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 萨罗(戴夫·帕特尔 Dev Patel 饰)和妹妹、哥哥以及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虽然贫穷艰辛,但一家人在一起相互扶持,日子过得依然温暖而又充满了欢乐。
一次偶然中,萨罗同哥哥在火车站走散了,误打误撞之中,萨罗登上了一列开往加尔各答的火车,在那里,萨罗成为了露宿街头的流浪儿,并最终被送进了收容所。
幸运的萨罗被来自澳大利亚的约翰(大卫·文翰 David Wenham 饰)和苏(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夫妇两收养了,在两人爱的教养下,萨罗成长为了前途无量的有为青年。
在学校里,萨罗邂逅了名为露西(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饰)的女生,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某次派对中,来自家乡的食物勾起了萨罗对过去的回忆,他萌生出了回到家乡寻找家人的念头
对于领养男主的夫妇 我真的被感动了 他们明明可以自己生孩子 却去收养了孩子 甚至收养了精神不太对的弟弟 弟弟没法控制自己而伤害自己 伤害母亲 男主一直对母亲感到抱歉“我很抱歉你不能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并不是白纸一张,像你的亲生孩子一样,你领养的不只是我们,还领养了我们的过去,我感觉我们在害你” 养母却说“我可以生孩子,我们选择了不生孩子,我们想要你们两个,那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你们两个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那是我们的选择。
这也是我爱上你们爸爸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都觉得,这世界上的已经够多了,生个孩子并不保证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但是接受一个像你们这样处于困境的孩子,给你们一个机会,那意义非凡。
”不止男主震惊了 我也震惊了 他们竟然选择不生孩子而去帮助那些困难的孩子给予他们希望 大爱啊
一直把这部电影标记在想看里面,等着上映,后来无意中电影发现已经默默上映,没有做大张旗鼓的宣传。
我看电影的习惯,是在看之前尽量少做功课,避免被剧透,希望自己有更多被惊喜的可能。
《漫漫回家路》的剧情,在瞄过两眼之后,我一直期待这是一部“找路”的悬疑片:身为路痴我常常活在这样的悬疑片之中!
因此提前对主角的心路历程心有戚戚,又特别期待他破解线索的过程……又暗暗期待这部电影就像莫迪亚诺的《暗铺街》一样隐晦神秘而动人……然而看了之后我对成年后主角的这一段追寻是很失望的。
用Google Earth,以及回到出生地,这是一段很顺利的过程。
主角的茶饭不思和封闭自我,主要还是因为他自己内心有一些人际关系障碍。
后来看到大家都在说这一段电影很不好看。
——是的!
这部电影是有点不好评价,可以明显分成“非常好看的”和“不好看”的部分。
好看的是开头,小人儿冒着生命危险在火车上偷煤,穿行在印度尘土飞扬的街道,年轻的妈妈搂着三个孩子,小哥哥带着他半夜去铁路上……然后是无意中随着火车走了几千公里,来到加尔各答之后的流浪,以及小人儿在孤儿院的压抑和慌张。
这个叫桑尼·帕沃的来自贫民窟的小演员,实在是演得太好了,谁能不被他亮晶晶的大眼睛打动呢!
这一大段贫儿印度旅行记,我以为是本片的精华所在。
澳洲塔斯马尼亚的风光也非常美,拍出了人在其间的渺小,和印度的拥挤嘈杂恰成对比。
回到印度之后的剧情也很动人,主人公回到当年的地方,穿过街道,穿过树林,回到小村子。
暖黄色的夕阳下,手摇镜头晃动不定着,表达人的激动害怕的心情。
后来终于见到了,我也跟着主角和他的老妈妈一起哭。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拍,所以很贴近真实,故事其实很平淡,但是电影拍得很有味道,小萨罗从小孩到成人,从迷茫到找寻,这一路的曲折艰辛拍得细腻温暖,充满情感,几大巨星的表演也不俗,萨特尔的表演从思乡的不能自拔到重建信心的历程,很富有层次,妮可演的养母在内敛沉静中激发出的强烈的母爱让人感动,玛拉也演出了女孩应有的阳光,剧中无论是母子情,兄弟情还是其他的各类情感都表现突出,让人体验到温暖治愈的美妙感受!
