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与安答(结拜兄弟)扎木合《蒙古王》这部电影讲的是铁木真击败少时安答(结拜兄弟)扎木合统一草原的故事,就像史诗《蒙古秘史》的叙事结构一样,经历了少年时期的苦难后,铁木真在天神腾格里的庇护下,犹如一支飙升的股票,在整个草原陷入到无休止的内战时,他以简单的掠食者哲学获得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支持,在那个雷电交加,充满着萨满巫术和迷信的决战日,一举击溃了喜新厌旧的扎木合联军,并以灭绝唐兀惕人(西夏-党项) 的方式,报了昔日被囚禁之仇。
有仇必报,有债必偿,构成了中世纪游牧-部落文明的精神内核,就像电影中为铁木真所设计的台词,“我的法律很简单,不偷生,战要到死,不杀妇孺,欠账还钱。
”——这就是领导了12-13世纪的侵略者哲学——简单粗暴在面对腐朽的灵魂时总能是赢家。
无论铁木真所代表的蒙古人是上帝之鞭还是真主之鞭,无论“铁木真”这个单词在蒙古语中是铁之精华还是草原铁匠的意思,对于当时还停留在以打土拨鼠和吮石子、刨树根为生的新石器族群来说,他们以摧枯拉朽般的攻势让夜夜笙歌的欧亚“文明人”付出了代价。
——我以为美剧《冰与火之歌》拍的就是蒙古来袭。
13世纪正是小冰河时期的开始,凛冬将至,蒙古黑鞑靼就像是坐着时空穿梭机来到农业文明时代的原始人(异鬼),他们停留在多瑙河边静候河水结冰,在冰冻的河面上一举击溃了日耳曼人和波兰人的骑兵,然后踏过很少冰冻的河面,在边境守卫抱头鼠窜的同时,踏平了衰败的匈牙利宫廷——欧美人用“异鬼”来形容中世纪的蒙古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因为它们不仅仅带来了战争和鼠疫,关键在于它们还用“魔法”不断的吸收和异化文明人。
虽然近代的法国学者以蒙古入侵欧洲时,英国人为其指路,日耳曼人为其充当先锋,声称草原文化只对处于蛮荒状态的凯尔特-日耳曼人有吸引。
因为只有树林中人(凯尔特-日耳曼)才喜欢披头散发的遁入原始森林去吸收恐惧的力量。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原始力量在文明陷入腐朽和堕落时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尤其从14世纪蒙古打开欧亚通道,大量波斯化的东方(中国-印度)文明的输入,对于推动西方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功不可没。
14-16世纪也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分水岭,如何反思野蛮战胜文明最为关键。
中国在元和明陷入到对天灾人祸的无边恐惧中,对神话和迷信的崇拜取代了理性;而西方人则另辟蹊径,通过征服海洋产生了科技和文明,欧美人的影视作品中至今念念不忘的还是他们征服海洋,唯有在狂风巨浪中他们才能自由地呼吸。
征服海洋就和蒙古征服大漠和草原一样,他们反思和研究蒙古,反思文明和安逸带来的弊病,就是保留他们文化的根本——无非是勤能补拙和刨根问底。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2015年法国人还要拍《狼图腾》,他拍的不是狼,而是狼带给欧洲文明的启发和鞭策——羊的智慧在狼的眼里不过是让它变成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羊,狼的本性就是驱赶羊群,它永远不会被人(文明)所驯服——就和蒙古神话史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古老的黑鞑靼从岩穴熔山而出,由狼和鹿产生了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勇士以人肉喂养的狼和蟒蛇自称,所信仰的是不过是男儿不能没有弓箭和大丈夫当持干戈而死,简言之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崇尚智慧的民族称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但却无法解释《宋史》中反复出现的“蒙军至,宋兵溃败”,毕竟道德政治学不是每次都管用,这和晚晴时船坚炮利也会兵败如山倒如出一辙。
