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的风气盛行,从《一个馒头的血案》开始。
现在又是这部热门的贺岁喜剧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据说1000万投资恶搞了20部经典电影。
零点时分,看到炎黄互动居然更新了这部电影,于是和老公慕名而看,总体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主演有曾志伟、姚晨和黄渤。
其中被恶搞的影片很多,《无间道》、《花样年华》、《雏菊》、《功夫》、《英雄》、《阿甘正传》、《碟中谍》》、《断背山》、《无极》等多部知名的影片都被导演阿甘拿来进行了一通“戏说”。
虽然《大电影》是以宣称恶搞多部国内外经典电影作为卖点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当我看完电影后却发现,对电影的恶搞并不是该片最出彩的地方,影片真正的卖点在于对现实生活的隐喻。
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围绕‘房奴’和‘炒房’以及奸诈的房地产开发商展开的,整个故事充满了当下生活的信息,反应了当前的社会焦点,按揭,房奴,银行贷款,按揭忧郁症,这些当下流行的词语在电影里被刻画得鲜明无比。
我认为,这才是本片最大的看点。
这部电影里有寓意很深的幽默台词,以下摘录一些台词,与大家共分享。
一、曾志伟(恶搞《无间道》):三年前,我从香港来到上海,壮志雄心,以为在上海可以开一家最正点的烧鸽店,真没想到,给我碰上了禽流感,平均每天被扫荡一千三百次;佛祖保佑,我终于挺过去了,我这条命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
行有行规,我们出来混的,生死应该由自己来做决定。
吃到玉米的,马上送厨房,吃到菜皮的,你们走运了,绑个红绳子,下顿再送厨房,开火…… 二、姚晨(恶搞《无极》):俗话说,有套房子好安家,房子里有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一套好房子,可以让你得到天底下最好看的女人,可以让你每天都睡个踏实觉,可以让你看起来更像一个成功者。
唯一的代价就是多付点money而已,你愿意吗?
三、黄渤(模仿某房地产商x志强的语录):得病,光荣啊!
您要扛不住了您就吃药,要实在不行,您就上吊,我坚持一个观点是这样的,就是不能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的起房。
四、黄、曾拳击(恶搞黄建翔解说):哎,打架了,打架了,打架了!
房地产商动粗了,不再给房奴们任何的机会,伟大的销售人员,他们继承了无奸不商的光荣传统,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和炒房团、内定的物业公司、收了红包的经济学家和媒体的枪手,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潘志强一个人他代表了黑心房地产商的光荣传统,在这个时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安德森,安德森面对这套烂到家的房子,面对全世界所有房奴的目光和期待,你怎么可能获胜!
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房价是涨是跌,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那些缺了大德的地产商,属于不作为的物业公司,属于良心喂了拉布拉多的经济学家,属于所有躺在家里,闭着眼睛就想挣大钱的兄弟姐妹!
五、 姚、黄落魄打电话问农药使用方法: 黄:喂,您好。
我从你们这买了农药,我想咨询一点事…… 姚:我在您这买了农药,我想问问这东西要是喝下去以后对胃黏膜会不会有损伤啊 黄:除了死亡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毒副作用没有啊 姚:你连有什么副作用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卖药的啊 黄:你怎么这么说话呀,什么叫有病啊 姚:谁有病啊,你才有病哪 黄:我喝不喝关你什么事啊 …… 黄:我刚被老板炒了,然后还有四套房子,每套房子都要按揭,然后还有车子,手机,手表 全都在按揭,我愿意喝你管得着么……我愿意……我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呸,呸…… 姚:我打算开煤气自杀,我想问问您那有没有自杀险啊…… 黄:有啊,那太好了,我想问一下咱们这自杀险得交多少保险金啊 姚:这么贵啊?
那您能不能分期付款,对,我先付个首期,那剩下的就下辈子再交 黄:为什么不行啊?
分期付款不是挺正常的吗?
现在房子汽车包括手表手机,不都可以分期付款了吗?
姚:怎么不行啊?
我拜托你们,有点人道主义精神行不行啊?
