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视终于看完了,很是舍不得,许久没有看到让我这么喜欢的电视了。
好片呐,正儿八经的。
全片唯一一个让我想吐槽的点就是结局那个宣誓,笑喷了,这做样子也做得太明显了,不过谁让咱生长在天威之下呢。
还是毫不犹豫的给了五星,真的太棒了!
整部剧围绕葛二蛋和麦子这两个生死兄弟的共患难——成长——矛盾——决裂——生死决这条主线铺开,还有秀玲、喜子、张耀祖、赵队长、吉田少佐这些对他们的变化影响巨大的人物所编织成的一张大网。
全剧故事情节很流畅,从主角到配角,一个个角色都极富灵魂,是一部小人物的成长片,没有太大的夸张,很棒的国产剧。
主要人物就不说了,说说几个小配角:孟三:小配角里边儿,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了。
刚出场的时候,就是一小孩儿的性格,满腔热血,只想学功夫打鬼子。
一开始也是和王喜宽他们一起烧葛二蛋的棚子,不过就数他心最善了,觉得过意不去,还去帮葛二蛋的忙,不过也老被葛二蛋这混混忽悠,关键是自己一点也不觉得被忽悠了,还喜滋滋的,笑死我了。
在葛二蛋被全村人逼迫的时候,也就他愿意站出来帮葛二蛋说句话了。
后来加入民兵队,经过训练,几次战役洗礼之后慢慢成熟,变成了民兵队长。
王喜宽:简单来说就是个无脑的莽汉,而且心眼有点小,和葛二蛋因为喜子的事情,两人一直不对付。
处处刁难葛二蛋,耍阴招,一度差点把葛二蛋逼走。
不过好在仍是个朴实的村民,就对葛二蛋不咋地,总的来说人还是挺仗义,最后打炮楼中计的时候,决然牺牲自己,是条真汉子!
良子:很悲剧的一个角色,吉田少佐的妹妹,被麦子用计弄上手了,可是仅仅是因为麦子想利用她的身份。
她为了麦子,救了葛二蛋,破坏了吉田的好几次计划,最后整个小街镇的日军也是因为她帮忙送信才覆灭掉的。
无奈她是个日本女人,吉田死后,麦子对她弃之如敝屣,软弱的精神完全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打击,终于自杀而亡。
唉,抛开民族仇恨不说,良子算是非常之善良的女性了,无奈,命运弄人啊。
葛财旺:葛二蛋他爹,送葛二蛋去相亲的路上被葛二蛋半路脱逃,后来遇到寻找八路的日军,把村子的所在告诉了吉田,得赏金两百块,代价就是整个葛家村被屠村,除了他,仅仅只有五人逃过一劫。
因为这件事,葛财旺一直被良心折磨着,赏金一点都没动,偷偷埋到地下,自己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后来与葛二蛋相遇的时候,简直是不人不鬼的状态,完全看不出当年健壮的样子。
最痛苦的是,自己的儿子葛二蛋根本就不认他,还骂他,甚至想把他千刀万剐,父子相遇的那一段,葛二蛋双目赤红,咬牙切齿流着眼泪揪着葛财旺枯槁的头发骂他的时候,看得那叫一个揪心啊!
太痛了!
为了赎罪,为了让葛二蛋重新叫自己一声“爹”,葛财旺与日军同归于尽也算死得其所了。
秀玲她爹:这个角色让我非常之厌恶!
畏畏缩缩,贪生怕死,忘恩负义,鼠目寸光,自私、势利,很让人觉得恶心的一个角色。
完全不懂这样的一个爹,怎么会养出秀玲那样善良的女儿。
葛二蛋和麦子因为看到秀玲被日本兵调戏,路见不平上去和日本人发生争执,不得已将日本人当街杀死变成全城通缉犯,他却偷偷跑到日本人那里准备告发葛二蛋和麦子,要不是麦子把他打晕拖回家,葛二蛋他们全都得完蛋。
后来也是为了一己之私,逼迫秀玲嫁给麦子,让秀玲跟错了人。
想了想,这部剧有特色的人物还真是多,演员演的很到位啊。
特别是黄渤和高虎,这哥儿俩真的演绝了,一个光明磊落,一个阴狠毒辣,从生死兄弟到拔枪反目,看着他俩一步一步越走越远,就像看着命运这只无形的巨手慢慢把他们的兄弟之情一点一点撕开一样残忍。
麦子最后的疯狂,最后到死都无法醒悟的绝望,精神世界的崩溃,让人嗟叹啊。
喜子这姑娘真经看,越看越好看,不要再说什么章子怡了,倒胃口,看童瑶比看章子怡舒服多了结尾那个主题曲也不错,黄渤唱的,厉害。
用张耀祖的一句名言,黄渤真心就是个“面带猪像,心头嘹亮”的人啊!
