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秘岸》,有些压抑,简单写点小川和感受,有轻微剧透。
这部电影有两个名字:秘岸/迷果。
我私自将它理解为:隐秘的海岸、迷途的果实。
两个人的秘密、一个家庭的秘密,关乎暧昧与压抑。
前面所埋下的线逐一在影片的结尾叫人豁然大悟。
符合文艺片的风格,需要多看几遍深明其意(当然每个人想法不同解析不同),不过我或许是不会再看第二遍的,至少现在不会。
一场车祸毁了一个家庭,表面上。
其下深藏的秘密随着海浪涌出水面,流入了少年的心间。
小川,懵懂、叛逆,来自现实生活的一系列击打让他对未来迷失了方向。
如果不是苏丹的出现,大概他的一生就是在迷路中结下了果实。
但不论是苏丹还是青青,都只是他人生的过客。
他会将自身的情绪掩藏,但又格外显露于面上,他对青青说:“我不喜欢你,你很丑”是出于一种报复心理,他想去追寻苏丹拯救苏丹大概是一种对于引路人的依赖:他的原生家庭并没有教会他的东西,苏丹用行动告诉了他。
他很执拗,他不理会母亲的话下江,他还说他要去学潜水;海任他发泄,却不忘将他的一切美梦卷走。
当他还是少年人,他习惯了谎言;等他长大了,他学会了欺骗。
骗自己也好,骗青青也罢,一个一个秘密盘枝错节将他包围,在他的血液中生出了疼痛,开出了暧昧的花,却仅仅是昙花一现。
他让海浪淹没,又拥抱现实;他得不到青青,更带不走苏丹,也拯救不了自我和一个破碎的家庭。
很高兴2007年17岁的檀健次能随着这部影片得以留存影像,我看到的他青涩、乖张,却已经能初步窥得几分演戏上的天赋。
如今难得少见的沉淀,终于开出了属于他的绚烂果实。
推荐这个电影并不是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对我个人而言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我喜欢他的影像。
喜欢张一白基于电影内容给电影设定的影像风格,不管是《夜上海》还是《秘岸》,不愧是诗人,有这样一份赏心悦目对我来说就够了。
不同于张艺谋的铺张奢靡,张的电影镜头瞄准的皆是日常所见,就像拍照,角度不同,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值得学习!
不过有一点值得思考,电影注重的是动感,我认为张太注重构图,这样就失去了空间感,那么看电影就和看画展一样了,甚而我还会暂停一会儿品味一下这些精妙的图片。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也只会在电脑上下载了看而不会为它掏钱。
故事确实部怎么样。
我看出的几点漏洞或者说我没看懂的有以下几点:1.遗像。
电影中曾爸爸的遗像出现了两种表情,一悲一喜,旨在反映家庭中发生的变化,就好像“上帝视角”,曾爸爸在另一个世界看着这个家庭的一切。
可是,最后好像曾爸爸并没有死。
那么,之前的两种表情就失去了意义,反而使故事显得不真实。
2.结尾。
最后的安排真的是画蛇添足,就像其他评论者所说,我们根本已经不关心曾爸爸是死是活。
故事承载了太多内容,导演似乎要把每一个角色都阐释的尽量丰满,忽略了故事本身。
3.预告片和演员。
预告片太噱头,导演你辛辛苦苦拍一个电影却整出这样的色情版的预告片来吸引眼球,对得起自己吗?!
就凭这些个演员和你的名气,没有必要吧。
另外,曾爸爸这笔演员出场费简直多余,请来了反而让曾粉丝们大失所望。
(靠!
当时转的一篇影评,忘了说明是转的了,事隔多年上来,发现这么红!
