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你对乡村来的孩子有偏见么?
非得要设计那么苦逼的剧情么?
冲突,冲突尼玛!!
为了所谓的戏剧性,把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整的落魄不堪,各种碰壁你觉得有意思么?
你觉得所谓的京大就那么点就业率?
摆脱,你有小指头想想!!
苦逼和残缺不是冲突的必要组成,看看《将爱情进行到底》吧。。
现在的大学生特多,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大。
现在不是你想到哪里去工作的问题而是你能在哪里找到能做真正的自己。
对于年轻人是应该对自己狠一点,不管现实怎样残酷,都应该相信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就要看你能否做好准备、抓住机会。
最后电视剧不能叫完全真实故事,但它能引起共鸣,激励大学生向大生活致敬与学习,这也算是成功吧!
《毕业时刻》看完了,真是一部很励志且青春的电视剧,里面人物描写很到位,像徐默涵、刘美曦、段强、姚娇娇、骄阳这五个角色就塑造得很成功,当然其他也不错,只不过,这里我就只讨论这几位给我感悟的人物吧。
首先,徐默涵,作为剧中主角,人物性格塑造很典型,“颠覆了我对人类古往今来的观念——贫贱,虽然贫穷,却处处彰显人性的高贵”,这是徐默涵评价自己母亲的话,用在她本人身上也再再适合不过。
她很穷,但有理想、有原则、有追求。
面对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她也不会违背自己原则去替他人枪论文,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轻易接受他人的给予;她很穷,却照样可以拿出两千块钱来捐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她很穷,却从不认为“穷就要被人看不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真的,在徐默涵身上,我看到了农村孩子的那份大都市里霓虹灯下的孤寂与无奈,但也看到了年轻人与生活抗争拼搏的那份勇气与倔强。
随着故事的发展,徐默涵由一开始的被人推着走,学校里人人夸赞的“典型好学生”,到后面慢慢明白自己的追求以及拾获那份勇敢“冲向属于自己的战场”。
里面起起伏伏,很真实,真的,故事告诉我,这才是生活,别看偶像剧太多而没头脑得对里面一些在旁观者看来可恶、“就是他(她)不好”的人物而抱偏见,比如张秘书,在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给你热情甚至夸赞,“步入社会,再没人拿你当孩子”,没给你好脸色怎么了?
只有自己真正把事情干出色了,让别人需要了,才有资格获得他人的认可。
里面那一段故事也很真实,真的,那段日子或许会是你最难熬的日子,再别期望他人无缘无故对你投以欣赏的眼光,“北京不相信眼泪”!
在如骄阳大哥,这个人真是挺“奇葩”的,原本跟徐默涵是一种男女的追求关系的,到后面硬生生被他俩“改造”成了家人之间的兄妹亲情,呵呵,还真有你的哈,“骄阳大哥”!
他虽然土了点,是个“厨子”,虽然有钱,却还正因为这个配上他厨师的出身反而被人看不起,常被这帮年轻的大学生冠之以“土大款”的称号,放在今天,嘿嘿,“土豪,咱们做朋友吧?
”呵呵,不开玩笑了,言归正传。
在很多看过的观众来说,或许会讨厌这位“土大款”,因为他老“缠着”徐默涵,可抛开个人倾向于情感来看,人家,“男的单身,女的没有男朋友,追求你又怎么了?
”说句心里话,我还挺欣赏这位大叔对爱情的执着于锲而不舍的,“知道自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他还是不愿放弃而努力帮着这位在北京无依无靠的毕业大学生,真的,你挺好的。
感情之于骄阳和徐默涵,我看到的是,没有感觉的爱情是勉强,尽管一方确实是真心实意也一直努力追求的,但,毕竟爱情很多时候是种感觉,常常在相见彼此对望的那一刹那就注定了结局,爱情爱情,勉强不来。
当然也请大家能用平静的眼光看待徐默涵与骄阳的那一段“无疾而终”的情感,也莫怪徐默涵没有“坚守住自己的立场”,居然跟骄阳好了!
