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了《局外人》电影,9年前震惊全球的500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弊案改编。
一个金融硕士在进入银行没几年,因交易部主管“赏识”,成为交易员,眼界大开,在期货交易市场每投必中,逐渐沉迷于其中,后来在主管的“默许”下,越发胆大疯狂交易,多次超越买卖交易限额权限,甚至超过银行股本,把赚来的资金14亿藏匿到“地毯”账户下,只上报5500万,最终在08年次贷危机时,出现20亿的亏损,不甘心,赌最后一次,本来应该抛掉,却加大资金头寸,最终导致兴业银行49亿亏损。
而这几年间,银行风险控制部多次对他的交易账户进行警告,却因为主管挡箭牌,还有他的交易修改等操作,而没有立案去查,直到出现巨额亏损。
后来他被兴业银行控告入狱,赔偿49亿债务,但后来法庭裁决银行内部也有严重失职的原因。
所以人性的欲望,没有规矩时会被放大,止损意识很重要。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赌对了,平步青云一步登天;赌错了,万劫不复日暮途穷。
热罗姆·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也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杰洛米·科维尔(音译不同而已)。
1977年出生,2008年31岁的他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赚了足足500亿欧元(3800多亿人民币)这不是什么“民族资产解冻大业”可以让你瞬间获得这么多钱。
科维尔2000年毕业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获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硕士学位。
一个毕业于法国普通综合大学的年轻人,轻轻松松在金融市场中闪转腾挪,挪用巨额资金豪赌,期间虽然有失有得但是最终还是输掉了49亿欧元(近382亿元人民币),制造出全球银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欺诈案。
这件惊天大案直到如今还没有给出确切的说法,在这里我也就表达一下我的震惊而已。
不多讨论。
4星评价,2星题材1星导演1星亚瑟·杜彭演技。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简直要被主演亚瑟·杜彭的演技圈粉。
初入银行时的兴奋,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
刚接触工作内容时的不熟练,忙得焦头烂额。
无法融入众人的感觉。
两年后慢慢熟悉了工作,也开始得心应手起来,一切按部就班。
紧张到颤抖的舌头听到“地毯”下藏的15亿蒸发以后,坐立不安,紧张到呆滞的的表情,还有颤抖的舌头,全都是细节啊。
我必须孤注一掷还有中间有一段和朋友、女友产生分歧的片段。
那种歇斯底里近乎疯癫的愤怒,以及时候一个人时候的恐惧。
最后东窗事发,面对辞退与质疑他却还是相信自己会扭转亏空甚至盈利。
这种走投无路的绝望与自我信任的紧张,给人一种“我只要一个机会,相信我求你了我肯定能行”那种感觉。
...看完电影后,亚瑟·杜彭给我一种宋康昊、黄渤等人的感觉。
2011年26岁的他就获得了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新人男演员的荣誉。
要知道法国电影凯撒奖是法国电影的最高荣誉,有“法国奥斯卡”之称。
和宋康昊、黄渤等人一样,仅仅从外貌第一眼看来并不是那么出众,完全不及当红小鲜肉们的华丽外表。
但是正如一杯好茶,要细品才能尝出滋味。
有时候演技正是如此,不需要夸张的动作不需要精美的台词,仅仅是一个微小的面部表情变化就可以打动观众,但也不是满脸都是戏的感觉。
正是这种”平凡”的演技才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
相较下来某些面瘫演员“舞蹈”演员真的望尘莫及。
局外人 (2016)7.52016 / 法国 / 剧情 传记 犯罪 / 克里斯托夫·巴哈蒂 / 亚瑟·杜彭 弗朗索瓦-格扎维埃·德梅松我不是学金融的我是学新闻的所以对这个金融方面是一窍不通,所以对里面的事不能多做评价,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看完电影之后略有了解,500亿欧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赔了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世间诱惑太多以钱居首,切莫贪婪啊。
千万不要太嚣张,太得意忘性。
大喜之后就是大悲了男主朋友真帅
想感受超写实的“职场如战场”,看此片吧。
办公室政治真是小儿科了,这是如《大空头》一般的刺刀见红。
《局外人》用致敬加缪的片名讲了一个全由局内人参与的故事。
人性的贪婪决定了世上没有天才交易员,只有魔鬼投机者。
当魔鬼投机得手时,全球最好的风控内控都向他致敬,却对“头寸异常放大”选择性失明,将魔鬼奉为神灵,似乎所有人一瞬间全变为局外人。
而当魔鬼深陷泥潭时,所有人又变回清醒的局内人。
前提是局还在,没成为死局。
