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我

My Money & Me,My Money and Me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金钱与我》剧照

金钱与我 剧照 NO.1金钱与我 剧照 NO.2金钱与我 剧照 NO.3金钱与我 剧照 NO.4金钱与我 剧照 NO.5金钱与我 剧照 NO.6金钱与我 剧照 NO.13金钱与我 剧照 NO.14金钱与我 剧照 NO.15金钱与我 剧照 NO.16金钱与我 剧照 NO.17金钱与我 剧照 NO.18金钱与我 剧照 NO.19金钱与我 剧照 NO.20

《金钱与我》剧情介绍

金钱与我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你是否每个月都在为还款发愁?你是否想买一样东西却因为囊中羞涩迟迟不敢剁手?你是否背负着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喘不过气?让我们跟着个人理财专家凯特琳娜·德弗里克斯和辛妮德·莱恩学习如何理财,了解做好预算的重要性。业内人士还会就买房买车度假给出内部的省钱小建议。行为学专家彼得·卢恩还会用实验说明很多消费者心理,助你更好地做出经济决定。要知道只要你愿意省,钱总是有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摩比小子大电影我们的故事吸血鬼的拥抱马成的喜悦宽恕宝宝大过天胖男孩快跑成神之日西游ABC车手偶像集结!第二季灵异妙探大电影三分法则四平青年往事热恋中的他黑夜艳阳弹指神通炽道巨塔杀机错爱迷踪摊开你的地图甜点转生最强甜点师降临异世界卢卡的世界民宿的秘密佐料无心法师2堡藏男奴时代往事决堤黑手党恐怖系统

《金钱与我》长篇影评

 1 ) 改正消费习惯

拿自己对比片中消费:1.每周列一个购物清单,不参加换购也不买用不到的东西;我自己也喜欢囤积,洗护用品,囤积食物,吃不掉的食物坏掉会扔掉,挣到的钱就这样扔掉了;2.不为短途打车;我也经常为了10分钟的路程打车,原因为起晚了,算一下,一天打车10元,一个月100元,一年1200元,只需要每日我早起15分钟就可留在自己钱包里;3.信用卡不用来消费小钱每个月的花费基本上用信用卡来支付,小钱积累起来也不少,按照主持人的意见,信用卡该用来消费大件,而不是基本生活开支,这样会让花钱变得毫无感觉未完待续…

 2 ) MyMoney and Me

1、控制钱:take control of your cash,lower casual unconscious spending2、省钱技巧:insider tips on saving your money3、本能如何影响消费:how basic human instincts are costing us at the checkout(1)赋予效应 endowment effect:人们倾向于保持原来的选择(eg.运营商、燃气、宽带);占有欲:当你没有拥有时,你可能并不是很想要;当你得到后,又很不想放弃;一旦产生依赖就没那么愿意换成其他东西。

(2)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 需要记住你最初的想法;不要被别人在你脑海中植入的数字影响,购买前计划好自己的花费和服务。

(3)复利:低估金钱收益,降低长期储蓄和投资的可能性(4)框架效应:人们对高价商品的溢价不敏感,要学会关注相对价格(5)诱饵效应 decoy effect:标价20元和30元差不多的商品很容易选择20元,但如果加入50元(诱饵),则容易消费30元的物品,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预算选择中间价位(6)最后通牒游戏 ultimatum game:人们不仅在于利益(价格),也在意是否被公平对待。

 3 ) 《my money & me》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消费习惯…

最近一直在看各种省钱、合理消费的帖子 这个纪录片通过对6个普通家庭的财务分析 算是比较全面地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多花钱的点给点了出来 像是:1、每周三次以上点外卖、每天吃外带咖啡☕️;2、一周三次以上约会都是出去吃饭;3、买一堆用不上的日用品或者小物件或者囤一堆食品过期吃不完浪费;4、家庭日从没考虑过去免费景点,也不提前准备好食物,在KFC上浪费钱;5、每年十几次寄礼物给亲戚 人家可能根本用不上还花掉大笔邮费;6、自己的旧车耗油税又高还不肯换等等 ;7、从没花时间精力去研究过上网费、通讯费、医疗保险套餐和国家优惠退税政策等等。

