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一的小男生,因为社会课老师说的一段话:你们终有一天会自由,没有作业,不用学习,摆脱父母老师的啰嗦。
可是,如果到那天,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一坨屎(shit),你会怎么办?
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把它变得好一点。
小男孩于是想出一个主意:他帮助三个人,然后每个受到帮助的人再接着去帮助三个人,依次传下去。
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的想法是乌托邦,太过理想。
事实上,电影中,小男孩帮助的三个对象,也只有一个成功,另一个算半成功,最后一个的帮助也让小男孩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就因为付出了行动,小男孩的爱确实传递出去了,跨越了整个美国东西岸。
最后,伴着”make the angel out“的乐声,人们点亮蜡烛来送别小男孩。
蜡烛的光虽然微弱,却照亮了当晚的空,照亮了我感动的泪。
似乎这个环境,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有太多我们想吐槽,想抱怨的。
北京的霾从去年开始,逐渐占领了这里的天空;《北爱》里人们的浮躁,贪图物欲的享受,企盼快速卷钱,压迫得男男女女丧失了纯粹的爱情;社会财富的不公,使得有志青年难以展开拳脚;一次次失却道德的社会事件报道在新闻里,让我们几近心灰……然而,我们的心理,终究住着一个天使。
我们期待着过年。
其实年味儿越来越淡,大家真正期盼的是一家团聚的温馨。
站台口,一个女孩儿抱着一个中年妇女等待行李,不时,还往中年妇女的脸上蹭一蹭。
她们相视而笑,兴奋地聊着;电影院,看完《北爱》,一对情侣并不像其他人立马站起离开,而是显得很欣慰,温暖地亲吻彼此;健身房里,妈妈带着女儿来跑步,女儿疲惫地说”太累了“,妈妈摸摸女儿的头”陪妈妈跑完,好不?
“于是,女儿又乖乖地走上跑步机……赵薇的一句歌词”我们不习惯和陌生人说话“,然而,我感受到了太多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从恩施转车回家,不知道怎么坐车,于是去问一位大叔,结果旁边的大哥大姐都热心地过来跟我讲解怎么坐车;而路上的偶遇,倾心的交谈,更让我结识了同兴趣的忘年交;还有那么多萍水相逢,而我知道他们在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坚持美好的人……自然,不能否认那些不好的存在。
可是,我很同意杨澜说过的一句:这个世界存在着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但比较好的是,我们有选择往那边走的权利和自由。
是的,我们可以选择。
只要我们不像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可以活得很自在,很快乐。
杰克是一个建筑工人。
由于外面的饭太贵,杰克和他的工友每天都自己带饭。
每到午饭时间,工友们都会听到杰克抱怨:我真是不喜欢三明治,太难吃了。
每天如此。
终于有一天,工友们受不了了,问:杰克,如果你那么不喜欢三明治。
为什么不让你的妻子给你换一种食物呢?
杰克回答:你说什么?
我没有妻子。
从来都是我自己做的三明治。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故事里的杰克。
抱怨着工作不如意,生活不如意;其实,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如果实在不喜欢,我们可以改变。
所谓的抱怨,没有任何意义。
它只会让你陷入灰色的生活不能自拔。
但谈到改变,谈到行动。
又让我想到了《私人定制》的结尾。
葛优饰演的角色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如果有多少多少东西,会不会捐?
葛优都义正言辞的说:捐!
可是,当问到,眼前的车会不会捐,他依然义正言辞地说:不捐。
因为,他确实拥有这量车。
不要把责任义务都推给别人,我们应该承担起应尽之责。
从对自己负责开始。
回到电影,小男孩的母亲和老师在寻求幸福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
小男孩的母亲是一个酒鬼,有一个同样好酒的暴力老公。
这位母亲曾多次向男孩保证要戒酒。
可是,都没有实践。
直到他们一次激烈争吵,母亲甚至出手挂了孩子一耳光。
此时的她疯狂地在屋里找酒,在她搜遍了各个曾经藏酒的地方,最后在厨房的吊灯找到一瓶。
她贪婪地喝了一口。
幸运的是,她马上吐了出去。
她找到儿子说:我知道,我保证了很多次。
你没有必要再相信我。
但是,我现在只想告诉你事实。
我有问题。
我希望你能支持我,帮助我一起克服这个困难。
母亲和儿子相拥而泣。
后来,母亲慢慢地戒掉了酒。
要改变原有习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可是,母亲为了孩子,坚定了戒酒的心。
勇敢并不是没有畏惧,而是在心存畏惧时意识到有更重要的坚守而努力前行。
在承认“我有问题”时,这位母亲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然,要走的路远不是这么容易。
这只是喝酒的问题,还有一个酒鬼的暴力老公,如何摆脱他;如何和同样有童年阴影,却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走到一起获得幸福,还有太多的故事要书写。
而小男孩自身的传爱计划,最终,也使自己失去了生命。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令人伤心的结尾。
然而,它却是一个写实的结尾。
行动、改变,着实不易;一路上,磕磕绊绊;但只要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走上了这条路,我们就会不断向前,即便曲折。
老祖宗老早就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种点滴积累的态度应该推崇。
我们不需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在日常平凡细琐的小事中留心,心中的蜡烛就会点亮。
Make the angel out!
