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尼的奇迹

Das Wunder Von Bern,The Miracle of Bern

主演:路易斯·克拉姆罗特,彼得·洛迈尔,约翰娜·加斯多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瑞士德语年份:2003

《伯尔尼的奇迹》剧照

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2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3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4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5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6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3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4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5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6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7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8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19伯尔尼的奇迹 剧照 NO.20

《伯尔尼的奇迹》剧情介绍

伯尔尼的奇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4年德国,德国国家足球队在瑞士打入世界杯决赛。德国鲁尔区埃森,人们都聚在理查德·鲁班斯基(彼得·罗美尔 Peter Lohmeyer饰)经营的小酒馆里欣赏电视转播。店主理查德曾在苏联的战俘营被关押了11年,性格保守固执。他的小儿子马蒂亚斯(路易斯·克拉姆罗特 Lo uis Klamroth饰)把德国球员赫尔穆特视为偶像,千方百计想去瑞士为他捧场。与此同时,《南德意志报》的体育记者保罗·阿克尔曼(卢卡斯·格雷戈霍威茨 Lukas Gregorowicz饰)正与未婚妻筹备婚礼,突然接到赴伯尔尼采访的任务,于是将蜜月旅行改在瑞士。7月4日德国队和匈牙利队进行最后决赛的前夜,父亲终于带着儿子前往伯尔尼,感受这场发生在伯尔尼的奇迹。 这部触动人心的运动题材电影《伯尔尼的奇迹》,不仅是一部让人热泪盈眶的温暖家庭剧,更是一部见证德国战后重建历史,以足球比赛帮...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冰冻之地灰姑娘游戏独一无二的伊万沉睡者的妻子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日出日落回溯悬案追凶厦门风云两张彩票棺材200成年人的友谊大夜忍者乱太郎悬案密码1:笼里的女人秩序信条我们曾是战士小女上房揭瓦疯狂的足球超级小郎中之降龙戒神奇饼干HighCookie虚无,万物之外行尸走肉第十一季图兰朵:魔咒缘起龙游天下坏家伙们潜龙夺宝荒岛惊魂斑马杀人漫画

《伯尔尼的奇迹》长篇影评

 1 ) 伯尔尼奇迹,不仅仅是电影

伯尔尼奇迹,为普斯卡什的匈牙利惋惜,也为拉恩的德国感动。

然而喜欢这部电影却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球迷;二战,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灾难,不仅仅是被侵略国人民,同样,法西斯国家的人民也经历着同样的痛苦,二战结束后,各地百废待兴,体育不仅仅是运动本身,更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希望怀古伤今,中国足球,期待着属于你的“伯尔尼奇迹”!

 2 ) 说一下配角

记者的老婆。

她给平淡的电影增加了几分喜乐。

当然导演想要拍的是励志片,又不是喜剧。

瑞士的山村风光给视觉上带来享受,当然同时瑞士德语折磨了耳朵,象吐不出痰一样的憋闷。

幸好,并不多。

 3 ) 属于整个民族的奇迹

从1945到1954,日尔曼人坚韧和认真的民族性使战后满目疮痍的德国在9年中逐渐复苏,这时,德国队在瑞士世界杯上演的“伯尔尼奇迹”更使整个德意志恢复了民族自信心,让人们从战败的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

片中,在苏联做了11年战俘的理查德·鲁宾斯基被遣返回国,当他走下火车重新踏上德国的土地时,脸上充满了阴翳;而在片末,鲁宾斯基与儿子马蒂亚斯在德国队所乘的凯旋列车上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从心灰意冷到激动万分,鲁宾斯基的心理转变正是德国民众战后心态变化的一个缩影。

德国队的夺冠预示着德国战后的复兴。

伯尔尼奇迹是整个德国齐心协力的结果,主帅赫尔博格率领的瓦尔特、拉恩等二十多名球员背后是鲁宾斯基父子、记者保罗·阿克尔曼夫妻等千千万万个德国人。

片中,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给赫尔博格送来了他刚发明的、专为雨天作战而设计的特制钉鞋,从这个细节,我们就已经看出了整个德国的民众已经拧在了一起。

