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晓得,还以为换了演员,原来之前著名的误杀瞒天记都是翻拍着这部主角主演的较量1哦。
这个叫较量2,就是较量1的续集。
较量1没看过,先看的误杀瞒天记,后看了国产的误杀。
误杀瞒天记是真看好,演员不错,男女都长得帅,剧本也好,所以评分都很高。
较量的主角没有误杀瞒天记的好看,但是原版,肯定也是牛逼,这第二部出来,感觉除了结局之外,其它情节并不怎么样。
就最后高潮的反转有点意思,之前一个半小时都太无趣了。
《较量2》是《较量》的续集,《较量》是一部2013年上映的印度马拉雅拉姆语犯罪惊悚片。
本片制作成本只有4500万卢比,票房收入却高达5亿印度卢比,成为史上最卖座马拉雅拉姆语影片。
光是印度人自己就翻拍过N个版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15年上映的《误杀瞒天记》。
而这部最原始的《较量》我相信很多人都没看过。
我来帮大家回顾一下《较量》的剧情:男主是当地一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喜欢看电影。
通过看电影,他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学校一次旅行活动中,被警政署长的儿子用手机偷拍下了换衣服的视频,并到她家以此威胁她。
大女儿失手打死了他,并和男主老婆一起把他埋在自家院子里。
男主知道后,运用自己看电影学来的知识,带领全家人伪造一系列不在场证明,并且把死者尸体转移到新建中的警察局里面,成功为自己脱罪的故事。
我们今天就来讲述第二部《较量2》的故事。
第一部的结尾,男主把男孩尸体转移到了新建中的警察局里面。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警察万万不会想到尸体就在警察局里面。
可是不是就真的神不知鬼不觉,男主以后就高枕无忧了呢?
由于警方没找到男孩的尸体,男主得以顺利脱罪。
六年之后,男主一家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变得很富有。
男主除了经营着有线电视业务,还开了一家电影院,并且打算亲自拍电影。
为什么要亲自拍电影呢?
这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虽然男主一家表面上看上去家庭幸福和睦,实际上他们过的并不舒服。
第一部的结尾,人民群众是支持男主一家的,认为他们不是凶手。
而男主一家脱罪之后,由于变得富有,街坊邻居嫉妒起来,他们的态度开始转变,都认为男孩就是男主杀的,一时流言碎语开始流传。
大女儿几乎夜夜做噩梦,还患上了癫痫病,而且也到了适婚的年纪。
由于传言,她与警察署长的儿子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所以介绍的相亲都黄了。
男主家后面新搬来的邻居,是一对夫妻。
男的是个酗酒的“家暴男”,经常殴打其老婆。
男主看不惯,怂恿其老婆去报警。
男主的老婆看她可怜,而男主晚上经常要住在店里看店,所以男主的老婆经常让家暴男的老婆住在自己家里陪自己。
男主打抱不平
家暴夫妻其实是警方卧底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六年过去了,警察一直没放弃这件案子,一直在暗中调查。
这对夫妻就是警方安排的卧底,负责监听男主一家的谈话,看看能不能发现线索。
但是由于男主禁止在家里谈论关于案子的事情,所以卧底监听了两年,始终毫无进展。
然后这对卧底警察扮演“家暴男”的角色,让女警得以住到男主家,套他老婆的话。
果然,男主老婆说漏嘴了,男孩就是她和她女儿杀死的。
但是,男孩的尸体一直找不到,就没有办法定男主一家的罪。
这时候一位关键人物出场了。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影片的开头,一男子和自己的小叔子起争执,失手杀死了他。
在逃跑的过程中,该男子路过新建中的警察局,往里看了一眼,刚好看到男主拿着铁锹走出来。
但是随后这位男子就被警察抓进了监狱,判了六年。
男主埋尸被人目击六年之后,男子出狱。
听说警方在找事发当天晚上的目击证人,男子回忆到了那晚所看到的,就去警察局举报了男主,声称知道男主把尸体埋在哪里。
目击者举报男主警方根据男子的举报,成功在警局挖到了尸骨。
法医报告显示,尸骨系男性,年龄14-20之间,头骨有条裂缝,貌似很符合警察署长的儿子。
接下来就是要通过DNA测试才能鉴定身份。
地方法院同意重新审讯男主一家。
警方审讯男主
男主否认罪行男主起初还嘴硬,不承认杀人埋尸。
警察请来目击证人,以及两名卧底警察,男主认罪了,把所有罪名自己全揽了。
自己杀的人,自己埋的尸,跟家人没有任何关系。
(你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
男主被逮捕?
