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曾经沧海难为水...没办法,胃口撑开了。
标准的三段式好莱坞商业片,第一段大背景介绍女主遇挫始末,第二段与心魔斗争,顺便邂逅个爱情,第三段女主完成使命,实现救赎...商业有余,艺术不足。
比较喜欢的一幕是最后龙卷风把影院的大银幕吹飞,营造画中画的奇幻体验,让观众得以感受影院避难群众的视觉观望外面的龙卷风...女主很漂亮!
7分,虽然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超越了《后天》,但这片其实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灾难片」。
和《寂静之地:入侵日》类似,用龙卷风作为奇观噱头,去讲一个女科学家的成长和改变,两个男演员都是配角,最后战胜自我拯救众人也都落在了女主角身上,从而也可以看出好莱坞创作理念的趋势。
6场龙卷风各有不同,也对应着女主角不同的心理状态。
序幕中的5级龙卷风,摧枯拉朽般毁灭了想「灭风」的女主角的爱情、友情和人生意义,她也变成了逃避过去的「行尸走肉」。
男二哄骗来女主展示水平的第2场龙卷风,诱发女主对过去的PTSD,同时也引入了在龙卷风中放烟花的狂野自由男一形象。
第3场双龙卷风,既是「两男追一女」的外化,也是女主在男一的竞争影响下开始慢慢找回自信。
第4场袭击村镇的龙卷风,「斗牛就是斗风」和「驾驭恐惧」让女主男一「同频共振」,再一次的劫后余生让女主开始坚定「追风」、「灭风」保护群众的信念。
第5场火龙卷风,友情差点得而复失让女主再次濒临崩溃,重新振作后满脑子只有疏散百姓。
第6场进入龙卷风内部的「灭风」和序幕呼应,女主彻底战胜心魔,也拯救了新的爱情和友情。
片中理性和感性的较量,直觉和科学的神秘联系,救人还是赚钱的抉择都在不同纬度提供了思考空间,甚至可以联想到美国大选的选民心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女主在大银幕上美的发光,男一油而不腻也顺应了当下复古审美。
最后龙卷风掀翻电影院,电影内外的人都在看龙卷风的感觉非常奇妙。
“龙卷风”的强大力量和神秘性常常令人惊叹和恐惧,《龙卷风》,这部由《侏罗纪世界》团队操盘的灾难大片,却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这个自然现象,通过呈现风暴研究者深入风暴中心的冒险旅程,揭示了龙卷风的壮丽景象,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勇敢。
在普遍被认为难以预测和控制的龙卷风面前,主角凯特(黛西·埃德加-琼斯饰)和泰勒(格伦·鲍威尔饰)展现了人性的勇敢和毅力。
尽管原本互相对立,但在共同的目标面前,他们同心协力,深入风暴中心,迎风而上,收集龙卷风数据,试图预测甚至摧毁威力巨大的龙卷风暴。
影片的这个主线故事,让观众看到了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人性光辉。
凭借《侏罗纪世界》制作团队的丰富经验,电影《龙卷风》在视觉效果和剧情铺陈上都达到了令人信服的水准,让观众仿佛亲身体验了整个冒险过程。
其烂番茄新鲜度76%,MTC综评73,超越了《2012》和《后天》等同类型的灾难片,可见其深受观众喜爱和认可。
更值得称赞的是,电影的制作团队在努力实现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注重对实际气象环境和龙卷风研究者工作的真实还原。
他们的努力使得影片不仅是一部娱乐性强,视觉效果震撼的灾难大片,更是一部有深度,有科学态度的电影,
最喜欢上午看包场电影。
带一杯咖啡,尽情沉浸的感觉太好了。
没有人耍手机,也没有人摄屏;没有熊孩子踢板凳,也没人在你耳边讨论剧情——这才是看电影嘛!
