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到一半,我鼻子一酸。
建伟啊,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是我不好,大过节的带你看乌龙院。
六年前,我们吃倒了阿瓦山寨,今天不知道能不能把乌龙院看退线。
本来觉得出来影院的尴尬来自两个大老爷们七夕一起看电影这件事,我错了,看完发现,真正尴尬的是走出8号厅,遇见其他厅出来的人,那种羞愧感,如同裸奔在万达傍晚的广场舞场地中间。
这么愚蠢的电影,不能仅仅定义为愚蠢跟脑残。
还没走出影厅,我问了句,建伟,你能原谅我吗。
旁边的放映员代答到,不能。
放映员,你是个伟人,一天放那么多遍,你一遍一遍的守着,受着,一定也瘦了。
麻蛋,大过节的请人看完电影,感觉还欠人一顿饭[捂脸]
电影《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取材自“中国第一漫画家”敖幼祥的经典漫画IP《乌龙院》,由朱延平执导,吴孟达、郝劭文、宋小宝、叶全真等主演,讲述了新任长眉师父带领小文、阳光、蕊蕊等一众徒弟在乌龙院内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乌龙囧事。
看片的过程中,我一直感觉有一双手在捏着我的脖子,让我看这儿看那儿,看完最大的感受是“看落枕了”。
请允许我先吐会嘈……
首先,影片太过刻意,尤其是男主阿威(王宁饰)捏着嗓子说话的声音,让人感觉不男不女的,听着很不舒服。
其次,影片太过偶然,人物基本上都是在为剧情服务,真的是哪里需要哪里安。
再者,影片太过混乱,一会儿是男主碰瓷;一会儿是男二要拜男主为师;一会儿是男主为保一根手指,答应黑帮老大爆哥(曾志伟饰)去乌龙院盗取神石;一会儿是女主为了找到儿子,也来到乌龙院替爆哥找神石;一会儿因为对女主旧恨未消,男主提醒自己“我是坏人”,放火烧了乌龙院;一会儿因为师傅一句话“我们是一家人”,决定洗心革面做回好人,重建乌龙院;一会儿是黑帮老大要血洗乌龙院;一会儿突然乌云密布,刮起了龙卷风,原来是长眉师傅(吴孟达饰)的师弟前来救场;黑帮这边好不容易搞定了,师弟这边又不安生了,为了让师兄念出神石咒语,刀兵相见,命丧黄泉……请允许我再吐会嘈……
看到达叔,你不得不服,岁月催人老,可作为老方丈,居然童心未泯,在大庭广众之下,玩起了主播,靠卖萌赚笑点,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人拿了根头发,在使劲儿挠你的胳肢窝,“你怎么还不笑,赶紧笑一个啊!
”看到达叔在如此卖力地讨观众笑,我是一脸苦笑,不由地想到了星爷,他们曾经合作过的那些笑料不断的经典喜剧作品,不免有些怀古伤今,原来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虽然本片讲的也是小人物奋斗的故事,同样有黄金配角达叔的加盟,却是截然不同的味道,如果把达叔之前的作品称为“豆腐”的话,这部无疑是“豆腐渣工程”。
电影的前十分钟,我觉得,嗯~好像还可以啊~然而十分钟之后,电影的逻辑顺序混乱,完全是一个个小视频片段组成,幸亏电影剪辑很好,思路清晰,剪辑师估计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吧,也还保留了台湾电影的小清新,算是导演最明智的地方了!
新乌院剧情来说,真的就是搞古搞怪,笑点都是有点尬,情感什么的一点都不深刻,除了和乌龙院的感情之外。
其他真的感觉都很硬,贼尴尬啊!
估计观众都是冲着达叔和伟哥来看的。
感觉男主角很多余是怎么回事。。。
而且小朋友戏没有以前的臭屁文和小龙来的有感觉。。
女主除了最后哭戏还不错。。
其他的完全被末尾来借厕所的女神秒杀好吧!