被起诉?
被判刑?
不不不,惊天逆转才刚刚开始!
)一位著名的电影编剧此时来到警局,给警察局长以及署长夫妇讲了关于男主找他拍电影的一件事。
原来,从电影第一部结束之后,男主早就料到尸体有被发现的一天,所以他从那时起就提前准备,为自己留了后路。
他做了以下几件事:1、上文提到,男主准备亲自导演一部电影。
男主找到当地一位著名的电影编剧,给他讲述了自己构思的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恰恰是男主根据自己的故事改编的。
故事的内容为:一对富商的儿子在学校与一位当地议员的儿子结仇,于是他俩约架,富商的儿子不小心杀死了议员的儿子。
富商把议员儿子的尸体埋在了正在建设中的立法委员新建的办公室。
后来警方发现了尸体,富商认罪,然后服刑。
男主角还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本小说,这样就不会失去这个故事的版权。
这本书市场上有卖,但是发行不多,只是为了版权注册,而且是以这位电影编剧的名义。
电影编剧讲述男主拍电影故事
男主故事出版小说男主在法庭上当场翻供,不承认自己杀人埋尸。
而男主的辩护女律师则认为,警方本来就没有任何证据,而是看过这本小说之后,诬陷男主和小说的情节一样把尸体埋在警察局下面,并且警方为此伪造了尸骨。
而后的DNA检测也证明,警察局挖出来的尸骨DNA与署长夫妇不符合,并不是他们的儿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说到男主做的第二件事。
2、男主在第一部之后就在找与署长儿子年龄相仿,并死于头部重击的年轻人,并与墓地负责埋尸的人打好关系,等尸体变成白骨之后,男主便找他取了回来。
男主取得“假遗骸”3、男主知道警察局里的尸骨挖出来之后要送去当地法医部门检测化验,于是提前与法医部门的保安打好关系。
等到警方把尸骨挖出来并送到法医部门之后,男主去法医部门约保安喝酒,灌醉保安之后,成功把尸骨进行了替换,把真正的尸骨进行了销毁。
男主搞定保安最后,男主由于证据不足,被当庭释放。
警察局长来到法庭,跟法官讲述了电影编剧所述的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法官并不相信,并发出这样的疑问:
并劝警察局长,放弃调查吧,就把它当作悬案好了。
电影到此结束,至于警察会不会继续调查,男主还会不会再为自己找后路,电影还会不会有第三部,就不得而知了。
观后感:我觉得男主在整部电影里面就是逆天的存在,他自己就是上帝视角,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其实男主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学历还没有自己的妻子高。
他所学的知识、他的胆识,都是通过看电影学来的。
我很喜欢国产翻拍版《误杀》里面的一句台词:“你要是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任何离奇的事情。
”没事多看看电影吧,看电影还是很有用的!
分享最新、冷门以及高分影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影视杂烩饭”!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影视杂烩饭”
我不禁要问,当高等人的子女肆意妄为的时候,"目击证人"在哪里?
当高等人的子女,肆意妄为的时候,印度条子的卧底在哪里?
