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

Maestro,大师风华:真爱乐章(台),伯恩斯坦,大师,Bernstein,Rybernia

主演:凯瑞·穆里根,布莱德利·库珀,马特·波莫,玛雅·霍克,萨拉·西尔弗曼,约什·汉密尔顿,斯科特·埃利斯,戈登·格里克,萨姆·尼沃拉,米利亚姆·肖尔,Alexandra 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音乐大师》剧照

音乐大师 剧照 NO.1音乐大师 剧照 NO.2音乐大师 剧照 NO.3音乐大师 剧照 NO.4音乐大师 剧照 NO.5音乐大师 剧照 NO.6音乐大师 剧照 NO.13音乐大师 剧照 NO.14音乐大师 剧照 NO.15音乐大师 剧照 NO.16音乐大师 剧照 NO.17音乐大师 剧照 NO.18音乐大师 剧照 NO.19音乐大师 剧照 NO.20

《音乐大师》长篇影评

 1 ) 颁奖季度最差

我以为是音乐大师版本的一个巨星的诞生,结果两人事业顺风顺水。

我以为是为追求艺术妥协爱情的爱乐之城,结果两人艺术爱情双丰收。

我以为结婚后要来婚姻故事,结果两个人兜兜转转生了病后丈夫痴情守候。

那年代搞这种地下型半开放式关系也不简单,而且男主偏好明显是男性,但是夫妻两人却没有太多爆发和纠缠。

与其说是妻子代表着男主对主流社会和娱乐圈的妥协,倒不如说是妻子作为同样才华洋溢甚至性格上更强势坚定的情况下镇住了他的忧郁厌世,颇有梁朝伟和刘嘉玲的feel。

但矛盾的是,本片强调男主对自然和人群的热爱,甚至不正常的依恋,却没有准确给出男主角为何害怕孤独的展示。

绝大部分关于娱乐圈和人物传记的结尾都是悲剧收场或喜忧参半不是没有原因的,音乐大师没有让人看到这位音乐家人生为何值得领出来演,是足够悲剧吗?

是足够戏剧化吗?

是在音乐上做了什么了不得的革新吗?

没有,只是一个天才将就地过了一个不错的婚姻生活,人生偶尔有悲伤,但他还是赢了大多数人,而且在天才之列来说幸福得不行。

Cooper作为一名演员并不差,但在编导上有太多的不尽人意,而这一部是高超的运镜和转场都无法掩盖剧本上情绪重点含糊的缺点。

似乎演员转做导演都有一种,觉得自己能凌驾剧本重点之上,一场戏无限延长节奏和添加情绪的层次。

但是节奏和层次有上限,曝露太想拿奖的吃相有些庸俗了。

 2 ) 一点想法

首先我觉得这部片子挺好的,很艺术,而且感觉也讲得挺明白的。

我个人认为的重点不是纠结在lenny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上,也不是Lenny和Felicia的婚姻上,而是Lenny个人对于稀有的追求。

我认为他们的婚姻是开放式的,这是两个人早就同意的事情(结婚前),所以中间出现的Tommy对于Lenny来说不是出轨,这也不是他们婚姻的矛盾点。

真正的矛盾点应该是Felicia所说的“恨和愤怒”。

在Lenny的中年时期,他办party说自己创造的作品不够,这是对自己的不满意,他也时常觉得很抑郁,特别伤心,这种伤心让他没办法创作,(Felicia说的“summer doesn’t sing in him”)。

这都是他对自己的不满意所造成的,他的野心和雄心壮志可以让他同时成为很棒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但是同时也让他更加不满意,对于自己追逐的目标感觉不够,有更多想完成的事情。

这种情绪也让他逐渐忽视了家里面爱他的人,他的孩子,妻子。

所以Felicia会说他的责任不够并且Lenny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让他们都觉得很累。

但是这种对于世界的不满意,一种愤世嫉俗,hate,都是激励他创造的动力。

还有一部分的hate也是来自于感觉不够自由,不完全是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应该还有一部分是他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他的才华,都欣赏他,但是很多人都是嫉妒他的,甚至想害他。

他感觉不够自由。

后来Felicia的离开让他意识到的事情是他没有办法真的很自由的活着,即使是没有了异性恋的对象,他对自己的不满意是不能完全消除的,社会给他的压力就更不可能了,他的恨意根本就没有被消除,而且他之前的发泄也是错误的,很伤害人的行为。

并且家庭这个已经成为他人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了,他没办法完全抛弃,他是真的很爱他的孩子们,愿意做出这个牺牲与退让,把事业的一部分奉献给家庭。

