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神鞭

神鞭,天下无双

主演:任程伟,果靖霖,杜旭东,姚晨,赵瑞,罗京民,齐琦,贾兆冀,郭昊伦,赵彦民,葛志兴,付亚楠,詹靖波,张志红,李小波,李强,杨涵斌,张双成,李忠林,王音斋,刘大刚,黄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神鞭》剧照

神鞭 剧照 NO.1神鞭 剧照 NO.2神鞭 剧照 NO.3神鞭 剧照 NO.4神鞭 剧照 NO.5神鞭 剧照 NO.6神鞭 剧照 NO.13神鞭 剧照 NO.14神鞭 剧照 NO.15神鞭 剧照 NO.16神鞭 剧照 NO.17神鞭 剧照 NO.18神鞭 剧照 NO.19神鞭 剧照 NO.20

《神鞭》剧情介绍

神鞭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98年的天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师妹展嘉蓉和杨殿起用炸弹炸死了一个朝廷高官。 天津豆腐王的儿子傻二身怀“辫子功”绝技,他被当作“炸弹案”的替罪羊而抓进牢房。出狱后的傻二又开罪了混混玻璃花,后者鼓动一帮武林高手跟他打擂台,得胜后的傻二名声大振,被奉为“神鞭”。 傻二在众人的帮助下开了武馆教功夫,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他又被众人怂恿成了领袖。在八国联军枪炮的面前,傻二发现自己的辫子功根本无能为力,觉悟后的他决定让儿子读书而不是习武,自己则参加了革命军,练成神枪手重振雄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间·喜剧夏至物语苍狼之浴血绝杀川流之岛深海逃生夏目新的结婚大家庭不是每件事都很有趣!精武英雄陈真无主之城木乃伊归来地狱厨房星之来客骑士的荣誉绑架者大佬爱美丽引爆者竹马其外,天降其中屋顶上的吉列尔莫盖亚老鼠捧茶请人客刻刻屌丝男士第一季赴刃致青春金田一耕助VS明智小五郎2神枪狙击手机风云猛男军中鬼故事天堂岛之外第二季

《神鞭》长篇影评

 1 ) 冬日里的晨露~纯净又冰灵

莎洛美这位精神分析学家,不仅是一位超级自我的人而且还很自恋,她认为自恋有积极的意义。

在没有看这部电影时,好像对她的认识就是多重异性关系同时进行,片面局限于她的个人生活上面,很是狭隘。

哲学家总是有着超凡的思考,和异于常人的处世之道。

所以我不该把自己框在对她的主观认识上面,直到看到这部电影,才对她的一生有了些许了解,甚至不能说是全部,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是没有办法浓缩在只有一小时五十分钟的电影画面里的,而且即使是她的传记,也仅有一半的真实。

但这已经足够让我对她产生敬佩之情,仿佛超越了汉娜•阿伦特(海德格尔的情人),超越了西蒙娜•德•波伏娃(萨特的情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影片的角度来看,仿佛萨洛美从未交付过自己的真爱,她从未将自己的情绪、情感、生活依附于任何男人,谁都左右不了她的思想,谁都不能让她放弃自己的最初原则。

即使是侥幸的与她在一起有了性与精神上欢愉的雷纳•玛利亚•里尔克,也并非是爱情…而是雷纳具有女性的特质,与萨洛美有了性别上的互补才机缘巧合的在一起,也可以说是荷尔蒙在作祟吧。

其他男人,不管是尼采、保罗、还是她后来有名无实的丈夫安德烈亚斯没有一个男人能够真正让她神魂颠倒,令她失去自我!

莎洛美,比我近日看到的任何打造出来的时代英雄都更加的真实与伟大!

她克服了甚至是天才都无法控制的动物属性,她与一切能与自己产生思想共鸣的人交流却不迷失自我!

她的自信、笃定、坚持、果断、自恋!

为我独尊,为哲学与思考至上!

真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敬佩和崇拜!

