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里也有你。
这句话作为电影的结尾,真是杀伤力极强,两个爱人,在20年间,有多少次梦到过对方,又在没有对方的现实中怅然的醒来,还好她们最终还是又见面了。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改变不再去说从前 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再没有歌词能够这样精确的写出两个曾经相爱过的人的再次见面,回忆允熙和润再相见的场景,自然就想到了陈奕迅这首好久不见,两个人肯定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过对方现在的样子吧,因为太久没见,想说的话太多,一时却不知道先说什么为好,只能感慨一句我们已经好久没见了,思念的情绪经过时间的发酵,浓郁到没办法直接饮用,只能不断的加水,一点点稀释,中和成现实能接受的浓度。
有时候我们太过于思念一个人,反而害怕跟对方相见,那个害怕里包含太多的东西,会担心时间改变了彼此,会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好,会担心对方好不好。
因此允熙在第一次在家门口见到润的时候,她匆匆的躲避起来了,即使离得很远,也用手捂住嘴巴,不敢呼吸,怕自己的激动的情绪被对方察觉,这份顾虑有20年时间的沉淀,也有少时情感被现实的锉磨。
因此我总在想,如果没有女儿,两个人会见面吗?
允熙打扮精致的一个人坐在酒吧里,那是她为见对方精心做的装扮,她跟酒保说,我们就像平常朋友一样,见了面,吃了饭,在她家里坐一坐,带着快乐的表情然后忍不住哭了,允熙那一刻的表情格外让人动容,那个她描述的场景,可能是她想象了很多次甚至梦到过很多次的,然而,当她见到那个心心念念的人的时候,却只敢躲在角落的墙后,等着对方走远,这是属于成年人的遗憾。
但女儿还未经世事,还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和想象,会用胶片机拍下美好的事物,会只带一只男朋友修补过的手套,女儿和妈妈朝夕相处,最知道妈妈的孤单,陪伴着妈妈成长的日子里,她会疑问,妈妈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她到底为什么而活,当她收到那封日本寄过来的信,掀开妈妈曾经生活的一角,她隐约的觉察出,那个就是妈妈丢失的东西,所以,她很努力的想给妈妈带去快乐和幸福。
很多女儿可能都有这种同感吧,如果生活中的妈妈是忍耐又不快乐的,她们会期待成为妈妈的保护伞,为妈妈做一些什么,女儿说我以为有我的陪伴你会好一点,却发现自己一直是你的负担。
允熙在那一刻选择了装睡,她没有去安慰女儿,不是她真的觉得女儿是负担,我觉得是生活的压力和悲伤压在身上太久,她已经无力去温暖自己和温暖女儿。
回到电影本身的题材,东亚的女同群体,被无视,被压抑到不存在的群体,即使现在lgbt群体更多的被大家知道,女同,尤其是亚洲的女同依旧像是活在上个世纪,仅仅因为允熙说她喜欢女生,家里就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年轻的允熙那时候该有多绝望,我们从哪些片段中揣测,如果她没有跟哥哥接受的男人结婚,也许她甚至都没办法从精神病院出来,允熙的家庭是多么封建和窒息,因为受过的这些苦,也因为觉得自己结婚是一种背叛,所以允熙在此后的生活中一直封闭着惩罚自己,也许她有时候也会觉得是自己的错,会想用自我惩罚来逃避这种原罪。
庆幸这个电影里有姑姑和女儿的存在,让她们是个20年又重新相遇,也庆幸这部电影是个充满希望的结局,不然真的要在现实中哭死了。
