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观影手记19大抢风头的的企鹅和胡猴当木须龙开始念念叨叨聒噪的的对木兰指手画脚的时候,配角的魅力便已经初露头角,到后来蹦蹦跳跳大闹怪物公司满口Kinney Kinney 的小破孩阿布,冰河世纪里那只为了坚果奋战到底的史前松鼠,和史来克抢镜头一路各种插嘴的donkey等等,各路配角纷纷从角落里杀到台前,开始正儿八经的演绎起从前不受重视的自己来。
“配角”的英文是“the supported actor”——可以粗略的翻译成“协助演员”,从这便可以对配角的职能略知一二,不但要协助主角,更要配合剧情,起到调和整场演出的作用。
一出戏单有优秀的主角是不够的,没有好的配角就好像一位孤独的武林高手,出了招儿却没有人能接,岂不成了孤独求败了。
从前的配角还只是本本分分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这次,从纽约动物园到热带丛林,企鹅和胡猴扛起大旗光明正大的开始抢起主角的戏份来。
话说这四只从纽约漂流而来的动物理应是整部片子的主角,梦工厂的编剧也尽力把这四只的性格设计的足够讨好观众:狮子艾力秉承了史莱克的憨直作风,斑马马蒂则让驴子后继有人,至于那只肥胖的河马和随时需要医药的长颈鹿,似乎属于喜剧里一贯的滑稽角色,没有任何突破。
说到故事情节,从最开始蹦出“the wild”(旷野)这个词便可以得知这是一个困兽想要突破重重阻挠重返自然的“回归”故事,就好像所有的资本主义商业运作模式下产生的片子,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果单单是这四个人的故事,恐怕要让观众早早的坠入梦乡了。
不过还好,这次有企鹅和胡猴来救场。
2005年企鹅着实是是火了一把,法国人的《帝企鹅日记》把这个看上去笨笨的种族包装了一下,浪漫的推向全世界。
如此一来,企鹅在我们的印象中便更有一种抹不去的单纯和简单。
而《马达加斯加》里的四只企鹅恐怕是企鹅中的异类了。
和斑马马蒂一样,这四只企鹅强烈的向往着南极生活,“We do not belong here, It’s just not natural!”(我们不属于这里,这太不符合自然规律了!
) 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回到南极,比如挖地洞——当然这是不可能挖到南极去的,但却可以让他们逃出纽约动物园——比如劫持轮船——这确实带他们来到了南极,但是他们却发现,南极太冷了,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有可口食物有温暖阳光的纽约动物园。
它们一路搞怪,虽不是故事的主线,但却给故事则色不少,纵观整部影片,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笑料来自这四只没有名字的企鹅。
如果说企鹅只是在影片的边角中偶有闪现并未带动剧情的发展的话,那么这位胡猴国王什么什么(以下省略几十字)安第斯则在后半段给了我们一个不理所当然的结局。
这为胡猴国王操一口标准的法式贵族英语,喜欢自创歌曲,命令子民和他一起大跳热舞,出一些不切实际且自以为是的点子来拯救王国什么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只胡猴国王带领他的子民为我们创造了余下百分之五十的笑料。
而反观本剧的四位主角,他们似乎并未为本片提供任何娱乐,从这点来说,票房虽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毕竟梦工厂善于推广这样的喜剧动画,可全部主角的失职倒是真的。
一边看下来,对于那四只所谓主角的记忆很是模糊,倒开始策划起第二次观看了(当然是部分的),因为那四只企鹅和胡猴国王的舞蹈实在令人开心(那么现在你应该知道我想看哪部分了)。
旨在颠覆梦工厂自02年推出《怪物史莱克》之后,便堂而皇之的坐上了好莱坞动画界的第二把交椅,并公然的开始用颠覆行为和老牌动画制造商迪士尼叫板。
