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看海

看海,To the Sea

主演:陆弈静,黄迪扬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看海》剧照

看海 剧照 NO.1看海 剧照 NO.2看海 剧照 NO.3看海 剧照 NO.4看海 剧照 NO.5看海 剧照 NO.6看海 剧照 NO.13看海 剧照 NO.14看海 剧照 NO.15看海 剧照 NO.16看海 剧照 NO.17看海 剧照 NO.18看海 剧照 NO.19看海 剧照 NO.20

《看海》长篇影评

 1 ) 内心强大的力量——爱你已久/我一直深爱着你

痛苦  朱丽叶的痛苦贯穿始终。

  朱丽叶犯罪的原因,其实我从开始就隐约猜到了,直到影片结尾也没觉得意外。

因此在观影过程中,没有过多探知真相,而更关注于朱丽叶本身。

  朱丽叶的痛苦,从她得知儿子得病那一刻开始,一直贯穿到影片结束。

  分析犯罪动机,由三部分组成:一、对儿子深切的爱,而无法忍受其痛苦。

二、愧疚感——将儿子的病痛归咎于自身。

三、责任感——既是我带给你痛苦,也应由我来为你消除。

  也许有更复杂的因素,但我却觉得这种冷冰冰的分析毫无意义。

对这位母亲而言,旁人的分析是亵渎;自己的分析,是推卸。

  没什么动机。

只有爱:我爱你至深,所以我痛苦至切,因为我目睹你受苦。

我不让你继续受苦,但我却依然痛苦。

因为,是我必须让你离我而去。

因为,我是如此爱你。

需求  朱丽叶冷若冰霜、自我封闭、拒人以千里之外。

但这和痛苦不同,因为并非贯穿始终。

朱丽叶的转变,非常明显:  开始,她穿着暗沉老土;表情僵硬麻木。

后来,她打扮得漂亮优雅;时常露出迷人的微笑。

  开始,她厌烦着妹妹的养女,会对她们吼叫。

后来,她教她们弹钢琴、给她们讲故事、还与小妹妹一起完游戏。

情至深处,她会吻她们。

  开始,她对周围人冷漠拒绝,没有朋友。

后来,她和警察喝咖啡;她主动打电话找教授谈心……当一群朋友给她过连她自己都已忘记的生日时,她感动得似乎要哭了。

最后,她和那位教授走到一起。

  开始,她刚到妹妹家时,对一切麻木不仁。

后来,她去看自己的新房,如此期待。

她从一个房间窜到另一个房间,不停地问着“采光如何?

面积够大吗?

”最后她对妹妹笑着说:“以后,你可以来我家做客了。

”  朱丽叶的冷漠封闭不是因为那份痛苦,更不是因为她对儿子的爱。

真正的爱是会带人走向温暖和光明,而并非冰冷和黑暗。

  真正导致朱丽叶冷漠封闭的原因是身边人先有的冷漠。

她的父母非但不理解,认为她给家里蒙羞,甚至还要将妹妹脑中的形象抹杀掉,而妹妹从未去监狱看过她(正因此,她对妹妹的冷漠维持得最长,她对妹妹心里是有怨的)。

如同后来的工厂厂长,连一个为什么都没有问,直接就给朱丽叶下了粗暴的定义。

毫无人情的对待,令朱丽叶的内心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十五年间,每过上孤独的一天,这冰就加厚一层。

