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tion allows you to fake your memory a tale, but documentary forces you to rebuild your memory into the truth. 年近半百才能接受commitment,经前性爱导致无法拥有小孩,多年以后都无法享受性爱没有orgasm,enough to make her a victim but far from enough to save her from the damaged soul.最后的对峙太精彩。
女主已经足够幸运,拥有一个富裕的家庭,关心她但有心无力事后追悔不已的妈妈,事业的追求,成年后如此支持理解她的男友,以及最重要的年幼但诚实的及时止损的身体,但即便如此都无法改变她是victim的事实。
What I learned from this tale is, never regard yourself special by others telling you.最后,整个故事最让我震惊的不是人渣还能功成名就,因为我知道这种巧舌如簧的人是受社会偏爱,也不是Mrs.G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因为女主自己也曾睡过有妇之夫。
是女主母亲明明怀疑过被告知过那个kiss却未曾深究,是在这篇文章评语后老师不曾劝女主做个心理咨询,是那个人渣竟然在实施狩猎前读rumi的诗。
What a tale.
看整部影片,没有太多看《嘉年华》对于施暴者的愤怒和对于家庭以及大环境的无奈。
《信笺故事》完全是以被性侵者13岁的Jennifer的个人视角来还原事件,隔着近40年时间的记忆,故事和现实,美丽和残忍,逐渐清晰。
围绕这部影片,看完之后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会是Jennifer?
为什么Jennifer要和Bill保持那么长的关系?
为什么Jennifer会对自己13岁发生的那段经历,完全没有记忆?
Jennifer是受害者吗?
关于前两点,电影通过Jennifer和母亲的对话,直接给出了答案。
第三和第四点,通过现在和13岁的Jennifer接近尾声的虚拟对话,间接给了一些线索。
为什么Jennifer会对自己13岁发生的那段经历,完全没有记忆?
13岁少女,然后还是被性侵这样的事情,对于心智正常的Jennifer,这个从理性上来说完全说不通。
实际上是在她在反复呕吐的生理反应,告诉了她心理的抗拒之后,她做了不再和他们见面的决定。
然后她写下了那篇文章,并在作文课上分享,把它归结于一个自己虚构的故事。
她也许就把这段经历当作一个故事可以封存,从它的生活中消失。
所以,是她潜意识里把它从记忆中刻意抹去,或者“冰封”到一个记忆中无法触及的角落。
Jennifer是受害者吗?
我觉得这是本剧最特别的视角,也是最重要的信息。
区别于通常的受害人视角,13岁的Jennifer认为她是在这段经历中全身而退的Hero,是她主动提出结束,是Bill在电话那头哭泣,他还将会一直想念她,甚至给她寄卡片。
她已经给自己安排了胜利者的角色。
而在她成年后的生活,表面上,这段经历对Jennifer的人生也没有留下伤害。
她做了教师,当上记者,做她最擅长的事情——讲故事,并和很多人分享。
她的生活看上去也不错,有关爱她的生活伴侣,满足的性。
实际上,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尽管她更多归结于自己来自孩子繁多的家庭,不喜欢小孩,甚至在很多年之后才会享受性的快乐。
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那段可怕经历的伤害。
这不是一个模式化被性侵女孩的故事,她不成熟,但她都在自己做决定,这当然和美国教育和文化直接相关,但她还是拥有了超越了身体的成熟,成熟到可以在近乎灾难面前自我救赎。
在这段令人心碎的经历中,她全程都没有流泪,大多是微笑,默许,甚至在分享文章还露出笑容。
四十年之后,近乎揭开伤疤,并且直面了伤害的源头,Jennifer说出了她对当时的厌恶,羞辱的泪水夺眶而出,而这一次她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去年26岁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并留下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肥姐一直觉得这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无论从思想和文笔来说,它对女性自我的剖析让人觉得作者是挖心创作。