黄:我不是想要你那点钱,我要那点赔偿金有什么意思啊,我都死了,我主要是想给我老爸,留点养老金是不是,他那么大岁数了……我这都不行,我说得这么煽情还不行?
你还有没有点人道主义精神了?
六、模仿 F1(《头文字》?) 安德森:喂?
小玲,老爸。
在我的抽柜里有我的存折,密码是“要发要发要发要发要发死”(18181818184),恩 潘志强:哎大哥,你什么血型啊?
安德森:B型,怎么样!
潘志强:喂,华山医院啊。
麻烦您给准备点石膏还有止血带。
然后还有2000ccB型血!
七、监视器镜头前罗茜声情并茂的独白 Moxi,Moxi。
大家好,我叫罗茜。
不好意思啊,第一次面对镜头有些紧张。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碧水云居真的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么实惠。
明明打的是环保牌,可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马路对面马上就要建一个垃圾分理处。
听说下个月还要再建一个环保肥料厂。
什么是环保肥料厂,你们知道吗?
就是露天粪池啦,呵呵你这个薯片不够脆了啦听说啊,还要再建一个打靶场。
24小时营业,哇!
每天枪炮齐鸣。
你想想看到时候你们就会像战场上一样身临其境哟河对岸还要再建一个娱乐一条街,全是发廊和练歌房。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马上要建一个超大的高压电站哎,稍等啊,薯片还你啦开发商都说没有问题,可怎么可能没有影响呢?
高压电是会产生强磁场。
住久了以后人脑子里会得脑瘤的。
最恐怖的是这个地方曾经是个乱葬岗。
醒醒吧!
住这样的房子你们每天过的都是盂兰节!
这日子怎么过呀!
八、潘志强:小姐我请问一下,你的脸皮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罗茜:钛合金呀!
防水防晒防火防弹 九、罗茜:潘总潘总。
我刚当上房奴,按揭50年每个月还3000。
我偏巧我最近有丢了工作。
等段时间银行把我房子一收。
我还倒欠人家好几十万呢我上有老下有小,爸妈等着我养老,男朋友等着我拿学费。
孩子还等着奶粉钱,狗等着配种是猫等着节育,你这不是逼着我往火坑里跳吗 十、 A:跑什么跑啊,前面出什么事了?
是不是打起来了?
曾:打你个头啊。
温州人来了!
C:温州人怎么了?
A:温州人打架,把头都打爆了。
C:打爆了 D:爆头了?
温州人发飙一枪爆头了!
E:一枪爆头了?
温州人打CS小手枪单挑MP5了!
F:MP4温州人五折倾销MP4!
跳楼吐血大甩卖了!
G:温州人炒房失败了!
跳楼自杀满地是血,脑浆流了一地啊!
H:温州鞋给烧了!
……
在漫长的影视剧长河中,因为一些导演超前的创作意识,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
上映时被认为是烂片的作品,经过时光的洗礼,最终却得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例如险些让星爷赔到倾家荡产的《大话西游》,当年被称作开启国产“大烂片”时代的《无极》,后来都被观众重新认可。
可毕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可以被挖掘的价值,比如今天要讲的这部片子——《大电影之数百亿》。
尽管集合了黄渤、姚晨、宋佳和曾志伟等实力演员主演,又找来宁财神为影片编剧,可十多年过去,这部片子依旧是一部糟糕的喜剧片。
选黄渤和姚晨,竟然是为了流量和省钱这套表面上看起来还算良心的阵容,如果了解一下当时拍摄的具体情况,真相就立刻清晰了。
2006年6月30日,《疯狂的石头》火遍全国,饰演黑皮的黄渤一举从龙套A升级为喜剧新贵。
而在此之前他的上一部作品,还是其银幕处女作,与高虎合作的《上车,走吧》。
按照同年8月影片大火黄渤正式蹿红来计算,《大电影》九月底才开机,显然是瞅准了黄渤当时的热度。
自开机之日起计算,本片赶在了年内的最后一个周末上映,12月29日的上映日期,距离开机仅仅三个月整,以国内的制作周期来计算堪称神速。
