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电影最后的十几分钟,我才恍惚明白主旨是什么。
关于“忠”,身体的忠,心灵的忠,哪种没有才更可怕?
我记得和某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太难选。
如果没有精神上的喜欢,怎么可能会有肉体的接触?
对我来说很难。
但肉体上的接触就一定是喜欢吗?
欲望的作祟或许可以,但取决于是否愿意尝试。
但当一个男人说对你没欲望的时候,也许就是真的不喜欢吧。
喜欢,就是想做一只树袋熊粘在你身上,哪怕什么都不做。
这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
现如今男人不忠和女人不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原因可能就是男人走肾不代表走心的几率要比女人更大吧。
回到电影上简单说说。
它用现代日益减少的黑白片表达更多的情绪,减弱色彩对观影者视觉上的夺取,我很喜欢,但并不那么习惯,所以途中开了几次小差。
其实这部电影我并没什么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写了长影评。
最后用想到的一句话结尾吧——出轨是天性,忠诚是选择。
《one day》观后日記 20200402 凌晨电影似乎是在讲述「爱情」。
黑白影调,典型的法式浪漫情调。
珍妮的分手显然是破碎。
吉勒斯说阿丽亚娜自私,我想这是爱的自私也是人的自私,密不可分,爱又与「命运」密不可分,命运重复,爱也重复,也相同也反复。
爱上一个人就会爱上一切,愚蠢。
没有爱,悲哀。
爱时疯狂热烈,陷入爱情后发现原来并不疯狂,但是不孤独了,但也不思考了。
爱又因「哲学」而起,阿丽亚娜对吉勒斯说因为你将我看透明,好似没穿衣服,这太疯狂了,从那时我就爱上了你。
女孩们经常因为「秘密」羁绊在一起。
如同脆弱的珍妮和疯的阿丽亚娜。
占据导致「战争」,国家让我们为了不正义而战,战士不顾一切,也不后悔。
起初爱与「性」就是纠缠在一起的。
不好的性体验,起因是好奇,成因是从没爱过人的男孩。
珍妮的占有欲强过马特奥,珍妮脆弱,马特奥还没准备好珍妮再见马特奥时她描述“胃里打结,喉咙干燥,没什么要说的”我想起再见你时也是一样,紧张,喉咙干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那个小屋子里抽了太多烟。
我记得一晚上我醒来无数次,抱着你说了很多,却仿佛什么都没说。
吉勒斯对阿丽亚娜说“死亡吓不到我,我想在相爱中成长”先爱上吉勒斯的阿丽亚娜却先背叛了,这是爱的什么?
这里我用生命代替命运,因为想到珍妮没有自杀成功,最终才得以跟马特奥复合,假如失去了生命,那还如何改变命运。
「爱情」「生命」「哲学」「秘密」「战争」都紧紧围绕着电影出现最多的那个词汇『 忠诚 』,对爱人、对自己、对时间、对朋友、对国家(或宗教)仿佛都要忠诚。
法国电影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主观倾向,在《一日情人》中特别明显。
他们有自己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从来不讨好观众,所以从观影的体验来说,看这样的电影是比较费力的。
不想美国大片一样给你一种服务感,但是,看完这样的电影,你简直是要沉醉。
演员并不是明艳不可方物,但是自由,真实,坦然。
哲学教授和女友关于忠诚的讨论,女儿和女友关于爱情的讨论,都充满意味。
我觉得它时刻在提醒观众进行一种自我省视,督促你不断了解自我。
影片开始不久便是大学教授父亲吉勒与女学生情人阿丽亚娜在学校储物室里啪啪啪的画面,显然,此时的两人处于激情澎湃期。
而紧接着便是女儿吉娜哭着回到父亲吉勒家哭诉自己与男友分手的伤心事,并暂时居住在父亲家。
父亲与女儿的感情生活状况对比在刚开始便揭示出来。
随后,父亲,女儿,情人住在了同一屋檐下。