让-雅克·阿诺-狼图腾 (2015)
《冰与火之歌》中的异鬼 再回到电影本身,当然,金帐汗国的导演充满了对“铁木真-腾格里”天人合一、万佛朝宗的过度美化,但是,抛开俄国导演对蒙古历史和草原神迹的再创造——少年铁木真所受的磨难都出自于蒙古-突厥族的内战,占领西夏(唐兀惕)是蒙古军西征和南征的军事需要,电影中的有仇必报只是为铁木真的残忍找一个说辞而已——从《蒙古王》这部电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蒙古人留给欧洲文化的启发,简单说:一是守信。
二是忠诚。
三是情义。
四是勇敢。
这就是12世纪与农耕文明平行的蒙古社会的基本构架,尤其是守信,对于12世纪还没有文字的蒙古人来说不容易。
蒙古社会的构架——口头契约——全凭一个“信”字,在铁木真夺回妻子孛儿帖,抚养私生子拙赤一事中体现得最明显。
至于忠诚、情义和勇敢,则是蒙古兵法中和兵以诈立相对的生存哲学, 蒙古兵法里没有运筹帷幄,只有头狼般的身先士卒——它们像狼群一样狩猎,在占领地对待战俘所实行的也不过是畜牧管理学,没有多余的展示人类智慧和感情的空间——所谓勇,无非是领导不争功,让利给员工。
武士电影里动员台词是“把你们的性命交给我”,其实还有前半句,那就是我把命交给你们。
回过头来看《太阳帝国》,英国战俘对日本神风特攻队报以敬意,不过是两个误解了蒙古精神的弹丸小国妄图征服世界的惺惺相惜。
不要忘记大不列颠不正是凯撒笔下那个在马上表演杂技,二十个男人共享一个女人的野蛮民族吗?
西方学者把中国文化中的反求诸己等同于闭关锁国,恰恰是混淆了进步与反思的关系。
蒙古精神放在和平年代唯一有用的就是个人的意志力、纪律和进取心——这听起来像是当今社会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挖苦——但君子自强不息不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吗?
看西方视角下的辽、金、蒙古史,最重要的是理解部落文明和征服者帝国的关系。
征服者帝国这个词不好听,却是理解地域——游牧文化差异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西方之无国界、多中心、和平主义等概念均是由该词派生出来,其进步和局限/伪装也都包含在这个词的含义当中,简言之就是何处是我家,天下皆兄弟姐妹。
游牧民族的大脑自带一张世界地图,为了生存他们只得不断革新,这种革新从他们依次以拉丁语、法语、英语为主导可见一斑,相比起来中国的内陆视角就显得闭塞了,正如《多桑蒙古史》所说,中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在面对有野心的部落文明时往往会反受其制。
如果说宫廷文化(政治)世界大同,那么中西方市民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大了。
陈寅恪说中国文化最不缺的就是自由。
各人化各人,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要说会享受,中国人不输给任何人,但比起西方的理性、参与性、平民性又总觉得差点什么,或许只有重回内陆与草原模糊的边界处,才能找到我们丢失的东西。
斯皮尔伯格-太阳帝国 Empire of the Sun (1987)
两段对话影响了我。
开头和结尾。
开头。
铁木真自言自语:“找新娘是最难的事情了。
” 铁木真的父亲:“你的眼光是对的,男人应该自己选妻子,对男人来说,选择妻子是最重要的事。
”结尾。
铁木真对着孩子:“看,我给你们选择的母亲多漂亮。
”铁木真的妻子:“是我选择了你,铁木真。
”三点感受。
第一,追随什么样的男人,决定这个女人将成为什么样的女人。
