,我也没想到,我定论的标题是“致良知”。
随着观影进程,先后有感的是,一个律师的职业精神,社会的阴暗角落,底层民众凄苦现状,等。
最后被导演升到“致良知”,好像也不违和,这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升华。
能感觉到,导演试图认真讲述一个会引发争议的故事。
一个按摩女和孤独老头,相互需要下演绎的爱情,充满难言之隐。
老头的死亡,矛头直指按摩女,但事情并没这么简单,按摩女被火毁容的儿子,一直是幕后的拱火者。
一个是不受人尊敬的按摩女,一个是儿女不顾的老头,一个是在自卑深渊徘徊的青年,三个人回演绎怎样的人性挣扎?
故事循循深入,看着是好看的,落点也很崇高,对当下社会和人文有力扣问,发人深思。
但不得不说,在情节逻辑上,有些还是牵强。
一是那个珊珊的律师和《我经历过风暴》的律师,是同一人,演技着实差,差得如出一辙。
二是马双喜想已死骗保救毛卫卫,问题是毛卫卫并不是受益人,如何救,这线索怎么成立?
三是律师丁义峰无所不能,一会调查线索,一会又当证人,程序上能否成立先不说,来回倒腾显得很司法很不严肃,有点假。
老实说,我进影院看《最后的真相》的最强烈动机,正是为了亲眼见证黄晓明的演技到底如何。
这个在内娱圈堪称“薛定谔式”的命题,不在第一时间去揭开谜底,怎么对得起影迷身份?
没想到,片中的黄晓明,不仅完成了演出,而且还顺利成为全片其他演员的演技检验标准。
这也成为《最后的真相》带给大家的最大惊喜。
所以,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在平淡寻常的开头十分钟弃片离场。
01. 吸引眼球的边缘设定按摩女金喜妹(闫妮饰)到客人马双喜(涂们饰)家中提供服务,发生争执后,以烟灰缸砸死客人。
落魄律师丁义峰(黄晓明饰)被律所收留,接手为喜妹作最后辩护。
丁律师刚出狱,供养着失忆的母亲,不仅自己生活落魄,复出的第一次公益辩护,领导说是铁案,嫌疑人一心寻死,还有个无能又话多的萌新助手,嫌犯的麻木表情明显有隐情,但是一切都显得低落困顿,毫无头绪。
直到半脸残破的莽撞青年出现,瞬间打破沉闷节奏,为故事注入了张力。
《最后的真相》携带着不少敏感又边缘的要素。
金喜妹是失足女,与马双喜也是在按摩店相遇。
然后在舞厅,律师又遇上一位伪娘大叔,还陪他跳了一支舞,以此来换取喜妹的身份线索。
所以律师为了寻找线索,在按摩店、舞厅等等场所穿来穿去。
尽管类似场景在台湾电影,在日韩剧集中见过太多次,但是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如此直接呈现,可算是在审查边缘游走。
导演的诚意不止于场景,在经历了开头部分的平淡之后,丁律师收到莫名的威胁,随后很快探访了被毁容的毛卫卫,他是一个爱唱歌的孤独青年,身患皮肤癌,半张脸被毁,脾气暴躁易怒,同时也是嫌疑人喜妹独自带大的孩子。
其实从这个介绍中,经验老到的影迷已经能够大概猜出最后的真相了。
不过导演还是扎扎实实推进故事,为主要角色提供了饱满的情感支点。
喜妹闯荡欢场,一边陪舞卖笑,一边独自带大儿子;马双喜身患重疾,三个儿女却冷漠疏远,听到拆迁款后又蜂拥而至;丁律师生活困顿、事业艰难,看到同学已幸福圆满,自己还落魄流离,于是打起自己的小算盘。
还算合格的设定之上,我们见识了国产电影的短板。
02. 架空漂浮的律政戏用力过猛的问题随处可见。
在某些段落,感觉编剧就像是在展示自己的专业技巧,一段段台词,一个个反转,过于工整和刻意,直接冲淡了角色本身的连贯情绪,让故事变得越来越不可信。
最不可信的部分,莫过于片中的法庭控辩段落。
从布景格局、控辩交锋、台词风格到演员表现,几乎完全模仿了香港律政剧的风格,法官端坐高处,控辩双方有来有往,辩护律师在空旷区域内闲庭信步,一边抛出鸡汤金句,打动众人;一边精明睿智,准确把握现场情绪,预谋着证据和证人的致命一击。
黄晓明的踱步与陈述,无数次秒回《魔鬼代言人》,特别是胁迫喜妹做假证那一段,完全是与魔鬼交换灵魂的律政败类;
公诉人孙宇的呆滞刻板,更是与早期港剧中的律政精英一模一样,感觉她下一刻就要脱下制服,与黄晓明谈场恋爱。
正是这种完全脱离现实的架空场景,直接毁掉了编剧在故事上的用心,甚至直接毁掉了整部电影。
03. 内娱演技金线黄晓明?
