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喜欢上了詹妮弗劳伦斯和布兰得利库伯这对组合。
也因此看完了这部《赛琳娜》。
影片本身我都懒得说什么。
但是这片,让我想到很多。
女人,真的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男人/他人身上。
如果赛琳娜有点自己的爱好,多点自己的生活,也不至于翻不过那个坎。
走到那一步。
我从小学开始偷偷看爱情小说,直到整个青春期,我都被错误的影视文艺作品洗脑,那时候这些影视剧向我灌输的观念都是: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必须无尽牺牲,全心全意,肝脑涂地,死而后已(死不足惜)。
正如《大阪城的姑娘》歌词唱的:“大阪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呀,大阪城的姑娘辫子长呀,只眼睛真漂亮。
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你的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带上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
”又比如《渴望》,那刘惠芳式的苦逼爱情劳模令全国人民为她们哭为她们伤。
电视剧从来都具有引人效仿的力量,生活里充满了更多的苦逼怨妇。
我从小就笨而平凡,不能免俗的惨遭洗脑,并乐在其中。
我青春期时满脑子充斥着殉道者式的奉献牺牲,恨不能化身为一面盾牌,为我心爱的男人挡子弹。
——哪怕他根本不爱我。
我爱他爱得太多,唯独忘了爱自己。
感谢老天,我没真正牺牲。
感谢岁月。
现实生活令我慢慢明白了一些全然相反的东西:爱自己越多的女人,过得越好。
这个过得好,并不仅止于物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面貌和内在的力量。
爱自己,我指的是真爱。
而不是那种暴饮暴食、买一百瓶指甲油、买八十双鞋那种发泄的溺爱。
(虽然我也有过这个阶段,但这毕竟不是真正的为自己好。
)真的爱自己包含太多东西了,比如:更多的学习和思考,长久的打算,更周祥的计划和安排,培养更好的生活习惯,发掘更多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身体和内心都仔细的呵护爱惜,接纳自己,理解自己,拥抱自己的同时也努力修正错误……对于我这样一个资质愚钝的平庸女子,能走到今天,这已经不是进步,而是进化。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任然疯狂的热爱男人,我尊重男人,我欢迎他们参与我的生活,而不是主导。
我有了我的小世界,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我的。
在我的小世界里,我就是君王。
建立自己的世界吧,拥有自己的世界吧。
真正爱自己的女人,基本上就走不到大阪城姑娘这一步、走不到刘惠芳大阪城那一步,也走不到赛琳娜那一步。
还有什么能比丈夫的背叛和痛失的爱子更能伤害到一个原本独立坚强的女人,如果George当初不来招惹她,她最后也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她还是之前那个独立坚强的自己。
人们都只看到她迷失心智的癫狂模样,可当情妇找上门来利用私生子博取同情,和自己的丈夫眉来眼去时,谁又考虑过Serena的感受。
还有当Galloway被斧头误伤断肢差点丧命时,是谁不顾自己身怀有孕淡定指挥大家并骑马飞奔最后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
多庆幸她没有看到丈夫与情妇紧紧相拥的那一幕,那时谁又会想到对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进行道德谴责?
为什么男性的过错总要由女性承担后果?