还有这个什么异性啥的病。
鬼扯蛋。
乌龙院武功高强也没看出来。
全靠以前的老片段耍经典了。
但是经典就是经典,你永远无法复制。
这部电影虽然有达叔和郝劭文,但是还是回不去从前
小时候看的乌龙院,算是童年美好回忆之一三个逗比和尚,一老俩小,下山闯荡,喝酒吃肉,打打怪兽简简单单的故事演绎得有滋有味我不知道为什么导演拿着这样的剧本会有自信站出来拍续集除了ID是一样的,我真不知道这和我记忆中的乌龙院有什么关系?因为里面有个吴孟达吗?
年过半百一头白发,还想演出以前的憨傻他已经做不到了因为请了以前带墨镜的小和尚郝劭文?
现在他已经长大了,长成了一个油头肥面的中年大叔,有看点吗?
以前的演员失去了风采,新来的演员更是不堪入目我真的很怕看小品演员演的电影,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分不清是在演小品还是在演电影用小品的叙述手法去演电影角色,怎么看怎么别扭,笑点也让人尬到不行电影和小品是不一样的,电影更加贴近真实社会,小品我知道是假的我会因为你的傻缺行为发笑,电影你也这么做我是有代入感的,我不会想笑,我会觉得你在干嘛?
你是不是脑子不好?
这是一部失败到极点的续作,千万别看,浪费生命
吴孟达搞笑功力不减,小女孩笑声爽朗语速我也是佩服,那个吃乌龙面的梗在欢乐喜剧人还是哪已经看过了笑过了搬电影里有意思(摊手),吃饭时又听见耳边嗡嗡响准备看他如何再挟个苍蝇加餐…没有😭阿威在他被众人唱歌时感动出了像雨像风像男的又像女人的表情时我还是捂眼的笑了笑,那个让人流鼻血的女人的存在大概就是为了小良这个字的梗,宋小宝很成功的小品演员个人觉得电影表演他跟俞白眉(是那个不喜欢别人叫他胖子的光头师兄吧)还有距离,这段剧情也够突兀为搞笑而搞笑吗💢️全剧最好程胖子噗对不起是程明星(第一次不喜欢瘦子),结尾彩蛋比正片搞笑
电影的剧情硬伤不必细说,慢慢的套路,显而易见的拼凑。
浮夸而僵硬的表演也暂且不提。
单单谈谈几点感受吧。
我们在说一部片子的好与坏,制作的精良与粗糙,这样一部片子无疑逃不过烂片的评价,但是小朋友的轻松表现,略带有些许搞笑,看的过程不用太多思考,脸谱化的人物,几条并不复杂的线路交织在一起。
烂归烂,但也要看到会给人带来一些轻松,一些曾经的回忆。
虽然是烂片,但是内心还是不忍心评1、2颗星。
因为李欣蕊这个黑龙江鹤岗的小姑娘身上发生的故事,看了这部影片。
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很让人感动,承担了不是这个年龄应该承担的痛苦、疾病,却微笑着面对,坦然、乐观、阳光,温暖的给人以力量,人就该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苦楚。
社会上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感化、带动。
日本小童,早年便看过关于这个小孩的报道,痴迷于锻炼模仿李小龙。
当时一众人还在酸这个孩子长不高,现在看来也较之前高了许多。
强壮身体的背后是汗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律。
小小孩童能做到如此地步,荧幕上的大放异彩便是回报。
达叔老了,而且配音也变了,听着很不舒服,很怀念以前的那个笨笨的,傻傻的声音。
达叔老了,头发白了,动作也慢了,虽然可以看到在竭力搞笑,但已经大不如前了。
很心痛。
特别是穿插之前老版乌龙院的画面,更让人倍感物是人非,曾经的快乐仿佛又回来了,但人却都老了。
小文肥了,曾经那个机灵、搞笑、、耍帅、活宝般的臭屁文,现如今已不见了灵性,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一个曾经带来过很多快乐的系列电影,终是不忍心打低的分数,三星也算是为这个系列做个终结,愿不再有下一部了。
挂羊头卖狗肉,最近电影妖魔化的好严重啊……完全不知道到底在演什么,全程真是好尴尬。
吴孟达现在只能靠卖情怀了吗?