《信笺故事》是美国版房思琪,讲述了13岁的詹弗妮和长跑教练比尔的一段往事,是美国纪录片导演詹弗妮·福克斯根据自己被性侵的经历自编自导的。
年近50岁的詹弗妮是个大学教授兼纪录片导演,有个订婚三年的男友,有天她平静的生活被母亲寄来的快递打破,里面是詹妮弗少女时期写的东西,这些信件打开了她刻意尘封的往事,在母亲的追问下,詹妮弗努力回忆那年。
13岁的詹妮弗被父亲送到格拉夫人的马场练习骑马,一起的小伙伴有贝奇,弗兰妮,兼职工艾莉丝,马场里还有个叫比尔的中年男教练,他健壮温和,与格拉夫人有私情。
在小詹妮弗的记忆里,格拉夫人是她见过最漂亮的女人,高挑优雅,因此她无条件地信任格拉夫人。
父亲忙于生意,母亲被几个孩子和家务乱得团团转,没人注意到詹妮弗渴望逃离的心愿,每周星期五在格拉夫人与比尔那里,她找到了归属感,两个成人把她当作朋友,他们那种开放自由的态度让人着迷。
有人给女儿的忠告是:“那些看起来可以做你父亲或祖父的男人,其实并不会把你当女儿或孙女看待。
”詹妮弗把他们当作家长,他们把她看作猎物。
一次三人聚会,格拉夫人借口要回家做晚餐,把詹妮弗单独留在了比尔家里,比尔让她念诗,鼓励她,靠近她,引诱她……
其实詹妮弗并太不明白那一次次的抚摸、喘息、冲撞,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换取他们的友谊,直到她呕吐心烦到害怕,才鼓起勇气打电话给比尔和格伦夫人,说参加不了聚会,言语之间全是抱歉。
就像房思琪为老师口交之后说:“对不起。
”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虽然也不是她的功课。
之后詹妮弗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交了许多男朋友,她一直把比尔当作初恋男友,爱好写作的她写下了这段经历,但以她当时的心智,下笔就是:“我拥有过一段完美的爱情,我遇到了两个让我着迷的人。
”
现在母亲评价说:“你就是被性侵了。
”詹妮弗的世界开始倾斜了,她自以为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经历,却发现是令人作呕的现实,为什么偏偏是她?
可能因为贝奇拒绝了,弗兰妮太胖,而他们认定她什么都不会说才这样做。
詹弗妮开始四处寻访,她找到了贝奇、弗兰妮、艾莉丝、格伦夫人,当事人出于私心,避重就轻,不过足以让詹弗妮拼凑起当年的真相。
记忆总是不可靠的,詹弗妮以为13岁的自己足够成熟,照片里却是瘦弱可怜的样子;她明明记得在比尔家的第一晚壁炉很温暖,突然间火焰化为灰烬;她总是记不起那时自己说了什么,别人的话仍犹在耳边。
事隔四十年,詹妮弗每次亲热都仿佛重揭伤疤,而星期五、马这些名词也会勾起她不快的回忆。
时间愈合不了伤口,她的灵魂永远停留在了13岁。
可能导演是拍纪录片出身,影片风格冷静克制,叙事有条不紊,力图展现每个人的深层性格,但不想造成太明显的导向性。
詹妮弗最终接受被性侵的事实,母亲也为当年发现苗头但心存侥幸而道歉,至于格伦夫人与比尔,他们从来没有忏悔过,因此导演只能在假想的时空里和他们一一对话。
导演也让50岁的詹妮弗试图阻止13岁的她,但无济于事,因为那时她的家庭,她的状态都注定命有此劫。
再说说演员选角,扮演小詹弗妮的演员伊莎贝尔·内利瑟在镜头下不是丰盈或苍白的少女,她就完全是小孩样儿,这也许是导演的本意,被性侵的只是个孩子,而不是禽兽眼中早熟纯净的少女。
电影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法让它在电影领域有一定地位,这其中的艺术感我尚不能完全领会,但对于这个故事,算是看明白了大意。
一个48岁的女人,回头去直面13岁时遭受的性侵,那种被自己、被父母、被对方所蒙蔽了,以为是爱情,以为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以为自己没有受到的伤害。
年少时遭受性侵,对少男少女内心的伤害具体是哪一方面的呢?
美国不会像中国一样,有贞操观和名节这一点道德束缚,所以她们的伤害点在哪呢?
是不能享受美好的第一次所以对于性无法形成正确的观念?
还是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屈服?
还身心的双重崩塌吗?