Pay it forward!
“当你第一次睡在垃圾堆旁,第一次用报纸盖住自己的身体,只要有一个人过来拉你一把,哪怕是来自一个孩子的帮助,你都会接受...”电影中的流浪汉说。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这是我们固有的观念。
但是很多时候,大概是由于我们的思想,限制了我们的行动。
真实的一幕:几个月前的某天,我和小寻路过大观河的一座铁桥,一个妇女正试图从桥的护栏上翻下去。
我和小寻就在桥的一端,周围还有些人看见就绕道而行。
当时我迟疑了几分钟,正在想是否应该带电话报警,然而此时小寻已经冲过去把妇女拉了下来,搀扶到桥边...伸出你的双手,拉她一把,或许就改变了她的命运。
看完这部片子,我相信也许我们甚至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很多时候只是自己的举手之劳,却仍然可以改变别人。
不要吝惜你的爱,让它们不断的传递吧!
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不会弄脏你的手。
感人指数:五星温情指数:五星观赏指数:五星此外,希望观看此片时,不要过分纠缠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设定等内容。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真觉得小男孩异想天开。
但小男孩他毕竟没见过世面,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之后,开始疑惑“世界真的一团糟吗?
”他开始意识到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连他自己都没有勇气帮别人。
我们不就和他一样,一开始对这个世界满怀信心,到认为这个世界一团糟,甚至也没有勇气帮助别人。
许多人都说结尾垮了,但我觉得结尾才是亮点。
为什么会没有勇气帮助别人?
是因为对自己没有好处。
片中小男孩的话也很有深意“你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付给你钱”。
这个世界就真的没有不求回报的精神吗?
但小男孩他还是突破了这个障碍。
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许多人点灯祈祷,他把爱传递出去了,他被世人所铭记。
这也告诉了我们:有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为什么会觉得有的剧情挺突兀的?
我觉得是剧情太乱了,没有主次之分,男女主的剧情有推动主要剧情的作用,但描写的篇幅太多了,让人搞不清主题,更加无法深入思考,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所以才会觉得突兀。
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我也相信Pay it forward会有人在接力,只不过有的人放弃了。
“一旦有人放弃了,所有人都输了。
”
把爱传出去几年前,我看了一部电影《拉阔爱的人》,有些人也叫《把爱传出去》,英文名为(Pay It Forward)。
这是一部深深打动了我的电影,重复看过多遍。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子(Haley Joel Osment,希里祖奥士文演),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父亲经常离家出走,母亲(Helen Hunt,海伦亨特演)是一个酒鬼,而且还经常遭父亲的殴打,而母亲身兼多职照顾着个家。
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个新的老师(Kevin Spacey,凯文史贝西演),他问起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并且还命出一道改变世界的命题,他没有想到的是,小男孩竟然如此认真的看待这个功课,他想要去改变这个世界,他决定帮三个人,然后希望他能帮到的每一个人再去帮三个人,这样一来又帮了九个人,他希望这样循环下去,让更多的人受到帮助,从而去改变这个世界!