而作为黄渤参演的第三部电影,尽管其本身演技精湛且起点极高,片子他饰演的潘志强一角,依旧完全不合适由他来出演。
30来岁的年纪虽然能对得上,但影视歌三栖过气明星的设定,对于初入娱乐圈的黄渤来说,显然无法摸清表演的门道。
这一角色如果能放到2014年再让黄渤来出演,当时决心减产充电的他,无疑更能诠释好这一角色。
至于制片方之所以会如此选择,无疑是看中了当时《疯狂的石头》班组的热度,以及相对低廉的片酬,不仅是黄渤,就连王迅、刘桦等人也被拉来客串。
有趣的巧合是,本片不仅是黄渤的第三部电影,也是女主角姚晨参演的第三部电影。
回看姚晨从影生涯的第一部影片《七星期无人入睡》,是一部超低成本的作品。
2001年拍摄完成,直到2009年才获得上映机会,无票房统计,豆瓣无观众留言,百度无剧情介绍,堪称“三无影片”。
另外,《大电影》也算是姚晨凭借《武林外传》走红后,第一次获得主演“大片”的机会。
男一加女一,清一色新晋蹿红的影坛“新人”,尽管两人演技尚算合格,可制片方蹭热度的意图,则是无论如何也洗不脱的。
至于编剧鬼才宁财神,他有多后悔和这部电影扯上关系,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根据当年爆料的新闻显示,原本乐于高调参与作品宣传的宁财神在《大电影》上映后,从不在公开场合提及本片。
尽管自称是为了避嫌,担心被媒体说成炒作,可他对影片导演刘晓光的评价则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怎么拍,拍成什么样导演说了算。
此番评论,可见两人在拍摄过程中会有多少矛盾和争执。
而果不其然的是,刘晓光在筹拍《大电影2.0》时(没错,这样的烂片还有续集),宁财神果断退出,与系列正式划清了界限。
至于宋佳,尽管当年也已经26岁,可刚刚凭借《好奇害死猫》进入电影圈的她,也是十足十的新人。
《大电影》中客串的角色,怕是她永远也无法抹除的花瓶记忆了吧。
套用片子里的一句台词,大概就是她最合适的内心独白。
自作聪明的烂俗大电影本片上映的2006年,是之于娱乐文化神奇的一年。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网红文化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娱乐媒介之外,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2005年票房扑街的《无极》,在2006年又因为各种网络视频的恶搞,而被拉出来再次羞辱调侃。
以至于从普通烂片,升级为全民调侃的对象,这在之前的电影业是从未出现过的。
而正是这股互联网风潮的兴起,也使得国产喜剧电影出现了巨大的变动,从原本精心打磨内容的创作派,变成了试图从互联网获得廉价笑料的抄袭派。
借助流行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滞后性,当年从互联网直接扒梗使用的行为可谓屡见不鲜。
自同年开始的数年内,国内不少喜剧电影,甚至是一些登上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都走在这条取巧的道路上。
直到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互联网娱乐真正得以普及,以及网络世影视作品的日趋成熟,这一情况 才算相对好转。
对于喜剧电影来说,笑料的内涵和深度是决定影片定位的关键,对于网络幽默而言也同样如是,有适合大众的,也有相对核心一些的内涵梗。
《大电影》在疯狂借鉴网络恶搞喜剧的同时,忘记了考虑笑料本身的受众,尽皆过火的无厘头风格,加上对经典电影的恶搞,相对只有年轻人和核心影迷群体能够get到这些笑点。
可是导演又忽略一个大问题,能看得懂这些笑料的观众,显然并不会觉得这些笑料好笑。
借助黄渤角色的身份,通过回忆恶搞经典电影的手段,《天黑请闭眼》、《雏菊》这些片子,本身的群众基础就十分有限。
曾志伟通过自身形象,恶搞《无间道》的安排,则又因为角色形象和电影风格的巨大反差毫无效果可言。
许多从其他经典电影搬过来的台词,尽管本身知名度不低,但是与影片本身契合度不高,安插突兀,反倒起了负面的效果。