伤害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大,但是点在哪我尚未能完全明白。
女主角或许是本能地为了自保,所以选择了尘封和遗忘。
但那道疤永远隐藏在内心深处,越久越深也越是无法抹去,虽然多年后再去追溯,从世俗层面来说,并不能得到什么,也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按传中国传统的观念,反而会破坏自己的名声。
但她似乎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去面对这个事实,去抚摸自己的伤疤,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可这个结终究还是要自己去解开。
或许疤痕永远不能消失,但当你能平静地欣赏它时,它才能美得像蝴蝶!
对社会而言,这个举动是有极大的启迪意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看待少女被性侵?
应该如何避免这类事件发生?
这是社会各方需要思考和优化的,导演本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拍了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
值得钦佩!
好难过 心被揪着疼 谁都经历过青春懵懂, 但并不是每一段青春都与美好相联 成长中的少年敏感又孤独 渴望更多的“爱” 与关注饮鸩止渴 曾经不理解甚至责怪母亲的严苛与过度保护,但如今看来真的是感恩自己能够幸免于难 如果他日为人父母 必当尽全力守护他们左右 不至被孤独蚕食故事里Jenny在某一天突然拿起电话对Bill说不 但真实的世界中可怜的少女只会就此落入一层又一层更深的地狱 她厌恶自己 被那个人触碰过的身体 所以她自此以后与不同的男人上床 外国人 已婚男人 各式各样的人 她要借他们之手毁掉自己 这样才能说服自己 她是那个winner 而不是可怜的victim 48岁了 仍然孑然一身 触动到我的还有一处,作为pro的Jenny访问她的一位女学生第一次的经历 女孩面露羞涩 但仍不掩饰幸福的回忆说 是和她的男友 在甜蜜的17岁 他们青梅竹马 爱与痛交织出的初体验 是令人艳羡的 女孩陶醉的沉醉在过去的回忆 而Jenny的眼里发出寒冷逼人的目光 她被刺痛了 幻想的遮羞布被扯开 她只是那个承受poor girl abused by that disgusting guy 这部电影最绝的 就是切入角度 事情的真相的重现没有意义 故事里38岁的Jenny回到13岁的记忆中 共同经历那些难以启齿的时刻 自己只敢对自己坦诚 也只有自己最能接纳自己
Jennifer今年48岁了,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并在大学中授课,她订婚三年却始终未婚也没有孩子。
母亲收拾东西意外的发现了她13岁时写的一篇文章和很多来往的信件,非常警惕并暗示Jenni她可能遭遇的是一次侵害,但Jenni矢口否认并坚称自己拥有了一段爱情而不是受害者。
可心底微弱的声音和迷糊的记忆又似乎在提醒自己确实曾受到过不合理的对待。
于是Jenni开始寻找当年的见证者知情者和参与者,她终于在一次一次的询问纠结回忆中认清了现实,她遭遇了一场对未成年人的暴力。
这个话题是近几年不断有作品去讨论的,令人难过的是,这改编于导演本人的13岁时的作品(也是电影中提到的文章)也基于导演个人经历进行了改编和拍摄。
所以对儿童的侵犯是真,那些以爱作为借口的理由和合谋也是真,甚至直到35年后这个孩子还在深受其害自我欺骗最后醒悟也是真。
这些真实存在的伤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时候是否起到了一个警钟的作用?
