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1h17m那句:我要一帮闪道党,5分钟之内。
然后老板给各个单车快递老板打电话时,泪奔了……一下子决定把分数由3星调到5星!
后面结束那句,也许总有一天,我要西装革履的去正式工作,但不是现在……再次泪奔,5星给的值!
是的,有很多不合理,但我现在选择忽略了……在评论里看到说抹黑天朝?
我想说,天朝还能再黑?
已经黑到尽了……我看你说抹纽约警察 更对点!
昨晚看完,第二天就因为忘带钞票和公交卡卡被迫骑车上班,于是对影片里不装车闸直闯红灯有了更深的体会。
不晓得在纽约如何,单说上海早高峰,闯红灯逆行的结果必然是两个字-找死,顺便祸害一下某个倒霉的司机。
理解影片宣传所谓自行车文化,但如此无视安全,估计也就是男主能活下来吧,凌空转体720落地居然只是擦伤,绝对有练过金钟罩。
还有作为CT,居然接只会闷头追人,拜托,你的电台是假的呀。
btw:导演恶意丑化华人,影片里的华人要么是话都说不利索的“香蕉”,要么是开口闭口“国语”的台湾佬,然后把华人形容为赌博、暴力、谋杀,但却把利润最厚的放贷业务给了白人,导演用心良苦呀……
首先不论及其中占故事主导线的敏感话题,本片从叙事技法上,动作设计上看还是满不错的:虽说时钟回拨的插叙方式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但是在本片的使用上从头至尾(后段),使不看至后段无法将整片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因此使得从播片伊始便能留下悬念诱人继续观赏下去。
就如同开篇我就说的,回避主线的那个话题,那么就只能聊聊动作设计和一些特定的概念,我不是很了解在NY的骑行族文化,但就本片来讲,死飞,公路,山地,BMX基本上这几大常见的自行车系一一登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在NY繁忙的街头上演了竞速,追逐,"漂移",乃至越带逗趣的男主神“脑补”的极速演算,能将观众的观影热情时不时地调动起来。
但也正是如此,就主线剧情而言,本片并不十分出彩,尤其是这主线的选材导致了本片想来无法正式引进——但也正式如此,叙事技法,摄影,动作上的出彩点更为突出,反之为之添色不少。
ps,看了此片,通过别人的释疑方之:死飞车的速度完全靠踏频产生,停踏便是刹车,而倒骑虽有损车辆本身,但也能使之有“倒车”的效用
i am personally not a fixie, but the fact that Premium rush used the best trials biker in the world as the prime double in it's best scene(i am gonna shred the hell out of that thing" it's a dirtjumper mountainbike/trials street bike of sort....) plus using a lot of stunt riding with his fixie during the race with the other bike guy just tells how much the production team values street riding, regardless of the bike type.Props. The movie would be way more classy if it was a long advertisment of sort, but hey, be glad that Hollywood is recognizing the biker community.而且高潮竟然用的是trials/DJ车、。。。
前轮那么特写的超大碟刹。。。
你见过死飞用碟刹的嘛。。。
我个人看这个片子说实话很强烈的感觉就是整个片子着重体现了死飞、街车高手的主要内涵---反应快, 不妥协的精神, 反应灵活, 思维敏捷, 怎么说呢。
、。。
好莱坞是有各种套餐的, 这不是坏事, 但是这就是美国风格。
、。。
杂糅各种元素在电影里, 当然如果死飞拍成个欧式长篇TREK广告, 标题也是, 停不了, 也不想停(预告片和电影结尾的标志性台词), 或许出来效果更唯美一点, 不过这个电影可以说是合格或者说完美的表现了街车党在城市的各种不理解和不屑和打压下的不屈和自由和反抗精神。
我觉得如果你不是那种讨厌朝九晚五的工作的人, 不是那种被警察叔叔训教过的街车者, 你是不会真正理解并喜欢这个电影的。
lyrill 2012年12月12日。
写于本地学校电影院screening premium rush. 首映(虽然电影已经早出来了。
)另外兼谈一下好莱坞电影的局限性--他的确总是杂糅一些社会上比较激进开明的意见, 比如说很多人反感朝九晚五的工作甚至直接用选择不去干那样的活来反抗, 用干别的活的激情来麻痹自己。
但是却又从来不深入探讨这些话题。
只是富于表面另外再谈一下互联网啊或者说豆瓣的局限性。。
有人看, 有人写个人独到见解, 但是所有人都看所有人都写, 这个时候, 独到性却又被铺天盖地的低质量见解所束缚。
动作上非常惊艳,毕竟是2011年拍的电影,甚至是现在看来都不过时的效果。
但是歧视贬低中国人太明显了,甚至不加掩盖:1.那是2010年,中国福建省的通关口岸没那么落后,影片中拍的和清朝一样。
2.地头蛇、地下钱庄、偷渡客都是中国人,合理吗?