我倒觉得,徐默涵若是对这么一位始终帮助自己毫无怨言的人而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在自己最无助时面对他人的呵护宠溺而丝毫不觉感动的人,那就不是那个倔强善良而有个性重感情的徐默涵了吧?
想问问看过剧的朋友,你是怎么看待徐默涵的爱情的?
罗杰之于她是初恋,但因为描写实在太少,只在首尾短短几分钟出现,内心的描写也不够多,在此也就不做评述。
谭冰之于她,是两者间的彼此吸引,两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性格差异也很大,谭冰骄傲(非贬义),徐默涵倔强,对于生活里最大的“敌人”——钱,就有着很大的不同理解,而生活习惯上也并不协调,所以在剧中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也显得很淡,给人的感触不深。
最后徐默涵归属陈晓光,“一颗奇异的种子”。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怎么这样?
为什么不是谭冰而是这位师哥?
以本人的年轻心态来看也是偏向于谭冰与徐默涵在一起的,毕竟两人都很优秀且同龄,这符合了天真男女的美丽幻想,不是吗?
呵呵,好吧,我承认自己还太天真。
不过真正理智思考一下,你会觉得陈晓光才适合徐默涵,两颗同样奇异的种子在一起,才会长出不一样的果实,在陈晓光那里,徐默涵感觉舒服、放松,真正找到了心中愿想的那份满足与安静,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不正是快乐与欣赏的互相给予吗?
当然,这部剧的主旋律是青春与奋斗,爱情只是点缀,描写并不多,本人也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没资格谈论这一高深的领域。
看这篇文的各位,很多都是情场里的大师吧?
不好意思,献丑了。
徐默涵身上有一点或许我们也该留意。
记得吗,每次陪她生日的都不是她的同学,不是她最好的姐妹刘美曦,这一点我很奇怪,就算徐默涵跟姚娇娇性格上合不来,做不到在一起过生日,可刘美曦怎么就不陪陪此时最容易感到孤独的徐默涵呢?
是导演的故意略过?
或许不是,要知道这部剧的导演可是位注意细节的人(可对大家给高欣过生日的那场戏有印象?
当高欣问到徐默涵她最近怎么样时,徐默涵才说了句“不好”就被高欣打断“诶,来来来,大家吃我摘的水果”,这个细节虽然平常,却很现实化,想想,现实生活里,热热闹闹的情境里,是没有人想听哀叹之类的话的,被打断才是“人之常情”),而且他还是本剧的编剧,应该不会注意不到这一点。
在我看来,这至少可以看出徐默涵的确是不合群,虽然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和人格上的坚持赢得了舍友的默默敬佩,却没有像狗血剧里那样一定要有身边人的掌声与喝彩,和现实生活一样,是没有的。
别人不可能对不那么重要的人无缘无故地欣赏,说什么“你真行”、“你真好”之类的话,同时也不可能要求对你没有厌恶的人就一定要喜欢你,所以徐默涵身边没有多少朋友。
当然,徐默涵身上那经历贫穷而长出的棱角也是她与身边室友相处四年依旧不是太了解太亲近的原因。
不过,谁又能说徐默涵在交友这一方面是错的呢?
难道没有太多朋友就是失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于徐默涵这样的个性鲜明内心有坚守的人来说,更是再容易理解不过。
观剧时对徐默涵并没有太多的偏爱,但后面越回想,却也觉得这个女孩的不容易与难得,对于最后你选择爱情、理想而放弃北京的多彩生活,徐默涵,我向你致敬!
刘美曦是本人很欣赏的一位女生,她爷们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柔细致的内心。
说来奇怪,像她这样天生的“老好人”,在这般年轻的年纪里就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及清晰真心朋友与普通朋友之间的界限而在众人、各色人之间游刃有余,这种交际能力确实——怎么说呢,“挺强大”的吧,嗯,真的挺厉害,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而且往往这种人在社会上很受欢迎,一下子让我感觉,是啊,这种人才是成长出来生活在社会的,而往往,这一点,也往往是徐默涵这种“老好学生”所欠缺而或许一辈子也做不到的。
不过,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由其成长环境影响而慢慢形成的,我觉得吧,这里面有种冥冥之中的安排,没错,你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你的性格,但请相信,这也同时决定了你的使命,决定了你将来处在社会上的角色与位置。
请不要感叹自己性格怎样怎样,天生我材必有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清楚了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就努力去追寻吧。
别人会怎么看?
