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
Grand Tour,东游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主演:贡萨洛·沃丁顿,克里斯塔·法亚特,Cláudio da Silva,陈浪溪,Jorge Andrade,约翰·佩德罗·瓦斯,João Pedro Bénard,特丽莎·马德鲁加,Joana Bárcia,曼努埃拉·库托,迪奥哥
类型:电影地区: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大陆语言:葡萄牙语,汉语普通话,泰语,法语,缅甸语,越南语,菲律宾语,日语年份:2024
简介:二十世纪初,大英帝国殖民官员爱德华被派驻遥远的东方,他从仰光搭火车前往曼德勒,等待未婚妻莫莉搭船到来。孰料蒸汽船即将靠岸之际,他却丢失了勇气,跳上前往新加坡的船仓皇离去。即便如此,爱德华的懦弱之举,并未让莫莉却步,反倒上演一场你跑我追之旅,也借着横渡暹罗、西贡、马尼拉、大阪、上海、重庆、成都,在陌生的远东大陆上,..详细 >
除了猎奇,真没什么。再说你也太草率了吧,把颜色调成黑白,弄几条破船,来几段怀旧音乐,你就回到了毛姆时代的南亚?
明明是当下的影像,但画面意蕴的却是毛姆时期的殖民地气息,于是一种时空的错位感无可避免,正如并不掩饰的棚拍覆盖在一条奇情的叙事线上,这种刻意的刻奇所产生的古怪扭曲恰与错位匹配,让观者时时感受到被提线木偶的操纵感,仿佛所有的地理漫游和虚实相间的资料堆砌,此刻都拥有了存在的意义。视点在中段发生迁移,结尾处重合。
白男东亚猎奇版《风流一代》
TIFF24 Day3|在电影院看完气笑了。想把导演拉黑。被他带着遛了三个半小时,还是半夜,还是遛亚洲还是遛成都!gomes你和贾樟柯聊吧,你俩都钟情千里寻夫的戏码、还都那么迷恋三峡长江、都喜欢把自己拍的风景剪吧剪吧放到正片里、还都是学电影理论的。好歹贾樟柯带我遛三峡路线是对的。你连路线都是错的。从上海走水路去成都经过重庆的话是不路过乐山的!整个电影,历经中国日本东南亚,都不敢想关于东南亚和日本的历史和人文的错误会有多少。女性角色也十分爱男,充满男凝。那场东南亚森林里三个女性在镜头正中间的戏,机位应该是从白人男主出发的,镜头一遍一遍走过三个女人的脸庞,女人们的表情单一,也没有说话。这真的是一个典型的东南亚女性被观看的镜头。这场戏可以放进人类学101的教材,更新一下有关白人凝视的教学内容。
是壮游,更是神游,神话一样的故事。
要不先别游了,无法欣赏,没看出才华,还不如看邱炯炯的椒麻堂会呢。
2025/2/13 Syd NewTown Dendy 悉尼第一天上片,有幸认遇到全悉尼最文艺的其他九位同志
#2024Cannes# 富有影像美感但经不起推敲且极其陈旧无趣的大型东南亚旅游VLOG…毫无节制的殖民视角东方主义情调与景观堆砌,毫无主体性和美感而言的「恋爱脑」女主角,毫无关系的彩色(当下)与黑白(过去/虚构)影像串联……戛纳,你告诉我选这部进主竞赛的原因是什么?!