三颗星只是这部电影没有突出重点,仿佛导演什么都想拍下来,却什么都没有拍下来…

 2 ) 影志《恋上哲学家》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出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一个上层社会家庭。

幼小的莎乐美总是为父亲的健康向上帝祈祷。

但在她16岁的时候,父亲还是去世了。

少年时的莎乐美第一次接触了哲学,便深深为之迷恋。

这些经历影响了她的思想,也引发了她对宗教的怀疑。

在一次教堂礼拜中,少年莎乐美公开挑衅了上帝的权威,然后扬长而去,推开教堂门的一刹那,倾盆暴雨,站在雨中的莎乐美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莎乐美的一生都是如此充满了抗争,向着自由奔跑的。

皈依哲学的她潜心研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思想,不屑于各种世俗人生,同时,也疲于周旋来自家庭的压力。

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莎乐美成为男神偶像的故事。

在追求她的男人当中最有名堂的当属尼采和里尔克。

莎乐美属于那种超越性别自我认知的知识分子,专心追求思想领域建树的她对男女情爱根本不屑一顾。

在德国期间,他和保罗雷、尼采三人一同郊游,引发了尼采对莎乐美极大的爱慕。

很难想象一个陷入爱河的尼采是什么样子。

但最终,莎乐美离开了尼采,尼采极为痛苦,也由此萌生了他仇视女性的思想。

1897年,莎乐美又被德国诗人里尔克疯狂追求。

彼时,莎乐美已经成婚。

由于她超越了世俗的男欢女爱,更多的是在体会一种思想的感悟,所以,她的行为多少会被世俗卫道士们所诟病。

同里尔克的交往成为莎乐美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里尔克也完全视莎乐美为自己的太阳,一分一刻都不能离开。

莎乐美骨子里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这也就注定了她不能忍受同里尔克之间不能喘息的情感窒息,再次回归了孑然一身的人生状态。

50岁的莎乐美开始学习精神解析法,拜在著名大师弗洛伊德门下。

此后,弗洛伊德同这位奇女子亦师亦友,她对弗洛伊德学术思想也产生了影响。

莎乐美的一生是斗争与反抗的一生,闪耀着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芒,她跨越了俗见陋识,活在自己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这可能就是她被男神爱慕的原因之一。

尼采不是生下来就是尼采,我们所说的那个尼采是1900年去世后盖棺论定的尼采,而他的思想也是同他的人生一样在不断的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尼采的思想”。

也许莎乐美已经从尼采的人生经历中升华为“尼采的思想”中的一个组成元素。

诚然,哲学和艺术都是人脑的产品,就像康德所说,我们的感官见识改变着我们的内心知识,同样的我们的内心知识也影响着我们的感官见识。

每一个哲学家都生活在特定的文明背景之下,特定的情感人生之中,他们的思想都会受到这些条件的影响,每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中都被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和一次又一次的推翻。

经验主义似乎总跳不出理性主义的掌心。

因为有太多的无法解释,无法解释的自然法则,无法解释人类对美的感受,上帝的话题在哲学家的沙龙座谈中就从来没有被中断过。

大多数哲学家都未否认过上帝不存在,但这个上帝已经超越了宗教的幻觉,超越了人格化的束缚,她有可能是一个自然法则,也有可能就是一个女人。

 3 ) 敬礼莎乐美

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é拒绝了哲学家保罗雷Paul Rée的求婚并希望他把她当作一个男人但她没有拒绝思想狂人尼采Friedrich Nietsche在山顶的强吻与河里的调情却仍对他要求一段同志般的友谊尽管她强调放弃肉体欢愉才能获得精神力量可她仍与保罗同居三年并和语言学家安德烈斯F.C.Andreas保持了四十多年无性婚姻又同诗人里尔克Rainer Rilke结成了狂热的无证夫妻关系她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iegmund Freud虽然仅有柏拉图式的爱情却不足以影响他们之间非凡的师生之谊终于看到这部讲述她一生故事的优秀德语电影敬礼莎乐美一个曾质问过声称上帝无处不在的神父是否上帝也在地狱里的斯宾诺莎的隔世知音一位曾经折服无数伟大天才的神奇女性

 4 ) 不同凡响之莎乐美

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现实的共性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永无止尽的痛,它笼罩整个人类世界,然而人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但是无法随心所欲斯宾诺莎:斯宾诺莎和叔本华一样反对意志自由,但斯宾诺莎哲学论说的基点是,灵与肉统一和谐的形而上学主张,斯宾诺莎没有考虑到主客体关系上认识论问题尼采:他的哲学理论很独到,他是思想家的理想化身,揭示了一切真理。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情形使我们怀疑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尼采说叔本华对自然和逻辑一无所知,最后因其强烈的孤独厌世和对莎乐美爱情追求的失败而发疯并最终走向死亡。