一个女孩子和她妈,为了自保打死了一个人渣,按道理是没有错的。
父亲保护家人不受强权欺负,也是没有错的。
而这个时候,条子来了,目击证人来了,卧底来了,高额悬赏来了,你们欺人太甚,还想着什么自首解脱。
那么那个人渣胡作非为的时候,怎么没有自首,他要是早点自首,主动去坦白自己是人渣,胡作非为。
比如在用强的时候停手,然后主动去条子哪里骂自己不是人。
他这样可能不仅不会死,还会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这就像是一局游戏,对方已经开挂,而主角凭借自己的微操,竟然打败了开挂的,开挂的哑巴吃黄连,结果天天举报主角有问题。
主角一家怕的是自己"犯罪"嘛?
怕的是开外挂的无耻之徒,时时刻刻利用系统GM回来报复。
别人要杀你,要害你,所以你活着挺害怕,所以你不如主动出来自首,任人收拾。
这样才能获得解脱????
这是正义?
这是tmd正义?
这是什么tmd正义?
一个印度人,凭借自己的聪明知识,保护了自己的家人,这就是最好的故事。
应该痛苦的是,纨绔子弟的爹妈,应该忏悔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印度条子。
如果这个人渣的爹妈有真的教他做人,他会因为强上而被人打死嘛?
如果印度条子能够即使的制止这个人的为非作歹,他会因为强上而被人打死嘛?
因为纵容,所以人渣会灭亡,而现在,这些爹妈和条子却把责任推给受害人。
希望他自首还有人为此感到高兴。
称赞这是解脱。
唐国强: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6分及格。
前面略显沉长无聊,我都没认真看,如果有错过什么关键信息麻烦评论区告诉我,我是直到他们在家里说话被录音这段才开始放下手机游戏开始认真观看,整体跟第一部完全没法比,最后反转也很硬伤,尤其是写成小说还准备拍电影,这是不打自招好吗?
根据那位拍电影的大爷讲述的内容直接去查那个证物管理员,他跟男主的交情不值得怀疑吗,你提前跟他攀上关系等着这天到来就没嫌疑了吗?
总之这点没法说服我,其次是头部的伤痕,假的尸体头部伤痕不可能跟真正的尸体有一模一样的伤痕,只要挖出尸体当时就拍照留存了对比一下肯定是能对比出来的,而且这应该是警局法医该有的最基本的常识,挖到尸体了,连坑有多深都得量一下,你不会告诉我没有拍照保存吧?
再加上他还写小说暗示自己如何处理,那就真的是不打自招了,拿做dna尸体头骨来跟照片对比一下就知道证据被掉包了,当然前提是法医应该有拍照保存。
所以说这是硬伤。
接下来咱们聊聊拍第三部的事儿,众所周知,男主第二部犯了致命错误,他把自己的犯罪过程写成故事交给了一位电影导演当剧本,而这位电影导演在电视上看到了这起案件跟男主口述的剧本如出一辙,所以找到了警察想要揭发真相,警察顺着导演交代的剧情查到了证物的管理员身上,当警察以为男主这次在劫难逃的时候,没想到管理员竟然完全不认识男主,另一边,做dna检测的头骨被带回来了,警察翻出挖掘尸体现场拍的照片,对比头部伤痕发现竟然完全一致。
尸骨没有被人掉包,事情再次变得扑朔迷离,但是警察心知肚明这个家伙就是高智商犯罪分子,他一定有罪,秉持着将正义贯彻到底的觉悟,警察决定暗中调查到底。
警察心知男主的小说既然是烟雾弹,那肯定是要误导自己的调查方向,冷静下来之后,警察打算从男主的家人入手,他开始频繁的与男主家来往,对男主家人旁敲侧击,想要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并且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们的动态和生活习惯。