第二,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决定于这个男人是什么样的男人。
第三,一个人最大的品味在于选择伴侣,选择了什么样的伴侣,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一生。
由于目前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讨生活,所以看了不同版本的成吉思汗影视剧。
本片是比较特别的一部,看得也比较早,昨天又看了一遍。
片中铁木真被札木合俘虏并卖给西夏人做奴隶这一情节其他的版本上都没见过,可能是导演编剧的杜撰。
不过,本片可以给所有参与拍摄历史古装片的大陆美工摄影上一课。
本片的摄影独具一格。
大漠和草原被摄影师用各种黄色、绿色、蓝色、黑色表现得深邃、辽阔,令人神往。
无论是大兵交战还是单骑独行,许多镜头只需定格就是一副构图完美、色彩丰富的油画,少年铁木真和少年孛儿帖拍得很美,青年孛儿帖那种像吕燕似的美被色彩丰富的蒙古服装装点得立体动人,每个下雨的镜头都能迸发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史诗就是这样炼成的。
另外,本片中所有的服装和道具本人也不懂是否真实,少年铁木真和青年铁木真带的那个枷,确实让人心惊胆颤,片中出现的民族服装、道具和蒙古包一扫其他同类影视中的假,使人确信就是在那个年代的蒙古草原上拍的电影。
而其他的电影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在旅游景区拍的片子。
其他的就没有好讲的了,但是还是要说一下孙红雷。
孙红雷在片中那些扭脖子的动作可说是极无聊而且做作。
并且还是模仿来的,有的电影里坏人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所以颈椎有问题,要老把脖子扭来扭去才舒服,可能孙红雷觉得这样很酷,但是他不知道,他在每部电影里都这样,就不怎么酷了。
浅野忠信和其他演员都像蒙古人,就是孙红雷怎么看怎么像黑社会流氓。
所以,这部电影是被孙红雷毁了。
怎么俄国导演也不制止他的这种行为,我很奇怪。
蒙古、铁木真是我很喜欢的一些ip,刚看到这部电影以为会是《末代皇帝》那种的史诗传记片,看完有些失望吧,还是有挺多差距的。
主题上,有着重感受到女性在本片中的重要性,除了繁殖,还赋予了启迪、解救丈夫的作用。
但总之,整部片看一下来,会有种《教父》中麦克的感觉,在真正的男人眼里事业第一,家庭第二,家庭作为后盾,作为最后的港湾,就像片中孛儿帖所说,这次出去又不知道过几年才能相见,也许这是草原文化的一种,男人就像雄鹰一样,需要在广阔的空中不断闯荡,成就自己。
吐槽点:剧情上,叙事采用了简单的时间跳跃,作为传记片没啥好说的,但是对人物铁木真的神化有些过头了(或许是情节交代的问题),铁木真从小到大历经磨难,多次不合理的还生,让人觉得自带光环,比如被当奴隶卖到通古斯国关押时,那个老和尚怎么就晕倒碰巧把骨头给到了孛儿帖。。
多次通过个人能力东山再起,虽说前期打出了名号,也许是篇幅问题,但这个在剧情上交代的较少,跳跃跨度大,节奏把握欠佳,以及在最后决战时依靠惧怕闪电达到以少胜多,有些勉强。。
只能说整部片子介绍的铁木真的磨难还是磨难,而崛起的过程转折点交代的较为玄幻,除了本身的意志力与信念,传统的忠义观念,加上妻子的帮助,与上天腾格里的祈祷,无法说服我让我感到他的一种从缩小到强大,成为一代天骄的转变过程。
时隔多年,回忆这部影片,脑海中只记得两处。
1、孙红雷饰演的札木合,用匕首挂头发;2、结尾处,蒙古呼麦唱法的摇滚乐。
本片选角问题很严重!
用一张日本脸拍铁木真,蒙古草原上的人物,受气候地理原因,几乎都是高颧骨,厚眼睑。
此片开头扮演也速该的演员是前些年国产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角,他就是标准的蒙古脸。
我想,除了吸引日本票房外,没有其他意义。
浅野忠信本身的演技是过硬的,但是本片没有给他发挥的空间,反倒是孙红雷扮演的札木合,在同样平淡的剧情中,发挥出了不俗的演技,性格刻画方面很符合历史原型。
战争场面很扯淡!