譬如从《无极》中搬过来的满神的台词,用来讽刺拿身家性命炒房的人,看似打趣似的恶搞《无极》,殊不知自己更是一部洗不干净的烂片。
毕竟电影不同于情景喜剧或者网络短视频,可以抛开一切只为了博观众一笑。
以电影标准来衡量,当烂俗的搞笑内容被导演凌驾于故事剧情上时,影片其余主创所有努力的成果全部付诸东流,影片也只剩下一部毫无营养的闹剧。
即使不能翻案,《大电影》究竟有没有留下什么虽然影片因为混乱的节奏和笑点安插成为了烂片,可十多年后回看这部作品,从怀旧的角度看,还是能有些许收获。
首先在演员层面,黄渤和姚晨在这部早起作品中,依旧展示出了不错的演技,尤其黄渤出演完全与自身特色不同的角色,也给出的不错的答卷。
而在岁月的洗礼下,当时片中客串的后舍男孩,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网红,如今看来也如同“活化石”一般,充满了复古的情调。
自1998年来,房地产经纪经历了奔腾的二十年辉煌,如今依旧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只不过如今回看,《大电影》中五万订房,全款200万买别墅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如果我们能回到2006年,更会明白当时所谓的“高房价”,甚至不及如今的首付款数额巨大。
就连叱咤全国的温州炒房团,随着各省地的限购政策,随着中央提倡的住房不炒,也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更悲催的是,因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温州自身原本的支柱产业荒废,已经使得当地经济陷入停滞,曾经举国瞩目的示范区,如今成了经济发展的负面教材。
正如片中开发商老板所言:高楼盘风险很大,运气好赚了和银行平分,出了风险则全是开发商承担。
如今经济下行,倒不知有多少地产公司要走到尽头。
真要说片中有什么是能让人看起来舒心一些的,大体只有地产销售的流程越发正规,故事里出现的虚假销售的情况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我们还是要知道,在这些变革背后,有多少人被坑走的是一辈子的血汗,以及被透支掉的未来数十年的幸福。
尽管地产销售越发透明,买房子还是要明白很多相关的知识,恰好最近电视剧《安家》正在热播,其中倒是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小知识,有时间的话倒不妨找来看看,也好少走些弯路。
至于《大电影》本身,其实从故事的大体脉络来看,宁财神原本大概是想创作一部关于房地产行业的《疯狂的石头》。
可以想见的是,片中三名主角原本有各自的故事线,随着剧情的发展被汇聚在一起,又随着机缘巧合迎来柳暗花明的结局。
而作为小区里唯一卖点的一套别墅,姚晨想把砸在手里的房子甩锅给曾志伟,黄渤饰演的销售经理则在其中不断周旋。
这个故事如果不走无厘头路线的话,往深了拍完全可以是一部炒房版的《有话好好说》,可偏偏导演最终还是一拍脑门,选择了走最没有内涵的无厘头喜剧路线。
有时候,一部电影从优秀到糟糕,差距可能只在一线之间,导演的格局和选择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水准和呈现。
譬如《无极》的导演陈凯歌,如果不是时常将精力过分投入在视觉呈现方面,他的电影就不会被喧宾夺主,自然也就不会常常被讽刺为烂片。
这哥哥没拍过什么好电影.三部恐怖电影《古惊怪谈》、《闪灵凶猛》和《凶宅幽灵》,没一部不把人笑死的.无怪乎这部声称笑死人的恶搞片,把人给困死.至今我回想起来也无法记起任何,哪怕是3秒钟可笑的镜头或情节.<<花样年华>>\<<十面埋伏>>\韩剧那什么......被无情的毫无半星可笑地生安在了剧情中.我最喜欢的黄渤在片里也被无情地变成了傻BOY.阿甘真TM太可恨了,糟蹋投资人的钱,浪费观众的钱,最后还要消耗掉无数人的唾沫星.拍电影拍成这样,应该理智转行去做场记.PS:突然想起,黄渤那段R&B,还能看,播音系的小伙儿实在多才多艺,嘿嘿.