如果想要解决问题 在不开源的前提下——片中大部分家庭收入都不错 并不是收入的问题 主要是心里有“预算”这根弦 然后再一些可以预见到的必须开支上做好提前规划、减少冲动消费比较实用的小建议包括:1、每次购物之前规定预算并且提前列清单 严格按照清单买 只买自己需要的;2、普通日用品和食品可以选择名牌的平价替代品 比如超市的自有品牌;3、弄清楚透支信用卡、小额借贷的真是税费 尽快还上这些利率或者手续费高的贷款 积累良好的信用并用银行相对低成本的贷款置换;4、花时间研究国家税收、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合理运用;5、尽量减少外卖和外带咖啡☕️频率 自己在家做;6、减少打车频率 近距离可以骑车 如果附近共享单车方便的话更省;7、退休之前尽早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金;8、尤其在房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 房子或者车子很可能会成为负资产 如果自己买的房子闲置 租金无法cover掉贷款 自己还要额外付租金租房子住 那你买的房子相当于是负资产 得考虑怎么盘活减少开支…每集20多分钟 还蛮贴近生活的 当然中国和爱尔兰国情不一样 很多具体的细节的东西无法通用 但是~不得不说每个国家的普通人都很相似 尤其在消费习惯上…在好几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还是理性一点吧 毕竟如果不是真的热爱 工作到老还蛮可怕的 尤其是你“不得不”工作到老

 4 ) 中国人的金钱智慧

金钱历来是中国人的敏感话题。

自小受父母影响,非生活必需品皆无须购买。

生活必需品里多方比较,又想好,又要便宜。

自幼时看电视起,铺天盖地的广告已经买下种种消费陷阱,等着我一个个跳进去爬出来。

在别人推荐下而购买的一摞摞书籍,至今连1/10都没看完。

甜品,零食,生活质量提升的小物件更是数不胜数。

我所谓的克制消费,是对消费感到可耻和潜在的自我指责,并没有认清消费和个人真正的需求。

信息时代的信息存储过载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十岁,未婚,无房,自由职业,近一年花销的陡增,都让我心中的警铃大响,是时候做财务管理。

纪录片中介绍爱尔兰人37岁开始准备退休计划,30年存储后退休。

我已经开始,就是最佳时机。

税收,旅游支出,购房支出,汽车支出,网站支出,信用卡支出,保险支出,这些生活的基本支出存在信息差,生活在国内的我们,从政府网站和文件中了解,目前我还是一头雾水,但是只要我有了这方面的意识,随后就可以调整。

作为社会公民,这是我们应该享有的福利,靠自己的脑子去争取。

日常花费:水电费,天然气,话费套餐,超市零食购物,交通费用,衣物,日常用品。

琐碎的花销是会不经意就浪费的源头。

不是要克制自己,而是不要浪费。

囤积的食物,冲动购买只穿了一次的衣物。

这个纪录片有6集,每集24分钟,介绍的是行业信息差,节省花钱的小方法,以及最终节省了多少钱。

直观的数字,观看时以1.5倍速,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吸收和对照自己的消费习惯。

纪录片的主角们的省钱源头是需要购买新房,孩子的出生,孩子的教育支出,而手上没有积蓄,强烈对比和需求下开始了断舍离。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如果没有巨大的经济压力,就会疏忽自己的消费习惯。

我会在以下三个方面调整支出:1⃣️ 购买交通卡。

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很长,过程中浪费时间,用手机看书会容易打开社交软件。

因此我在多抓鱼上购买二手书籍。

每日3小时的阅读实现了个人目标。

2⃣️ 不囤积食物。

不囤积水果、面包和食材。

一份午餐外卖分中午和晚上吃刚刚好,2个菜一份饭。

虽然做饭更节省,还是要考虑时间成本。

3⃣️ 不囤积书籍。

之前为了多读书而参加了书籍阅读活动,虽然我在2周内完成了阅读和笔记,质量不佳且书籍大多不够好。

今年阅读的几本书,是真正的有质量的好书。

金钱的输入要努力,努力工作。

金钱的输出要克制,我还是会购买书籍,书籍周边以及一些美丽废物,但是我会走进实体店,去感受质量,在每一个当下的购买都是欣喜的。

我也学会了退货。

惊奇吗?