所以后来电影中给了很长的镜头展现他指挥的一场交响曲(我对音乐什么都不懂,没有办法分析出任何东西),Lenny的神情是投入,专注,狂热的,他好像又找回了他的summer,这种热情与发自内心的骄傲和满意是他对自己的和解,他和自己的野心终于达成了平衡,这也是Felicia又和他在一起,的原因,他没有hate了。

电影结尾处,他和他的学生暧昧,并且说自己找回了summer,虽然和以前比不是那么热烈,但是足够支撑他继续纯粹的活着,热爱音乐和他的作品所展现的就是这个主题,不是被野心支配的自由,而是在自由的创作中展现了野心。

 3 ) 艺术大师就该孤独终老

艺术极重天赋,奈何天赋不持久,灵感不常有,于是需要不羁的自由与放纵的爱欲持续供给创作燃料,如果这逻辑合理,就注定与婚姻契约相悖,所以艺术大师越渣越是负责任的表现。

无论男女,见一个爱一个,对艺术有产出,对世界有交代,万不可择一人终老。

历史人物传记是历年奥斯卡的命题作文,去年是加菲的《倒数时刻》,今年是布拉德库珀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大师伯恩斯坦的一生,大笔墨写妻子菲利西亚在“懂事”成就丈夫与自己内心摧枯拉朽之间的苦痛挣扎,不如多给些伯恩斯坦的视角,艺术造诣的自我实现与情感背叛的自我批判,这之间的落差应该更具张力。

看电影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被动接收一些明知道好但总也提不上日程的东西,比如古典音乐,比钻石恒久远,却离你并不远。

所以无论剧情如何,都有一星是给配乐的,权当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观影了。

 4 ) No soul

Fallen asleep twice on this movie. Terribly vacant. I don't know what or where he is rushing to?Just talking, talking, talking, in such a pretentious way and crushing anything it might touch you.The best scene goes to Snoopy the ballon floating across the house outside of the window. That is how bad the movie is.Again, Cooper demonstrates to us that he is a terrible actor/director. He has no soul and neither does his movie.

 5 ) 表演突出,重在真实呈现这段双性恋婚姻,而不是批判

#音乐大师# ( Maestro )(A-) 我关注和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并非一部传统的关于一个知名人士一生、聚焦职业生涯的传记片,而是重点讲述了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饰)作为双性恋所经历的挣扎,特别是与妻子费莉西亚·蒙塔莱格(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的婚姻。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作曲家兼指挥家是双性恋,所以这部电影才有其特殊的意义,就是让他曾经矛盾且“隐藏”的一生终于向世人诚实地展现出来,在这之后,他不再是那个完美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但他才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

因为事实就是事实,真相总需要大白。

影片并没有试图去掩盖伦纳德·伯恩斯坦曾经隐瞒自己有男友、且婚内出轨等事实。

而且不用担心,他家人并不会因此片火冒三丈,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得到了他三个子女的支持。

三个子女也出席了今晚的展映,并赞扬布莱德利·库珀的表演和对本片的认真态度。

因此,片中呈现的一切都可以被认为是真实可信且不需要质疑的。

因为这三个孩子有亲子参与了父母的一半人生,在片中也可以看到。

同时,影片其实很明确展示出,伦纳德·伯恩斯坦并非男同,而是双性恋,即使对男性有着迷恋,但他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妻子。

从最初追求到之后婚姻甚至妻子过世前,他都对妻子很好。

可以看到他们是知己、soulmate也是很好的父母和搭档。

所以他并不属于“骗婚”那类人。

而他曾经的男友(Matt Bomer出演)也结婚生子,但就没有展开展示。

从影片可以看出,两人似乎都没感情深到希望出柜或继续,所以结婚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非常顺理成章的选择,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永久被埋在心底,并没有任何纠缠和拉扯。

这就与《My Policeman》那部电影里描述的三角恋很不同了。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个幸运与一生挚爱和最合适的人结婚,但伦纳德显然遇到了这个人,因此即使他是双性恋,我认为他与妻子结婚是出于真爱。

而之后婚内伦纳德再次出轨年轻男学生,也并非要故意破坏婚姻,而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本性。

这个部分很可能引发不同人的不同看法。

大部分的人肯定是谴责他这种行为,甚至是明明妻子知道,依然出轨。

确实很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对这种行为过于宽容,如今作为名人肯定是没办法如此的。