我错了。。。。
)话说父亲曾志伟和母亲蒋雯丽,是重庆的一双穷苦夫妇,曾志伟是工人转出租,蒋雯丽是护士兼兽医。
太穷了,于是心生一计,决定铤而走险,计划由曾志伟伪装一起交通事故诈死,让蒋雯丽骗取巨额保费。
当然,此事必须瞒着儿子小川。
等到蒋雯丽来到事故现场,一下子傻眼了,虽然曾志伟如约失踪,但是却多了一个长腿莫文蔚出来,而且长腿还断了。
原来,曾志伟瞒着她搞了个夜总会小姐做二奶,并且自作主张把她拉进了计划。
虽然曾莫两个狗男女多次练习跳车,但是还是发生意外,莫文蔚断了腿。
医院里,蒋雯丽和莫文蔚两人心知肚明,只瞒着儿子小川。
事到如今,蒋雯丽只好把莫文蔚接回家养伤,事情如果败露,对任何人都没好处。
讨要保费也出了意外,因为曾志伟死不见尸,只能做失踪论,失踪人口的保费赔偿要等2年以后。
儿子小川一直心仪同学青青,不料青青眼界很高,用身体和他的朋友大志交换了几千元的近视眼矫正手术费,把自己变得好看些可以在大学里获得更多人的垂涎。
小川是艺术青年,一手绝赞的泥人手艺,莫文蔚晃着美腿困居斗室,失意的少年和美腿的熟女,互相吸引不可避免,终于在厕所里面干下那苟且之事。
蒋雯丽遇到自称港商的陈奕迅,满嘴忽悠,却也不戳穿他,让他出钱出车,在老同学面前风光了一次。
此时蒋雯丽发现自己怀孕,是曾志伟在事故前留下的种,另外她也意识到儿子和莫文蔚的私情,觉得不能再被动等待下去。
通过对陈奕迅的欺骗加性贿赂,蒋雯丽得到2万元。
看到陈奕迅拿给她的是2万张1元的小票,看到陈奕迅被一群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拖走,她意识到陈奕迅也是一个可怜之人。
莫文蔚和小川的交往中,小川说要和她“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开个餐馆过日子”,这话和曾志伟也曾经说过,莫文蔚意识到必须做个选择。
蒋雯丽和莫文蔚摊牌,可以要2万,或者要曾志伟,但是不能要儿子小川。
莫文蔚考虑再三,决定要曾志伟。
她与小川在夜总会激情一夜后,悄然离去。
两年后,蒋雯丽的女儿刚会走路,保险费也到手了,顾念对曾志伟的旧情,觉得他总有千般不是,毕竟冒生命危险跳车,所以决定还是送2万元过去,于是让小川给莫文蔚送钱。
小川来到一个小镇,看到莫文蔚在那里开了一个小餐馆,他刚想与她叙叙旧,却看到她皮夹子里面和父亲曾志伟的情人照。
原来莫文蔚和曾志伟早已来此落脚,为了掩人耳目,曾志伟绝少抛头露面。
莫文蔚把一切据实相告,小川却无论如何不愿意相信,“要设计得多么精巧才能达到效果呀”“这个故事是说不通的”。
回到家里,小川问蒋雯丽“妈,你有什么事瞒过我吗?
”蒋雯丽轻描淡写地回答“大人有些事情就不能跟小孩讲”。
过了一会儿,小川也轻描淡写的说,“我最想知道的是,车在冲进江里的时候,我爸他在想着谁?
”
一个死去的人心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你又想带着什么样的秘密离开这一切?
最不想说的秘密即是保护的最好的秘密。
终究说出来的,不过是个端倪,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结果,已发的事情。
听完之后除了“借鉴”剩下的就是毫无意义。
你很想知道的,也许是你最不想知道的。
“来,我给你说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这个秘密,被流传了下来。
“嘘,我们不能再称它为秘密了”。
探根究底,说不定会送命。
送命的一刹那,是否又隐藏了一个秘密?
2023年才看到这部电影,突然感觉以前的影片很有吸引力,很棒。
悬疑不仅仅是《孤注一掷》的枪林弹雨,也不是穿越时空的《想见你》那些奇幻的东西, 还可以是生活中《密岸》小人物的一些琐事。
我不知道曾经2009年的重庆是怎样的,影片里逼仄拥挤的小屋,氤氲的水汽,油腻的窗帘和桌椅,给我这个北方蛋蛋后一点小小的冲击,这是那时候重庆平凡人的生活。
08年我跟着爸妈打工,去过成都住,可是我太小了,记忆里那个成都是模糊的,现在能回想起一点点,夏天成都泼天的雨水,满屋的飞蚊,那个时候小川的屋里可能也是这样的?