在接下来的火拼中,梦工厂继续着对好莱坞大片以及迪士尼经典的颠覆,从史莱克中众多经典童话形象到《鲨鱼黑帮》中温柔的鲨鱼,颠覆如同一剂镇痛剂,用得越多,抗药性越强——如今“颠覆”遍地都是,连对手迪士尼都已经堂而皇之的在《机器人时代》中学的像模像样了。
当主角不能颠覆的时候,责任便交给配角。
于是《马达加斯加》中四位主角的平庸和几位配角的出为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配角,这似乎是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但是我却开始怀疑,当所有的桥段都已经用尽的时候,制片商们还能用什么来吸引我们的眼球呢。
亮点小盘点:企鹅的所有出场 胡猴国王的所有出场胡猴国王的法式贵族英语和他的舞蹈片尾曲+片尾字幕 这个有必要解释一下。
片尾曲仍旧是胡猴国王的大作,配上剧中差不多所有出场人物的扭臀舞蹈和字幕,比一般的电影结束时的枯燥字幕有些许的趣味,另外歌也很有意思。
You gonna moving moving , I gonna moving moving, she gonna moving moving , he gonna moving moving……怪怪的节奏听上去却很让人开心呢。
就是在嘲笑嘲笑了狮子王 嘲笑了万宝路就是在颠覆为什么狮子一定要是百兽之王为什么企鹅一定要在南极就是在质问我们给动物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动物给我们带来的又是什么呢?有一句台词印象深刻我们是贪婪的纽约人
看的时候有一些小想法:首先是狮子纽约之王的招牌动作,和在岛国上它站在悬崖之巅,摆的pose,下面动物附和的欢呼!
一开始让我质疑是否狮子真仍然是丛林之王?
它是不是仍然是被驯化之后的产物?
后来和斑马才草原上奔跑的时候一下子迸发出潜意识中的本性。
让人感觉像是重归大自然之后人性真实的展现,脱下了自己的面具,卸下了疲惫的盔甲,从一种体制化中展现出最真实的本我。
当一只小鸭子被鳄鱼吞下的时候我完全呆住了,之前一刻还在和同学说这支鸭子真可爱,下一刻美好的事物立刻在眼前消失,好残酷的自然法则,让人不经意联想到这次的汶川大地震。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认清现实的残酷。
养尊处优惯了,追逐自己心中的自由,却从未想到自由的代价是何其的残酷。
影片的主题就是对于纽约的和回归:为狮子庆生是纽约的沙盘,买下马戏团甚至排练眼花缭乱的空中飞人是为了拿去纽约的表演合同...这还算是正常,可回归之余不免有些过度的推崇和比较——非洲自不用说,在片头刚过之后狮子四人组便以天降奇兵的方式空投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呢?
赌场被企鹅帮大杀四方;最大反角女魔头也被安插在了这个城市(不过对于女魔头的处理很好玩,在狮子四人组全面拟人的同时,女魔头反而拟狗,拥有了极佳的嗅觉以追捕)中途遇见了貌似俄罗斯的马戏团,大虎应该是象征着往日的苏联吧,曾经威风八面率创奇迹但如今需要狮子的鼓励才能重振雄风;美洲豹倒是俄罗斯美女的真实反馈,但也得从了狮子玩空中飞人;海狮可能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了,不听话,把你一炮崩出去再派斑马救你...在意大利,警察被女魔头玩的团团转;伦敦,最显眼最重要的观众是美国山姆大叔...纽约,终于大家来到了纽约,还是在这个地方,狮子才能完成自我救赎,女魔头也会束手就擒。
再听听水果姐姐的那首Firework的歌词吧:Just own the night like the 4th of JulyTHE 4TH OF JULY!
哈,这么一解读,影片里似乎充斥着意识形态的味道,原本欢乐大杂烩的电影变得面目全非。
可谁知道电影导演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意图呢?
BTW,全片的配乐无与伦比,Hans Zimmer果然无语伦比,无论是猫鼬国王和大熊在意大利游玩时的《告别时刻》,还是女魔头唤醒队友时的《我一点都不后悔》,还有辣妹的《Wanne be》...当然必须要提到两次出现的《Firewrok》水果姐姐的歌配上荧光绚烂的马戏表演实在太炫了!