不过本片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即使你知道他这种行为不对,并伤害了他的妻子,你依然不希望他们的家庭破碎。

因为这个家庭实在被塑造得很完美,两人之间也确实彼此依赖,打破这个婚姻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最终妻子知道丈夫出轨还是选择留下,直到病死,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家是她的全部,在生病过程中,谁也不希望孤苦伶仃一个人,而丈夫依然很照顾她。

她并没有被忽视和抛弃。

这两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爱情,也有着知己般的友谊,并非任何“第三者”可以打破的。

所以影片对这段关系塑造还是成功的,可以让人理解为何这段婚姻可以成立并坚持到最后。

爱情可以发生很多次,好的婚姻却可遇不可求。

其实本片的目的并非让大家去判断他们是对是错,是好人是坏人,而是真实呈现出伦纳德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很复杂、立体的人,无法有简单的话一概而论。

绝对不完美但并非坏人,有着充沛的激情和创意,重情义也很有才华,但缺点就是没办法独处。

从影片塑造来看,男主出轨很大程度不是对爱情的渴求,而只是“闲不住”、“怕寂寞”。

他说他没办法一个人呆着,总需要有人陪伴。

“陪伴”与“交流”对他来说很重要。

因此片中可以看到他总很善于交际,喜欢参加派对,不断需要与人交往,而没办法独处。

这类人确实是出轨可能性很高的,并不是因为他是双性恋。

即使他是异性恋,还是可能出轨。

布莱德利·库珀和凯瑞·穆里根的表演也非常厉害,几乎无可挑剔。

无论是曾经恋爱时的契合,还是后来婚姻中的争吵都展示得很真实可信。

本片将助力布莱德利·库珀和凯瑞·穆里根在颁奖季竞争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或女主),而且都很有希望拿到第一个小金人。

影片的摄影也很出色,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取景和运镜,服装设计、化妆和音效也很突出。

特别是布莱德利·库珀出演老年时的伦纳德,真心看不出化妆、表演的痕迹,皮肤、造型都非常逼真。

吸烟镜头确实有点太多了。。。

AFI颁奖季

 6 ) Flat soup

The Paris Theater.The story felt incredibly flat. What is it this movie wants to talk about? The devotion of an artist? The sacrifice of a wife? The struggle of gay men? The failure of matrimony? You can’t have all of them. When you attempt so, everything falls flat, and you end up getting none. It is like four soups in one bowl, and they are not mixing. Such a disappointment!One star for the brilliant Lenny.One star for the concert scenes.One star for Cooper’s courage and efforts.

 7 ) 《音乐大师》:“我怎么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去年,看到一张照片。

照片上,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身穿白衬衫配牛仔裤,神态自若地坐在街边的咖啡桌旁。

迷恋伦纳德·伯恩斯坦已经很久了,先是听他担纲指挥录制的古典音乐唱片——那张他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指挥马勒第九交响曲的现场录音,尽管第一乐章结尾段有一声刺耳的像是拖拽椅子的声音,尽管在第三乐章的中段一位乐迷的咳嗽声被录了进去,它都是我收藏的数张马勒第九交响曲唱片中最喜欢的一张,因为,指挥那滚烫的激情也被收录了进去,真是每听一回都让人感慨万千。

后来,开始留意这位精力充沛的音乐人的行踪,发现,除了作曲和指挥以外,伦纳德·伯恩斯坦还喜欢参与古典音乐普及工作。

他在纽约爱乐担任音乐总监的十一年间,除了开创了乐团的黄金时代,还带领乐团拍摄了电视节目《年轻人的音乐会》。

看到这档总共53期电视节目时,我已经是多年的古典音乐乐迷,像“从古典主义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旋律是什么”、“调式是什么”等有关古典音乐的基本话题,我已经不陌生。

可是,只要伦纳德·伯恩斯坦一开讲,听讲的人就不可能关掉画面离他而去。

是因为挥动指挥棒的音乐家碰巧也口才了得吗?

当然。

但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化作了一腔我们抵挡不住的激情,只能跟着他去听音乐,学着像他一样忘乎所以地去拥抱音乐。

成为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乐迷后,会情不自禁地关注与他相关的所有消息,比如收有他影踪的书籍和照片。

而去年看到的那一张照片,总让我觉得有些微陌生,便仔细端详起来——原来,那是著名演员布莱德利·库珀的上妆照,他将导演并主演以伦纳德·伯恩斯坦的生平故事为情节的电影《音乐大师》。

从此,等待电影公映的心情,一天比一天焦躁。

此刻,演职员的名单在缓缓上升,电影结束了。

电影里的布莱德利·库珀,到底还无法完全形似伦纳德·伯恩斯坦,但是,神似!

