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开头其实已经给观众埋下了一个伏笔,“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的小事能引起横扫报个地球的风暴。
”——混沌理论。
这句话是理解整部电影剧情的关键所在。
电影用了倒叙的手法,一开始便是主人公被追捕,并且写下一段富有深意的句子,悬疑便开始了。
电影开始的半个小时,围绕着埃文的成长历程,都还在正常的时空下。
这过程中,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6年后,一个是7年后。
在这段时间里,埃文总共发生了6件失去记忆的事,而这些失忆的空间又为后来的主人公时空穿梭提供了支点。
第一次失忆:7岁的埃文画了一幅杀人的画,但他并不记得。
这应该是埃文的第一次发病,这之后妈妈带他看了医生,然后开始每天记日记。
第二次失忆:埃文看完病回来写日记,写着写着跑去厨房拿刀(这是个没太大情节推动作用的失忆,为了增加故事的连贯性吧)。
第三次失忆:埃文到凯丽家玩,凯丽的爸爸是个变态的恋童癖。
等埃文清醒的时候,他已经在凯丽爸爸的指挥下“强暴”了凯丽,这些事,都被汤米看在眼里,他的眼里充满了仇恨,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后汤米对待埃文一直很有敌意。
从这时开始,凯丽的心理已经有了阴影。
第四次失忆:埃文到精神病院看望他的爸爸。
在交流了两句之后,他爸爸想要杀死他,并说“他必须死,这是唯一的方法。
”这句话别有深意。
第一个时间节点,6年后。
第五次失忆:他们几个人玩炮仗的时候,他记忆恢复之后便是兰尼昏倒被送医院了。
而这次受的伤害最大,心理阴影最大的便是兰尼了。
从这两次事故中,我们会知道凯丽,汤米,兰尼的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阴影,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这些朋友们越来越沉闷,并且提到往事,会很痛苦的原因。
(这次之后有一个小的细节值得注意,埃文翻到了他爸爸以前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张明信片,还有他爷爷的死亡证明,他爷爷也是个疯子。
这些明信片,其实就是他爸爸用来记忆的东西,并记录了他爸爸每次穿越改变事情的过程。
)第六次失忆:汤米在垃圾场燃烧埃文的小狗时,汤米因为埃文和凯丽走得越来越近,在看过他们亲吻之后,便越发地报复,这是的他已经越来越邪恶了,凯丽和兰尼都开始惧怕他。
(埃文的母亲为了孩子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不交这些坏朋友,便带着埃文搬了家。
)第二个时间节点,7年后。
电影开始半小时后。
埃文长大后一共穿越了6次。
其中2次属于真实再现,4次是他主动作为,最后产生了四种结局。
埃文长大了,念大学。
看起来学业也相当不错。
这7年中,他没有再出现过失忆的状况。
第1次穿越:在一次台球之后,埃文带了个女人回宿舍,女人翻到了他的日记并让他读。
最新的日记是他听到他的狗发出可怕的叫声,也就是在垃圾场汤米焚烧他的狗那次(这里有个细节是埃文拿出的日记,这段的记述是第一页,也就可以推断之前埃文每次失忆过后都会记录,因为他已经7年没有失忆了,所以是第一页,而且电影的前面,有失忆之后,埃文也会记)。
读着读着,埃文便第一次穿越回去了。
从后面来看,这第一次穿越只是埃文对第六次失记忆的再现。
这是影片一个重大的转折,埃文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可以穿越回去。
第一次回忆再现之后,埃文不敢确定,他回小镇找到了兰尼以求确认。
这时候兰尼已经像一个自闭症患者了。
兰尼的阴影显然是很大的。
他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汤米说话的腔调与姿势,显然精神已经不太正常。
但兰尼的表现已证实埃文的穿越回忆是确实发生的。
第2次穿越:他还想尝试,便继续往下读,记日记是顺序的,所以读日记便是倒叙。
他朗读了第五次失忆的记述,便又穿越到第五次失忆的场景。
原来女主人和她的孩子被炮仗炸死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兰尼阴影那么大。
埃文中途被烟头烧破了皮,回来后他摸了摸肚子,确实是有疤痕,也就是说,这一次的穿越也是一种真实的再现。
他还试图通过兰尼确认,但因上次的回忆,兰尼再次出现了精神不稳的现象,埃文被兰尼的妈妈拒绝了。
埃文和妈妈聚会,想知道一些他爸爸的事。