以乳鸽店立身的安德森(曾志伟 饰)赴上海创业,却迷上炒房,将妻子气死也未思悔改,这天安德森在影院偶然听到代言新楼盘“碧水云居”的过气演员潘志强(黄渤 饰)放出的“内部消息”,遂再次筹款预抢购新房。
与此同时,新婚的昔日售楼小姐罗茜(姚晨 饰)为碧水云居付出五万订金后,惊系该楼盘周边林立各污染源。
潘志强担任楼盘主持嘉宾并为售楼公司鞍前马后,只希望对方能为自己的新片注资,不料却被要求退还订金的罗茜纠缠,潘志强心生一计,令罗茜将房转卖安德森,事成后自食其言拒退订金,罗茜无奈只得曝光楼盘内幕,结果引发连串反应,使潘志强与安德森发现自己陷入了开发商之局,于是各人苦思脱身之法…感觉两大喜剧影帝的镜头每次都好尴尬 的样子,台词也很欠抽,只是冲着两个名气来看,剧情真正是不咋地
如果说大电影算一部电影的话,那么馒头和鸟笼也应该搬到电影院去演,也应该卖个几十的门票,当观众花了这些钱去看这样的“电影”后,他们是否有被骗的感觉呢?
少了冯氏喜剧的一鸟入林百鸟压音,近两年内地贺岁档期似乎发育得越发成熟了。
从2007年贺岁片的排期来看,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观众们可以看到二十多部类型各异的影片,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情。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片子多是些动作片、警匪片、惊悚片、悲喜剧和专门赚人眼泪的爱情片,贺岁大餐的口味除了苦辣就是酸咸,唯独少了诱人的甜,这个档期也就缺少了许多必要的喜庆气息。
因此,被称为“最具恶搞特质”的喜剧片《大电影之数百亿》(以下简称《大电影》)以其最为显著的贺岁色彩而引人关注。
2006年,“恶搞”一词伴随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武林外传》日渐深入人心,因而,“最具恶搞特质”的幌子无疑给《大电影》争取了不少人气。
但实际上,“恶搞”并不是什么新鲜手段。
对经典电影桥段的戏仿、拼贴、甚至是嘲弄,不仅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无厘头”电影的惯用伎俩,而且在国际影坛也并不少见,比如好莱坞的《惊声尖笑》系列。
因此,虽然《大电影》在内地可以算是开先河之作,但与上述成熟的作品比起来还是显得稚嫩了许多。
房价上涨成为了今年全国关注的经济现象,公务员考试中也有题目涉及此事,但纵观全年的影视作品,也只有《大电影》观照了此一题材。
影片以曾志伟抵押店铺投资炒房为发端,引发了与此相关的各色人等的一系列故事,并揭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些许内幕。
从剧情看,该片本可以走到黑色幽默的路子上去,借助观众对所模仿的经典影片的喜爱而引起观众对本片的兴趣,进而在因戏仿经典而轻而易举引发的笑声中构造冲突,生发幽默,成为一部让观众在乐过笑过之后还能有点想法的电影。
但编导们对含蓄的幽默不感兴趣,他们看起来更乐于以“恶搞”为己任。
当然,影片的“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算是成功的,特别是影片一开始,对《战鸽总动员》、《阿甘正传》和《雏菊》等影片的经典桥段的戏仿让观众不禁眼前一亮。
其后的情节中,《花样年华》、《无间道》、《无极》、《功夫》、《断背山》、《黑客帝国》、《午夜凶铃》、《十面埋伏》等影片以及后舍男生、“黄健翔解说门”等社会热点事件,也被逐一拿来“恶搞”,一次次引发观众们的笑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以“恶搞”为己任的思想并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彻底的体现——换句话说就是影片“恶搞”还不够彻底,编导们依然逃不开大团圆结局的习惯思维,生硬地给故事安排了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致使影片出现了前后的割裂——前一半是戏仿密集的搞笑,后一半是点缀零星“恶搞”的说教。
正因为这一念之差,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大电影》有些非驴非马。
一方面,编剧的习惯思维是剧情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缺乏足够的戏剧冲突和张力,使得一些原本用心巧妙的戏仿桥段也显得有些突兀;另一方面,影片又不时露出为“恶搞”而“恶搞”的马脚,很多戏仿桥段不是为了剧情服务,甚至有些根本就游离于剧情之外。
其实,对《大电影》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不厚道的,毕竟它是内地第一部以“恶搞”自我标榜的无厘头电影,它又是这个充满伤痕、杀戮、乱伦、惊悚、泪水……的贺岁档期里唯一一部带给我们笑声的电影。
《大电影之数百亿》超稀饭哦。
N久没有想起来贺岁片的真实面目了,“贺”嘛,虽不至于一定是喜剧,总得看完有个舒畅的心情吧,像当年红极一时的《没完没了》、《大腕》;“岁”嘛,总得关注这一年里的焦点,并且总有几句话能让人念叨着直到下一年的贺岁片吧;“片”嘛,“片”而已,动辄十几个亿,先不说实际拍出来的片子如何,难道这些如此懂文学如此懂生活如此懂艺术的人,不知道人间的疾苦吗,花那些钱的时候没有一点点来自良心的人道主义谴责吗?
