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由于“绝命岛”的缘故,我和我女朋友对国产恐怖片产生了恐惧,但由于近期片子看的差不多了,所以也没太多选择,冲着达华去看吧,总感觉不会太坏。
直到达华轻松加愉快地搞了3个人后被黄圣依灭掉,我们脸上的黑线出来了。
四川人就是可爱,影院里有人开始一轮纷纷“怎么又是部喜剧片”...但坚持完那大半段拖沓后,终于等到了旅馆章后半截的高潮,不错,在此也就不剧透了,只谈谈亮点我个人的见解:1、任达华点穴昏迷的设定应该是为审核而在后期设定的。
无论如何,让受害者昏迷的想法都是一个绝对的败笔。
首先,它让这部现实剧脱离了现实;其次,以昏迷代替死亡完全抹杀了本剧的内心冲击,淡化了这一切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其三,在老头过生日那段中,被害者在激动的情况下,不可能准确的插中穴位。
综上所述,这个设定对于本剧完全是多余的,要这样设定只是为减少血腥,方便审核。
2、我个人觉得,如果我是导演,我会再加一节。
那就是当年你任达华恋人背叛他的情景:原来那个恋人是因为某个特别的不得已的原因,如为任达华着想云云,忍痛抛弃了任,而不知真相的任,由此产生了仇恨,走上了后来的道路。
那这片就真的完美了,不仅进一步将电影推向高潮,还将导演欲表达的深层次思想以一个极端的例子表现出来。
仅此而已,这片至少让我觉得对得起票价,勉强给个“还行”全剧终
本应打四分,但怒于豆瓣评分过低,而打成了五分。
这样的情形最近发生了两次,一次是《赵氏孤儿》,一次是本片。
两者的区别是,《赵》片虎头蛇尾,本片却是前小半段不忍卒观。
感谢个别人的评论,让我关闭了播放器后又打开继续看,这才逐步守得云开见月明,愈发惊喜。
影片采用三个段落的结构。
从整体来看,三个段落是回溯顺序,逐步加重主题的诘问。
细节上看,每个段落的最末也设置了一个梗,让观众情绪波动不已。
三个段落中,第一个很滥,即便是故意藏拙也很让人难以忍受,与其配套的是同样低档次的演员阵容,就连任达华的表演也看起来没层次、不细腻。
整个段落就是这两年大量涌现的阿甘式荒村恐怖片的样貌。
第二段开始有了改观,它是上一段情节之前的故事。
冷血的杀人者原来还有踌躇和犹豫。
张静初的表现比较惊艳,难得她肯在这类电影里充当一个女二号。
导演仿佛从第一段的梦游状态跳跃了出来,其间的民乐探戈、戏剧配乐等都是神来之笔。
画面构图、运动运作也都很精致。
把一二段连在一起看,以为是导演时隔数十年续拍自己未成年时的作品。
任达华的表现让人不再怀疑其影帝身份。
第三段其实是影片最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揣摩着究竟是演员表信息出错还是某个演员同巍子同名。
在即将结束前的二十多分钟,巍子上场了,这一段戏当然质量远胜首段,在风格和节奏上也与第二段有很大差异。
单独拎出来,其精妙结构、精湛表演,都可以堪称一等。
当然,这也相当于歌曲中的副歌部分,没有前面的酝酿和积蓄,也难在最后产生这样强烈的爆发。
说回评分,本片在豆瓣上评分6.5,在时光网7.0,在veryCD中8.2,再次提高了我对电驴的好感。
豆瓣主流影评大腕们集体对此片沉默,或许把时间花在某些外域的旮旯片中更显得出其水平。
给非行的这部类型片四星,很大程度上是鼓励。
或许《守望者:罪恶迷途》本身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推荐观看的程度,但即便是这么一部只是保住了一些基本类型片元素的电影,它也明显的体现出了导演非行想要把它拍好的努力。
这份想要把电影拍好的诚心和尝试,在如今已经难能可贵。
整部电影的故事顺序被刻意打乱,也许你看前二十分钟时会觉得它很烂,但越往后看,越觉得精彩。