然而不幸的是,兴业、巴林,接连遭遇驾驶着地狱直通车而来的伏地魔。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片名让我想起了加缪的书,什么时候要拿来读一读了。
一个调动了500亿欧元资金,只为了赚取30万欧元年薪加奖金的交易员,最后因为押注的失败,东窗事发,让自己处于聚光灯之下。
不管兴业银行的风控有多少漏洞,不管他的老板是不是眼开眼闭,不管他是不是那个业绩至上的金融圈的替罪羔羊,他的一生应该都无法恢复平静了吧。
一万,1后面4个0,10000。
百万,1后面6个0,1000000。
一亿,1后面8个0,100000000。
500亿,5后面10个0,50000000000。
在北京,一个毕业生,月薪1万人民币,标准996的加班狗。
在巴黎,一名交易员,手握500亿欧元,他是魔鬼,他是神。
2020年中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874万。
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7.7。
500亿欧元,相当于,这874万名大学生,1年的工资社保,总额。
这么大一笔钱,操纵在一名巴黎的交易员手上,在1台电脑上,瞬间买进卖出。
874万人的口粮,不过是2台显示器上的一堆数字,说清零,就变0。
他不是魔鬼?
他不是神?
世界是平的,1个人的破坏力是恐怖的。
中国微盟一个程序员删了300万用户数据,上市公司损失10亿,300万用户的损失,亿上加亿。
法国兴业银行一个交易员透支500亿欧元,银行赔了49亿欧元,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差点儿崩盘。
没有人是局外人。
So,相信制度的力量,坚持权力的制衡,捍卫法治的道路。
更能让世界和平。
一个人的私人道德、职业操守、专业水平、信仰约束,在500亿欧元面前,分分钟魔鬼。
推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法国电影《局外人》L'Outsider (2016) Team Spirit
一开局就是魔幻城市中唏嘘的一跃,第一时刻就紧紧的拴住你的神经,但是你又必须忍受前三十分钟喋喋不休、亢奋近乎疯狂的金融人的工作作风。
男主从一个菜鸟到金融奇才,再到金融魔鬼的转变令人振奋又唏嘘,仿佛你就是这个主角,从小心翼翼到亢奋再到窒息。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一旦被欲望蒙蔽,便会穷其智慧做到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同样也将把你拉入无尽的深渊。
最后,职场就是趋利的,你成功便给你来道,你失败等待你的就是铡刀。
简析影片《局外人》的叙事手法法国作家加缪在自己的《局外人》中有一段话:“我们活在社会,必须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如感情、爱情、事业、金钱等等。
我们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譬如母亲下葬时要恸哭,娶一个女人时候要说“我爱你”,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
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那么无疑就成为社会这个“局”外面的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我想,这也贴合这部片子导演的用意。
本片改编自二零零八年震惊全球的“五百亿欧元交易弊案”,更为其荒诞的写实性的叙述风格打下了基础。
影片开头运用声画延迟,通过嘈杂的人身来点明事件的发生地点——银行的交易所。
以一个雇员被解雇的事件作为影片的开端,显示出其独特性。
而这一事件其实并不是整部影片需要的核心事件,而更是一种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近三四分钟的镜头里,台词寥寥无几。
也没有运用什么特殊的镜头手法,就好像是,一个摄影机在冷冰冰的记录一样。
当那名被解雇的雇员从高楼上一跃而下时,镜头转为黑幕,影片的标题缓缓打出。
这一出色的手法运用使人开始思考这部电影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悬疑性。
在整部影片叙述过程中,导演也充足的吊了观众的胃口,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进行叙述,更使影片显得错综复杂。
克里斯托弗.巴拉蒂,这位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过的非科班出生导演,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了不同寻常的想法。
影片如同一场交响乐协奏曲,围绕着热鲁姆这个主线,演绎了不同的篇章。
频繁的插叙结构,更显出导演在叙事上的功底。
在叙述线条上,本片有三条线。
第一条是热鲁姆如何从一个刚进入银行的小白变成一代投资达人,再变成亏损四十九亿的“罪人”。
第二条是热鲁姆与女友,与家庭之间带来的摩擦与冲突。
第三条线是他与他在公司风险部工作的朋友马蒂厄之间从亲密无间到形同陌路的转变。
第三条线我认为是最出彩的部分,是整个电影协奏曲的华彩乐段。