LION,这部老电影,真实的故事。
电影大致划分为印度部分和澳洲部分。
印度部分,导演的讲述可圈可点,抓人的心啊。
澳洲部分则落差太大。
戴夫·帕特尔Dev Patel是我喜欢的演员,特别是他的「涉外大饭店」。
片中他饰演成年的Saroo。
而来自孟买贫民窟的桑尼·帕沃Sunny Pawar饰演的儿时Saroo更为出彩。
不是戴夫的问题,是因为在印度的情节太有张力。
非常赞叹电影的摄影,从远景到特写到布光到一切,都拿捏精准。
也赞叹妮可·基德曼的演技,只要她出场,全是演技。
25年后,Saroo才知道自己记错了家乡的名字,也弄错了自己的名字。
他不是叫Saroo,他的名字是Sheru,意思是雄狮。
走出电影来,有两点感叹:①收养Saroo的Sue和John 并非不能生育。
而是因为Sue认为,自己生一个孩子,不一定让这个世界美好。
而如果收养一个如Saroo这样的孩子,就能使世界美好。
②Saroo5岁时走失,从小和母亲与哥哥分离,这是人生的一场不幸。
可是,也因祸得福。
网上,有许多真实的Saroo以及他的养父母和亲身母亲以及哥哥的照片。
看过,倍生感慨。
另外,澳洲部分,Saroo的女友这个角色的设置,显得多余。
年度温情催泪,前一段小Sheru一个人穿越大半个印度艰难存活求生的经历拍出了印度的脏乱美和浓浓情感维系。
我这几天一直在想destiny什么意思结果在电影里找到了答案,妮可流泪解释她为什么可以生育却要领养孩子的那段,“我站在海边等着被吞噬却看见一个棕色皮肤的孩子向我跑来,那一刻我才感到内心的平静”,某种意义上也是destiny做出的选择了。
“我们多创造一个孩子不一定可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但是去解救一个你们这样受苦的孩子一定可以行一件善事。
”
1、漫漫回家路(Lion,2016)是七年前看過的電影,昨天回家時正好電視台播放,從男主角在澳洲被領養後長大,和女朋友相遇之前看起。
從成年後的男主角故事,看他充滿徬徨迷失的人生,看得自己淚流滿面。
或許人到中年,才能稍微深刻的去感受他人的生存狀態吧!
七年前的我是這樣幼稚的去寫的:「為什麼已經成為澳洲人的主角非得找到回家的路呢?
看到被領養的弟弟成為不定時炸彈折磨養母,這一幕在他的心底種下一顆種子;這個伏筆在二十年後家庭聚餐中,以一句憤怒的心述爆發:我痛恨他折磨妳。
你所深愛的人是否被你折磨著?
