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关于犹太人的电影,一直对二战的电影特别感兴趣,为此还专门去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
从《钢琴家》《伯纳德行动》《卡廷惨案》到《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能被我找到的关于犹太人或者二战时期的波兰电影我都看了。
不管如何去克制,都没办法掩盖战争对当时人的恐惧,担心,害怕,还有与家人的分别。
面对自己的死亡和家人的死亡。
在我看来,《一袋弹子》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家已经是很幸运的了,一家六口人,有五个都好好的活下来了。
毕竟在那场屠杀中,很多家庭是被全灭的。
他们害怕,但是他们还是要面对,顾不上害怕,因为还要面对死亡。
我们能听到故事,是因为那些人活下来了,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是幸运,我觉得战争中幸存的人都应该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分享他们的故事,因为人类永远不会吸取教训,我们总在不停的犯错,就算是2021年的今天,一些地方的硝烟依旧不断。
种族主义并没有消失,包括最近美国的亚裔歧视事件。
小时候爸爸跟我说,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你可以就像听故事一样,但是当你听的故事够多,你的思考自然就会出来,人类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翻看过去的事才能让我们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毕竟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上建立起来的,读史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我们也不会忘记历史。
放一张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到的一句话
"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弹子弹的镜头很多,可能是我想从片中看到的东西太多,所以不是很懂片名和内容的关系。
一个历史差的人仅仅知道这是跟二战期间犹太人相关的电影,看了之后最深的2点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每天像片中人物一样天天活在担惊受怕之中,要好好珍惜过好每一天的生活;第二个当然就是善良了,多亏了里面善良的人兄弟俩才躲避了很多灾难,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善良真是让人感动的东西啊。
1、一袋彈珠(Un sac de billes,2017)堅守每個場景都有孩子在場。
孩子,在這個電影中肩負重責,一是真實事件發生時主人翁年齡,二是導演處理審美與歷史問題時的藝術手法,三是現實世界的一面折射鏡(在法律限制猶太人將六芒星縫在左胸口識別的隔天,孩子在校門口相遇,高盧孩子不客氣的一番言論來自哪呢?
政府宣傳、報章小道,或者,爸媽昨晚餐桌上的談論)。
2、故事中的三次反覆原則,這裡有個例子(圖2)。
首先,孩子擋住猶太人執業的標籤,戲弄德國軍官。
再則,好朋友用一袋彈珠換取主人翁胸口黃色的六芒星徽章。
最後,在餐桌邊答案揭曉,父親搧了兒子一個耳光:不可以承認自己是猶太人。
3、整天呼著自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台灣人,其實吃了這個承平時代的豆腐。
「做自己」三個字寫得十分容易,但有時候,「不做自己」是一種生存策略。
你不可能鼓勵故事中的孩子:在納粹面前要有骨氣,大聲說出你是猶太人!
所以,有勇而無謀者不過莽夫。
其實,法國在二戰時的妥協態度,也同樣是一種「策略」。
4、電影中有一段十分詼諧。
兩兄弟和偷渡從業者討價還價,談定後,哥哥指責弟弟:你害我們損失一千(五成的訂金)。
弟弟回答:我幫你省了一萬八,如果找別人要花二萬。
對金錢的敏感,生意的頭腦,數學的長才——作者自嘲了自己猶太人的身分。
5、故事高潮:主人翁站上桌臺,高喊「他們藏了一個猶太人,就是我」。
這句話非常複雜,它是一句實話,同時也是一句謊話。
整部电影节奏张弛有度,从第一次逃亡中幸而生存只是战争开端给予人们的一个“桃”的剧情急转直下,让观众为两个男孩一直捏着把汗。
得幸与父母亲对男孩的教导有方,两人团结有计划,顺利躲过德国长官的重重怀疑。
在整个逃亡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帮助他们的好心人也有很多与他们一样身份的人遭遇不测。