正儿八经的
结果字数超了!
恁娘…手机打个字容易么我。。
全程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儿:1.麦子在追求自我生存的奋斗中,受不了不良刺激,进而持续偏离公共价值观走向灭亡。
这种角色属于三国杀中的内奸型,赢则赢的摧枯拉朽,输则输的众判亲离,贱命一条,相当伤不起。
参考该游戏内奸胜率,这大概就是条不归路。
2. 葛二蛋有集做梦都梦到自己做梦有没有!。。
好时髦的梦。。
3. 剧集最后,镜头以麦子第一视角让观众直面二蛋同学的责问,能给观众强烈自我检讨感。。
很是可以。
记得玩儿怪物猎人战胜大海龙拯救村子后,游戏以第一视角让我直面村民对我的感激赞美:3D的第一人称长镜头视觉效果直接教我开心激动到爆!!
行了,正儿八经的发个短评下次…
另类版本的《士兵突击》,当年的《士兵突击》里面,我的心得就是每个人都有成才的一面也有许三多的一面。
《士兵突击》是放在当代军旅生活中的励志片,这个片子是放在日本侵华中后期的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活视角。
剧中没有从民族和政客的角度剖析战争和政治,而是从小人物的生存观和价值观的角度给了我们做了一个生存和成长的诉说。
在多方势力下如何生存和成长过来的故事,多方势力:鬼子——强权统治者、二鬼子——强权鹰犬。
鬼子是名义上的当权者,和当年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八旗的身份有类似的地方,而且在当时国际上,日本确实也是中华民国的占领国,享有占领国的低位;而二鬼子这个群体,在历史的过去永远会有很多人,将来也不会很少,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总会找到大树来经营自己的未来的;八路——革命势力、民兵——革命者的基层。
八路是后来的合法政府,当然他们在革命的时候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生存岛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支撑他们的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那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革命纲领,其实也不过是拉虎皮扯大旗,成功了狗屁也是道理,失败了什么道理都是狗屁,不过这股革命势力还是找到如何建立自己势力并强大自我的有效方式,也许这不光是能力高低的问题,也是正义与否的问题;民兵其实下文中的自警队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他们的政治属性,是八路发展扩大自己影响力和兵源的人群,而且做大了做强了完全可以改变成为正式编制的军队,民兵与地方自保武装势力的区别在于,有政治纲领、有政治目标、有政治群体,这样的群体就是党派,就不是单纯的和社会性质组织了,虽然党的意思就是黑社会,有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有政治土壤的政治纲领和目标,再加上成功的政治、军事、宣传工作的人才,那么后来的合法政府自然会出来。
村民——税收缴纳者、村长——纳税者代表、自警队——地方安保势力;村名作为纳税者,在那个朝代都躲不开的,鬼子当朝,国名党当朝、或者什么党当朝,都要纳税,目前某国也是全世界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对于他们来说向谁纳税都没什么区别,只要自己不饿死就行了,对于村名的管理,好说好商量有时候反而是不行的,大棒和胡萝卜的政策反而让他们很舒服;村长是本身是有身份的双重性的,既是纳税者又是收税者,如何在从普通的纳税者身份中发展生产、获得盈余、积累声望跻身成为乡绅或者村长,变成村长,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村长可以作为新兴资本阶级的代表;而自警队,其实和村长身份差不多,不过他们得权的方式多不是正道来得,而是仗着能打能抗而形成另一方势力,可以作为独立武装力量代表而存在;以上多方多方的势力纠结下,生存与发展,恩怨与情仇,爱情与友情,忠诚于背叛,静下心来分析,视乎没有什么革命口号,没有谁好谁坏,没有谁对谁错,但是历史是成王败寇的文字,据说后来的剧情麦子作为一方势力而几乎转换为正义之师,但是因为私欲而没有成型,还是沦落为人民的敌人,而最后的一集说二蛋加入了共产党,算是加入了一个带有政府道德观的立场吧。
二蛋和麦子不过是很典型的两个人拿出来做为故事的主线,看到他们,我又回到了对成才和许三多的的回忆中了。
其实观影的思路:看什么题材不重要,但是不光看热闹,是看点小聪明,看点小门道,能看出点智慧就更好了……其实多一些没有政治烙印和政府道德立场的片子,才是最接地气、合人性的片子,为了获得广电通过,尽量少一点政治立场也好。
关注下二蛋和麦子的成长历程吧,看看能不能看到自己些什么;人生不过黄粱一梦而已,谁知道自己的解决如何?