尤其是他模仿伯恩斯坦指挥乐队时,那神态、那动作、那激情四溅的劲头,我已经自动将演员的脸叠化成了伦纳德·伯恩斯坦。

可惜,片名为《音乐大师》的这部电影,还原指挥家台上风采的场景并不多,哪怕是他于1943年临时替代突然生病的著名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登台演出一举成名的名场面,也被库珀处理成了过场戏,因为,他想讲述的,是伦纳德·伯恩斯坦的爱情故事。

所以,影片以睡梦中的伯恩斯坦被电话叫醒、兴奋不已地替代布鲁诺·瓦尔特指挥了那场扬名立万的音乐会后不久,费莉西亚登场了。

哥斯达黎加裔美国人费莉西亚,认识伯恩斯坦时已是百老汇合约在身的演员,之所以能与伯恩斯坦一见钟情,除了因为音乐家一表人才外,费莉西亚自己也跟钢琴大师阿劳学过钢琴,知道作为音乐家的辛苦和成为音乐家的妻子意味着什么。

正因为此?

两情相悦的伯恩斯坦与费莉西亚,从恋人到夫妻的过程并不短暂,经过了两次订婚才于1951年成婚,那已是他们认识的第5个年头。

他们结婚了,电影也在马勒第五交响曲中的柔板乐章中从黑白过渡到了彩色。

马勒第五交响曲的柔板乐章,多次被影视剧借用,最著名的引用,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根据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魂断威尼斯》。

因为著名,《魂断威尼斯》顺便也定位了马勒这首“无词歌”的言下之意。

那么,库珀再用旧调想要唱出什么新曲?

随着伦纳德·伯恩斯坦的职业生涯越来越色彩斑斓,两个思虑再三后决定组成家庭的人,还是被琐碎的婚姻生活磨损得对家庭生活失去了耐心。

因为心中生出了勃谿,伯恩斯坦所有的新曲,在费莉西亚听来都是怨尤,“你所有的作品都在发泄愤怒”,可是丈夫的《弥撒》公演时,站在侧幕她还是为之泪长流了,这就是夫妻,怨怼时的睚眦必报终究会被细水长流的温情击碎,所以,谢幕的当口瞥见侧幕条那里的妻子后,伯恩斯坦放下乐迷放下掌声奔向费莉西亚,与之拥抱与之长吻。

但是,夫妻间的冲突并没有因此烟消云散。

只要是伦纳德·伯恩斯坦领衔的音乐会,一定结束在如雷的掌声中,那一场也是如此。

只是,一直在台下或者台侧陪伴丈夫的费莉西亚,那天没有像往常一样等着丈夫一起回家,而是先回了家。

徘徊在他们的卧室里想了又想,费莉西亚将绣着伦纳德·伯恩斯坦名字缩写的拖鞋、毛巾和牙刷等生活用品,放到了他们卧室的门外……再见面时,夫妻两人免不了再度争执起来,一个为自己的行动给出理由,一个则认为妻子做得过分了。

各不相让的两条声线在激烈地碰撞,以致我们很难辨清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但是,伦纳德·伯恩斯坦说的那句话,我却听得格外真切。

他说:“我怎么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那一刻,我像是明白了布莱德利·库珀拍摄《音乐大师》的意图。

片名《音乐大师》,不应该铺陈作为指挥家和作曲家的伯恩斯坦的成就吗?

无论是他的代表作《西区故事》上演时的盛况,还是他在纽约爱乐、维也纳爱乐乃至世界各地交响乐团担任指挥时的演出场面,抑或是他在向普罗大众讲解怎么欣赏古典音乐时的情景,伯恩斯坦存世的影像资料繁多,且每一帧都洋溢着他满溢的才华和似火的热情。

如果库珀愿意,他可以信手拈来将《音乐大师》“妆点”成最精彩的传记片,但是,他更想通过这对著名夫妻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与我们探讨始于真爱的情感到底能走多远。

确认自己竞争不过妻子想象中的自己后,哪怕若即若离,电影中的伯恩斯坦似乎没有放弃婚姻,费莉西亚罹患癌症后他更是始终陪伴在她的身边。

现实中,伯恩斯坦夫妇并没有始终厮守在一起,分居一年后听说费莉西亚重病后伯恩斯坦又回到了她身边,直至费莉西亚病故。

斯人已去,伯恩斯坦会不会时常想到自己对费莉西亚说过的那句狠话“我怎么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想必是的,所以,费莉西亚去世后的第二年他新出版的一张唱片的封套,用了她的一张照片。

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已在天国的费莉西亚吗?