火里重生终归于火,也许这对于Serena来说就是宿命吧。
电影开始镜头恢弘壮阔--深逸翻腾的云海,无尽蔓延的林场……将人一下子带入西部的开阔辽旷中。
收尾也是,在大家都死光光后镜头再次拉远一瞰,云照常飘树照常立,物是人非。
似乎是西部片。
女中豪杰赛琳娜驯鹰砍树无所不能,协助丈夫建立木材帝国,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似乎是成功人士传记。
赛琳娜与乔治一见钟情莫名其妙滚了床单,虽然恕我眼拙看不出来有多少深情但导演说感情都在台词里呀动作里呀,for us、for our future说的像早安一样平常,动辄泡个澡睡个觉。
似乎是貌合神离的爱情片。
赛琳娜流产遭遇丧子之痛且再也不能生育,又发现乔治暗暗养着私生子,怒火中烧派爱慕者下凶手。
似乎是伦理片。
BlaBlaBla总之,这样一个四不像的故事拼凑成了赛琳娜。
你要说这不是重点电影都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好吗好吧,但这不能成为这部电影乱的理由呀写作文还要求不能跑题围绕一个中心点呢哦不不不这不是我想表达的 顺便纠正下电影的“故事”要讲起来还是挺有吸引力的不是吗 但导演的表现手法有问题 看到的远远少于她想要告诉的 只看到了一个金发肤白红唇的美女 (总是出戏回到美国骗局)在马上确实英姿飒爽 但完全看不出来她的能力和智慧 给我留下印象的只有后面歇斯底里的嫉妒和恨除去这些,不得不说大表姐的表演可圈可点。
从前看她的作品总是被电影本身吸引忽略她,还可纳闷她为什么这么受奥斯卡青睐,至少这部电影给了细致观察Jennifer Laurence的演技的机会不。
印象最深的场景是近片尾部分,赛琳娜追怒火中烧的乔治出房子,被乔治掐倒在地上,看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挣扎着站起来,佯装若无其事对乔治挥手告别,真是无限心疼。
赛琳娜或许是一个蛇蝎美人,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罔视生命,但她不过是太缺爱和关注了。
童年留下的生理和心理双重伤痛让她本来决意不再爱任何人,而一旦爱了,便是全心全意的把他当作自己的一切。
她内心深处还是脆弱敏感,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所以才会如此在意别人的目光,在女仆面前也不自在。
Serena,可以冲着演员去,不要对电影本身不要抱太大期望。
受这对组合的吸引,故事情节再烂也要看下去,再没逻辑也在惊讶中看完了。
几点狗血处:1 加洛韦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被砍了手?
为什么听命于赛琳娜杀人?
2 那个拿走账本的人为什么要告发乔治呢?
3 总是觉得主角的人物塑造着力不够。
一直以为本片会以赛琳娜为核心 着重刻画她的女强人形象,但是。。。
渲染实在不够,最后还选择了最最懦弱的方法——自杀!
呃。。。
实在让人看不懂了。
故事讲完了,一切似乎都在最后一把火里被烧作了烟云,和大烟山的云雾混在了一起。
一切起乎山林,一切淹没于山林。
回头一想,不禁要发问,故事真的结束了吗?
仿佛不全然。
很难揣测作者本意写这部剧想表达什么,多面的人性?
复杂的爱情?
难言的生活?
野性的自然?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绝对无疑的是,这是一个悲剧。
于是尝试探索这个悲剧的源头。
首先想到的是Serena。
女主好像是本片里面最疯狂的角色,她指使了Galloway追杀女仆和其私生子,恶化了和自己老公的关系,迫使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但她是罪恶的源头吗?
她为自己的爱情奋斗,为自己的男人拼搏,为自己的幸福努力工作。
在工作中为工友的生命牺牲了自己的身体,永远失去了作为母亲的能力。
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老公离开人世,于是让自己也香消玉殒。
Serena好像不是悲剧的源头,反倒是悲剧的受害者。
其次想到的是男主的基友。
基友看不起女人,经常不失时机地打压女主,最后因贿赂失败,反咬男主,让男主无所适从,最后不得已被男主在猎熊途中击毙。
女主说基友从来不是男主的朋友。
男主欲语还羞地不敢承认。
也许在他们互相举枪瞄准,并且比赛谁是快枪的时候,男主终于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这个朋友了。
但基友死得太早,也不是所有悲剧产生的源头。
那么难道是里面不怎么出场的女配,女仆小朋友吗?
女仆小朋友怀了私生子,生了私生子,在女主面前出现多次,虽未明言,也比较谨慎,但感觉也不那么低调,起码还经常跑出来照片,去教堂,和男主要工作,要钱,最后逃跑到北方去过新生活,孩子也保住了,也有了新男友。
那么这个小三的结果是否太好了一些呢?