对,我们既然生长于人类这个群体,就不可能不在意身边的人,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可这又怎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产生不一样的想法甚至闲言冷语也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别人也非特意打击,只不过确实是人家人生字典里没有“理想”这个词语罢了。
况且,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路,那么若是连这一点接受他人“吐槽”的心理准备与勇气都没有,谈何远行?
请记住,在这个世界,美好随处可见,人并复杂,复杂的是社会。
回过头来再谈刘美曦。
在剧中她为广大暗恋题材的故事提供了经典模板,想学习取经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啊!
呵呵。
她说过一句话或许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共鸣——“暗恋就像一场朝圣,每位信徒在到达终点之后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原路返回”。
面对心上人的骄傲与出色,从来只是平凡孩子的刘美曦显得自卑,始终没有勇气对暗恋多年的心上人说出那句“我喜欢你”,因为她同时明白,她这个“死党”来之不易,有些东西一旦说破“或许连朋友都做不成”。
呵呵,你说,怎么就是有很多人在那个年纪里没能有这般清醒的意识呢?
成长成长,只有经历了才明白有些领悟来之不易。
幸运的是,在故事的结尾,导演给了刘美曦一个美好的结局——心上人在一次事故中突然意识到这位姑娘在自己生活里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最后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真的,不得不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很多“死党”就真的一辈子是死党,有的是真有感情,而有的也是那种无血缘关系的亲情,这一点,就只能随缘吧,缘分,过来人的教诲是有道理的。
正如门当户对,这个过来人的经验也得承认,很多时候确实是应该这样,你觉得呢?
姚娇娇,个性相当鲜明的姑娘啊。
富家女,却从不倚仗金钱来看待他人;心直口快,勇敢而强势;爱憎分明,真诚待人,虽然常常说话太直接而让人语塞。
“我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只吃自己乐意吃的苦”。
没错,很多人不敢轻易说出这番话,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无奈,想起徐默涵的一句话,“笨鸟先飞,有时候不是励志的象征,而是命运的无奈”,当你意识到不是人人都有姚娇娇这样的条件去说出这种完全不管后果的话时,是不是说明你长大了,开始慢慢了解这个世界了?
是。
以前我们是不懂,现在明白了,这不是说回避就能回避的话题,只有你清楚了,看清了,接受了,有勇气了,才有继续成长下去的可能。
长话短说,接下来就说说剧中我最欣赏的人物吧——段强。
很多人或许并不欢迎这位“打不死的小强”,大学里“不务正业”,专搞“邪门歪道”,卖饭卡,跟人嬉皮笑脸推销商品,杯前酒后奉承托关系,这些他都不是没做过。
而正是因为这个,让他在毕业时刻愈发感觉不安与惶恐,“十年后,你们会是这个社会的精英,而我,只会是参天大树下的一株小草”。
很多人跟他一样荒废了四年的学习时光,但有他这种认识的人,却并不多。
又或者说,这不是认识不认识的问题,而是承认不承认。
故事一开始,因为他的“嬉皮笑脸”而欣赏。
在女友面前,他嬉皮笑脸,虽然是“哄”她开心,但却真心实意,有点曾小贤风格;在社会人面前,他嬉皮笑脸,这并不可耻、没有原则,这一方面是性格,一方面也是一个人对这个社会的清醒认识,社会社会,说的就是人的社会;在朋友面前,他依旧嬉皮笑脸,在自己遭受挫折时,他从未向任何人宣泄自己的不满与抱怨,不得不说,小强真的很强大!
故事发展着,越发能从他玩世不恭世故油滑的外表下看到一颗赤子之心。
为了几块钱能拎个书包去卖饭卡的人你能说他不爱钱?