  朱丽叶曾说,即将出狱时,她连做噩梦。

梦见她拎着皮箱站在虚无之中,周围空无一人。

可见,她非常需要周围有人,有爱,有理解,有关心。

她越冷漠自闭,她内心的冰就越厚实,她就越需要人间的温暖。

好在,她内心有爱。

有对儿子的爱,有对妹妹的爱——“是她,让我今天来到这里。

”。

力量  朱丽叶的内心拥有强大的力量。

  即使不停遭受冷漠排挤,她没有对人情绝望。

她内心开了一条门缝,得以感知身边的美好情感,爱与关心。

即使那痛苦的伤口会伴她一生,她没有轻弃生命,并以极大的耐心慢慢缝合伤口,重新建立起新的生活。

  对儿子的爱,并非使朱丽叶冷漠封闭,而恰恰是她充满不幸的生活中,依然保有的一份美好。

  这份爱强大有力,使得内心能吸收同样美好的情感:妹妹对她的爱、养女对她的依恋、朋友们对她的关心……这类美好向外延伸,直至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温暖的春风、和煦的阳光、书籍和音乐……(朱丽叶坐在公园的长凳上阅读,然后合上书本,微笑;)美好为朱丽叶的内心所吸纳,成为重建新生活的力量源泉。

  而美好的力量流入内心,稳固了朱丽叶对儿子深切的爱,增添了这份爱的美好。

这便形成朱丽叶内心的良性循环。

感情  人间的情感,是涓涓细流。

它从一颗心缓缓流入另一颗心,即使阻隔重重,它总能从一小个突破口一点点渗入进去。

这正是人类情感的强大之处。

  朱丽叶身边的人,其实能做的很少。

就怕不小心,会刺伤她。

可过于小心,也会伤害她。

该怎么办呢?

如果他人是地狱,做什么都不对,难道就什么都不做?

如果是我,我却宁可继续——以我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方式——爱她、关心她。

因为怎么做,做什么,无关紧要,其背后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朱丽叶心里明白,他们——努力想做些什么,却什么都做不了,甚至不小心做错的人们——是因为爱她,才会如此不知所措。

这就够了。

  相互理解很难,隔阂很深。

但,爱,却不会因此消磨。

重建  朱丽叶以极大的耐心,去慢慢缝合内心这又深又长的伤口。

即便在缝合中,不小心又被碰到了,甚至撕开了……但忍着痛,她依然继续。

  这是朱丽叶最最可贵之处。

  因此,我不明白妹妹最后怎么忍心追问?

  当朱丽叶,因为无法忍受又一次被撕裂的痛苦,只能用哭喊的方式宣泄时,我感到非常心疼。

  她不停地哭喊:“你们能做什么?!

”  妹妹紧紧的拥抱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个迟到的拥抱,在朱丽叶经历了长期的被无视、被误解、被孤立之后,终于伴随着妹妹至深的歉意,到来。

  朱丽叶终于可以缓缓诉说,那长久以来不愿也不敢提及的伤口。

  最后她说:“亲人的死是最大的监狱,你将永远被囚禁于此。

”  是的。

人无法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因为“我一直深爱着你”。

爱与痛此时合为一体,无法分割。

更何况朱丽叶的情况如此特殊,她的痛苦也会加倍。

所以,朱丽叶将永远痛苦,永被囚禁。

  但,这囚禁已然不同——朱丽叶在内心的监狱上开了一扇小窗。

不时,有人来探望,并带来一丝爱的阳光,令她感到些许温暖。

不时,吹过和煦的暖风,伴随美好的气息,令她看到新的希望。

如同影片最后,那美丽的雨滴。

  “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朱丽叶不仅在告诉自己,也在告诉所有她爱,同时也爱她的人们。

----------------------------------------------------  不同的人对同一部电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但我最后想用导演的话来为我的理解提供依据:  “‘我想通过这部影片来探讨遭遇不幸后的重生。

’菲利普·克劳代尔表示,‘虽然人是很脆弱的,但是也能够自我重建,能够重新找回些东西,经受住考验、得失和不幸。

’他邀请老朋友、法国摇滚歌手让·路易·欧贝(Jean-Louis Aubert)为影片创作配乐。

‘人物一开始特别僵硬、麻木,由于痛苦而情感淡漠,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开始对生活有所憧憬。