如果就此觉得都是小三的错,好像结论太武断了。
回头一想,也许会意识到,其实小三是在女主之前就出现的。
所以女主第一次到木场的时候,才会对男主说,发生在我们认识以前的事,都不存在。
看来女仆也是不容易,也是悲剧的受害者阿。
那么结果貌似很明显了,我们来分析下男主,这位看上去很帅气,很宅厚,很勇猛,很多金的木场男神,他都在故事里做了什么。
男主寂寞难耐了,所以一开场就找了手下人拉皮条,找女仆解决生理需求,导致女仆未婚先孕,最后诞下自己的私生子。
然后闪婚了女主,自以为训服了野性十足的妙人,顺理成章地,女主也怀孕了。
接着男主指示自己的基友去行贿,基友被抓小辫子,与男主反目,男主一不做二不休干掉了基友。
下一步女主产前血崩导致终身不孕,男主发现自己不能像自己承诺的那样只爱女主,还是惦念不忘自己的私生子,于是偷偷摸摸接应小三。
临近结尾,男主作了最失败的抉择,为了私生子,把自己的生杀性命前程未来都不要了,两本帐本丢给警察局,就去营救女仆一家。
最后的最后,男主还是没抵挡住自己“杀死一只猎豹”的冲动,在猎杀中,没有杀死猎豹,反而被一只山狼咬断了喉咙。
男主和山狼事彼此锁死了对方,好像是说挑战野性,也会被野性挑战,过程中承担了被野性杀死的风险。
这仿佛比喻了男主和女主的关系。
也许会有人说这也就是两人各打五十大板的结论,我深以为不然。
因为这么一说,女主就成了一个负面的比喻。
但如前面分析的,她并不是悲剧的源头。
另一个角度来看,野性一直就存在,为什么不能和野性共存,却要去挑战呢?
男主制造了两个女人,两个家庭的悲剧,连带了更多其他人的死亡。
但最后,他死在了自己手里。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的结局,让人想起来因果轮回。
与女主在片头说的“以前发生的不存在”相反,你说做的,一定会有报应。
what you've done will haunt you. 一条时间线上没有假设,但也许男主从一开始做的决定,就不是最理智的决定。
在错误的选择中,他走完了自己的宿命。
悲剧的开始,导致了悲剧的结尾。
1,赛琳娜一生追求完美,但最后完败。
逃脱不了经济危机大背景的处罚,自焚而去。
2,赛琳娜是一个坚强的女强人,自立自强,不甘于当家庭妇女,极力参与男人的世界,然而为丈夫的事业于事无补,反而增加了合伙人的反目成仇,手下的叛变。
总想把事情变的更好,然而总是小胜而大败。
3,赛琳娜越是追求越多,越是失去越多。
自身的缺陷--强烈的占有欲,或者说是不安感,让女人的弱点(害怕失去男人的爱)暴露无遗,而最终让女主失去未来的憧憬,一去不复返,走极端。
4,本剧貌似是想说:男人应该多多关怀女人,尤其是社会环境恶化很严重的时候。
疼是可以量化的。
据扯,对女性来说,生孩子的疼相当于断掉20根骨头。
对男性来说,蛋疼相当于断掉3200根骨头。
且不论该类比是否客观科学,把蛋疼定义为男性疼的极限,如同生孩子为女性疼的极限,该是有点儿道理的吧。
伤害男人蛋蛋,断其命根,可谓点中男人死穴,是疼到极限的伤害。
而且这伤害远远不止是肉体,是伤彻身心的折磨。
一批又一批的女主角爱干这样的事。
看完《赛琳娜》,可以再复习另外两部电影:《水果硬糖》和《阴齿》。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位让男人脊背喷涌冷汗的女主角,他们都懂点男人死穴,带来核裂变级的恐惧。
《水果硬糖》中女孩用的招是:用冷却的方法,模拟阉人。
男主角感觉到冷飕飕的手术刀划过大腿根部,生出了绝望的恐惧,绝望的恐惧!
这种绝望的恐惧比失去生命的恐惧是更狠的。
女主角懂,她是故意的。
《阴齿》中的狠招是:咬掉男人的小鸡鸡。
自己想象吧,多么要人命。
再多写一个字,身体就颤抖的要摔电脑了。
《赛琳娜》中的女主角没有选择断掉男人小鸡鸡,割掉男人的蛋蛋。
相反,她表现出深爱男主角,为让他避免受到伤害出谋划策,扫清障碍。
但她的行为是没有禁区的,只要认为是阻碍他们两人幸福的人,都要想办法除掉。
不计手段,不顾对象。
古有万贵妃毒杀明宪宗子嗣,赵飞燕残灭汉成帝继嗣,现有赛琳娜追杀男人私生子。
女儿懂点死穴,能下狠手,在故事中是不分古今中外的。
点死穴,断命根,绝人后,何苦呢?
女人苦,男人也苦,不如相忘于江湖。
还是:女人只能爱,不能招惹,小女人、大女人、看似弱女子、手段彪悍女汉子,一律不能。
PS:镜头景色安静、美极了。
Cast为什么不能和谐相处,心胸太小了吧。
一个杀一个,没有那么多深仇大恨吧,也不是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当男主杀了第一人后,DOMINO EFFECT就开始了。
整个悲剧,男主的责任更大,缺少Work ethic,如果你事事躬亲的话,问题大多不会产生。
女主12岁时,火场逃生,最后却也逃不过,这是宿命吗?