一场壮游,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整部电影质感就如上世纪初西方对东方的意淫和构想下搭建了室内空间进行拍摄。与同期竞赛单元的贾樟柯构思思路一致,用以前的素材拼凑故事主框架,不同的地域人文如流水两段式展开。素材在时间上的割裂却套用虚构模糊的解释,电影需要观众进行自我合理化,或许正中西方人下怀,古老浪漫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神秘的土地之上,那是一种腐朽的意淫与眷恋。
+
4.5 用不兼容的现代影像重写殖民历史,在语言设计上承认理解的不可及,但同时又令人迷醉地沉浸在符号式、画卷式的轻浮展现里,从新的路径re-stage&re-create某种旧的东方美学,在一众无趣的主竞赛里无与伦比的迷人。但感觉比想象中工整了一些,直到结尾三十分钟男女主在冥冥中接近又错过、剧场的聚光灯唤醒了电影里死去的灵魂,此时现代与历史、环境与造景、戏内与戏外、爱情故事和旅游志终于相交,本早该到来的暧昧才姗姗来迟。
相比电影,更像是一本游记,从头念白到尾。架构还算有趣,时不时也会冒出一些导演的巧思,但内容真的好无聊啊。典型欧美知识分子会喜欢的亚洲电影。
电影情书之桃花源记,港译逃婚缘记就很妙,这种介乎神片和雷片的电影最值得玩味儿了。对世界释放你自己,就知道世界待你不薄。阴影不是遮盖,而是显现。放弃一生的信念会很难过吧?不,是如释重负。声音/音乐的运用就地取材,车轨作轨道,舞台剧即视感。江南采莲,误入桃林,提线神灵,缝补斗鸡,民俗戏剧,戏说串场,街景采风,口罩登场。城市空间转移,不同语言交替,新旧影像穿插,脚控摩天轮,哭嫁的女人,前后追逐是他们最后一支圆舞曲。little soul的泡沫,无处不在的佛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是长相思,他是长门怨,你想象他发秃眼垂,他画好了衰老画像等你来取,救你一命只因新年不能死人。画面中人物不在场,画外音的叙事中他们在场,并介入了因果。结尾的摄影机照亮了结局,命定死亡的女人复活了,因为这是电影的魔法。
一种天真的组织方式,近乎是没有目的地在展开。
壮游的改编把乔治和梅波的故事从道听途说的想象拉入了虚构与真实的边际,纪实影像与虚构故事的交织还有点像李珞,百年前的人物和殖民地背景与当下空间在电影的舞台上中交叠,一种东方主义异域的再建构(现代游客视角)。除了真实拍摄的素材,大部分表演的部分则脱离了真实环境而回归了剧场舞美,这一出他逃她追,他再逃她命丧旅途的演出,也同化成了一则剪纸戏、一出禽戏、一场手提人偶的冒险,虚构坦诚脆弱地倒在真实世界的凝视之下。
一部所有穿帮都在使它变得更为杰出的作品。破绽的揭露中完成的是对东方主义叙事的自反,结尾《词语》般的“神迹”形式同反复出现的木偶剧和皮影戏,棚拍与真实影像结合所产生效果令人惊叹;在无尽的东方仪式展览中,语言和音乐召唤着提线木偶的生命,又如同福尔马林般将人物封存在最生动的造型里。
我认为是可以进入影史的电影,是今年电影中唯一一个我毫无保留喜欢的电影。《风流一代》别来碰瓷,摄影和声音设计太棒了,尤其是纤夫拉纤的那段,简单的灯光完成了像上世纪摄影艺术刚诞生的美感。戈麦斯这部电影超出了我对他的认知,再也不是寓言式的故事,而是宗教之旅,而且是一次包容宗教之旅,途径的城市有这许多宗教思想,但他们都给出了一个答案“放下”。尤其是最后设计的传教士形象,太好了,陪着女主走完了最后一次困难,完成灵魂的飞升。男生也是在寻找信仰的过程中,悟出道理,在成都停下。戈麦斯一定很了解成都,他精准抓住了成都天气阴沉,天然的自然白柔,然后进行了让我好久没见过的顶级灯光天光设计。一切都太美好了。
@ tiff 确实是跨越时空的壮游,并不避讳时代背景中必然存在的白人殖民者的文化猎奇,当然选择的亚洲各国的素材本身都挺有趣味,甚至有疫情期间上海街头的景象,前期在地调查应该做得不错。非要说就是仿照早期好莱坞的拍摄方式过于腻味了吧。导演本人影评出身,做个Q&A还挺能玩深沉挺能来事,不知道所谓手册派是不是大概就是这样的精神面貌哈哈
和短评里一些亚学家不同,我就爱看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