电影的呈现方式我很喜欢,有一点悬疑,也将回忆处理的非常超现实。
记忆里超美的Mrs G现实中是个又老又严厉的老太太,略显英俊的Bill也不过是个大腹便便的渣男。
而对记忆的美化可能不止于此:她以为自己的15岁是个少女其实不过是13岁的儿童样子的自己,她想象的一场恋爱不过是两个成年人的陷阱,她以为的自由是自我欺骗,她书写下的经历被自己说成是虚构故事…一次又一次她与自己的对话和与Mrs.G的访谈般得对谈都在展示她在边回忆边使用自己现在拥有的纪录片的能力去再次分析,展示真正的真相。
记忆是骗人的,但那些表情和感受不会。
她想起了对方冷漠的表情和自己生理的呕吐,让这一切再也无法被合理化。
也让她终于可以和年幼的自己面对面。
后劲很大的电影,很多镜头也非常直接,节奏非常好,技术上也可圈可点,值得看。
《信笺故事》的是纪录片导演詹妮弗·福克斯的首部电影处女秀,改编自福克斯亲身遭受性侵的经历。
由《大小谎言》女主角之一劳拉·邓恩出演女主角詹妮弗。
虽然是詹妮弗的故事片首秀,看完后我很佩服电影叙述故事的功力。
影片始终贯彻着现实和回忆两条主线,平行交叉着向前推进故事情节,同时互为关联,互为缠绕。
还有更为复杂的是,影片还要不断展示对詹妮弗的记忆偏差的修复。
这样的关系很容易把观众弄糊涂。
但是作为纪录片导演的詹妮弗.福克斯,讲故事的能力不是吹的。
影片叙事脉络清晰,很感人。
社会对第二性的塑造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让女人从小就以成长为符合社会性别定义的人为荣。
小时候悄悄在家偷偷擦妈妈的口红,穿高跟鞋,都可以说是不同年代许多女性的集体回忆,成为女人,这四个字是极有蛊惑力的存在,诱人争先恐后把符合固有概念的条条框框往身上套。
这些既定认知只不过正好捉准人性对美的向往,也就罢了。
青春期的女孩尤为想迅速成长为女人,于是有的人开始告诉她们,经历了性,你才真正成为女人。
这条似乎也被许多人照单全收。
某种程度上,这概念也可以理解。
可怕的地方在于,相对应的成为男人守则里,他们说,上了她,你才是真正的男人。
更可怕的是,一些相信这一套的男人,兴许会用一生来贯彻。
他们往往以高一级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去接近对他们原本怀着尊敬的年轻女孩。
他们年轻过,所以他们有一百套说辞去套路年轻姑娘的涉世未深。
他们带着她们最需要的尊重、理解、包容,挟带知识、阅历,一股脑砸下去。
他们多了解青春期那些早慧的女孩子有多孤独啊。
同龄人的思想远没有跟上她们的步伐,父母等大多数成年人却又还把她们当作孩子,不会认真去聆听她们的想法。
她们比任何阶段都想获得认可,想成熟,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被当作一个真正的女人去对待。
Bill这样的男人们出现得正合时宜。
当女孩子以为自己得到了难得的知音,感激涕零愿意打开自己时,他们才掏出真实意图,那个意图只想理解她们的身体,前面一切筹谋都只是一场殚精竭虑的前戏。
是的,这比直截了当的摸大腿聪明得多,聪明到受害者甚至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认为自己“或许是爱吧”,认为“那是我第一个男朋友,只不过比我年纪大些”。
可是这对她们来说是爱情,对他们来说却只是又达成一个成就,收获多一个战利品。
当性侵者用下半身来完成自我肯定,承受者就变成他们的战绩与骄傲。
否则章文不会得意洋洋地在受害女孩子面前吹嘘自己之前有多少个。
一方面告诉女生,你应该觉得骄傲啊,这是抬举是荣光啊;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她,那一百个女生都觉得没事,你何必小题大做呢?
Bill实践得更彻底,作为一个事业上颇有成就的男人,他不难得到年轻女孩的崇拜,他是自己小世界里的王,他甚至创造了一个世界观,实现着一套原始的一夫多妻制,并且只有非常年轻的女孩子才可以留在他的世界里。
G小姐无论年轻时有多风华绝代,年纪一大就毫不留情被踢出局,从始至终她都只是一个猎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比Jennifer更悲哀,因为她直到老都没有觉醒。
不管她作为一个女人,在所有人眼中看来是多么有价值,她却一生都甘愿活在Bill的阴影下助纣为虐。
因为打从Bill一开始操控年轻的她开始,她已然停止成长,她永远地成为一个被操控的小女孩,在心智没有完全成长时,错误的性非但没有帮助她成为女人,反而让她永远地停下了,那条成长之路被封得死死的。
从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来说,物理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伤害绝对是无法权衡孰轻孰重的。
这也是为什么,性侵值得如此上纲上线,性的自我保护得往所有人脑子里狠烙,这针疫苗对所有人同样重要。
木子美这时候跑出来,倒不提什么三观,她只不过是把一向多存在于男性身上的思维夸张演绎了一番而已,就足以让那些洋洋自得吹擂自己战功赫赫的男人丧气了。
有趣的是,大多数性侵强奸方面的无头公案,都是败露于当事人自己事后跟人吹牛逼。
所以这一针心理疫苗要打给所有意图用生殖崇拜实现肯定自我的人,下半身的事成就不了你的上半身。
也打给所有女孩子,当你可以合理享受性的时候,你必须把是否享受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任何侵犯你的人出现,能勇敢为了捍卫自己去反抗。
而这样的觉醒和反抗,不论何时都不为晚。
唯有这样,你才算真正成为女人。
不出所料,甘肃跳楼女孩的消息没过一个月,就已经淹没在了热点的烟波中。
有人问我为什么一直不写她?