他妈妈这样描述他爸爸:“他从来不看书,成绩还全是A,在这方面,他的记忆从来不出问题。
”由此可见,他的爷爷,爸爸,应该都是有暂时性失忆症,也可以穿越改变,所以他们为什么疯掉,或者被认为是疯子,和埃文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于是埃文问他爸爸多年后是怎么唤醒记忆的,他妈妈说他爸爸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记住他的过去。
他说他能…,后面却始终不再说了,说他已经彻底疯了。
其实根据后面的剧情,观众可以猜到,他爸爸后面肯定是说他可以回到过去,改变未来,但这时候他却被认为是精神病人了。
然后他们去算命,巫婆看了埃文的手,吃惊地说埃文没有生命线,他没有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很大的伏笔和暗示。
他妈妈听到这番话很伤心,开始抽烟,埃文说,妈妈你怎么又抽烟了。
可以猜测,他爸爸进了精神病院以后,他妈妈烦恼至极,便会抽烟,后来因为埃文而戒除,这也和后面埃文失去双臂双腿,他妈妈因为伤心长期抽烟得了肺癌相呼应,或者是暗示吧。
他妈妈又说在埃文出生之前,她怀孕过两次,都流产了,所以认为埃文是他的奇迹宝宝。
这也是极有暗示性的细节。
埃文读了第3次的日记,但他还没读完,,所以没有穿越。
他找到了凯丽,这时凯丽生活得并不好,是一个服务生,还会被客人吃豆腐。
他们说到了当年被他爸爸虐待的事,勾起了凯丽被性虐待的痛苦回忆。
可以想见,那之后的时间里,凯丽应该经常被他爸爸性虐待。
这里有一个情节透露便是埃文没有在她爸妈离婚时和他妈妈住,只是因为想和埃文在一起。
被说起痛苦的回忆,而埃文就那样消失了,现在回来只是想确认一些痛苦的过去,凯丽彻底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于当晚自杀。
埃文受到了触动,他想回去挽救她。
挽救这个一直遭受不幸的女人。
于是他对过去的主动作为开始了。
第3次穿越(开始主动有所作为改变结局的穿越):他重读了第三次失忆的日记,回到了过去,在凯丽的爸爸让他和凯丽进行成人之事时,他一反过去开始反驳,他说服了凯丽的爸爸,让他生出了一股责任心,从此对凯丽有了对女儿的责任。
于是事情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结局一:之后的结局不一样了,电影以短短十几秒的回忆,十几个镜头记录了在这之后,凯丽和埃文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也早早得开始了美好纯洁的恋情。
这时候的凯丽是个美丽成功的大学生,他们也还是恩爱地在一所大学里,一切都似乎很美好。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埃文的正常时空里有一个要好的胖子室友,在这改变的第一个时空里,虽然在大学里,胖子还是存在,相遇了,但因为埃文是兄弟会的老大,两人却是冤家。
而之前有过冲突的冤家,在这个结局里却是他亲密的好朋友,还像往常一样给他准备考试的小抄。
这时候埃文才认识到,他现在的一切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生日会上,他想给凯丽一个惊喜,却被汤米砸了车子。
两人正式冲突了。
可惜的是,埃文旧日的仇恨并没有忘记,他对汤米的仇恨也一直在,但是这个时空里,埃文并没有伤害他的姐姐,汤米对埃文的怨恨是由于埃文当时的一席话,他爸爸没有再动凯丽一根汗毛。
凯丽开心快乐得长大了,因为他爸爸把所有的暴力与变态都加在汤米身上。
冲突中,他杀死了汤米。
他入狱了。
在监狱里,他遭受了很多磨难。
为了逃避这困苦的境遇。
他说服他的狱友帮助他逃脱。
在这里,为了说服他的狱友,他读了第一次的日记,穿越回到了画画时(第4次穿越,第一次失忆),他原来手上没有疤痕,但穿越回去时,狠狠将手钉到了长钉上,回来时他的手上便有疤痕了,因此说服了狱友帮助他。
他读了第六次的日记,在危机关头顺利地穿越回去了。
(其实第一次的失忆在整体说来,是个衬托性的,一是引出事情的开端,即埃文的恐怖画,二便是为了后面的小穿越,验证之用。
)结局二(第5次穿越,第6次失忆):这是第六次记忆,所以在这之前发生的所有事,都是真实地发生过的。
他用炮仗炸死妇女的事情说服兰尼帮助他对抗汤米,拯救自己,他后来也说服了汤米,但是被说服的兰尼却用斧头砍死了已经和好的汤米。
这之后兰尼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兰尼责骂他,原本承受着一切的应该是他而不是自己,埃文很自责,也困惑了,究竟怎样才是对的,才能不伤害他的朋友们,于是读了第四次见他爸爸的日记,穿越了回去(第6次穿越,第4次失忆)。
他和爸爸的对话也改变了,请教他爸爸怎么样能把事情变回去,变到正确的轨道上。