如今,当耐克公司试图用超出阿迪达斯两倍的赞助费来打动德国足协时,德国人却丝毫不为之所动,耐克只好铩羽而归。

因为德国人从来没有想过,凭借民族品牌上演过“伯尔尼奇迹”的德国队穿上别国的战袍战靴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足球是圆的,”这句已经被引用了烂掉的话最早就出自1954年的赫尔博格之口,“如果决赛当天是晴天,那么匈牙利队肯定会战胜我们;但如果当天下雨,胜利的就是我们。

” 当队员们即将登上大巴前往球场时,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突然开始下雨,这一刻,奇迹已经开始上演; 当《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旋律在伯尔尼上空响起时,从慕尼黑到伯尔尼,所有的德国人起立注目;当德国队攻入进球时,连东德的小伙子们也放声呐喊,这一刻,奇迹的结果已经确定; 当载着归来英雄的列车在夕阳中驶向地平线时,奇迹谢幕了。

但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却刚刚开始。

 4 ) 一个足球托起一个国家

没有人能够想到德国队会用如此年轻的阵容在世界杯上大放异彩,就像1954的伯尔尼没有人想到德国会战胜匈牙利夺冠一样。

同样是7月,在战后痛不欲生的德国人用他们的激情点燃了一座球场,同样也点燃了一个国家的重建之火。

11岁男孩马蒂亚斯·卢班斯基生活的家庭是战后西德的一个缩影。

一个慈祥勤劳的母亲,一个懂事的姐姐,一个爱好音乐的叛逆哥哥。

在素未蒙面的父亲没有回来之前,他们是艰辛而快乐的生活。

直到他的父亲从战俘营归来,一切都变了。

一个身体虚弱,心里有着强烈阴影的中年人让孩子们感觉想要逃走。

故事映射的非常合理,一个战后受尽屈辱的男人是一个家庭的统治者,下面是辛苦的人民为了重建和摆脱阴影而艰苦的生活着,和马蒂亚斯·卢班斯基的父亲一样,统治者想为一个国家描绘一张崭新的蓝图,却因为长期战乱的折磨而显得无所适从。

最终有人逃离了,而男人也在孩子的逃离中学会了沟通和重生。

我们非常羡慕小男孩就生活在世界冠军的身边,拉恩和中年男人比起来更像是马蒂亚斯·卢班斯基的父亲。

的确,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需要一个精神层面的偶像。

孩子的父亲最终让孩子在比赛的最后一刻来到的拉恩额身边,他一如既往的给拉恩带来了好运,而拉恩打进两粒入球成为德国队创造奇迹的功臣。

或许马蒂亚斯·卢班斯基不明白,他带来的好运不但让拉恩进了球成了英雄,更让处在绝望边缘的德国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伯尔尼奇迹。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足球是世界上唯一的上帝,唯一的诺亚方舟……

 5 ) 足球以外

影片本身,讲的是足球。

足球能带给一个民族的振奋,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或者用标准去衡量的。

“足球是圆的,一场比赛有九十分钟。

”此外呢?

此外是它带给我们的更广泛和深刻的东西。

奋斗,意志,决心,不确定性,承受力,惊喜,团结,勇气,战术,还有希望和鼓舞,。

其实讲的不单单是足球。

战后人们对足球的态度和足球对人们的作用,从一个角度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看的德国影片不多,但是已经多少看出了德国人对历史客观和正直的审视态度。

他们可以做到由人性而非政治的角度去看待那场战争,坦率而真诚地痛定思痛,没有避讳和掩藏,真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气。

而我们不能。

我们放不下。

我们在世界面前一次又一次的揭开尚未愈合的创口,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受过伤。

于是我们更痛,更不能释怀,背负了更多。

而执著于过去的仇恨,并不是因为不宽容不大量,而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得到一句真正的道歉。