但是又很反逻辑,他们歧视中国人还和中国人做朋友,并且帮助中国人,说他歧视貌似又不合理……emmm。。。。
还有这个结局,太突然了吧?。。。。
主人公设定为法学院研究生,很多人可能难以体会,但是美国总统大体上都来自法学院,你们应该能明白其分量。
还有,最后那句“谁知道不是你先攻击我的呢?
”真是太真实了,“他们从来都不会作证”。
真是让人无法直视。
法的缺失,永远是中国的痛。
这让我想起来张兰委员的那句名言:要不是为了上市,谁愿意放着中国公民不当?
一个人选择离开,必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要知道如今这个年头,可真的是贫贱不能移。
看了一些评论说,看到抹黑中国的电影,心里就不爽。
看到这些评论,心里也不爽。
倒不是因为站在美帝那边,也不会欣赏他们一副救世主的模样。
可是美国人在价值观上就有这样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反思自己是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而不要永远把问题推给帝国主义看我不顺眼,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之类的理由,这些不过是简单而粗陋的政治标签。
价值观的竞争,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一个个体也好,作为一个群体也好,如果不能接受还有另外一种逻辑和价值标准,恐怕亨廷顿的文明战争真的就在眼前了。
这只是说价值观而已。
其实普通人面对的生活冲突大多来自于自己的同胞。
一个穆斯林最大的敌人是另外一拨穆斯林,你的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老板而是你的另外一个同事,这和帝国主义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电影有没有在故意抹黑中国,本身就是个伪问题。
无数电影描绘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堕落,也没有影响趋之若鹜的美国移民,也没有影响一个又一个中国裸官。
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难以描绘,反而国家层面的形象很容易打上某几个标签,或许我们在别个国家的眼中,正如我们眼中的朝鲜,我们该怎么办?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拍一个电影,为了帮助一个来中国的非法移民,有一拨中国人在首堵疯狂的骑单车。
我昨晚看完的《转山》刚刚看完的《致命急件》,看到影评里有人说这片是最好看的关于自行车的电影比《转山》什么的好看的多,动作场面这个电影确实很好,但是看完这个电影深刻的觉得这个电影透露出的价值观很有问题《致命急件》,对于骑着不带闸的车在闹市区里横冲直撞致自己和行人生命于不顾还美其名曰“闸在人亡”不知会不会有跟风玩死飞不装闸被撞死的,《转山》中虽然主人公是一个没怎么骑过自行车的人去骑滇藏线这样无异于找死但是,剧情中的主任公确实为此付出了代价几度徘徊于生死的边缘,而《致命急件》中主任公为了帮中国人偷渡到美国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实在是让我看着很不舒服,这种片子都能拿7分实在是很想知道这些分是不是都打在里动作场面上。
虽然这个电影可以贴的标签很多,但故事的格局很小,所以这些标签——爱情、华人黑帮、腐败警察、极权政治——都没有展开,本电影的重点只有两个:穿插式的叙事方式和“骑”士精神。
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全部事件发生在两个小时之内,其中人物也不复杂,如果以单线顺序展开故事必然单薄,但使用穿插式多线索展开就大不相同了。
开头倒叙徐徐展开,人物逐个登场,再通过时间的不断闪回在交待人物的同时推进情节,单个的线索逐渐拧成一条绳,电影到一半时所有故事背景才终于交待清楚,原来单个的人物们早有关联,片面的情节也有交集。
这就像丹青妙手作画,左一涂右一抹,上一点下一撇,初看起来不知所谓仿佛涂鸦,直到画了六七分才现了端倪,又好比一条条小溪缓缓流淌,相遇在同一个出口,交拥汇集奔涌而出,势不可挡。
更难得情节的流动始终伴随着车轮的滚滚,整个电影从始至终都发出最强音——“骑士”精神万岁!