简单的说,蒙古帝国凭什么叱咤风云开疆扩土?
靠的就是蒙古马的耐力速度和蒙古人自小练就的短弓骑射,在快速移动中,铺天盖地的箭雨重创敌人。
此片头场战斗根本就是扯淡!
竟然是乱石岗中的被埋伏战,荒唐可笑!
第二场战斗更扯淡!
札木合追击铁木真,竟然不用骑兵包围骑射反而下马冲锋?
最后那场战斗拍的还算气派,但是历史原型是13翼之战,那场战斗中冲锋部队的是铁木真的母亲带领的,而战斗结果是铁木真大败。
札木合用铁锅煮了一大批参加铁木真方的蒙古部落贵族,导致很多同盟者反感札木合的残暴而渐渐疏远扎亲近铁。
人物删减过多!
铁木真建立蒙古部落联盟中,离不开义父王汗,义兄札木合,离不开诸兄弟团建和四狗四子的勇猛。
但是此片直接一刀切,只表现了札木合和铁木真的恩怨,过于精简的人物导致本片让那么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显得过于儿戏,怎么就靠打几个雷就终结战斗了?
就像前面一个评论所说,这部片子的主题成了“选新娘是最难的事情!
”。
情感线索成为推动情节以及人物性格成长的主要动力。
对新娘的爱情,引发了部落之间的战争。
给铁木真带来灾难,同时新娘也奇迹般地拯救了铁木真。
对蒙古人的热爱,激发了铁木真武力统一世界的伟大壮举,也使铁木真获得了蒙古人的支持,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
其实,在历史上,铁木真从来都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是一个鼓动家,具有感人的克里斯玛型的魅力,可是他从来都不是一个靠感情来行事的人。
真实的情形是,吉拉是铁木真的同胞兄弟,在俘虏吉拉之后,铁木真没有放走他,而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杀死了他,因为那样才不会让吉拉的灵魂逃逸以后来骚扰他,方法是用垒起越来越重的石头把吉拉压死。
可以说,铁木真尊重传统、迷信,但是他又能超越传统,这是他成为成吉思汗的主要原因。
就像片子中强调的,他为蒙古人立法,将蒙古人带出野蛮的原始状态,虽然他的法律也十分的野蛮,但是他毕竟给蒙古带来了稳定,“让母亲能生养儿女”。
而真正让蒙古称霸的,当然是武力优势。
一方面,蒙古人的机动性无以伦比,他们的骑术和马匹优良,另一方面,他们的远程攻击能力绝佳,箭术了得。
这两方面优势,使得没有敌人敢于和他们野战。
但是,攻城也使蒙古人的诀窍之一。
这一方面得自于他们善于学习,在长期的战争中,学习各种战法,另一方面是中国人的攻城机械队伍成为他军队中的重要部分,影片中的通古斯国,应该是指金国,他们从汉人手中学习了从战国墨家开始就流传的各种攻城机械,到了铁木真时代,甚至开始使用火药。
野战加攻城优势,使得铁木真所向披靡,这也许应该是下一步影片的重点。
这一部只能算是引子,着重在描述铁木真的个人成长,但是即使这样也非常不成功,大概是因为主演都不是蒙古人,不会蒙语,所以,表演失去了台词的支撑,显得缺乏生气,呆板无力。
也许,这部影片说明了铁木真如何成为一名坚强的忧郁的男人,却没有告诉我们他如何成为成吉思汗。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部影片恐怕不能用蒙古来命名,最好用《波丽(波贴尔)的男人》。
俄羅斯大導演Sergei Bodrov拍攝的《Mongol》,故事從鐵木真9歲講起,直到他年長成為成吉斯汗、在1206年征服半個地球為止。
美國和日本以前都拍過鐵木真和成吉斯汗的商業電影,昔日電影市場和拍攝技術都不像今天成熟,因此結果成績皆差強人意,甚至乏善可陳。
但今天可不一樣,跨國(俄羅斯、德國、哈藤克)資金,配合跨國演員(日本淺野忠信、中國孫紅雷,以及大量中亞和蒙古)、跨國技術(電腦特技、各種支援等),創造出來的成績必然比以前同題材電影優勝很多。
今次這部在内蒙古拍攝的電影好在那裡呢?