“我在跟你想象中的我竞争。

”音乐家到底还是用音乐定格了他的爱情。

 8 ) 大师的不幸

现代性与导演意志

在电影的结尾,场景回到了电影的开头,一头一尾同一场景,由"伯恩斯坦"来讲述伯恩斯坦的故事到此完结。

“还有任何疑问吗”的台词仿佛在向观众们宣告,叙事完成了它的使命,此刻该有的默契与安定,对于作为观众的你来说,不应该还有关于电影的任何疑问,因为作为传记片主角的音乐大师伯恩斯坦,已经完全解答给了你。

但想必即便伯恩斯坦的研究专家,在看完该片也不会有全然被解答的感觉,更别说路人,或说压根不在乎或没听过伯恩斯坦其人,更对传记片主角不甚关心的观众。

这其中,移情过多的观众,错误地沉湎于其中,而忽视了这大概只是一个人自己叙述自己,难免其中有诸多不可靠或美化或回避的成分,不能达成所谓“客观”,最终了解的只是虚假的“伯恩斯坦”的可能性;再者,不甚明确的人物剖析,作为传记类型片可能更时髦的所谓“反类型”结构,视作某种罗兰·巴特刺点意义上的后现代神秘,本不需要什么解答,但电影最终,也难以免俗地贴上了一条“若卿夏天无歌可歌于心,则歌休矣”的答案。

而自我解谜的自我解构,让渡了大师的自我定义权,让陈词滥调消失,让预设清醒出梦,走向了传记片直接达到让观众自己构建形象的现实主义神话,最终指向了一出反讽式的“《骂观众》”。

不过,观众们可能都只从一种“空缺”的评判道德立场来看伯恩斯坦吗?

这不禁让人想到更有代表性戏剧性也更有名的高更,作为有妻子有孩子的丈夫和父亲,他坚决地认为家庭和责任是自己伟大艺术家成就之路上的障碍,果断决绝地抛妻弃子,独自一人跑到大溪地进行创作......后人和他自己对此的辩护是,高更做的一切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的行为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他成功了!

大溪地给与他的灵感,让他的天赋可以展现,让艺术的灵韵通过他的画作来到世界,并为人类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丰硕的遗产。

此时评判的合理性,已经不单单是个道德问题,也是艺术家追求人生理想的问题,更是普通人的艺术追求问题,在高更所作决定的彼时,这些都是无法预料的,所以当然也是取决于运气因素的。

而只摘出道德领域,或在进步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观众们仅仅从伯恩斯坦是不是高更式渣男这个角度上看《音乐大师》,这种双性恋之妻受苦受难的八卦展开方式,不可避免地暴露着整套好莱坞式传记片挖掘体系的困窘。

因为忽略无视其中的结构和可能的转换,一旦展开诠释,只能以玄虚的叙述代替具体,直接从现象跳跃到意义。

在电影里这表现为从妄图跳过马勒、肖斯塔科维奇、莫扎特等等古典乐需要艺术灵韵赏析的显形门槛,而尝试直接在感性上利用机械复制时代的技术,创造一个所谓最佳理解问题的切入角度。

结果是观众充其量只能得到伯恩斯坦其人“性需求上需要男人而在情感上需要女人”这样的排除性批判结论,这显然是好莱坞传统式传记片类型体系没有“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灵韵艺术和复制技术的根本矛盾。

从如此叙述层面的现实主义来看,以伯恩斯坦或菲利希亚任何一方来聚焦这个故事,都会是吃力不讨好或极其流于俗套的流水账式传记。

且作为导演的布莱德利·库珀显然也没有马老师《天堂之日》般的镜头语言风格,来抽离地讲述一段由外部性视角看待的故事,或米老师《莫扎特传》评论音轨式通俗言物志,去喧宾夺主地抢夺历史叙事来讲述故事的能力,而只能把道德运气等复杂的元素排除在叙事领域之外来讲一个面面俱到的多面体平均律人物,希冀着某种“不言自明”的同构性、洞见性(比如双性恋之妻和大师背后的女人、古典音乐的神秘学反应)在好莱坞传记片体系下,来自动构建一个深刻的现实主义神话。

有趣的是,片中唯一展现运气的一次,就是伯恩斯坦在昏暗寝室接到了替补电话的一幕,狂喜之中库珀扮演的伯恩斯坦猛地拉开窗帘,仿佛是神说要有光的启示一样照亮了其光明前途,此刻的场面调度,除了言说音乐即人生的发轫,弦外之音恐怕是某种“金子在哪都要发光”的信念暗示,布莱德利·库珀或许也期望着自己的那束学院肯定之光,只是其平庸,恐怕要令其冲奥之梦再次失望了。

 9 ) 水库还是去做mv导演吧,只可惜VMA不是他想要的奖

我发现水库意识到了音乐韵律性对于电影镜头黏合(或者说掩盖跳跃)的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没想到,在音乐题材中观众只会觉得是基本要求呢?