可当自己父亲身患绝症急需巨额医疗费用的时候,他却能“砸锅卖铁”地抢救自己的父亲,尽管大家心里都清楚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
不得不说,人蕴藏的一些东西,有时候真是不可思议。
父亲的病变,让段强变得不一样。
虽然随着毕业的临近他也隐隐对自己的将来感到不安甚至迷茫,但还未真正从理念思想上有何改变,很多事情都用社会人的眼光来看待,所以让人感觉做事只要能赚钱他都干,是个没有原则的社会人,比如叫徐默涵替别人枪论文,“为什么不干,你能赚钱他能毕业,双赢的事情你不干你傻啊”,那时候,他是这样“教育”徐默涵的,但后来,谁也想不到小强会有高尚的一面。
有个情节印象很深,当一个小混混偷钱未果谎称自己几天没吃饭的时候,他居然相信毫不吝啬地给了小偷十块钱,聪明如段强还能被骗,你信吗?
但确实如此。
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当他真“砸锅卖铁”为父治疗时,小强的光茫逐渐闪现。
同样生长于穷乡僻壤,面对人与人之间天生的差距,他没有抱怨上天不公,和徐默涵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家人。
“你知道吗,每当花钱的时候,我脑子里就闪现出相应等价的蘑菇来,因为我大一上学那年的学费,就是爸妈摘了几车蘑菇换来的”。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他不务正业,但面对他觉得有帮助的知识面前,他却能静下心来看书寻求解答而听不到女友大声的抱怨,这样清晰自己想要什么而认真去做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位尊重。
随着大家踏入社会,段强慢慢展现出再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女友的无奈,“你听我说,你知道吗,我已经没有能力给予你保护了……我承认,我的翅膀还不够强大……跟着我,或许再没有豪车、别墅,我已经没有能力给你想要的生活了,你知道吗?
”毕业之前,白雪就像公主一般受着段强的呵护,甚至一度认为“离了段强不能活”,真心说一句,这女孩还真该是男人用来呵护的,在白雪美丽的外表纯洁的心灵面前,男人很难不动恻隐之心呐,呵呵。
毕业之后的世事无情面前,段强始终扛着自己作为男人身上的那份责任与坚强,父亲的病逝,让他重新一无所有,他无怨无悔,重新再来;同时他也从父亲身上看到人性的伟大与高尚。
曾经对于社会的阴暗面视若无睹选择适应忍受的段强,变成了“一万零一次”拾起决心为父亲家人的集体身患绝症讨个说法的段强,变成了选择即便前途渺茫带不来财富却真正有价值的事业并坚持做下去的段强。
发现没有,我没有论及谭冰,以及徐默涵的归属陈晓光。
这两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光茫、理想与骄傲,但基于本人自己人生阅历的有限而没能对他们有特殊的感觉,在此就不多做评论。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看的时候热血沸腾,感觉自己不可能像主角那样策马青春,扬鞭未来。
可以谈论理想谁不愿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谁不追求,可以活出自我的精彩而不被世俗所累谁不羡慕。
可以说剧中的角色都非凡人,仅仅是本科生,一个一个都可以进自己心仪的公司,笔试那可是百万雄军过独木桥啊,一面、二面、三面的都过了,而且都用英语。
那些大学生一个一个嘴皮子溜着呢,能说会道,思维开阔,胸怀宽广。
嫉妒加羡慕死我了。
先说说老徐,虽然她来自深山老林,是个山里娃,气质美丽的外表,勤奋努力的英语,一点也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差,而且做到了优秀。
相对的我比较喜欢早期的徐墨涵,后来的她略显脆弱,太过忧伤。
况且她的感情感觉很不明朗,罗杰-谭冰-陈晓光-骄阳,并不是她多情,只是她无法明白自己的情感,无法权衡一些东西吧。
不知为什么,比较喜欢骄阳,总是感动于他为老徐所做的一切一切,有时候也觉得他很可爱,给人很稳重,很有安全感,因此每每看到他们俩,我都希望发生点什么却又害怕爱情跟别的东西碰撞最后惨不忍睹。
在瓦氏上班的那段时间,我特烦她,老被欺负,老是鼻涕横流,但我还是佩服她,她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上都是那么坚定,很少后悔于犹豫。
我知道那很难,一个山里娃,能在北京一边上学一边混的那么好,我真的不敢想像,平时她得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怎么过的生活。。
还有许多,徐墨涵就是编剧的一个美好愿望,只是美丽食物存在的一种愿景,几乎不可能真是存在。
我不喜欢陈晓光,不知怎么,可能我不吃天天梦想挂嘴边的这种人的帐,我不喜欢空谈,不喜欢虚无缥缈的东西,因为对自己太不自信了,而他们凭什么那么信心满满的过着每一天。
其实,中间也有一个道理,生活的每一天,重来都是不同主角的每一天,或许在别人看来,一天只是几个片刻画面的表达,而后是彩虹,是成功,却蕴含了许多艰辛困苦,许多努力于坚持!