July 04最近落入相爱之人总分别的文艺作品中不能自拔了这部 我喜欢深深地满足了我的文青情调尤其是小樽那段戳中我了太喜欢了那种状态那种情调最后没有流泪 非常克制演员和镜头真是绝了纯 很像熊光在日本两个人对话的的镜头拍的很像《花束》 包括纯和女儿对于离婚后父亲 母亲的跟随选择这种前后照应的安排 很像之前看的《花束》但是这部更早上映可能是花束借鉴这部了小樽的月 雪 猫 与宁静烟 夜相思每一个镜头我都喜欢就连电影的画幅都是我喜欢的看完感觉都拍的有点过了文青的味太浓了从残月到满月分离与圆满“做了什么梦就是在一起在梦里”纯 越看越像宇多田光“附言我也会梦到你”片尾曲钢琴曲真好
在spotify找到ost了剪辑太大胆了敢开篇就用信来表达其实剧情过于简单了一眼就看透了由女儿和姑姑这些局外人撮合成的重逢但是叙事上的细节确实很厉害从开始姑姑寄来纯的信到中段倒叙 女主在新家写回信整个叙事不反过头去想其实也很难想明白还有照片这个细节还有家庭其实家庭的背景很重从纯的父亲走后纯的冷淡与那个男性亲属的热烈对比从女主的女儿和舅舅,她和哥哥的关系家庭的裂痕过于深重当时的错误抉择导致了后面半生的不幸福要聊一下lgbt今年观影的主题就是这个从开年的小姐 到没看完的燃女图到上个月刚看完的湾湾电视剧还有宜农的歌我的观念也从不闻不问变成了欣赏与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欣赏她们的美好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由也意味着思想的进步还有烟还有猫还有姑姑和纯还有女儿和男朋友还有那个前夫哥要是展开说就太多了
这是一部看完无比舒服的电影,就像生活一样,总是有遗憾,有痛处,但温暖又时不时会闪现。
干净的画面,简短的对话,没有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仅仅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回忆和秘密中度过一生。
虽然影片以允熙和淳的爱情为主要线索,导演并没有参杂回忆,整部影片非常流畅,好像在告诉我们,过去的情感是属于她们的秘密,我们只能意会而无法透过荧幕窥探到。
两个人即使在日本见了面,导演同样没有告诉我们她们会说什么,影片只是用信的方式交代两个人互诉心事的爱意和影片的信息。
我们总是在猜,20年之后她们会说什么呢。
这是秘密。
实际上,除了允熙和淳犹如雪落下般安静纯美的爱情让人动容,影片中允熙和女儿、丈夫和父母以及淳和姑姑、父母之间的关系都让电影更为细腻且真实。
父母一直想知道孩子的秘密,就像允熙知道女儿会抽烟,也一直有男朋友;而女儿却很难猜透看起来如此孤独的妈妈到底有什么秘密。
在这个电影中,导演很巧妙的置换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每天朝夕相处,看似严肃的爸爸妈妈,他们年轻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
初恋很幸福么 为什么会分开 他们喜欢过同性也说不定。
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了解到。
在看到女儿一点点触碰到允熙的秘密时,虽然没有完全揭开,却让我感触颇深,母女俩终于可以笑着打雪仗,彼此安慰,接受对方的不好;因为当她慢慢触碰到妈妈的秘密时,才感觉离允熙这个人,而不是身为母亲,更近更有温度。
女儿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维系亲密关系的不易,这也是她和小男友这条线存在的意义。
彼此既是照应也如同伙伴一般,在你走过的路上继续探寻着爱这个难题。