其实我并非没得可说,只是每每落笔,都觉得特别无力——因为那些在楼下加油呐喊的人,还有网上“不就是猥亵,至于自杀么?
”的声音。
性侵(包括猥亵)这件事,对于女孩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写下半自传体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自杀,她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她那么美那么优雅,她甚至相信了爱情,遇到了B先生,为了他披上婚纱,但最后仍然结束生命。
有人说,有这个必要吗?
幼时的性侵,到底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
今天要讲的这个“美版房思琪”的故事,可能会给你答案:《信笺故事》
《信笺故事》的整个观影过程中,我出现了极度的不适:恶心、胸闷、39度的高温之下我没有中暑,反而浑身发凉——因为这电影就像鲜血淋漓的大型解剖现场。
故事是本片导演珍妮芬·福克斯根据自己13岁时被诱奸的真实经历改编的:48岁的珍妮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纪录片导演兼大学教授,有个订婚三年的男友,生活安稳。
忽然有一天,珍妮的母亲慌张地打来电话,因为她翻到一篇女儿13岁时写的作文。
珍妮对此如何反应呢?
在高速路上超速开车,试图制造车祸,将一切掩藏。
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开始浮出水面:13岁那年暑假,珍妮去学了马术,遇到生命中两个十分重要的人:马术老师Mrs G,她是珍妮见过最漂亮的女人、温柔高贵、美丽善良;跑步教练比尔,风趣幽默、阳光帅气。
珍妮有5个兄弟姐妹,父亲整日都在工作,母亲忙于照看弟弟妹妹,在家里她完全没有存在感。
所以在MrsG和比尔这里,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她对于那段时光是这么回忆的:自己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马术训练营遇到了初恋,暑假时光甜蜜幸福。
可是,当她翻开相册却蹊跷地发现,当年的自己完全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她根本不是什么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完全就是一个只有13岁的小孩子!
记忆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原因就是:在珍妮记忆里最甜蜜的那段时光里,她被两个成年男女诱奸了。
是的,他们一起。
这是一次计划周密,精密实行的恐怖犯罪。
刚认识不久,比尔和Mrs G就坦白了两人在搞婚外情。
在崇拜他们的珍妮看来,这代表了一种信任,一种平等:成年人愿意和一个孩子分享自己的秘密,多酷啊!
平日里,两位老师一个小小的身体接触,一句欢呼和鼓励,都能让珍妮产生了莫大的满足。
这种备受瞩目的感觉,是一个13岁寂寞女孩无法招架的。
所以有一天,比尔留珍妮在家中吃晚饭,她非常自然地答应了。
饭毕,比尔一边让珍妮读着他准备的诗集,一边给手在发抖的珍妮盖上了一条毯子。
接着,他很自然的钻进了毯子里。
他称赞珍妮完美、成熟又特别,一步步诱导她脱光了自己的衣服......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优雅温柔的女老师Mrs G也参与了这场犯罪。
毫无疑问,比尔是一个强奸犯。
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珍妮坚信,比尔是他的初恋。
48岁的她甚至从未想过自己是一个受害者!
当年一起上马术课的同学,也把那段时光忘得一干二净——这个同学,曾经和珍妮一起遭受过二人的强奸。
为什么会失集体失忆?
为什么一罐砒霜,变成了最甜美的蜜糖?
因为太!
痛!
苦!
心理学上有一种病症叫做“心因性遗忘”,也叫“选择性遗忘”。
患了这种病的人往往会把恐惧的、愤怒的、不愉快的经历自我清除。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就曾写道:“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否则我太痛苦了。
”她必须去爱上强奸自己的老师,不这样,她就活不下去。
写下性侵故事后终自杀的林奕含一个强奸的罪案,就这样被受害者自我美化为一场恋爱。
真实的珍妮当年经历了什么呢?