我喜欢刘美曦,喜欢她的乐观,喜欢她的无私,喜欢她的好人缘,喜欢她的能说会道,喜欢她,就是喜欢她,虽然蒋小涵不怎么漂亮!
我喜欢段强,喜欢他是多么现实的一个人,喜欢他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挺身而出,并说出几句有模有样的人话来安慰受伤的朋友,特别是徐墨涵,我总纳闷,要是编剧最后把老徐和小强整在一起,我也不会诧异,毕竟,他们也可以说是相互了解,相互来自山沟沟,相互的扶持。
喜欢姚娇娇,喜欢她的爱憎分明,喜欢她的率直与真诚,喜欢她的身为千金小姐却仍有优秀的成绩,真真的才女!
第一眼看谭冰,并不喜欢,他的狂妄,他的骄傲,他的优秀,太让人觉得不敢相信,或许是我自己太糟糕,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美曦那样有个这样不离不弃优异帅气的死党,他的引领作用是莫大的。
他的能力,他的梦想,他的明确,他的每一个脚步,是多么的让我怀疑他的真实!
对于国产电视剧,情感、谍战、古装占据了大片江山,这种比较真实的青春励志片,算是不可多得的。
对于也要面临毕业的人儿来说,实在是看着很窝心。
其实呢,在某些地方,编剧是有些偏离了真实的大学生活,但我还是可以接受,毕竟这种电视剧已经是很难得了。
每一个人,刘美曦、徐默涵、段强、谭冰、姚娇娇......都是一类人的折射,但所有的人,就算是满脑歪门邪道的段强,都是一样的赤诚之心,这或许就是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的书卷气吧。
大学四年,一晃匆匆。
电视剧的整体节奏是明朗积极的,如同我们所有人的青春,都是骄阳底下最灿烂的花儿。
这篇文章如果要取一个副标题的话,我会取为“观《毕业时刻》有感”,之所以会用“今年,我走向社会”这几个字,是因为电视剧中提到了一牛人写的一本同名的书。
前几天,百度这本书,发现也有人和我一样满怀期望地在找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是不存在的,电视剧的编剧和我们开了个玩笑。
所以,我就做回“牛人”,以待毕业生的身份写下这篇《今年,我走向社会》。
剧中虚拟出了北京的一所名校——“京大”,再次印证了电视剧开头的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但是里面的人、里面的事都是活生生的。
徐默涵、刘美曦、白雪、姚娇娇、高欣、音子,同一宿舍不同性格的六个女生用不同的方式准备着自己的毕业时刻:音子出国留学;挣扎在考研和工作之间的高欣,最后留在了北京农村当起了村官;普通话不怎么利落的白雪没去成电视台,最后莫名其妙当了作家,真心希望她写的文字不要像她的声音那样让人发憷;强势的姚娇娇“被派去新疆沙漠数沙子,有时也飞去四川吃竹子”,其实没有嘴贫的刘美曦童鞋说的那么惨,人家姚娇娇最后被补招进了“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巨马威”的能源部,只是经常要到处飞、到处出差;我喜欢的直来直往的刘美曦童鞋终于没去她妈托关系帮找的殡仪馆上班,终于没去和她妈好不容易帮找的年薪30万的秃顶海归博士相亲,最后终于如愿进了“四大”;大学四年一直做着“苦大仇深的好学生”(姚娇娇语)的徐默涵经历种种,最后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回到了西部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兑现了给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诺言。
还有两个性格迥异的男生不得不提:白雪的男朋友段强,那个在大学附近开着六家连锁杂货店、买了二手宝马的段总。
其实小强也有段不堪回首的过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大一的学费是我爸用八车蘑菇的钱堆起来的。
所以,我大一开始就拼命地打零工挣钱...”经过努力,现在的身家也算高出其他同学一大截。
当然,有得必有失,学业就荒废了,快毕业了还有几门功课不及格。
和小强截然相反的是大学没浪费一秒钟学习让刘美曦永远仰望着的她的高中同学谭冰,那个本来是offer霸,最后宁愿把自己的录用名额让给室友的那么骄傲的谭冰童鞋。
这些似乎在我们身边都可以找到原形的人经历着所以毕业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激烈的就业竞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看完电视的那几天,我一直有两个问题想问问我身边的人,第一个是“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去殡仪馆工作,你愿意吗”,第二个是“像段强那样,算不算成功?