所以开头声效要快,没什么变化,空的感觉,之后才开始丰富。

因为她慢慢地才重新聆听到世界和生活的美好。

’这就是菲利普·克劳代尔对配乐提出的要求。

”  详写这篇影评,主要是因为我不同意子夜书社得出的结论:  叶沙描述朱丽叶时,说朱丽叶自始至终都拒人以千里之外。

但我个人看来,朱丽叶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

之前我已详述。

  刘先生认为导演之前拍摄的所有情节都是为最后的结局做铺垫。

最后得出朱丽叶将永远无法摆脱痛苦,以及导演拍整部片子仅仅是为了表现“母子之爱”。

  而我认为,导演将真相放在最后,除了增强悬念和震撼力,更主要是对之前朱丽叶重建生活的反衬,突出人物内心的强大和对美好的向往。

如果仅因最终朱丽叶的痛苦而无视之前辛苦建立起来的所有的美好,我觉得是对整部电影的辜负。

  舒逸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如此之深,朱丽叶周围的人对她的关心仅仅流于表面,甚至会刺伤她。

这点我也已详述过——无论隔膜多深、关心多么微薄,甚至有错,朱丽叶依然能感受到表面行为背后的爱。

因为爱的真挚,因为朱丽叶的强大。

  最后叶沙的总结似乎给了朱丽叶一个内心上的无期徒刑。

  整个节目从头至尾丝毫没有提及朱丽叶的“重建”,而我觉得这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所在。

节目的结论是消极的,而电影的整个发展脉络却是朝着积极、美好的方向发展的。

 2 ) 我在这儿

导演克罗代尔把Juliette这个角色置入日常情境之中,并不仅仅是出于电影观念(比如他推崇的候麦),而是他将整部电影把握在Juliette出狱后重新进入生活状态这个“由此及彼”的转换上。

电影的前半部分,Juliette一直都显示出异常警惕。

用她说给Luc父亲的话说,在监狱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我”的世界。

“我”的位置被取消了。

这也是她追问妹妹的原因,问是不是爸爸妈妈有意告诉周围的人,他们只有她妹妹这个独生女;妹妹说是的。

还有妹妹在汽车里告诉Juliette,妈妈说她已经不存在了。

即便假释出狱,还是遭受多方面的质疑、猜忌,但谁又说这不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呢?

谁能理解或者接受一个杀死自己6岁大儿子的母亲呢?

在那次和许多人一起的餐桌上,追问之下,Juliette说出了实情,她说她这么多年之所以没出现在妹妹身边,是因为一直在蹲监狱,蹲了15年,她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然后,大家哈哈笑起来,以为她在开玩笑。

更多的时候Juliette不得不面对这份孤独,但是和那位梦想里计划着去看奥利诺科之流的Faure警官不一样的是,Juliette面对的还是一份非罪之罪。

这根母亲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弦,不仅在妹妹的心里面绷着,也在电影之中绷着,导演不紧不慢,既没有去过分渲染其中的惊悚,也没有有意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物始终“置入日常情境之中”于是带来一种间离效果或者说出离效果。

包括Juliette和Michel之间的爱情,包括Faure警官的开枪自杀。

给我的感觉是,就像这位龚古尔奖顾主再次在写一篇中短篇小说,假如一个作家和日常情境走得太近,就很容易发现,自己完全失去了剪辑的力量;仿佛小说永远也写不完一样。

而克罗代尔驾轻就熟,只是紧紧地把握住Juliette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我”的寻回这一个线索,点到为止,不多不少。

对于第一次执导电影来说,算是不错的了。

影片中Juliette和Michel谈论的那幅画是南锡(也是导演克罗代尔的家乡)本地的一个画家Emile Friant,正如Michel所说,生前出名,死后落寞。

那幅画《La Douleur》,意思是悲痛,同时Douleur一词作为专业名词,还有“痛觉缺乏”的意思。

正像画中那个瘫在墓穴前,形容呆滞的女人一样。

她的面纱已经不知哪儿去了,其余的女人,两边搀扶她的,后面跟从着的,面纱都还在;只有这位在悲痛之中,面朝墓穴的女人,脸容暴露在生与死之间,面前是墓穴,身后是墓园,一个属于死者,一个属于生者。