郝邵文长大了真是越来越瓢女主我都叫不出名,看着她就觉得好贱小朋友们都被现在的情怀带坏了全片就小李小龙还能值得一看小品二人转,就踏踏实实去创作小品吧,真的。
别再跨界了,头疼。
二十年前,来自于台湾和香港联合拍摄的贺岁喜剧电影《乌龙院》系列席卷了大陆为数不多的电影院、录像厅,并在之后的二十年里风头不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一部插科打诨的喜剧不仅仅使释小龙,郝晓文两位童星变得家喻户晓,也使《乌龙院》这个IP名声大噪。
导演朱延平也因此一举拿下半个台湾影坛,被称为“台湾东方不败”。
二十年后,一部《乌龙院之笑闹江湖》再次引爆娱乐圈。
如今,情怀电影成为了烂片的代名词,从《后来的我们》到最近的《爱情公寓》,无不遭到广大电影人和观众的大批特批。
而《笑闹江湖》在开拍之初,却凭借着朱延平导演的名气以及吴孟达、郝晓文等原班人马的回归,使得这部情怀喜剧电影备受期待。
观众们在经历了新生代劣质电影的洗礼之后,对于黄金时期的华语经典电影和演员导演抱着期待和信任的态度,达叔的加盟好似一根定海神针托起了这部电影的票房保证。
继星爷之后,广大媒体又喊出了“欠达叔一张电影票”口号。
作为香港喜剧电影巅峰时期的黄金配角,达叔带给了我们无数的嬉笑怒骂,无论是他与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系列还是在《坡豪》、《天若有情》中的精彩表演都让我们记住了这个相貌忠厚,内心世界复杂却又充满搞怪思想的猥琐大叔形象。
而近年来,老一辈电影人逐渐老去,达叔也不断传出伤病严重的信息让观众的恋旧感情进一步沸腾,也使还未上映的《笑闹江湖》大热起来。
在九十年代的《乌龙院》系列中,吴孟达作为配角扮演的是乌龙院的大师兄,一个代发修行的寺院和尚,带着小文(郝邵文)及小龙(释小龙)在乌龙院修行练功。
一个中年憨厚稳重的大师兄形象却让吴孟达演绎的十分诙谐可爱。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师兄弟三人与其师傅长眉大师(李明炀)斗智斗勇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大师兄用师傅的假牙为小文小龙剃头的画面成为喜剧情节上的一个经典镜头,配合上两个活宝天真的表情,更让人现在看来都忍俊不禁。
随后小文早恋失败,全院上下为了哄小文开心层出不穷的怪招昏招让全片由一个高潮转向另一个高潮。
之后正片正式开始,剧情开始走上紧凑,黄柠檬(张卫健)及红柠檬(宛琼丹)假扮的苦命女小红(叶全真)介入乌龙院这个团体引发了尘封已久的恩怨情仇,将一部无厘头喜剧片转变成了一部成功的武侠动作片,无论是释小龙精彩的打斗表演还是结尾郑少秋云游天下时经典的BGM都让这部电影在搞怪之余给又添加了大量的视觉冲击。
而之后的《无敌反斗星》中,对于天魔古堡的设定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原本俗套的剧情因为这些新奇的设定让观众惊喜不已。
对不起,达叔,这部电影,我真的还不了你的电影票了。
相对于旧版乌龙院来说,《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的故事情节更为分简单,主要就是以吴孟达为首的梁超、郝劭文组成的少林师徒CP和王宁、孔连顺组成的废柴蠢贼CP斗智斗勇的老套剧情,中间在穿插着两位代替郝劭文、释小龙的新生代童星李欣蕊、张峻豪搞怪卖萌,恶搞整蛊的所谓喜剧元素。