“金线说”源于作家冯唐对文学作品的评断。
他认为文无定法,但是有一条隐约的金线,用来判定一部作品能否算合格的文学作品。
我们将“金线”的理论也移植到电影演员的演技评定上。
然后,在《最后的真相》中,黄晓明恰好成为了这条合格金线。
在他之上的闫妮、涂们,自然是专业精湛,与他不相上下的张嘉鑫,也能称之为合格。
而在他之下的阚清子、王影璐,则可以说是演技拉垮,一秒出戏。
先说最饱满真切的角色,闫妮饰演的金喜妹。
她是失足女,是在底层社会艰难求生的舞女,是残缺孩子的单亲妈妈,是马双喜的姘头,也是面无表情、为儿子顶罪的中年妇女。
闫妮的强大演技在顺利诠释以上角色的段落中得以彰显。
而且每个角色都令人信服,每段情感都饱满真实,让人为之动容。
对马双喜,她从讨好到深爱,沉醉在甜蜜爱河中不可自拔;她为儿子无奈却要强装坚强;她陪着情人寻死,默默吞咽泪水;她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与律师的威胁,不发一言却又万马奔腾。
儿子在舞厅偷钱,她出面解围,却遭受客人的当面羞辱,愤怒之余用酒瓶砸晕了客人。
儿子躲在天桥上痛哭,警车呼啸靠近。
喜妹衣冠不整,步履蹒跚,却在夜色中扬起笑脸,鼓励儿子:警察要把你妈带走了,你要好好活下去啊!
其情其状,如何能让人不动容?
涂们的演技同样精湛,但是在片中的角色设定,未能达到喜妹那样的饱满完整。
他从开始激动暴躁、随时打人的状态,变换为现实场景中的温和亲切。
尽管可以用临死的变化来解释,但终究显得牵强。
相比之下,年轻的毛卫卫倒还可圈可点,顶着半张被腐蚀的脸,张嘉鑫也基本完成了露面、恋爱、暴走、伏罪一系列过程。
接下来,就是在金线之下的拉垮表演。
最拉垮的首选阚清子的公诉人孙宇,她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表演一位公诉人。
而她的想象又全部来自于香港律政剧那些场面。
一本正经的表情,突然上扬的眼神,故作严肃的抿嘴和措辞,感觉随时随刻都在注意着自己的形象是不是庄重严肃,一直在想着外观而不是剧情,所以根本无法入戏,更无法提供任何可信的情感体验。
王影璐表演的肖珊珊也比她好不了多少。
一个小律所的实习生,整天表现得就像职场精英,跟着落魄前辈,还要刻意做出气宇轩昂的专业范。
结果看上去颇有喜感,显示出一种不谙世事的滑稽。
后面身为律师还跑去毛卫卫家中,险被蹂躏,知法不用法,以身试险,实在是丢了同行的脸。
自己还是律师,居然如何保护自己安全都搞不懂,还怎么去跟别人辩护,伸张正义?
而我们的黄教主,则在上述两种状态中起伏摇摆。
在面对自己母亲时,在与喜妹对峙时,他还是演出了一位落魄男人身上的善恶混杂;在某些低落困顿的段落,他也能做出相对精准的诠释。
但是一穿上西装,要做简单的移动,他就开始忘掉了背景,不经意地摆酷耍帅,似乎还放不下偶像包袱?