莎乐美:我们倒要看看,这世上虚假的道德约束,是不是仅仅像微小的粉尘一样无害,热爱自由,反对有神论,抵触婚姻,有理想追求,女权主义,认为放弃身体的愉悦可以换来精神的力量,在纵欲中尝试人性的隐秘,在个人情感幸福与理想真理之间,她果断选择了后者,就像她说的,幸福只是短暂的,大脑兴奋只是片刻,唯有探索真理与为理想奋斗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莎乐美是德国早期精神分析学者,她关于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性意识的论著影响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研究,而其关于积极自恋的理论在精神分析领域至今从未过时。

 5 ) 莎乐美

第一次听说莎乐美,还是由于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这些男人,对于一生追求独立、不依附男人的莎乐美来说是不是还是一种悲哀。

电影的人物传记拍的太平淡,查阅了一些莎乐美的资料,她应该是一个富有女性魅力才让那么多才子围着她转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又有着那样精彩又跌荡起伏的人生,但是在影片里她冷淡平凡到莫名其妙,情节发展也显得生硬奇怪,太多遗憾。

最早牧师开启她哲学的世界,她对他崇拜的不行,牧师向她一求婚,他立马失去了光环,然后是和尼釆保罗三人在一起的时候,和老语言家结婚、和里尔克情人相处、最后和弗洛伊德,完整的一部1个女人和5个男人的故事。

她为什么奇奇怪怪的坚持不结婚,后来又结婚,结婚又奇奇怪怪的不同房,后来又同房等等,整个只拍出了她的奇怪而没有将莎乐美的哲学思想展现出来。

更败笔的是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的饰角都太平庸,没有匹配感,反倒有些猥琐。

可惜了人物那么精彩的一生。

不过通过电影知道了莎乐美,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卓越的女性,还有象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这些名人做为凡人出现的场景,好像拉近了距离,有机会的话再深入了解。

 6 ) 简短的记录,谈不上影评

她走进书店时的音乐好震撼啊,不知道叫什么曲名啊?

小女孩的样子也好特别哦,有些像个小男孩,哈哈 从教堂走出去的那一刻,开门就是大雨,那一刻的音乐和着她温暖的笑容,让我想起来楚门。

还没看完,很想知道里面配乐叫什么名字?

我想她的独身主义,应该源自她的第一个老师对她表达要娶她这件事吧,她在电影里已经表达了这件事使她永远的对爱情失去的相信。

很难想象一个少女就这样因为一件事而失去信任,但是我想应该不仅仅因为这件事。

或者真的是哲人的智慧超越我们这些凡人。

她们在一点点的小风吹草动之后就会有明确的界限了。

她说那个诗人是唯一具有女性气质的,我认同这种感觉,一个男人如果具有女性气质,的确非同凡响。

不过她不是不普通人。

其实那个诗人不是因为碰到玫瑰花儿死去的吗,不过那是在他们分手以后的事。

这竟然是她唯一爱过的一次。

他回答他丈夫的女儿的话:什么叫做“在另一种方式上我爱过”奇怪的话,也许那对她而言也是爱,那就不止一次了吧,是吗她和她老公与别人生下的女儿拥抱的瞬间,我感觉到融化啊。

“我把你新找到的自信也当作是我的成就”“如果你是我生命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我给吓跑的人更好”“你在做什么,想烧毁你的人生吗”“只是那些我不想被后人知道的部分”“我不想让他们找到任何能伤害我的东西”看这句话显示了她如此缺乏安全感为什么她把戒指戴在了代他写自传的人菲佛的身上,这戒指是不是诗人给他买的?

是吗?

給他戴有什么含义吗?

当她把信烧毁的时候菲佛把信从炉中取出,说“一生之中很难得到礼物,相信我”“所以当你得不到理想生活时,盗取它”75岁过世,他死后书和作文都被纳粹没收,天呐战后菲佛获取了她的遗物,若不是真正的友谊,怎么会这么做呢。

我想她一生还是很幸运的。

遇到了很多爱她的人,而她如她父亲给他写的,过上她想要的生活。

不过人生又怎么能都是喜剧呢,即使是莎乐美,她也有她的哀伤的时候。

我发现电影中的很多当她从一个地方跨越到另一个地方的阶段,使用的是,让她走进一个区域的画里,那些周围的人事物全部是静止的,这一点显得很有意思,画面也很美。

配乐真的好棒,这电影,我很喜欢!