揮之不去的自我質疑逼迫他不得不做出彌補。
更何況,收養了一個弟弟,他才能體會做哥哥的心理,體會哥哥因為在車站和弟弟走失那種焦急、慌張不安和內咎。
」2、自男主角幼時在車站與哥哥走失後,就進入「迷失」的人生。
即使有了家庭、女友、事業、興趣,他仍然感覺一無所有;即使過了二十五年,他仍未成長為一獨立成熟的個體,在他不斷的回憶和閃現的夢境中,他認為自己還是那個迷途的兒童——他失去了他的生存座標。
按照佛洛姆在人類新希望(The Revolution of Hope: 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1968)4、人性是什麼意義三、方向座標與奉獻座標之需求:人不僅有一個頭腦,並需要方向座標,以便使他從環繞他的世界中見出某種意義,並將這個世界建構化;同時,他又有一顆心和一副肉體,而這些則需要在感情上同世界連結——向人連結,並與自然連結。
前面已經說過,動物與世界的韌帶是自然給予的,是由其本能所連接的。
人呢,則由於他的自我認知(自覺),以及他感到孤獨的能力,而與世界分開,因此,設若他不能找到情感的韌帶,以滿足他與超越於他自身之世界間的關連與結合的需要,他就成了一粒無助的微塵,任風吹掃。
……人的締結最容易而又最常見的形式,是他所由出之事物的「原始締結」——與血、土地、部族、母親或父親之間的締結,或者在更為複雜的社會中,與他的國家、宗教、階級之間的締結。
這些締結其首要的性質……是為了滿足一個尚未成長為自己、尚未克服那不可忍受的孤獨之人的渴望。
……人在其對於一個優越的權威關係中,尋見其感情締結,那麼對於那些優越的權威,他是盲目服從的。
由於仍舊同自然、同母親或父親締結在一起,人確實是感到的在世界如家室,但為了這種安全感,他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就是屈服、依賴,並阻礙了他的理性與愛之能力的充分發展——當他應當變為成人之際,他卻還停留在兒童階段。
3、第二次看這部電影,而且從下半部看起,才驚覺這電影剪輯功夫、鏡頭敘事能力出群,而且即便妮可基嫚作為一配角飾演中年母親,幾個餐桌上的鏡頭呈現出其細膩、動人且爐火純青的演技!
一个小男孩,虽然懂事,但对自己行为的支配能力有限……触动人心的迷茫和揪心~还好他能分辨的清好人和坏人,还好他能努力的奔跑,还好他被一个特别好的爸爸妈妈收养……但无疑幸福中是有愧疚感的,因为走失原因在自己,这种愧疚感在“糖耳朵”的出现后爆发,想到自己的妈妈和哥哥日夜思念找寻着自己,这种愧疚带着曾经的爱意无法抹去。
于是开始日日夜夜找寻痕迹,甚至辞掉工作,终于在分手后带着绝望偶然中发现自己的家乡……
25年,归乡的路是那样漫长,瑟卢从未放弃寻找归途,他的母亲也坚信儿子会归来,拒绝搬家。
影片结尾用“深似海洋”来形容一位母亲的幸福感。
马卖皮太好看了,飙泪丈余。
360°前空翻托马斯跳接侧身旋转三周半接720°转体加劈叉奉上9分……………………不过,片名有待商榷,我觉得有更好的选择,我是说单纯从注意力的角度出发。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一个被迫分开的故事,很感人,其实自己对于印度文化没有什么了解,开始电影展示的不一样的文化让我觉得很不一样!
最后的情节很感人的,泪目了!
那个小男孩演的真的是很好!
其实自己从小一直在家乡长大,到了30岁了,决定从家乡离开,和电影是反的,主人公回来,而我出走。
你说要是主人公那天没有和哥哥一起外出在爱照顾妹妹是不是就不会走失,他的哥哥也不会被火车撞死来因为寻找他,他就会在家乡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
过着为生活为食物不停的底层生活,我觉得很大的可能是这样的!
自己现在做出了决定离开,不,是逃离,已经在外面有2个月了,打算过年回家,也做好了在外面生活的打算了,外面的生活有些难的,但是我觉得没有那么压抑了,家里面的所谓以爱之名太强烈了,无法做自己,无法让自己从过去中走出来,我想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来到了离家很远很远的城市,开始有改变了,我也寻找到了我的爱情,我还是很坚定的告诉自己,要去追求自己的内心,面对过去走出来。
有些爱太近了会是一种伤害,有些爱太远了是一种期盼。
所以,保持距离是一种处理原生家庭关系恶劣的好的办法。
就像电影里面的,因为远离的爱才会变的如此的弥足珍贵!
(这个是我对于电影的理解)。
原谅我只对妮可有感,这一星也是给她的……
前半段印度篇很棒,到了澳大利亚就开始断层,剪辑和节奏都出了大问题,剧情是很感人,但突兀的地方太多。配乐很棒!