电影真正的高潮个人认为在巍子和郝蕾的那场对手戏中,任达华根本没有用多大的劲儿,就已经把一个从迷茫到坚定的杀人犯表现得真切、可信。
陈思成最近的几部电影有戏路越走越窄的意思,这不是个好事儿。
《守望者:罪恶迷途》再次开启了国内描绘犯罪题材电影的冰封之河,它的这种勇敢是值得褒奖的,毕竟非行交上来的答卷是及格的。
电影中有些桥段过于俗劣,如黑猫和水缸。
但仅仅是赴寿宴这一场戏,已经能够将功抵过。
期待非行的下一部电影能带来更大的进步。
2011年5月21日
清明三天为人十分混乱,南岸会了包几,小咖会了WW,两人艳光四射气色斐然有爱情撑腰大中午地去看电影,《守望者:罪恶迷途》起源于蒋麻麻不肯就范,说很恐怖哦很恐怖哦好奇的长舌一吊起,才恍然记起这人对神神鬼鬼的东西,少年有背景,成年有阴影。
海报做的横七竖八点就自动推出一个心理距离其实压根与惊悚悬疑无关系,事关人生杯具电影还是值得一看开场半小时是令人绝望的各种桥段,此处可迟到,逃票摸黑进去之后才开始有些动容一个20年前被抛弃的男人,不甘而去向爱人讨说法,热血上了头就因故意杀人未遂而入狱他出来时天地已然不再,情人远渡重洋,而己孑然一身这个浪漫而执着的男人,一定一定的要再去讨个说法一再绝望之后,举起了榔头我这么描述,是不负责任的简单化了编剧和导演,实则是同一人看得出的努力和尝试但,影像果真比文字要难以驾驭,他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表达却令人遗憾的有些散乱端出来一盆看得出心思看得出旁征博引看得出技术推敲的卤煮,使人感动又忧愁地无处下筷。。。
出狱后的男人一再被安排站到十字路头向右的潘家镇,他要去复仇;向左的孟楼,哥嫂在等他团圆你们也知道一念成魔他在旅社挂的蝴蝶标本,是再明显不过的意图:蝴蝶效应于是出现路人甲,有一颗柔软的心却爱充英雄,陈思成那两朵千色色的茶窝,左一个是对世界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自以为是的懦弱,右一个是本能里重情义有担当于是出现路人乙,如履薄冰铤而走险。
为了绝症的女儿不惜与妻子自导自演,他用来恳请男人帮助的故事声泪俱下咬牙切齿甲乙,你们都说的跟真的似的,我还以为,电影又挂羊头卖狗肉,宣扬男权批判水性杨花甲乙,谎话说不得啊。
以为是知足了面子达到了目的,却是东家的烈火燃起了西家的干柴可怜的男人,本已带着谨慎而安单的眼神,准备去孟楼安度余生;却一再在那个曝光过度的路牌面前孤单站定每一个选择,都是改变的开始任达华演的这个男人,在右拐的那一刻开始冷淡和死亡他的这条歧途,走得仿佛割脉那种对自己极为残酷的自杀手法:可以在任何时候产生悔意和终止,但他没有,直到配上性命也没有罪恶迷途于他就变成了一条坦途,顺理成章安之若素日本文化中有一个特殊的表述,指一个人在绝境里下定的决心往往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做的选择叫做“彻念”我们站在这里,无关生死却有关生活谁不希望心足合一,却又一再碍于心力
如果认为前三十分钟影片就完了那就错了。
这部片子完全考验的是观众的耐心程度。
只要你能坐住了,就会发现这部片子的价值和惊喜。
超出想象的剪辑方式一段接着一段的惊喜无论是华哥的钉子,张静初和陈思成的舞蹈,还是华哥和巍子的大飙戏!
绝对都是值得看下去的!
当然,口味对的话,还有余少群和黄圣依的轻浮少年装扮。
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能够过审,着实不易。
要知道警察这种职业,是必须正义必须胜利的。
否则,不利于一代又一代花朵的茁壮成长滴。。。
当然,软广也有相机,酒。
但是,确实感觉不到那么明显的植入迹象相反,如果能给华哥的锤子钉子来个植入,是不是就牛了个大B了呢?