电影重要的衔接部分是五个法官例行询问的场景,所有与他认识的人都一一接受并且回忆起了与热鲁姆接触的经历。
这有点像电影《十二怒汉》的叙述方式,通过问询来衔接,然而又不尽相同。
导演只是把它作为衔接手段,用于不同的段落连接,问询的本身,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段是我特别喜欢的,当热鲁姆加仓失败后,自己违规调用资金即将被发现时,他本能的向马蒂厄求助。
他和马蒂厄来到了同层楼的走廊。
这时导演反复运用正反打镜头,反复在两人之间切换。
两人越走越近,但并没有挂断电话,继续交谈着,互相抱怨着。
而不是当面叙说。
当热鲁姆知道谈崩的那一刻时,他和马蒂厄已经错身而过。
他也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失去了自己的朋友。
“赌博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
”热鲁姆在靠着违规交易尝到甜头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操作,期间他曾经赚到十五亿,也为银行的资金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所以他的上司也就默许了这种行为。
但当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装傻充楞了。
以为把自己置身局外就没有任何事情。
然而事情却没有这样。
影片最后并没有通过画面来展示最终的结果。
只是通过字幕,简洁明了的交代了结果。
这算不得出彩的表现。
影片在没有达到高潮前就戛然而止,没有给人相当的震撼力。
这是导演的一大失误,也是影片失分的表现。
至于影片标题的选择,存在主义的荒谬并未在影片中花大笔墨去描写。
也是导演应该审视的问题。
但好在瑕不掩瑜。
还有一部与此相关的电影叫《魔鬼交易员》,他们的故事都是讲一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搞垮了银行,造成了巨额的亏损,但在叙事的手法上,《局外人》比正序叙述的这部电影高了太多。
影片开头在主人公加入银行的动员大会上,主任说了一句“我们不走寻常路。
”确实,在整个银行中,违规交易已经是一种常态,只要能赚钱,他们就会默许。
影片开头的那个雇员,本来是银行里的王牌交易员,但是因为连续亏损以及不正当交易,他失去了自己的职位,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而公司仅仅以一句自己不知情为开脱,就把自己置身于局外。
这件事也给热鲁姆了一些触动,但最后,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朝着交易赌博的深渊滑去。
选择这一事件作为开头,也看得出导演的一些想法。
片中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盖耶维尔,热鲁姆的导师,也是他曾经的顶头上司。
是他教会了热鲁姆如何利用违规交易获利。
但也和他亦师亦友。
在他被调任的前一晚,他与主角在教堂的台阶上喝酒,说了《圣经》里的一段话。
“通向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通向永中,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这何尝不是暗示了主角最后的结局。
在这个画面的最后,两人举杯遥遥相对,中景镜头记下了这看似滑稽却又深刻的一幕。
当热鲁姆开始赚钱的时候,他们提醒过他:“赚那么多,要担多少风险,那是你的事。
”似乎也预示着银行是局外人的想法。
在他因为违规被发现的时候,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结果如何?
热鲁姆虽然坐了牢,但也向银行提起了申诉,免除了债务,还起诉了其他诸多事务。
他们最终也没有到达局外。
这与加缪的小说又何其相似,局外人并不是指热鲁姆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小说中莫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是普通却往往寓于特别之中,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
而无论他是不是想在局中,社会都会把他拉入进去。
这也是社会的悲哀。
那些与这场惊天大案看上去无关的人,其实也身在局中。
而我们,虽然不在金融圈里,是不是又在另一个局,当着不同的局内人,做着同样危险的事呢?
我想,可能吧。
一个人膨胀的欲望,多数是被周围不良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热罗姆并非天才,刚进银行也是白纸一张,他的同事可以说是伊甸园的那条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蛇。
他们教给了热罗姆类似赌博的小窍门,尽管他们懂得这一切,但并未深陷其中,而热罗姆从知道的那一刻起,他就陷进去了......在赌博型行为中,赢只是过程,而输,是最终的结果,也是唯一的结果。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热罗姆是什么样呢?