雯丽姐姐在小巷子里穿过的时候,我好像真的看见了那个年代的市场和人在中年负担好多的妈妈们......真的好厉害。
影片吸引我,在于小川在姐姐腿上勾勒鲜艳的色彩掩饰丑陋的疤痕逗她开心,姐姐问小川,你爸爸没有教过你怎么追女孩吗?
那个时候,姐姐是不是对小川动心才回这样问。
各种颜色的彩色衣服居然也很适合姐姐,很漂亮。
我感觉是艳而不俗的美丽,黑的的长发,微卷的发梢,纤细苗条的身材,真的很美哇。
小川穿上爸爸的衣服,问姐姐合适吗?
在KTV时他甚至也是那一身西装,但是两次穿那身衣服好像什么在悄悄的变了。
青涩的小小的少年想要拯救美丽悲惨的姐姐,他说,我们躲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他可以打工养姐姐,他们可以开一个小小的餐馆,能赚钱又能养活自己....我这个没啥经历的蛋蛋后和小川真的能通感,少年的承诺不成熟又很吸引我。
可是姐姐没有答应小川。
明明是一样的许诺,小川的承诺也一定会做到。
可是小川和吴涛,姐姐选择了吴涛。
除了对吴涛迷恋之外,会不会不忍心把小川这个少年拉进生活的磨难?
影片的最后,姐姐钱包里留着和吴涛的合影,姐姐和吴涛才见过8次,是吴涛活了下来,与他们的承诺一样,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了一个餐馆吗?
可是吴涛没有在忙后厨,是姐姐在街边煮面。
影片是晦涩的,小川问妈妈,我想知道爸爸的车冲向水里的时候,心里在想着谁?
唔,如果姐姐说话的是真的,或许是对新生活的期待吧。
其实我有一个小小的脑洞,吴涛或许真的和姐姐有过这样的承诺,因为小川穿上吴涛的西服真的很合身,可能不仅仅是小川期待长大,还有父子的一些默契在吧(狗头),遗像也是在变化的,希望姐姐和吴涛最后在一起了吧。
TAT可是无论如何,不管吴涛有没有活下来,姐姐还是像小川期望的那样,不再做酒水推销,去有山有水的地方开了个小面馆。
姐姐还是被相同的设想拯救了。
还有,少年的多多真的很厉害,从小演技就很棒啊,可以把小川演那么好,人和人确实有壁吧。
现在我才发现这个又努力又吸引人的六边形战士,他从16岁的小川走到我们面前,再在最近遇见莫姐姐,中间一定经历了很多。
我也期待能像小川和多多一样,冲撞着成长#⃣磨炼#⃣沉淀#⃣感谢教练(ꐦÒ‸Ó)你个老六•᷄ࡇ•᷅˃ʍ˂●)o(●我对影片的理解还带着懵懂,可能30岁,40岁会有不同的见解了吧。
也有可能我到30岁,40岁已经没有看电影的热情了,或许已经像妈妈和姐姐注重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些以后会压住我的困难,压不住现在的我TAT,看样子我还是个无聊的小孩这部电影真的好棒哇,细节很多,而且拍摄的小场景又真实,又漂亮,像琉璃窗户或者万花镜耶,人物也很鲜明哎,我觉得比我看过的好多电影都棒的多的多。
很喜欢,给好评✌︎( ᐛ )✌︎
影片以少年的视角展开。
母亲,忙于工作和生计,不顾形象,做饭也不太好吃。
父亲,是少年心里的结,因为总是严厉,一点事情就打骂他。
少年是内向沉默的,会捏泥人会画画,仿佛压抑的情感全部倾注在作品里。
少年情窦初开 ,会偷偷关注隔壁班的那个女孩,也会鼓起勇气在公车握她的手。