这部片子说明一个道理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的骗人一个是坠入万劫不复,一个是永远的愧疚。
巍子为了让任达华为她当证人,说了谎,将与自己合谋抢劫黑钱来救治女儿的妻子说成为了富贵抛弃他和女儿的贱人,令任达华在十字路口选择了梅龙镇;陈思成误会任达华对旧情念念不忘,而将朋友被妻子抛弃的事情安在了自己身上,并误会了张静初对自己的热情,自己出于善意却充斥谎言和误会的说教,令任达华起了杀心。
张静初对陈思成谎称死去的丈夫出了门,令其误会她是个放荡易于勾引的女人,并以此进行对任达华的说教。
当陈思成意识到自己促成的错误之后,试图补救的时候,遇到了开头黄圣依,余少群等扮演的四个青年,他希望能搭车,对于是否让其搭车这个选择,他们选择了No,于是有了开头四人噩运。
谎言生出谎言,谎言生出误会,误会促成了恶。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的网。
任达华扮演的陈志辉出狱后,遇到一个又一个的人,遇到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产生一个又一个的误会,最冲选择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岔路。
人,是多么的容易被误导。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歧路标,是多么容易然让你一次又一次的远离最初的目的地。
忽然觉得孙燕姿的《遇见》很贴合这部电影。
遇见形形色色多的人,各种各样的对白,没能给陈志辉带来爱的号码牌,却来了罪恶的沉沦,这才更像生活。
导演非行是个有前途的类型片导演。
电影虽然存在瑕疵,但充满诚意。
希望他越走越远,做出更好更成熟的片子。
“馒头改变命运”,《守望者》所关注的这种故事内核和他的二表哥《无极》如出一辙。
但是如果说陈凯歌只错过了一个馒头,《守望者》简直是自己炸掉了整个食堂。
导演将主人公设定为一个性格单纯头脑简单的人物,这种单纯不仅仅表现在任达华僵硬老朽的表情上,更深入了人物最深层次的内心。
陈志辉入住“东风”旅社,在墙上钉上了“蝴蝶”标本,这正是导演所信奉的心里“蝴蝶效应”的明喻:外界的任何一只蝴蝶的翅膀扇动,都能陈志辉平静的内心中引发地震,海啸乃至核爆炸。
至于为什么陈志辉如此容易受到蛊惑?
导演显然熟读佛洛依德,深谙精神分析和性欲需求的微妙关联。
陈志辉多年来保持着童子之身,因此心智上也和懵懂孩童一般无两,这是一个不具备两性意识的老男孩,他对风骚少妇视如不见,他对青春少女毫无邪念,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正是因为这份童真,陈志辉才纯如白纸,纯如白痴,变得和这个放荡的世界格格不入,在长时间的监禁生涯里,他丧失了成人的智力也失去了男性的标志。
行凶中那枚需要外力才能插入的细长的钉子,恰恰是他生殖能力的最好注脚。
如果陈志辉的心智再坚定一些,再成熟一些,再男人一些,再早一点知道懂得人情世故,他将得到怎样的幸福生活?
导演的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用一个特写镜头点明了堂兄的下半身不遂,用整整一桌饭菜亮出了嫂子的饥渴难耐……即使这里并没有给出直白的劝世箴言,但是导演的言下之意依旧昭然若揭:该撸的管还tmd是要撸的啊!
当然,陈志辉错过的不仅仅是有管不撸的机会,他还错过了周栋,这个本可以改变他命运的男人。
陈思成扮演的周栋以多达两层的人物内心层次,在深度上横扫了影片里其他所有单薄苍白的纸片人角色,足见导演对这个角色赋予的特殊重视。
周栋离过婚,但是离婚的理由,他却讳莫如深,只借朋友的遭遇替自己掩饰,但是他却对陈志辉有着莫名的好感:在两人第一次见面,他对对阿辉这个沧桑的汉子发不起火;第二次相遇,他试图要留下阿辉的手机号码;第三次,他悉心地分析阿辉的情感经历,为他指出了世界最新的变化。
但这个变化是什么?
男人依旧可以勾搭女人,女人依旧会背叛男人。
所以如果这个世界有变化,显然不在男女之间。
可男人和男人之间呢?
周栋和红姐三番两次跳舞,却每每忠诚地坐回阿辉的身边。
让我们再来看看他迷离眼神中的诱惑,对酥胸和玉腿视如不见跳完舞就回到阿辉身边的洒脱,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执著,阿栋的心思,就像他不断衔起的棍状物(油条,香烟,牙签)一样,、直白明了。
于是我们也知道,为什么周栋离开了妻子,还对她带着点点愧疚。
他爱的是他,不是她。
可是在导演的理念里,这一场金风玉露的邂逅,终究会是一个悲剧。
那个反复出现的土鳖冷笑话:“大宝不要红烧肉,只因为他是条狗,老张不看美女洗澡,只因他是瞎子。
”,却恰恰是这曲同志悲歌的题眼。
陈志辉在酒宴上对周栋做了这样一番告白:你不要艳遇,只因你是基佬,而我看不见基情,只因我是童男。
错错错,莫莫莫。
当周栋在门前哭喊着阿辉的名字,却再也见不到那木讷的面庞,只有那只作为定情信物的黑猫,默默在风中凌乱……理解了这一出悲剧,导演的情怀或许大家都已经了解:该搞的基还tmd是要搞的啊!