不识庐山,只缘山中……
真不知道,这种电视剧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感觉编剧导演简直浪费了黄渤的演技,纯粹是把黄渤的丑-丑化,恶搞。
心疼麦子-高虎。
如果正视那段历史是通过这样的丑化来达到,或许一时满足了观众对高伟光审美的疲劳,但长期以往对人性的扭曲更加影响恶劣。
编剧导演,难道不是另一种的矫枉过正。
希望中国的编剧们好好努力啊,中国精神,中国意识形态输出,文化输出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争点气。
剧看完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俊不禁,连回忆都是带着方言味儿的,葛二蛋的无赖痞气机智也好,麦子的精明疯狂也好,每个演员都活脱脱的,毋庸置疑这是部好电视剧,但是这次我想说的,是跳出大屏幕,说说黄渤,高虎,王迅这三个人。
黄渤和高虎,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小。
高虎上中学的时候就认识了黄渤,前者是老实学生,后者是社会青年,一起聊天,玩闹,干坏事,在大排档上撸串,喝最便宜的啤酒,简直像港片里的情节。
后来高虎阴差阳错考去了上戏学表演,而黄渤则组了乐队“蓝色风沙”,到处表演,两个朋友分隔两地,没断了联系,但是方向却越走越远。
直到管虎拍《上车走吧》,找了当时已经有了一定表演经历的高虎当主演,他抓住机会推荐了兄弟黄渤,而彼时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许久的黄渤也因为玩心重而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跃进入演艺圈,而且第一部参演的就是在大银幕上播出的电影,起点不可谓不高。
自此他一发不可收拾,黄渤决心在娱乐圈发展,考去了北京电影学院,往后就是读书、接戏。
再后来,《新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火了高虎,而接下来的《疯狂》系列则让黄渤一炮打响,在大银幕上大展风采。
终于,他一步步成为了今天的影帝,成为国民坏叔叔,成为零差评的优秀演员。
但是如果没有高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黄渤。
看到黄渤的人气一点点高过自己,终于达到他无法企及的程度,对黄渤算得上有知遇之恩的高虎说:“我把他带进圈子,他现在比我火,我觉得挺好。
他是我兄弟,他好就是我好,我替他高兴,不然的话他也真挺愁人的。
”大大方方,心怀坦荡。
高虎的真诚实在,让两个人喝酒撸串吃大排档的友谊就这样延续了23年。
再后来拍《民兵葛二蛋》这部戏的时候,黄渤接到了邀请,他二话不说就拿着本子去找高虎,为了他等了半个多月。
黄渤说,他不接,自己也不拍了。
在娱乐圈中也好,在生活中也好,能有一个这样以诚相待真心实意的兄弟,真的很难。
小时候看动画片《魔豆传奇》,里面的片尾曲让我记忆深刻,以至于大了以后专门找出来听,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用力的向前奔跑,因为害怕会输,超过终点享受欢呼,再没有人抱着你一起跳舞。
如果孤独是成长必须的注解,希望一切都能停留在旧时光里。
想起不久前,高虎出事进去了,作为他的好兄弟,作为娱乐圈炙手可热的红人,黄渤选择了拒绝一切回应。
在执笔如刀的记者手下,此时一切言语都不合时宜,不评论大概是他在自保之余能做的唯一的事。
可是那个能抱着他一起跳舞的兄弟,那个能有钱一起花的兄弟,那个当初的麦子,终究是走上了一条错路。
不过还好,生活不是电视剧,现在也不是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那么多无奈可叹,也没那么多打打杀杀。
葛二蛋还是那个葛二蛋,麦子还有机会做回当初的麦子,黄渤和高虎,还能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好兄弟。
而黄渤和王迅,就像电视剧里一样,半路相识,却脾性相投。
黄渤与王迅的初相识是在《疯狂的石头》中,一个是小混混,一个是小干事,两个人都是微末草根,角色定位相似,生活中更是雷同——都不靠脸吃饭,而且他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
同样是半路出家,同样是小人物,但是都够努力,够坚韧。
两个人就这样结识了。
彼时黄渤已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事业的黄金期正在徐徐展开,而王迅还是一个没多少表演经验的部队文艺兵。
命运在这里像是打了一个来回,黄渤就像当年高虎帮助自己一样,百般的提携王迅。
他的每一部戏里都有王迅的存在,上综艺节目更是想方设法给王迅加镜头,终于帮他从一个不温不火的十八线小演员,一跃成为颇有知名度的“大松鼠”。