他第一个帮助的人是一个吸毒的流浪汉,他将手里的零花钱给了他,并且还偷偷的让他到家里来洗澡吃饭,希望他能解戒毒,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帮助,却深深的感动了那位已经被人遗忘忽略很久的流浪汉,最终在一次又要去买毒品的过程当中放弃了吸毒而却拯救一个准备自杀的女人。
而第二个帮助的人是他的母亲,他希望母亲能戒掉酒瘾,并且放弃父亲,懂得为自己生活。
第三个是他的老师,一个小时候不断受父亲虐待最终离家出走的人,而且使他与自己的母亲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这个过程当中,人性一再的被挑战,双双都经历了非常大的挣扎与痛苦去完结与宽恕。
而他的母亲,也接受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第一次,她勇敢的去面对了她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她去到流浪者的聚居点去寻找她的母亲,并且学会了原谅与宽恕她,将爱传递开来!
她的母亲也因此而选择去帮助其它人,就这样不停的循环下去,很多人都受到了帮助,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到有一天一个记者在汽车被撞的糟糕情况下,得到了一个陌生人无条件的礼物[一辆新的高档小车],由此他不断的去寻找这一切发起的源头,他一个一个的去查询,去体验每个人的诉说,终于在自己也备受感动的情况下,找到了这个运动的发起者那名小男孩。
而就在小男孩接受采访的当天,他在学校,终于鼓起勇气帮助一个常常受欺负的同学而被刀捅死!
当晚,他的母亲和老师在家沉浸在失子的悲痛当中,门外已经来了许多前来探望的人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捧着一盏蜡烛和鲜花,探望的人排满了一条长长的街道,远处还有无数前来探望的人们,灯光一直都延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把爱传出去,也许我们个人能帮助到的人并不多,也许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起码能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只要你付出了,一盏烛光就能照亮很多人的眼睛,而且这份感动也必能延续下去
I was impressed by Trevor. Although he's just a seventh grade boy, he reminds me of person's growing up is a lonely process or progress. On most people's mind, they look forward a better life.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they do believe there is a beautiful world and they will have a better and better life, a wonderful marriage, a peaceful circumstance, the best parents. However as they are growing up, things seem to change or they just find the truth that the world is not prefect as they thought, life is not just full of happiness; marriage may not sweet; parents are not strong as we thought; people around you may be indifferent and torture you. I think most people will find that truth.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t's disappointed. But what most people do? I think they just get used to that, that imperfect world, that disappointed world. Moreover, they become an indifferent person that they swear they won't be when they are children. At these time, these people are getting lost, and hopeless. I think Trevor just didn't want to be that kind of person, he didn't want to be hopeless and want to change that condition. And change his loved one, his mother. I admire him. He's trying to rescue himself and his mother and the world because I believe most people are not able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mselves not even take good care of others they cared.
一看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其实都不用去听他的课,看他布置给学生们的作业题目就知道了。
席莫奈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而我的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是不断地背诵和抄写。
不同的作业题目,反映了老师不同的教育观。
不同的教育观,来自不同的价值观。
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席莫奈老师问学生:这世界对你的意义何在?
你觉得世界对你有什么期望?
问题反映着关注的方向。
席莫奈老师在和学生们讨论这个世界,我的老师们和我讨论的永远是比鸡毛蒜皮更无聊的考试。
二问题决定方向。
我们问自己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个问题启迪男孩崔佛去思考,去行动。
他的单车驶过贫民区,他在本子上写下自己可以帮助的人名。
他去细心的留意人们真正的需要。
去帮助流浪汉,帮助自己的母亲、老师和总是被学校里的小混混欺负的朋友。
他在行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无力)。
一个人的力量并不取决于他的年纪,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已经开始行动。
他在行动中失败,在失败中思考。
“这世界就是这么烂吗?
”他沮丧的问自己的老师。
——当他帮助过的流浪汉再次去吸毒,当他面对朋友被欺负时却没有勇气挺身而出。
当他看到人们困在自己的习惯里,那样难以改变。
“如果你长大后,发现这个世界不是你喜欢的样子呢?
如果它很糟糕呢?
”——无论有没有一个老师或者父母提出过这个问题,这终究是每一个人都要去面对的问题。
在某一天。
三我很喜欢席莫奈老师,电影里没有他在灯下批改学生的作业的镜头,也没有他无微不至的去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的细节。
他每天认真的熨自己的衬衫,坚持自己的原则,对于迟到的学生并没有无限的温柔与宽容,当学生问他满脸的疤痕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他不向学生开放自己的隐私和私生活。
相反我不喜欢那种“无微不至”的老师,不喜欢那种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的老师。
我觉得一个人要沦陷到什么程度,才会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以至于学生或者孩子竟然成为他的全部?
