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是战争片的基本要素,这部影片达到了,所以夸赞就没必要过多赘述。
影片一开始以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映入眼帘,粗狂豪迈的沙漠岩石连绵不绝,随后是当地印第安人部落的主人公踏上军营的道路,氛围平缓安逸,像是诉说故事的开头正在娓娓道来。
但随即迎来的不是安逸,而是突如其来的所罗门战役,镜头由干净的湖面慢慢被血红色替代,残破的尸体飘在湖面上,紧接着安静的氛围被枪声打破,男主的小队与日本军队的战争也随即展开激烈的厮杀,残酷且短暂,没有后援且人数劣势的男主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一个个在自己面前倒下,随后自己也被炸倒。
而后切换的又是安逸平缓的氛围节奏,男主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尽管还有一些战争遗留下的心理和肉体创伤,在医院心有不甘的接受治疗,后面通过爱慕自己的女医生的配合,成功重返战场,与支线的印第安人通讯员成功会面,展开故事。
影片从一开始到这里的节奏,堪称过山车,从安逸和战争来回切换,包括在所罗门战争的镜头语言,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能让我眼前一亮,看完全片会发现这种突如其来打破平静的战争比比皆是,算是导演的影片特色。
除去激烈残酷的战争,在来之不易的短暂和平的时间里也能讲好它想表达的故事,男主从一开始重回战场对敌人的愤怒,而后讲述自己对所罗门战争失败的懊悔,一幕幕往事不断涌上心头,与通讯兵一步步建立起友谊,而通讯兵也通过战争逐渐适应战争带来的残酷,每个队员之间的羁绊虽然描述的不多,但把自己的遗志交托给队员这样普遍的行为,却显得沉重。
影片最后能夸的点,就是偶尔会有整个战场呈现给观众的画面,广阔无垠加上炮火连天的画面,有种置身第一人称《战地》游戏的既视感,跟小范围打突破的战争有着明显区别,极为震撼。
剩下的就是觉得差点意思的设定,首先就是觉得配乐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搭,BGM透露着一丝诡异,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悲壮惨烈,甚至如果全部用战争原声去掉BGM都比这好。
其二就是影片可以有艺术成分,但结尾的艺术成分过浓了,过于想要突出男主的思想转变,但是代价就是缺失了真实性,具体的可以自行去感受结尾的剧情。
最后来点个题,每次战争的开始,都伴随着无数条生命的离开,没人在乎他们是谁,没人在乎他们干了什么,他们只是接到了保家卫国的命令,只是接到了冲锋陷阵的命令,或许在今天,或许在明天,就不会有他们存在过的证明,与这个世界也将再无关系,而结束他们感知世界断开连接的过程,也不过是一颗子弹飞行的时间,转瞬即逝,即如草芥人命。
我们是朋友永远的朋友不会对自己的朋友开枪,更不会抛下你们留在这里,我们不属于这里的人,荣耀也不属于我们大家,这为什么会打仗呢,我们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朋友为了家人,可惜的是最后剩下来的人总是寥寥无几,想到战友想到以前曾经经过的青春,对自己的那些过错是否真的已经悔过了吗。
用生命掩护起来别人的生还,也就只能在战争中来看到不同的人对感情的理解了。
虽说如今的世界没有战争了,小部分在战斗可真实的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在战斗,去跟各种利益战斗从来都没有懈怠过,过程中遇到的人很多都已消逝,有点沉沦了有的起来了更有甚者从来都没有起来和下去,面对着生命渐渐的消逝想要珍惜那些身边的人,还有曾经在一起奋斗过的人,想起一句话,好朋友见一面少一面。
这真的像你说的如此吗,想象着我们有一天回首的站在以前走过的角落中去想象那些日子多少辛酸苦辣都过来了。
没错你都过来从开始我们都注定了这场旅行,参考着别人眼中的世界,听说着古人留下来的遗迹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没有简简单单的事,也不曾出现简简单单的生命,独一无二的生命。
《风语者》反映了美日班赛岛大战的残酷场面,讲述了印第安人用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作为密码,帮助美军掌握战场先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在美国西部的旷野中,落日的余辉把大地和山峦都涂上了金色,缭绕的云雾中传来一声声苍凉悠远的吟唱,是在用风的语言与神灵对话!