韦恩斯坦力推的冲奥之作一年不如一年,还不如冲一把the founder。影片前后两部分感觉不像同一个导演拍的,后半段澳大利亚的部分很糟糕,谷歌或成最大赢家。妮可的演技算撑住了,小演员sunny pawar是最大的亮点
下午刚帮一个小女孩找到走散的妈妈,晚上就看到这部Google earth助人25年后找回生母的故事。前面50分钟的血脉亲情和走失苦痛建立充分,后面似真似幻的记忆和焦灼情绪也就非常合理。但还是觉得闪回剪辑用得有些过度,配合着google earth定位家园段落倒是非常出色。另外,墨尔本总适合“山河故人”类故事
如果没有等到最后字幕说雄狮是那个男孩的名字寓意,真想说一句导演你跑题了
男的回避型人格吧,露西出现就为了被你虐一下是吗。中间衔接的不好,突然就开始要找思乡了,有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的味道。刚到澳大利亚家的时候,领养父母小心翼翼的跟在他后面,妈妈趴在浴缸边看他,这段还是挺柔软真实的。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没有最后几张真实照片和录像来的感人,,,
with Gaurav, 岩,在古拉夫家學會了用攪拌器做冷咖啡。a cha bu cha; 超喜歡lucy躲到柱子後面那段; gelabi淚奔; 沒有過分煽情,卻很感人; 後半段變成了google earth & 傳教片。1.明白了外國夫婦收養亞洲小孩的原因 2.小孩語言忘得好快
感觉像是谷歌地图的软广
一部隐忍、克制不以煽情取悦观众又充满大爱的电影(最后当真实的当事人三者相拥时,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这个故事中,人与人之间所有负面的关系与能量都荡然无存,养母子之间当然也有不解与愧疚,但是在一种更大无私的情感面前,一切不良都化为云烟,这个作品堪称近年来最为「理想主义」。
致我们终将接受的自己
你们给分太低了,明显没有get到点。印度人种是人类发源之一,尤其澳洲人。从干净时尚的都会回到布满垃圾的荒村,某种意义上是从虚无疏离的现代生活向原始亲情回归。人类,该回那个肮脏荒蛮但浓情的家了。btw,该片可以送给所有自以为是的丁克家庭。
相認的那一刻淚眼婆娑,劇情前段好像太長了吧
公映
前半段贫困懂事的印度童年很戳人心,后半段被收养的印度男孩在顺风顺水里长大,突然思乡心切、突然情绪崩溃、突然不管不顾,电影表现得都太草率了。
天哪,除了男主童年的那一段,整片都很失焦没有重点!没有讲男主寻找故乡如何艰辛(每天刷谷歌地图,excuse me?),也没讲寄养小孩如何被收养家庭融化,也没有深入探讨生母养母的内心,反而充斥滥矫情,毒鸡汤,和不知道为何存在的女票。如果不是为了最后一幕宣传的Lion 组织,这戏我不会给上2星星。
三星半。前半段比后半段好,不止是因为后半段满屏植入的谷歌地图广告令人出戏(关于这个情节,真实事件如何暂不作评价),而前半段小演员的表现也能给人强烈的代入感,类比一下,基本可看作换了个视角的《亲爱的》,即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如何生存和寻找,泪点不少。演员选的确实好,妮可和鲁妮都有加分。
童年故乡,兄弟情深,竟然看的偶眼角湿润。马拉女神存在略鸡肋,澳大夫妇领养孩子的理由值得所有有识之士效仿。你能被唐山煽哭,怎么会不喜欢这个呢!(影院重刷,最痛苦是三位女性。)
2017/3/6(一)15:00 in89駁二
评论里骂圣母表的也真是够了,你不愿意做的善事不代表你就有资格骂别人。前三分之一真的是看的心里好苦,结局也是,喜中带悲。世上苦难千千万,真的感恩自己可以出生在一个足够给我任何可能的多元化城市。世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我想我们有义务在丰衣足食以后也为这世界做一些贡献。PS:结尾彩蛋。
前半段不错,后半段实在太糟糕。女朋友和领养家庭的弟弟完全可以全部剪掉。男主角的心里斗争和成长在哪里?很多情绪的变化让人看的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