网购生涯十几年,我几乎零退货。

只因为怕麻烦。

现在的我,愿意麻烦一点,把生活里不需要的物品剔除。

有质量的生活是选择有效的物品,有效的信息。

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踩坑,脑子是用来思考的,及时复盘,调整生活。

动态平衡地生活。

我喜欢我的三十岁。

刚刚好。

 5 ) 不完全记录

第一集:外卖过多,为品牌而消费,手机水电等套餐没选好,民间借贷利率过高。

第二集:咖啡每天买一杯,积少成多,提前买衣服,贷记卡取现金手续费,空置房子租金不够抵债。

第三集:没有存款,高油耗的车。

第四集:酒咖啡外食过多。

随意打车第五集:因为折扣囤货,没有申请退税。

第六集:食材买了放坏,点外卖。

每周家庭出行。

还有很多买房车旅行等小课堂。

消费心理:人更容易接受一开始所有的东西,所以换套餐很难,会不换不划算的套餐。

大额账单中五元比小额账单中的五元更容易让人忽视。

高价商品的存在容易让人买中端商品,本来可能只买低端商品。

因为不好的服务体验放弃本有的优惠。

总之就是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要省,但也有没有完全按理财师建议的去做,习惯真的很难改变,刚开始太苛责容易放弃计划,除非不把消费当放松,戒掉对消费的心理依赖,否则还会重蹈覆辙吧。

 6 ) 对于未来的一点点思考

实际上,也就是这两三年才实现了完全的脱离父母,然后从一定程度上自己赚钱自己花完。

一直以来都没有“金钱管理”这个概念,都是有多少花多少,只能说是不超支,但是对钱未来的计划没有任何想法。

而突然间到了一个该结婚 该生孩子 该有自己的家庭的时候 有点手足无措…未来的收入肯定也可以满足我即时的消费,但是更远的未来呢?

买房?

孩子上学?

等等这些突然间用到大钱的时候呢?

所以 在开心地大手大脚的花了这几年钱以后 是时候来让这个钱花的合适了!!!

因为 未来对于自己的投资还是不会少 但是希望不会像现在这样花的乱七八糟 买了很多“觉得未来一定用到的东西” 或者过于浪费的东西而对于买房子 很幸运 未来5年内还不用考虑 因为不缺住,但是孩子的教育是个问题,学区房???

希望自己能找到那个大学的工作,这样就可以解决了…如果不行 就要好好攒这个钱了买车??

这个是一定的了,所以也要好好攒钱?

总之,留点在手上总是好的

 7 ) 赚钱难,试试省钱吧

很好的纪录片,共有6集,每集都有一个家庭的真实情况,包括财务状况(收入+支出),家庭成员,攒钱目标。

制定计划前后的对比。

总体而言能学到一些省钱的技巧和策略。

大致说起来还是消费降级,少吃外卖,外带咖啡,堂食,改成自己做饭,少打车改成自行车等等。

怎么说呢,其实这些看似是小钱,积少成多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这些小钱给自己带来的是,日常的方便,节约下来时间(只能说看个人衡量是自己的时间更重要还是攒钱更重要。

)相对来说消费降级确实降低了支出,也会相应减少一部分乐趣(孩子的巧克力饼干这一项支出被砍掉,去餐厅约会共度浪漫晚餐改成在家自己做饭吃,显然当事人会觉得不开心,也代表着生活质量的下降。

) 所以还是有部分的取舍的吧。

不过相对于去超市购物列清单,提前规划一周食物而减少每周丢弃浪费,更换电话套餐,不再用信用卡取现,这些策略是非常好的建议!!!

总体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

没有想到8年前的英国爱尔兰,已经面临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问题而带来的消费降级。

虽说赚的多的话也不至于扣扣搜搜,可是如今的经济下行,赚钱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省钱相对于更容易,还是做出一些努力吧!!!