整个影片明暗切换,节奏把握手法,堪称教科书式的范例。
1929年美国问候语是GOOD DAY啊。
每个强者都是精神病,一点都不错,没有经历过一番痛苦的折磨,难有那份对成功的执着与渴望,而往往强者的背后又有强硬的偏执与癫狂,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被鞭策的往往是病态的占有与偏执的接受。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强者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处处显露的并不是幸福与安康,而是在看似幸福与安康的表象下埋藏着的波涛汹涌的阴暗与惧怕,不管是不是挤身于上流社会阶级,其所能得到的享受与境遇也会伴随着相应的折磨为与痛苦。
其实这是一部难懂的片子,一副风格狂野的色彩却处处流露出上流社会的浮夸,精明强干的背后却背负着诸多危险与恐惧的因子,电影缓慢的节奏配合压抑的氛围,从心理上就磨裂出一种不安分的心态,尤其是经过一系列复杂且细微的变化以后,那种呼之欲出的紧张感一点一点的就凝聚起来,其实电影最能突出影片主题的就是抓住了故事对于戏剧爆发点的营造,在每一个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事件当中,其本质是极为普通不过的,可是就是因为这种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小事件所牵引出来的报复心理,其带动的对未来难以预知的危险,造就出来了一种让人紧张的恐怖气氛。
无论怎么说,电影里面的每个人仿佛都是一个个精神病与偏执狂,他们所能够展现出来的不但是暴露出来的贪婪与贪欲,更表达出一种不计后果充满宗教狂热般的心理,在一种经济社会的主导下,人人为了自己而忘记了什么是正义与道德。
电影在剧情方面表现的极为深刻,细致微妙的进行选择性的表达铺垫出了故事发展的必然性,在每个环节当中,隐藏的伏笔都深深地埋在了剧情里,让一切情节的发生都能有理有据的从电影中找到根源,不得不说,编剧对于生活的理解完全凸显在了对电影剧情的表达中,它深刻敏锐的发掘与感知到了生活当中那种人们存在在内心深处的阴暗心理,以人性为主导,深刻的解剖与演变整个内心变化的心理过程,让猜忌与怀疑引发出人们的那种不安全感,从而为制造更惊悚的人性发挥提供了充分的展现机会。
人们都害怕改变,这是真实的,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种较为熟悉的环境当中继续自己的生活,而电影就是打破了这样一种场景,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完全打破了曾经的生活方式,看似积极美好的未来铺设在眼前却带来了新旧势力的对抗,在整个对抗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一些隐藏在阴暗深处见不得光的事情暴露出来,就在这样一种相对真实的环境下带给我们相对真实的感受,以至于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能够启发我们加深对现实情况的理解,这也是电影在心理上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一点。
电影讲述了两部分的故事,第一部分是展现夫妻俩人众志成城的想要扩展自己的事业版图却迎来诸多的阻挠与破坏,而第二部分却主要展现了女人那具有阴暗一面的扭曲心理,在幸与不幸之间挣扎徘徊的同时,释放出了原来埋在内心深处那近乎癫狂与偏执的阴暗面。
我们看这一部电影,很能理解故事前半段所发生的一切故事,而相对于后半部分的故事,我们在看到人性扭曲的同时,也对深深在困境里的男女主角感到同情,对于亲情纠葛的抉择以及在感情中的绝望,都让这个原本可以幸福的家庭变得充满恐惧与不幸。
作为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布莱德利.库珀与大表姐詹尼弗.劳伦斯的表演都相当惊艳,作为奥斯卡影后的大表姐更是深刻的演绎出来了一个独立顽强的性格女性,也深刻的诠释出了女主角作为一个女强人存在的那种积极态度与能力本事,我们从电影里看到的女性魄力有时要比男人强的多,这更凸显出来了女人不比男人差的女权主义色彩,可是作为奥斯卡影后,她的演技相对于青春电影里面的青年演员来说算的上完美,而一旦放到了众星云集电影里,往往能够让人记住的不是她的演技,而是她性感美丽的面容。