飘扬的星条旗下是印第安人男人微笑的面庞,那个曾经被驱逐被杀戮的民族现在已然融入了这个国家,过往的血海深仇都在时光的轮回里化作了飘散的云烟,昔日的仇敌变作了今天的兄弟,为了保卫这片土地,保护这里的人民,他们在孩子的啼哭与亲友的不舍中毅然决然的奔赴千里之外的战场。
千里之外的战场是什么样呢?
当美丽的黄蝴蝶划过幽暗的水面,人们还未来得及感叹大自然的美好,便被刺目的猩红血液,残破腐败的尸体拉回到残酷的真实人间,连天的炮火中,血肉横飞,惨叫连连,这是一片被死神笼罩的炼狱!
因为要服从命令,就必须坚守沼泽,不能撤退!
眼睁睁的看着同伴们一个个的死去,乔.安德斯在队友临死的咒骂声里崩溃着号叫。
死去的人痛苦的死去了,痛苦只在死亡的一瞬间,活着的人痛苦的活着,痛苦却在每一分每一秒如万蚁噬心浸骨入髓!
这痛苦占据了乔的一切,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悔恨之中。
一方面作为领队他必须要执行命令,另一方面这个愚蠢的命令让十四名兄弟都死在了沼泽。
他无法接受自己独活的现实,更不能接受自己成为英雄的设定,所以,才会把银星勋章扔进大海,才会宁可作弊也要再次回到战场!
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要为兄弟们复仇!
是不堪忍受安逸活着的煎熬必须要在炮火里释放自己的生命!
临行前夜,狂欢的人们跳着欢快的舞步,笛子与口琴在嘈杂的背景里孤独的吟唱,海浪拍打着岸边,夜风轻抚着树梢,美丽的丽塔勇敢的表达出自己得爱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要出发了,当所有的新兵都在开心的照相,只有乔冷着脸离去,因为他知道今日笑得多灿烂,未来回忆起来就会多痛苦!
乔此次的任务是要保护新的印第安通讯兵,他们将用自己独有的纳瓦霍语言作为密码在战场上传递信息,只是这保护二字略有些讽刺,因为如果一旦敌军将通讯兵抓获,乔不能将其救出的情况下必须把通讯兵杀死,绝不能让日本人破译这种新的密码。
所以与其说乔的任务是保护通讯兵,不如说是在保护密码。
通讯兵亚齐聪明勇敢善良又可爱,经历了一次次的同生共死的并肩作战,乔慢慢向他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讲述那场惨烈的战斗。
亚齐安慰乔:那不是你的错,你只是奉命行事。
乔释然了吗?
并没有,他只能喃喃的自我麻痹,是的我是一名优秀的陆战队员,可是当他拿着酒瓶踉踉跄跄的走在暗黑夜色下新起的坟茔之中,霎那间心魔再起,耳畔是同伴们一声声急切的呼喊,咒骂,乔痛苦的无以复加,只有跪地哭泣以求的他们的原谅,只能呼喊他们的灵魂来与之会面。
随时可能死去的一群人,却在无比憧憬的畅想着战后的生活。
有人要赚大钱,有人却只想放羊。
当问及亚齐时,他说他想要当教师,想报答这个世界,想教美国历史,想探究曾经的纳瓦霍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他微笑着诉说,丝毫没有仇恨,并不是亚齐遗忘了历史,而是历史已经是过去,过去错了就正视这错误,不要让错误再犯,而不是把错误导致的仇恨无限延申,生生世世,那样错误只会越来远大。
正如他们在经历的这场战争,希特勒错了,东条英机错了,他们为了自己所谓的荣耀发动战争,而渴望和平的人们又不得不通过这该死的战争来让他们邪恶的计划失败。
当他们进入日本人的营地,士兵都逃跑了只留下一群惊慌失措的妇孺,笛声和口琴声吹奏出悠扬完美的和声,整个营地安静又平和,若不是他们身着军服背着枪,几乎要让人忘了这是在战场。
当乔把止痛药给那个日本小男孩,男孩由衷的说出:谢谢!
叔叔。
这温情的一幕比无数战场惨烈的画面更能打动人心,所有热爱生活的人都不会希望发生战争,所有发动战争的人无论他又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应该被诅咒唾弃!
普通的日本民众不过是想过平淡又温馨的小日子,但他们却被所谓大东亚共荣粹蒙骗裹挟,不得不卷入其中!
正如五十年轻曾经的仇敌印第安人和白人现在却握手言和并肩作战一样,当战争结束,当纳粹下台,日本人和美国人一样可以做回朋友,而这正是这场战争的意义,以战争的形势来阻止一切战争的发生!