遭到拒绝会自负地大声说:我其实不喜欢你,你是我见过最丑的女孩。
少年懵懂,憧憬着神秘的成人世界 ,正因为不了解,想探索。
人生最美妙的是这个时期,因为那个没去过的秘岸是如此充满诱惑。
人生最危险也是这个时期,少年只能独行,像潜水者。
没翻过一座山的时候,山那边很神秘;没到过对岸,对岸就是秘岸。
没成年时,成人世界就是秘岸。
怕只怕——秘岸并不美丽。
成人世界充满欺骗,压抑、沉闷。
更可怕的是,我们终将毫无期待的活着。
从[开往春天的地铁]开始,张一白就爱洒狗血,本想事不过三,[秘岸]应该不会像[夜。
上海]那么矫情造作,或者[好奇害死猫]那样故弄玄虚,不想俩毛病全占,竟成了集大成者。
一眼望去,那触目惊心的一地狗血啊。
重庆的夜色中,一辆计程车坠入了长江水,乘客受伤,司机失踪。
因为付不起住院费,司机妻子凡丽把乘客——夜店小姐苏丹接到家中休养,刚刚结束高考的儿子小川与母亲一起照料苏丹,少年与女郎在争吵中逐渐情愫暗生,凡丽惊慌之下把苏丹赶出了家门,而自己也与一男子小易产生了情感纠葛。
两年后,小川又遇苏丹,方才得知当年的车祸竟另有隐情…… [秘岸]再次证明了张一白确实有对非正常男女关系的叙述癖,而且此番关系数量一下增至三对——苏丹与小川、凡丽与小易、苏丹与司机。
苏丹的功能相当于[毕业生]中的鲁滨逊太太,用一条腿色诱了小正太,不过导演以为少年遇上女郎与暧昧一词间的关系,就像莫文蔚美腿一伸就等于诱惑那么简单,所以在小川对成熟女性的迷恋上并没有费多少笔墨,给莫文蔚的身体几个特写、让小川坐上苏丹的轮椅打几个转就敷衍了事,俩人间原本应该暧昧丛生的关系也因此显得清汤淡水,原本期待的成长主题也就不成立了;寡居中年妇女凡丽与单身青壮男子小易的关系,更是费人思量,对此段横生进来又粗枝大叶的情感本人存有三个疑问:一、小易是干什么的?
二、小易看上凡丽什么了?
三、这段柏拉图式的情感意义何在?
;当然了,最让人纠结的,莫过于苏丹与司机间的神秘关系,这在下面一段中会加以论述。
反正片中个个都有秘密,人人关系暧昧,与[好奇害死猫]和[双食记]一样,充满了对所谓现代都市情欲的无病呻吟,不过人家至少点明了男人劈腿所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秘岸]却全然糊在一起不知所云。
除非正常男女关系外,[秘岸]还延续了张一白自[好奇害死猫]和[双食记]而来的悬疑癖好,虽然都很装神弄鬼,但好歹前面两部作品把故事说圆了,[秘岸]却是漏洞百出、支离破碎。
影片的头号悬疑无疑是司机的生死问题,失踪的尸体、不断出现的遗像、失踪前的保单、凡丽对丈夫的态度、车祸前的一个多小时……无不让观众对他的生死产生疑问,但也只是偶有疑问,在几段非正常男女关系的磨叽中,很快也就对该问题失去了兴趣。
可在当大家已经忘了这茬的时候,导演竟又把这个本就无甚意义的旧事重新提出,通过苏丹的叙述,影片又闪回至车祸前发生的事情,点出了她与司机的关系,及他们设置的车祸之局,但该闪回非但没有解开司机的生死之谜,反而让人愈加一头雾水。
可能导演本来就想把这趟浑水搅得更浑,把结局设置成悬而未决的开放谜题,但问题是这一搅有任何意义吗?
是振聋发聩了,还是引人深思了?