特别是站在法庭中央,抛出一大段一大段的台词,黄教主几乎忘了这是在演戏,还需要顾及情节推进和现实背景。
黄教主已经信心爆棚,必须马上对着镜头,快速而笃定地把大段台词背出来,也根本不管其他角色乃至观众是不是听得懂。
我感觉他一直在心里重复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律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表演不是耍帅,不是想当然,黄晓明、阚清子,咱们戒骄戒躁,别上那么多综艺,好好跟闫妮老师学一学,沉淀沉淀,行不行?
真相如下:涂门求死买假酒与闫妮决别,骗保险金给烧伤男治病。
不意烧伤男闯入打伤二人仓惶逃离。
涂门求闫妮补刀将其击杀,完成骗保救人。
以下不解,漏洞百出:涂们快死之人有万种方法骗保比如失足,撞车,溺亡,为什么要闫妮补刀,成为杀人嫌疑犯。
这是智商的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
涂门的保险收益人是他的老友。
他能保证老友把保险金给闫妮。
人性叵测,为什么收益人不给闫妮,伴侣陪伴正常啊,多此一举,反智。
烧伤男不值一救,从始至终只见索取,对母亲的爱看不到。
还想强奸律所女孩,动辄歇斯底挥刀。
这部国产悬疑犯罪电影拍摄得非常不错。
全程悬疑感十足,同时有多层反转,看得观众既有些云里雾里,又有些震惊万分。
黄晓明饰演的丁义峰起初在包括法官、公检人、群众和同事务所的其他律师,甚至被告自己都认为是铁案的情况下,靠着自己敏锐的判断让案子翻盘,在法庭上舌战群儒,第一次成功翻案。
并牵扯出了案情背后更多的真相和秘密,让在法庭上的人们刮目相看,并重新获得了自身的名誉。
而之后原以为杀人凶手是金喜妹的儿子毛卫卫时,剧情开始了反转,最终丁义峰又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推断与说辞,让大家大跌眼镜,还把自己送进去了。
到了最后会对这位律师肃然起敬,实在了不起!
全片都以母亲关爱患癌症的儿子作为基调,丁律师也逐渐从想查明真相并打赢官司,到不再拘泥于真相,而是愿意守护可怜的毛卫卫而逼供金喜妹以及告知最终的真相并承认自己的罪行。
黄晓明和闫妮都贡献出了特别精湛的演技,尤其是闫妮那无数次的吼叫与哭泣。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月亮与六便士》
这部构图和配乐还行,剧情拼接感太重了,本土化改编又很弱,感觉在看一部不和谐的美剧。
结尾反转后又反转反真是画蛇添足,导致人物立场及动机崩塌,自己狠狠掌掴自己脸。
律师一边为了翻身和名利不择手段,玩弄着法律的边界;一边又幡然醒悟追求所谓的正义,践踏着贫民的牺牲。
最终为了自己的“良心”,还是把人投到监狱等死,顺手把自己也丢进去陪聊,别扭感拉满,完全不是正常人思路。
问题就出在本片其实压根无法套用国内的模式和审查,如果你想表达良心和感性的至高,就必然超越法律的限制,救赎众生的悲苦,而不是捍卫冰冷的条文。
结果因为法律必须被维护,导致结局表达的内容完全扭曲了电影的原本思路,最后一个反转完全就是为了审查服务,男主追求的一切全部灰飞烟灭,彻底站不住脚,为了良心做了屠夫。
丁义峰父亲求告无门、母亲苦苦执着的设定加进去也是讽刺感满满。
丁义峰曾作为底层全家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自己也因为对抗权贵身败名裂,他想到的不再是为底层发声,打个翻身仗,而是出于自己的道德将人毁掉,真格局打开了。
有这个空去制裁蝼蚁,还不如去举个牌子游街,那么多权贵舞弄权势,倒是不会再刺激他良心了。
涂门的暴躁人设又站得住脚吗,完全为了悬疑而悬疑,毕竟没暴力人设前期拉扯就不够成立了。
一切都是工具,整部电影都被分裂的三观绑架,翻云覆雨,剧情想怎么发展怎么发展。
这部电影就让我想到《东方快车谋杀案》,被结局成就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精神,远远比悬疑构思更珍贵。
我认可很多情况下法律条文都要让位于道德准则,这十二个人都是凶手但是他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他们没有犯罪而是高尚的评审团,替法律完成了一场正义的审判。
结局十二个人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充满了以人为本的温暖感。
可以跨越一切,不惧任何屏障的理应是爱,或者是为了爱产生的恨。
任何破坏美好的都是罪人,都应该受到制裁,哪怕是在法律目之不可及处,总有人可以以爱之名充当陪审团。
如果结局改成波洛为了“正义”把十二个人都丢进法庭,完全不考虑感性和真相,那得多平庸?