用一个犹太星与同学交换的一袋子弹在两兄弟逃亡之前被留在了原来巴黎的家中,面对突然离开父母哭泣的弟弟,莫里斯展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爱,并承诺顺利躲过一切会重新给弟弟买一袋子弹。
虽以玩笑口吻允诺,但这却成为两人对生的希望。
巴黎解放后街头上聚集了众多民众庆祝胜利,亲德派书店老板一家也被人重重打击,当乔站在桌上反复大喊“我是犹太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此时仿佛积压许久的情绪终于得到宣泄。
不得不夸奖两位扮演莫里斯和乔的小演员演技之好,眼神中流露的情感足以打动每位观众。
每每泪水已充盈整个眼眶,却又被突然袭击的德国士兵给吓了回去,额头便多了一把汗水
大连法国影展影片。
法国电影没有过度的冲突,接近平铺直叙的将二战拍出温情的感觉。
兄弟俩到达马赛曾一度以为影片结束。
后期和德军周旋也有一定情节冲突。
最后家人团聚。
很容易联想到《美丽人生》、《黑皮书》、《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系列时间线涵括二战时期的电影—尘世间大抵相似的温柔与苦难,及些微群体的平庸之恶。
以小男孩的视角作单线叙事,事件选取与情感呈现都恰如其分。
我也是个俗人,也难免俗气而恒常地被打动着。
从小男孩乔的角度出发叙述纳粹,犹太人,二战时期的逃难,最后解放了,乔在桌子上大声说出我是犹太人,并且帮助那个纳粹党说他帮助过犹太人,真的令人感动,首先是避讳了自己身份这么长时间的呐喊,其次,并没有因为看到纳粹如何对待他们而同同样的方式对待憎恨
给三星可能是因为剧情框架太容易找,但是这个立意是伟大的,同样惊心的镜头的确让人惊心。
这部电影是一部反应战争残酷的电影,只不过这部电影视角较为独特,他是从几个年轻人,或者说是童年视角来展示这个世界的。
这也就是全片比较残酷的地方,明明到了无拘无束,谈情说爱,充满梦想的年龄,可是他们却要四处逃命,逃避,德国对犹太人的追捕和屠杀。
所以整个故事线的设计有点像是公路片的感觉,逃亡,趣事 残酷,别离。
同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那个就是关于父爱和成长。
年轻人:正是爱玩的年龄,最爱玩的就是弹珠,这也是整条线,也是最点题的地方。
父亲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存在,这个时候父亲的形象仿佛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展示了战争时期,如何通过不上战场来展示自己的节操和爱国,就是为了自己的同胞勇敢的在敌人面前,维护自己同胞的尊严,拒绝提供服务。
(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这个就是勇敢,是一种对自己种族的热爱。
)
那个时候,给犹太人专门的标记,六芒星
所以,孩子才能够很勇敢的为自己的同胞,站出来,甚至打上一架。
这个真的是人性中闪光的地方。
是值得尊重的,为自己坚信的东西,站出来说话。
这个时候,在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时候,父亲提出了保存生命,苟且逃亡,不承认犹太人身份。
所以,这个是一种智慧,如果还是依然戆头戆脑的展示自己的立场,表明身份的话,犹太人的骄傲这样的问题也就不再存在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父亲,希望那个自己的孩子苟且,甚至通过扇耳光来验证自己的儿子是否能够真正的挺过德军的拷问。
(看起来很震撼的一幕,在后面的确,这种疼痛让孩子们逃过了一劫)
尽管是战乱时期,可是依旧有善良的存在,这个是最动人的地方。
包庇他们蒙混过关的神父,便是善良的代表。
本来还以为是骗子的家伙,却最后真的带着大家去逃命了。
这也是闪光的地方。
兄弟情深: 你的疼痛,我背你,我们一起前行。
紧张的时刻:来自于孩子送给妈妈的小提琴,这个犹太人的音乐被外面的德军听到。
从而差点带来了杀身之祸。
幸好被自己勇敢机智的母亲,通过身份信息蒙混过关。
不得不为之捏一把汗。
儿童军的日子,也是孩子们临时避难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这能够使他们安安稳稳的度过一段日子。
他们也机智的编者一些谎话之类的,以防被德军逮个正着。
当他们得知,犹太人会被德军屠杀这个消息之后,就开始担心自己的父母,希望能够与他们见面。
(哪个孩子不是这样呢),可是差点为他们带来杀身之祸。
在这样一个场景里面,依然有人性的光辉,就是医生帮着他们证明他们不是犹太人,可是可恨的德国军官,却不轻信这一套,依然需要让哥哥来证明他们是哪个村庄的人。
所以就有了后面神父的帮忙。
而这里同样让人为之捏一把汗,就是孩子们差一点坠入德国军官的陷阱,幸好被弟弟发现了。
这才 从惊险之中救了他们自己一命。