让娜从心理上始终无法接受与男友的分开,在晚上做了一个关于前男友的梦后,她在主动与前男友打电话但又不敢说话。
出于自尊心作祟,第二天她告诉阿丽亚娜昨晚前男友主动跟她打了电话........她企图跳楼自杀的行为被阿丽亚娜撞见,至此她们之间有了对父亲隐藏的秘密,而后在聚会上阿丽亚娜与让娜各自和男舞伴暧昧调情,这是阿丽亚娜展示出的对于肉欲的渴望,即使她是父亲的情人,而让娜却不同,她只有过一次喝醉酒的一夜情,并且感觉不好也不坏,她对感情的需求现阶段要超过对性的需求。
随后让娜发现了街边报亭贩卖的色情杂志封面是阿丽亚娜的裸照,这是她们之间的第二个秘密,彼此的秘密加深了两人的感情,这让之后让娜主动将男同学介绍给阿丽亚娜当作炮友埋下伏笔。
阿丽亚娜是一个渴望性和新鲜感以保持感情稳定的女人,这正好与让娜相反。
她在精神上忠于吉勒,但身体上却处于放纵状态。
她主动追求的吉勒,她为了钱可以为杂志拍摄裸照,她对性持完全开放的姿态。
她偷情后却被吉勒告知不要告诉他偷情的事,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感情稳固。
她从吉勒的口中得到了自由,得到了偷情的赦免牌。
吉勒了解她,就像了解自己一样。
吉勒年轻时也曾这样,所以如今他忧郁时会在曾经经常光顾的妓院街区散步,他在忧郁时会和性感的女学生结伴而行。
当然,如今步入中年的他学会了克制,但他始终记得也理解年轻时的欲望,所以对于阿丽亚娜的偷情出轨,吉勒始终坚持眼不见为净。
但当心知肚明的他亲眼看到阿丽亚娜在学校厕所与吉娜介绍的男同学啪啪啪时,他所有看透人性后制定的准则被人性击溃……他始终在自欺欺人,他原来在阿丽亚娜面前表现出的大度和先锋思想不过是一种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的谎言。
这个谎言可以留住阿丽亚娜的心,却让自己远离了安全感。
他自认为可以完全接受自己设定的规则,但当尊严被践踏后,所有的情感都转化为了一记耳光……而阿丽亚娜一直享受的自由到最后也化作了泡影。
最后阿丽亚娜离开了吉勒,而女儿让娜则与男友重归于好,父亲与女儿的感情生活在经历了一部电影后发生了调转.......
阿丽亚娜,是一个对男人有着致命危险的女人,她欲望先行,不克制自己的欲望,更懂得感情游戏,又无比的理性,同时贪婪爱但也害怕失去爱。
在与吉勒分手时,她也痛苦和大喊“我会死的”这样的话,但是信仰一切都终究会过去的她,应该是不会长久痛苦的,就像是爱会消散一样,痛苦也有消散的一天。
吉勒,一开始便深知阿丽亚娜的危险,但又沉迷于她的美好之中,矛盾的他甚至对阿丽亚娜表示即便是出轨也会守护在一起,我相信这一刻他是真诚的,当时感性应当是占了主导的,但到了真正的伤害袭来,理性的他又复活了,即便是提前打好了保护伞也无法消解内心的苦痛,无法忍受伤害只好选择结束。
讲述了一段自觉的年轻女孩和年轻继母之间的友谊,继母有着和女孩一样的年纪,探讨了包含女孩、继母和爸爸等不同人的爱情观,同时也讲述了这位年轻女孩如何潜意识地为了父亲而设法清除这个对手。
忍不住,先夸下影片中的姑娘们,真的是太好看了。
另外导演加瑞尔采用的精简的黑白形式,恰到好处,既模糊了时代感,又很好地与情感的哀怜和矫情保持了克制的距离,让情感的探讨得以更本味的展开。
关于情感,影片最要通过爱情的种种碰撞与拉锯,探讨情感和理性二者之间的博弈和平衡。
“我不怕死,我怕不能和我相爱的人一起变老”,加瑞尔不愧是爱情顾问,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被他描述得太细腻了,这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他的偷情三部曲,《一日情人》容易做,一生爱人不易当,黑白镜头让故事更加有韵味,剧本着实漂亮,台词走心,穿插的旁白用得很巧妙,分段式的配乐可谓点睛之笔,意外惊喜!
这是一部2017年的黑白片。
对于在当下拍摄的黑白电影,我从观影一开始就抱有多一层审慎的态度,从头至尾找寻导演的用意:为什么一定要采取这个形式不可?