可是基情和佛洛依德并不能挽救一个老处男的人生,正如导演《读者》文摘档次的编剧功力和县电视台编导的电影技巧也阻止不了本片的沉沦。
于是当导演沾沾自喜地安排陈志辉站在那刻意安排的巨大人生的岔路口时,影片全部的叙事逻辑终于断裂:一出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抉择,却落在一个“啥是逼呀”式的蠢货头上。
但这又或许正是人生的真相。
否则我们要如何解释,这么多明星和资本的投入,最终会砸到这么一个2b导演的头上?
先来说说导演的那点小伎俩,整个片子,就是:通过几组人的配合最终实现了一个故事的完整讲述。
第一组:那就那四个年轻人了,他们是第一批被害人,或许片子之所以有“悬疑”这样的关键字,完全归功于这一段的故事了。
一个在荒芜林子里的四合院,少数民族聚居地,黑猫,古老的家具陈设等,都是悬疑的必备道具。
还有离奇的停电,诡异的看家人,让“悬疑”看起来终于有那么点意思。
可是,我不得不说的就是那个男人的台词,编剧大哥,你能不能加点台词给他啊,老是重复一句话,你累不累啊,你是复读机吗?
第二组:说是组,其实这里就一个人而已,那个无敌自恋狂,对于一个刚刑满释放的人,毫无忌讳的夸夸其谈。
在我看来,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是我近几年来,看过的电影里,最没用营养的对话。
什么狗屁关于婚姻,关于女人的言论,你懂个屁啊!
说的跟真的一样!
好吧,也就能哄哄刚放出来的,完全没用判断力的人了。
一个刚从监狱出来的人,其实他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这时候也是最容易受鼓动的时候,也很容易接受来自别人的心理暗示。
所以,最后片子里的悲剧就是这么荒唐的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我只能说任达华饰演的那个男人很倒霉,倒霉到家了。
居然刚出了就碰上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把自己弄得跟情圣一样。
他说的所有关于女人关于婚姻的言论正好戳中他的伤心处,报复就已经在慢慢酝酿了。
最后,在一个傻逼和另一个傻逼共同努力下,我们伟大的悬疑片诞生了。
第三组:茶馆里的男人,也是一个见证者。
到这里,故事算是串联得差不多了。
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任达华会刚才明明死了,又活过来的灵异事件了。
因为,导演是通过不同人眼中的杀手来讲故事的。
好吧,我只想说,男主角你真是背!
你是喝水都会塞牙缝的人,怎么就人人都盯上你了啊!?
还是和你当初一样的场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背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跟着有钱人走了的老掉牙也给你碰上了,你还真是神人,不买彩票都亏了!
可以说说的:好吧,就算你有点深刻,想表达点意思,那就是关于选择了。
到底是潘家镇还是孟楼?
站在十字路口,是吧?
是啊,孟楼那边多好啊,哥哥和嫂子一直在等你回家。
可是,你想过吗?
为什么一个陌生男人就可以让你改变自己的观念?
明明是自己的亲人,为什么都不去看看再说。
你的判断能力呢?
亏你还在监狱待了20年,真是白活了。
在旅馆,老板娘的丈夫根本不是出差!
是过世了,过世了啊!
你怎么就那么容易相信别人眼中的世界,为什么就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一下这样世界?
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背叛一个供养她上大学,然后女人抛弃他的故事。
然后男人就很不爽,就砍了女人。
你说你是因为委屈,才想鱼死网破的。
那好,作为一个男人,你怎么就连这点肚量都没有?
一个女人算得了什么?
世界上好女人多得是,你就真的要非她不可吗?
还有对于女人当年背弃他而实施的报复行为,这是完全不对的。
即使你有再大的委屈,再多的不满,生命是不是你说了算的。
而且,还是一个你爱的女人。
试问,爱是这样的吗?
还有,还有!
那个是什么鬼观念?
居然还有人想到那么恶心那么落后那么残酷的报复行为——让他人的子女还血债!
导演你是原始人吗?
