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三星,我就不服气了。
朋友说豆瓣上的人都很装B,我说我就不太会。
看了这么多年电影,当看到布鲁斯、摩根、女王这样的老人我依然会很兴奋,我不会追究剧本出处、老家伙们的演技。
看电影的人和演电影的人一起逐渐老去,但银幕上的他们总能将我们的带回年轻激动的年月。
另,有人说老题材了。
我觉得题材是和导演、演员分不开的,要让一帮年轻人来演这恐怕又是一部谍影重重了,那是悬疑枪战!
red是什么,是夕阳片!
是轻松喜剧片!
别看到枪战就想起小马、阿汤哥,要这样我还想起地道战那,那是一个题材吗?
开头看到布鲁斯.威利斯飚出来的中文,顿时惊呆了,感觉现在的好莱坞大片都挺注重中国市场的,都知道中国才是一块肥肉!
然后摩根.费丽曼出场也是一个亮点,我的偶像啊,看到他,我就觉得这部片子有看头,当看到摩尔.费丽曼跟几个老战友再次见面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部片子其实就是这几个老朋友的一个聚会吧了!故事情节很大胆,演员也很到位,看起来非常轻松,动作暴力也很过瘾,只单单说打出来的弹夹洒满一地,也让人不得不叫好啊!
叫好的同时又替剧组感到担心,这TM也太浪费吧!
不知道第2部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能在荧幕上集结一群50后的雇佣兵,着实是一次相当霸气的壮举。
光盯着演员表看,就有种不可名状的满足感,以及想打满分的冲动。
较之史泰龙的《敢死队》,同样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赤焰战场》在剧情的可看性上,就明显更胜了一筹。
前者是一根筋式的一顺到底才叫爽;后者稍微绕了几个弯子,场景移步犹如旅游观光,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夕阳红们”的本身,而不是爆破的轰鸣,飞溅的火星。
这样的手法,想必更能让观众领会到一种告别晚宴的情怀,追忆那些曾经令我们难以忘怀的身影。
本片的英文原名为“RED”,解构为“Retired”、“Extremely”、“Dangerous”,一群退休了的极度危险的人物。
四个跃跃欲试的老家伙,配搭上一个闷骚而不乏神经质的大龄剩女,他们聚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效应,能够想象,小则改变世界格局,大则偷天换日。
作为一部纯粹的标准商业影片,讨论其剧情设计路线,我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对于美利坚合这样“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典范国家,暗杀曾经出生入死,功勋卓绝的老将,完全是一件司空见惯,甚至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大概在美国,就没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的信条。
很简单,他们一向斩草除根,不留祸患,办事既有魄力又有效率。
当然,在荧幕上,类似于CIA、FBI、各种PD等的国家机构组织,往往都是丑态百出,颜面扫地的一方。
个人英雄主义,永远都是最强劲有力的主旋律。
布鲁斯•威利斯,没有了《虎胆龙威》的依附,的确是显老了。
他涉猎倒是颇广,小成本喜剧片,科幻片,乃至文艺片。
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炉火纯青,只是觉得他个人的气场都过于刚猛,完全就收敛不住,这就造成了火候不够的演员跟他搭戏起来相当之拧巴。
果不其然,在《赤焰战场》中,他完全起了带头大哥的作用,整部影片的基本路线都是由他开拓的。
很满意Sarah这个角色的安插,神经大条,鲁莽率真,又略带性感,在夕阳红中添了一笔重彩,带动了整部影片轻松诙谐的基调。
约翰•马尔科维奇,依然耍起了最擅长的嬉皮特质,他的庸俗一向都讨人喜爱。
海伦•米伦,大抵是最颠覆形象的一位,在继《女王》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想,此番她霸气外露,女王早已不再是女王了,而是拿着机枪扫射还乐此不疲的悍妇。
当然,这绝对是一位举止优雅,仪表端庄的“欧巴桑”。
相比其他三位夕阳红,摩根•弗里曼就比较悲催了。
他大可以不被一枪毙命,好莱坞的英雄人物从来都是福大命大,基督耶稣保佑,想死都死不掉的。
而且,个人觉得影片最没“人性”,最大的BUG在于,他舍己为人,慷慨就义之后,旧友们居然集体忘恩负义,对他只字不提了。
这让喜欢色迷迷的老家伙Joe的观众,情何以堪。
许兴,这是导演故意跟观众开的一个玩笑,多多少少增添了影片可讨论性,不会真的如此阴霸吧。
依靠偏文艺类型起步的,大器晚成的摩根•弗里曼,算得上是戏路最宽,前途仍大有看头的夕阳红。
好莱坞虽从来不缺乏奇葩式的人物,但不得不说,他是最让人尊敬,最让人从心底里佩服的。
在电影世界里的巨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新老交替的桥段。
孜孜不倦的老戏骨们,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在荧幕之后享受天伦之乐。
而今,越来越多的,打着告别标签的作品,一一露出它们冰山的一角。
自然,这些作品中的绝大多数,从电影本身的价值来评定,都是俗套的,中庸的,似乎将很快被人们所遗忘。
但从另一层次,观众们所愿意欣赏的,完完全全就不再单纯是一帧帧的光影,而是一种情结。
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永不服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再华丽的辞藻,在他们面前都是空洞的,淡然如尘埃的。
《赤焰战场》——罡气、豪气、霸气,不需要解释。
此片诸多搞笑情节足以笑到脖子抽,举个小例子,当约翰抱着个玩具人体炸弹再别上个Q版闹钟把米国副总统极其彪悍保镖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极具幽默的画面及讽刺意十足的画外音蛋定已经不是我爸是李刚那么简单了,好久没见过有让我看第二次欲望的电影了,只是人已近黄昏,老戏骨们,晚辈向你们致意崇高敬意!