四问题意识是成长的关键。
但问题不能替代行动,正如目标不能替代路线。
崔佛每天在思考:“我怎么做才能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另一部电影《十月围城》里的少年李重光也在思考类似的问题。
(“我闭上眼,眼前全是中国的明天。
”)他们都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都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并且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后果。
李重光认为世界变得更好的希望在领袖身上。
所以他为了保护领袖(孙中山)牺牲了自己。
崔佛则认为让世界变得更好是自己的“作业”,所以他为了保护一个同学牺牲了自己。
五通往地狱的道路常常是那些梦想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铺就的。
电影里男孩崔佛最打动我的一点,是他知道“让世界变得更好”是他自己的“作业”,他没有让别人来为他完成作业。
——这是很多成年人不明白的事。
“让世界变得更好”,也是很多成年人给自己布置的作业(梦想)。
崔佛完成作业的方式是骑着车去贫民区,把流浪汉带回家,给他东西吃;是自己写纸条,准备好蜡烛和鲜花,促成老师和自己妈妈的约会;是面对学校的小混混们的暴力挺身而出帮助弱者,直至付出生命。
很多成年人完成这道作业的方式却是呼吁社会或政府来“有所作为”。
(这种行动方式类似于一拿到家庭作业就去找爸爸来做。
)六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崔佛说“……习惯原本生活的人不容易改变。
就算现状很糟,也很难改变。
他们还是放弃了。
他们一放弃,大家就都是输家。
”在崔佛倒下去很多年后,在大洋彼岸,关于“自我与世界”,也有了一场对话。
一个女孩问:“怎样才能既认识到世界的残酷和恶意,又同时爱这个世界,充满希望的生活?
”布尔费墨回答说:“你要为自己生命的意义负责。
想做什么就要想办法去做。
不要恐惧,不要拖延,趁你还有时间。
”图片来自:电影《把爱传出去》剧照个人公号: 风吹花落雪(fengchuihualuoxue)
网上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很一般,除了赞叹奥斯卡影帝影后和实力小童星(正太咩)的演技外,对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多赞誉之声,可是我却被这个理想化的idea深深触动。
从小就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活得浑浑噩噩,没有为了一件事真正执着地坚持过。
自诩为善良的孩子,可扪心自问,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让自己过得更好,却对身边的世界没有任何影响。
我不知道这叫主人翁意识还是英雄主义,但是美国人这种改变世界的梦想真的让我钦佩。
一个小孩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三个人,这三个人在分别帮助三个人……爱就这样传了出去。
我数学不好,可是3的n次方的力量有多大显而易见。
When someone does you a big favor, don't pay it back,pay It Forward。
我想片名就是这样来的吧。
你看到天桥下的流浪汉,看到地铁里的卖艺者,为什么无动于衷?
你看到那么多的孩子,睡在工棚里,没有学上,对自己的未来无能为力,为什么无动于衷?
你看到鲸油成了工业的宝,羚羊绒成了脖上的围巾,为什么无动于衷?
你看到政客为了党派之争,为了一己私欲无视民众利益,为什么无动于衷?
是的,世界是shit,那你就在一旁冷眼旁观,继续作个小人物无动于衷?
就继续抱怨着不公不幸不完美,然后期待别人成为英雄振臂一挥才开始响应?