你从哪里来的啊?
非洲?
原始部落?
你不会就是那个酋长吧?
太多匪夷所思,太多狗血,太多不合理,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好吧,最后我最想说的是:当太多巧合都撞上狗屎运,然后一起发生的时候,有一种东西就诞生了,那就是——必然。
为一部近十年前的电影写影评,实在有点欠。
但是这片值得——特别当前这行情下。
剧情不赘述,先吐槽。
除却剧情上连贯和篇章故事间过于生硬的衔接,其他值得吐槽的是现今这些大牌在当年尚待成熟的演技。
第一章,完全是网络探险大电影的既视感,如果想看黄圣依和余少群刚出道时青涩的表演,此章重看三遍可得精髓,任达华木讷和看似拙劣的谋杀表演虽然确实体现了人物的精髓,但要不是耐住性子看到最后,也无法理解人物的木讷了;第二章,陈思成刚从《士兵突击》和《团长》剧中收获名声,掩盖不住的自以为是和话痨过于夸张,但是好歹还在线;第三章里郝蕾的表演虽然很简短但是稚嫩得让人尴尬癌都要复发了。
其实看完全片,惊喜是远远大于槽点的,不然也懒得打字了。
剧情立意深度能引发大多数有脑子人的思考——估计是这片时至今日依然还有不少长篇评论的原因吧。
所有的恶和悲剧都不是随机偶然的,可是深究下去,却又似乎被随机乌龙事件影响。
到底是纯感性的冲动?
还是有其客观原因?
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在事实背后,其实有着跟表象完全相反的内在——例如在看似如“流水”的张静初老板娘,其实之所以配合,原来只是因为“似是故人来”;魏子和郝蕾夫妻档演的一场弃夫傍大款戏,其实是夫妻合演“劫富济病”。
可是主人公的恶和悲剧都因此二个表象而发芽和壮大。
现实中的恶和悲剧真是这样么?
也许真的就是这样的——想想腾讯2020年8月15日研发大楼跳楼的微信用户,想想那些忽然崩溃在大街上的职场男女。
引发这些悲剧的虽然有很多稻草,但是也一定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只是一句粗暴的回复,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责骂。
但是对于那个已经承担了无数稻草的骆驼,这一念就成了魔。
在全片里,导演对致恶果的直接解释只是因为乌龙事件,几念而起,最终落在误解和被误导的注脚里,虽然过于“本性纯良”;但同时也没有忘记对于恶因缘起的描述,探讨和思考的诚意是实在的。
在国产片越来被枷锁、越商业化和肤浅化的潮流里,本片虽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不会被淹没,相信本片的分数还会上涨——目前是6.9分,17071人评价。
《守望者:罪恶迷途》,这部电影以前没有听说过,不像《观音山》放映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在报道,都在吹嘘,吹的天花乱坠,仿佛是一部多么好看的电影。
而看过之后,感觉不过此,还不如老张拍的厨师做菜的光盘。
不知道老张看到会不会生气,嫌我糟蹋他的拍摄水平。
《守望者:罪恶迷途》,我一直没有看到这部电影的丝毫宣传,可能也有宣传,只是我没有看到。
我最初看到这部电影是在清明节假期,在豆瓣上看到的这部电影介绍,得分6.3,还不如《观音山》得分高。
但因为是任达华主演的,所以连内容简介都没有看,就下载下来了。
——我以前下载某一部电影,一般情况下是看看内容简介的,至少要看看导演是谁。
又因为这是一部惊悚片,所以就把它拖后看了,心想那天需要娱乐的时候,就打开看看吧。
今天感觉无聊,就拿它娱乐。
没想到前三分之一的内容,也就是任达华扮演的陈正辉被杀之前这一部分,还真惊悚,还真能起到娱乐作用,好看,吸引人。
我也在纳闷,主要演员都死了,下面再怎么接着演呢,故事都真相大白了,还有啥吸引人的,还有啥值得惊值得悚的。
也正因为这迷惑,我还得看下去。
看下去我发现,这部电影得6.3分太亏了,这部电影至少要得9分以上。
其实,得多少分都是虚的。
我一直再给它加分,只是想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如果你把它当惊悚片,可以,看着也确实挺热闹的。
但我更希望,你别把它当做一部惊悚片。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惊悚片。
在惊悚片的外衣遮掩下,它想告诉你:——在公平的世界里,不可以欠债不还。
——一个瞎子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无法辨别生活中什么是最美好的东西。
——没了酒,何必长寿!