如果是在电影院观看3D版本应该更加无与伦比吧!
看过《马达加斯加》很久了,偶然的机会又重看了一遍。
忍不住就像说两句。
两遍过去,印象最深的还是童话故事里的生命等级。
还记得看《狮子王》的时候,我就是憋着劲等着看丛林法则下小狮子如何面对本来应该是食物的朋友们。
结果制作人员以对狮子来讲近乎残忍的手法--让狮子吃植物和虫子--假装不经意的避开这个问题。
虽然小朋友们可以继续保有一种梦想,但却令我很是失望。
《马达加斯加》几乎直面了这个问题,回到原始森林里的狮子在饥饿下恢复了野性,差点把最好的朋友吃掉。
但是世界和谐的梦想还是要延续的,于是接下来峰回路转,只有让一直没说过话的鱼类做出点牺牲了--由最聪明的企鹅给狮子王献上了丰盛的生鱼片。
说什么好呢?
丛林法则下的弱肉强食本是几亿年来生命的存在意义。
但我们不愿面对,尽管人类做出过更残忍的针对生命的暴行,但我们还是要给孩子们编制一个真善美统一的完美故事。
于是我们就把生命划分了微妙的等级,以一个递进的次序来构建和谐。
完整的和谐固然好,但不得已时就慢慢牺牲,比如先牺牲掉植物,很少有童话电影里考虑过那些被吃掉的植物原本也可以做朋友,也会有于我们相近的感情;然后我们需要的时候又开始牺牲掉昆虫,然后似乎就是海洋生物了,再接着鸟类可能比哺乳动物牺牲得要干脆一点,当然最后的才是人类,但人类的的等级似乎更多...其实我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让所有的生命和谐平等,只是隐约的有一点希望:在我们逐次牺牲掉别的生命的时候不要总是那么的下意识,或者可以有一点点愧疚--尽管这还不是足够。
原写于2007年1月12日
在我眼中电影的本质无非是给观赏者一段美好的时间,或轻松愉悦、或深有感触,总之你觉得为之付出的一个半小时是值得的,就ok。
这样说来《Madagascar》对我而言就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可能因为我看电影的出发点肤浅、娱乐性比较高,再加上某种程度上偏爱动画影片,总之我给《Madagascar》打8.5分。
值得一提的是,感觉片子的配音(原音)很棒,听起来非常舒服,很久违的一种感觉。
另外还有那四个企鹅,不能不说也是表现出彩的配角。
总评:观赏性高,画质也非常棒,配音出色,幽默十足,细节处理也不错,推荐带着孩子全家观赏。
(档期过了很久,不知道寒假期间各大影院是否有上映,错过的家长们可以多留意。
)
作为一部动画片,《马达加斯加》基本上是中规中矩的作品,动画中的小动物们的话多也好,色彩的搭配有点重复繁复也好,这都算是一部还不错的动画片。
全3D的动画风潮是大约从《玩具总动员》开始的,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动画记忆。
《马达加斯加》的技术和画风都过于和其他的动画作品雷同,而动画人物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平庸性,缺少更鲜明的性格刻画。
动画里比较出彩的角色是那四只小企鹅,非常的可爱。
这部动画另外的一个缺点就是故事很单一,而且叙述的方式也很单一,故事的节奏又在不断的谈话中变慢,让这部动画片有些沉闷,一些笑料也设计的很蹩脚。
“马达加斯加,非洲国家,首都塔纳纳里弗。
位于非洲东南端,是世界面积第四大岛。
”我脱口而出这句话时,在谈论这部电影的人不无惊奇,我也不无得意,嘿嘿。
最近才看了《马达加斯加》,很久没看到这么轻松而且搞笑得有水平的片子了。
记得初中的时候看《阿拉蕾》(又译《怪博士与机器娃娃》)的时候,笑啊,岂止是肚子疼,都快断气了。
那是一种特有风格的搞笑。
时隔三年,重温此片,顿时感觉没有那种让我捧腹的感觉了。
是我长大了,觉得那太幼稚了?