对于日本一直的态度已无力再说什么,与德国人相比日本人的皮相只能用猥琐和下贱形容。

虽然中国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但是我们对于他们的国民性却无能为力。

无法改变他们,只有改变自身。

我们要看到的是,现在的日本,很多方面都优于我们,无论是经济,还是足球,。

执著于过去,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感情,而他们始终无动于衷。

所以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强大,是在各个方面胜过他们。

这就又回到一开始说的,要把对历史的伤怀对日本的仇恨对祖国的情结化为动力,。

至于应该怎么做,那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期待中国的繁荣,期待中国足球的振兴,。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相信强大与胜利,在我们的未来,不仅仅只会是一个奇迹。

 6 ) 作为德粉如何度过这四分之一个世纪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凌晨,德国队依靠格策在加时赛的入球击败阿根廷,捧起队史上第四座世界杯奖座。

直到半年后的今天这一幕仍然像做梦一样,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一度以为有生之年看不到德国队在世界杯上夺冠了。

1990年,我六岁,在三驾马车席卷亚平宁之后懵懂地爱上了这支球队,在那时的我眼中,简直就是一支战无不胜之师。

1992年,凭借里德尔的致胜进球,德国队在半决赛中3:2淘汰东道主瑞典队,当发现决赛的对手是最后一刻替补南斯拉夫参赛的丹麦队时,我满以为这个欧洲冠军会拿得毫不费力——我们可是世界冠军啊!

然而延森在禁区线内一步接倒三角传球打入第一球,下半场维尔福德的射门撞柱而入。

事实上第一个失球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场比赛的获胜者会是丹麦,因为在这九十分钟内谁的射门都无法洞穿舒梅切尔的十指关,包括克林斯曼那记力道十足的头球冲顶。

但我心里并不服气——第一个球之前的铲断是个犯规,第二个进球维尔福德手球了啊——我们是最强的!

这只是个意外!

1994年,三驾马车重新上路,小组赛一开始进行的还算顺利,除了伊尔格纳对西班牙的诡异失球。

揭幕战依靠克林斯曼的进球战胜玻利维亚,末轮给棒子上了一堂意志品质课,但由于年龄偏大,疲态开始显现,再加上美国的高温,更加剧了这一劣势。

八分之一决赛在夜场依靠复出的沃勒尔艰难战胜比利时,到了四分之一决赛,老兵们在烈日下苦不堪言,虽然马特乌斯射进点球,但斯托伊奇科夫的任意球让伊尔格纳鞭长莫及,随后莱切科夫的头球决定了比赛,一场难以接受的失利。

我发现有一件事请不得不接受,那就是总有那么一些比赛对手会有出乎意料的发挥,这会让你无可奈何。

1996年,温布利大球场,德国队在半决赛中点球淘汰了东道主英格兰,我一直觉得这是90年以后最好的一支英格兰。

希勒开场三分钟就首开纪录,但德国全队众志成城,昆茨扳平比分,前五轮点球全部命中的情况下,英格兰无人敢上场主罚,然后索斯盖特主动请缨,罚失。

和捷克的决赛比想象中艰难地多,尽管小组赛中曾经2:0战胜对手,但温布利大球场上的捷克似乎更为强大了。

59分钟波波斯基赢得点球(慢镜头显示即使这是一个犯规也一定是在禁区之外),博格的射门从科普克腋下钻过。

伤兵满营的德国队虽然有五个替补但其中包括两个门将,后防线人员紧缺导致福格茨做好了让门将雷克踢后卫的准备。

但既然一球落后就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能打出最后一张牌——上比尔霍夫,打三前锋,最后一搏!

搭上末班车的比尔霍夫不负众望,先是斜刺里杀出头球叩关成功,加时赛开始五分钟又利用强壮的体魄作出标准中锋动作背转身强行射门,这次运气站在了德国人一边,球碰防守球员稍微变向让门将措不及防,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之后撞柱而入,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球,也是一个伟大的金球!