服刑20年的陈正辉从监狱里出来,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孟楼,一个是潘家镇。
在孟楼,有他的堂兄堂嫂在等着他,这是他在这个世间唯一的亲人,他们已经做好了饭,他们知道他一定会来的,“早晚会来的,除了这儿,他还能去哪儿呢”。
在潘家镇,有他曾经的恋人,当然他不知道,他的恋人已经在一年前去了美国。
在他犹豫的时候,在这个岔路口的一个茶馆里,他得到了答案。
去潘家镇。
虽然孟楼有亲人,有等待他的饭菜,但是他想要一个说法,给他服刑20年一个说法。
不然,就是那句“没了酒,何必长寿”。
在潘家镇的旅馆里,他邂逅周栋,从周栋那里,他又受到启发:在公平的世界里,不可以欠债不还。
所以坚定了他一定要讨个说法的决心。
其实他讨要的说法并不难,不过是要黄家一家人给他道歉而已,给他20年的服刑道歉。
然而,黄家的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给他这种人道歉。
用有见识的省城青年周栋的话说,他是一个很浪漫的人,浪漫的人不就是很理想主义吗,而当理想破灭的时候,势必导致他走向反抗,就像当年的林冲,希望破灭,只好上梁山。
陈正辉也上了梁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是我想,他一定认为这值得。
电影中两次出现猜谜语,同样的两个谜语,导演一再重复这两个谜语,因为这两个谜语很重要,“等我说完了你就明白了”这句话分明是在提示我们一些什么:一条狗,怎么能知道黄金的价值;一个瞎子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无法辨别生活中什么是最美好的东西。
因为他不是狗,也不是瞎子,他不想装瞎子活下半辈子,这和苟且偷生有何区别。
宁愿为理想而死,不愿像瞎子像狗一样活着。
这是他的选择。
而我们不是狗,也不是瞎子,那么我们应当选择什么?
这部电影好像隐喻了很多东西,想告诉我们很多,我感觉自己总想一气说完,反而却说不清楚了。
再加上还要写一些文案,明天就要交,也就不多说了。
再补充几句:里面的张静初扮演的那个旅馆老板娘红姐,真是漂亮的一塌糊涂,让人看了眼馋的不得了。
在别的电影里,我没发现她美得如此不可一世。
并且,我还总感觉她好面熟,似曾相识,仿佛我的一个熟人似的,只是想不起来究竟是谁。
生平第一次看首映,多谢守望社的免费票。细节有漏洞,整体还是很别致、很精彩的。给五星,留念。
真他妈难看!!
陈思成加星
第一段可以忽略掉了,第二段让我看的止不住的温情脉脉,第三段画蛇添足(能看看郝蕾还是不错的),总的来说还算诚意之作,鼓励一下。成才同学陈思成,张静初和任达华三人飚戏真的挺过瘾,在内地,电视剧演员反而比大屏幕出身的更会演。
恐怖片啊~~~我不敢看的
伽菲珈而/杰仔 - 玫瑰人生
绝对的诚意之作,看到后处,竟想落泪,能给人以思考,绝对是国产片里的超越
郝蕾怎么捯饬的跟失足妇女似的。。。
哎。。。烂就算了 还没诚意
最后二十分钟要拍个短片,能打五星!
算是渐入佳境却最终也没能进入佳境的片子······PS:张静初真风情,陈思成跳舞真难看,巍子很抢戏,达华深沉太明显,郝蕾好胖,其他都是酱油帝!PPS:你不把他们钉死而是把他们钉昏是要唱儿歌给他们听么?!
都2011年了还能排除这摸样的东西来~? 好神奇啊~~~~还不如那啥呢~连京华火腿都没有~~~~
这是教育片
本来没啥事的,轻易被改变。。
第二段,音乐用的很欢乐
我本来想给两星的,一看满屏尽是iq不超50的托。为了给真实得分尽一点绵力,我打一星。
故事的陈述方法,国内电影比较常见,故事性很强。对于国产电影,这个电影我可以给5分。
拍得有点新意,但用力过猛!
国内首部犯罪剧情片。不容易。叙事结构独辟蹊径。一个男人12年的等待,两个男人8年的守望。终于,在目前的环境诞生了《守望者:罪恶迷途》。如果说三月档还有哪部电影有诚意,还有哪部电影品质还不错,那就是它了。
说教意味太重。电影只成全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张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