还是我的幽默感减退了?
我觉得都不是好事。
随后的几年我很少看儿童片或者搞笑片,要么就是水平低劣让我没有印象。
直到《马达加斯加》,有几个镜头做的真的很有想象力,又一次从心里佩服美国人。
生活如此压抑,一定要想办法放松自己,陶冶自己。
以前我住在海滨城市,每年都会去看海,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里的烦恼真的顿时烟消云散。
真的,那种宽广,让心也宽阔起来。
就像上海密布的高楼和交大丑陋的宿舍让我压抑一样。
看看电影,K歌,哪怕只是在湖边走走,都那么的愉快。
以前可没这种感觉,嗯,生活质量下降了!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狮子阿里克斯、斑马马蒂、长颈鹿梅尔曼和怀孕的河马格罗莉娅是住在纽约中央动物园的四个好朋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平静惬意得不行。
不过,好日子总显得平淡,斑马马蒂就是其中最不甘于这样生活的一个。
一天,马蒂终于下定决心去探索更广大的世界,在帝企鹅的帮助下,它顺利失踪,其他三个好朋友担心得要命,也决定逃出动物园去找它。
当然,他们最终找到彼此——因为还没到路上,动物园就把它们逮住了!
不过,动物园人性化十足,为了动物们渴望的自由,动物园决定满足它们的愿望,将它们装箱送往非洲。
自由可不是想象中那般好受,旅程途中的意外海难让四个好朋友流落到了马达加斯加岛。
除了没有精心准备的膳食搭配、没有专人照顾的仔细周详、时刻要面对野外生存的风吹雨打,最糟糕的是,狮子阿里克斯的猛兽本性也快复发了,四个好朋友的丛林之旅才刚要开始!
好看极了!
btw, 我一直觉得david schwimmer长得像某种动物... 看完马达加斯加才知道,那就是长颈鹿没错了 :Dbtw, 还没看过的豆子们请一定要看原音版本,口音是一大亮点
听见了Friends里Ross的声音,喜感。
该死的我看着看着睡着了我可能真的不再适合欣赏动画电影了gosh 台湾翻译薅走了我半管血
当时真的没看出来搞笑
狮子吃斑马可怕,而吃牛排和鱼就完全没问题?斑马是狮子的好朋友,可是鱼儿也很可爱啊,为什么要吃鱼鱼?……
我喜欢那只猴子和四只企鹅。现在它们单独有动画片了。
为什么我听到了Chariots of Fire...
卧槽……内狮子是接客……(~ ̄▽ ̄)~看的时候还不认识他呢(我自重),我其实不太理解这个动画的亮点,或者说这种比较粗糙的类似于3D建模的东西我看不顺眼,倒是里面那片始终红白相间的大肉片我很看好!
哈哈,我太喜欢Alex了,喜欢马达加斯加,跟今天做的阅读一样,美丽的白色沙滩。。
逃出动物园还是很好玩儿的。到第二部就差强人意了。不是说不好,看看是不错,但看过的好的动画多了。这个真的只是看看而已。
[MSc] 没看完
看过后两部,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个系列,只是不知道能膈应成这样。。
平庸的好莱坞流水线
和《冰河世纪》《你看起来很好吃》完全不是一个LEVLE!!
又看了一遍,竟发现看过的都忘记了,又别有一番风味!
多久之前看的忘了,反正不喜欢。疯吧,折腾吧,这样的风格没啥新鲜感。
不可否认,我一直是动漫电影的忠实粉丝。。。
画面不错。小企鹅好可爱,还有一个我认为最可爱的动物居然不知道是什么。。。
I love the penguins!
10年前那会,我看了好几次,每次看到10几分钟都忍不住关了,实在是看不懂这些美式笑点。之所以给二星,是因为不能跟那些彻底的垃圾比如汽车人总动员之类同分。
虽然情节有一点匮乏,但是作为一个动画片,它还是非常萌和搞笑的!alex饿饿我好心疼呢,为什么不吃一个fossa填个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