这是德意志足球坚韧意志的最佳体现!

有了这次胜利,让我对两年后的世界杯充满期望——伤兵满营,遭遇误判,连续的致命打击都不能摧毁我们的斗志,那还有什么能战胜我们?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德国足球却就此坠入了低谷。

1998年,分组抽到好签的德国队小组赛波澜不惊,因为担心太过顺利,我甚至觉得被南斯拉夫吓出一身冷汗是件好事,有利于进入淘汰赛的状态。

再说,连扳两球的德国战车仿佛让人又看到了两年前坚强的精神品质,简直可喜可贺!

万万没想到,四分之一决赛克罗地亚的黄金一代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十人应战的德国队和扑不好远射的科普克是这届大赛留下的苦涩记忆。

又是四分之一决赛,又是东欧球队,和四年前一样虐心的失利让人心有不甘。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支球队确实太老了,之后迫不得已的大换血让这届世界杯成了马特乌斯和克林斯曼的世界杯告别赛。

2000年,哈斯勒终于还是没能随队出征,控制不了更衣室的里贝克也没有能为德国队带来一场胜利,成为德国队历史上唯一一个毫无荣誉的主教练。

在死亡之组中,除了首战与罗马尼亚战平,剩下两战皆墨早早出局,只有巴拉克和施耐德给了德粉一丝希望,期待两年后他们能和更多的年轻球员一起撑起战车的未来。

但我从此不再觉得自己喜爱的球队会战无不胜了。

2002年,仍然处于磨合期的德国队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凭借着运气(一路都没遇到什么强大的对手)闯入决赛。

当然这多半要归功于棒子,因为一半强队都被他们黑了。

然而在半决赛中德国队遭遇了致命打击,巴拉克累积黄牌错过决赛,决赛中又一次遭遇致命打击,卡恩被吉尔伯托踢伤手指,随后,整届杯赛仅失一球的门神先后两次被外星人攻破了十指关。

如果巴拉克没有被停赛,如果卡恩没有受伤,甚至如果诺伊维尔的劲射没有被横梁挡出……这次我彻底懂得了足球场上的RP守恒以及足球场上的“没有如果”。

2004年,又一次小组没有出线。

和12年前坚信对手是靠运气取胜不同,我反而开始怀疑2年前进决赛凭的是运气了,虽然整个德国足球重建的计划已经开始,但大赛的悲惨经历让人深深怀疑德国战车何时才能驶出泥潭。

2006年,克林斯曼挂帅,虽然人员算不上傲视群雄,但本土举行的世界杯怎么看都是十年来夺冠最好的机会——我的意思是——错过了这次不知道要等多久。

小组赛全胜,以拉姆为首的青年军燃起了德粉极大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一扫之前锋无力的颓势,状态正佳的克洛泽领着一群年轻小伙子们把攻势足球踢得有声有色。

八分之一决赛力克瑞典,四分之一决赛点胜阿根廷(著名的小纸条事件),然后是半决赛,不幸对上因电话门即将遭遇生死存亡的意大利,加时赛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爆种,最后时刻皮尔洛再进一球。

赛后我暗暗许愿,以后不要再让我们遇到这样赌上一切的球队好吗?

2008年,带队出征的换成了勒夫(娘娘?

),整支球队似乎也少了几分强硬多了几分阴柔,跌跌撞撞闯进决赛,面对技术上不占优势的西班牙,自然是全面处于下风,但让人不甘心的是唯一的失球并不是来自阵地战,而是失误。

38岁的莱曼没能扑住托雷斯的单刀,就此饮恨。

我都要开始相信巴拉克的亚军魔咒了……2010年,德国队的南非之旅开始的并不顺利,小组赛即爆冷输给塞尔维亚,又一支东欧球队,十几年前的惨剧又苏生起来。

好在淘汰赛的两场漂亮胜仗又让人重拾信心,对阵英格兰和阿根廷居然都能进四球,这在从前根本不敢想。

半决赛,又一次对上两年前的苦主西班牙,德国队好想把进球配额都在上两场用完了似的,两队进入僵持状态。

打破僵局的是普约尔,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这竟然是一个头球,怎么看都有一种按下葫芦起了瓢的感觉,谁能告诉我普约尔在国际大赛中一共进了几个头球?