四个老不正经大开杀戒,所以,这部2010年有着全片耍酷的布鲁斯·威利斯、半小时领便当的摩根·弗里曼、皱眉头良久的卡尔·厄本应该名叫:退特危——退休特别危险(分子)。
——其实是极端危险,但退极危不好听。
这部剧无比欢乐,内含多种吐槽,又有推理、追杀、特工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电影元素,还有我们布鲁斯·威利斯帅哥酷似谢耳朵般的汉语——“几年前,我住在中国。
”或者是“几年前,我去过中国”?!
本片就像是一部退特危份子的狂想故事,鉴于其不老的全能素质,当然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虽然是一部打打杀杀的特警追缉片,我们看到了一些战友情、一些爱情。
埋了三颗子弹到敌特爱人的胸口,年老重出江湖,一句“Bunny小乖乖”雷倒年轻小将…… 唯一让我有些惊讶的,是摩根·弗里曼饰演的乔大叔没有跳尸……其实跳了也很正常嘛……穿防弹衣了嘛……不是还带帽子了嘛…… 另外,这还是一部防身教育片。
发现豆瓣上还有一个:夕阳红别动队,真是又贴切又形象,堪称一语双关、契合原文的译法。
或者改成:夕阳红突击队、特攻队、强击队……也都可以吧~ 遇上这样一群爷爷奶奶,我一定会笑着流泪的。
片子里面被布鲁斯·威利斯大叔(弗兰克·摩西斯)看上的姑娘,你让我知道,多看各种警匪故事,多幻想,有助于保持在任何状况下及时入戏,快速淡定。
好喜欢饰演金发Bunny婆婆的海伦·华伦,太有气质了。!
因为有Bruce Willis!
他已经开始扮演退休人员了(但这种资深的感觉实在很帅!
)!
还讲了中文!
于是,不管你叫Red or Green or Black,我当然都要看。
并且,在几枚资深退休人员的映照下,CIA的现任Madam及其下属分分钟都显得有些愚笨(尤其是那个Madam),简直有辱CIA的名声(难道说CIA只有秘密特工才最厉害?
)。
但要说最喜欢的必须是随时表情都很囧的Marvin,粉红小猪出来得太是时候了。
且Helen姐的戏份也相当点睛,老家伙们的浪漫比起年轻人来真是毫不逊色。
RED:Retired Extremely Dangerous更新内容:前几天陪着家里老太太看电影,在档期选择余地不大的情况下,毅然推荐了这部半年前(去年10月份做的影片翻译、写的评论)看过的RED,原因就是:老少皆宜,笑点明朗。
让我欣慰的是,面对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吵闹大片都能睡得很香的老太太,这回很专注地看完了片子,特欢乐地表达了“这片有趣儿,我也看懂了”的反馈——要知道这片子是英语对白、中文字幕,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实看起来要比子弹飞和勿扰等费劲儿的多。
所以嘛,这绝对是一部全家都能观看的欢乐大片。
(再次对帅气无比的海伦·米勒老太太致敬。
)所以,这部2010年有着全片耍酷的布鲁斯·威利斯、半小时领便当的摩根·弗里曼、皱眉头良久的卡尔·厄本应该名叫:退特危——退休特别危险(分子)。
——其实是极端危险,但退极危不好听——这部剧无比欢乐,内含多种吐槽,又有推理、追杀、特工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电影元素,还有我们布鲁斯·威利斯帅哥酷似谢耳朵般的汉语——“几年前,我住在中国。
”或者是“几年前,我去过中国”?!