摄影上的形式主义复古也让我感觉蛮「半夜突觉“我太是艺术天才啦”产物」的,黑白+舞台打光部分的早年生活还有后面的70年代式色彩的婚后稳定,感觉每一秒都是水库在大叫“我很懂camp”,但有些地方真的合适吗,在教堂演出马二那一段,还用4:3比例,画面就很局促😓而且我很难不觉得观众看到这里可能认为水库出演的伯恩斯坦进入了一种宗教保守的狂热状态,尤其对比前面拍的四五十年代的纽约交际圈圈子热闹(更不提和费利西亚交往的时候用舞剧做推动)。

结果最后又在酒吧里和学生flirting,画面非常现代的,真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写作就更不谈了,伯恩斯坦人物形象还不如费利西亚连贯呢。

我反正只能看出来水库的这个伯恩斯坦很活力很爱hook up,但是总有种他动机不明的感觉。

倒是童姥的费利西亚的同妻泪还算完整,当然本身有童姥做演员本来就比水库强的原因。

不过,细究一下,费利西亚整个角色还是围绕着家庭和伯恩斯坦,唉不看金德比不知道,原型有不少可以变成高光的事迹的,但水库都无视了,番位和颁奖季又把童姥推在前面。

不知道水库是有意陷害还是根本导演能力不足…搞到最后这种歌舞片和名人家庭传记有点两头不沾的玩意,怪不得一上线网飞就迅速飞出周榜楽

 10 ) 古典音乐与自由恋爱——《音乐大师》

古典音乐与自由恋爱——《音乐大师》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音乐大师》。

片名 Maestro / Bernstein (2023),别名大师风华:真爱乐章 / 伯恩斯坦 / 大师。

在布拉德利·库珀的这部传记片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最为传统的叙事方式,导演通过标准传记片的熟悉比喻和线性叙事,讲述了一位定义一代人的艺术创新者伦纳德·伯恩斯坦的故事。

影片讲述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和他的妻子费利西亚·蒙泰莱格雷·科恩·伯恩斯坦(Felicia Montealegre Cohn Bernstein)长达26年的婚姻。

两人之间的爱情、信任、矛盾和分歧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布拉德利·库珀执导并主演传奇作曲家和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呈现了一部视听盛宴,尽管技术上令人叹为观止,这部电影在情感层面却差了点儿劲。

影片的剧本遵循了一种我们熟悉的叙事方式:事情如此这般发生,接着事情这般如此展开,然后事情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种线性叙事方式,在结构上显得完整,却难以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归根结底,这部电影和许多传记片一样,陷入了同样的困境,拍摄目的就是瞄着获奖去的,在展现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的生活时,过于追求表面的呈现,而忽略了人物的深度和复杂性。