而这次居然在人高马大的我德面前……简直让人怀疑是天要亡我。

2012年,波兰和乌克兰联合主办的欧洲杯。

这一次德国队的步伐非常稳健,小组赛三战皆捷(这可是有葡萄牙和荷兰的死亡之组),淘汰赛大胜希腊,厄齐尔新星闪耀,戈麦斯铁树开花,全队气势大盛,日耳曼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一代。

但仿佛命运轮回似的,又是半决赛,又是意大利,这次倒在了爆种的巴神脚下,败给了不讲理的神仙球。

我开始放平心态,经历了小组赛打道回府的低谷,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能看到心爱的球队杀入淘汰赛,过关斩将,最后倒在一个个仿佛是宿命的对手面前,俨然成为一种定式。

东欧球队,意大利,西班牙……就这样吧。

2014年,在我面前的是如此陌生的一支队伍,没有依靠身体的碾压也不依赖身高腿长的铲断,踢出的是像欧冠捧杯的拜仁一般行云流水的足球,这支球队细腻到让人怀疑铁血德国战车哪去了?

不单是踢法上的改变,气质上也不同了。

从前的德国队踢球很干净没有小动作,从前的德国队不玩小聪明不羞辱对手不卖弄,从前的德国队被误判了也不去向裁判施压更不用说围住裁判,我一直觉得这样堂堂正正才是男子汉的球队,从六岁起就是这样,而这支球队里只有两半个球员配得上德意志战车的风骨,克罗斯、克洛泽、施魏因施泰格算半个。

小组赛之后,我就坚信这次能夺冠。

感谢2000年开始的德意志足球长期发展计划,感谢海公公和瓜迪奥拉打造的拜仁,感谢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在小组赛就把我德的两大苦手送回家。

半决赛前在知乎上写的预测:“不出意外的话,德国和阿根廷会师决赛。

但仔细想想,在“史上最差巴西”、“史上最娘德国”、“史上最抱大腿阿根廷”和“史上最团结荷兰”中要产生一个冠军,还真有那么一点小诡异呢。

”这一次我猜对了开头也猜对了结局,但当队短捧杯的那一刻,我的感觉就好像是——与一个姑娘有过一面之缘以后一路追求,追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最后的最后,终于得偿所愿,但她一回头,已完全不是当初的模样。

咦?

为什么要说姑娘?

 7 ) 【德意志联邦真正诞生的日子】

1954年7月4日世界杯决赛上,不为人看好的德国队击败了当时在世界足坛不可一世的匈牙利队,捧得雷米特金杯,成就了足球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就是“伯尔尼的奇迹”。

也许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二十二人和一粒皮球,再加上裁判和门柱的游戏为什么会令地球人如此疯狂。

难道都是球类?

哈哈。

但不会有人否定牵挂在小小皮球上的种种人类情感,这些感情有时候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希拉克为法国捧杯振臂高喊;默克尔为德国进球欣喜若狂;皇马夺冠令马德里万人空巷;韩国奇迹令红魔威名响彻世界。

弄不明白也无妨,享受胜利的喜悦,感受运动的快乐才是难得的。

1954年的联邦德国元气大伤、百废待兴。

战争后遗症还在德国人心中肆虐。

作为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德国民族背负着罪孽的十字架。

直到现在,德国人对战争责任的反省依旧相当深刻。

前段时间德国总统因疑似帝国扩张主义的言论被迫辞职。

深重的负罪感,国家重建的巨大压力让德国人明白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

越是艰难,大家心中越是需要情感的寄托。

出征瑞士世界杯的联邦德国队成了德国人希望的旗帜。

这也是为什么首场比赛输给匈牙利后,主教练会收到来自国内的无数批评信。

“你应该去最近的地方找根绳子上吊,然后再将绳子回收利用。

”(谁说德国人没幽默感?