【后注:鉴于近日去电影院看了高清版,男主的中文说得确实是去了武汉。
嘛,都快半年了,我看样片时的音频实在是模糊不清啊。
电影院高清的音质就是不一样,流泪。
】本片就像是一部退特危份子的狂想故事,鉴于其不老的全能素质,当然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虽然是一部打打杀杀的特警追缉片,我们看到了一些战友情、一些爱情。
埋了三颗子弹到敌特爱人的胸口,年老重出江湖,一句“Bunny小乖乖”雷倒年轻小将……唯一让我有些惊讶的,是摩根·弗里曼饰演的乔大叔没有跳尸……其实跳了也很正常嘛……穿防弹衣了嘛……不是还带帽子了嘛……另外,这还是一部防身教育片。
发现豆瓣上还有一个:夕阳红别动队,真是又贴切又形象,堪称一语双关、契合原文的译法。
或者改成:夕阳红突击队、特攻队、强击队……也都可以吧~遇上这样一群爷爷奶奶,我一定会笑着流泪的。
片子里面被布鲁斯·威利斯大叔(弗兰克·摩西斯)看上的姑娘,你让我知道,多看各种警匪故事,多幻想,有助于保持在任何状况下及时入戏,快速淡定。
好喜欢饰演金发Bunny婆婆的海伦·华伦,太有气质了。
电影还不错吧,算是典型好莱坞电影,和虎胆龙威差不多,两部的讲述方式基本上是一样,故事讲得有点像是悬疑片,第一部是由于副总统为了竞选总统要清除自己的历史污点,结果弄巧成拙。
第二部是科学家爱德华贝利的叛国计划,不过电影看得有点粗糙,最后也没看出来为什么会有人公布信息说弗兰克和马文与计划有关?
难道仅仅是贝利要利用他们帮自己办事,才把他们牵扯进来?
不过相对来说第二部请的名人更多了。
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在于一群廉颇老矣的明星向观众做了一个集体性的道别。
他们以后或许还会各自为战地奋斗在荧屏之上,但如此集中的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就显得几乎不再可能。
布鲁斯·威利斯已经56岁,海伦·米伦66岁,约翰·马尔科维奇58岁,摩根·弗里曼已经74岁,布莱恩·考克斯65岁。
这些年纪已经超过或者年近花甲的曾经叱咤荧屏的人物正在渐渐地逝去,如同那一抹灿丽的夕阳,带给人们无尽的思念与怀旧。
这部电影从内容上来看是一部动作片,但从这些演员上来看是一部怀旧片,甚至在我眼里是一部告别片,为着他们的时代的退去而告别。
布鲁斯·威利斯这种当年在《虎胆龙威》中创造了经典的英雄形象的人,如今也已无法再潇洒地动起来,动作的张力与魄力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其他非打星出身的诸主演们。
年华的逝去所带来的并不仅令是面孔的改变,更多的是体力、勇力、反应能力的消逝。
当你蓦然回首突然发现,如今的你已经不再当年的英勇之时,时间已经将你悄悄地带入了老年人的群体当中。
布鲁斯·威利斯在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会否发出如此的感叹。
动作上的爆发力已经难以做到,简洁有力的动作也显得力不从心,年龄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心病,这一位曾经的硬汉在片中更多的是低声细语般的柔情与温情。
就像摩根·弗里曼出场所表现的那样,利用小手段去欣赏女人圆润的臀部,深座在沙发里,露出和煦的笑容,嘴里轻轻吐出:“beautiful”。
这个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那个《肖申克救赎》的年代。
当结尾的那一个片段,在安静宁静之中,在空间无限大的旷野之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阿瑞在看到安迪留给他的信后,流露出来的笑容。
如此的打动人心,又是如此的让人经久难忘。
他已经老去,在荧屏之上见一次就少一次,如同定时炸弹的倒计时,最后生命灿烂的结束,如同他在本片中看似戛然而止的突兀死亡。
但在我想来,他却是死得其所,在战场上死去比被病痛所折磨的死去更直接,更令人期待,也更让人感到欣慰。
海伦·米伦在《女王》之后,突然焕发了第二春,一个严肃却内心充满着斗争与纠结的女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也引领着海伦·米伦持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我们甚至在《国家宝藏》中看到了她搞怪的一面,这一面一直延续到了《RED》这部电影当中。
但是,就是一种第二春,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
年纪永远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看到她,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刚刚过世的斯图尔特,我想到了那个颤抖着双手捧起海洋之心的女人。