淳和姑姑更像是相互依靠的生活之友,没有姑姑勇敢的把淳的信寄出去,就不会有后续温暖的相逢,姑姑和女儿是这份爱的推力者,一个年老但已看透人世间的种种,在我看来,姑姑是懂淳的,只是在默默的守护着淳的秘密;一个是还未成年的少女,她看不懂太多东西了,为什么结婚会离婚,为什么妈妈一直看起来不开心,她想要获得解答才会选择帮助允熙找到过去。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回忆和秘密里前行着,有些人有幸可以找到分享并珍藏这份秘密的地方;有些人一辈子都困在秘密的深渊里。
允熙最后说,希望自己可以再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最后🤍Love is Love🤍
小城里的冬天来得温柔长久。
白雪之下覆着并不平坦的路,是行人来往匆匆的足迹,也是难以战胜的中年危机。
好在抬眼之余,还有能在等待中现身的满月,小但温馨的家中有至亲,有猫,还有黑咖啡的香气和满柜子的书籍。
只是有些事,你不必说,也不必问,它们是月亮残缺的那一部分。
允熙啊,很难熬吧,那无数漫长的岁月。
你操劳、隐忍,把精力倾注在女儿和琐碎的生活上。
偶尔和黑夜聊聊爱与遗憾,一支烟就是你和过去对话的方式。
烟丝丝缕缕在黑夜逃窜,思念却无处遁形。
你可曾遗憾过,当年没有追随者恋人的脚步,勇敢地守护你们的爱。
因为你注定无法与家人为敌,你不敢碰触到离经叛道的实质,你只能平静、懦弱地接受现实。
自此,天各一方,你开始活在过去。
但生活却如河流,推着频频回望的你向前进。
你没有办法,和哥哥介绍的男人结婚了。
一个你完全不爱的陌生男人。
万幸,他人还算不错,女儿也体贴可爱,虽然在18岁就开始抽烟早恋,一如当年叛逆的你。
你因为女儿重新爱上了胶片机,开始悦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勇于直面自己的内心。
你不再视自己为异类,也会因为即将和淳见面而抑制不住地喜悦。
终于,你久违地化了淡妆,换上了那件珍惜的大衣。
你不再将心中的蠢动打入地牢,真实的情感终于重见天日。
那晚的月光简直美得不像话。
允熙啊,满月并不罕见,但那个夜晚你流了好多的眼泪。
模糊的泪光中,心上人还是当年的那个模样,或许多了几根皱纹,白了几根头发。
但当熟悉的香气袭来,你所有尘封的回忆便无条件地被唤醒。
我们所有人都为你开心。
那晚之后,你做了个重大的决定。
你搬家了,你要找新工作了,你要开始全新的生活了。
还有,你开始试着给淳写回信了。
冬天也快要过去了。
允熙啊,试着在开心的时候微笑吧,虽然不笑的样子也很美。
愿你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在极寒潮降临的夜晚,看了一部跟雪有关的电影。
如鲠在喉的思念,克制的情愫,被小樽冬日厚实的雪深深埋在地里。
第二天又读到白队写的句子,“每个人都是可以下雪的”,对电影的理解忽然又深了一层。
原来她们每个人都在下雪。
被命运强压的允熙,逃离故乡的淳,想要了解母亲的新春,守着咖啡馆的姑姑,暧昧着告白的凉子……每个人心底的暗涌,都被雪一片一片盖住,寂静无声。
·电影里,姑姑问了三次,“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啊?
”一次是开头,她帮淳寄出那封写了二十年却始终不敢寄出的信。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而淳的心里早已有厚厚的积雪,厚到她会以近乎刻薄的态度拒绝凉子的心意;厚到只能把允熙拍的自己放在书柜里珍藏,反复做着有她的梦。
一次是中间,她和淳在家门口铲雪。
就在这里,允熙差点遇见淳,却心下一慌,躲了起来。
像从前一样,她从她身边跑开了。
回程的车上,允熙眼眶全红,泪水止不住地流。
一次是结尾,她在雪地里等淳回家。
那时的淳刚和二十年前的恋人重逢,两人在结冰的河边并肩走着,谁也不知道她们之间说了什么,两人的对话成了永远的秘密。
·所以雪什么时候才会停呢?