她和比尔每次做完爱之后都会发烧、呕吐不止。
身体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8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难以想象这个小女孩把自己关在厕所,一遍又一遍呕吐时她到底在想什么。
她知道自己在面对不好的事,她知道着撕裂的疼痛。
但当事情发生时,她完全没办法逃开。
这就是为什么只要和未成年女孩发生性行为,不管是否是暴力强迫,都是强奸:因为除了发育原因外,幼女根本就没有对这件事的判断力,她们还没来得及选择,就已经被伤害了。
这件事的痛苦,也许直到她们成年之后才会领悟。
也有一直不愿意领悟的,比如珍妮。
她在不断地挣扎和徘徊,最后因为无法承受,扭曲了自己的意识、改写了记忆。
但是记忆可以被掩盖,却不会消失。
珍妮给学生上课,学生讲起自己的第一次性经历,都说那是一次美好的体验。
看着一脸甜蜜的女学生,珍妮彻底崩溃了。
电影的故事没什么悬念,但是导演的处理手法却很独到,是用一种精神分析的方式,带我们一步步走进了性侵受害者的内心。
突然醒悟后,珍妮开始逐渐回忆起整件事情的真相:最开始是比尔,她忽然明白他并不是自己的初恋男友。
后来是Mrs G,其实她是罪恶的帮凶,是她一次又一次对珍妮暗示,留下来,留下来......
像现实中一样,强奸犯并没有受到惩罚:多年之后,比尔去大学当了教练,成为体坛名人、传奇英雄,还获得了“杰出公民奖”。
珍妮终于鼓起勇气跑到颁奖礼上和比尔对峙,他已经老的不像样子,还责怪珍妮一切都应该怪自己。
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忘记就没有关系了。
但已经48岁的珍妮依然没有走出来:她会在大街上看到幻觉中的比尔;她会和男友做爱时看到比尔,有固定男友,却无法走进婚姻;她不敢要孩子,过着感情上自暴自弃的一生……原来,儿时的经历早就刻在了她身上,她可以改写记忆,但伤痕会永久的留下来。
想知道儿童性侵到底是怎么毁掉一个人的一生的吗?
就是这么毁掉的。
其实,当时珍妮的家人只要稍稍对她多关心一点,也许这些事就不可能发生。
每次比尔堂而皇之来接珍妮走的时候,都会亲吻她,家人对此视而不见:
禽兽行为就这么被默许了。
珍妮不止一次说过:“我恨他们(父母)。
”大家庭中本该与欢乐相伴,但她毫无存在感,珍妮时时刻刻期待着父母的另眼相待,获得成功和自我毁灭都是很好的方式,所以她都做了。
电影的结尾,成年珍妮与小时候的珍妮有一段同时空的对话:成:这么多年,你都跟我说这个故事是完美的。
小:是完美的啊,我(写的作文)还得了A呢。
小:你觉得我是可怜的受害者,我不是受害者,我拥有的东西独一无二……我也不再是隐形的小孩。
成:你永远无法结婚,永远无法有自己的小孩。
小:我又不想结婚,我讨厌小孩。
但有一件事,我是确信的,他爱我,他为我哭了,这么多年,他一直给我寄明信片……
珍妮以自我欺骗的方式幸存了下来,但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女孩在遭遇性侵后没能活下来。
而且,如果受孩子自己不说话,犯下罪行的人将永远不会被惩罚。
那些女孩(或男孩)受过的伤,不是我们用一句“珍惜生命”就能填补的。
唯一的办法,是保护好孩子,让这些事情永远不要再发生。
本文首发《壹条电影》,微信公号《1895电影评论》同步。
每一次未成年人性侵案的发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反思,例如父母为什么在该出现的时刻缺席,社会为什么对受害者的包容不够,加害者为什么能够得逞等等。
但是出于对隐私的保护,以及各种难以启齿的原因,人们很少知道那些受害者被侵害后,会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在美国,有一位名为詹妮弗·福克斯的纪录片女导演,她勇敢地把自己童年遭性侵的真实经历拍成电影,告诉了观众童年的不幸经历会对一个人造成多大影响。
《信笺故事》
影片的女主角詹妮弗由劳拉·邓恩饰演,她是一名年近五旬的纪录片女导演,至今未婚,有一名相处6年的男友。
某一天,詹妮弗的母亲发现了女儿40年前的一些信件,信件的内容非比寻常,母亲立即将詹妮弗叫回家对峙。
原来这些信件显示,詹妮弗40年前曾经与一名大自己很多的中年男人恋爱。