只是冷了点罢了。

><)德匈对决吸引了所有德国人。

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报社关门、政府停止办公,甚至连僧侣都守在收音机前倾听来自前方的报道。

终场哨因吹响时,激动的评论员高喊:“结束了!

结束了!

结束了!

结束了!

联邦德国是世界冠军!

”那一刻整个德国沸腾了。

在这场胜利中,德国人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尊严、勇气、信心。

相信不少德国人很乐意将伯尔尼的奇迹与随后发生的国家经济腾飞的奇迹联系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足球成了振奋民族精神的催化剂。

有了这层因素,也许就不难理解足球的魔力了吧。

:-D记录下这段难忘历史的电影就叫做「伯尔尼的奇迹」。

足球并不是电影唯一的主题。

正如导演所说,这并非一部足球电影,足球在这部电影中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意义。

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我看到了战后德国的伤痛与坚强。

母亲经营着小酒吧,姐姐是侍应生,哥哥靠弹琴挣点外快,弟弟也卷烟卷贴补家用。

父亲是战俘,在苏联关押了十一年四个月。

无法忘记父亲被释放回家,走下火车时那一脸茫然无措。

漫长苦难的战俘岁月令他身心遍体鳞伤,特别是精神的创伤无法弥补。

陌生的家庭令他无所适从,不服管教的叛逆儿女令他头痛,以往熟悉的矿井却让他联想到不堪回首的战俘岁月,还有政府的错待,父亲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形象模糊的德国伞兵;「卓娅与舒拉」里凶残的德国鬼子;「辛德勒名单」中暴虐的集中营看守;「兄弟连」中救活美国大兵的德国军医和受到美国兵照顾的残疾德军。

这些原是我眼中德国士兵该有的面目。

父亲这个悲情心酸的回国战俘角色是我从没接触过的。

这个人物的存在无疑还原了战后德国的真实形象。

牧师告诉父亲,唯有倾诉内心隐痛才能取得子女谅解。

他对儿子讲述自己的战俘经历并不是想获得同情,只是希望家庭成员们能理解他、接纳他。

毕竟深受战争创伤的不只是被侵略者,还有许许多多被迫走上战争前线的德国男人和他们身后的亲人。

父亲曾经也是个足球好手。

影片里他最开怀的一幕就是倒挂金钩射门成功的那刻。

最纯粹简单的快乐。

最温馨的是父子二人驾车前往伯尔尼观看最后决战,父亲目送儿子奔向球场。

所有的不解和怨恨,都在这一幕中慢慢化解。

这仿佛预示着,经历战争重创后,德国民众的自尊心正在慢慢平复。

最感人的是父亲读着大儿子的来信哭得像个孩子,儿子安慰他:“联邦德国的孩子有时也可以哭一哭。

”如果说,父亲的形象代表着需要救赎的德国罪孽,那么母亲就代表着忍辱负重、坚强活着的德国老百姓。

面对不理解父亲的儿子,母亲安慰他:“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的错。

给他一些时间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最后一幕中,载着归来英雄的列车在夕阳驶向地平线......克里斯蒂安·艾希勒在他的《足球神话百科全书》中如是云:“伯尔尼的胜利是德国足球美德的诞生,是国家自信心的重生。

”慕尼黑《每日晚报》称,“这次世界杯等同于马歇尔计划——前者给德国以重建家园的精神动力,后者则给了经济基础。

”伴随着伯尔尼的奇迹,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也日渐开始…德国承办过两次世界杯,夺得过三届冠军,令德国人最难忘的就是1954年的世界杯夺冠经历。