也许在新春默默安排这场会面的时候,雪就开始消融了吧。
正如她的名字所暗示的,新春就像一缕柔和的风,给所有正在下雪的人带来一丝希望,希望她们各自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没有在一起,但是幸福的,就很好了。
正如苍茫宁静的小樽,早晚也会有春天到来。
“冬天的小樽只有雪和月亮,夜晚和宁静。
”无论是写信的情节,初恋的故事,抑或小樽的雪,都太岩井俊二了。
两位女子跨越二十多年的“情谊”,含蓄又美丽,虽然因为“逃避”而彼此错过,但这份感情一如楼宇间偶然瞥见的那轮满月一般,只是见过一次,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回想起来,当时的美好依然清晰可见。
“你是我憧憬的对象,遇见你以后我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用再羞愧了,我们都没有错。
”
二刷《致允熙》,和寒一起看的第二部电影(名字似乎和影片情景很配🤭)这是一部比冬天还要冬天的电影,适合窝在被窝里看。
整个影片充满着情感克制与隐忍,虽然叙事节奏很慢,但情感描绘很细腻,还有独特的意象运用,加深了女主间跨越这二十年的绵绵思念。
导演将信、雪、月、烟、猫等意象融入在影片中,使得整体氛围更加清冷、孤独,也让我对角色情感更加有共鸣。
虽然描绘的是同性情感,但其实深入探讨了女性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情感时的挣扎,而允熙在影片最后也逃离了过去的束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女性的独立与坚强。
信是贯穿全片的最重要的意象,比起需要对方的回应,埋藏在心里的那份寄托更加重要吧。
“这雪什么时候会停啊?
”当新春来临时(允熙的女儿叫新春)。
雪与月都象征着孤独、冷清,而小樽的冬天只有雪与月,夜晚与宁静。
允熙最终都没有寄出的信的最后一句写着“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这大概是那个寒冷的冬日里,最暖的一句话。
打三颗星是因为不太爱这种淡淡哀伤的格调。
年少的时候喜欢过一阵。
现在心已经死了,但我的手还活着,还能打分和评论,可怕的很。
突然想到了一部纪录片女警和她的小女朋友。
她们为了让女警的抚恤金留给小女孩,一部分人团结起来而做抗争。
那部片子电影和纪录片我都看了,记录片更好看,写实而且两位主角之间性张力强。
电影是被拒人生,电影的画面精致美好,但是两位主角之间没有性吸引力啊。。。
我更爱那样的故事。
我不爱这隐忍痛苦,不被看到尊重,要隐藏自己,被轻视伤害无视质疑的,无法坦荡,无法直言,无法公开的,无法热烈的。
我受够了不被偏爱。
我受够了现实这种氛围。
我宁可单身下去一直。
不过也有优点。
电影很细腻,很真实 。
被现实阻隔的真爱。
天涯两端的思念。
跨越时空的共梦恍若隔世的过去。
麻木痛苦的现实 。
我的启发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当初没有和父母出柜, 如果允熙能上大学,就不会有糟糕的婚姻和离婚 ,需要独自抚养孩子.也许她们能早很多相遇而不是磋磨快二十年。
只是她没得选 。
唉 一声叹息。
谨慎出柜,谨慎谈恋爱尤其经济不独立,人格不成熟的时候 ,仰仗父母的时候。
这非常危险,很可能失去人身自由,容错性太小,代价太大 ,成功的概率也小。
徐徐图之,克制的爱。
保持单身也没关系,学一门技能,润出乡镇,润到大城市。
走得越远越好,离开的越远离幸福越近 。
耽误半生才开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太沉重。
唉 太多的时候,不做也许更好,年少一见误终身,也许晚些相遇的她们,会少很多遗憾,恋爱这件事情,也许三十出头的时候做比二十出头更好,二十多比十几岁时更好。
年少时延迟满足几年,也许好过二十年。
您是一位用情专一的人。
电影没有说明允熙离婚多少年(可能是我没注意到),但可以推测出离婚的原因。
你一直希望和允熙复婚,经常来允熙居住处看完她,虽然每次被责备。
您是一个善良的人。
允熙是净身出户的,住的是出租房(离婚是因为允熙,她自愿净身出户)。
一直希望母女俩过的好一点,“你可以不需要过得这么辛苦”,虽然离婚不是自己的责任,但你从来不责备允熙。
您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为了见前妻不至于遭她烦,戒烟戒酒。
烟酒估计也是离婚后,心情不佳导致的。
您是一个可怜的人。
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莫名其妙的被离婚,养大的女儿抚养权不归自己。
最后为了达成前期的愿望,找了一个容貌样子比允熙差好多(电影中女儿见父亲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的女的结婚,送请帖的时候,那个哭啊,对复婚无望的痛苦。
两年前第一次看,昨晚又看了一遍。
虽然从海报到宣传都明确的告诉观众这是一部讲述同性之爱的电影,但看后我发现两位女主之间爱情的描写并不多。