而悲痛更像是一种越界。

影片中,Juliette对妹妹说,自己杀死儿子所带来的悲痛,才是一座逃不脱的监狱。

尽管说事出有因,然而毕竟还是有罪的。

在悲痛之中,Juliette所面对的困境,从原来的只是由监狱过渡到日常生活状态,又增添了一层困境,就是从自己杀死儿子所带来的悲痛之中解脱出来。

这种解脱并不意味着忘记或者消灭,而是获得支持。

从影片来看,我觉得,这份支持是在妹妹发现小Pierre的照片,还有写在化验单背后的那首诗,从而引发冲突开始的。

因为很显然,既然事出有因,Juliette没必要隐瞒真相,如她妹妹所说,还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她。

但是Juliette觉得其他人都帮助不了什么,小Pierre始终处在疼痛之中。

在疼痛之中,小Pierre请求死亡:“若你有一天终须死去,请在我之后。

”Juliette承担了小Pierre的死亡,也承担了一种别人难以理解所带来的孤独,15年的牢狱之灾,更像是Juliette自己给自己搭建的一个城堡。

唯一不同的是,在这个城堡里,Juliette并不是遭受法律、道义之责罚,而是遭受爱之责罚。

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悲痛感,大过了所有形式的孤独。

导演克罗代尔在这个题材上,非常巧妙的借用了圣经里亚伯拉罕拿以撒献祭的典故,为了避免歧义,克罗代尔实施了一种颠倒策略。

在圣经故事里,亚伯拉罕先是应了耶和华的召唤,说,我在这儿;然后才带着以撒去魔利亚山。

而影片中的Juliette,先是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蹲了15年的监狱之后,一番波折,直到影片结束,才说出那句召唤:我在这儿。

本来是她答应Michel的话,但是说出这样一句话后,Juliette像是意味到什么,又重复了一遍:我在这儿。

于是,影片结束。

置于日常情境之中的突然闯入(Juliette假释出狱),慢慢复原,那个之前被隐瞒、被忽略、被取消、被隔绝的“我”,重新回来;对于整部影片节奏,也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收尾,丝毫没有显得突兀。

克罗代尔把他在小说写作中的诗意韵律引入了电影之中,再一次于平实之中见出生命的深刻之处。

 3 ) 有你,才可能吃得香睡得好

你在这儿,我在你身边。

隔着15年的时光,回望彼此拥有的模糊记忆,亲情点点滴滴,渗透进此时的生活,我们的心脏流着相同的血,你是永远的姐姐。

你不在的日子,我写满日记本的每一页,密密麻麻,全是个人心情。

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你,你还有我。

你在,我才安心,吃得香,睡得好。

好看的一部电影,没煽情,不做作。

值得大力推荐。

 4 ) 可怜的母亲

虽然看到快完时才知道真相,虽然不知道她儿子到底是什么病,但是觉得她丈夫真的不是人,居然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影片开始只是觉得姐姐并不漂亮,但很有气质,实在也很好奇她怎么会杀自己的儿子。

虽然略有沉闷,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

母亲演得很好,那些复杂的心理状态可以感受得到,只是感受不深,也许这片子适合当母亲的看吧

 5 ) 被深深感动了

哭得稀里哗啦的,情节已经提前知道了,但依旧被深深打动。

从30分钟开始掉眼泪,看到后面哭到不能自抑。

可能只有身为人母或者性格中带一丁点儿自闭的人才会觉得特别有共鸣吧。

看豆瓣这么多的四星实在不理解。

同样是中年妇女含冤入狱的题材,《爱你长久》比《生死朗读》更多了那么一点儿温情。

当然《生死朗读》也是一部很感动我的电影,但是太沉重了,《爱你长久》却在流泪之余给人以希望。

 6 ) 一个离群索居者的故事

她杀了孩子,用自己精准的医学知识,把一个粉嫩的脸蛋变苍白,把一个鲜活的躯体变尸体。

因此,她选择沉默,选择禁闭。

如果不结束小孩的生命,那他将苦痛,他将被迫交出自己每一寸肌肤、每一滴血液、每个器官,交出所有尊严。

却依然难逃死亡的命运。

如果人为结束这一切,那究竟是对孩子的爱,还是强行剥夺他存在的权利?