男主的家人们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几乎夜夜梦回当年雨夜杀人现场,男主面对警察的穷追猛打,他知道自己正被一头凶狠的狼死死的盯着,他得思考对策了,为了冷静头脑,男主又重新抽起了烟,警察从邻里那得知男主是不抽烟的,但现在他老是在抽烟思考,警察知道这一招奏效了,还故意凑上去借了个火,此时他注意到男主用的打火机造型很独特,乍一看不像是打火机,反而更像一块金属挂坠似的手中玩物,只有打开盖子才知道这是个打火机。
另一边,警察也在调查警局挖出来的尸体,目击者因为诬陷诽谤再次入狱,在狱中他称还有证据证明男主那晚去过警察局,虽然尸体不是议员的儿子,但这具尸体肯定是男主埋的,但是没有人理会他。
大家都认为这肯定是他干的想栽赃给男主,但警察决定听听看这位目击者的证词。
目击者说那晚他很好奇男主为什么会从警局出来,于是进去一探究竟,但由于是施工现场本就很混乱,他也不知道男主在里面埋了什么埋在哪里,所以随便翻了一会找不到东西就准备走了,但这时候他捡到了男主落在埋尸现场的打火机,但目击者当时没认出来这是什么东西,所以只是觉得很精致就顺手揣兜里了。
众所周知男主不吸烟,平时不会带打火机,但那天晚上男主为了冷静思考确实抽了烟,而且把打火机落在了警局。
所以这个打火机被目击者捡到了,顺手就塞兜里也没试过还能不能用,但是目击者第二天因为杀害自己叔叔入罪就没碰过那个打火机,所以这个打火机上面的按键一定还残存着这位平时不抽烟的男主的指纹。
于是警察去目击者家里寻找这个打火机,结果真找到那只打火机,还在他当年穿的那件衣服兜里,由于目击者入狱,家里没人,叔叔也死了,所以一直没动过。
更让警察喜出望外的是这个别致的小东西跟他看到过的男主手里的打火机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在警察检测指纹的时候发现打火机上面完全干干净净没有指纹。
警察愤怒的拿着打火机去找目击者质问他为什么这个打火机上一点指纹也没有,连目击者的指纹也没有。
警察意识到自己不是一直在监视男主,而是是男主一直在监视自己,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男主家电影院门口那个对准警察局的摄像头监视下面。
男主已经提前一步把那个打火机的指纹抹掉了。
当警察带着打火机来到男主家跟男主正面宣战的时候,男主一脸困惑的说我上次有把打火机落在你那吗,警察以为男主装糊涂,愤愤离开,并警告男主绝对要调查到底。
这是男主的小女儿走了过来,她告诉男主是自己把打火机换掉的,其实埋尸体那天晚上小女儿假装睡着,但其实偷偷跟着男主,亲眼目睹了男主埋尸体,也看见了目击者在男主之后进了警察局捡到了打火机,所以在第二天目击者因杀害叔叔进监狱后小女儿偷偷去了目击者家把打火机上面的指纹抹掉了。
这时男主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在帮助家人,反而是让幼小的小女儿也学会了逃避罪责(此处借鉴肖阳版误杀)。
最终,男主在小说与电影中交代了自己真正的犯罪过程,原来那具尸体确实是议员的儿子,只是手指跟牙齿被换掉了,男主深知dna检测会取牙齿手指等细小的部位,所以在埋尸那晚男主把尸体的牙齿和手指小心翼翼的挖开切开换掉。
最终男主主动认罪伏法承担了所有罪责。
好了,以上第三部内容纯属意yin,不喜勿喷。
本来大约一小时四五十分钟的电影硬是拉到了两小时半,前一个小时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
虽然前期有很多的铺垫,但是像何塞的家庭背景啥的一些小事不必要讲的那么细,搞得我以为他有多重要,除了举个报就没他屁事。
再者把男主他老婆刻画得过于感性了吧,杀人这种事也跟邻居说,你是承了邻居多大情啊,就因为同情就把全家都卖了。