禁忌之恋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电影实际要讲述一个通过自我认同去完成与自己更好相处,与周围人更融洽相处的故事。
允熙的孤独。
通过影片最后允熙给淳的回信我们知道,当年允熙与淳的爱情经历了来自父母和社会近乎疯狂的打压(允熙曾被送去精神治疗),上大学的机会也让给了哥哥。
可以想象,十几岁的少女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她很难不自我怀疑,产生自卑心理。
于是允熙表面接纳社会安排给她的一切“应该做的”,内心却无比痛苦挣扎,但同时她又缺乏反抗精神,因为她找不到自己在这社会、在家庭、甚至是在自己心里的位置。
淳的来信打破了这一切,新春发现了妈妈孤独的原因(秘密)。
新春总觉得妈妈孤独,年幼时的她以为留在妈妈身边就可以抵消她的孤独,长大以后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看到了妈妈日本“朋友”淳的来信,她才明白原来妈妈的孤独并不是有自己陪伴就可以缓解的。
于是,善良可爱的新春邀请妈妈一起旅行,她想帮助妈妈正视自己的感情,接纳自己的内心。
这趟小樽之旅,其实更多的笔墨用在了母亲和儿女之间。
允熙感受到女儿对自己的爱和理解,尤其是女儿对她和淳之间感情的理解给了允熙巨大的鼓励,让她终于不再自卑,不再自我怀疑,勇敢的正视自己。
女儿也感受到允熙对她的爱与关注,一直沉默又孤独的妈妈原来知道自己抽烟,也知道自己有男朋友,只是在等自己主动告诉她。
淳的孤独。
通过俩人来信我们知道,对待和允熙的感情,当年淳是勇敢的那一方。
所以淳的自我认同困境不在同性之爱,而是维系亲密关系能力的缺失和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不自信(淳从未向任何人提起母亲是韩国人)。
淳对父亲的死并没有过多的悲伤,和一直在韩国的母亲也没有联系,和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的姑姑连拥抱也是尴尬又奢侈的事情。
所以,淳对允熙的爱其实停留在了二十多年前那刻。
淳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因为那时的她比起现在更勇敢、更坚定、更有爱的能力。
给允熙写信是淳找到自己的最佳方式,信里的她温柔、诚实、对爱充满渴望,仿佛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现实中她更多的是用冷漠包裹自己。
允熙的女儿和淳的姑姑都是天使般的存在。
她们接纳亲人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特质,她们包容亲人孤独又落寞的气息,她们一个悄悄寄出“不打算被寄出的信”,一个勇敢谋划“不期而遇”的相遇。
电影的玄妙之处在于,我以为结尾处允熙的回信是与淳见面之后,其实是发生在小樽见面之前。
就像谜底被揭开一样,我突然明白了允熙为什么会买了好看的新衣服,为什么即使辞职也要去小樽,因为她知道女儿早自己一步看了信(回信时还不知道),当女儿邀自己一起去小樽时,允熙就明白了她的意图。
允熙是带着找寻自己的期待踏上去小樽的旅途的。
讲真,我不认为这是一部爱情电影(或者非传统意义上的),这是一部关于寻在自我的电影。
你爱谁不那么重要,因为爱她,你得到的感受才重要。
可能是孤独的,可能是温暖的,可能是没落的,可能是激情的。
就像我爱全度妍一样,那份爱算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一份精神的体验。
如果想她比和她在一起更快乐,那也未尝不可。
看之前其实准备好了眼泪,可惜。说说我不喜欢的点吧:1. 女儿做的并不是她该做的,相反让孩子有幸福的童年是做人父母的责任,不考虑这种不幸福的婚姻对孩子的伤害,安排让女儿承担这一角色,实在是有些苛刻。2. 婚后生活的不幸福不一定是因为对前任的深情,二十年太长了。3. 如果是那样深刻确切的爱,重逢以后的距离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可能拍出了文青想要的同性恋克制的美感,但少了许多该有的人性。4. 二十年来念念不忘,沉淀出来的只有“我们都不必为此羞愧”会不会有些单薄。
是那类看看也行,不看也行的电影。同性情感拍得很擦边,云淡风轻、略带美化地讲讲生活罢。
白雪皑皑,覆盖过去的我。
闷
韩国年轻男导演自编自导了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四个女人的故事,两个女人的牵绊,这么细腻又这么含蓄,很难相信是男导演的作品。一段二十年的往事,一个选择屈服,一个选择坚强。二十年来其实通往小樽的大门一直就在那里,谁也没勇气去开门。女儿真的太好了,她不仅去开了门,而且还领了路。久违的两个人在桥上相对泪流,其实我觉得电影停留在这就好。剩下的让观众去猜测去联想,更有幻想空间也更浪漫。不过结局是这次小樽之旅让允熙做出了改变也不错,她确实需要改变,只不过太实际的改变不如想象中的浪漫美好。
3.5, 生命那么短暂, 为何止步不前?