只能说编导太不负责任,把狗血当圣水,把观众当傻子,玩噱头玩得近乎欠抽。
[秘岸]当中唯一有真材实料的是莫文蔚的美腿,可当一部电影只剩下一条腿可以一看的时候,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小的时候没看懂,重新看秘岸真的是一部好电影。
处处标榜着情色但什么也看不到,文化审查成了电影语言的利器,也是东方语境下性压抑的一部分。
中年男人的性压抑,一开场就可耻的投进江里,是00年代的两只蝴蝶,出没声色场所的已婚男人,好像就是应当去死的。
就算片末试图挽回和美化,但坏事就是坏事。
中年女人的性压抑,快乐是不被允许的。
允许倾诉,允许怀念着唱红莓花儿开;但不允许笑,不允许开空调。
落到最后的是繁衍和钱。
青年女人是性的化身,是腿,是腿瘸了之后的臀。
用着青春的资本吃饭,在迷茫和独立之间徘徊。
看似靓丽,却被困在轮椅上困在房间里,等待着被判定为需拯救,或是被判定为引诱。
青年男人是钱,用才智用前沿去赚钱,开着好车,赚的是高级饭店里待熨平的块块钱。
少男的性压抑,是眼看同伴抢走伴侣的木然,是对母亲的反抗,是想迅速成为大人的期待,中年男人的衣服不合身,于是穿上衬衫带上手表成为青年男人。
少女,描述不多,但似乎也走在吃青春饭或才智饭的路上。
代代环环相扣,拓儿车沉入江底,太阳突破云端,看似光明的结局之后,吃饭和养孩子才是真的结局。
每个角色都立体成型,交互成立,没有浪费一众好演员和优秀的美术,是部好电影。
印象中,人们一提起重庆说得最多的是那里的市民生活,有吃喝玩乐的各种好去处,有性情火辣的重庆辣妹,加上日益繁荣的社会经济,构成一个灯红酒绿的现代消费城市。
在这样的地方,大多数人的生活就像《秘岸》这部影片中的人们一样,只能用“凡俗”这个词来形容。
《秘岸》反映的,就是这些凡俗人的凡俗故事,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关切。
欲望与关切是本片的主题。
它唯独不想说“爱情”这个东西。
有太多讲述爱情的故事为我们所熟知,无法一一列举,我们姑且称之为“爱情话语”的膨胀。
这种膨胀可谓亘古未有。
“爱情话语”的膨胀,或许从反面证明了这个东西在现代生活中的稀缺,至少是相对的稀缺。
只有出现稀缺了,它才显得珍贵,让人魂牵梦绕。
之所以稀缺,根本原因在于它不像人们的物质生活用品一样,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来解决。
对于凡俗的人来说,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孔夫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又有儒家名言说,食色性也。
都一个道理,想吃好的东西,想要好的男女之事,都是人的一种天然的欲望。
该回到影片上了。
影片里的主人公,我们都能看出来,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
重庆有高楼大厦,有正在建设中的跨江大桥,有灯红酒绿,但影片的主要视角停留在老工业区,停留在筒子楼,停留在国企工人、出租车司机和夜总会小姐这些人身上。
其实他们才是这些日渐繁荣的现代城市中的绝大多数。
他们的愿望,或者他们的生活欲望,简单而凡俗。
挣钱,养活自己,养家糊口;最多,他们会像影片中的曾志伟和陈奕迅那样,有过一次两次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意外艳遇。
如此而已。
还要回到“饮食男女”这四个字上。
孔子的这个话,经常被滥用来证明人的生理欲望的合理性。
其实孔子的意思只是说,这是人基本的欲望,人如果要自我完善,必须有更高的追求。
更高的追求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最高的追求是“君子”。
但是成为君子是很难的。
绝大多数人成不了君子——但至少可以做个“仁”人。
再回到影片。
影片讲述了几对关系。
曾志伟与莫文蔚,陈奕迅与蒋雯丽,曾志伟的儿子与莫文蔚。
曾志伟是个下岗工人,开出租车养家糊口;莫文蔚是夜总会陪歌陪酒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小姐。
出租车司机载了几次小姐,就慢慢认识了,然后莫文蔚就成了曾志伟的婚外情人,两人商量好私奔却又不想对家庭造成伤害,于是选择了制造假车祸。
结果曾志伟死了莫文蔚却活下来了。
活着的莫文蔚成了曾志伟老婆蒋雯丽必须要负担的负担,住进了他们家。
曾志伟的儿子一直怀疑父亲的死,经常用“很毒”的眼光审视着这个女人。
她的打扮妖冶,让这个高中刚毕业的男孩有点神不守舍。
最后,他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甚至,要跟她私奔。
最后,莫文蔚离开,男孩还找到了她,固执的他不相信莫文蔚讲述的她与曾志伟之间的故事。
或许,他不愿相信父亲已死,或者,不愿意相信自己竟然爱着父亲的情人。
守寡的蒋雯丽是最难的,她面临着多重困境。
丈夫死了,家庭没了支柱;留下个莫文蔚,要赔付医疗费和损失费;最严重的是儿子对莫文蔚的迷恋,这让她感到恐惧,她需要把她打发走。
她需要帮助,陈奕迅充当了这个求助对象。
他年轻,看起来也还挺有钱。
蒋雯丽找他,他还以为是蒋雯丽寂寞难耐找他排遣,好在误会马上解除了,尴尬的陈奕迅问,那么,大姐你找我做什么?