莫名想到了走路玩手机这件事(笑)全片有明显的章节感,落难,被好人救助,然后安逸苟且的活,因为一些事情,不得不再次离开的模式。
这一段呢,哥哥要加入反叛军,弟弟甚至发展了一场恋爱,只不过,他们却要在仇恨犹太人得手底下干活,同时不能够承认自己是犹太人。
而这里的女朋友则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她善解人意的明白了弟弟想说却不能说的话,同时,还说出了全片很重要的一句话,你应该会像你的父亲一样的。
这一幕的时候,你能充分感受到自由的来之不易,特别是,弟弟在得知巴黎解放,自己的家乡解放的时候,高兴的散发着报纸。
然后就迎来了全片的高潮。
解释了人,为什么要在战争阶段苟且的活着。
以及什么叫做人性的光辉什么叫做应该心存阳光的重要性。
当弟弟撒谎救了仇恨犹太老板的时候,弟弟就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保有了人性最美丽的种子,然后在最需要绽放的时候,绽放出来,释放出来了伟大。
无疾而终的爱情,很真实,可是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只是那个影响他们至深的父亲,却已经与世长辞。
真实的故事 真实的善良 真实的父亲 真实的抗争 真实的团聚 真实的惊险 以及死里逃生 都让人真心的需要珍惜和平,相信人性的美好。
这部电影改编自名叫《弹子袋》的书,十多年前读过这本书,当时感触很深,但是具体情节基本忘的差不多,发现这部书居然翻拍成了电影,闲暇时刻,找来一阅。
通过这部电影,重温名著经典。
感叹和平着实十分可贵,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战争带来的是妻离子散,是生离死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一袋弹子:少年的战时历程,不要因为苦难,放弃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平诚可贵,女孩的逃亡,一,一袋弹子。
一袋弹子:少年的战时历程,不要因为苦难,放弃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平诚可贵,女孩的逃亡,一,一袋弹子。
一袋弹子:少年的战时历程,不要因为苦难,放弃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平诚可贵,女孩的逃亡,一,一袋弹子。
一袋弹子:少年的战时历程,不要因为苦难,放弃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平诚可贵,女孩的逃亡,一,一袋弹子。
一袋弹子:少年的战时历程,不要因为苦难,放弃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平诚可贵,女孩的逃亡,一,一袋弹子。
处于战争期的人们,很难不苦难。
对童孩而言,他们原本可以嬉闹玩耍的生活被彻底打碎,他们上一秒或许还在天真烂漫地撒欢玩乐,下一秒就猝不及防地跌进了或颠沛流离或生离死别的境地,有的甚至对战争究竟是什么还懵懵懂懂之时,就失去了生命。
面对苦难,约瑟夫·若福的创作态度似乎是相对积极的,他在《弹子袋》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话——“这本书不是历史学家的著作。
它是我对十岁那年的童年的回忆,讲述我在法国被占领期间的历险生活。
三十年过去了(作家生于1931年),记忆和忘却一样能够改变一些故事细节,但主要的东西是记忆犹新的:它的真实性、它的亲切感、它的诙谐和惊慌所在,无一处不历历在目。
”
虽然之前有看到介绍说是一部挺煽情的催泪片,确实影片中家人被迫分离,兄弟俩相依为命,死里逃生的经历很让人感动,但更贵的是看过多部类似以二战为背景的关于亲情,关于爱情或友情的电影之后,恰好是这部电影让我开始认真思考在那个时代,一些很可能会死的人最终能够活下来这件幸事了。
从父亲连续扇了乔几次巴掌后,一夜之间,他就长大成人了,至少在电影里是这样的,之前他喜欢玩弹子,可开始逃亡后,弹子再也不是供他玩乐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他思念家人的寄托,也是他活下去的希望,如罗斯医生对他所说,紧紧握住手中的弹子,那是永不言弃,生命的力量。
乔的角色看起来过于成熟,面对纳粹特别镇定,理智,谨记父亲提醒,在威严逼问下也没有说出自己是犹太人的秘密,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弗朗索瓦丝,当她的家人遭到人们围攻时,他机智勇敢地站出来谎称他是被他家暗藏的犹太人,这让一直憎恨犹太人的店主惊愕不已,因而对犹太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乔为了躲过纳粹活下来必须选择成熟起来,警惕周围的一切,他倒是不见得喜欢这样,影片最触动我的地方是他告诉哥哥,自己不想再继续编造谎言了,一来是担心谎言被拆穿的提心吊胆,惶悚不安,二来是对欺骗本身的厌恶,良心上的不安,最后是将自己的家乡说成别处,不断地提及童年时的记忆触动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愁苦的心绪。