而她爸爸的回答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正确可言,你不能去改变他人,但是回去不破坏他人也许就可以把事情变得好一点,你不能充当上帝。
埃文不相信,他说到了他爸爸当年写过的明信片,表示还要继续尝试,然后才是他爸爸要掐死他,并说:“他必须死,这还是唯一的方法。
”也只有他爸爸知道,无论怎样改,都是没用的,也许结束这一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死亡。
这也是和电影的开始相呼应的(这次的失忆也并不是改变性的,一是为了结局做铺垫,而是为主题的表达做铺垫)。
他回来了。
他去找凯丽。
凯丽已经变成了一个妓女。
而凯丽在垃圾场时留下的疤痕都还在。
凯丽:“在这个星球上,根本就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事实的。
”埃文:“每次我想帮助别人的时候,事情总是会变得更糟。
”凯丽指责他为什么不挽救妇女而孩子,也许兰尼就不会因此而毁了她的家庭。
埃文收了刺激,决心回到炮仗的那次。
结局三(第7次穿越.第5次失忆):他在妇女靠近信箱前阻止了她们,而汤米也良心未泯,救下了妇女和孩子,免除了一场悲剧,但是埃文却因为爆炸的炮仗失去了双腿和双臂。
在这个结局里。
兰尼,凯丽,汤米和埃文都在同一所大学里,并且兰尼和凯丽已经甜蜜地恋爱,汤米也是健康帅气的小伙儿,一切看起来都是前所未有的圆满。
但是埃文的妈妈却因为埃文失去了四肢,伤心不已,抽烟得了肺癌。
他不想他的妈妈遭受痛苦,于是再次穿越。
兰尼翻错了日记的页,于是就有了他回到了第二次的失忆,也就是拿刀的那次。
回来后,重新调整日记,回到了第三次。
结局四(第8次穿越,第3次失忆):他用鞭炮炸凯丽的爸爸,却不小心炸死了凯丽,于是他自己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接受医生的监视。
于是他要找日记,想回去再改变,于是他四处找,医生说:“你发怒的样子像极了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总是要找那些影集,而那些影集从来没有出现过。
”埃文没办法了。
他知道解决这一切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死去,从未出生。
结局五(第9次穿越,出生时):他找到了出生时的家庭影像,在观看前些下了电影开始时的一段话:“如果,任何人找到这个,就意味着我的计划不起作用,并且我已经死了,如果我能以某种方式,回到所有这一切的开始,我应该可以拯救她。
”于是他穿越回到了出生时,在妈妈的肚子里,自杀了。
她的妈妈再次流产。
而因为没有他,凯丽和汤米在父母离婚时选择了和妈妈在一起,快乐地大学毕业,凯丽幸福地结婚了,兰尼也有很美好的童年。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才是最美好的。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留给人很多的思考空间。
剧情总结:1,2,4的失忆对整个事件结局的影响不大,但各自有作用。
3,5,6的失忆是影响剧情的关键情节,后面的几个不同结局也是对这些关键情节的改变引起的。
结局1是因为改变了情节3,结局2是改变了情节6,结局3改变自情节5,结局4又是改变了情节3,结局5埃文自杀。
情节3对凯丽和汤米都很重要,情节5,6对兰尼和妈妈相对重要。
而在后来的穿越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埃文的记忆是累加的。
埃文的母亲之前流产了两次,应该也是同样的事情,埃文会是他流产的第三个孩子这些改变之间也是环环相扣,有铺垫的,并不是任意地穿越到哪一次。
应该说,在情节的设置上其实还有不少的bug,也有一些改变欠缺说服力,比如埃文回去说服了谁谁谁,而且第1,2次失忆之后都能顺利回来,毕竟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局啊,为什么埃文手被长钉钉了,却没有引发别的结局,还有为何改变了之后,以前出现的人还会出现,为什么还是那所大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经不起深究,但是就针对剧情本身而言,已经达到了它想达到的效果,即很好地传达了它的主题。
剧情本身,也还算精彩,至少不至于枯燥。
关于主题:一个小小的改变,也许就会引起反差很大的结局,我们针对目前的不满,也许就想回到过去。
但是我们不是上帝,我们并不能改变事实,即使我们像男主一样,回到了过去,改变了曾经的错误,不让它发生,我们真的就能如愿以偿吗?