本片同样想用人文关怀骗取观众情感,结果结局完全是反向操作,最后的那条法律条文字幕真TM是小丑,荒谬感拉满。
闫妮和涂门的感情戏倒拉高全片,小人物的无奈和悲情呈现的淋漓尽致。
感性自有尺度,理性无从得知,正义使者一手持着公正的天平一手用刀胁迫人心,可惜蒙着眼睛也无法封锁情感,倒给自己设下死局。
挥舞屠刀的可以出于恨也可以为了爱,毅然赴死的也许不是英雄而是爱人,任谁也逃不过爱恨恢恢,沦为感情的囚徒,殊途同归。
只是爱也无法凌驾万物,逃不脱世俗的网,被生活压迫的扭曲变形,谁又能在黑暗中坚守爱的本意?
我们因爱成全上了天堂,又会为捍卫爱而堕入地狱,逃得过法庭的审判,却逃不过内心的审视。
于是画地为牢,于是视死如归,可惜中了情爱的毒药,哪能坐渡船到彼岸,终究是无法超生。
可惜前面感情戏铺垫越多,越让观众觉得男主毫无良心,越共情闫妮和涂门,越想吐口水。
真不如不要悬疑题材算了,直接拍成类似《我爱你》的中老年爱情片,完全可以拍成升级版,绝症老头和落魄按摩女的感情戏多有张力呀。
最后提一句,闫妮演的真TM好呀,那段追警车戏拉高了全片质感!
剧情几经反转,吊足胃口,观影过程很舒服。
演员演技也很给力,黄晓明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他原来可以不这么油的!
悬疑的部分做的很好:金喜妹到底有没有被强奸?
她到底隐瞒了什么?
她为什么一心求死?
她和马双喜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这几个问题,我想很容易被剧情所吸引,一直看到剧情结尾。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受是:再次为母亲的伟大感动落泪,任孩子再怎么调皮犯错,也一定会护他周全。
无论如何,母亲总是会原谅做错事的孩子啊。
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争气,难道就是母亲一个人的错吗?
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过的孩子父亲,才是这件悲剧的罪魁祸首。
任何一个母亲都是善良的,尽管她从事这样的职业,但她不忍心将自己的骨肉随意的抛弃。
影片中没有提到过孩子的父亲,可能是金喜善不想去认这个父亲,也可能是这个父亲并不愿意承认。
所以毛卫卫的童年就缺失了父亲这一角色,自然就导致了他扭曲的心智。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伟大、坚强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可以付出。
而最应该被审判的男人并没有在场,生了自己的孩子,却并没有教养他。
当马双喜教育毛卫卫的时候,我才明白,马双喜是真的很爱金喜妹的。
个人还是认为是毛卫卫杀死了马双喜:一是金喜妹哭着求丁义峰,二是老师问他“值得吗?
”。
最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你又愿意相信什么样的真相呢?
所以丁义峰最后对老师说了那句话:当我无法寻找到真相时,那我就只能遵循自己的良知。
金喜妹的儿子已经够不幸了,他想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世界的一点温暖。
深秋小屋 | 影视友情推荐:电影《最后的真相》整理/封面图:深秋小屋参考资料:麦特文化、豆瓣落魄律师丁义峰(黄晓明 饰)接到一桩看似证据确凿的“铁案”,他决心以“无罪辩护”东山再起。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嫌疑人金喜妹(闫妮饰)拒绝了丁义峰,竟一心求死。
眼见是否必定为实?