他精通电脑,法国央行行评价他是“电脑天才”,正因此,他可以通过银行五道安全关,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
不过,令人困惑的是,不管是片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热罗姆从事如此冒险的交易,似乎都没能为他带来任何私利。
他依然住在不豪华的房子里,也没有沉迷灯红酒绿的世界。
一名执行人员说:“我们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进行这些交易,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从中获利。
”
而现实生活中关于热罗姆也是争议不断。
有人说,法国兴业银行可能在用热罗姆事件在掩盖因次贷危机亏损严重的业绩,也有些经济学家在热罗姆受审的时候站出来高喊:他可能无意间成了拯救世界经济的英雄!
关于此次巨额金融交易的真相究竟如何?
我们才是真正的局外人,又能知道多少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次事件的主角法国兴业银行和“流氓”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JeromeKerviel)。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generale,以下简称“法兴”)成立于1864年5月,起初名为“法国促进工商业发展总公司”,为私营银行,1946年被国有化,1979年国家控制该行资本的93.5%后转为全额控制,1983年改现名。
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它不仅是法国金融业的支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
以丑闻披露前1月23日的股价计算,兴业银行市值为369亿欧元,在法国位居第2,在欧洲居第13位。
不过,法国兴业银行最受业界推崇的还属它的金融投资业务,其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属于佼佼者。
尤其在风险较高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兴业银行凭借严格的风险控制管理能力长时间占据业界头把交椅。
2000年12月的长期债务评级为“Aa3”(穆迪公司)和“AA-”(标准普尔公司)。
法国兴业银行一直在衍生工具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风险控制系统当然也比较发达,但是在严格的风险监控制度下,舞弊案仍然发生了,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在次级债危机中风险评估体系整体的失败,更说明了现有制度存在着缺陷。
“法兴”集团的组织结构参见图8-2,法兴”的风险管理部(RISQ的组织结构参见图8-3。
风险管理部(RISQ)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来促进整个集团的业务发展和回报,为了完成其职责,风险管理部和业务线紧密合作,提供独立的观点。
业务线对其发起的交易承担首要责任。
具体来说:完整记录法国兴业银行集团承担的所有风险;当风险因素显著时协作制定业务战略;定义或者批准与风险分析、计量、审批和监测有关的政策;确保风险信息系统的充分有效;以自已的观点对业务经理提出的交易协助进行风险评估;掌控法国兴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监测横截面风险,确保对集团风险成本的预警性管理;保证对集团风险线(Risklines)在隶属上或者职责上的管理从图8-3中可以看出,RIsQ包括:专门管理业务部门承担风险的六个部r-RISQ/GEM,RISQ/CIB,RISQ/DET,RISQ/CMC,RISQ/RDM,图8-2法国兴业银行集团组织结构图8-3法国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RISQ)的组织结构RISQ/EMG;五个功能部门RISQ/COR,RISQ/ETU,RISQ/RCE,RISQOMP,RISQ/GES;Komercnibanka的风险线—RISO/KBA。
另外,下列部门应在职责上向RIsQ报告:由RIsQ/DR负责管理的法国兴业银行sGAM/RIs,由RISQ/DET负责管理的直接向PAEN报告的PAEN中的风险线由RISQ/GEM负责管理的CDN中的风险线。
在这种职责权限内,RISQ参与对这些风险线经理的任命评估和报酬决策。
在“法兴”欺诈案中,风险管理问題主要出现在RISQ/CMC和OPER/GED(投资银行部涉及全球衍生证券交易的中间和后台作业部门)上。
其中RISQ/CMC的首要职责是:统一管理所有法国兴业银行集团的资本市场交易对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决策和风险监测过程。
这种统一管理是通过…个全球性的团队完成以下功能来达到的:资本市场风险业务的记录、高质量的定性分析、准确的定量计量、对交易和交易对手的评估以及持续报告风险,同时保持和法国兴业银行业务目标一致性。
对于银行类交易对手,RISQ/CMC的职责包括:倍用分析和信用需求文件准备、交易评估和批准、利用银行的分析工具对债务人进行评级组合分析、资本市场信用政策和程序的定义和实施。
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对手,RISQ/CMO负责对首要客户责任中心提交的额度需求进行信用评估。
此外,流氓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还骗过了“法兴”投资银行部所有的风险预警系统,他的操作手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下单之后,用一个虚构的卖单平仓,使监控部门以为总头寸为零。
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是法国人,出生于1977年11月,1999年获得法国南特大学(niversityofNantes)金融学学士学位。
199年科维尔进入法国里昂第二大学马奇(Marche)运营管理学院,2000年毕业,获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硕士学位。
马奇是一家商学院,该商学院的金融专业每年有近600人报名,只录取25人左右,筛选极为严格。
学生-人校就和法国几大主要银行签协议,边上学边赚钱,还有去海外实习的机会,很是抢手,就业率是100%据科维尔的一位老师说,科维尔是一名极为优秀的学生,做事十分冷静。
2000年8月,科维尔加入了法国兴业银行,2年后被调往后勤部门从事组合投资和Deltaone产品(1)投资(职位是交易员助理),2004年3月,科维尔开始独立负责处理欧洲的股指期货的坐盘交易,业务包括程式化交易、ETF2、互换、指数和量化交易。
与巴林银行的里森不同,科维尔在“法兴”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交易员,业绩平平。
在206年,他从“法兴”获得的报酬不到10万欧元。
如何才能亏得恰到好处?