过得如想象般美好吗?
正如有一句话所说:“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世事难料,事情总是相互纠缠,相互联系。
回到过去是好事,但别妄想给不美好的现在增添什么美好。
要做的永远都是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还有就是,你不知道不经意之间的什么动作会引起将来的灾难,所以每一步都要细细斟酌。
正是现在成就了未来。
最后的最后,这些东西,大话西游早就说过了啊!!
ps:看到有人说,一个爆炸可以改变运气,能改变人性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有些问题。
男主在13岁之后就没有再失忆过了记得吗?
这些发生的事都是在这些人的小时候,为什么对妈妈的改变相对来说没有他们三个反差巨大,是因为童年,甚至青少年正是形成个性的时期。
这三件事在他们四个人的童年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人性这个词未免太大。
人不是在落地之时就有人性的,是后来,尤其是小时候的经历成就了他的个性。
We can't play God, unless we sacrifice ourselves.Who says, any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Who knows, the price of that anything.We can't change the past.Then how can we change the future?Coz what we will have tomorrow, all depends on what happened yesterday.I met you, a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love started growing in my heart.But it hurt you, it hurt everyone I care, it brought only sadness and broken hearts.I went to the past, trying every way to work it out.And I found, the perfect beginning, for the perfect ending, was thatI never fell in love with you, you never fell in love with me.We said hi, and we said bye, just like we never met before.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28378/?start=100
假如真可以让时光到流 你会做什么一样选择我 或不抱我假如温柔放手 你是否懂得走错了可以 再回头像歌词里一样,也许很多人幻想着自己能有回到过去的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而电影男主恰巧有着这样的特异功能,然而他一次次的回到过去,在自己人生的节点上不断做着不同的选择,然而他的人生并没有像他预想那样变好,反而越改越糟糕,直至他决定回到最初的原点掐死尚在腹中的自己。
人生从来不是什么设定好的游戏,一次次读档就能打出所谓的HE,这个时候我想起不知哪个动漫男主说的话,无谓后悔,这一生只为自己而活。
我也曾想过,如果从一开始,男主不是想着回到过去打出一个完美结局,而是靠双手努力生活去改变自己和女主的人生,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我们小时候总会做错事,那些事情如同梦魇般存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压抑着我们的神经。
所以,我们总在事后企图改变经过,以至于我们渴望时光机或者任意门甚过其它任何东西。
想想吧,童年与伙伴们打各种类型的牌,玩各样的棋类,在对方吃定你时,你肯定慌慌忙忙摆着手:“不不不,不是这样的,我走错了。
”然后拿回那颗棋子,要求重来。
那么这个故事是在诉说着:我们全盘否定那些事实,最后我们会全盘皆输么?
《蝴蝶效应》,名字取得非常得体。
在蝴蝶闪动翅膀的刹那,世界变幻无穷,它在决定人类生死上,就已经阐明了世界的某种平衡力量在做为我们支撑。
刚开头我看不懂男主角伊万去见他疯子老爸时,他爸爸说得话,但到后来当伊万重返现场梦想改变未来,他爸爸非常严肃地说:“你不是上帝,儿子。
”可见他父亲也曾做过相同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尼采。
尼采后来也疯了,不是么。
所以我非常文艺的联想,或许伊万的名字预示着整个结局“已晚”,来不及了。
来不及篡改我们便已经毁灭了。
是的,当他回去将那个女士和那个婴儿救出,自己却断了手臂,在一切看似可以挽回的结局下,它已经将世界平衡的支点打破,因为他更改的绝非他周边人的命运,这包括了一个蝴蝶从毛毛虫变成蛹,大到某个地区的战争与和平。
如果你能改变现在的生活,你还敢去寻求更大的回报么?