耳听是否必定为虚?
重重迷雾之下,真相扑朔迷离……——这是电影《最后的真相》的剧情大纲。
《最后的真相》由黄晓明监制,李太阁执导,黄晓明、闫妮、涂们阚清子领衔主演,张嘉鑫、王影璐主演。
影片以黄晓明、闫妮提讯室对峙精彩一幕,拉开一场充满争议的“桃色反杀”案。
闫妮饰演的金喜妹时而沉默,时而怒吼癫狂,“一静一疯”两种极致“狠劲”演绎“恶女”形象,“宁做恶女,不做弱女”成为她信奉的人生信条,从而走上“为爱赴死”的不归路。
一心求胜的律师丁义峰欲以“反杀”翻盘“铁案”;
被告人金喜妹却一心赴死、拒不配合,让律师与被告人形成对立局面。
金喜妹因职业引发偏见,致使外界对她冷眼相待,即使在真相无法辨清的情势下,也既定她就是凶手,这也致使金喜妹痛下决心“宁做恶女,不做弱女”。
而涂们饰演的被害人马双喜也与金喜妹暗藏情愫,让原本一桩走流程的“铁案”暗流涌动。
马双喜作为影片中的另一位焦点人物,与金喜妹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也是待观众去挖掘的真相之一。
阚清子饰演的“铁面”公诉人孙宇庭审现场与黄晓明、闫妮角色展开对阵,形成多重角力局势。
四大主演演技迸发,各自呈现角色凶狠一面,颠覆既往形象。
让原本这桩走流程的“铁案”暗流涌动,引起观众对层层“真相”的探索欲。
拷问“真心” 闫妮演绎极致恶女谈及此次对金喜妹的人物塑造。
闫妮坦言角色与本人反差很大,表演很有难度,是一次寻找的过程。
闫妮透露:“金喜妹算是个边缘人物,与我本人是有很大距离的,但我很愿意去挑战这样的角色,演员的很多潜质是要靠角色去挖掘的,这种寻觅是必不可少的。
”
首次与闫妮搭档的涂们也曾在片场表示,《最后的真相》影片故事本身很有新鲜感,片中金喜妹与马双喜之间的特殊情感,能够反映现实生活里的真实现象,坦言:“演员的表演依托就是生活,只要留意生活,这样的人物我们身边就有。
”
对于此次闫妮、涂们的实力组合,担任影片监制的黄晓明表示很幸运,把他心中最想邀请的演员都请到了。
黄晓明说:“这次的角色特别适合他们,他们的表演特别真实,是一种从生活阅历中汲取出来的真实感。
”导演李太阁也表示:“他们之间演技碰撞产生的化学作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感都是很棒的,这种震撼完全超出了我预期,我想这个火花就是他们多年的经验与实力所带来的。
”
涂们于2021年12月12日因病离世,享年61岁,《最后的真相》也成为了这位金马影帝的遗作之一。
电影《最后的真相》将于8月25日全国上映。
8月19日、20日已开启全国点映,对悬疑、犯罪类题材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去电影院观看!
-EN
你想象一下,花钱买了票一开始看的还不错,是部及格作品。
从黄教主法庭辩护,身体却像表演开演唱会就开始暴露了。
全片只有涂老爷子和闫妮在认真演戏。
出去这个不说。
我想说一个关键的问题。
这个电影在立项的时候,投资人不考虑下剧本吗?整个电影 涂老爷子白死了,闫妮无期徒刑,闫妮儿子3年刑,自己有病在里也是死,,然后主角男一号黄大律师给自己也辩护进去了。
你想一下,这是在干嘛??????????全员没有好结果,损人还不利己。
这个事的意义在哪里?就为了诉说正义吗?这种正义谁信啊?就为了真相吗?这一大圈何必呢,谁都没讨好,你们矫情了老头白死了。
这样一个故事 有意义吗?
