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黑之时
ดาวคะนอง,生命宛如幽暗长河(台),By the Time It Gets Dark,Dao khanong
导演:安诺查·苏薇查柯邦
主演:亚瑞克·阿莫苏帕西瑞,阿萍雅·萨库尔加伦苏,Achtara Suwan,威斯拉·威奇特-瓦达坎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法国,卡塔尔,荷兰语言:泰语年份:2016
简介:偏僻幽静的房子裡,电影导演架起摄影机採访中年女子,希望汲取剧本灵感,因为她曾参与1976年惨遭泰国政府血腥镇压的学生运动。电影一开始看似平常,影像来回于现在与过去。然而单纯叙事逐渐碎裂,一朵发光的蓝色蘑菇,一个不断换工作的女孩,一个男演员,一个女演员,虚实界线模糊难分,电影之中还有电影⋯⋯。 以《看似平凡的故事》..详细 >
既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都说了是先锋影人的作品,咱也就不指望表面意义上能看懂。要不是过了一个半小时画面出现湄南河畔法政大学河滨校区的标志性塔楼(幸亏我去参观过认得出来),很难和1976年的历史事件搭上关系。金天鹅会颁给这样的作品,挺难得……唯一的作用大概是引导我拜读了安德森关于事件的著名论文Withdrawal Symptoms: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October 6 Coup。
如此不相干的情节在同一情绪的引导下变成合理的安排 甚至情绪本身越位成为主要 所有故事情节都仅为“入黑”之感服务 如此接近梦境的构造 太妙了
By the Time It Gets JZK
为了看片恶补了一遍泰历,结果没看懂
导演与阿彼察邦有着同样的野心和胆量,但是在手法上却似乎走在对立面。至少我感觉,她的复杂的拼贴的文本没有后者那样具有内核上的神秘的凝聚力,更多是游走于表层上的多义和发散而已,不是从水中同根长出来的不同的枝叶,而是游动的浮萍,一个见底见切面的肌理,另一者就是表层的的多样而已。~~~~胡言乱语而已。但是,我欣赏这样的作者,探索是有必要的。
1小时之后有点意思
#釜山电影节# 电影自带的英文字幕一半的对白都没有翻译,而韩语都译出来了,生气…… 2016/10/07 15:30@ CGV Centum
可能因为拍摄周期拉得太长,导演的预期应该不止如此
core course最后一部,term1 Birkbeck Cinema最后一部;路边野餐更好一点...;演员不太行;Locarno Festival相关介绍文章结尾:We may be living a dream, or dreaming our lives.
很阿彼察邦。
总会再长出和变白的头发 无论怎样都会过完的一生
典型的,带有致幻效果的蘑菇电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许多瞬间(仅此一点就可以说导演的镜头精准度很高),露台外的山林原野,坠入情绪的肢体眼神,甚至是河水之上的船只,无头无尾的片中片。本以为是一个人物的镜像反射,穿透过去回到现在,但发现好像不能用逻辑来解释
放以前应该还会挺喜欢的影片,但现在却始终都欣赏不来。两星。
没看懂要讲啥。1. 要讲大屠杀历史就好好做个featurestory啰 混进来拉升历史沉淀不是给一星的理由 2.影评介绍真能忽悠…
要穿过层层障碍,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奇迹(意念移物般的)才能回到被消音,被遮蔽的历史现场。“我不是活的历史,我只是历史的幸存者”,面对历史废墟,我们最后只能“不如摇摆”,摇摆在一个粉红色的天空下。阿彼察邦丛林里游荡的鬼魂与野兽,在这里幻化为一个披着虎皮的小孩,都是幻象也都是真实。
在剧中女导演采到蘑菇前,导演的意图大体还能揣摩。之后就挺难捉摸摸了。所以,建议影片改名《蘑菇》。
对于摄影上有很多的实验表达,只是逻辑很难理清很难懂,不同故事线之间的联系需要细细品味,只是在快节奏的今天,我并不认为这是好事。
沒有清晰的故事線 沒有明確的主角 結尾一些靈氣的場景感受到情感的流動 比如游船上 比如最後佛經環繞 但總體而言還遠遠不夠啊
俄罗斯套娃一般的叙事文本,神秘又精准的视听设计,很有东南亚那味儿了;可惜的是人物和情绪还是太松散了,尤其后半段几乎完全是概念先行,但是风格质感真不错。
没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