更或者是借由杀死她自己--这个母亲,来让另一个生命有尊严地离开?

这个女人冷漠、神秘而忧郁。

她谋杀。

她服刑。

尽管表象并不可靠,但旁人依旧严厉审判,就像那个工厂头子一样,毫不留情地把她撵出去。

那些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而她也不期待理解,因为死亡不可解释,无法原谅。

妹妹不知道姐姐的那些为什么,她只知道她是姐姐,她是亲人,所以在她眼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也是简单粗暴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知道什么呢?

他是男人,他无法孕育生命。

唯一知道的,是在道德的两难处境中,有个女人清醒地选择了保留一个人的尊严,杀死一个人的躯体,监禁另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的心。

朱丽叶特早已给自己判了死刑,只是那个梦里缺了门牙,歪歪倒倒,乐呵呵向她走来的小妹妹让她留恋生命,所以她给自己判了缓刑。

出狱后,她听完父亲那时重病,骨瘦如柴而去世的消息后,选择了原谅父亲。

随后她跟着妹妹,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养老院看望老年痴呆的母亲。

不管小女儿如何唤妈妈,老母亲都不认得这个小女儿。

但看到朱丽叶特的那一刻,这个老人即刻改口英文叫着我的小朱丽叶特,还没等她还没回神儿,老母亲紧紧抱过自己思念成疾的朱丽叶特,叫她来亲亲。

母亲的这一抱把她抱回了童年,让她来不及原谅眼前这个老人试图将她从家庭里抹去的残忍,让她不知所措,让她恶心。

然而比母亲更残忍地是时光。

时光给一切划定期限,连这给这爱恨交集的拥抱也不放过,十数秒的时间,老母亲立马回复了“常态”--你靠在我身上干嘛!

老母亲竭力想把大女儿自己的心里抹去,从小女儿的记忆中抹去,从家庭,从社会里抹去的全部努力,在见到朱丽叶特的那一刻都化为乌有。

老母亲仿佛在后半生里,都在对女儿的爱,和对另一个母亲(朱丽叶特)的恨中受尽折磨。

她的努力必然是徒劳的,所有母亲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因为恨越发强烈,爱只会更加强烈。

朱丽叶特选择原谅面前这个神志不清的老人。

她原谅了另一个母亲。

她也原谅了自己的母亲。

警局那个离了婚说着无聊的话题的古怪中年男人再寻常不过了。

在某个平常的一天,某个平常的咖啡馆的一角,男人说自己终于决定去寻找河流的源头,朱丽叶特礼貌地点点头打哈哈,根本不在意,也没有意识到,河流的源头是一声枪响,男人自杀的枪响。

这声枪响让朱丽叶特决定醒过来。

囚徒未必在监牢里,警察未必不是罪犯。

那个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中年男人,也是自我监禁的囚徒。

高墙之外,都不是罪人,而是“普通人”、“正常人”吗?

如果没有善意,没有悲悯,这些人的道德观念就依然停留在儿童时期,停留在“人们不该把动物关起来,因为只有坏人才进监狱”的时期。

那些人如果存在,他们在哪里?

他们是听了朱丽叶特冷淡地说自己是因为杀人坐了15年的牢而哈哈大笑的那群人吗?

是论文答辩中的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辩解的那些学生?

还是选择不生育领养两个宝宝的小妹?

每双忧伤的眼睛,冷酷的外表、和不寻常背后,都有她或他的故事。

你我又知道什么呢?