人生如史诗啊,也如那恢宏的音乐音乐:已找到这张专辑,就在QQ音乐里有的: Lou Andreas-Salomé, Judit Varga

一、12:33二、13:48三、17:15四:1:43:13五:1:45:40

 7 ) 不不不

俄裔哲学家、心理学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寡居在纳粹德国,一位年轻学者的到访令她回想起自己的过往,圣彼得堡的求学生涯、青年时期的成就与爱情一一浮现在眼前。

影片是哲学家莎乐美的传记电影,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三个时段呈现出来,连接这些片段的线索则是明信片,角色被放置于静态的景物和人物之间,宛若行在画中。

整部电影在莎乐美的情史中游荡,除却时间作为唯一的脉络之外,毫无重心可言,女权、精神分析通通浅涉即止。

对尼采和里尔克的刻画完全标签化,其它角色更是过场走秀式的演绎,完全成了导演絮叨的道具。

将一切的缘起归因于童年阴影,将整个一生浓缩为“偷”一个字,纯属缺乏深度而完全想当然的把握。

 8 ) 你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恋上哲学家》

她父亲去世前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的内容是:你要成为真正的自己。

她在一个充满偏见的时代真的活出了她自己。

说她勇敢是抹灭了她的个性,勇敢往往与恐惧相对,而对于那些反对者她压根不在放在眼里何谈恐惧,更不能用勇敢来使其落俗。

“你不许爬树。

”还是个孩子时,树上的男孩说。

但她并不理会依旧爬,即使最后从树上坠落摔得生疼。

当爸爸温柔的将她抱起对她说女孩子还是适合待在屋里,她没有默许而是一再的问为什么为什么。

在童年,她的反叛精神和哲学天赋就已扎根。

不得不说,哲学真的是个极其吸引人的神奇东西,甚至会让人上瘾,它使人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而苏格拉底曾说,只有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智慧才会慢慢浮现。

她不顾一切他人的看法,敢于在教堂直接反问教父「上帝无所不在」——教父「上帝也存在于地狱吗?

」——莎乐美真的够洒的,SO COOL.

哲学使人智慧,她拥有强大的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洞察一切。

她如饥似渴的阅读追求精神的升华直至吐血住进医院,从不后悔,之后继续追寻精神快乐。

他和保罗的友谊的前半段真的颇令人羡慕,我也曾幻想有那么几个同性或异性好友永远住在一起,交流思想,一起学习和写作,是那种为追求灵魂的丰盈而建立起的伙伴关系。

当被表达爱意之时,她是拒绝的,但并不想失去好朋友从而说「你可以把我当做一个男人」,她大概是个彻彻底底的理性主义者,她具备一些传统里男性的理性沉稳的特质。

“我更青睐太阳神谨慎沉稳的气质,理性,不感情用事。

”我猜她大概率也是个ENTJ或者ESTJ,冷血无情,极度自私。

从前我是如此,现在依旧是,但偶尔也去沉醉于感性,把铠甲化为棉花,领略诗歌之美,享受情感流动。

尼采和保罗当着她面说她:「自我陶醉,悲观,冷漠,反道德,不忠,沉溺于享乐,仇视人类,厌世,偶尔怀疑自我。

」对此她一点怒意没有,也不否认,我猜,她并不认为这些语言是对她的贬低与谩骂,也的确不是,她喜欢自己的一切,就像她一直讨论的——积极自恋,因为她自己就是个自恋狂,当然这与她怀疑自我并不冲突,爱自己当然也更爱不断顺着自己心意去改变的自己。

不只是看到哪里勾起的,突然想象自己梦想的生活,是在一个与大自然密切相接的二层小别楼(三层更好哈哈)上,极简主义风格的黑灰白装修,清早起来在附近的某个山顶做简单的瑜伽,回来简单做顿早餐;空闲时,和爱人坐在三米高的落地窗前,一边读着喜欢的书,一边看看窗外静谧的小溪与山川,偶尔望向对方;傍晚用餐后,绕着山川或小溪散步,晚上窝在被窝里,一起看有趣的电影。

她曾说里尔克身上有着很多女性特质,她们可以完美的互补。

「所有人都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到异性的一面,但是一定让自己原本的性别更加突出了。