詹妮弗对母亲的大惊小怪感到不满,因为她觉得这只是一场正常恋爱,在她的记忆里,这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田径教练的故事。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詹妮弗依然记得,故事发生在一个暑假,她在一个马术训练营里遇到了美丽的马术教练G女士,以及英俊帅气的田径教练比尔。
在相处过程中,詹妮弗渐渐对两位教练产生好感,并且得知已婚的G女士与离异的比尔产生过一段恋情,但是G女士与比尔的关系“发乎情,止乎礼”,并没有逾越道德,是一段纯洁美好的恋爱,而詹妮弗也为见证了这样一段爱情感到幸运。
可是詹妮弗的记忆与母亲产生了差异,随后母亲通过旧照片证明,那个时候的詹妮弗根本不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是一名年仅13岁的女童。
为了搞清楚当年发生了什么,詹妮弗与母亲翻遍了当年的照片和信件,走访了马术俱乐部的老友,逐渐拼凑出事件的真相——G女士、比尔、詹妮弗三个人的关系并不纯洁,而是一段乱伦三角恋,并且比尔与詹妮弗发生过肉体关系。
为什么记忆会出现偏差?
其实有一个词叫“选择性记忆”,就是说人们往往会记住对自己有利的记忆,忘掉负面的记忆,甚至在遭到严重创伤后,大脑会篡改记忆,让自己能够继续生活。
在实施性侵的过程中,比尔没有粗暴的对待詹妮弗,而是利用教练身份潜移默化的对她进行洗脑。
比尔不断向她灌输:“你很特别,你看上去很成熟”、“婚姻生活是可怕的”、“一夫一妻制是不合理的”、“我比年轻男孩更有耐心照顾你”等等,利用了詹妮弗叛逆的心理,让她误以为两人是恋爱关系,从而满足自己的兽欲。
而看似美丽端庄的G女士,实则更加变态邪恶。
她身为有妇之夫,不仅与比尔出轨,还曾建议詹妮弗加入他们的3P甚至4P的性爱party中。
根据拼凑的回忆显示,像詹妮弗这样与比尔发生关系的女孩很多,而G女士就是帮助比尔狩猎的帮凶,训练营就是他们的狩猎场。
相比成年人,未成年在心智、社会阅历方面都存在不足,这使其更容易被加害者洗脑、控制,而且童年时期这种认知一旦形成,甚至会影响受害者一生的性格与价值观。
詹妮弗的母亲回忆,詹妮弗的青年时期非常放荡,喜欢与各种各样的男人上床,并且对结婚生子感到恐惧,这些性格的成因,很可能与童年的遭遇有关。
经过母亲的提点,詹妮弗才意识到她这几十年看似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行为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比尔的影响。
后来詹妮弗又与身边的人探讨自己的初体验,发现其他女性都是美好的回忆,甚至会伴随着性高潮,只有自己的初体验是恶心和一阵阵呕吐。
原来自己这些年一直活在阴影中,却从没有意识到。
面对残酷的真相,詹妮弗最初并不接受,也拒绝接受心理疏导。
当她向警察咨询时,拒绝使用“性侵”这个词汇,坚称这是一段“恋爱”;当男友说她是一名“受害者”时,詹妮弗表现的非常狂躁,大吼自己才不是“受害者”。
拒绝接受,这是人类面对悲剧时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
几十年来,詹妮弗都在这种自我催眠中生活,这让她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无法享受正常的婚姻和性爱,并且与身边最亲近的人互相指责、折磨。
相比侵害本身,更可怕的是侵害对受害者一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受害者本人也没意识到。
詹妮弗一直自欺欺人的认为,比尔是爱自己的,比尔每年都给她寄明信片,但是她时隔几十年再次站到比尔面前,当众揭穿比尔曾与13岁的自己发生性关系时,对方的矢口否认彻底击碎了她的幻想。
影片最后,导演让童年与中年时代的詹妮弗同框出现,对比两个不同的自己,詹妮弗失去的不仅是那份纯真与稚嫩,更是几十年美好的人生。
无论国内国外,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都是一项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93%的加害者都是受害者认识的人,而且加害者多是长辈、教师、教练等拥有身份优势的成年人。
在美国,除了声势浩大的好莱坞“Me Too”运动,体育界也曝出了多名体操运动员遭到教练性侵的丑闻,受害者中不乏一些奥运冠军。