亚齐拥有一颗纯粹炙热的心灵,无论曾遭受过多少不公,眼眸里始终是温情与希望,脸庞上始终是微笑的阳光,不明真相的他无比真诚的邀请乔战争结束后去他的家乡骑马狩猎,无比真诚的谢谢乔对他的保护。
而这些只会让乔的内心更加纠结痛苦,愧对亚齐的信任与感激!
所以他才会一拳捶向画面,去向长官说撂挑子不干,因为他无法想象自己有一天可能会亲手杀死亚齐。
而长官的话再次点明了主题:每一个妈妈的宝贝都不想干,但只要东条英机和希特勒还活着,我们就必须战斗。
因为不是我们不战斗这战争就会停止!
所以,看啊!
哭泣的小女孩刚刚品尝到甜蜜的巧克力,嬉戏的孩童正在顽皮的敲击士兵的钢盔,画面美好的仿佛像是梦境。
然后,毫无预警的炮火袭来,哭泣,尖叫,慌乱、死亡……..那些战争疯子们为了他们的大业与野心丝毫不顾这里有他们的女人和孩子!
是视为敌人的美国军人抱起了小女孩,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她的安全,这是什么精神?
是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所有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人都会选择的结果!
这一刻,所有的观者都会无比憎恨纳粹的邪恶与残暴,无比渴望战争的结束,看到他们的倒台!
乔一定也是这样,所以当看到日本兵抓到怀陶斯的时候,他只有强忍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扔出手雷,如果不这样,如果让日本人破译了密码,战争将更晚结束,将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去!
为此他甘愿亚齐向他开枪,因为这样痛苦的活着并不比死去好受多少。
被怀陶斯的死刺激到的亚齐,在战场上疯了一样的杀敌。
乔制止他:你这样做也不能让你的朋友复活。
亚齐眼含热泪的反问:你知道什么是朋友吗?
乔用实际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一把推开亚齐,让敌人的刺刀扎进了自己的身体。
是的,这就是朋友,为了你,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身体上的剧痛没能阻止乔微笑的看向亚齐,那笑容仿佛是在说:这样我可以做你的朋友了吗?
当生途渺茫,亚齐勇敢的把枪口转向了自己,他坚定的让乔开枪,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日本人获取密码。
乔会怎么做?
乔要怎么做?
他望着亚齐坚定的说:不会再有人死去。
死或不死是他能决定的吗?
他不能。
但他知道亚齐不会死在自己的枪下,他要为保护亚齐战斗到最后一刻,他并不是逞匹夫之勇,也不是耍什么个人英雄主义。
当亚齐把枪口转向自己的那一刻,他们两人就已经生死相依了,如果我不能保护你的周全,那么我就先你死去!
终于在临死前,乔向亚齐诉说出他对怀陶斯的愧疚,他向神灵祷告,他们救了更多的人,他的灵魂到了救赎,他安详无悔的死去。
此刻的亚齐泪流满面紧握住乔的双手,相信他已经替怀陶斯原谅了乔,相信怀陶斯那坚毅的眼神仿佛在诉说自己亦会向亚齐一样选择保护密码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给丽塔的回信乔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是藏在贴身的地方好好的保存着吗?
是亚齐把它找出来寄给丽塔了吗?
还是把它燃烧在熊熊的火焰里?
他说他永远记得海边的那个晚上,丽塔说有关世界的美丽,说要带他从新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说他一定会回去……乔的灵魂被亚齐在西部无垠的旷野里祷告祝愿:乔.安德斯一位勇敢的战士,一名优秀的陆战队员,印第安人亚齐的朋友,请你安息!
请你听这风的吟唱!
请你看这云的飘荡!
你可知道战争结束了,世界和平了!
愿你的灵魂保佑这世上再也没有战争!
祝愿这世界永远和平安宁!
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吴宇森导演的电影。
描写美军在塞班岛上的战斗。
凯奇扮演的中士要保护在最前线的一个密码通讯兵。
由于这个通讯兵是纳瓦霍人,美军依靠纳瓦霍语和加密办法制成了最新密码,所以要千方百计保护这个战士的安全,不能落在敌人手上。
如果万一落在敌人手上,凯奇则负责解决掉他。
结果当然是凯奇牺牲,战士生存。
但是整个战斗过程中,凯奇太英勇了,更像一个突击队员,而非一个护送者,这样的人,在惨烈的战斗中,死多少次都不够啊!