看了豆瓣网友的评论:我的理解是,由于遗传因素(参考伊万的父亲),伊万母亲生出的孩子都是具有回到过去的能力, 包括之前流产了的伊万的两个哥哥(or 姐姐)。
从伊万的经历就可以得出无论怎样改变选择,结局都是悲剧这一结论,尽管有几个版本的结局还算可以,但最终结局呢?
我想只要看过导演剪辑版,都不会有太乐观的想法。
因此,在伊万的2位哥哥(or 姐姐)经历过类似埃文的数次时光倒流经历后,认识到不管怎样改变只能是sad ending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子宫中勒死自己这样的选择。
因此我想说无论埃文的母亲怀孕几次,都会出现流产这样的结局。
其实导演剪辑版已经把主旨表达的很清楚了,就是无论如何选择,出生本身就是个悲剧,尽快其他版本做了一些折衷。
所以有回到过去做出选择能力的人都不会来到这个世上。
这是我比较赞同的观点。
其实说白了伊万的父母也挺悲剧的。
影片既将结束的时候,又回到了影片的开端:埃文跑进他的医生的办公室(此次改变历史的结果让他的日记不复存在),想通过家庭电影的画面最后一次改变历史。
在这里,导演一共安排了四个结尾。
这个是导演版的结局: 生命开端时: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埃文的母亲即将产下埃文,进入历史的埃文决定自己结束这一切,他用双手掐住了脐带,结束了自己刚要开始的生命,现实的生活中没有埃文,凯莉跟汤米被离婚后的一母亲监护,远离了那个BT父亲,自然也就没有了雷管事件。
其实这个导演版结局才是原本剧本的最终结局,它使为爱而牺牲的主题更显崇高和伟大,而且更为凄美感人。
但后来由于新线公司担心这个惊世骇俗的结局里情节和画面会引起部分公众和舆论的不安,因此最后公映时被改为现时剧场版的那个。
剧场版的结局:各自成长、各走各的人生路,是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第一次认识凯莉的聚会,回到从前的埃文骂了凯莉,他与凯莉没有成为好朋友,凯莉跟汤米的监护权也由母亲得到。
工作后的埃文在街上偶遇凯莉,但却没有相认。
另两个结局也是按剧场版的结局设定的,《蝴蝶效应》剧场版的另外一个结局: 尾随(55秒),埃文遇到凯利后,返身去追凯利。
《蝴蝶效应》剧场版弃用的大团圆结局:结识(53秒),是两个人相认。
我只看到了导演剪辑的结局,其他的copy过来的,我没有看过。
但是我觉得还是导演版的结局比较好,我看完之后让我若有所失,而其他结局很平淡了。
正如上所说,这个结局才使为爱牺牲的主题更显得崇高伟大。
更有震撼力。
看了蝴蝶效应,最后的一幕,泪流满面。
选择,是一个困惑我很久的谜题,今天可以释然了。
相信曾经作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合理的。
因为,如果有反悔的可能,作出的选择未必能导向优于今天的结果。
这,就是命运。
有一些不错的影评,摘录如下: “量子力学的平行多宇宙解释说,在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总会有一条道路,让人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得到幸福,在那条完全幸福的道路上,有且仅有一个你在行走。
这是多么令人宽慰啊,在每一次铭心刻骨的选择里,总有一个你选对了路,在茫茫的恒河沙数的宇宙里,总有一个你,终生幸福。
”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thing as small as the flutter of a butterfly’s wing can ultimately cause a typhoon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Chaos Theory 这是混沌理论中最通俗、也最为人所知的表达了,“蝴蝶效应”的提法最初出自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的论文:“巴西丛林一只蝴蝶偶然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
一个混沌系统是无法预言、操纵和控制的,而且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具有极端敏感的依赖性,在系统初始任何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混沌理论在时空传送中的应用就是在时间的“过去”作出的一小点改变,都会导致时间的“未来”无可预知的剧变;所以,意图通过改变过去而影响现在的做法唯一的结果就是——不可预料!