我好像很久没看灾难片了。
其实没有特别的期待,看完就觉得,呵竟然还不错。
故事虽然简单(但不雷人),演员表演都不错,特效要给五颗星。
已然属于近年比较好看的好莱坞爆米花灾难片了。
上一部觉得不错的类似主题和电影,想起了《火山挚恋》的火山夫妇,以及那部讲述森林消防队员扑救山火的《勇往直前》。
尽管故事确实好老套,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题材,你很快就能猜到角色们下一步的剧情和情绪发展。
才华横溢勇敢坚强(有情伤和创伤的)女科学家,玩世不恭嬉皮笑脸却又真性情的民间队伍,以及虽被一时蒙蔽但最后幡然悔悟的专情好朋友。
可是西部风情拍得是真好啊,西部的小镇,孤独的荒野,爆裂的龙卷风,复古的牛仔风情,以及帅男靓女赏心悦目。
男主女从初相遇互相diss,到逐渐解除误会并肩工作开始交心,在龙卷风中历练真情,最终双方都得到救赎。
故事俗套而流畅,虽然还是两男爱一女,不过好在并没有争风吃醋互相诋毁,而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抗龙卷风。
我很喜欢影片末尾电影院那一段,坐在现实的电影院里看着电影里的电影院被龙卷风疯狂袭击和撕裂,这种体验不但新颖,还有莫名的共情。
女主看着眼熟,原来是那部《沼泽女孩》的主演,当时还挺喜欢这部冷门片子。
导演李·以萨克·郑是韩裔,怪不得感情线如此克制,少了好莱坞的干柴烈火,多一份东方式含蓄。
唯一想吐槽的离谱点,Youtube的草台班子网红,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竟然能和国家队抗衡?
这是有多魔幻的程度呢,类似于我们这边的抖音网红,能搞出国家科学发明奖那种级别。
看完电影,对龙卷风的认识和敬畏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我甚至都有点担心,下次再去美国国家公园的时候,会不会遇见如此可怕的龙卷风?
(没看过1996老版,准备把30年前的版本找来看一看)P.S. 影片开头女主拿的尼康相机,前几天索尼也在特朗普遇刺案出尽风头,佳能党有点黯然失落了。
—2024.07.19. 保利万和招商花园电影院
《龙卷风》这部电影以飓风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人在灾难面前如何应对和挣扎的故事。
电影剧情紧凑,扣人心弦,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导演对灾难场面的掌控能力非常出色,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飓风带来的巨大破坏力。
演员方面,主演们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定和无私,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特别是主角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所做出的决定让人感叹不已。
音乐方面,电影的原声音乐非常出色,为电影的氛围营造增色不少。
旋律激昂,能够激发观众的斗志。
同时,电影中的配乐也非常到位,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也能感受到一丝温馨。
总的来说,《龙卷风》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坚韧不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相信你会对生命和友情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心想著入場追風,感受一下電腦視覺震撼,但原來電影要說的遠超預期。
5個熱愛追逐龍捲風的年輕人,包括女主角Kate和她的男友Jeb,為了Kate的大學功課展開了一段追風的實驗旅程,本來應該是一件非常美好,刺激又具備使命感的歷險之旅,但隨著錯估風暴的規模和實驗的失效,其中3人被風吞噬(包括Jeb,為了救Kate最後被捲走),Kate大腿被割下了一道很深的傷口,這個旅程以悲劇落幕,Kate同時失去了愛情和友情,她心靈上的創傷遠比身體上更深。