却不知道黄渤在看着在片场勤勤恳恳扮演每一个小角色的王迅时,是不是也看到了当初到处走穴表演的自己?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黄渤和高虎,就像甄嬛与眉庄,而黄渤与王迅,则是甄嬛与安陵容。
意外的是,在剧中,高虎和王迅扮演的角色都落得个扑街的下场,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虎吸毒入狱遭封杀,而王迅出轨曝光成黑点,只有黄渤一人如日中天,成为焦点,恰如电视剧中注定的结局,仿佛冥冥之中的一语成谶。
无论如何,希望这三兄弟,能一直这样好下去,停留在深夜喝酒谈心毫无忌惮的友谊上,能在越过终点享受欢呼时,有兄弟上来给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
希望书中戏中的命运,永远不会真正降临在他们身上。
说“葛二蛋从一个贪图小利的农民,逐步成长为优秀抗日民兵;麦子加入伪军,逐渐在权势和金钱利诱下堕落成汉奸。
”这个我没觉得,我觉得葛二蛋是从一个贪图小利的农民,逐步成长为优秀的贪图小利的抗日民兵。
整部戏,黄渤用他地道的青岛方言,鲜活无比的演绎了葛二蛋这样一个贪生怕死,唯利是图,机智幽默,有情有义,还有点儿正义感,大是大非跟前从不含糊的这样一个角色。
他活脱脱就是金庸笔下《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再世,穿越到了抗日战争的敌后农村根据地。
要说葛二蛋,先说韦小宝。
韦小宝的扮演者,给我印象较比深的,香港那边的是梁朝伟,陈小春,周星驰,大陆这边有个黄晓明。
梁朝伟演出了韦小宝可爱的狡诈,陈小春演出了韦小宝可爱的假痴不癫和装傻充愣,周星驰简直就是韦小宝了,这里最不像最不靠谱的,就是黄晓明。
韦小宝是谁,一个扬州妓院里妓女的小混混,最后成了康熙爷的把兄弟,驸马,官至一品公,破了吴三桂、罗刹国、神龙教、葛尔丹,台湾郑家,让天地会、沐王府、各路英雄豪杰束手,脚踏黑白两道通吃,差点被大儒顾炎武劝出来做皇帝,娶了天底下最漂亮的七个老婆,那真是所有男人的终极幻想,这样一个福泽无双的梦幻式人物,还要帅的像黄晓明一样,你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谁不知道,谁没听过“上帝是公平的”这句话,都已经给了你盖世的际遇和造化,还要给你一副人见人爱的好皮囊,这未免也太不厚道了。
所以韦小宝,从来是不需要,甚至完全不该是个帅哥来演的。
就是梁朝伟的外貌都是过分许多了,所以陈小春、周星驰这样的面孔耍宝,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韦小宝,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韦小宝。
同样道理,葛二蛋,在这里就是个时时刻刻随时受不了,走各种狗屎运和可爱运的假倒霉蛋真幸运星,黄渤这张够十五个人看半个月的张牙舞爪生动无比的脸,太适合了,一亮相就是满堂彩。
我们都能接受,一个已经长成近似于门神,可以贴在墙上辟邪,这样的男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顺手再娶个漂亮媳妇,就让那些个浓眉大眼高大威武如王心刚者,牺牲也就牺牲了吧。
再说角色塑造,葛二蛋好赌,尤其小农意识极强,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这些都是他身上闪闪发光的特点,所以葛二蛋没有当下大多数主旋律题材人物身上的毛病,他不喊口号,不爱国爱党爱人民挂在嘴上,他跟组织讲条件,他接地气说人话办人事,活命吃饭比啥都重要。
不光是他,这部戏里的人,都是如此,剧本台词合情合理,没有假大空。
有这么一场戏,八路军赵队长看出葛二蛋是个苗子是可用之才,开了一张空头支票给葛二蛋,许愿给他当民兵队长。
当然实际情况是不可能让他当这个队长的,葛二蛋发现被忽悠了,上了当,气的要离开革命队伍,这时候赵队长先是夸他,然后又跟他说为啥不能让他当队长,他人生地不熟不论是经验还是本领,甚至个模样,都没有优势,处处摆明是替他想,教给他:审时度势见机行事八字真言,还说民兵队长迟早是他的……葛二蛋起先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然后渐渐上了套,推心置腹越说越来劲,一下子就把葛二蛋给拿的死死的,从此铁了心的跟着八路干革命。
这简直就是《鹿鼎记》里陈近南收韦小宝的翻版啊,完全是充满了真实感的戏剧性。
另外,在这部戏里,小街镇里有日军和伪军,塔湾村有八路军和民兵,有自警队(民团)和乡绅,也有日本人委任的村长,还有重庆派来的国军,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极了《鹿鼎记》里错综复杂的派系关系。
给葛二蛋种种机缘巧合,各种大难不死,还左右逢源。
其实《鹿鼎记》里中国在清初格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抗日救国和反清复明,重庆国军和平西王,天地会和共产党,等等等等,有机会做个穿越的题材和剧本,一定精彩。