《大电影之数百亿》站出来说话了,这是我之前转贴那一段阿甘导演的话的原因,这份“冲动”的出发点就先让人拍手称快。
就影片内容而言,作者在关注爆热的房地产问题,关注老百姓买房子的各种心理,接露房地产开发商的各种诡计,把弱势群体的不容易放到开发商的桌面上来看、来说、来争论,不论是出于夸张的表达两者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还是仅为了道出买房者对不良开发商的愤恨,竟然安排了开发商的老板车祸死亡,是大胆的但也是畅快的。
房子是生活必需品中的必需品,听听“潘志强”(潘石屹、*志强)在“碧水云居”开盘代言时唱的那首歌就知道了,“人一辈子,就四个字,成家立业,你的人生才物有所值,想要成家,就要先买房子,没有房子,幸福就不关你的事……”欢快的RAB唱出的其实是今天年轻一代心头沉沉的重担,世风刮来刮去到了今天,竟变得这样现实和狭隘,我们一边努力挣脱一边跳进更深处。
《黄金甲》让人对亲情失望,而《大电影》里安德森对女儿的“谎言”,安德森不肯卖房给那个傻乎乎的“炒房者”,这些细节把亲情的温暖再次还给了我们。
一只鸽子从烤乳鸽的厨房逃出来,到新楼盘发现了地下泉水时和安德森邂逅,是喜剧色彩的情节串联,也满足了观众最朴实的道德要求:“好人会有好报”!就影片表达方式而言,作者刻意的去戏仿了二十多部著名电影中的经典场景(电视中一个介绍电影的节目所言,我只看出来几个),实在是让人佩服导演和编剧的想象力,也不得不再次为那些腥风血雨的大场面所体现的捉襟见肘的思维定势感到羞愧!
我所看出来的包含的电影有:《功夫》、《花样年华》、《十面埋伏》、《无间道》、《断背山》、《黑客帝国》、《人鬼情未了》,再其他的,哦水平太次或者下载的版本确实不太过瘾,都没看出来,有机会一定要到影院认真数一数。
呵呵,确实是让我还想再看一遍的电影,像当时看《大腕》有三四遍吧,就是喜欢他戏里有戏,戏里的“生活”借戏里的“戏”说出来,却又环环相扣,让人分辨不清。
就影片的演员而言,不倚靠国际级的明星,依然处处生花。
“郭芙蓉”的大嘴比罗伯茨有过之而无不及啊,那份钻营用爽朗的语言来掩饰,那份精灵劲用清秀来代言,叫人如何不喜欢?