过去多年,导致受害者不敢发声的原因除了羞耻、害怕报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加害者洗脑,不认为自己被性侵,但罪恶不会因粉饰而消失,那些“以爱之名,行禽兽之实”的人,不应该逃过法律与道德的制裁。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改编自美国性侵案件,这部电影比《嘉年华》更直接更勇敢。劳拉·邓恩出演的妈妈,偶然间发现了一封女儿40年前所写的信。信里揭露了一段三角关系,诸多秘密也就此被揭开。尽管故事的主人公在向我们呈现故事的时候看似那么平静,但这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终究还是看得人内心波澜,五味杂陈。」海报上坐着的是十三岁的Jennifer和48岁的Jennifer。太压抑了,看电影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想起林奕含。林奕含选择把那段不堪的故事文字化,Jennifer选择把这一段故事影视化。但是,我们仅仅只看到了 这些侥幸能把故事记录下来的人,而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呢?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不寒而栗。
冗长的无聊故事,几十年后才发现自己被性侵,不是真爱,这是后知后觉到何种地步了?我其实就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女的真以三十多年前的遭遇控告她教练,教练是不是要受刑?豆瓣居然把这部电影打分在8.0以上,是因为最近流行的me too运动吗?
分数高是因为同情女性,从整体感觉缺一口气,一吐为快的气。
HBO是有些马力克在身上的。(不是)。这剪辑有点碎,跟的有点累,不是导演自己剪的,3个editor。a. There must have been a witness. b. Wanted to be treated as a special person
不太喜欢这种一直呆着瘾不说的故事,故事的谜底揭开,但是是我们能想到的事情,不如干脆就不要呆着人家的瘾,这种故作玄虚的电影看得很想快进
困
过去现在两条线太零散了
仿佛回到了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过程,溺水般的窒息感,不断被淹没。真相无法承受时,人只能躲进故事。告诉自己是幸存者,才能淡化幼年被侵犯的受害身份。看完最不愿面对的是开头的那句,你即将看到的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人通常会倾向于欺骗自己 好多事得过了好久才能回过味来 倒不如身体诚实 吃坏了冻着了就腹泻或呕吐//当时房思琪给我的冲击过大导致现在看到这部片子时我似乎已建立起某种自我保护机制没能让自己完全入戏 不入戏 作为观众才会少点伤害//几乎不能相信成人和孩子建立恋爱关系这件事 不仅权力不对等而且其中一方还不具备成熟的自我意识//不能原谅//虽是双线叙事但线索流畅情感连贯 不错的
导演真实经历搬上大荧幕,佩服!国外的开放程度有多大有多随意,步入中年的詹妮弗从13岁的日记才回忆起自己曾被爱和享受,佩服!电影不温不火,剧情的抽丝剥茧,发现曾经以为爱自己的人,同时也爱着很多人,难免愤从心中起,可这和詹妮弗有什么区别,她也是一类人,愿意和很多男人有故事,她也不希望再一棵树上吊死,呵呵佩服佩服!美国式自由罢了,所以她不反抗,她只是渴望重新找回这一段日记里的旅程,因为一开始她以为自己15岁值得拥有,其实放不开的真相是她当时只有13岁,后知后觉罢了。
看过 忘了
故事。结构。反思。题材。少女性侵,意识觉醒。
记忆到底会怎样欺骗我们,我们到底会怎样欺骗记忆?
这种片怎么能叫剧情片?无意中看了,观感极度不适。
。。。。。。。。。。
所以艺术创作者只要展览伤口就能得到观众认可了呢
希望女孩都能学会辨别看似无害而浑身发骚的渣男 以及发现那些看似无聊老实巴交但内心纯洁火热的能给各位菇娘一段美好感情经历的肥宅🙄
这么重要的事还需要通过信笺来恢复记忆?蠢姑娘,真是一个蠢姑娘
看不懂想表达什么
真的是时机对的电影,赶上所谓的#metoo。对话这种形式也没有很特别;故事也没有很深刻,但胜在真实? 看看鱼缸这样的作品,那么这部只能说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