故事开头,阿威(王宁 饰)和程明星(孔连顺 )潜入到乌龙院偷师学艺,并和乌龙院怀疑他们学武动机的师兄弟们发生了一系列囧事,符合乌龙院的一贯安排,但是在捉弄阿威和程明星的一系列恶搞和陷阱却一直在炒冷饭,没有任何新意,包括菊花、容嬷嬷扎针等已经失去新鲜度的事件。
而最终二人的目标“乌龙神石”的设定看似创新的外表下又给观众一种近些年大火的玄幻设定的影子。
对于总的剧情来 说,张力不够,新鲜感不足。
整部电影东拼西凑,为了搞笑特意充塞着各种无意义剧情,老梗和贯穿电影的网络新词,人物肢体语言却又反向击中着人们的笑点,使得等部电影冗长无聊的同时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尴尬笑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等于又重新看了一遍宋小宝、孔连顺,梁超等人的综艺表演。
原本是乌龙院系列核心人物的小师弟李欣蕊、张峻豪二人,却只在单纯的、无演技的卖萌。
电影方希望利用他们在《爸爸去哪了》综艺节目中的人气,却忽视了他们表演所需要的演技,一味地插科打诨,卖萌恶搞是无法继承释小龙、郝劭文在乌龙院中的演员形象,反而使电影更加的生硬。
《 新乌龙院》 最让人所诟病的一点就是他的四次改档,原定于春节上映的贺岁喜剧片,在跳水到五月、又到七月时却因为与《我不是药神》、《邪不压正》撞车,果断发出因技术问题而继续调档的声明,在调到国庆后又遇上国庆黄金周电影井发的局面,调回了八月十七号,让人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底气不足。
总之,观众们的情怀再一次次的失望过后还会不会为这部《新乌龙院》买单,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达叔的电影票不应该还在这种消费观众的劣质电影上,情怀不再是票房的保证和烂片的借口,希望《新乌龙院》折戟能够给那些电影人一个警醒。
通常我认为,给一部电影一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感情上让我非常恶心除外,其他情况下真的会觉得往下没多少烂的余地了才能给一星。
不然有的四十分作品和十分作品都是一星,不是不太公平吗?
本片就是那种可以非常安心给出一星,不用担心摸不到地板的作品。
开始没多久,吴孟达操着一口石斑鱼的声音出来,你就知道,完蛋了!
你一个卖情怀的片子,让石斑鱼配吴孟达,是怎么地想法?
紧跟着吴孟达开口,GD 同款墨镜,喷了!
这是你身边最不幽默的人想要幽默一把时会用的说法了吧?
明白了吧,这片子,真的绝对一星。
再往后,具体怎么烂啊,网大质感啊,节奏拖沓啊,笑点落伍且生硬之类的就不说了。
有一个点必须要讲。
通常一部喜剧,请来了这些欢乐喜剧人的熟脸,我们都会觉得糟了!
因为他们经常到哪都是自己那几招,和电影本身不一定搭。
但是本片里,王宁、宋小宝、张子栋甚至孔连顺,自己发挥自己特色的时候,反而是相对来说的亮点。
你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你会觉得,他们自己按自己发挥,好歹还有个底版,不止于看导演编剧给他们安排的东西——这些东西什么水平呢?
2018 年的电影,里面出现了 洪荒之力,结尾曲是最炫民族风。
简直完美了!
Perfect!
更过分的是,他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想要你那份对曾经乌龙院的情怀。
片中竟然丧心病狂地放了好几段原版乌龙院的片段出来!!!
绝了!!!
带着大噪点糊你一脸!