这一处关于往事的追问情节顺带突出了影片家人的主题,感觉很有意思。
影片将故事的结局拆开来即把乔快要到家门口这一段作为片头,把与家人重聚,得知父亲没有回来作为片尾,便于确定法国电影尤其是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里很常见的旁白的角色形象,同时作为影片主体的回忆内容则反应了二战对一些人的影响,那是想起来都后怕的往事,而往事只能回味。
最后看到照片中精神矍铄的老哥俩,当真觉得他们很幸运,现在一定生活得很幸福。
假如你想用文字夸一个人美,而字里行间却不见一个美字,却又能充分说明她的美。那么我认为你水平高。本片没有一个战场镜头,却彻头彻尾的体现出战争的残酷。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恐怕难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人可以平庸,但不能不懂感恩。没有谁应当应分的就该对你好。切不可不领情,不懂珍惜和感恩。
战争中人物的真善美得到呈现,孩子因为这些人的帮助才活下来,又在结尾闪光。
小孩一个人的独角戏
Duguay真是超合格的商业片导演了。法国二战时期犹太一家流离史,Jo的小演员演得真好,末尾站在桌子上大喊Je suis juif泪目……都是片尾用真人视频,麻烦陈可辛过来看看什么叫真诚得与观众对话什么叫投机!Christian Clavier特别出演一出来就知道他演得是好人嘛!顺便好奇一下法国人拍二战片的德国演员卡司流程。
9分。第一次出逃前,爸爸要他们发誓——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绝对不告诉任何人他们是犹太人。弟弟微笑着答应自己不是犹太人,然后爸爸一记重重的耳光扇过去,再三质问其是否是犹太人,他也再三否认,这里把我惊呆了,爸爸宁可现在狠心,也不愿家人丧命。一路上他们遇见太多的好心人,正是这些好心人才让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存活了下来,就像最近郑州大雨灾情,好心人的举动令人感动!相信阳光最终会来临的!
蓝色的弹子,残破的地球。译成蓝色弹子感觉更贴切。犹太民族因此成为了地球上最团结的民族。无论何时都要警惕民族主义。
也许是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恰好刚看了另外一部讲纳粹统治期间,法国犹太人逃亡的电影《芬妮的旅程》的缘故,对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新鲜感和感触……两部电影大同小异的地方确实比较多,都是孩子独自逃亡最后赢得生机和自由的故事
风景好,没看完
过于平庸了些。犹太人逃亡,两个小屁孩一路收到神的眷顾吗,总能侥幸逃脱?缺少高潮的二战电影。
这应该叫一颗弹子比较好吧?唉,对于这类题材的电影,我实在无力抵抗。已经顾不上什么镜头和人物了。心里一剜一剜地疼。哪怕逃难的过程中的那些快乐,仿佛让人忘了是在灾难的发生,然而灾难发生的时候,一切还是那样冰冷无情。那么问题来了:犹太人数量那么多,究竟为何不会群起而反抗,反而必须遮遮掩掩苟且偷生;或者问题是:德国人究竟如何是犹太人自取灭亡?还有问题:到底如何界定犹太人,如果犹太只取决于自我认同,那么是否证明一切民族的概念只是政治的概念而非基因的概念?
拍的还是比较美好的,没有太虐心的场面。
它坑坑洼洼的 但是留了下来。有兄弟真好。
纳粹题材还能拍出新意吗?
too predictable and too much music, 摄影很好
怀念意大利占领nice的时候融洽的一起打牌。
被二战迫害的犹太人,还是那一套
本来觉得这部电影是这个题材里面比较俗套的,结尾发现是真人真事
节奏还挺漫长的,分了三次看,开始时第一个镜头就觉得应该不错,今天看完果然没失望。一个普通的电影结局皆大欢喜,这个电影结局还多了一层意味,清算纳粹到底怎样才叫清算,如何反思纳粹的历史渊源。就好像很多小粉红平时人还真是不错,一提到一些话题就跟吃了枪药似的,解放之路简单清算之路漫长。
前半段个人觉得非常好,兄弟两在逃亡路上的磕磕绊绊,相互扶持。到后期和美丽小姐姐眉来眼去我就开始翻白眼,小姐姐家人角色设定太工具,最后男主说出犹太人身份强行主角光环,水准下降。医生,神父等善人设置不错,闪现出人性光辉。父亲角色很生动。其实和弹子关系不大。7.0
门外阴影,抵抗枪决;车中苹果神父,林里追捕引路;一袋弹子换掉了六角星,一头名为希特勒的猪;为拯救被清算的一家,高呼丢失的身份。挺不错的,就是煽情有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