就为了 一句:你还是曾经的丁一峰我尼玛了,服了,真的。
为了反转而反转为了正义而正义为了真相而真相观众看了2小时,最后全员被审判,绕了一圈还没有开始的结局好,玩那?????在想什么?要编这么一个无趣的且没有脑子的事跟同题材的孙红雷 郭富城那部差了800里。
各位编剧大神们,你们能不能先让你们的故事有个可信度????有个存在的意义也行啊!真的是无语啊。
文/梦里诗书一桩原本看似一目了然的凶杀案,却暗藏着层层反转,作为一部悬疑电影《最后的真相》,透过严谨的逻辑构思,充沛的人物塑造,构建起了一个随着剧情展开越发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在电影的最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真相”,更是一段让人唏嘘不已的爱。
电影伊始故事其实并不复杂,黄晓明饰演的律师丁义峰因为昔日揭发自家律所的黑幕从而遭到了行业封杀,陷入人生低谷,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丁义峰得到了为杀害老年客马双喜的“恶女”金喜妹做法律援助的辩护机会,面对铁证如山的杀人案,丁义峰希望用无罪辩护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契机,然而作为“杀人犯”的金喜妹却拒绝了丁义峰的无罪辩护,甚至一心求死想要自杀,这令原本看似简单的案件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在此对电影剧情不做过多剧透,只能说《最后的真相》作为悬疑片,一个非常巧妙的地方在于电影将每一次的反转都和法律与人性关联在了一起,对于丁义峰这个角色来说,从开始我们知道他是一个不向不公低头的律师,随着仕途失意,他渴望借金喜妹案为自己翻盘,再到他最后作出了终于内心的抉择,这一人物在电影中随着剧情不断转变的心理,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角色成长蜕变的弧光,更对他作为律师的选择心生共鸣。
电影另一个让人尤为意外的点是新人导演李太阁,他在这部电影里不仅拿捏好了层层反转的节奏,更完成了三条不同线索的组合。
《最后的真相》在金喜妹的辩护之外,其实还有着毛卫卫的追证,以及丁义峰与母亲之间的对话,这里面每条线索又都有着自己的心路历程,而故事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联,导演对三线并叙恰合时分的掌控,使电影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拥有了合情合理的行为动机。
由此,在《最后的真相》里,电影成功围绕这起凶杀案辩护为展开,将金喜妹和马双喜之间可以托付生死,充满禁忌的感情生动的展现了出来,作为边缘人,他们之间的爱没有退路,只有末路。
电影的每一层反转本质上也都是因为爱;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总有人愿意为你奋不顾身的爱,在电影中给人温暖的同时,也赋予了电影本身更深层次的内容纵深。
自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演员,除了黄晓明在这部电影有着稳定的发挥之外,闫妮饰演的金喜妹与涂们饰演的老年客马双喜,他们都在电影里有着让人过目难忘的表现。
例如电影里对金喜妹的诱供,闫妮就将人物本身从开始的麻木到愤怒的情绪演绎的恰到好处,感人至深,而马双喜在电影中作为被害者,他与金喜妹间微妙的情感关系也被涂们演绎的惟妙惟肖,《最后的真相》演技的扣人心弦为电影一次次的反转,打下了夯实的奠基。
在电影最后,《最后的真相》本质上其实没有真相,电影借用人性所做出的一次次反转所带来的不仅是曲折离奇的烧脑悬疑,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人性的复杂,也成为了这部电影最为戳心的真相。
和美国的法庭就差一个陪审团了
金喜妹和马双喜这两个核心角色但凡差口气儿整部戏的情感逻辑都难以成立,闫妮和涂们的演技完全撑起了这个故事的合理性,连带黄晓明都有点颠覆式演出,预感他能借这部片迎来一波口碑逆转;剧情方面不复杂也不难猜,难能可贵的是在院线+刑事题材中看到对真实人性如此程度的包容力,多一星给中国电影这来之不易的灰色扩张度。
编剧在女性角色设置和一些情节安排上很不怀好意首先 塑造的女检察官仿佛法盲 说话极不专业 不仅如此 还咄咄逼人 处处想把女主置之死地 反而是男主 显得更能共情女性弱势群体 对于性同意的界定 婚内强奸的概念等都是安排男主角之口说出 给观众制造了一种“果然只有女人对女人最狠啊 世界上还是有好男人的”感觉其次 在现实生活中强奸案如此难以被认定 舆论也常常不友好的当下 女主翻供诬陷老男人自己被其强奸的剧情 无疑给现实生活中本就充满质疑的舆论场提供了一种貌似合理的解释模板 你看 女宝写的小作文果然不可信吧 女人就是很有可能会为了种种原因撒谎诬陷别人强奸哦
剧本俗气但还算凑合,演得实在太用力了。两位主角中规中矩,其他配角就明显表演痕迹太强。且所有证据与相关链条出现的时机都「恰到好处」太过刻意,这么多疑点放到法庭上去辩论亦实在有违常识。(导演应该是没打过官司)(突然发现最近上映的不少国产电影,单看名字很难区别哪部是哪部。《拯救嫌疑人》《第八个嫌疑人》《最后的真相》《河边的错误》《消失的她》等等。。。不仅名称与海报极度类似,甚至连剧情、推进、反转甚至人物关系都像是一个编剧写的。不能说哪里不好,就是有点看多了,审美疲劳罢!)