因此,对过去选择的后悔和假设都是无义的,它未必能够导向优于现在的可能;所以,我们只能(也必须)相信: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了!
”“We can't play God, unless we sacrifice ourselves. Who says, any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Who knows, the price of that anything. We can't change the past. Then how can we change the future? Coz what we will have tomorrow, all depends on what happened yesterday. I met you, a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love started growing in my heart. But it hurt you, it hurt everyone I care, it brought only sadness and broken hearts. I went to the past, trying every way to work it out. And I found, the perfect beginning, for the perfect ending, was that I never fell in love with you, you never fell in love with me. We said hi, and we said bye, just like we never met before. ”好的影片,能让人获得精神上长久的愉悦和满足,这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无法给予的。
电影《蝴蝶效应》是一部用生命本质和哲学来说事儿的电影。
回想我自己也有很多这种一念之差的细微片段改变了整个生命的片段,命运象无可挽回的无轨飞车,变化莫测到了离谱的份儿上。
在某个时间点,某个场所,遇到的某个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细节,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牵引整个命运之途,走向不可思议的方向。
在以往的生活经验里,细节会暗示整个事情发展的方向,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那些开启性的小细节,带着信息量的小表情,造就了一切生活的可能性。
事实也确实印证了一些自我感觉式的预测,象是解算术题和智力游戏。
人的生命总是由这样一些微小的因素来决定,我们因为感觉它的神秘,所以称之为不可抗拒的命运。
每一次莫明的清晰的记忆,无原由坚持的决定,造就了现在的状况。
我们应该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最少,即使错了,也不会后悔和抱怨,因为那是曾经认真的选择,自己也愿意承受所有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能够改变过去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
埃文不停的改变过去的选择,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未来。
可事与愿违,往往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尾。
每一次的选择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改变未必是优化。
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一度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
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这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这部电影有着最精妙的一个构思。
而这个构思最精妙的设想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机会。
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满意。
所以,这部电影的最基础的设置,关于重来一次甚至多次的假想将给我们带来许多虚妄的幻想和无穷尽的渴望。
如果可能的话,我不去犯那样的错误,也许,我的人生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呢。
就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可以像男主角埃文一样面对着一个可选择的人生,而如果真的可以这样的话,一切又将变得如何呢。
这种虚构的妄想仅仅只能停留在幻想里而已,或者停留在电影里。
而这部电影将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就算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的话,一切,也许并不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
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
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
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
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
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
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
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1、时间旅行不是一个科学课题,而是一个心理学课题。
基于这个理由,《蝴蝶效应》可以被视为一部心理电影,更精确地说,是类型片的惊悚电影。
2、混沌理论不是一种科学理论,也不是一种拓扑学理论,而是一种社会学理论。
或者你也可以用因明学里关于因果的辨析去理解这个看似非常现代的理论。
3、人类对时间旅行如此关注,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好奇心,二是控制欲,控制一切的欲望,包括现在的自己的一切的成因,和未来的自己的一切的走向。
4、混沌理论是秩序感的要求所催生。
亘古不变的,唯有无常,这是雪莱的咏叹。
既然一粒原子的正负电极的设定就可以决定万物的构成,既然一颗精子的鞭毛的旋转方向就可以决定生命的诞生,那么,我们可以说世界本质上是有秩序感可言的。
现象则不然,作为现象的人类社会更不然。
愈探索到那些本质意义上的秩序感,便愈沉迷于作为现象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混沌,是以有混沌理论的发生。
5、混沌和秩序不是对立的两物,不过是一事物的两面而已。
6、电影很刻意也很不公平的地方在于,凭什么每一次回到过去改变过去,都一定带来更糟的结果?
难道不能变得更好吗?