2004年,科维尔调转至一线职位担任交易员,开始了在市场上进行各种高风险的资金赌博活动。
按照规定,他只有进行对冲头寸的权限,但他凭借对银行监督系统的深人了解,用系列非法的虚假文件和手段,把银行的钱拿到欧洲股市上搏杀。
他的第一次赌博正是发生在他刚刚升为交易员级别的2005年,赌注押在了德国安联保险公司(Allianzse)的股票上,那一票为他赢得了50万欧元的入账。
初战告捷激起了科维尔更大的雄心,他开始频频作假、伪造文件,“那并不是很难做”,科维尔在被捕后对检察官说。
当2007年11月份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联络兴业银行询问科维尔的交易操作时,科维尔就“制作了个假文件”。
案发后,法国兴业银行也承认不止一次收到过Eurex质疑科维尔的来信,但兴业银行却没有进行调查。
用法兰西银行行长克里斯蒂安·努瓦耶的话形容说,科维尔可谓“计算机天才”,居然通过了银行“5道安全关”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
科维尔动用了法国兴业银行500亿欧元(约合735亿美元)的资金,其中300亿欧元用购买欧洲股指期货STOXX1180亿欧元用于德国DAX指数2期货,另外20亿欧元投入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期货,这笔巨资的金额超过兴业银行的359亿欧元的市值,而且接近斯洛伐克整个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而事实上,欺诈交易并不能为科维尔赚到钱。
科维尔在审讯中坦白他不想从交易中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他只希望通过自己的业绩获取年终30万欧元的奖金。
科维尔在“法兴”主要从事“漩涡权证”(TurboWarrant)的交易科维尔帮助“法兴”向它的客户出售类似于“敲出期权”3的权证(原则上讲类似一个看涨期权,即卖出一份看涨期权给它的客户),并且通过买入基础资产来对冲卖出期权所产生的风险。
主要产品包括:“多头漩涡”(即“下降敲出看涨期权”,即标的物价格若下降到一定水平则期权作废的看涨期权)、“空头漩涡”(即“上涨敲出看跌期权”,即标的物价格若上涨到一定水平即作废的看跌期权)。
基础资产(如股票等原生证券)由“法兴”购入,使得客户能够从杠杆效应中获利(因为客户不需要购买基础资产)。
实际上,客户仅需支付股票价格和行权价之间的差价,而“法兴”支付剩余部分。
基础资产包括:股票股票组合、ETF、指数、德国政府债券、通货。
“漩涡权证”的行权期有三种情况:(1)没有固定的行权期“开放终止漩涡”(OpenEndTurbo)];(2)以权证发行日为行权期“封闭终止漩涡”(CloseendTurbo);(3)一天后行权(由Clickoption交易平台提供的“日漩涡”)。
法兴通过出售漩涡权证可以获得的利润包括:(1)融资的利润(通过高于融资成本的报价);(2)基于红利的利润(SC仅将持有基础资产的10%的红利分给客户);(3)由于期权触及障碍而使得障碍期权失效而获得的利润、由报价息差产生的利润。
除了出售漩涡权证外,科维尔还通过购买“法兴”的竞争者(其他投资银行)发行的漩涡权证进行套利活动。
例如,当市场的波动率增加,可以购买那些没有经过训整的被低估的竞争者发行的权证,并同时卖出期货合约。
但是科维尔在获得更多独立交易的权限后,在做空期货的同时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套利操作(即事先已建立了权证的多头),他希望通过放大风险敞口,仅凭自已对市场的判断为“法兴”赚取巨额利润。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从2006年起科维尔在期货投资上的仓位变化情况:2006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科维尔在DAX上一直是空头,空头仓位直递减直至0;他在5、6、7月开始在DAX上是多头。
在年底的几天,科维尔在DAX上的累计仓位仍是空头。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科维尔在DAX上的空头仓位开始增加,从2007年2月14日至2月26日,科维尔在DAⅩ是空头,累计仓位维持在10000至15000手空头。
在2月26日,他平掉了于中的空头。
2007年2月27日至3月14日,在DAX的交易并不活跃,累计仓位在0附近波动。
2007年3月15日至7月23日,科维尔开始逐步建立了大量DAX的空头头寸(平均在每个交易日做空1700手),累计总的空头头寸为150000手,合约总值约为300亿欧元。
2007年7月24日至8月30日,科维尔逐步平掉了手中的空头仓位至0附近。
2007年8月31日至9月10日,科维尔在DAX上的交易平淡。