“黑皮”从“班尼路”开始带给我们的印象是本色的,是贴近“市民”形象的,演这样一个日薄西山却在为演艺事业苦苦挣扎的演员似乎信手拈来,我想这种滋味大概是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们不好体会的吧。
曾志伟就不用说了,拍了100多部电影的巨星了,还始终有一份难得的朴素,所演的小人物总是百事不成却总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叫观者心生怜爱。
电影啊,真不过就是滚动在胶片上的感动,如果总拿“艺术”说事就别给老百姓看了,如果总用“投资”定“大小”就快用24K金来打造你的胶片吧,如果还想“贺岁”就听听《大电影》的劝吧。
我看电影后写东西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但这次免了,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二是直接在土豆上看的,截图不便。
所以只能是纯文字了,想上baidu搜张代表性图片的,无奈,没个好的,不是“花样年华‘就是十面埋伏,可见这些所谓门户网站的小编们是丝毫没有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妙处,恶搞电影只是辅助。
两天时间连着看了精灵鼠小弟解闷,无奈,一般,昨天看2的时候最后就看不下去了,尾没看,不过那个片子英语简单,全当练习英语了,唯一印象深的就是精灵鼠穿的那双红色converse,蛮帅,今天看到3被改成完全动画版,放弃。
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看米国喜剧片,类似美国派,时尚女魔头,或者录取通知之类的,准备找一找,找了个片子留级之王,02年的片子,惯例,先down着,网上逛逛,到了豆瓣到土豆,这年头注册个域名如果和豆沾上边,你就等着天天数钞票吧,100万买进,加个零转手卖掉,还是美元。
上了土豆,最近cctv8又开始演武林外传,前几次没看,最近下班后中午看一集,偶有同事上班的时候就在土豆看,汗,这网站还是我告诉她的,晚上我也搜搜,一搜不要紧,把这个电影搜出来了,大电影,也算是早有耳闻,不说了,都是枪版,所以也不用去下什么传说中的dvd转制rmvb了。
直接土豆看了。
枪版嘛,都一样。
看完之后随便溜了下豆瓣的评论,貌似对此电影评论一般,我该唱高调了。
07年迄今最好的电影了,我对此电影的评价是很值得到电影院去看,而且是一帮人,乐趣就是大家一起来找找此部电影恶搞了那些东西。
觉得会蛮有意思的。
当然,疯狂的石头也令我有进电影院的冲动。
创意,说到这,基本上看媒体对此电影的宣传。
什么恶搞十面埋伏,花样年华的,可能不由联想到惊声尖叫,因为惊声尖叫就是以恶搞米国大片闻名的,好歹我也算是惊声尖叫系列的粉丝了。
1-4一部不落,就如同看米国派,05年的时候还一直期待4的出现,可是看了后大失所望,可见已经黔驴技穷了。
告诉大家个秘密,惊声尖叫这四个字用紫光直接打不出来,这已经困扰我多年。。。
也许是咱不懂米国文化,惊声尖叫的恶搞过于单纯,仅仅是电影,在这一点上大电影继承的传统而又扩展了恶搞面,电影,音乐,广告,网络红人,无所不包我有大片恐惧症,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基本上不看大片,票房高的”文艺片“基本不看,除非喜剧,什么。
十面埋伏,七剑,魔戒,指环王,还有国内那些我已经忘了名字还在继续炒作的如同黄金甲(刚想起来,汗),所以电影方面他恶搞的那些我实在没有太多印象,而这部分又最容易被人发现,所以暂不说。
说说音乐,此片印象比较深的是前面,因为后面剧情有点煽情,先是来了个韩剧歌曲,因为本人不不看韩剧,除了一段时间脑子塞屎看了火化游戏,所以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歌曲,不过我觉得那应该不是韩国人唱的,貌似国人在用普通话装,也只有这样才算恶搞,后面接着就来了个什么”脱掉脱掉“那个,最近流行吗?