”想必很多活着的人像我一样不喜欢那种严肃到要死的工作氛围(刘美曦刚开始一直找不到工作,都动了去那里工作的念头,幸好徐默涵提醒了她),不是万不得已,都不会愿意去那种大型国企,还是垄断经营的。
但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你会不会去做你根本就不喜欢的工作?
”“有多少人将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句反驳似乎是对这个问题最大的嘲弄。
因为,这个社会只会问“你能干什么?
”,而不会慈悲地问你“你喜欢干什么?
”。
如果你擅长做的事,碰巧又是你喜欢的事,那么你就偷着乐吧,那样的你简直幸福得太不像话了,就像将要和你相亲的是位年薪30万的海归博士,碰巧又没秃顶、长得还比较顺眼,那么你就赶快嫁了吧。
第二个问题,那天问罗曦,听了他的回答,顿时觉得醍醐灌顶。
“这个问题只能说仁者见仁。
有的人觉得我有钱我就算成功,也有人认为我要成为社会精英,那样才算成功。
境界高低的问题...”一时听到这么有境界的话,我当时就震惊了,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竟然一直是“前一种人”,看来每月初一、十五还是大有必要吃斋修行的啊!
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算是看完这部电视剧的一些收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年,我的朋友、同学很多相继先我一步走入社会,我才真切地觉得还没毕业的人只能算是社会这个圈圈之外的人,他们暂时只能在外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虚拟出“社会”这个抽象名词。
但不用急,我们终将进入那个圈圈的。
记得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放到刘美曦他们拍毕业照,后来又去爬长城,在长城上一群人朝着蓝天朝着同样的方向大声喊着“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世界是我们的!
世界是我们的!
”,我当时没去想这个设计有什么意义。
今天,写到快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声呐喊还是对谁说的。
最后和片尾曲《我相信》一起结束本文。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采万分i do believe
这还是部不错的电视剧,毕竟一方面反应了现在的一种大学生所面对的状态,虽然就业压力大,但哪个国家的就业压力小呢,看看欧洲、美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电视剧中对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让我们思考大学生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为何上大学,上大学的价值如何体现,以及当我们离开大学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适应社会的发展?
有好几段主人公的对话挺不错的,特别是“逃离”这个词,我们在逃离什么,逃离问题,逃离贫困?
问什么逃离,为什么不去改变?
大学生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先锋,我们不应只想到去赚钱,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似乎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更多是热情,是对生活的热情,做有价值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to change ,我们应该有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这话有些让人不相信,毕竟未来是我们的,我们应该为未来负责而不是顺从这个社会既有的不公与不合理,也许我们能做的改变只能促进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点的进步,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世界已比我初识她时美丽了些许!
” 当然,也许这个过程有反复有挫折,有青春的困惑与迷茫,但我们依然要坚守自己那份对这个世界曾有过的美丽的感动,曾有过的理想!