」,回想起来,我身边的异性朋友多半也都有着一些的女性特质(也可能是和我交往时所展现出的一个侧面),我也不否认自己确实有着许多男性的特质,可能也是冥冥中的吸引吧。

喜欢上了莎乐美,将是驱动力,更将是精神后盾。

恋上哲学家 (2016)7.62016 / 德国 奥地利 意大利 瑞士 / 剧情 爱情 传记 / 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 / 妮可·黑斯特斯 凯塔琳娜·洛伦茨

 9 ) 连上哲学家

1861年,莎乐美出生于俄罗斯贵族家庭,她有五个哥哥,是她将军父亲的掌上明珠。

莎乐美16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在寄给女儿的明信片上写到:成为你梦想中的自己。

17岁的女孩偶遇荷兰传教士基洛特,受到高品质哲学启蒙,她像爱父亲一样爱上了基洛特,可基洛特却决定放弃自己的家庭,向莎乐美求婚。

被拒。

1880年,莎乐美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求学,求知欲爆棚的她用力过猛,患上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在母亲的陪护下到罗马养病。

在马尔维达夫人家的沙龙里,莎乐美与思想家保尔相识,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这位性情温良的思想家也和基洛特一样,开始“思想”和她成为一“家”,结果自然也和基洛特一样。

两人继续保持交往。

沙龙女主人写信向自己的好友尼采推荐这位才华横溢的美少女,谁知对方警惕性极高地回复说,做助手阔以,做妻子不得行。

38岁的尼采和21岁的莎乐美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教堂。

据莎乐美回忆,尼采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从哪颗星球上一起掉到这里的?

两个在智识上高度契合的人很快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尼采告诉邀请自己来罗马的马尔维达夫人,莎乐美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幸福。

请她帮忙问问能不能那个啥。

被拒。

莎乐美一直有个愿望:在一个面朝大海的工作室里,一张大大的桌子,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人一间卧室,大家像亲人一般生活在一起。

保尔和尼采的加盟,让莎乐美梦想成真。

三人离开罗马,结伴出行。

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山上,尼采得到了一个和莎乐美单独散步的机会,年轻女人的“亲昵”行为令其诗兴勃发,诗名叫做《我多么幸福》。

尼采(1844-1900)不甘心就此罢手,于是相识五个月后,两人正式分手,他终身未娶。

莎乐美与保尔同居(这在当时是非法的),直到(1886年夏)第四个男人出现。

他叫安德烈亚斯,是个语言学教授。

25岁的莎乐美面对眼前这位高大俊美的中年男人一时间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而“不惑之年”的男人这次真的不再疑惑,他下定决心要娶莎乐美为妻。

结果还是被拒。

不对不对,这次没有。

俗话说,事不过三嘛。

颜值在线的安教授追求莎乐美的方式是“狂野的”和“血腥的”,而莎乐美的应允则是有条件的:第一,他们的婚姻不能破坏她与保尔的感情和联系;第二,他们的婚姻只能有夫妻之名,不能有夫妻之实。

出人意料的是,教授答应了。

也许是他觉得不用着急,来日方长呵。

安德烈亚斯恐怕没有料到,两人的无性婚姻会一直维持到他85岁去世。

我们大可不必为教授打抱不平,无意履行妻子义务的莎乐美为他找了个管家兼保姆的女人,他们的女儿就是电影里对来访者恶声恶气的那一位。

我想安德烈亚斯知道(他拒绝了莎乐美提出的离婚请求):“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他生命中最高的奖赏”。

这一次,暖男保尔并未如莎乐美所愿继续和她保持交往。

分开4年后,他在一处两人曾经去过的海边坠崖身亡。

我对莎乐美的婚后生活了解不多,只知道10年后,36岁的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第一个真正的男人”。

22岁的里尔克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对女神的崇拜和对母爱的渴求令他奋不顾身。

“我不自觉地从心理上靠近了他,并且慢慢接受了他,向他释放着我的爱。

这仿佛是上帝的安排。

吸引我的,是他身上某种特殊的气质,我最终放下了所有矜持。

”莎乐美在《自传》中写道。

里克尔(1875-1926)被认为是歌德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和莎乐美的同居生活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那首《致莎乐美》,被誉为“情诗中的经典”。

安教授知道这个小自己29岁男人的存在,但并未表现出敌意,反而邀请里尔克一起出游俄罗斯。

俄罗斯之行令里尔克收获满满,不久,他与莎乐美再次重游,其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只知道“回到柏林的第二天早上,莎乐美收拾好行李,对里尔克说:我们可能只能到这里了。