这部片看完之后我的结论是,在这部讨论爱情和亲密关系的电影里,男性与女性是从多重个体中被融合与提炼的符号,女性Ariane、Jeanne与男性Gilles、Matéo、Stéphane不止被黑白映像刻画,穿着、神态、肢体语言也近乎描白,叠加成为抽象的性别处境与立场。
两位重要的女性在角色这部片里似乎是两个极端:Ariane成熟,目的明确,趋于理性,深谙自己的性魅力和如何运用它掌握性与爱的分野。
Jeanne脆弱迷茫,缺乏安全感与存在感,有为爱哭泣,欢笑,寻死,向生的天真。
而同龄的她们在片中被一位男性角色联系起来,放置于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关系中:父亲的情人和情人的女儿。
从一开始参杂着隐约恋父情结的互相防备,到互相投射、验证女性在爱情中的心理路径。
两位女性之间有着互相对立同时又推动着彼此成长的微妙关系,并且也实践了保守彼此秘密这一女性之间建立联系的最有效方式。
该片最多被人引用的台词是Ariane对Jeanne说“当一个男人想要离开你的时候,是不会提前跟你说的。
他可以背叛你,却不能容忍你做出同样的事情。
所以你就偷偷地做,不要告诉他。
”Jeanne仿佛颇为受教。
而Ariane说这句话时,充当这个“男人”角色的正是Jeanne的父亲。
但我认为更深一层的情节有两个:一是Jeanne把身边的爱情浪子Stéphane介绍给Ariane,希望她帮助完成一个愿望或仪式,即与这个男人发生不投入感情的性爱,而Ariane也确实这样做了。
二是似乎以超越年龄的成熟看透男女关系的Ariane,在面对失去爱情的恐惧时,仍然哭着说出“没有他我活不下去”的无力言语。
两位女性的各自存在与相互关系,不正是每个女性自我内部矛盾与和谐的共存?
如果说女性的爱情路径在本片中是一个闭合循环,男性的种种龃龉则更像是线性的。
大学教授Gilles在年轻女学生的追求下与她同居,并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对Ariane说“无论我们之间谁不忠于对方,我们依旧要在一起”。
在他与学生们的聚会上,对这段地下情不知情的男生与Ariane调情。
在他表示不满之后,Ariane却看穿他其实享受这种“别人与你调情,但今晚睡在你身边的却是我”这种隐秘掌控感。
Ariane与这个男生一夜情被他料知,他自此每当Ariane不回来的晚上就去年轻时召妓的街上散步至深夜,似乎便可真正设身处地敞开心扉。
最后与Ariane欢爱被Gilles撞见的Stéphane,想必就是年轻时的Gilles,不轻易投入真感情,热衷流连于情欲的冲动。
当他到了结过婚离过婚女儿都已经与未婚夫同居的年纪,可能也会有这种被自己误解的过来人的“大度”,直到真的亲眼目睹情人与他人的爱欲场面,激发暴怒与谴责。
片中的另一位男性是Jeanne的未婚夫Matéo,他似乎解释了以上两位行为的原因:一旦确立固定关系,就要面对女友控制欲太强,占据自己的各种空间,缺乏自由,断绝了其他可能性的种种问题。
加上只在Ariane言语中出现过的“以离婚为乐”的父亲,片中的男性立场,虽处于线性的不同阶段,却互为共同印证。
有朋友说影片很有新浪潮风格,在我看来它似乎确实在延续新浪潮时期对爱情可能性的探讨,除了monogamy(一夫一妻制),男女关系是否还有类似《祖与占》中的可能性?
但从一个女性的感性立场,不免仍觉得Ariane重复的几张沉迷短暂情欲的面孔,比不上Jeanne片尾与Matéo和好后在深夜街头的真切拥吻。
情人和妻子的区别即是法律上的合法性和道德上的约束性,情人这个词一直是贬义词的存在,是见不得光,人人喊打,一般是见不得光的。
当男主和阿丽亚娜同居时,两人的身份是介于妻子同情人之间的,即比妻子少,比情人多。
两人的相遇也是偶然状态下的,阿丽亚娜作为男主的学生,只是在一次课堂上意外看见男主,在她口中便是深深的爱上了男主。
这时候的爱算是真正的爱吗?
一个两人的身份价值观都不同,或许阿丽亚娜爱所谓的男主只是因为她心中的好奇,这在后面男主女儿的口中说出来过。
疯狂的人喜欢她,她也喜欢疯狂的人。
当心中的猎奇心理被满足释放后,平静下来她心中又是男主。
循环往复在疯狂和平静中不断摆动。
比于同男主女儿对失恋的行为言语,阿丽亚娜明显要比她成熟,当在聚会上一个男生的点火她说这种搭讪对她没用,结果便是出轨第一次,她瞒着男主说去妈妈家,却是出轨,她心中已经有自己可能会离开的想法。
在同男主女儿的朋友接触中又出轨,相爱是一个互相了解彼此互相宽松对方的过程,酒酿的足够长才甘醇,人生需要经历才能沉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风景,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生经验,好坏都得体验,我理解阿丽亚娜的做法,但我不喜欢她这个人。
没有真正成为妻子,没有合法性,同居一日和同居一年有区别吗?