起初,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考虑执导这部电影。

在布莱德利·库珀向他展示了《一个明星的诞生》(2018)的早期剪辑版后,斯皮尔伯格在欣赏完这部电影后,走到库珀身边对他说:“你该来执导《音乐大师》。

”最终,斯皮尔伯格执导了《西区故事》(2021),库珀则执导本片。

库珀精彩诠释了伯恩斯坦这一角色,精准捕捉再现了这位音乐天才内心潜藏的偶尔冷酷与深深的苦闷情绪,并将这些情绪投射到他妻子身上。

尤其是,他安抚女儿的场景:面对流言蜚语,库珀竭力向女儿保证一切并非真事。

当女儿表示释然的那一刻,库珀脸庞上悄然闪过的微表情宛如一次内敛的情感爆发。

《音乐大师》另一个优点在于,它大胆而独特地聚焦了那位在时光流转和辉煌事业背后逐渐褪色的女性——菲利西亚·伯恩斯坦。

凯瑞·穆里根赋予菲利西亚坚韧而不凡的生命力,她以个人生活的巨大牺牲默默坚守在家庭与爱情的前线,却在无情的悲剧面前被世人遗忘。

若要说不足之处,就在于对菲利西亚社会活动与政治立场的相对淡化处理。

她不仅是一位反战积极分子,更是对黑豹党抱持同情与支持态度的进步人士,这部分内容在影片中的缺席。

从美学角度来看,《音乐大师》无疑是视觉与听觉均很出色。

电影中的摄影、服装以及制作设计都精妙绝伦,将伯恩斯坦生命中40多年的时代变迁精准地呈现出来。

影片以伯恩斯坦夫妇在1946年的一次聚会上相识作为开端,五年后他们结为夫妻,随后生动描绘了他们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婚姻历程,以及他们在1978年费利西亚去世前的婚姻高潮与低谷。

尽管他们早年的生活是以优雅的黑白影像呈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片的色彩逐渐变得鲜艳且充满颗粒感,这标志着他们关系的成熟与变化,颠覆了人们对一对夫妇“蜜月期”的传统想象。

布莱德利·库珀坦言饰演伦纳德·伯恩斯坦难度很大。

伯恩斯坦作为一位卓越的音乐家和指挥家,必不可少的就是拍摄指挥镜头。

无法做到全部展现,布莱德利·库珀决定专注于一场演出,那便是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这一作品,他花费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深入研究如何指挥21分的音乐,学习如何在指挥中展现出伯恩斯坦独特的风格与情感。

伯恩斯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在那个时代,有时即使拥有如此出色的才华也要面临着无法逾越的阻碍。

在他结婚之前,伯恩斯坦若想指挥管弦乐队,则被迫改变自己的犹太姓氏,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身份。

此外,伯恩斯坦担任指挥的职位,也需要他过上没有瑕疵的私人生活。

这部电影也印证了一个历史事实:费利西亚·蒙塔莱格雷早已知晓他的性取向,并选择接受这一事实。

尽管伯恩斯坦一生都对男性有着深深的吸引,她仍然坚定地站在他身边,共同面对世人的目光与议论。

在他们结婚不久后,费利西亚曾写下一封信,坦然地承认并接受了伯恩斯坦的同性恋身份。

她在信中暗示,他们之间的婚姻是一种特别的安排,给予了伯恩斯坦充分的自由,让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情感与欲望,没有内疚,没有忏悔。

这封信在伯恩斯坦去世后被他们的子女发现的。

在那个时代,双性恋的身份被视为不道德和可耻的。

伯恩斯坦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他还经历过痛苦的“转换疗法”,试图改变自己的性取向。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古典音乐的颂歌,更是对自由恋爱的颂歌。

伦纳德·伯恩斯坦与费利西亚·蒙塔莱格雷之间的情感纽带被刻画得如此动人,它展现了一种超越传统框架、崇尚个人自由的爱情理念。

他们的关系宛如一首未经束缚的交响曲,每个音符都流淌着对彼此无尽的理解与尊重,他们共同演绎了何谓真正的灵魂伴侣。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强加限制对方的人生哲学,携手共舞于人生的广阔舞台。

线性叙事显平淡,人物内心欠雕琢,重现时代之变迁,讨爱与自由边界。

《音乐大师》短评

三流剧本,三流导演,Carey Mulligan真的掌控全场,把Cooper吃了个底掉。

4分钟前
  • kangama
  • 还行

其实逆取向结婚换位思考下很好理解。假如这社会只同性才正常,异性反常。喜欢异性的都要装喜欢同性,公众人物经营形象要挑合适的同性结婚。婚后看到悦目异性忍不住想打扮接近,会令同性伴侣十分敏感:你看他/她作甚?还要对子女解释、照顾公众形象,讲话注意舌头、莫泄天机。如此过二三十年,难道不该来一桩事先张扬的跳湖案?不过,这种杰出人物的生活重心肯定是工作,这个较难影像化,因缺乏激动人心的故事性。重心放在“幕后”家庭感情生活,作为“传记”略重心偏移。除非感情生活是他(某阶段)极大灵感源泉之类。两位演得很好,但火花别扭。基于剧中关系,许正是想要效果。穆里根属于我特别不中意的长相,这部戏才得正视。演出了优雅、苦处和善意。两人争吵一幕,她争吵重点竟是“这么多年爱一个不爱和不接受自己的人”,如此善意,令人印象深刻。

6分钟前
  • 闻人林
  • 推荐

评分5.8让人错愕,但也不难理解:没有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似乎蜻蜓点水而寡淡无味;除黑白镜头的应用,其他乏善可陈,自导自演被骂自恋、爹味和男凝。在充斥着zzzq的时代,不追求伟大、不瞻仰名流、不跟随潮流、不迎合现代性的就会被排挤、被嘲讽。追求确定性、又不求甚解但急功近利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本片满足不了部分人的期望。不愿被定义、贴标签,但却容不得异己。将L.B.的传奇人生拍得黯淡无光,塑造得模糊而矛盾,满足不了某些鉴赏家的味蕾。A work of art doesn't answer questions, it provokes them & its essential meaning is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ontradictory answers.