”两人三年的亲密关系就此结束。

电影里那些不可描述的场景告诉我,这个年过四十的女人开始放飞自我。

由于镜头切换太快,加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对详情知之甚少,只是后来了解到那个令其怀孕流产的男人是她的私人医生泽克曼(此人也终身未婚)。

1911年,50岁的莎乐美认识了大她5岁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她开始拜师学习精神分析,“积极自恋理论”是她的贡献。

应该说这些男人中老弗受到的诱惑最小,但也在一封短信写道:“周六的讲座上,我没有看到您,非常抱歉!

因为没有看到固定的人出现,我讲话甚至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学生陶斯克可没逃过大自己16岁熟女姐姐的诱惑)1937年,76岁的莎乐美因糖尿病去世,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我对这部传记(自传)电影最大的不满是它的片名,哪里是“恋上”,明明是“连(着)上”好吗。

我个人对莎乐美的解读是,慈父的去世令其对亲密关系的突然中止深感恐惧,于是选择拒绝或掌握主动,里尔克女性阴柔的特质中合了她身上男性的成分,所以在赢得芳心的同时,打开了通往心灵的捷径。

加缪说,“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莎乐美,就是这样的女人。

 10 ) 好生活要偷

人物从一帧帧静态的旧照片中渐出至19世纪末的欧洲,实在赏心。

导演自述她17岁看完Salomé的自传后彻底被她迷倒,拍成电影应该是了却了心愿。

布景华美、服饰考究,影调细腻,选角亦是形神皆备,用心之作。

从影片的名字即可知导演要围绕Salomé情史做文章。

导演用了不少篇幅塑造出一个打小就非池中物的天才少女——二八年华立意不婚列国求学终身探索真理,她有质疑有笃信,有克制有颠覆,理性得彻底又感性到非常,情人知己两不误。

和女主角同等戏份的男角皆不是过场绿叶,如果熟知他们的喜恶和才学,则对片中人物形象对白自然心神领会。

正是以上种种铺排,才使Salomé这个角色在与名家的思想交锋和情爱纠葛中的演绎,丰满生动,即使你没有看过她的著作,也注定留下鲜明的印像。

众所周知Salomé的裙下臣和朋友圈尽是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托尔斯泰契诃夫弗里达…这些个大V随便拧一位出来的都是天才皇冠上的熠熠明珠,他们彼此互为攀登智慧之巅的引路人,这种友谊谁不向往?

Salomé坚定地“凭自由意志活出自己”,她说不过是想由自己掌控命运,并非想改造世界,但却不折不扣成为以思想智慧学识人格托举起天才的奇女子。

我非常喜欢片中保尔、尼采和Salomé三人嬉戏的画面,意境绝美意义非凡。

为里尔克两大段灼心的诗句而泪目,为酒神战胜了日神而夺魂,更为全片点题那句“好生活要偷”而颔首。

莎乐美和N个崇拜者坠入过爱河,每段关系最后甩人的只有是她,却在晚年回忆录里发出“我是里尔克的妻子”惊人之语,可见爱到骨髓的soulmate是谁。

里尔克因跌入玫瑰丛被刺伤感染得了败血症而去世,看完电影后,关于里尔克的“女性化”,因这段戏剧性的历史记载,在我脑海里再度加深了这层联系。

见面会散场后影迷堵在出口求导演签名拥抱合照,令到下一场《麦克白》开场足足延迟10分钟。

在年年重头戏都是经典重温的上影节,这无疑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新电影,没有错过它是幸运。

待我若干年后复习此片,一定会找到2016年的某种联系。

十分期待这位有着和Salomé同样迷人笑容的德国女导演,为我们带来更多佳作!