没想到一位男导演可以拍得这么细腻。角度好,呈现出来的也好。两位中年女士回望回去,格外令人感慨,有东方留白之美。背后也是惨痛的过往。表面是女同片,其实背后是有东方文化的反省的,原生家庭的纠缠与怨念,性别差异的不同境遇,女性的生活状态,都是值得关注的点,好在一切都在变幻之中。在所有的好之外,还感受到一种孤独况味,几次落泪,也许是最近感受到人生的孤独,如在无涯旷野之中,踽踽独行。中村优子演的真好。
很短的时间达成了很高的厚度
原来小樽厚厚的积雪也会让人厌烦呐,看完后极大地缓解了想去北方看雪的心情。可惜时长有限,没能共情到允熙和纯之间深深的羁绊。
整片最后一句话:信末,我的梦里也有你。一下就催泪了。女人间的爱不轰烈不激动不拉扯,就如同小樽的冬天,冷静克制坚忍又孤独,但也像小樽的月亮,朦胧温柔干净又留温。韩国导演拍出了日系的淳爱,慢节奏中包裹了思念、挣扎、纠结、释怀和力量。要再去一次小樽啊,冬天的时候。
我依然做着有你的梦。爱过的人,会成为最后的记忆吧。勇敢一点啊,不要做逃跑的人
太平淡了,总觉得现实中两个人错过了20年之后,即使再重逢,应该也不是最初的感情了吧。所以虽然有姑姑和女儿的助攻,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个悲剧
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女同性恋生活的想象,错了。南朝鲜姐姐很野的,过于压抑了。过半才发现女儿是韩版杨超越…跳戏
两个来小时,感觉啥都没说
没看懂
只有东亚女同性恋才能拥有的梦
致允熙:过得还好吗?想这样问你好久了。你可能已经忘记我了,毕竟都过去20年了。就是突然想让你知道我的消息,人活着不是总有那样的时候嘛?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淳:过得好吗?收到信就给你写了回信,我不像你那样有文采,但我在远方也会为你爸爸祈福的。我不觉得你的信会成为我的负担,我也一直会想起你,也很想知道你的消息。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感到很幸福。那样充实的人生不再(有)…让人(挺)难以相信的…竟成了恍如隔世。……淳,我一直觉得我的余生就是对我的惩罚,所以在无形中我一直在惩罚我自己。你说你没有什么可觉得羞愧的,我也希望我对自己没有羞愧。是啊,我们没有做错。……最后和你说说我的女儿,名字是新春……什么时候我才能对我的女儿说说关于你的事情呢?我想鼓起勇气,我也可以鼓起勇气的…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时空关系应该能处理的更好。高潮部分少了临门一脚那种感觉。台词加了不少废话以后真的特别日系。
实在是无感。
好淡…好克制…好清冷…好情绪稳定…好崩溃…真的就决定这样用一生去想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