当然,对于悲观主义者,这是不需要理由的。
7、你也可以把这部电影理解成一个精神病人的谵妄。
他以为他拥有无数个可能的自己的记忆,而通过时空穿梭理论的补充,这些不同的记忆竟然有合理解释的衔接。
现实里,这个病人的童年、友谊、爱情、伤痛、美好都只有一个可能,但在幻想中,配合上混沌理论,他身边的人、所有记忆的元素,都变为拼图的碎块,而拼图又是可以无限组合的。
因为他是病人,病人总不是那么愉快,所以,他的拼图总是一次比一次糟糕。
8、但这部电影拥有一个非常强硬的结局,以至你不得不从种种心理学的猜测中脱身而出,就范于它还是一部科幻片的事实。
为了不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主角只能回到娘胎里,用脐带勒死了自己。
9、当这个世界干脆上就少了主角这个人的时候,混沌理论也失去了效用,或者说,它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那些本来是主角童年玩伴的,因为主角放弃了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凭什么少了一个我,世界和他人就变得更好了呢?
归根结底,还只是这个人的认为。
有时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bull shit
场景、服装、人物性格我都讨厌,真难得。无缘无故就具有回到过去的能力,回去之后还两三句话就能把两个变态说通了,真这么简单谁还要精神科医生啊。半夜偷溜看录像是为哪般,又没说不给你看,你好好选个适合穿越的录像成不?无聊。命题颇好,影片幼稚。
也许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每次看它都是无比纠结~我难过><
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能够改变过去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埃文不停的改变过去的选择,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未来。可事与愿违,往往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尾。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一度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这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比3星稍好一些,最后是个亮点,原来唯一可以不伤害的她的方式就是远离她,让她不要靠近他。
能找几个能看点儿的演员么。。菠萝菠萝蜜美国版吧
和dy一起一边吃着鱼粉一边看的(ゝω・´★)。放在当时想法应该很不错吧。男主长大之后充分证明了一个人是可以摆脱童年创伤的只要他不非得自己揭伤疤……我其实很不满意的是最后男主觉得自己不存在了所有人就会最幸福了,这不还是一种非常西方个人英雄的想法么?自以为很黑深残,但举个栗子,你喜欢的女生当她有选择的时候她没有选择看似更好的路而是选择了你,你难道不觉得这是因为你的存在也给她带来了无法替代的快乐么。我就是受不了这种替别人做选择以为能自洽的观点,虽然不是我最受不了的观点哈…放到现实中,人的生活真是比电影复杂得多了,但是电影中这些重大冲突悲剧确实很具有毁灭性
既然做出选择就不要再后悔了
都是我们至尊宝玩剩下的……
重看依然是经典,虽然有点神棍,却囊改了对亲情爱情友情不同的体悟。现在这类时间倒流的题材越来越多,多都逃不出这部鼻祖的影子。
混沌理论认为,即使在一个确定系统中,如果描述该系统变化的方程式为非线性的,那么初始条件最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引起灾难性的无法预计的后果。唯一自我救赎的途径就是改变未来,而非试图去寻找“过去将来时”。
阿仕顿库彻的烂演技真是不忍目睹,倒是莫名适配这个不讨喜的角色,一边自大妄为去扮演自己人生的上帝却又每一次都搞砸也是很厉害了。
比Donnie Darko还差劲
有生之年把四个结局都看全吧哈哈哈
oasis的歌太符合“插肩而过”这个ending了……除了结局之外新意不多
其实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婴儿版的结局很震撼,也是最能呼应影片中各种线索的一版,但倘若一开始便没有出生,其实也是另一种圆满了不是吗?个人更喜欢擦身而过的结局,遗憾才是人生常态。
十年后,再次跟姑娘一起看了这部电影,才真正看明白了。剧情中最关键的点其实是男主和他爸的关系。全片中,男主修改时间线是为了救身边的人,那么他爸修改时间线是为了什么?答案就在最后。因为男主的胎死腹中,一定会导致他妈的抑郁,抽烟,肺癌。所以他爸会为了救他妈,一遍遍回到他出生前,去修改这个结局。但是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只要男主出生,他就一定会遭遇后来的所有,他也一定会像父亲一样修改时间线,而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他再次扼死自己——而这个结局又会被他爸再次修改,如此循环往复。所以,终结这个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他爸不再修改他胎死腹中的结局,接受这个事实。因为他明白了:这个儿子的死是必然的,任何努力都没用,都会让一切回到原点。这就是为什么男主爸爸会说:你做不了上帝,孩子。这句话,才是电影的题眼。
最好的人生是我不存在的人生。
昨天刚看了deja vu。今天看《蝴蝶效应》,当然提不起兴趣。这有点不公平。不过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