所以即使在畢業後的幾年,她一直走不出這個陰霾而停止追風。
本片可取之處是沒有如一般災難片般只著眼於電腦特效而放棄了劇情的完整和合理性,劇情慢慢推進Kate如何在哪裡跌倒,哪裏再站起來,讓她明白不是逃避而是要直面自己的傷痛,才能繼續走下去,是一個失去再尋找繼而肯定自我的過程。
女主角Kate除了樣靚身材正,演技也出乎意料的好,不浮誇不造作,和Tyler在她家穀倉改建的實驗室那段對話演出不慍不火,尤其動人。
Tyler 初出場是個輕浮搏眼球的追風YouTuber,不太討喜,但隨着劇情發展,他和他的團隊在受風災地區免費供應T恤及食物給災民,開始對他改觀,這個西部牛仔不但能馴服蠻牛和龍捲風,也平服了Kate的心靈創傷。
另一方面,Tyler 和他的團隊雖然是雜牌軍,不像另一隊和他們競爭的追風隊是高等學府博士生和擁有現代精密儀器,但憑著他們對追風的熱情和天份,也可以做得更成功。
最後令我頗意外的是,片末Kate終於完成實驗而擊潰了致命的龍捲風🌪️,拯救了在場的所有人,這對於荷里活災難片慣性以男性作主導是一種突破,也是對女性英雄主義的提升。
把给某刊写的影评搬过来存一下在今年暑期档一众玩起新花样的电影里,灾难片《龙卷风》略显陈旧和格格不入,它从“追风者”视角展现了龙卷风的可怕。
而要讨论这部新片,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前身——1996年上映的同名经典电影。
96版《龙卷风》是能和《独立日》竞争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热门对手,原定导演斯皮尔伯格后来忙于筹备《侏罗纪公园2》转为监制,由《生死时速》导演扬·德·邦特负责拍摄,并且采用了《星球大战》特效团队工业光魔,在如此豪华阵容的联手打造下,第一次将CG特效运用到灾难片画面中,其逼真的破坏力和生动配乐树立了当时的行业标杆,成为当年票房亚军。
2017年男主演去世时,全美追风者们为了纪念他对这个行业的贡献,还自发组织用GPS定位在地图上拼出了他的名字首字母。
相比之下2024这版无论阵容还是票房成绩都显得普通了些,尽管特效部分较之原版明显进步很多,也还是陷入了和《阿凡达2》同样的困境:一边是观众见多识广品味有所提升,一边是电影特效技术陷入瓶颈难有重大突破,再想仅凭特效画面就让大众感到惊艳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更多的还是得看剧情本身。
新《龙卷风》对96版的致敬不少,最明显的就是最后一场特大龙卷风来袭时人们都躲进了电影院,慌乱的人群、世界末日般的现实与银幕里的画面形成互文。
有趣的是,这个设计在当年看只有戏剧化的巧思,如今重现却多了一分与当下现实呼应的悲情,电影行业似乎也正经历着这样一场龙卷风,刮乱了规则和秩序,也刮走了从业者的信心。
或许是因为爱情和龙卷风一样突如其来又摧毁力巨大,两部《龙卷风》都掺杂了爱情元素,并且都把直面龙卷风当成了治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式,遭遇过的痛苦如龙卷风席卷一切只余狼藉,走出阴影的唯一路径是勇敢面对。
新版保留了原版为龙卷风设计的这两重隐喻,但真正亮眼的反而是那些大刀阔斧改编后的部分。
对比两部剧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女主的塑造。
96版虽然也是女主为一番,却还是落入了以男主为叙事核心的窠臼,它的爱情线是男主有了新欢,催女主签字离婚,好让他能快点进入下一段婚姻,女主说着两人缘分已尽,行动却一再拖延,而男主新欢作为被隐形雌竞的对象也没有任何主动行为,只在男主想提分手时替他先说了那句话。
这是标准的白月光与朱砂痣情节,完全围绕男主展开的三角关系,剧情推动要靠男主幡然醒悟决定走向,两个女性角色沦为了供他挑选的情感附庸,她们之间甚至没有一场独立对话,连贝克德尔测试都无法通过。
另一个偏离女主核心的细节是男主被其他追风者嘲讽,同时台词暗示了他有心理问题,新欢可能就是他的心理医生。