家里啥事都想知道啥事还都干不成,知道老公牛笔自己完蛋还非要知道尸体在哪,给我一种“你不告诉我你是不是不爱我”的错觉,被邻居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真就实力坑老公。
要是说就是这样来突出男主厉害我也没话说。
最后反转的确实挺好,可能是为了衬托吧,前一个小时都是平淡的生活太长了,可能这是印度的风格吧。
其实我感觉第二部更好,男主在证明自己全家人无罪之后,不没有沾沾自喜或者感到侥幸,而是深知尸体终有一天会发现,从那一刻开始思考并计划了六年时间,就是为了能够保护自己的家庭,但是就算再怎么计划的天衣无缝,事实上他们确实是杀掉了一个人,即使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当他面对男孩的家人始终无法抬起自己的头电影没有为了能够成功脱罪而强行降低警方和男孩父母的智商,当然了也没有强行提高主角家庭成员的智商,大女儿因为杀人,之后睡觉经常会做噩梦,因此还得了癫痫,只要受到刺激就会发作,老婆经过大女儿的事情之后,也是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害怕事情败露,也害怕再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小女儿经过了六年也慢慢进入了叛逆期,满满的生活气息具体细节就不剧透了,绝对值得一看
没想到继第一部之后,第二部也能拍的这么精彩,后面的反转真的绝了。
司法往往都是站在权力这一边的,平民百姓大多数时候得不到公正,当事情蜂拥而至时,男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护家人的被逼无奈,虽然他们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他和他的家人也永远背负着良心的谴责。
可是别忘了,事情的起因并不是那个可怜的女孩儿,而是因为瓦伦的恶劣行径,一直到最后瓦伦的母亲还在掩饰他的犯罪行为。
固然死者已逝,但类似的犯罪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自省和重视,一直到现在社会上还是频频发生,让人愤懑。
要不是男主有个聪明头脑和居安思危的性格,这个家庭会面临瓦伦父母怎样的打击报复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就认同男主的做法,法律层面上,男主他犯法了;在精神层面上,男主一家以后的生活不会平静温馨了,但是在感性层面上,男主一家的遭遇很让人同情。
教不好孩子就不要生养,出来祸害社会吗?
很多时候受害者很难再融入社会,而加害者却光鲜亮丽、趾高气扬、嚣张跋扈。
民众得到的所谓的平等,也只是统治者施舍的游戏而已。
毕竟,权力这个词还是很香甜的,不是吗?
另类的写給电影的情书,上一部是利用看过的电影脱罪,这一部是利用拍电影的契机,预先准备好,进行脱罪。
男主用几年的时间提前布局,为了应对那个不知何时会到来的结局,当然计划也很可能会失败,但他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赌一赌运气又何妨。
片中的警察説印度80%的案子都是因为调查力度不够才不能侦破,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其实心知肚明的案子,也知道问题的源头就是死者,只是为了給男主定罪,又是提前2年安排卧底,又是重金悬赏,又是持续几年不断地调查,就像男主説的,对他们一家的调查会持续到他们死掉。
是为了破案吗?