顺便说一下,扮演密码战士的人也在《父辈的旗帜》中扮演印第安士兵,看来这个黄皮肤的演员还蛮受二战片导演青睐的。
本来是冲着尼古拉斯-凯奇去的,没想到收获了那么多感动。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海军军官乔·安德森,与他以往一段时间的演绎角色相同,都是略带些灰色的。
在平常,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酒鬼,战场上,他是英勇的男人。
他总是藏着自己的感情,不投露自己的恐惧,爱,和关心。
最后他说:不会再有人死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这个承诺,他最终也没有下得了手。
本-亚齐(亚当-比奇饰)其实是一个让我出乎意料的角色。
没想到他演得那么好,黑黑的牙齿,健康的肤色。
还有即使美国对待他们并不公平,仍旧为了国家的尊严奋勇前行。
爱妻子,爱孩子,对人谦和友好。
标准的好男人。
白马,我在他的身上找到了共鸣。
多分的自尊,真心地对人,好胜。
家里很有钱却从不张扬。
对待国家有和本-亚齐一样的认真。
用无私感动了本就不忍心下手杀他的朋友,最后,用那么坚强确信的目光点了一下头,为了祖国,让安德森杀了他,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还有一个美国兵,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从排斥本-亚齐到接受他,要去印第安居民地拜访,这种转变应该是有吴宇森导演的个人意愿。
那个美国兵说过:今天我们和他们打得你死我活,也许五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和这些日本人面对面喝着小清酒。
安德森告诉他,不要想得太多了。
他愣了一下说:第一次有人这么说我。
从这个略显幽默的情节里,我看到了两点启示,战争带给人们的还有思考的机会。
另外,我想起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我们似乎忘记了并不遥远的过去。
现在即使它们参拜靖国神社,它们篡改教科书,我们依旧过分发扬着中国的传统美德,宽容宽容!!!
然而,日本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民族,善良遇到邪恶依旧善良,邪恶却愈加邪恶。
这是我们的同情未免有一点懦弱。
犹太人至今仍咬牙切齿的恨着德国人,虽然德国人已经深深的忏悔。
而我们呢?
差点忘了,还有唯一的一个女人,深爱着安德森。
为了他,帮他作弊,上战场,无休无止的写信却得不到安德森的一点音信。
最后安德森死了,我想她一定很伤心,但一定不后悔。
其实,这部片子也没有摆脱好莱坞的模式,但是用心看还是会有触动的。
二十年前凯奇和吴宇森大导携手的好莱坞大作,剧组包下整个山头来还原的战争场面效果拉满,各种大号烟花爆竹肆意飞溅,多位特技演员全身着火的镜头也是极具感染力,吴导标签化的暴力美学在战争片中完美体现。
不过局限于镜头调度和剪辑理念的时代性差异,相较于现在的战争片,作为观众少了身临战场中的真实感和紧张感,战争效果因此也显得逊色一些。
不知道彼时的凯奇会不会料想到,在本片中呈现自如的颓废气度,将在自己后期的演艺生涯中轮番展示,人到中年的落魄感在此片中就已初见端倪。
个人观感,战争片并不适合这个男人。
凯奇邪魅、忧郁的气质还真吃不了部队的大锅饭。
吴宇森的电影,场面确实暴力。
印第安人生存不易,是美洲的土著居民,受到美国白人的歧视。
在战争中,身为风语者,掌握传递着无数的秘密电波,依旧被白人大兵们边缘化。
虽然说导演通过战争,通过人性,通过凯奇的人设来讲述了这些人对印第安人的排斥到接受,但现实生活里却并不是如此。
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这其实与个别人的意志无关,这是人性的选择,一场战争改变不了什么。
要想让自己的民族不受欺辱不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只有自身强大。
做你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生长在香港这个狭小地域的吴宇森把香港街头的的暴力美学用打不完的子弹,空中飞跃的慢动作,如同烟花般的枪火宣泄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些用在塞班岛上日军和美军的厮杀却显得表现乏力。
丛林的场面缺乏可信度,大调度的战争濒于失控,高调的爱国主义煽情不足,就连尼古拉斯凯奇常常皱起的深度忧郁的八字眉也和身经百战的陆战队战士挂不起钩来。
回过头来想想迈克尔 贝,想想斯皮尔伯格,想想沃夫冈·彼得森,你就知道让吴宇森导演这部片子的愚蠢,这点上,由不得吴导,实乃电影公司决策的失误。
这也直接导致了因该片而血本无归的派拉蒙的重组,米高梅被兼并。
看这部电影是意外之中,因为在学校放映室里借错了碟,感受也是意外的感动.没想到一个满是男人的战争片里,有那么温柔的一瞥,那刚毅的抉择.感动的我和密友,在众目睽睽之下泪如雨下.喜欢这些原主人的眼神,永远质朴,理想也很单一.但是意志格外坚强.喜欢妻子的守侯,孩子的微笑,是那么充满动力.喜欢语言的怪异,不知道就是最有趣的.我觉得很值得看.所以我推荐.