朱丽叶特说“我在这儿”。

你在哪里?。

 7 ) 《爱你长久》

一个关于重建自我、重建生活的故事。

仅仅用姐妹情深的感动来概括显得太单一,虽然在其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一个有着古希腊式的悲剧做基础,带给人矛盾的思索,是那种来源于人对自我罪行的审判以及囚禁。

作家出身的编导Philippe Claudel没有玩影像上的小聪明,很自然的将观众浑然不知带入人物的生活、世界,确实很厉害!

Kristin Scott Thomas,这个一直都不好定义的女演员在法国参演不少影片后,其实已经习惯用这样一种最平常的技法表演了一个非常人内心的角色,只是这是第一次从配角性的女主角变成绝对的女主角。

其实主要角色的出彩关键离不开作者对其他配角的塑造,爷爷、警察、同事、女儿……,有的是对Juliette的一种影印,有的是一个疏通口……,那些不太熟悉的演员,为影片的作用不可估量!

2009-01-04

 8 ) 死亡没有借口,但我一直深爱着你

唇齿间咀嚼着法语的女演员,总是个性鲜明,迷得让人有点眩晕。

从伊莎贝尔·阿佳妮到凯瑟琳·德纳芙,从我最爱的艾曼纽·贝阿到茱莉·黛儿佩,从苏菲·玛索到奥黛丽·塔图,以及这部电影中的克莉丝汀·斯科特·托马斯,仿佛都天生地就出落了一种法国香颂的神韵。

之前看过她的《英国病人》,为此还得过奥斯卡影后提名。

我只想说,如果出轨的夫妻都能如她一般凄美,么道德和司法系统不要了也罢……她出生于英国,生长在法国,“英吉利的高贵混合着法兰西的热情”(别人这么说的),精通英法双语,演技自然也是无敌。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其实没有爱情,唯有亲情。

朱丽叶是一个被控谋杀亲生儿子的罪犯,刚蹲了十五年的班房出来,暂住在几乎已经成为陌生人了的妹妹家。

妹妹很喜欢姐姐,但是总觉得无法接近她;姐姐在妹妹、妹夫和领养的两个越南女儿的包围中,重新找回了亲情,逐渐卸下了心中的重担,述说出了自己一直掩盖的杀人真相。

还算是一个相当有噱头的剧本,但电影成品却是波澜不惊。

作为一部文艺片,似乎这才是它吸引人的闪光点。

幸亏它是法国电影,要是到了好莱坞,那肯定是请一线红星,然后加上悬疑、情欲、暴力;末了还要用床戏或者绯闻来加点料。

我也喜欢好莱坞,但它真的不是那个调调。

的确,如果我们观众沉不住气,或者很有可能看得索然无味或者一头雾水。

其实很多时候克制与留白,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艺术不都提倡观众自己参与么?

只不过,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已经不愿意思考了,坐下来看个电影无非是为了放松。

母亲节的时候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记得她的一句话:“解释有什么用?

解释就是借口,死亡没有借口”。

她深爱这儿子,所以才愿意结束他的痛苦,在上帝的怀抱中永生。

然后让自己万劫不复地背着骂名。

我有理由相信,每个母亲都潜藏着这样的魄力与情怀。

电影的标题,以及电影中不断出现的钢琴曲,就是出自那首好听的法语儿歌《a la claire fontaine》。

如果记不得了,请参见电影《面纱》。

Bingo!就是尚雯婕唱过的那首。

A la claire fontaine,   在清泉边   M'en allant promener  我散步   J'ai trouvé l'eau si belle   我发现泉水如此清澈   Que je m'y suis baigné   我用它清洗自己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我爱你如此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Sous les feuilles d'un chêne,  在橡树叶下   Je me suis fait sécher  我擦干自己   Sur la plus haute branche, 在最高的树枝上   Un rossignol chantait  有一只黄莺在歌唱      Chante rossignol, chante, 唱吧黄莺,唱吧   Toi qui as le cœur gai  你有一颗愉悦的心   Tu as le cœur à rire,  你的内心欢笑   Moi je l'ai à pleurer   我的心却在流泪      J'ai perdu mon amie,  我失去了我的朋友   Sans l'avoir mérité    没有缘由地   Pour un bouquet de roses, 为了一束玫瑰   Que je lui refusais   我拒绝了他      Je voudrais que la rose, 我希望那玫瑰   Fut encore au rosier 仍旧鲜艳   Et que mon amie Pierre 还有我的朋友Pierre   Fut encore à m'aimer 仍旧爱我