2007年9月11日至11月6日,科维尔逐步建立DAX的空头直至80000手。
同时,他开始做空STOXX,累计达到350000手2007年11月7日至12月31日,他平掉了所有的DAX和STOXX上的空头。
在年末,他总的仓位为0。
2007年年初,次级债危机爆发,科维尔预期市场会大跌,因此开始大手笔做空欧洲市场上的股指期货,但是市场并不如科维尔所预想的那样DAX指数并没有对次级债危机做出迅速的反应,而是持续向上。
我们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提供DAX期指的走势,但相信应大致与图8-4相吻合。
可以看到在图8-4中,DAX现货指数在2007年2月后大致保持上升的走势,并且在2007年7月份到达最高点。
而就在这段时问科维尔持有了大量的空头,这直接导致了图8-5中盈亏曲线屮间一小段向下的凹陷。
但是这部分亏损在之后的持有STOXX期货的空头上得到弥补,并在12月实现了14亿欧元的盈利。
但是科维尔并没有把真实的盈利情况汇报给“法兴”,而只向上级报账了5500万欧元的盈利(他将因此获得30万欧元的分红)让我们来看看科维尔总的盈利情况(图8-6)。
图8-4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走势(2007年1月2日2008年2月1日)图8-5道一琼斯SXx600指数走势(2007年1月2008年3月)图8-6科维尔累计交易盈亏(2007年1月2日2008年1月29日)从图8-6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伪造对冲交易,科维尔在“法兴”的账面上的总盈亏维持在0附近。
科维尔伪造的盈亏数据如图8-7所示,在图形上正好与真实的盈亏呈现上下倒置。
图8-7科维尔伪造的累计交易盈亏(2007年1月2日2008年1月29日)但是历史确是非常得捉弄人,科维尔在2008年初的疯狂举动不仅让20万欧元的分红化为泡影,并使得“法兴”乃至这个法国金融界蒙上了一层阴影。
科维尔为了掩盖自己在上一年因为违规越权交易而产生的14亿欧元的利润,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措施—故意制造损失,让亏损“恰到好处”,将盈利降至5500万欧元的水平。
…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亏钱容易,但是亏得“适当”并不容易)。
科维尔显然高估了自己对期货市场的控制能力。
他动用了500亿欧元的资金,其中300亿欧元用来购买欧洲股指期货STOXX,180亿欧元用于德国DAX指数期货,他希望通过期指上的亏损勾销实际的盈利。
“法兴”的调查报告显示他在事发时在DAX上的多头持仓累计达到了14万手的天量。
2008年1月,欧洲股市受次级债危机的波及大幅下挫,DAX股市2008年初的前18天跌去了600点。
股市的跌幅远远超出了科维尔的预料,不仅14亿欧元的盈利被完全勾销,还造成了20亿欧元的损失。
2008年1月18日,科维尔的上级主管收到了一封来自一家大型银行(调查报告中称为Bankc)的电子邮件,信中称要对此前预定的交易进行确认。
但是兴业银行此前已经限制与这家银行的交易往来,因此对电邮的来源产生了怀疑,并展开紧急调查。
一天后,科维尔被要求对此进行解释。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也查出对方银行对这笔所谓交易根本一无所知。
科维尔最初还想靠老办法蒙混过去,但最终还是承认他伪造了虚假交易往来。
银行在19日连夜查账,并在20日震惊地发现这起欺诈案件所涉及的资金总额之惊人。
事件并没有到此为止。
1月21日,星期-,股市重新开盘,受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影响,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欧洲股市方面,伦敦富时100指数收于5578点,跌幅为5.5%;法兰克福DAX指数收于6790点,跌72%;巴黎CAC40指数收于4744点,重挫6.8%。
亚洲股市方面,东京日经指数收于13325点,大跌3.86%;韩国首尔综合指数收于1683点跌2.95%;香港恒生指数跌穿24000点,收于23818点跌幅为5.49%;印度Sensex指数收于17605点,跌741%。
中国沪市也跌破5000点。
“法兴”的损失瞬时扩大到了49亿欧元之巨。
“法兴”和整个法国似乎都被科维尔玩弄了。
现代银行业充斥着交易员雇主损失惨重的故事。
但是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的案例是明显出格的。
在尼克·里森于10多年前拖垮巴林银行之后,风险管理变得更为严谨了。
于是各家银行安装了复杂的黑匣科技,以避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