我们总说不甘平庸,想活出精彩来,但事实是面对看起来难以改变的事情,我们选择了无作为。
可是,也许改变就从影响三个人开始。
我恨我的平庸,我恨我的弱小,可是我更恨我没有尝试就退缩,一辈子活在习惯中,在习惯中一步步烂掉。
你可以说这是理想化,是不成熟,那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不敢不愿自私自利的借口。
愿我们中国人可以,过得更疯狂。
【嘿,我叫不搭调……】凯文·斯帕西,《美国丽人》里的怪叔叔,演了那么多变态,终于温情了一把,果然正常角色还是配不上他的演技啊。
惊讶的在电影里看到了熟悉的脸。
Travor 班里的一个小正太看着特别眼熟,专门查了一下后边的cast名单,果然是在desperate housewives 里演Bree 的儿子的Shawn Pyfrom那时才14岁啊。
好吧,我承认这个pay it forward 的idea让我想起了那个TED里讲的什么“部落”,make a difference 的思想也贯穿始终 = =阴魂不散呐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大概真的爱你的人才能够理解一些伤痛。
不要悲伤,一定要一直去尝试,去尝试改变,尽管你看起来未曾改变别人,但是至少你可以改变自己。
我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每次吵架打架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世界太糟糕了。
我总是会在他们结束后,去到两个房间,和他们说话,让他们原谅对方,让他们同时也反思自己。
然后他们从来没有听过。
好多次我写信给我爸爸,我一个人在屋里,关着门写信给我爸爸,我以为他看到我内心的感受,他会因为我而改变一些,至少没有暴力也行。
然后我每次写啊,边写边哭,几乎每一封信都是湿透了再晒干了的。
经常把作文本撕下来一两页,或者把自己的笔记本撕下来一两页。
我大概写文章的习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吧,后来我不再给他写信了,因为我发现不起作用。
后来,经常有人说,你这么会说,你和你爸爸好好说说,他一定听你的。
哈哈哈,外人总是这样,毕竟他们只会说。
后来我记得我大姑有一次很生气,因为我劝我爸妈离婚,她觉得这不是我一个做女儿的该说的话。
那么我想请问我该说什么话,你何曾真的站在我的人生经历去看待,好多次我给我大姑打电话,说爸爸妈妈在打架,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然后你只是说,让我别担心,你说你一会儿就过来。
但是你总是三四天后过来,我其实没有指望你什么,因为这不是你的家庭。
那么我的痛苦也不是你的痛苦。
等我意识到,无论我做什么,无论我成绩好不好,无论我真实还是虚伪,温柔还是暴躁,你们都不会改变。
那个时候,我就其实变得冷漠了,我冷漠地去听你们哭诉,去听你们虚伪说想我爱我的话,冷漠地去批判你们,不过我其实做不到。
每一次的结局都是在和你们大吵一架后,嚎啕大哭,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就一层不变。
不理解为什么你们也是一层不变。
我觉得无论如何,我对自己其实也算是满意了,我知道要去关心他人,至少我知道,没有缘故伤害别人就是不道德的。
我建立起来的世界不是虚假的,它是真实的,淤泥里面长出来的荷花就是白的,确实是白的。
这是一个有关传递爱心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记者在雨夜冒雨采访警察追捕罪犯,结果车子被撞烂了,这时候,有个大律师主动提出送给他一辆新车,律师以为这是陷阱,可是真的把车开回家后,发现这竟然是真的。
于是,记者返回来找律师,律师告诉他把爱传递出去的故事。
原来,律师的女儿患有哮喘,有一天突然发病,律师带着女儿来医院就诊,可是护士就是不帮忙,有个黑人哥们胳膊受伤严重,护士不按先后顺序看诊,律师很是恼火又没办法。
这时候黑人哥们吓唬护士,让她一定要先照顾小女孩,甚至还拿出抢来,就这样,律师女儿得救了,黑人小混混被抓进监狱。
黑人小混混给律师讲了关于他的爱心传递的故事。
记者很好奇,想要寻根溯源,这个传递爱的行动很不平凡,于是来到监狱找到黑人小混混。
小混混给记者讲了关于自己的于是,不久之前,黑人小混混偷窃了东西,然后被警察追着跑,就在眼见被抓之际,有个老妇人主动上前要载着他离开,他很纳闷,不过为了逃命还是照做了。
老妇人告诉他传递爱,一个人帮助三个人,被帮助的三个人再帮助三个人,这样有一天世界就会变得美好。
回到故事的主线之中。
单亲妈妈阿琳一个人照看着儿子特雷弗,她身兼两份工作,要拼命赚钱养家,一份工作在酒吧,一份工作在赌场。
阿琳唯一的嗜好就是爱喝酒,天天回家要喝一口,可是特雷弗却多次劝老妈戒酒,从来没成功过。
开学第一天,特雷弗的社会学老师尤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课外家庭作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特雷弗不爱讲话,可是对于这道题目有自己的理解,特雷弗就在家里算啊算,传递爱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特雷弗一个人帮助三个人,这三个人每人再帮助三个人,这小小的行动就会改变世界。