如果要聚焦女主视角,应该让龙卷风的阴影隐喻只属于女主,她在童年时亲眼目睹了父亲被龙卷风卷走,从此立下探索龙卷风的目标,征服龙卷风是对父亲的告慰,也是对自身童年创伤的治疗。
但现在追风多了一层体现男主价值的意义,女主重要性再次被削弱了。
而新版《龙卷风》就很好地锚定在了女主视角,男性角色成了陪衬,爱情不是剧情重心,科技与人性才是矛盾主体。
女主的心理阴影发生于大学时期,那时她还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为了筹集项目资金她和朋友们一起去追风收集数据,不料他们以为最多EF-2级别的普通龙卷风实际上是EF-5的强龙卷风,除了留下调试机器的一人安全外,其他追风的同学中只有女主活了下来,她的男友在保护她时被吹走,从此每到夜晚她就像回到了男友护住她的怀抱难以入眠。
她依旧研究龙卷风数据,却再也不敢去实地追风。
直到被当初幸存的同学鼓舞,坚定地告诉她“你可以的,这就是你擅长的事”才逐步找回当初的自己。
很喜欢的一点是新版非常注重刻画女主专业能力的优秀,第一场工作戏就是同事请她分析数据,她一眼就能看出风向会如何变化,后续追风过程中团队也一直听从她的判断。
比如,面临多漩涡龙卷风需要抉择究竟追逐哪一边,如果追错了方向,次级涡旋会在几分钟后消失,也来不及再调转去追主涡旋,这次追风就会失败,新版剧情是女主发现路边麦浪波动方向变化,选了其他人都不看好的一道卷,还安排了另一队竞争者笑话她经验不足,结果女主的判断才是对的。
而96版类似的情节却是女主开车一路追逐错误方向,男主察觉不对紧急改道才免于白忙一场。
这些改动虽然细节,却也让女主人设更加鲜明。
28年过去,原先那个被挑选的、困于情爱的、能力不足的女主,以现在的眼光回看已经不再是一个符合观众期待的独立大女主。
同理,如果翻拍只是把一个没有新意的故事再讲一遍,或许也无法满足当下观众审美。
灾难片以其特有的宏大场面刺激视觉创下过辉煌历史,如今却日渐式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新的女性形象,也需要探索类型片更先锋领域的“追风者”。
要素过多, 年度佳片, 一开始因为其评价没有去看, 看了才发现远超出预期。
可能是近年来观众的口味都养刁了, 觉得放在几年前, 多少是8.0+评分的影片。
好看元素:·西部牛仔, 金发美妞, 爱了爱了.·科学探索, 龙卷风成谜路线!·集齐爱情,探险,赛车,友情,灾难元素, 还有谁?·口头禅一语双关:if u feel it, chase it.标准的好莱坞上乘之作, 带有些许治愈疗效。
不过和传统剧情一样, 经历苦难之后的男女终成眷属。
By the way, 女主真的很好看, 近年来的清一色好莱坞黑人女演中, 这部金发白女有点清流意味在里头。
ps:冲击波在看电影时说不好看不好看,真的很烦。
看完电影,第一个印象,女主角的鼻子好高啊,鼻尖好挺拔。
好看。
第二个记忆就是女主妈妈跟女主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两个人从外表看起来就不像母女,从电影的交互,对手戏的情绪来看,也完全没有母女的感觉。
第三个印象,男主角太油腻了。
长得也不好看。
演技也一般般。
在电影里的整体表现还不如那个男二呢。
感觉他就是最开始演哪个up出场时最自然。
后面的文戏就很差。
这个电影里的特效还是不错的。
在大荧幕上看,挺让人沉浸其中的。
我个人来说,很喜欢电影里民谣风格的插曲。
设置在一场龙卷风与另一场龙卷风的间隙里,让观众和主角一起感受追风的刺激,以及兴奋之后的贤者时间。
但是,作为中国的观众,或许对美国文化存在着一些隔阂。
所以有些困惑导致无法感知点映的真实感。
比如,这个电影的主线故事里,政府不管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是缺席的的。
每一次都只是在灾难之后闪着警灯出现。
反而是一个男主代表的互联网up主和男二代表的资本方一直活跃在灾难频发的区域。
喔,还有一个中年记者,也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在拼命。
难道各级政府就只会在灾难后才出现嘛?