 9 ) 不后悔

比如说,这部电影我看了就没有后悔。

杀人这个是身业,这个身业是善是恶,是要从发心来判断。

释迦牟尼佛有一世作为一个商人,得知有一伙强盗要杀五百个商人,抢夺他们的财物。

于是为了救这五百个商人,也为了救这些强盗,因为他们如果杀人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这个商人就宁愿自己承受堕入地狱的果报,杀了这些强盗,救了五百个商人的性命。

但杀人是善,是菩萨才能做到,平常人杀人起的都是嗔心。

 10 ) 罪不等于恶

不是第一次见到Kritstin,却第一次看她的主演,深陷泛黑的眼窝,紧抿的嘴唇,神情木然,也许加了一点化妆,这个叫Juliette角色是一个几乎枯竭的女人。

一个坐了15年监狱的女人,因为杀了亲生的儿子。

她的出现,就像一个迷,一个大大的问号。

她为什么会杀害亲生的儿子?

作为一般的观众,免不了猜测这是一个错杀,还是酗酒或别的什么因由。

导演很吝惜地透露答案。

却悠然让一个个生活细节流动眼前。

Juliette在妹妹家住下来,他们一起吃晚餐,简单谈谈生活;送女儿去上学,妹妹驾车陪着Juliette;妹妹和妹夫在房间私语;和朋友去咖啡馆;去美术馆散心;朋友家庭聚会;Juliette走进爷爷的房间,说她在监狱里常常需要书的陪伴;去咖啡馆;面试应征,然后失败。

长桌晚餐,谈天说地。

全是对白描写。

当然还有Juliette游离冷淡的反应。

不知不觉,竟开始关注Juliette的这个生活空间和她的感受。

Juliette,被别人怀疑和歧视,也是一些社工好奇的对象;她的生活受到别人的暗中注意,要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似乎有点困难。

最主要,她看到亲人,自己对这件事本身也难以释怀的样子。

罪咎?

不理解?

成见?

还是缅怀那条失去的小生命?

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邻居里有一个强奸劳改犯。

每次我见到他,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不仅仅是被妈妈告诫过后。

面对一个杀人凶手,我们可以没有成见吗?

一个服过刑的罪犯,他或她还有应该拖着罪恶的尾巴吗?

妹妹领养的一个小女儿(L),和小女孩的失去语言能力的爷爷,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

L不知道Juliette姨妈过去的一切,姨妈只是个有点沉默,奇怪,但可以交个朋友的人。

爷爷不闻外事不说一话,有的尽是笑意融融,却可以让Juliette放送下来,倾诉几句。

他们眼里,Juliette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一样。

因为没有偏见,因为没有了去解释的语言。

影片里展现出的不同人的不同观念的博大还是非常令人激动的。

我们既可以看到赶走Juliette的老板,也有只和她上床的自恋男,更有理解Juliette的朋友出现。

还有她的妹妹,随着和姐姐的日渐了解,也消解了很多开始的孤疑。

最快人心的莫过于教师妹妹在课堂上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犯的下笔。

她说,这只是一个假设。

他的罪犯具有同一性。

富含理性的审视反思的同时,此片有着法国电影一向的温情。

Juliette的心结慢慢结开了。

最后她歇斯底里爆发,吐出了多年积淤的原罪。

原来是因为爱,才夺取了儿子的生命。

生命的印记投射到哗哗打落窗户雨点上。

这是一个给影片和主角的答案,给我们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安乐死在没有立法支持的情况下,善却成为了罪。

事情应该这样吗?