由于科维尔加入“法兴”后,最初是在后台管理部门工作,因此对“法兴”的后台管理极为熟悉,这为他隐瞒自己的巨额仓位提供了方便。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表示,能够将如此巨额的交易掩盖将近一年的时间,是件十分令人吃惊的事情。
杰洛米·科维尔这位后台工作人员出身的单纯期货交易员为兴业银行造成了49亿欧元的损失,说明了这个交易员策划的骗局是多么精心,也展示了欺骗这些复杂的系统是何等容易。
表8-1展示了科维尔使用的用来谎报保证金的技术手段,表8-2则展示了科维尔使用的谎报固定盈利的技术。
表8-1科维尔所使用的掩盖保证金数额的技术事件处理法国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FrenchNationalbank)在1月20日获知了“法兴”巨亏的消息,立刻与法国证券管理委员会(FrenchsecuritiesRegulator,AMF)的最高秘书处成立了-一个危机处理委员会,着手制定一项挽救“法兴”的计划。
它们暂时不将“法兴”巨亏的消息向市场公布,同时着手清理科维尔建立的多头仓位。
从1月21日至1月23日,“法兴”总共平抑了48亿欧元的亏损(见表8-3)。
20072008年问,“法兴”涉及次级债的亏损则约20亿欧元,而科维尔的49亿欧元的巨亏对“法兴”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两者相加,“法兴”损失将高达69亿欧元。
这直接导致法兴投资银行业务多年来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2.21亿元。
但是由于零售银行、金融服务以及投资管理和服务(包括私人银行)三大业务分别盈利20.61亿欧元、6.00亿欧元以及6.52亿欧元,在扣除交易欺诈带来的损失以及次债的损失拨备后,法兴2007年仍然盈利9.47亿欧元。
表8-2科维尔使用的勾销盈利的技术伪造的平均盈平均伪造交易表8-3法国兴业银行期货多头卖出平仓数量占市场交易量比例(2008.1.212008.1.23)法国兴业银行事后审查了科维尔在其工作台上完成的所有操作以及任何和此次发现的欺诈交易相关的交易。
同时,一并检查了所有期货交易的清算账户。
“法兴”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风险控制系统,并聘请外部的专业人士进行协助。
1月26日,“法兴”董事会决定实行55亿欧元连带优先认购股权的资本充实方案,由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全额承销,希望将“法兴”的资本充足率提升至8.0%。
1月29日,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FrancoisFillon)表明了政府的态度:政府不会允许其他金融机构恶意收购因职员违规操作而蒙受巨大损失的法国兴业银行。
1月30日,“法兴”成立了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和协调与“欺诈案”相关的事宜,聘请普华永道协助提供审计服务。
2月11日,“法兴”增资扩股计划宣布,该计划将以发行新股、股东优先认购的方式进行。
股东股权登记日为2月20日,股权认购期为2月21日至29日,股东享有每持有4股兴业银行股票可认购1股新股的优先权。
按照计划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日)兴业银行股票收盘价77.72欧元计算,新股47.5欧元的价格折价率接近40%3月10日,法国兴业银行的增资扩股计划获得了成功,所有的大股东都进行了申购,申购资金总计超过100亿欧元,是兴业银行筹资额的1.84倍。
法国兴业银行的危机就此告一段落。
案例点评曾因令英国巴林银行破产而“声名远扬”的尼克·里森对“法兴”巨亏做出了回应,他如此评论现代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银行体系根本就没有吸取教训,现在的制度同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时没什么两样。
”不诚实的交易每天都在发生,但银行不愿揭露这些交易,因为这会使银行的客户失去信心。
藏匿如此之大的交易损失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不管时间的长短。
金融机构的高管们理应知道自己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
但是,对于一个熟知后台电脑系统并且据称掌握密码的电脑好手而言,合规控制措施与警惕的管理人员又能带来怎样的保护呢?