蒋雯丽说,她需要钱。
陈奕迅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可以看出他债务缠身几难自保,但还是凑齐了蒋雯丽需要的两万块钱。
蒋雯丽把塑料袋里的钞票一张一张熨好了,一块一毛的都有。
百感交集。
这三对关系有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对爱情的想象?
曾志伟与莫文蔚,或许是因为前者看上后者的年轻,中间肯定也夹杂着对一个弱女子的恻隐之心,而后者因为生活的艰难便把前者当作生活的依靠。
莫文蔚与男孩之间,再清楚不过的是处于青春躁动中的男孩对莫文蔚那对长腿的迷恋正是他不可避免的想要走近她的最初动力;蒋雯丽与陈奕迅,陈奕迅说了,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会很寂寞,而蒋雯丽则在缺钱的时候想到了陈奕迅。
这些几乎都跟爱情没什么关系,最初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或许都是人实实在在的需求,或者欲望。
但最终这三对关系都没有停留在最初。
曾志伟与莫文蔚,男孩与莫文蔚,均演变成了拯救与被拯救的爱情故事,尽管可能是凡俗的爱情,也算不得那么成功的拯救;陈奕迅则不仅帮助蒋雯丽度过难关,还一度帮助她重拾生活信心。
因此我更愿意作这样的判断:三对关系或多或少皆因人的欲望而生,最终都升华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的关切,升华为一种“情”。
由自然欲望向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之情的转变,我以为就实现了孔子所说的“仁”。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切,在很多时候不是比“爱情”更实在吗?
我希望我的这个解读是正解。
在欲望丛生的都市丛林里,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这种实实在在的关切更能温暖人心了,尽管它可能不是孤独最好的解药。
(初稿写于2009年7月,后有改动)
重庆的颜色是青红吗?