好像不是,警察是为了面子,死者的母亲是为了利用司法最大化的报复。
邻居间的闲言碎语已经四起了,如果定罪了还不知道媒体会被如何操控对男主一家进行抹黑。
如果把如此的调查力度放到其它案件上,恐怕这个80%的数字会降低不少吧。
这是对司法资源的滥用。
当司法成为掌权者的工具,普通人也只好利用司法法漏洞成为自己的武器。
而男主一家其实也已经付出了代价,大女儿和母亲时刻在担惊受怕,男主不得不一次次地面对随时可能会来的调查和挑战,不知哪一次只要运气不站在他这一边就会彻底失去家庭。
讽刺的是这种心理上的负罪感只对男主家这种善良的人才有,如果成杀人者是女警督的儿子,恐怕其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只会想着如何逃避法律的制裁。
至于説自首会换得心安,至少在本片的设定下基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説印度的司法体系对于防卫过当的认定能到什么程度,按照片中死者母亲的风格和警察局的配合程度,只要男主一家认罪妥妥地会按故意杀人起诉,更别説还时刻想着把男主全家都设计成共犯了。
与其人任人鱼肉,还不如奋起一搏,就像男主説的,赌一赌运气。
《较量1》中最终男主逃脱法律制裁,在最后面对男孩父母的时候虽然打了谜语,但仍旧不肯透露信息,很多人觉得事已至此,都已经赢了还不承认,会不会太冷血了,而这些在《较量2》中都做了解释。
在2中,男孩父亲又来拜访,用宗教传统的说辞来试图得到藏尸之处的信息,但仍被男主回绝。
随着剧情发展,关于藏尸之地的确切信息传出,男孩父母也立即赶回来,男孩母亲表示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挖出来。
在案子看上去即将告破的时候,男孩母亲又希望可以把男孩偷拍视频并要挟的丑陋动机给撇清,并且希望定对面全家的罪。
种种迹象表明,男孩母亲根本就不想和解,也不愿意和解。
通过这种设定,对于《较量1》中,男主逃离法律制裁的道德批判就可以少了很多。
因为男孩母亲只认为自己孩子是受害者,而无视了孩子的犯罪动机。
男主虽然也认为自己孩子是受害者,打死男孩是正当防卫,但依旧心存愧疚,这一对比就显得男主这边道德站到了高点,从而最终再次逃脱制裁也会让人觉得不那么不舒服。
因此,只要双方都不认错,那这战争仍旧会进行下去,只会再次进行更多的较量。
那怎么才算真正的和解呢?
只要双方都承认自身方面错误,比如男孩父母发表声明说明孩子前去的丑陋动机,并对此深感歉意,男主深受触动主动投案,并交出尸骨,女孩因未成年和防卫过当等减刑入狱,男主一家其他人因包庇罪等入狱,再次出狱后,他们放下了内心包袱才能重获新生。
男孩父母因为男主他们受到了法律制裁,并且得到了尸骨,也可以放下仇恨,重新生活了。
(当然这样的剧情过于狗血,所以肯定不会发生)
电影中以假换真的剧情怎么说起来都有些牵强,因为就算男主真的打通好某条关系线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1.尸骨的化验运往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极有可能是男主电影中计划无法实施的场所,比如说,大学科研所(80%都有监控)、警察局总部基地法医鉴定科(无死角监控)、外省分部(地区遥远,男主已经即将面临拘留,时间上不允许)。
还有这种意外,2.警方已经监视了8年,正常情况下警方一定肯花用人力物力是会对男主进行很多方面的隐秘调查,比如男主的周围人脉,通过监听电话的过程中会有定位的科技,不需要像狗一样的追在男主屁股后面(除非男主在上一部作案后就号召全家弃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3.警方只在女主身边安插了间谍,这也说不过去,通常间谍必须是多维的,聪明的会把最厉害的间谍放在最聪明的人身边,电影中没有,男主十分自由。
4.男主的车使用几率贼高,除非男主开车走的全是野路山路,否则不可能不走过监控(全世界的公路都必须有监控,没有是无法交通执法的)5.心理素质上的瓦解,通常情况下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8年罪恶中,不仅家人会意志力松懈,男主也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再厉害的犯罪天才也避免不了,再加上男主本身是个好人,他不像杀人如麻的凶徒那样有畸形的世界观,男主生活上是健康的,他接受不了那么离经叛道的思想,所以光靠一昧压制自己是很艰苦的,久而久之必有变数。
6.最后返回的部分遗骨和那封信始终让我不可理喻?
这究竟算怜悯还是示威?
字迹一看就是手写的,太特么做了!
不知道用凑字法吗?
而且信中还求饶?
怕别人不知道?
正常情况下聪明的凶手会在第一次成功后就开始计划逃跑路线的问题,为什么?