女主是气象专家,但也是请假之后才出现在现场。
气象局不会派人到现场嘛?
女主、男主和男二用民科的思维和方式企图控制龙卷风,而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完全没有出现。
对美国的管理方式委实不了解,但是面对自然灾害企图用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方法处理,这很难成功的啊。
再比如,在这些龙卷风的高发区域里,当地居民没有自救的经验嘛?
电影里多次出现,虽然警报响了,但是当地居民不当回事。
以及,两次出现龙卷风来了,竟然没有设置地下避难所。
只能靠女主去临时判断如何避难。
虽然美国政府比较抽象,但是一般情况下,老百姓应该就是日子人吧?
怎么会不设置避难所,不把警报当回事呢?
尤其是这种龙卷风高发区域。
如果主线剧情是发生在纽约这种龙卷风低发区域,居民没经验,出现各种问题,可以理解。
但是,高发区域的居民应该有自己的龙卷风存活方式的。
这是基本的人性啊。
总之,电影可以去看看,在大荧幕上看还是比较刺激的。
不过,如果扣细节的观众会有点纠结。
说实话,作为一个颜狗,我是冲着电影里的漂亮姐姐和有点帅的男主去的,但看完电影发现这片子整体来讲还真的不错,在暑期档一众拉胯电影的对比下,综合质量上它绝对算是在前列的。
首先作为一部灾难片,那么呈现的视觉效果以及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一定是最重要的,这部电影可以说从团队来讲就直接把特效的上限拉高了,监制有斯皮尔伯格,特效有和《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谍影重重》的团队,所以这一块根本不用担心,完全的特效大片水准,各种龙卷风画面以及灾害场面都究极逼真,就仿佛是真的有龙卷风出现在你眼前,全程看得都非常紧张。
其次剧情方面,整体而言故事线很完整,围绕着女主在经历过一次追风事故后,从低谷又重新拾起勇气开始追风,并开始测试全新追风系统,而在这途中她遇到了男主泰勒,也是从开始看他不太顺眼,到最后理解、共患难、共理想,最终成功完成了测试。
故事上没有什么严格漏洞与逻辑问题,就很稳,并且友情线和感情线穿插在其中也完全不突兀,非常的水到渠成,可能也是亚裔导演,在感情方面拍得比较适度,并没有让感情线完全盖过主线。
下面再来说我喜欢的女主,作为一个不常看外国片的普通观众,之前我是不认识女主的,但电影一开场就被女主颜值吸引了,是真的很好看,而且这片还是完全的大女主,那我就更爱了,女主从小时后就很强,对龙卷风也有着很敏锐的感知力,因为毕业时的一次追风事故失去了几个最好的伙伴,于是变得消沉,然后就去做了室内相关工作,后面也是当时的一个幸存者伙伴拉她继续追风,继而她也又回到了曾经追梦的路上,最终取得成功。
电影把女主的三个阶段,开始的意气风发,到中间的消沉,再到最后的重拾梦想都刻画得非常好,完全的大女主视角,不镶边不工具人,这对女性很友好。
总而言之,影片不论是该有的视效,还是故事,亦或者是人物塑造,都非常到位,绝对是这个暑期档值得一看的片子,况且它还那么清凉,不更适合炎炎夏日了吗!