那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参加世界杯,被视为其重新被世界接纳的标志。

德国政治学者海因里希的话说:“那才是德意志联邦真正诞生的日子。

”而2006年承办世界杯的经历让德国找回了多年羞于启齿的“爱国主义”。

二战战败后,爱国主义一度是德国教育领域的禁区。

德国歌德大学社会学教授布鲁姆利克认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是一次伟大的心里转折,德国民众第一次真正从心理上摆脱了纳粹二战罪行留下的阴影,他们希望“回归”正常的民族自豪感。

[环球时报 2207期 7版]当然,电影永远不是这么沉重,也有些轻松的场面。

最可爱的就是那对记者夫妻了。

丈夫告诉兴冲冲准备蜜月旅行的妻子,自己将前往瑞士报道世界杯,蜜月计划流产。

按照以往惯例,妻子必定一脸严肃,逼迫丈夫在足球和老婆间做二选一。

毕竟记者的上司也说了:“足球是女人的天敌。

”出乎意料的是,妻子要丈夫带自己一起去。

谁说女人和足球势同水火的?

我看来,这个漂亮太太也被足球迷住了。

酒馆里夫妻俩发现偷溜出来喝酒的德国队员,于是借着跳舞在队员们身旁摇来晃去企图偷听内幕谈话。

决赛前二人还打赌,如果德国赢了,未来孩子的名字由妻子决定,反之德国输了,就由丈夫起名。

在德国两球落后的局面下,丈夫开始构思孩子的名字了。

妻子一听,哇塞,女儿的名字巨难听,简直是忍无可忍,再也坐不住了,站起来高呼德国加油。

在她的带动下,德国加油的呼声响彻球场。

听说老婆怀孕后,记者丈夫激动坏了,连采访证也不要了,护着妻子离开拥挤的人群。

捡到采访证的儿子和父亲登上德国队专列,儿子遵守约定为进球功臣“老大”献上两瓶冰镇啤酒。

再也没有比世界杯期间观看这部电影更好的时机了,如果你是德迷的话就好上加好了。

虽然本人出于对98年荷兰队的喜爱的惯性一直支持橙色(吐槽:你现在荷兰队的队员你一个也不认识。

反驳之:哼。

我是怀旧党怎么地了?

=。

=),可我一直看好的德国队。

就像他们黑白分明的球衣那样,干脆利落的球风总能触动我的萌点。

02年决赛的时候,全班同学就我支持德国,其他全一边倒为剪了个巨囧发型的外星人喝彩。

可惜就是这个发型巨囧的家伙成了全场焦点。

希望这次德国也要进决赛。

欧也!

 8 ) 一切皆可能

今天我可知道了,“IMPOSSIBLE is NOTHING”这句广告语原来是大有来头的。

阿迪·达斯勒送来了他刚发明的、专为雨天作战而设计的特制钉鞋……德国人凭借民族品牌,神奇上演了“伯尔尼奇迹”,夺得 1954 年世界杯,更开始从纳粹失败的阴影中振作起来……《伯尔尼的奇迹》不只是一部励志电影,它大有看头:关于足球,关于阿迪达斯,关于命运的转变,关于亲情的修复,……更有那个神秘的“吸引力法则”……总之,奇迹发生了,在现实中发生了。

据说这电影还给德国总理给看哭了。

2013.12.27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ee7fff0a

 9 ) Das Wunder Von WESTFALEN!!就在今晚!!

今天又将迎来一个与52年前伯尔尼相似的时刻,不同的是今天是半决赛,对阵的一方从志在必得的匈牙利变成了哀兵出征的意大利,同时地点也移到了32年历史的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球场。

一向坚强的德国人,能继续延续奇迹么?