影片中有一段话,五十年前的父辈们以杀印第安人为乐趣,五十年后,和印第安人一起抗击日本的侵略,不知道再过五十年,会不会和日本人坐在一起共同找一个目标抗击。
如果这话是真的在二战中说的,这是神预言。
影片中展现的是现代化的战争,和我们的二战不像是一个年代的,好像是“隔代”的战争。
那时的我们,确实很落后,只是希望知耻而后勇。
有些东西,比如美国人和土著人的仇恨、美国人和日本的仇恨。
这些太值得我们去思考。
或许每个人对电影的感觉不一样,认识不一样 。
或许是这段时间哲学的东西、历史的东西看得有点多,导致了很多念头的产生。
凯奇似乎永远是好莱坞男人中的一种类型:微秃的头顶,醉意蒙蒙的双眼不时透出灼人光芒;一面是生活中沉沦,颓废,迷茫,精神异类;另外一面是技高一筹,智勇卓尔,无往不胜。无论是骗子还是军人形象,他代表了男人的一种倾向:颓废之美。
看过一个记录片说纳瓦荷密码~美国人还真能琢磨~话说中国也不少少数民族~
本来是可以给2星的,可是吴太让我失望了
多少年前看的,不知道片名,没记住纳瓦霍这个名字,于是一直不知道片名啊!今天终于知道了!神奇的语言,神奇的密码!(今天重新看了一遍,虽然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但是感人啊。生命真脆弱,人情真纠结啊。)
战争场面描绘得不错
拍的还算可以,不知为何当年老吴票房惨淡,讲述战争切入点选的挺巧妙的。就是凯奇演的我不是很喜欢
局部战斗还行,整体把控较差,美国战争片,中式煽情。对人物感情的理解和表现不如李安,吴宇森还是适合江湖戏
6.0/10 分。2024.09.19,初看,导演剪辑加长版美版蓝光。时长02:33:31。。。能把战争片拍成香港枪战片,也就是吴宇森了。节奏有问题,枪林弹雨中慢镜头太多了。战争中的枪战搞得像港片枪战一样粗糙,看起来真的是非常尴尬。勉强给个3星。。。投资1.15亿美元,全球累计票房7700万美元,直接导致米高梅主席辞职。2001年7月26日,美国总统小布什终于打破沉默,向包括切斯特·内兹在内的4名“风语者”颁发了美国政府的最高勋章——国会荣誉奖章,以嘉奖他们的功绩。但在4名白发苍苍的“风语者”领到这迟来的荣誉的同时,和他们一起的另外25人却早已离开了人世。
战斗一场接一场,很精彩,但无休止、无变化的战争戏,也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
WINDTALKERS这名起的好。
看了之后才知道吴宇森导演..凯奇最经典的电影之一
想不到吴宇森还是能拍片的
把战争片当动作片来拍,怪不得差点把米高梅亏破产!背景音乐与影片疏离;很多场景看着太假,与影片写实的基调疏离,这不是史泰龙的动作片;好几次激烈对抗过程中的情绪描写也显得非常违和。导演对战争片的把握能力较差,是票房失利的根本原因,和文化差异、上映时间、土著人角色等因素没有多大关系!
你说上哪里找NicolasCage这样忠诚的类型片演员,总是演一个颓废的老男人,然后120分钟里凶狠个一两把,最后舍身取义成就别人……大叔你换换口味可以么?
想不到这么部大片的导演居然是吴宇森...
哈里森好作孽,虽然知道这个又是美国的英雄主义包装,但是还是想说小日本真不是东西!
哎,老吴玩的啥啊
一直在想这么还不结束啊。。
美国人喜欢它的枪林弹雨,不喜欢它的煽情
感谢YM今天带来rMBP让我体验了一把。果然是神器,让每个人程序员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