《看海》短评

结尾太草率了。我宁愿影片直到最后都不告诉观众朱丽叶特为什么杀了她的儿子,这样倒更有余味;在最后3分钟作一个矫情的揭示,额外赠送一句鸡汤式的真情表白,好像整部影片都围绕着那个谜打转,这样设置简直是对K.S.托马斯影后级演技的侮辱。

9分钟前
  • Rottwitz
  • 推荐

呜呜我是看见长得好看我才来看的…什么剧情…

14分钟前
  • 魔都鳕鱼堡
  • 较差

讲的是母爱 前面的剧情真的看不太进去…… 我是分成两天才看完的 真正高潮只有后面十分钟 前面的 我都要看睡着了……

16分钟前
  • 阿诺是个好菇凉
  • 较差

开两倍速看完,以为是悬疑片,结果。。。有些浪费时间,欧洲电影真心不怎么喜欢

20分钟前
  • Jonathan
  • 较差

20120430放了很久都没看也不删,终于一个人在寝室把它看完,泪点是让人明白这么温柔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杀死自己的儿子时,给了一个女主一个人坐在长椅上表情平和地四周巡视的镜头,一群人一起出去度假的那段温馨极了,一群人围坐在桌子边讨论文学,实在太棒了

23分钟前
  • 龙虾头
  • 力荐

恩 女主角的演技不错 可是我太烦这种充肆大段对话、节奏缓慢得发指、剪辑和技法上严重乏善可陈就爱拿人性说事的法国范儿了

24分钟前
  • 周鱼
  • 较差

都不知道原来女主会说法文。主题沉重,克里斯汀一整出戏基本上无表情,最后爆发感觉有点过了

29分钟前
  • Yee
  • 还行

这也叫悬疑,节奏超慢,结局无波澜,原来杀了孩子的原因是孩子快病死了很痛苦

31分钟前
  • exile
  • 较差

這是另一個版本的“愛你愛到殺死你”,細膩,緩慢,溫柔。用點點鋪陳開的敍述耐心,彌補了某些細節上些許的設計感。

3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关于深沉的母爱...就是忒长忒拖沓了...

38分钟前
  • WandaWei
  • 还行

一部优秀的电影,只是不适合我。

41分钟前
  • 梓童
  • 还行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我一直深爱着你,从不曾将你忘记

46分钟前
  • 天才在左疯子
  • 还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为自己建造的监狱。有时候,需要别人温热的掌心引领,我们才能从中走出。

50分钟前
  • 克罗伊
  • 力荐

爱恋中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就是一生.时光都已经不再,你比我更永恒,亲爱的没有了你就没有任何人。

53分钟前
  • 整理匠默默
  • 力荐

“孩子的死是最残酷的监狱,永远也出不来”

56分钟前
  • 逗闷子
  • 力荐

一步一步重建生活的过程描写得很好,但杀子动机bug太大了。。。大家都是有家人朋友的正常人,有什么事情不能商量商量的。。。除非女主有比较严重的沟通能力问题、躁郁症等这类设定,不然真是没什么说服力OTL

60分钟前
  • 寺。🔒
  • 还行

女主也是相当倔强的一人儿啊,自己一个人背负的太多了,又拒绝做出任何解释,我表示很受震撼,但我并不赞同她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

1小时前
  • 蘑菇猫会吐泡
  • 还行

三星半//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的眼睛看起来藏了好多事情 总有一股忧愁和孤独从眉间流露出来 朱丽叶特隔绝和疏离他人的原因都被她吞进心里而显得对外界心不在焉的样子 好美啊//他们总是在谈论书籍 文学确实能教会我们很多 但始终不是现实世界 现实总是要更残酷更戏剧化一些//还好是法国人来拍这样的故事

1小时前
  • YiQiao
  • 还行

故事好,拍法(尤其是结尾的处理)欠斟酌。

1小时前
  • 朗韵
  • 还行

没有宣传说的好

1小时前
  • Virgohi21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