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酒馆
The Old Oak,老橡树,让我们酒在一起(港)
导演:肯·洛奇
主演:戴夫·特纳,厄布拉·玛丽,克莱尔·罗德格森,特雷弗·福克斯,克里斯·麦克格莱德,科尔·泰特,乔丹·路易斯,克里斯茜·罗宾逊,克里斯·戈兹,简·帕特森,亚瑟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英格兰东北部煤矿工业区的小村庄里,汤米·乔·巴兰坦经营的老橡树酒馆是村里的最后一家酒馆。一天,一辆满载难民的大巴车驶入村庄,这些难民即将在村里安家。即便自己收入微薄,巴兰坦还是热心帮助难民女孩亚拉,两人之间发展出了坚固的友谊,村民也在两人的感召下逐渐放下成见,走向团结。详细 >
真的是肯洛奇最后的谢幕之作吗,的确是老骥伏枥黔驴技穷了,但是私心给高一颗星。虽然一开头就知道结局,但是还是被里面人物细节打动,原来全球化带来各种物质丰富、文化交融的背后是一边剥夺某些国家工人的劳动权,一边又剥夺某些国家工人的休息权,到处都是内鬼啊。电影以一个小社区小酒吧讲的是当地人如何书写一种自身身份的历史认同,谢谢导演展示的善意和鼓励。
# Anteo【C+】肯洛奇是最明白善良这一美德的导演,因此不论情节设置如何刻意服务于主题,或者规避更深层次问题的细节,但依旧拥有温柔的力量。这几乎是一部街区电影,以承载着天真的酒馆所蔓延开来。照相机的修复弥合意识的裂痕,哪怕仅是微不足道的片刻,因为肯洛奇依然相信镜头的力量。
肯洛奇还是充满热情和真诚地借着电影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光是这一点已经无人能及了。电影的艺术性和技巧基本没有,甚至有点类似记录片式的笨拙剪辑,但所展现的社会现实让这些不足变得无关紧要。
1. 小镇上的人们三次聚集起来,第一次是因为分享食物,第二次是分享影像,第三次是分担苦难,电影于是构建起来一种久违的温暖的社群感,让我动容。影像如同食物如同生死,仍然拥有创造公共社群空间的功能。2. 老橡树酒馆的空间是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写照,对外来人的接纳和对空间的改造传递出了积极的政治信号。这或许是后工业时代重建社群关系的新渠道。3. 肯洛奇再次创造了一个新家庭关系,男主角某种程度上承担了父的角色,女主角也填补了他与自己儿子的位置。移民叙事下的亲情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Then I read the headlines and it said they're dying there.”望向今天的都柏林
Ken Rocky一如既往地具有底层社会观察的深刻性与真实性,但从为工人群体和底层发声,向公权力争取生存空间的愤怒转为寻求新的社群融合的希望时,从前的尖锐影像也弱化成了疲软的迷失和短暂的和解。他的态度一如片中TJ的所有发言,贫穷社区在叙利亚人来之前本来就腐坏了,上位者无能而我们只能踩在下位者的脸上发泄,他在失望和背叛中迷茫,并在社交网络上燃起的仇恨对立中寻找不到意义而想要逃避,事实上连他自己都不太相信所谓的希望,于是以摄影和公共空间为意像所链接起的弱势群体的共情与融合显得无力且薄弱,弥补不了全片的郁郁和平乏的表达。
手术刀导演肯·洛奇完整展现了小镇难民议题的发生、发展,每一场谈话,每一次冲突爆发,都遵守着议论的规范。难民问题已被讲述了很多次,这次他呈现了一份“解决方案”,让本片看起来有点主旋律的意思,过去电影里的残酷没有了,倒是多了些温情。
今年上影节只看了这一部。3.5分吧,人设很鲜明,矛盾也清晰,“外来人”的矛盾+阶级差异带来的不平等,“eat together, stick together”的团结精神。感觉没那么亮眼的地方,在于一切都比较简单直给,总觉得呈现出来的故事也是理想化的,反映的人性还不够真实。
首先我觉得叙利亚小姑娘刚来就对着人家拍拍拍是很不对的,拍普通人首先要得到对方的许可。后来相机坏了修的过程也很不理解,凭什么你的一个相机就特别了,别人的两个相机就可以直接卖了?再然后,不能互相理解才是正常的,让那些当地人对一群语言不通的天降居民说欢迎才奇怪吧,根本没有看出你们融入的努力,凭什么当地人要接纳zf的作为呢?最后死一个没见过的人,全村出动我也是不理解,可能是文化差异吧……
在非常多男性导演迅速褪色腐朽之际,肯洛奇反而成了坚挺的一位,好像直到疫情后,我自己认知发生很大变化,才真的看到他的创作思路,所以加一颗星。我在BFI看的首映场,映后导演说:Hope is political. It needs a clear path through. Generosity is strength. 还有他是如何创作一种sense around. 虽然在中国人民眼中可能都不算苦,但就算在创作相对自由的英国,能直接表达这些绝望和苦痛,并提出希望的political path,肯洛奇也几乎是独一份啊,这不是有题材就能简单完成的事情,这就是很好很有力的创作。
开头的定格照片与音频同步挺有创意
7️⃣ 第一次看肯·洛奇就是12年前在moma同一个厅。懂得罢工是对上位者的反抗,也懂得对难民的关怀,eat together, stick together
3.5分。左派急先锋的伪现实主义。
这个剧情多少有点白莲花和自我理想话自我感动成分在里面。不过还是很喜欢肯洛奇电影里的底层普通人很真实。
还是肯洛奇对于底层的关注的出发点,但插入难民问题后显得很理想化,出发点是好的,但确实一开篇就能看到结尾了。
无缝衔接《绿色边境》,战区难民在其他国家如何融入当地社群,以及他们会受到的二次排异,肯洛奇在劳资冲突等旧题上再次升级,曾经发声的对象在这部电影里成为了反派,他们被归入了既有利益被更弱势者分摊而产生排外情绪的一类人,这种心态是不分阶级的。主人公在固结的社会结构下终将失败的剧作框架没有改变,同样不变的还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一丝丝温存。
我们能做的只是一些好事,切记不要被仇恨、谎言、腐败、背叛拉入臭气熏天的废墟。
非常肯洛奇的题材,天下一家亲,但是缺少点灼人的小瞬间。情节的散漫另动容点逐步消失。但大师的情真意切还是不能否认的。心中有爱是老人家永恒的注解。
这次不再克制,而是给予了最大的同情,因此没有了过去的风格,主题也被自己破坏掉了
3.5//肯洛奇有种魔力 明明是展现普通的生活讲述普通人的故事 但 竟然能够在这种虚拟又写实的日常的叙述中让作为观众的我彻底安静下来关注他的镜头的关注 可能是因为我已经熟悉他的视角所以在熟悉的氛围中比较放松//对难民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当下局面的思考 或许对于这个年纪的导演来说有些事情已经属于能够轻拿轻放的范畴了 或许有凝视有思考便已经是一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