海伦·米伦就如同这颗海洋之心,最终的芳华要回归到宇宙之中,在尘世间我们将再也看不到她精彩的演出。
这便是命运的残酷与现实。
第二春的焕发如同逝去之前的回光返照,在一片的赞叹与和谐之中,生命的逝去已是不可避免的前程。
同样的,这里还有约翰·马尔科维奇,还有布莱恩·考克斯。
这些人一起组成了一个“Retired”的团队,不能不说里面的宿命成份的造化弄人。
属于他们的那个黄金般的岁月已经过去,尽管他们仍旧活跃在荧屏之上,但那夕阳般的美丽已经开始让人们唏嘘不已。
就如同电影发生在冬天一般,在经历了春天的成长与美好,夏天的激情与灿烂,秋天的收获与安稳,之后,他们迎来了冬天的寒冷与料峭。
在那白雪皑皑的树林之中,树木的枝叶已然早已落去,剩下的便是生命的最终魂归尘土。
这最后的激情与火花却在诉说着一个对每个人都无时不得不思考的“Dangerous”的严肃的生命问题。
我更喜欢把本片译为《夕阳红》,以此来留恋这些曾经给我们留下无数经典的演员们的时代的退去,而不是象征着火爆的《赤焰战场》的征伐。
经典之所以成其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不可复制性,那一时的人,那一时的感情的不可复制性,如同生命的不可复制性一般。
我们会记得《虎胆龙威》中的硬汉,会记得《肖申克救赎》中的沉稳老人,也会记得《女王》中的那个内心无限思考的女王,同样,也会记得布鲁斯·威利斯等等这些名字。
《RED》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过多的苛求已经是一份奢侈,他们聚在一起,像夕阳一般散出些光芒,把柔光洒在我们脸上,向我们亲切地道一声别,把笑容都留下。
这一刻不是美好么?
喜剧到可以的动作片!
三个老男人加个老女人的组合比《敢死队》强多了,亦柔亦刚,亦正亦邪,插科打诨,无所不能。
可惜弗里曼还是死于非命,但不这样也活不过几个月。
喜欢威利斯的人总算可以看到一个不颓废不苦大仇深的光头男了、但是他居然要追一个中年热线女,喜剧基因是深深嵌入在剧本中。
第一次看到马尔科维奇出演如此搞笑的角色,而且他的神经质被一再证明是正确的。
海伦气质非凡,是可以迷倒一片宅男的老奶奶。
四个老人出场各有千秋,令人印象深刻。
至于被威利斯追的热线女,初看不顺眼,但是越看越舒服,出演相当入味!
对立面的卡尔·厄本是个相当刚毅的干探,血气实足、干劲实足、火力威猛。
但他也不是个无脑男,最后的情节让他站到了让大家接受的“正义”面。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结尾处理得不好,简单且牵强。
但是威利斯与马尔科维奇在最后的狼狈相让人忽略了收尾的毛糙!
好莱坞是个商业片大工厂,每部片都是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观众定位等标准流程生产出来的作品。
如果你以为这部片只是一群老家伙的告别演出,那就太煽情了。
其实这部片的商业定位非常明确,即献给50-60年代出生的一代,也就是称为婴儿潮的一代人。
这代人经历过越战、华尔街的扩张、摇滚,见证了战后美国社会最精彩的一段历史变革,可是这代人如今已经走下工作岗位、开始过着领退休金的生活,可是他们一点都不甘心,所以这部电影必将激发他们内心的热血,印证他们不服老的内心!
一伙老头演绎别样特工
我看的66YS的 翻译是大便
几个老头子,一个老婆子,加一个花瓶,搞定半个美国
我喜欢的老男人老女人,果然,所有的笑点全在马尔科维奇身上
不喜欢美国英雄有happy ending,还是喜欢像24小时那样,超级英雄所爱的女人最后都会死掉。因为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你能处置好周遭的一切,毫不在意的人都会爱戴你,但是你真正在乎的东西,却很轻易地就被生活夺走。too hot to handle才是我要的定位,这才是生命该有的基调。
GRANDPA~
老头乐。
我要出动小猪了!
还可以 老头挺逗
還可以,但這樣的設定其實可以拍得更有趣的。不過我對神經兮兮的癲佬John Malkovich以及優雅地拿機關槍掃射的Helen Mirren很有愛
几度睡着
还有什么可以说的,旋转下车那一瞬间,我看到了30岁的老布!
娱乐
Helen Mirren阿姨风华绝代,在雪地里穿的那件白色花样图案羽绒服,连一点都不8卦的老牛都忍不住赞漂亮;穿白色晚礼服开机关枪什么的,气场超强,美呆了!John Malkovich的酷帅吉祥物表演大赞!指环王里的表哥,噢,不,星星的表哥也不错。
为什么我觉得没意思呢
啥傻逼玩意儿
实在没看下去
zzzzzz......ZZZZZZZZZ = _ =
女王太销魂了
挺好看的动作片,节奏明快,炒子弹、旋转下车几场戏也设计的挺新颖,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布鲁斯威利斯和马尔科维奇这些个老男人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