但是说真的,直接完整放一遍旧的数字修复版,我可能都觉得钱花了就花了算了……同样刷情怀的是又请来了几位小朋友,但是可惜释小龙和郝劭文都没那么好复制。
小孩子演戏,最重要的是开窍,他得知道怎么是表演,然后怎么去实现导演要求的效果。
而本片里,多数小孩子,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在背词,他在被其他事情逗得开心。
唯一给人感觉不错的那个,片尾一看,还是个日本人,难怪不张嘴呢……唉……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希望大家努力拦住身边人去看本片,就让他默默退市好了。
我今天下午看的时候,同场大概五六个人,最前面的两个人在聊天,后一排的一个人在看手机,我后面的人在睡觉。
搁在平时我肯定非常不爽,但是这次,我非常能理解每一个人。
来看这片子的,每个人都不容易。
说起乌龙院,谁都能立马想起那个胖小子和尚且是小豆丁的李小龙。
那些经典的画面,藏在深远的记忆里,突然就被唤醒了。
因此,我之所以去看这部电影,还真的是带着情怀去看的。
从剧情的整体来说,看完之后颇为失望,诸位要明白,我会失望是因为调高了期待值。
而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与经典齐肩的期待值,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讲故事的能力还行,完整且有逻辑。
不过,硬伤也很明显,搞笑梗玩的溜,但都是浮于表面堆积,就像泡沫一样,笑完了就没了,才调动完脸上的肌肉,笑的情绪还没凝聚,结果笑料戛然而止了。
这真的是……有力都无处使的憋屈感。
±0,又见伊甸园
跟《再见伊甸园》接连一起搭配看的感觉简直不能更妙,银幕内外的环境与观众观影的记忆,前者空间,后者时间,跟随演员在银幕前看着自己主演的电影的那一刻,融会贯通。
阿根廷《不散》,挺娴熟的。
蔡明亮症候群,看过留脚印
电影之外的东西太多,不纯
与蔡明亮不同的是,阿隆索放的是自己的前一部电影,再见伊甸园。蔡明亮开启了缓慢电影新潮流,但大多导演只是相似的表达技巧,长镜头,固定机位,最缺乏的是感情,情感。蔡明亮把自己的感受也分享出来了,这才是电影的核心。自我表达才是核心。孤独 爱 对归属感的追寻 乡愁 城市的疏离 现在很多缓慢电影导演只有技巧 没有情感 没有自我表达的情绪
远远不如《不散》
表演成分过多
无感,真的像630分钟。看完这部片,我立刻打开了滑板教学视频,果然和电影结尾很互文。
對生命一個片層--廢棄時光,或者某種遊手好閒的無意識的注視。沉思電影即是催促觀眾腦補,思索,片中人的潛意識,進而進行一段關於自己生命的沉思。信息量還是很大:一位電影導演對自己作品強烈的珍視,以及他與他人難消的隔閡、一位憂心忡忡總在焦慮地尋找修復的影院管理員,一位脆弱的引座者,幾乎不敢做任何事情,一位浮在許多事物之間、抓著很多資料看電影卻睡著了的秘書。每個人在周圍空間中如同鬼魅一般,離群索居者,邊緣者,總在空間中遊蕩卻無法進入任何棲息地的人,這不是我們的某種狀態麼?
干瘪生硬的模仿,阿隆索处理封闭空间的观念似乎有些障碍
有趣
這是一部考驗演員演技和觀眾耐力的電影。裡面的長鏡頭處理得不錯。
B。阿隆索拍自己前作《再见伊甸园》首映礼,并让其中的主演成为该片的导演。的确在蔡明亮《不散》之后,要说是对其致敬倒也合理,但说是模仿那方向可能错了,这更像阿彼察邦空间构造且抽离叙事——人烟稀少的影院封闭空间,与室外人来人往形成对比,制造出一种电影本身的困境;人物各自孤立少有交集,剧情几乎分离为原子式,又有潜藏符号用以体认。导演如鬼魂般游荡,静静消失在电梯中,就如一场幻影旅程。此片道出阿隆索所有电影(或许没那么明显)的主题:缺席。PS:①更衣室门上看到那不勒斯时期的马拉多纳;②顺便查了下,《再见伊甸园》总票房3万刀(算上后来国内重新发行)。 @2020-05-02 20:43:37
戏中戏为导演旧作Muertos, Los
幻影旅程
对于空间的把握和运用,长镜头的调度都很成熟了,自我致敬前作和蔡明亮么
《再见伊甸园》的花絮?一栋空空荡荡的楼,逛荡着几个各怀心思的人:搓手,撩发,东张西望,或者坐着电梯上上下下,若有所思,不知所往
哎
slowness and self-reflex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