这说明银行系统非常容易遭遇灾难性的失败。
正如自2008年初开始的资产价格波动为兴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其他银行完全有可能也潜藏着因为判断失误而产生的巨额交易亏损。
在对科维尔的审讯中,科维尔断言,在被银行雇用的其他交易员中普遍存在类似伪造和作假的行为。
银行对于他的行为实际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只要我们能有盈利,有个好业绩,这些事情就算不了什么,没有人会说什么,”科维尔说,这些话已经得到检察官办公室的证实,“我深信我的经理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简单的事实就是2007年我没有休年假,这本身就是个信号,我的经理不可能没注意到,”科维尔对检察官说,“那是内部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原则:一个不愿休年假的交易员是因为不愿意把手头的T作移交给任何人在美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休一次为期两周的年假,法国的银行虽然也有这样的惯例,但并没有做出强制规定。
我们很容易看出,只要人性不变,而交易员又会因为盈利受到奖励、赔钱而丢掉工作,那么欺诈风险永远都会存在。
这种风险通常会被计算机软件密码及公诉的威慑所抑制。
在此案中,这位兴业银行交易员与里森一样从自己早先的后台经历中学会了藏匿自己头寸的方法,而管理者却忽视了内控问题的重要性。
机构赢,收割了散户;机构输,搅乱了市场。金融的目的是将参与社会生产的资源进行更适当地分配,当这种行为不可避免地演变成赌博时,错配资源的金融市场就化为了生产力的蛀虫。
赌性。。。不过交易员是给银行在赚钱不是自己欸
剧本肯定是很扎实 外行确实看着有点发怵
我要钱哈哈哈哈
魔鬼交易员:
被金钱沦为成奴隶的赌徒 可能我这个脑子没能力看金融类 总之看的挺累
兴业银行的翻译总跳戏😂
记得2008年的金融危机吗,你以为看不见的虚拟世界就没有犯罪了吗,经济犯罪才是最黑暗,最隐蔽的犯罪,炒股,网络赌博,电信,那是个信息的世界,变化无穷的虚拟货币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从一点一滴开始,慢慢蔓延到全世界,影响所有人,或许会被短暂的经济暴富冲昏头脑,迷失方向,可最后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非常好看的金融危机电影
这片子原名叫,巴黎交易员。赚了什么都好说,输了跳天桥。。。诺基亚手机好评!这交易员是天才或者赌徒。。。他不贪心,要工资的时候很知足的。
啊 看影评该说的大家都说过了 我还是觉得电影太过平淡了 想拍这件事情又拍得这么保守 怕透露太多细节被模仿或者涉及商业机密吗?挺没意思的
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这条真特么让人不得不服有些人就特么是天才。
商业场上的高智商犯罪,艺高人胆大。
电影频道;对于主角的操作没太明白,盈利的14亿哪里去了呢,最后为了翻本,孤注一掷了,结果导致亏损更多
令人震惊的交易员舞弊案,事件本身就足够引人瞩目,电影对于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挖掘得远远不够。PS: 加缪的局外人法语是L'Etranger,这个借用英语的L'Outsider不知是想表达何意?
法国的金融片拍得像街头聚众赌博的话唠片
法国人的幽默,节奏,完全无法理解
很平静的展开故事,很疏离的道出说辞。那开市后怒吼的交易声,那繁复的交易数据,佩服交易员抗压的心理素质,但还是不解屈服于权钱下的傲慢。
看涨 看跌 15亿
有点平淡。事实证明,暴利和合规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