《神鞭》短评

理性被感性所软化

8分钟前
  • 之蓝
  • 力荐

1. 在百老汇影院的德国电影节第一次看了“外挂字幕”的影片。2. 感谢这些为了争取女性的自由和解放而作出贡献的伟大女性们,虽然用一生来实践这些思想有点极端主义...由于导演也是女性,所以Lou的形象不会像某些评价一样,希望这才是客观的诠释。3. 老师:“上帝无处不在。” Lou:“那地狱呢?”4. “这世界不会送你礼物,相信我,如果你想要人生,那就去偷吧。”也许是因为思想的生命力远强于会腐朽的实体,这样的文字才能活过“千年德意志”。

11分钟前
  • MillionPieces
  • 推荐

这电影的名字真是莫名其妙……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主要是唤起了年轻时读里尔克、莎乐美的记忆,加一星。

14分钟前
  • 冬至
  • 推荐

谁不想和尼采交谈,和里尔克谈恋爱呢

15分钟前
  • 小重山行人
  • 推荐

soundtrack is ok,除此之外能好好讲故事么。电影没能挖掘莎乐美独特女性的精神魅力,作为philosopher的创作,乃至那个时代女性的追求独立自由,甚至一味聚焦在风流史却以猥亵迷惑天真少女来作为寻求高度精神追求的原初动机,呵呵

19分钟前
  • In trance
  • 较差

简直太赞了!一直很喜欢这种传记的电影。虽然青年女主我觉得很不舒服但是不妨碍我五星

22分钟前
  • 迷鹿少女
  • 力荐

好好的片名《露·莎乐美》怎么就翻译成《恋上哲学家》了?还以为什么狗血大片……(好吧,还真是)拍尼采、里尔克,是没有别的能讲了么?碎片化叙事,完全放弃了任何深入阐释。记录一些时间节点:1882尼采 → 1886安德烈亚斯 → 1897里尔克 → 1911弗洛伊德

27分钟前
  • Orbiu
  • 较差

再惊世骇俗的人都有自我逃不出的尘网。

32分钟前
  • 丁小龙
  • 还行

德國人拍傳記真的有點差強人意~上部是馬克思,蠻好的題材~

37分钟前
  • 空空野
  • 还行

女哲学家真得好迷人。

41分钟前
  • 拾陆
  • 力荐

看过~

46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看完整体并没有太大感觉,细细回想大概是对于莎乐美每一段感情都太浮于表面地去描述,除了她遇到的每个男人情感的每个事件都很轰炸(果然哲学家和哲学家谈恋爱就是既撕扯又深刻且不能以世俗情感关系定义。。。)以第三者视角的闯入为线索展开,并非一个线性叙事的过程,结合1933德国清扫犹太知识分子的大背景来看,结构比较精美,跨越时空的架构内容也比较丰富,塑造出莎乐美本身的形象是独立自主且时刻理智清醒,压抑情绪的女性角色,但我更多看到的是她非常女性化,女权主义的一面,却没有看到更多哲学的深刻的理解。那些哲学在这里却像成了一种铺陈的辞藻和晦涩的话语,只是空洞装点影像气质的符号却毫无内容。人物传记片其实最忌讳这样的语言游戏,感觉导演还是在用文字而非影像去表达她的情感,而将时间线拉回纳粹,整个内容也和大背景无关

48分钟前
  • 小满
  • 还行

虽然说讲一个哲学家一生的故事,最后没讲多少哲学,只讲了哲学家和她男人们故事,但因为简单的叙述,明信片般的串联,倒也是有趣。莎乐美,酷酷的一生!

51分钟前
  • 啊不啦多
  • 推荐

也只有在讲莎乐美的电影里,能同时看到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的出场了。尼采见莎乐美第一面时说:“我们是从哪个星球偶然同时降落在地球上的?”查了下,居然是真事?尼采真爱演啊。(片名译得很莫名,尼采明明只是一个配角。)

52分钟前
  • 远子
  • 还行

选角有点偏硬,因为她是一个有哲思而很有魅力女人,准备来学习下哲学。

53分钟前
  • 花小蕊
  • 推荐

不错的传记,女权主题的剧情演绎也很耐心,手法如女人般细腻

56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不搞哲学的原因之一hhh

60分钟前
  • ez jn
  • 还行

N段故事,每一段都不及格……

1小时前
  • 童Echo
  • 还行

严肃传记片。三代女主演技都很厉害!那张马鞭三人照也是白学始祖了(好想要里面的风景明信片

1小时前
  • ✨Lachesis
  • 推荐

里尔克简直就是猥琐的stalker,"你这不是打扰,是骚扰"笑死233……另外,这电影名是什么翻译?明明就是伟大的女性主义哲学家,偏偏就失去了这种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身份。太喜欢这种画质了和运镜了!以及,对女性传记电影要求不脸谱化(挑剔它过度拔高女性),就是给女性表现本身戴上枷锁,望周知。

1小时前
  • 罗勒根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