特雷弗先是请流浪汉来到家里,给他吃的喝的,还让他住在老妈的皮卡车上。
阿琳发现之后又怕又是震惊,了解过后,发现儿子竟然有这样的社会学作业。
于是生气地来到学校,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尤金,尤金自此之后格外注意特雷弗。
流浪汉很快找到了工作,特雷弗给他自己的零用钱换了一身衣服,实际上流浪汉骗了特雷弗。
当特雷弗去看他时候,才发现他还是在嗑药。
特雷弗的传递爱行动就这样失败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一天,这个流浪汉救下了一名想要跳河自杀的女子。
可是特雷弗没有放弃,他转而把目光放到了老师尤金和妈妈阿琳身上。
特雷弗觉得老师是个特别好的人,只是脸被烧伤了很难看。
于是特雷弗想方设法让老妈和尤金老师约会,事情是波折地进行,终于有一天两人都心照不宣,终于在一起了。
可是特雷弗老爹回来了,阿琳决定再给特雷弗爹一个机会,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快就原形毕露。
阿琳通过特雷弗的举动,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于是找到老妈两人和解,把传递爱这个行动告诉了老妈。
这个老妇人就是前面那个帮助人的老妇人。
最后,尤金和阿琳在一起了,可是就在那天,特雷弗为了帮助同学而被杀。
在此之前,记者采访了特雷弗,特雷弗上了电视,可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成百上千的人来到特雷弗家门口帮助他祈祷。
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让人不满意,让人失望,那么从今天开始,你要想一个办法,将这个社会中不想要的东西通通去除,把这个世界重新改造一次。
这就是你们这个学期的课外作业,一个可以改造这个世界的作业,不能只是空想,它必须能够付诸实行,并且从你开始执行。
——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 童星海利的演技很出色,不管是在《阿甘正传》《第六感》还是《让爱传出去》。
暂且不说角色的塑造,光是剧本体现的让爱传出去的主题,就很是温情了。
我觉得,看电影就是看世界善与恶、美与丑交锋,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总能得到清醒的认识。
电影带给我们的不是肤浅的哭和笑,我们需要思考,让电影照进现实,让现实变得与我们想象中的影像一样美好。
世界上存在太多的令人无奈的事情,我们仿佛无能为力,但不代表我们就只能漠视这一切,像陌生人微笑或伸出援助的手,不论得失,不计后果,把爱传递出去,相信世界将洒满爱的阳光,一切丑恶的东西都将无处遁形。
爱是看不见的语言 爱是摸不到的感觉 爱是我们小小的心愿 希望你平安快乐永远 爱是仰著头的喜悦 爱是说不出的感谢 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 双手合十不在乎考验 让爱传出去 它像阳光温暖我和你 不管有多遥远 总有到的那一天 让爱传出去 那前方漫漫人生路 有你的祝福 没有过不去的苦 倘若大千世界中的每个人能向第三个行善——而这三人中的每一位再透过另外三人行善的方式【让爱传出去】,如此一再循环下去,直到世界改变为止,试想这个世界将何其美丽?
虎头蛇尾,细节多处不合理。
伤害他,什么都不需要做,不爱他就够了。
结局滚
感觉各位演员没太发挥出来呀
点点星光,照亮大地
我喜欢pay it forward 这个概念 只是那个小男生的离去真是让人觉得很无奈
剧情过于牵强。。。
太坏了,赚足了我的眼泪。痛并快乐的完美世界,让我们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世界上好人真的比你想象的多。
这个电影主要阐述的是一个好人没好报的故事。
剧情乱 多条线以为最后可以揭晓人物 串在一起 然而没有主题挺不错的 tal心理课推荐的 但两个小时讲一个单薄的故事而且收尾莫名其妙 呃呃 总之不够好但小孩子的演技令人夸奖!
帮抢劫那个逃离警察追捕叫做把爱传递下去 WTF
a quite moving film
中小学生推荐电影。小暖男的死设置得人为气息太重了,有点不能接受。史派西啊史派西。
因为喜欢那个小男孩的AI而买来看的.情节比较一般,故做的感人环节没让我太感动
为什么会让那个小孩子死去呢?
说点啥好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0.0
四星半。很煽情啊,当年看的时候那么多人还是没抗住哭了。小孩子还是很容易打动人。
还真是让人落泪……
老男人小男人演技都是牛的一比
小男孩把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自己单亲妈妈、毁容的老师、偶遇的流浪汉…在通过他们把这种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小男主真是带有上帝般的光环啊…包括最后的结尾,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隐喻吗?但这样的话,宣扬教义的意味也忒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