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人生
Drift,漂流人生(港)
导演:陈哲艺
主演:辛西娅·埃里沃,阿莉雅·肖卡特,奥诺·斯温顿·伯恩,再纳·布贾,文森特·弗米尼翁,阿曼达·德鲁,多萝西娅·墨寇莉,乔纳森·罗德斯,易卜拉欣·巴,苏西·本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希腊,法国,英国语言:英语,希腊语年份:2023
简介:本片讲述一位利比里亚难民为躲避战争流落希腊爱琴海岛屿的故事。这个出身显赫的年轻女孩,如今身无分文,在异国他乡辗转求生。她深陷对过去的长久思忆,同时,意外相逢一位同样漂泊无根的旅游向导。两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女性,缔结友谊,得以滋养继续生活的韧性。详细 >
SIFF23/最后一场/挺好的,但就感觉不像是陈哲艺的片
最后一场戏,杰奎琳独自站在礁石上,跃入水下之后沉了很久,本以为她会了结自己,然而几乎是毫无征兆地就看到她冒出了头终于大口的换气,最后我们看到原来凯莉就在岸边默默等着她。这,就是陈哲艺。
衣服非洗不可制造矛盾和片尾点题
女主的重创记忆挥之不去,在自我矛盾认同之中,遇到了可以分享的人,从而救赎了自己。陈哲艺这次拍了一部远离自己生活的黑人题材故事,着重塑造了女主的情感,视听做的确实不错。
我只能說,陳哲藝都沒理解女主的苦難,完全看不到鏡頭裡的情感只看到符號的堆砌
欣赏水平有限,看睡着了…
#HKIFF# 最后一部!有点命题作文即视感,但浴室戏演得太好了让我相信了。额但来月经后显然洗过一次内裤啊…我要怎么理解…
都会大学观看。浮光跃影。作为一个“难民”电影,我觉得介绍的背景和对人物的故事刻画太碎片化了,可能也因为文化背景差异,所以我感觉自己没有太进入电影,我不太能共情这两个女性怎那么快相熟🤔真是很像一个“第一世界的白女拯救第三世界”的生硬故事。不过看得出来导演拍的很细致,意象—水漂流到大海,“水”、“红色”都很重要,文学性很强,导演强调“自己是作者导演”。不过他也强调了在美国也有强大的资本对制作的限制。他强调美国出品方很强调电影的简单易懂,希望他的作品可以更快被贴上标签—酷儿、音乐等。
25th SIFF #05『2.5』视听依然很细腻 情节力度靠恰到好处的剪辑节奏一点一点渗透出来 陈哲艺没有直接拍创伤本身的残忍 而是通过拍一个人经历创伤后此刻的状态 用眼神的悲哀 身体的颤动 让你慢慢感受到主角的痛苦程度。缺点是前半部分节奏过慢;手法纯熟,但未见新意。
[230428]
杰奎琳月经来袭而崩溃的那一刻,我恰好也在影院里感受到月经将至而坐立难安。如果说处理战争、国家这些议题时都显得工整而无特色,那么影片在表现女性之间的理解、尊重时投注的笔墨依然令我无比动容。
一段从谎言开始却逐渐走向交心的关系(和大多数人与人间的关系刚好相反),并不是难民题材,而是两个一无所有的女人相互取暖,换了时空背景,但依旧是陈哲艺最喜欢和擅长的“两人”话题。辛西娅演得太好了,无助中仍保留的那一丝骄傲非常动人,第一次在黑人女星脸上看到如此细腻的表情,比某人的咆哮式演技高到不知哪里去了,会有人帮她冲奥吗?映后听导演讲角色的诞生过程非常痛苦,没有人愿意再去经历一次。
同为陈离开本土创作环境后拍摄的电影,本片完全可以拿来和《燃冬》进行比较。 比起《燃冬》好的地方是这次起码还是是拍了病的,不再完全是无病呻吟的悬浮之作。但糟糕的地方也一样在于此。与以往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陈这次选择的是大历史下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当作病根,然而非但一如往常的对病症的前因后果没有崭露丝毫兴趣,最后还要把伤口直接揭给你看。你不拍这段观众就猜不到发生了什么吗? 除了卖惨式的榨取观众的感情外这段真的有什么作用吗?这个真的可以用歹毒来形容了,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上影节第一场 意外好看
3.5 我喜欢希腊段落的相遇,友情的升温太细腻了
很巧的一点是,在一段细腻的女性情感中,穿插现实与过去,用不断闪回的镜头,去刻画战争的创伤,也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但是相比前作还是失望了很多。尤其是关于“内裤”的用意我着实没太懂。
杜比厅音效真好啊,海浪声,人声,风声,自己现实和回忆转换之间那突如其来的轰鸣和静下来的孤独。导演在讲非本土环境故事时好像更冷静,对于有没有出路这个问题,好像他的作品中一直很谨慎,虽然本子我没有特别欣赏,可能是相比之前不足为外人道的感情,这次来得更汹涌些。两个女生的行为在预期内,收放之间有瑕疵但也有治愈的力量。
【4】动用了一个移民身份,再加结尾的恐怖回忆才让这电影的落脚点有了兜底,但也沦为跟很多的随大流的难民电影无异。两个女性之间的微妙且不可言说有一种端着的感觉,却远不如《燃冬》三人来的清澈自然,难怪陈哲艺那么在意《燃冬》了。确实完成度和情绪度这部外国片虽然置景正确,但表达错误。“漂流人生”没有“人生”,但“燃冬”一定有“燃”和“冬”。
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