挺好的啊~ 怎么才评6.0
阚清子怎么从头到尾一个表情
立意不错,但过于个人意志,反而弱化了法律的威严。
反转不断,结局处理的有遗憾,但全程被拽这走,已经很成功了
闫妮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且真挚。非常好的演员。阚清子演的业很好。黄晓明及格,比之前的一下电影好很多,但是这个人物刻画的又刻板又神经,能猜到结局的那种人物光环。
黄教主终于不油系列~作为主打悬疑的庭审题材,悬念铺陈上有着足够牵引力,只是动机早已明牌的情况下找答案无非就两三种可能,大费周章的反转再反转就为了凸显法律的正义,却忽略了这一通瞎折腾后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最坏的结局~属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反观战绩零杠五~说是保险公司投资的,我是信的,教导人们没事不要老想着骗保~还有,闫妮这演技,只差一个好剧本了~
一桩原本看似一目了然的凶杀案,却暗藏着层层反转,作为一部悬疑电影《最后的真相》,透过严谨的逻辑构思,充沛的人物塑造,构建起了一个随着剧情展开越发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在电影的最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真相”,更是一段让人唏嘘不已的爱。
闫妮的表现很惊喜,形象上也有突破,按摩女金喜妹,有攻击性,社会身份比较复杂。这个人很苦命,因蓄意谋杀被捕,不愿接受法律援助,看起来是杀人偿命,实际上是心如死灰。因为事情背后就是因爱而起,因爱而终。边缘人的疯狂选择,令人唏嘘。东亚女性想破局,金喜妹只能像《黑暗荣耀》的文东恩一样去发疯。
我现在觉得良知也是很私人的东西
背德的妓女与嫖客,污秽的老牛吃嫩草。我还以为要拍道德的沦丧,人性的堕落。结果看了电影才知道竟然.....纯。。。。。纯纯纯,纯爱战神!!!哦no,男女主是纯爱战神!众所周知我最讨厌的就是纯爱片了!好吧没人知道啦,是我想让人知道的。俊男靓女的纯爱片我都讨厌呐,你还给我整妓女与嫖客,而且还是老丑男人x中年靓妇的纯爱片。抱歉,我生理性恶心。
挺悲哀的,闫妮表演炉火纯青,其他人演的都很好笑。
犯罪的人肯定会绳之以法这种大陆设定就注定了电影只能隔靴搔痒,剧本只能越写越乱。闫妮演得不错。
导演似乎在说,“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还有反转呢,嘿嘿,想不到吧,最后我还升华一下,你看我厉害不!”,我想说,“老太套,看把你能的..”,给涂们老师加一星…
沦落风尘的佟掌柜爱上了骗保的左冷禅…
加油
检察官非要画那么浓的黑眼圈?心理扭曲的人写这么温柔的歌?一个律师完全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去成事?最后的结局看得莫名其妙。。。开头看到任伟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