一家三口在万象影城杜比影厅观影的 体验太棒了 是我喜欢的剧情 特效也很赞 算这个暑期的大片了
电影院里正在放“科学怪人”
28年前96版的1/28质量都不如=垃圾
美国流行文化中充斥的民粹反智主义,从天人感应定风向到民科大战PhD,和伟人的知识分子最无知识论如出一辙。还有科研和救人的价值排序,赶快去学习一下NASA给赞比亚修女的回信吧。我要是气象工作者一定会feel insulted。 @ Dolby
越洋飛機看的。略為科幻。
相比于一般的灾难片,在人物塑造上着墨更多,通篇聚焦追风少女的心路历程,重点落在人与天灾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从年少轻狂,到畏缩不前,一场意外改变了人生轨迹和性情,然而对龙卷风的执念和对故土的眷恋促使其直面创伤,战胜心魔,拯救家乡。剧情虽难免套路,但节奏紧凑,张弛有度,特效的使用亦是恰到好处,保障感官刺激的同时,又不似量产的《2012》之流那般毫无节制地堆砌、泛滥,反而觉得舒服很多,胶片拍摄带来的复古质感更是加分。没有狗血淋头的天崩地裂中爱来爱去,没有永无止境的飞天遁地式逃生戏码,在灾难片这个范畴里实属难得,综合水准可谓该类型多年以来的佼佼者,在如今千篇一律的院线“大”片里也算是一股清流。美女学霸的设定与黛西又甜又飒的气质完美契合,如此不讲政治的女主角在好赖污已是凤毛麟角,就冲这点也要给个好评。
3.5星,整体有点平淡。
好无聊
龙卷风之2男竞争1女
烂片
中规中矩的电影,八股灾难片。但是大概是错过了首映周,没IMAX没4D,午夜场电影院省电还不给开亮,真的血亏。
意外地很好看!我也想去追龙卷风!冲啊!!!
特效很好看,很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剧本,虽然俗套但在这种灾难题材里就是很适合,女主很漂亮
本片翻拍至96年那部同名作品(imdb上口碑比老版高一些),主角更为年轻态(俊男美女型),男主牛仔气质还不错(在《壮志凌云2》里面虽是配角却有着惊艳表现),与女主搭配看起来还不错,故事层面四平八稳,龙卷风特效场面还行,整体看起来也没有多少有趣刺激惊艳的地方,至于票房应该是没有太大作为了。
Daisy Edgar-Jones 英姿飒爽。希望她将来也可以拍一些动作片。观影过程里,我还一度想把这个新版的 Twisters 和老版的 Twister 作一番比较。当年的我同样坐在电影院里,却是第一次知道有一种专门的电影叫作“灾难片”。无奈老版的剧情如今几乎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回家一查,那都是28年前的事情了。那确实记不住。青春啊,就这么全给卷跑了。
灾难片拍成这样,在干嘛??和小时候看的龙卷风电影比,差远了…
剧情有点无聊,美国的龙卷风也太多了吧,每天都有,当地居民长期生活在担惊受怕里,无语,另外里面惊现有个女配角是《美国甜心》的女主
第一次在阿根廷看院线片,比期待(极低)的好看,组队、挫败、战胜的逻辑结构铺陈清楚,转折也没拖泥带水。但就只是把救世英雄换成女的而已。
强推4D!!!椅子狂摇多了好多fun!!!哈哈哈!故事比较简单顺畅,没什么惊喜,但特效做的还行,女主挺美男主有点像高司令,OST也都不错。。就是不知道为啥海报做的这么垃圾。。。侏罗纪团队功亏一篑的感觉。。
这部电影一定要看4D,在悉尼events看的,全场几乎坐满,第一段小高潮过后大家都被猛烈的4d效果震蒙了,几乎一起发出劫后余生的笑声,太逗了,我几乎全程左手按着我的水杯怕它奔出去砸到前面的人。同排有一个澳洲小哥估计被抖得一身汗脱了上衣啊哈哈哈哈,没有4d这就是普通的灾难片。7分给电影本身,9分给events cinema的震动-风力-水花-撞击力度都到位的4d体验。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