恶趣味,不清楚,但重点不在歌曲,在那两个家伙的模仿,恩,对了,对口型,明显是在恶搞后舍男孩。
接着配乐换成了赤裸裸,我提这首歌是因为他足够出名,我宿舍一哥们大一时天天唱”我的爱,赤裸裸“。。。
荡气回肠的。
后面又到了黑棒出场了,导演不愧是在上海拍片,上海的过气hiphop歌手都拿来恶搞,增加点人气,为什么说黑棒过气,因为开始一听rap我先想到的是潘帅,后来想到了功夫,虽说功夫也很久没怎么出来了,后来才想到黑棒。
”黑皮“献上了一首rap,估计是黑棒配音的。
说到广告,不知道nike公司投了多少钱,难道如其名数百亿,玩笑话,可是nike 的广告可是被恶搞了相当多。
只是adidas也应该投资进来,因为最挤ad的广告那个"你被耍了,比赛是5个人的"是在够火,有相当的成分可以恶搞。
说回nike,开始两个小孩在胡同踢球那个镜头不容易看出来,如果你经常看cctv5的广告会有比较深的印象,后来又恶搞刘翔,刘翔不上沾了上海的光,而是沾了nike的光,nike的代言人嘛,你看,同是上海的姚明,丁俊灰咋没这待遇,最后还拍了雨中跳舞的广告,一群人那个,这到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刚看的《疯狂店员2》,里面同样恶搞了这个广告。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也看了那个电影,如此的巧合。
说回网络红人,刚才提到后舍男孩就不再说了。
你说黄建翔算不算网络红人,这不好说也不必争执,他那段经典的解说也被用上了,不过却显得有点俗了。
呵呵不说了,这部电影我前面印象深后面印象潜,肯定总结的相当的不全。
能力时间有限,说到这了。
呵呵,闪
电影讲述一个由购房陷阱引发的既幽默搞笑又生死纠缠的故事。
曾志伟饰演的角色,越想掘金,越在购房炒房的掘金路上天塌地陷、倒霉背运,而每一次的挣扎和企图挣脱,都让他更狼狈一次;姚晨在片中,是一个发现自己着了道就立刻给别人挖坑的女人,但不擅坑蒙之术的她招招式式都将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都弄得一塌糊涂;黄渤饰演的过气明星,为了一个朴素的愿望,却做了桩桩并不朴素甚至堪称大手笔的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将各个角色的命运往抓狂和命悬一线里推进。
他们各自为利,他们无法自拔,然而他们又各怀良善本性……
昨天看了《大电影之数百亿》,一时间以为自己在看武林外传,姚晨真是个会演戏的演员,相比之下黄渤就有点没耍开了。
汗,我这么说名字估计没几个人看懂,这些演员的名字我也是刚查的。。。
人家从脸熟混起容易吗?
还是多提提名字的好。
剧情上中规中矩,结局皆大欢喜,小人物获胜让大家在笑声中暂时忘记了现实。
现实中在房地产商基本缺席的情况下,搞定这么多事儿完全就是扯淡。
当然了,娱乐大旗的号召下,我们是不会在乎扯不扯蛋的,每天都绷着脸思考人生累不累啊,别人看着也碍眼啊,所以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嘲笑一下+自嘲一把,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为此花钱。
让这片子赚的再多一点吧,让不搞笑的砸钱大片凉快去吧!
当然,这片子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比如说效仿其他片子的情节插入得太生硬,我几次都觉得是胶片坏掉了多跳了几个镜头。
惊声尖笑的路数可以用,但得用的恰当而且不影响影片流畅性才行。
而且切换镜头的时候,颜色也太跳了,就不能用淡入或者叠画吗?
不管怎么说,这又是一部赚了钱的低成本电影,受众基数那么大,换一块抓抓不是也挺好的吗?
虽然我并不确定哪种电影承载了更多专业电影人的梦想?
可是我是观众,我才不在乎呢,只要不要让我在看到那些毫无掩饰的欲望就知足了。
打这片子开始大陆掀起了一阵很不健康的恶搞风
赤裸裸比较有好感……
是我不能理解的类型。。。
狗屁也有味道。
没觉得多好笑
绝对烂到死的片子,中国电影人集体弱智,阿甘的弱智更进步。
哈哈哈······!!!一部恶搞了众多电影的片子,我的恶趣味所在!曾经貌似看过两三遍,笑死我了······!!!
虽然创意是抄的,但还是不错。
随便看看。
挺搞笑!
黄渤的说唱加一星~
各种恶搞,挺欢乐的啊
哈哈哈哈
不错挖```
阿甘毁人不倦啊,哈哈哈。
其实还好啦
中国电影这么拍就对了
觉得罢了,想恶搞却还没有到那个实力,搞笑力度又不够.肯定是没有什么剧情的,所以无聊时候看看就行了
应该是国内第一部经典串烧的电影吧。
肉肉,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