8分钟前
  • Sig. Luglio
  • 力荐

@picture house southampton, with Lucy. 十一点看完,一起从海洋村走到了cenotaph乘公交,完美的夜晚!影评?此处无影评,我们已经在路上聊过了。

10分钟前
  • 钱自由
  • 推荐

自负自恋到令人发指,何况还愚蠢至极。

1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很差

为毛这么长。。。

15分钟前
  • 当局
  • 较差

年初试映观影。相比《一个明星的诞生》进步明显,库珀自己和穆里根的表演都是没话说,几场经典指挥现场复刻得也有模有样,但整体还是散乱且无甚新意,开场还算有想法的黑白摄影段落以及歌舞片元素到后面消失不见,成为了又一部蜻蜓点水式传记片

1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作品整体非常工整,Bradley Cooper这两部看下来竟然有点学院派导演风格的感觉,叙事节奏很平稳精准。故事跟A star is born只能说各有千秋吧,Carey Mulligan的精彩表现确实给影片增色许多。

21分钟前
  • Po1arBear
  • 推荐

Capable but far from brilliant

23分钟前
  • duckducker
  • 较差

难看

27分钟前
  • metaphor17
  • 较差

刻意、匠气、平庸,完全是把“冲奥”写在脸上的企图心之作,我祝库珀成功吧,这很难评。

28分钟前
  • Adkins_Jiang
  • 还行

真的是一部很老白男的电影🎬穆里根贡献微笑的痛苦库珀出演清澈的愚蠢(还有自私)真的还是不要当同妻会气死(两人吵架那场还行吧但是大部分时候BC接不住穆的戏)甚至连孔雀在被捏脚的时候我都在想也许他演男主都会比导演本尊好(同路人里的深柜很有说服力)🤣

29分钟前
  • alty
  • 推荐

3.5 没有预料的那么糟糕,也可能是因为全程倍速/一个问题是该给近景的时候硬拉远景,反之亦然,真让人无奈/台词不乏亮点之处,卧室和餐厅是高光/裤伯是真的油腻,怎么看怎么不讨喜,童姥近几年也是有点急功近利,应该接点更有灵气的角色,难说会焕然一新

33分钟前
  • ephemeral_Judy
  • 还行

对人物和影片实在爱不起来,但是为Carey Mulligan可以再加一星,完全看不出《promising young woman》的样子。Bradley Cooper的演绎下,伯恩斯坦又自恋又令人讨厌。

34分钟前
  • モノノ怪
  • 较差

除了那几句台词 再无其他惊艳之处

35分钟前
  • 贩卖捌爪鱼
  • 还行

有点难评,只能说他真的太想要了。电影好满,看得好累。每场戏,每个配乐,每帧画面,都在致敬,都要设计,都有寓意,可是别人就能做到捕捉痕迹,自然灵动,Cooper就显得笨拙刻意,毕业设计。后半程重心偏向女主Mulligan,就好很多,但是Cooper还是放不下自恋的光环,无数个长镜头+大特写+oscar baiting的自我独角戏,真是要白眼翻上天。

40分钟前
  • ballsirius
  • 较差

这片子如果非要塞奥斯卡提名值得入围的只有服装设计和妆发,其他都不行;童姥表现还行,戏份可主可配,但今年女主女配都很挤,估计都提不上;男主表演过火用力,好像每一秒都想展现自己演技有多好,但感觉演的根本不是人物本身,而是演员自己,让人无法入戏;还有电影前面黑白后面彩色看不出是什么目的。总之整个电影很糟糕,这几年看过的最烂传记片,不知道入围主竞赛的理由是什么

41分钟前
  • 灿烂而热烈L
  • 较差

黑白的部分还可以,然后就越拍越无聊

46分钟前
  • 江阔
  • 较差

化妆和镜头真不错 凯瑞穆里根何时能拿小金人啊

4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刚看完试映,觉得要糊,观众反应很冷淡

52分钟前
  • VincentP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