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很落后的国家,也许更多的从家乡走出的孩子逃离了贫困再也不愿意回到那个曾经抚育他的家乡,越来越多的孩子出走了,可我们的家乡依然贫困,依然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我们只懂得向她索取,却忘了回报她,结果使得她越发的衰弱,这是谁之过?
也许有人说家乡用不了那么多大学生,等他们功成名就了再回家乡不是更好吗?
可我们看到了多少功成名就的回到了家乡的建设中去了呢?
反而是那些真正用心回家乡建设的人,也许一开始没什么资本,但真正建设起家乡的人确实是他们!
记得陈晓光讲关于房子的事时说,房子不就是人的装饰吗,很多人为了房子劳心劳力过了一生,大学生应该只做些这样的事情吗?
作为一个知晓了一定人类智慧结晶积累的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人生追求,社会责任,不然的话,他一定是在浪费这个社会的资源!
面对现实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青春总需要点理想吧,不需要那么现实吧,年轻人多做点事吧!
今年,我也是大四,处于毕业的阶段,对于找工作深有体会,当每次银行来招聘时,单单学校就有上千人去争一两个岗位,而到了省统招的时候,那是多么巨大的群体。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失望,还好,也在这一次次的打击中找到了自信,从而,也让自己找到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
这还是有一点点的疏通关系。
这部连续剧反映了在大学毕业高潮时,找工作难已成为了一大难题。
有些人拿到一个又一个的OFFER,而有些人投了成千上万的简历,却收不到任何一个OFFER,心中的落差会是如何的大,只有深在其中的人才知道。
看了这部电视剧,作为有着同样遇境的一类,我觉得此片中徐默涵是最大的败笔,刘美曦和段强才是最大的赢家。
导演把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并没发挥出来,,,
主旋律是励志的,谭冰的话让人感慨万千: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迷离了自我方向。
事业:要明白自己要什么,有时候需要坚守,有时候需要选择放弃;爱情:真爱是有的,大部分女子是传统的。。。
真正爱情肯定有人付出人生:必须在磨砺中长出傲骨英姿!!
人前的尊贵都来自人后辛苦复出,没有一番寒彻骨 哪来梅花扑鼻香
大学。多美丽的名字。有爱,有真情,有朋友,有爱慕的对象。有烦恼,有就业的压力。各种缘分聚在一起。美丽又奇特。敢爱敢恨。也许就是青春。
还是很多年前在家里电视上看过,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片尾曲成了《职来职往》的主旋律。如今我也大四咯。
关于青春 关于奋斗 不错的主旋律电视
2011年看了一两集吧,当时对人生很迷茫,想要看这种电视剧来给人生找点方向,并未看完。
这二个时候看这个电视剧真是应景。。。喜欢刘美曦和谭冰,段强和白雪,还有姚娇娇。。。对女猪不感冒。。。。还有,《十七岁不哭》的导演十年以后的电视剧台词还是没变。。。
京大,融化学院,瓦氏,jp罗根,巨马威。。。。。。。这些弄得也太假了吧。。。。。。。。。。看了半集,也只是让我想起来去瓦氏,巨马威的那些朋友~~~
母校拍的
真的真的要毕业了啊,学生时代即将一去不再…………
虽然大道理多了些,不过还算是优秀的现实的青春励志剧,爱情拼搏痛苦一样不少
徐默涵回西部似乎是一个颇具政治意味的结局,但仍能许多找到临近毕业时我们的影子
没有一番寒彻骨 哪来梅花扑鼻香,80 90一代,在社会磨砺中长出傲骨英姿吧!!
找工作真可怕
看到杨培安发微博声援coco 突然想到小时候看的这个电视剧了。
766---2013.11.13
这年头这样的电视剧算是不可多得的~
暑假里看了很久也没坚持看完,没有激情.到校这几天无聊,坚持着看完了.哎.. 越来越发现徐好假啊~~里面的英语让我抓狂啊!!!! 得得得...有好东西还是得吸收吸收的~~~
还好,除了情感线太乱
喜欢每个人。。。
高中时看的了,现在是研究生,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还是记得坚强的徐默涵,永远的榜样。ps.有点忘,打算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