喜欢划过皮肤的自然风,不喜欢空调吹出的绵软的风,喜欢那件有点旧但穿着舒适的红T恤,不喜欢深色商务西装,喜欢不停歇地踩着踏板一圈圈丈量世界,不喜欢坐在四个轮子上走终南捷径,喜欢心的跳动、汗的湿咸、不可测的危险,不喜欢安逸、软弱、冷漠……喜欢骑车!
死轮,钢构,无闸,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
以上就是纽约城快递员Wilee的骑士哲学,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拒绝循规蹈矩,拒绝故作矜持,在现代的水泥森林和钢铁怪兽中做一个简单的人,做简单的事,寻找人类最原始的激情和愉悦。
正是这精神使Wilee放弃成为一名律师而做一个快递员,正是这种精神使Wilee在纽约车流中骑着无闸自行车穿越死亡线,也正是这种精神使Wilee因为一位中国母亲的不幸而奋不顾身。
在当代金钱至上、冷漠当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商业社会中他们很傻、很不“成熟”、很非主流,可是我们扪心自问,难道我们没有一点羡慕和嫉妒?
难道我们不也曾有过“荒唐”的梦想——赤足奔跑在非洲大草原上,在珠峰之巅触摸黑色天空,在大海中追逐最危险的浪潮,在北极荒原上大声嘶吼,拥抱爱人就像拥抱死亡……?
我们只是面对冰冷坚硬的现实太早地妥协了,少年仿佛老头,学习只为稻粮,职场上勾心斗角身心俱疲,中年便大腹便便棱角全无,只有在午夜梦回时发出一声叹息。
至于这些“骑士”们,如Wilee所说,也许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妥协,放弃骑车,穿着西服提着皮包坐在漂亮的办公桌前,变成自己曾经厌恶的人,但不是今天,而在那之前Fixed gear,steel frame,no brakes.Can't stop.Don't want to,either!
别对里面偷渡啥的咬着不放,亲,这是部至今为止我看过最好看的自行车电影!
《转山》啥的,我都不想说,根本不懂自行车的人拍给不懂自行车的人看的。
那句“brake is death”太经典了,哥以后要挑战完全不刹车妙峰山放坡!
里面的死飞各种炫技,即使骑自行车这么久了,死飞还是不敢碰,觉得危险,不过看了这部电影有点动摇了,也许危险本身不是件坏事情哈!
如果你不喜欢骑自行车的话,这部片子会很一般,不过,如果你懂自行车,这部片子就太好看了,虽然各种横穿马路非常不值得提倡,为了效果嘛,你懂的,爽啊!!!!
全篇无尿点
名副其实的死飞宣传片..不过杰米钟的英文名..Nima..这算低级黑吗
运动是件好事,闪回的节奏怪怪的。
囧瑟夫今年也算高产了。
不错,节奏也很紧凑,但是剧情略显forced,bugs有虽无关紧要。但是紧要的是,女主太老了!放过那个男孩子!
其他都好,要是不黑我天朝就更好了
黑我大中国
擦擦 我的标签选择里第一个自动显示的就是fg 西藏 扯淡啊
情节太烂,纯粹支持下自行车街头文化罢了~
超热血的好么。小囧可帅了。不过别这么黑天朝人民好么。
2013-011
若非片尾冒出个孩子入境问题来。可打四星。任何纯粹的艺术电影作品都不应夹带政治私货。面瘫患者约瑟夫这次继续扮酷,大段的内心独白吐槽且用上了器具--土鳖单车。剧情还是老套的限时任务模式,从罗拉快跑开始的这套玩意儿已经不新鲜了。若非纽约街头飙自行车的噱头,这也就是个烂大街的唐人街警匪片。
感受到大腿根的酸痛了
冲着男主去的,除了移轴特技几个镜头以外,我记住啥了?
城市自行车追逐战绝对够新潮够热血够嗨,就是故事比较简单。。不过看得蛮爽就是了。我也想要好身材啊好身材
3.5星,飞车戏很刺激,不过满满地放在一部电影里还是审美疲劳了。剧情不出彩
brakes are death
在城市里果然还是自行车最爽啊。。。如果没有那么多汽车的话。。。@罗马之恋大胡子 有空可以一看[偷笑]
公路死飞特技还不错,为了男猪,给两颗~
啊囧还是很有嬉皮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