 8 ) 打开格局,建立理财思维

这部纪录片,将从生活中最本质之处带你一起慢慢变富,帮助我们提升财商、建立有效的金钱观。

.是钱在控制你?

还是你在控制钱?

是无时无刻不窘迫的月光?

还是有底气的花钱?

是喘不过气的网贷、花呗、信用卡?

还是零负债?

本片共有6集,每一集都会有一个遇到财务问题的家庭,理财专家会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过程中你可以审视自己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深度提问:1、你的目标是什么?

(钱相关,长期短期皆可)2、你的经济现状如何?

3、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去了?

.观看心得:1、不要迷恋那些经济上难以负担的物品,很多有格调、又有品质的反而是那些小众又平价的品牌。

2、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你的花费和所需商品/服务,确保自己生活有质的同时,没有(低效)物品囤积的困扰。

3、记录每一天的支出,月末汇总,了解每个类目的正常支出,找出当月的问题花项。

借助数据帮助我们安排下一个月的支出计划,根据类目津费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

4、消费要谨遵当下,避免提前消费、铺张购买、为想象的计划(没落地的那种)买单的那种行为。

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我们经济困顿时,活好自己,不去麻烦别人、不随意释放自己在金钱上的爱心就是对周围人最大的帮助。

6、如果你实在对于花钱没什么概念,回归现金支付,好好感受现金支付的那种“流失感”。

tip:信封法,将每个类目预定的金额现金放进每一个信封中,严格安排我们的支出花费,习惯这样的方式后,就会很自然地执行下去。

 9 ) 从《金钱与我》里学到的一些小窍门

观后感总体而言,这部记录片没有介绍的那么唬人。

实际内容谈不上大智慧,只能说是小聪明。

所谓开源节流,“开源”难,“节流”相对容易,而节流的根源在于两点:一是大型决策时的冷静判断,二是日常点滴的积累。

观影笔记首先,了解一些心理学这里特指“赋予效应”。

赋予效应是由一项实验揭示的,即给参加实验的人员随机发放笔和巧克力,然后询问他们想不想交换手里的物品。

结果显示,有58个人决定保留收到的,并表示对于自己拿到的东西很满意;只有18选择和人交换。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通常会坚持占有已经收到、已经拥有的东西,拒绝放弃,除非有很大的理由要变化。

比如,超市里的试吃品,试用品等。

明白了这种心理之后,对于自己拥有的、没那么喜欢的、拒绝放弃的东西,可以有更理智的判断。

大额消费、大型决策?

慎重大型决策时进行专业估值:比如考虑租房or贷款买房买车:利用月末季度末(经销商冲指标)的时机,选中等配置,对比各经销商利率养车:低里程可以争取保险折扣提前计划:比如旅游,利用淡季可以节省机酒费用(对社畜来说这条可有可无,因为旅游时机不那么可控)生活方式,滴水穿石信贷:不要用信用卡提现(手续费昂贵且没必要);尽量整额还款,而非分期存款:尽早明白存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少点外卖计划性进行食物购买(避免过期浪费)减少约会消费减少咖啡、打车钱减少冲动消费(明明花了钱,还以为自己省了钱)要求孩子也不能乱花钱(理解为尽早培养下一代的金钱观)给自己设置养老金挑战,即设置一个生活费的上限(比如养老金),然后尝试过一周了解社会平均支出,为自己设置合理的预算

 10 ) 影片笔记

金钱与我ep1.不要对品牌过于执念,对比下来也猜不出来哪个是贵的哪个是便宜的。

人们很难更换自己已经熟悉的物品,甚至这个物品有更便宜的替代款。

ep2.了解当地的税收政策,(类似国内的医保)。

如果有用信用卡的习惯,注意利息,和手续费。

锚定效应: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先前取得的信息(这称为锚点),即使这个信息与这项决定无关。

在进行决策时,人类倾向于利用此片断信息(锚点),快速做出决定。

在接下来的决定中,再以第一个决定为基准,逐步修正。

但是人类容易过度利用锚点,来对其他信息与决定做出诠释,当锚点与实际上的事实之间的有很大出入,就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ep3.人们会看低存钱和投资收益比率。