剧几乎是完美的,看完之后我说话都想学二蛋。
但是最后几集对麦子的处理我认为和麦子的性格稍有出入。
虽然如果不把麦子演疯,故事就没有张力并且情节也没法在矛盾中推进。
我认为麦子在自我自负自私这些表象背后,最根本的是追求欲望的痴迷。
这些欲望很多很复杂,也导致了这种痴迷的各种不同影响。
有欲望的麦子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会在能活着并且有希望东山再起的情况下孤注一掷地选一条众叛亲离几乎必死的路。
有欲望的麦子也是一个对利益计算极端精确的人,他绝不会冒着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的风险去做后几集里一些明显欠缺考虑的事。
也许是我从麦子身上看到了我自己,以至于我不停地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剧里的种种情节。
也许这也是麦子的局限,他调整心态的能力太差导致被各种追求欲望失败后的巨大打击冲昏头脑,后面做事不能三思而行。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是编剧为了大局而让麦子做出的牺牲。
一方面,一个代表了为欲望而活这种价值观并且在实践这种价值观的过程中干出种种坏事的人不应该活得舒坦;另一方面,唯有一个疯狂到极点的麦子才能在结尾的这个时间点勉强配得上做葛二蛋的对手,给大家看一场畅快淋漓的对决。
其实我们也可能成为麦子,而编剧不想让我们成为那个完美的麦子。
看完整部剧印象最深的四个人物。
剧中演员可以说全部演技在线,特别是黄渤,高虎演得太好了,虽然剧中有些地方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丝毫不影响剧情的推进,剧情设计很多地方都出乎意料,这一点我觉得很好(如果有人说自己早就知道剧情发展,那我只能说你NB,可能是我水平太垃圾了)有些评论说葛二蛋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活不过三集,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影视作品,影视作品里的主角他不仅是他,他是许多人的代表,如果他活不过三集就死了那还演个屁啊,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葛二蛋从一个二流子变成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他一直在成长,麦子也是一个二流子,最后他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也在“成长”。
确实两个人都是人才,选择的道路不一样,导致他们最后的结局不一样,这可能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念不同有关,葛二蛋从小有父亲的庇护(葛旺财一看就是那种不会让自己吃亏的人),而麦子是个孤儿,没有人会帮他撑腰,这势必导致麦子做任何事情都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在剧情推进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葛二蛋虽然说因为有主角光环,但在剧中也显得很真实,他也有过人生低谷期,他刚到塔湾村的遭遇让我看得都替他伤心。
这两个人给我的思考比较多
很难想象我现在还会如此有兴趣的看完一部电视剧,而且还是一部关于抗战的片子。
这部片子也没有完全摆脱国产片经常出现的情节和逻辑缺陷,但它和所有的好片一样,有那么一些吸引你的地方,让人们在观赏时忽略掉一些小小的缺陷,关注主要的故事。
能吸引我的首先是它的喜剧效果,但能让我看到最后的,还是它对葛二蛋这个平民英雄整体形象的塑造,完全不同以往。
以前讲述战争时代或军事题材的片子,总喜欢描述英雄高大全的形象;后来慢慢不再那么的绝对,比如《狼毒花》里的常发、《亮剑》里的李云龙,都是有一点点那么的匪气,性格不再单面,但英雄气概还是直冲上天的。
到了葛二蛋,一个背负血海深仇、慢慢成长起来的小混混、二流子,有点个彻底颠覆英雄形象的意思,有点个李小龙风格和成龙风格的意思。
敢作敢为、肯动脑经是葛二蛋能够树立威信、攻坚克难的性格基础;但是心存正义、胸怀坦荡更是他的成功关键和魅力所在。
他的身上也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背叛遭受了委屈。
比之常发、李云龙、周卫国那样有点铁血、高不可攀的英雄,葛二蛋更加地平民,因此观众更容易把自己带进戏里,将自己的经历对号入座,这就有了向英雄学习的基本动力。
葛二蛋和麦子人生轨迹的巨大差异,能让观众不自然地思考这样的差异,到底是由时事所逼,还是因为自身的努力,或者是领导者的教诲和影响?
