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和南
Viet and Nam,越与南(港/台),Trong lòng đất
导演:张明归
主演:范清谐,陶维袍丁,Thi Nga Nguyen,Viet Tung Le
类型:电影地区: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法国,荷兰,意大利,德国,美国语言:越南语年份:2024
简介:幽深的矿井下,越和南的爱在黑暗中默默滋长。煤尘染黑了他们的脸庞,也蒙蔽了未来的方向。南渴望逃离这窒息的生活,将偷渡欧洲视为唯一的出路。然而,母亲梦境中父亲的呼唤,将他们引向旧日战场,踏上寻觅南父亲遗骸的旅程。南内心陷入挣扎,一边是爱人与家乡,一边是充满未知的未来。当矿难突如其来,南在黑暗中预见了偷渡的绝望,他开始..详细 >
被吃耳屎剧情吓昏,剧情更是淡的没有边,快看睡着了
电影的核心正是在标题中的“和”,即串联两端的媒介。一类来自灵与梦,借此往前回溯历史的远端,连接起此刻与战场的创伤;另一类从时下去往将来,现代性非常简单奏效地转译为了一种材质:塑料,覆盖在地板,隔绝尘土;吹鼓成气囊,越过边界摆脱故土。越与南本身则只充当串接的两端,相互靠拢又无法融汇。
好喜欢两个煤矿少年的爱情故事,没想到煤灰在少年的皮肤上会这么性感,两人躺在煤炭上宛若枕着一片星河。整部电影就像是阿彼察邦模仿秀,但又没有模仿出精髓,元素过多,又没有整合好,所以观感很割裂
越和南是两个人的名字,组合起来是一个国家的名字。矿道里面幽暗狭窄,躺在煤碎上的躯体是生动的,肤色与黑炭交错看起来画面极具性张力。剧情基调没想到是那么忧闷,讲的是两个人的感情,更是讲一个国家和家庭的伤痛。两个人单独在一起的画面是好看的,其他地方很文艺,像一种悼念。俩人最后在集装箱里漂泊在大海上,像海滩上的贝壳,到底是属于大海的尸体还是让大海成为他们的坟墓呢?!
散文诗一样的 懵懵懂矿井下矿工的生活,集中箱中的偷渡客,贫穷谋生活的人,又何尝不像战争中那些士兵的生活?漆黑,雨季中的湿漉漉,等待,死亡,思念亲爱的人。
#77th Cannes# 6/10 一些都似乎只为了那一幕,漂泊“夜空”下的相拥。
符号化,概念化,阿彼察邦化~
足够明确的控诉,所以没有神秘;足够大声的呐喊,所以一切皆为象征。
文本还不足以撑起如此抽象的视听。
野心太大了,叙事有些跨,对阿彼察邦系有些饱和了
2/5这也太阿彼察邦了吧。雨林,神婆,大海上漂流的集装箱,黑色煤炭里一对洁白的身体,他们相爱着……但是不好看。
时空有点混乱,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阴间灵媒 在戛纳看得身心不适 勾起一些恐怖的东亚回忆
不要学蔡明亮他们……他们的电影本来就好看……
018
披着男同外衣的伤痕文学,开头两个特别直白的时间点(世贸被撞坍塌的2001年,以及25年没吃过青蛙)直接把历史坐标定位在越南从分裂走向合体的1976年,于是两个主人公越和南个体的爱与分离又仿佛承载了那段分分合合的历史厚重感;因战争而缺失的父亲形象,像是越和南爱恋的畸形诱因,也像是暗喻着越南同样作为苏系国家逃不脱的被“某个人物”独裁阴影笼罩的血脉。虚实结合之下,无论是在矿井中窒息死去还是在海上集装箱中窒息死去,最终都是一条不归路;也延续了张明归一贯的对未来的悲观表达。
[2024.11.20 @信義威秀〔金馬61·28〕]
又一个乔装成爱情故事的民族寓言。当然本片自有其神来之笔,那就是利用同性爱人之间相似的视觉造型(脸盲就对了,导演故意的),建立起一种“一而异,异而依”的身体关联,使人想起《会饮篇》中被劈成两半的球形人:相拥,是为了补偿再难合一的伤痛;相爱,是为了疗救惨遭分割的本性!——所以片名即答案:越与南,一个连词,表示的是连接,标识的是分离,如一道撕裂后又缝合的疤痕,割断南北,触目惊心!——由此,幽深矿洞中的赤裸亲吻、海上浮箱内的互哺呢喃,固可作现实主义的解读,却亦可被视为回归母腹的原型梦境,那里有敌视历史的退行冲动,那里有一个国家的分离焦虑。
可惜主线变成寻找越战亡父的遗骸,越和南的爱情故事变成了副线。但我可太喜欢这个煤矿少年地下爱、同生共死偷渡海的故事了!本片被越南列入禁片,但禁的理由不是同性而是正面暴露。不得不说那个画面真太美了,从未想过煤灰落在肌肤上会如此性感,身下就是一片黝黑发亮的星海...
元素堆砌过多,呈现效果就是家国情爱哪部分都不动人,叙事被影像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