我是阿根廷蜜,不过并不忌恨德国人踩上了我们的肩膀,由于这部精彩的电影,今晚支持德国人。

希望今天的比赛也能精彩。

即使输了,电影里也说“德国男子偶尔也能哭下”。

光荣属于威斯特法伦的胜利11人。

 10 ) 请善待每一个奇迹的少年

首先我想说,伯尔尼太美了。

影片画风就两个,一个是战后复苏的德国乡下工业城,主色调为黑色;一个是斑斓的伯尔尼,瑞士首都,山河美的像画。

剧情风格也是两种,德国的压抑和瑞典的激情。

看评论们都在说以家见国,战后德国的振作分散体现在每个团聚家庭矛盾的化解。

父亲12年里面对的杀戮与人性缺失对父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拒绝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也无法再认真感知他人,从而强迫亲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进行情感暴力。

父亲把兔子给杀了。

对儿子来说这个兔子是他倾诉的对象,心灵的寄托,兔子会百分之白接纳儿子,儿子可以跟兔子诉说所有的烦恼。

兔子被杀对儿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我一向赞同倾听孩子的声音,而且对孩子得不到尊重这件事及其耿耿于怀。

有时候我想人是会变的,又是不会变的。

爸爸的自责内疚使他变得更好,他终究还是找回了如何去爱。

爱是接纳包容,而又持久忍耐。

题外话:这次下的影片质量不太好,声道和画面没匹配,所以观感有点受限。

德语不是很好懂,一开始的情节有点压抑,所以看着的时候就经常走神想对象。。。

不过到后面比赛的激情完全把我带起来了。

《伯尔尼的奇迹》短评

Das Wunder von Bern: Die Elf spielte nie wieder zusammen.

8分钟前
  • scholarschwein
  • 力荐

好无聊……是不是因为我不是德国球迷…

13分钟前
  • 数脚毛比赛冠军
  • 较差

四年前的伯尔尼却是伤心地。

17分钟前
  • 小美人鱼
  • 推荐

靠兴奋剂创造的奇迹

19分钟前
  • zerbsdou
  • 较差

无聊

23分钟前
  • charging
  • 很差

四十分钟弃。像十多米长的棒子面饼,乏。

25分钟前
  • 稻草骑士
  • 较差

原来注重的是赛场之外的故事 其实把赛场的事情拍好一些会更加加分。

26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体育是个好东西,它能在任何大环境背景下给人精神动力,催人振奋!

27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推荐

足球拯救一个民族。

28分钟前
  • 只有霸王
  • 还行

3.5吧

33分钟前
  • 废能能能
  • 还行

前面很文艺,画面清冷,战后德国的消沉不言而喻。后半段开始色泽越来越亮,美丽的伯尔尼是点燃足球激情的热土。足球,果然是让人团结让人激动,只比地球小的最大的球。

38分钟前
  • 筱田狸
  • 力荐

Father: traumatic encounter with the real, causing problems for the symbolic order. Football as &amp;#34;object a petit&amp;#34; for not only the younger son, but also the whole nation. The end is a reestablishment of the symbolic order for the father, and for Germany.

43分钟前
  • 竹去
  • 还行

记得里面还有“两只老虎&amp;#34;

44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德国真是美翻了,做为一个中国人真的不敢相信还有那么蓝的天空

46分钟前
  • 雕刻时光KL
  • 还行

真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德国电影,且不说那满天飞的英文 最后那比赛观众假的就像2k9 而且德国队的反攻却是因为记者老婆大喊德国加油开始的 有点玩闹

51分钟前
  • Frank
  • 较差

夠敏感了,卻太突兀。認真寫實地再現了比賽過程。

54分钟前
  • 書淺
  • 还行

从叙事的角度看太平淡,何况前提是电影的剧透宿命,能让人热血沸腾倒是加了不少感情分,谁让是德国粉……#UEFA2016 🇩🇪

58分钟前
  • toska
  • 还行

简单的说,这不是一部体育电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觉醒过程;看到好多熟悉的俱乐部名字:拜仁,勒沃库森、汉堡……;看了评论,才知道那鞋是阿迪的创始人发明的,民族的凝聚力很是体现,天空的突然暴雨,是奇迹表现的开端

1小时前
  • Nore
  • 推荐

拥抱战败

1小时前
  • W.
  • 还行

没有传说的好

1小时前
  • SleepyPin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