这正是一部作品的优秀之处,能让观众思考多面的人性、多样的人生。
和所有的主旋律影视剧一样,葛二蛋表现出了带有阶级性的价值观,但他讲的道理都很浅显,较以前的片子更有很好的“普世性”;这也是片子创新和成功的地方。
我从来就不相信什么“普世价值”,三纲五常这样的封建价值在中国存在了2000年,那个时候看资本主义的革命,到底哪个是“普世价值”?
甭管怎样,葛二蛋都让我感觉他散发了强大的正能量,有需要学习、可以学习的地方。
正如片尾主题曲《正义之道》中所说的,“坦荡是光,有无穷的力量”,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更加“胸怀坦荡”、充满阳光!
记于2013-1-12 23:14
最近没事干又看起这个电视剧了,我除了《士兵突击》之外,这个是我最长看的电视剧了。
每次快忘了就又看一遍。
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男主角好丑哦!
越看越打脸,查了查主角叫黄渤,嗯非常牛逼的演员,这个剧也就他能演,换个人就没这个感觉了。
童瑶长得真是太像章子怡了,一开始一出来我还以为真是章子怡演的呢。
这部剧最惊喜的就是高虎演的麦子这个演员了,一开始我也觉得太丑了,(真不好意思我这个人是个颜控),个子挺高的,越看越觉得他的角色扮演的好,甚至比葛二蛋这个角色更复杂,他为了自己能好好活下去什么都可以牺牲,一起死里逃生的苗子他亲手给捂死了,他的岳父他为了嫁祸日本人给亲手打死了,对他一直忠心耿耿一直帮他的人也给杀了,还有葛二蛋也要杀,这个世上我看他唯一不会杀的就是秀玲了,这也是唯一让我觉得他还有点人味儿的地方了,他是真的喜欢秀玲啊!
最后让葛二蛋给杀了的结局也是有点希嘘,很有魅力的一个角色,虽然是反派,大概也是我唯一喜欢的一个反派了吧!
还是不错的,讲民兵的故事
想起来了好多人。。这么好的电视剧一半以上的人给了5星最后怎么会只有7.9分....
“小人物引导中国梦”,镶嵌主旋律。不落俗套,叙事策略安全。抗日情节剧的类型设置有所突破,不落窠臼。通过喜剧定调,摒弃苦情戏套路,不过分丑化日军,受大众与砖家的双好评。黄渤再演下去,快成“人民艺术家”了。
一个人撑起来的戏,俩女主角挺好看
看了一个多月终于看下来了,童谣只是形似章子怡,黄渤,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我在看泰囧。他这脸蛋儿,真真真演技派。
真心好看啊~更真心没看出来是“汉语普通话”。。。
冲着黄渤看的
黄渤也就那样子了,就不能不演傻子吗?看了都烦了。
比日本人更可怕的是丧心病狂的二鬼子
感觉没有那么好看,可以看黄渤cut
又接地气又有看点,黄渤真的很厉害。
替皇军的智商捉急
黄渤演的可以,只是这种题材不感兴趣
这个剧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张 结果老张也没有善终 真滴很想不通好人有好报这个事儿
内容太松散 跟{永不消逝的番号}比差远了。。。
兄弟 正儿八经的
只有演员能看,其他所有都太烂,尤其是本子!可怜了黄渤。
多年过去情节没记住,那句种豆得瓜和黄渤飞天倒记得很牢。。。。
有隐喻,没预想那么好看。真是喜剧,抗日,最后警匪片。。看的累得慌黄渤和高虎的演技没有惊艳。还有俩女主角都不错,我说是长的都不错。
主要还是看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