计算一个物品的价格时,不要只看本身的价格,要算上后期维护之类的价格。

比如买吸尘器时要考虑到他清洗换滤芯之类的后期价格成本。

比如买车要算税率,保养,实用性等等价格。

ep4.价格比率,很多人会选择15省5块,而不会选择195省5块。

但同样都是五块钱。

ep5.带着预算和计划进行购物。

警惕预算之外的物品对自己预算的影响:当被推荐更高于自己预算的物品时,自己会拒绝,但最后还是会超出预算一部分。

比如预算100,被推荐了200的,自己拒绝了,再被推荐120的,自己有可能就会买了。

ep6.注意冰箱里的食物和水果的过期坏掉的时间!

你对食物的浪费远大于你的想象!

对饮食进行计划列表,固定预算。

查看自己的账单和贷款利率。

留意自己的零碎花销,积少成多提前为未来的必要开销进行存款,可以收利息。

《金钱与我》短评

挺一般的,提出,制作方案,做个试验。人的消费观形成应该都各自有其成因吧,觉得由此下手可以更深入,也会是我更感兴趣的。

9分钟前
  • 仝肆北。
  • 较差

21-10-02 重看,每集三个部分,家庭实例+行内人建议+经济学实验,最后一个部分收获很大

13分钟前
  • Lumos
  • 推荐

应该叫节源的每一天,镜头真的是晃死我了。

18分钟前
  • jelly夏果冻
  • 还行

值得没事就看看啊

23分钟前
  • Polaris
  • 推荐

难怪英语怪怪的,还用euro,一看是爱尔兰,还挺特别,民风不同

27分钟前
  • kyo
  • 推荐

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在地产泡沫前购房的夫妻收租不能cover房贷,卖也亏好多钱,只能回去自住。买房的热情一下子凉下来了,也许再考虑一下,看看形势。

29分钟前
  • 豆油皮儿
  • 还行

省钱第一步:把所有的账单打印出来分析。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认清现实。

31分钟前
  • 三十余年如一梦
  • 还行

爱尔兰人也得这么节约才能攒钱

33分钟前
  • 浮生一梦
  • 还行

不适合我

3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比较触动我的是那个黄油必须吃某个品牌,茶必须喝某个品牌。最后全部推翻,发现其他替代品也可以。没有哪个品牌是你必须效忠的。

40分钟前
  • Am21FFY
  • 力荐

我的钱都花哪里去了

43分钟前
  • 洋洋仔
  • 还行

好像有点用

45分钟前
  • 寻找跑龙套
  • 还行

有所收获

48分钟前
  • 豆友184075828
  • 推荐

说多了就是乱花钱+不敢管钱+觉得难…

49分钟前
  • luckyChiu05
  • 推荐

道理我都懂,但西式理财似乎对我来说没多大借鉴意义。这纪录片里主角的夸张消费主义,本身就不会发生在大多数国人身上……只能感慨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可真滋润,对比之下日常抠抠搜搜的本人大约是贫民窟出生。

50分钟前
  • 也是很
  • 还行

每集一组客户,代表一类生活消费习惯和无存款状况,主持人/理财规划师(?)帮他们分析并提出方案,计算可省钱的金额。观看中我会想到是不是外国人真的数学都不好或者说没有计算思维,如何省钱还需要别人帮你算吗?但其实改变固有的习惯确实是需要外力帮助的事,看到每个人接受建议时委屈巴巴地说“好”还是蛮有趣的,第一组客户开头坚持就要用喜欢的品牌的小倔强也蛮可爱的。

53分钟前
  • 筱妖姑娘
  • 推荐

讲最最最无聊的生活花销

54分钟前
  • 影像作者
  • 较差

看完这些心里没点数的人的花钱方式,感觉自己真算是对钱很敏感了

5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非常好的紀錄片,令我會反思日常生活的開支與消費習慣。對理財有非常好的啓發。

1小时前
  • 木梦 . 林森
  • 推荐

1.有预算的生活,消费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买什么,有目的的购物。2.现金生活,日常开销用现金。3.自我管理,降低购物欲

1小时前
  • 陈二两。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