心中若是有其他想法,日日可以换情人!
为什么呢,爱情这个命题越是细微越美妙。
配乐是灵魂。
清晨、喝几口薄荷茶,两个少女争锋相对又和好;舞室里的戏太美了,男孩女孩仿佛游离在梦和永恒之中,眼神水灵闪烁。
Ariane像只松鼠的尾巴,竖的高高的左右摇摆,柔软曼妙的和身体完美贴合。
雀斑是轻率的,它在少女脸上跳跃,情绪上来了,“你先吻你的女儿,怎么不是先吻我?
”旁白是只优雅的刺猬,注释Ariane和Jeanne的小情绪。
越怀疑越信以为真,越危险越实践。
她们在互相替对方保存秘密中完成自己当下爱情里程。
两个女孩的经历头尾交换,脆弱与欲望也双重互换。
教授说:就算我们彼此出轨,也要一直在一起。
可谁想要这样?
安定是块巨石,是导火索,是不再激烈和自以为是。
爱情的欢愉热辣明艳,为什么不可以一直拥有?
我们不要一直在一起,我们要一直存在爱情里,和漂亮的情人。
这是一种奔放美
有点无聊
3.5,2017.11.12@tghff-新光
黑白色调没有做旧感,故事情节单一剪短,说是神剧的,一层一层剖析出来的人物心里活动没怎么看出来。
3.5。可以视为一个寻找且找到平衡的故事。金句不少,从调度、节奏到演员神态、体态,无一不让人舒服,可惜也还没到预定十佳的冲动。非常认同黑白是一种过滤的说法,旁白和音乐可以更节制。
还有脑残粉拿加瑞尔碰瓷侯麦? 你发昏了?你的脑子被驴踢了? 还是你的嘴里有🍆塞着? 你怎么敢的啊????😂
这几天一直在看法国电影,但这是最法国的。而且,为什么要做成黑白的,你是修女艾达吗!?
永恒从未停止,幸福自有界限。情欲和爱情,在我看来,还是不能相容的吧BTW,这个导演真的很会拍女生,那个小雀斑迷人死了,每一声喘息和啜泣,每一滴眼泪和洇湿的睫毛,都透露着性感和美丽。
菲利普加瑞尔实在是太会挑演员、太会指导演员了。他镜头下的姑娘,不仅用清澈的眼睛、曼妙的身段在演出,连每一根睫毛、每一个雀斑、每一束头发丝,都透露着欲望、踟蹰和脆弱。他女儿也是,在他的电影里是最美的。做一天的情人,只要用整个生命去爱,大概连它是否短暂都不会再去在意了。
很多场景其实还是很私人,比如餐桌讨论阿战那场戏。看似简单的运镜和黑白摄影背后潜藏着对影像惊人的直觉,包括演员调教和配乐的使用体现的都是绝佳的掌控力。Garrel是如此温和地讲述着那些爱情里的小心思,男女之间的角力,不被满足的欲望,身体包裹下的脆弱,虚无的真实、自由与忠诚。真好。
女儿真的像迪丽热巴,爹的相好真的不去做个祛斑吗?
教科书般的叙述思路,时间的流动思考不因信息快速的运动而被打乱,笑里藏刀的迷你旁白更是加瑞尔的杀手锏。
可以和洪常秀对照着看,浓缩在小格局里的两性关系耐人寻味。永远别相信爱情是洒脱的,互相占有才是主旋律,不信看女主挨的那记耳光多响亮。加瑞尔的黑白色调是迷人的,篇幅也极为冼炼,配乐不是很喜欢,以及还是少了些精妙的点。
忠诚与爱情。钻石永流传。爱情里的分分合合,糊里糊涂,道不清也说不白。也是困扰我
情感觉不出弥漫只因干货不足。
反思一下是你们哪种傻逼
鋼琴配樂是兩毛錢那種級別的
结构对仗棒啊...Garrel对特定情境的建构比洪尚秀大线条,人际情感关系的建立却是更立体的,美~~情绪还原与情境还原一定范围内是相抵触的,前者更是一种观感底线的保证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女生失戀后和父親的情人的友誼。差點又會是一部“女雙+父女”3P的設定,不過沒有那麼發展。沒有前程的鋪墊,上來就是轟轟烈烈的分手。使得觀眾對兩個女主刻骨銘心的愛情缺乏理解和代入感。倆女人一前一後尋死覓活還顯得有點好笑。整體感情還是挺細膩的,旁白比較多餘。三星半
一日变情人,情人日一天。恋爱后世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像个傻逼一样快快乐乐。不要拿加瑞尔和洪尚秀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