大师你太高深了 那个蝴蝶儿太难以接受了 文丽大姐倒是一如既往的深得我心 其他除了莫的腿 我啥也没剩下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仅仅是个故事,就这么回事
为着孩子问的那一句话
不要闹了好吧。这样的文艺片不适合莫文蔚和陈奕迅,该找些大家不熟的演员,她演得太油了,配乐不错的~
挺喜欢的莫文蔚+檀子,居然18年前就有合作,这个世界真的有bug;而06年我正忙乎某飞,完美错过的一部电影。不然我应该能18年前就认识他了。
这个时候才看这部片子,是为了考古檀健次。毫无悬念的发现这个演员确实是天赋型的。十六七岁的男孩,演绎青春期的迷茫,叛逆,躁动,热切,单纯。他都很自然,台词也相当好。看到钱包里面爸爸和苏丹的照片。一段眼神戏层次感很棒。至于这部片子,作为文艺片,可以理解它看着素颜日常,却各种隐晦,各种暗流涌动。但有点太故作神秘了。至于这个故事的真相。可能只有日后长大了的儿子才能真正了解。毕竟,他那么像他爸爸。
我把张一白的长相套成张扬的了。终于搞清。这部电影宣传的迷幻。拍的太白。一部分也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部电影本应有的味道,中国人有点难以拍出。
没有哪个演员不需要训练的过程,这部剧里檀健次的眼神戏显然比不上现在,但青涩的能指本身,就是电影的所指。他的长相和身高都很重庆化,我印象中2008的重庆原来居然这么粗糙吗?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莫姐显然是最显眼的存在,但我心中的NO.1是当时还叫思纯的马思纯。女生果真比同龄男生更成熟。小川在公交车上握青青的手;对着青青说我不喜欢你(一瞬回到《阳光灿烂日子》小马告白),但当青青回抱小川,小川的一切努力瞬间化为虚有。剧情不复杂,但会不断让人回想缘由。父亲挂在墙上的照片表情变化是原创吗?有意思。段博文小朋友十多年完全没变样啊,少年老成哈哈哈。
导演不喜欢把故事讲清楚 导演喜欢让观众朋友们自己去看“攻略”||
啊 导演 你在讲什么…… 一星给檀健次一星给eason…
这个家伙在拍之前参考了三部电影 大家可以再《最遥远的距离》《三峡好人》和李安的一部电影中找到
如果钢的琴给了三颗星,这个给两颗就不错不错的了!
两星半吧,故事真的很逊,到最后也没有说通司机为什么要自杀,苏丹为什么爱上这男人,甚至甘愿把生命轻易交给他。陈奕迅怎么爱上的蒋雯丽,毫无铺垫,人物性格也不饱满。整部影片可以总结为风尘女子教导青少男孩恋爱启蒙,无聊。在电影中我还悟出个新词:山城(重庆)的风尘女子——山鸡。
莫文蔚长得不算漂亮,但她就给人一种漂亮的气质,很舒服,很有观众缘。她的身材绝了,双腿又细又长,非常迷人。她躺在病床上拿着便盆解小便那场戏让我有点惊讶,好真实啊!蒋雯丽和马思纯。蒋雯丽确实一直带着马思纯呀!彼时的马思纯还是很清纯很漂亮的。16岁的檀健次第一次演戏,跟莫文蔚搭档,居然还怪有灵气。他16岁就懂得用眼神微表情演戏了,虽然还很青涩,但已经很有天分了。虽然当时肉嘟嘟的,还有青春痘,不化妆,就觉得一种真实感。连莫文蔚都没有太多的妆感,却感觉美得很高级。整部电影给人感觉压抑,潮湿,有种憋闷感。檀健次和莫文蔚的对手戏有点暧昧,让我想起了莫文蔚和言承旭张学友演的禁忌之恋——烈爱伤痕。当时觉得言承旭好做作,莫文蔚美得冒泡泡,张学友看破不说破的大方成全,张学友演戏好有魅力!
整体的风格,氛围还是挺喜欢的。电影需要慢慢品,有点闷。
我認真覺得氣氛的把握還不錯.張一白本來就有點端著的.這部電影可以看到很多后來者的影子.
很喜欢电影的节奏和重庆氤氲着潮湿与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情愫,张一白即便是烂片,却也是水准之上合格的文艺片,多一星算是给大咖和檀健次的。16岁的处女座,无论何时,都是极具重要意义的。小川是最本真的少年檀健次样子,这份影像留存了16岁的他的成长,冲着这份记录,让人可以去窥察成长的轨迹。弥足珍贵。
对话设计极不自然,信息量给出太少,有些片段拍摄得非常做作,是一个基本失败的尝试。尽管如此,蒋雯丽跟莫文蔚有几场对手戏很有味道。
一.高潮时刻:蒋雯丽说:你该走了! 二.我要看被剪掉的xoxo 三.所谓的三部曲最后一部为什么总是炮灰
莫文蔚的表演完全不输蒋雯丽,剧情太精巧了,强烈推荐
我觉得这是另一种层面的开放式结局吧,按你自己理解的去想就好,简单就是简单,复杂就是复杂。PS:我心中的缪斯啊檀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