对于布莱德利.库珀来说,这样的一个角色相对的要简单一些,他甚至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就能够完全掌握电影角色的性格与特色,也就让我们看到他在电影里的表演相对的较为轻松,不过看过《美国骗局》以后,不免发现电影里面的情节有着十分的相类似,不知道是不是剧情需要还是就是这样的内容,但有一种让人蹿戏的感觉,幸好两者的题材完全不一样,也就不必担心因为情节内容而影响到影片的质量。
电影注定是一个悲剧,自从詹尼弗.劳伦斯在剧中说出自己的身世以后,故事就开始走向一个悲剧的结局,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成为强者的人为数不多,能够选择去走向一个强者之路背后必定遭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这些磨难就是象征着在不幸福的环境摧残之下所激发出来的潜力,但这些潜力的背后是一颗早已千疮百孔脆弱不堪的心灵,一旦引发出这段灰暗过往的心理,她从此的世界就会永远的阴暗不堪,这就是埋藏悲剧的祸根。
电影的名字叫赛琳娜,比起随意能想起来的同样以女主名字命名的几部电影——《安妮霍尔》《安娜卡列尼娜》《洛丽塔》,观众们非常期待《赛琳娜》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即使赛琳娜不够“伟大”,不是大女主,我们也期待着她与众不同,让人念念不忘。
有多期望,就有多是失望。
最令人失望的一点——我们都不知道电影里的男主和女主是否真心相爱。
男主听说一个叫赛琳娜的美丽女子是木材大亨的孤女,一家人死在火灾中,唯独她逃了出来,于是追过去,请求她嫁给他。
然后镜头一转,变成了他们在床上云雨,既没有看的人口干舌燥,也无法让人联想到让人悸动不以的爱情。
到后面两个人结合,坐火车到北卡罗纳的大森林当中,男主对所有人宣布这是他的妻子,是这里的女主人,我们还是看不到爱情,反而觉得男人反复跟他的生意伙伴强调“她不会拿走一分钱”,更像是一个孤独的、渴望回到热爱的幼年成长环境当中的女人被一个利益薰心的男人利用而已。
不仅男女主塑造的形象模模糊糊,像极了钱钻进心的普通人,就连一众副角,行为举止都过于莫名其妙。
不明白男主的合作伙伴为什么说叛变就叛变,也不明白所谓的能预测未来的林中向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既没有对剧情起到大的推波助澜,也没有表现出大奸大恶或大善大慧,除了间接导致赛琳娜流产和带男主自杀式的打猎之外,好像总差了点什么。
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在于,片子展示了一种大气凛冽的丛林之美。
有雾气和骄阳、有绵延的原始丛林,有凛冽的寒风。
透过无聊的故事,欣赏一下美国丛林大气冷峻的美,也不错。
无语了……什么鬼……
很好的故事,格调也不低。暗藏的悲剧性,结尾乔治去打猎而死很有意味。没能力打豹子的人最爱打豹子。你不能驾驭的女人,最好别碰。
太无聊。
故事很吸引,背景、人物设定、冲突相当合理,开局很欢乐,中间很恐惧,结局很悲伤。中间很多情节需要自行脑补。詹姐的脸部表情接近半面瘫状态,BC可胖可瘦赞。
别被这两大巨星的又一次合作给蒙骗了。
故事三颗星,剩下一颗星给画面,很美。
事情还是说清楚了
呵呵。
未阅原著,但可感深刻。然而片子拍得略欠缺动人之处。智商爆棚情商为零也真是可怕。
女人看着真舒服,给大表姐加一星
即使工作表现再出色,没有生育功能仍然影响评价,当她老公的合伙人真不容易。家庭不合毁所有!所以男人一定要管好自己了,成龙就是典范!
表姐对Serena这个角色的诠释方式就是偷懒地把自己之前演过的其它角色套进去,日常表情是饥饿游戏,调情了是叉男人,发狠了是冬天骨头,最后一把火直接穿越到燃烧的平原。JL和大白狗这一对没多少CP感的事实在乌云线那会就有人说过了,然后大卫欧拉塞尔后来就机智地在美骗里把他俩CP拆了。
兩人再度合作
更好的世界比尔女大导面对如此史诗片的时候不知是被剥夺了剪辑权还是丧失了对这个片子的控制了,所有人物都跳跃,所有本应精彩的地方都唐突!
复仇独立
狗血剧情,大美风景
表姐演技真棒
cooper很帅,拿到一颗星,那谁的嗓音再自我催眠也觉得难听
用莫名其妙来形容毫不为过,毫无起承转合的故事,只有无比突兀。
像美洲豹般稀有的女人能吃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