因为要留好后路。
居安思危就是先从最差的情况算起,万一计划完全失败了至少能活下来,这是底线。
接着会对掩埋尸骨的场所做大部分的地形了解,为了找到视线盲点和警局的时间差,因为方便自己进去而不被发现(电影中警局后方有大量空地,妥妥的软肋啊!
)然后会再次伪造不在场证明,当然上次的蒙太奇已经失效,得换新手段。
接着是换尸的过程安排如何最高效这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后是时间上的配合问题,如何在事情被败露后如何与警察错开时间方便自己釜底抽薪,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开头昏昏欲睡,后面高潮迭起,原来我也和他们一样松懈了
通篇像电视剧,看得人很不带劲。估计编剧编这故事的时候也很费脑筋,会反复到前面补戏,不然会有许多破绽。一件突发凶案中,当事者如何考虑得如此周全,能够逃脱警察的侦查?通篇看完,不免感觉这有点辱没观众的智商。
狗尾续貂,和《误杀》比高下立判。
前头太碎了…
略狗尾续貂
看来某些观众还是需要多多了解印度电影,长并不是拖沓,这不应该说是这部电影的缺点,后面就会发现一切都不是多余的。的确这个续集看似很牵强,但是编剧把所有牵强都留给了故事中的故事,再让听过故事的人成为证人,让自己“脱罪”。有时候观众总是忍不住会质疑某个故事的可能性,认为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但重点往往就在于“可能性”,一切皆有可能,故事只是写出了其中一个可能性,不能因为主角足够幸运,就否认故事,假如这个幸运的人是你呢?
悬疑的部分可以说很精彩了,但是其他的部分真的需要快进。这故事其实对女性凶手罚得很重了,性别置换也不过就是坐牢了事,对家人不会有这种梁悬利剑的惩罚。故事很现实,所有令人不快的部分,都很现实。
节奏太慢了,看不下去
啊这?????
拖拖沓沓 啰哩啰嗦
冗长无趣,在一大堆没用的情节,感觉编剧就是单纯不会做减法,把一个20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注水到了两个半小时
塌陷
【226/166】有着很强的《误杀满天记》的影子!与第一部是串联着来的(虽然我还没看过第一部🤣)。六年的布局,完成了这一次近乎完美的犯罪逃脱,只因男主誓死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也许法律有时候就是这样,大家都知道杀人者是谁,却只能因没有证据而使案件成为悬案。漏洞在于,六年前的事情有的人可以记得一清二楚,这印度人的记忆力未免也太好了吧🤣🤣
后面半个小时高潮迭起,主角的心思缜密让人不得不叹服,国人要是知道印度《误杀》还有第二部,可能就不会选择自首的结局了吧。
没看过《较量1》,只看过印度自己翻拍的《误杀瞒天记》和国产的翻拍,都远超这部狗尾续貂之作;电视剧级别的服化道、灯光、配乐、演技,还有无比冗长乏味扯淡的剧情;还有剧名的翻译,应该是救赎才对啊,较量个啥:(
7分。跟第一部的优点和缺点一样。前戏多余的东西太多,例如本作为小女儿筹备的家宴实属无用,对剧情推进和人设都无意义。优点都是设计的戏剧冲突依然比较用心,毕竟悬疑题材需要爆点和反转,同时也充分诠释了侦破社会罪案层面,“系统性支持”的不力诟病。本作结局把前作收尾,形成完整闭环——谅解。
狗尾续貂,前1个小时可以完全砍掉,也不必用沉重的配乐烘托气氛,因为圆的太难看!
强行制造!反转一出都想笑
1、前半段不知所云看到快睡着;2、印度神邦还是很推崇私刑复仇的,当然要保证智商在线;3、做为续集如此剧设已经是很不错了,不要再小瞧阿三的世界了。7.5分。
前面的铺垫太长了,后面的反转也没有满足我被吊起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