好在於它表現出蒙古民族、文化和土地的特色來,最主要是場景服裝環境、演員造型扮相都有大漠味道,表現出驃悍、陽剛、氣沖牛斗的豪邁,很有說服力。
再加上戰爭的殺戮場面很有實感,令人看到動容。
這部提名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不只是一個名人傳記,還表現蒙古文化特色,很適合在國際電影節中放映。
由於有激烈戰爭場面、又有知名度演員助陣,此片或有機會在電影院放映,否則的話,大家又惟有求助錄像店好了。
(完)
这部蒙古历史主题的影片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国际化上:导演及编剧是俄罗斯人谢尔盖·波德罗夫,男主成吉思汗的演员为日本的浅野忠信,男二扎木合的演员为中国的孙红雷,女主孛儿帖的演员倒是蒙古国女演员呼兰·楚龙。
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真正的直系后裔、曾出演过成吉思汗的我国蒙古族演员巴森饰演的却是成吉思汗的父亲,我想除了年龄的关系,可能还是对浅野忠信演技的认可吧。
该电影有一个比较的大特点是虚实结合:服饰、道具、取景等都比较考究,是还原历史的;剧情上则以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个人想象为主,基本上都是虚假的。
除了无中生有的爱情主题之外,最后的雷暴助攻男主铁木真轻松拿下扎木合更是比较玄幻,让稍微了解蒙古历史的人都禁不住莞尔。
谢尔盖·波德罗夫当然不可能没有读过蒙古历史,但他采用这样剧情,这应该是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方式吧。
电影最后的雷暴之战,在历史上对应的应该是铁木真和扎木合的关键决战,史称十三翼之战,比电影更传奇的是:铁木真输了这场战争!
只是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扎木合在战后架起大铁锅烹煮俘虏,甚至要求帮他打赢这场仗的手下吃下这些人肉汤!
这样非人的残暴行径让原来追随扎木合的部族纷纷转投铁木真,铁木真这才不胜而胜,在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统一的历史时刻,击败了最有声望的对手(在十三翼之战之前,铁木真和扎木合就是当时最有声望统一蒙古高原的两位领袖)。
蒙古草原部族之间相互厮杀了几千年,就如同我国战国时期一样,本身已经到了统一的关口,所有部族和民众内心都渴望统一,所以声望特别重要。
十三翼之战的残酷和非人性,以及铁木真在这场战争上的军事失败,可能是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选择用自己想象的剧情来拍摄的主要原因吧。
不过考虑到真实历史的不可思议,谢尔盖·波德罗夫的玄幻雷暴之战,好像又不那么不合理了。
对了,电影里铁木真放走了扎木合,不过真相是扎木合是铁木真亲自下令处死的。
在历史上,铁木真是真的庇护和信任追随他的人,无论是奴隶还是将军,无论是蒙古人、契丹人、西夏人、汉人还是西方的白种人。
其中一个投靠他的奴隶,最后被铁木真封为国王、太师,这个奴隶叫做木华黎。
所以在电影中,铁木真雷暴之战之后下令放过所有男性俘虏,把他们都编入蒙古军队,蒙古人纷纷拜服,这是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
不过对其他人,铁木真是如此残酷,反抗他的城市会被屠城,不论这个城市和民族是否奴役过他。
铁木真说过大致这样意思的一句话:杀死他们的男人,强奸他们的女人,把他们的孩子变为我们的奴隶,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情畅快的事!
可以想象真实的铁木真绝不可能像电影那样受人尊敬和讨人喜爱的,作为电影主角的铁木真,需要美化,给他一个侵略屠城的理由,给他一个美好爱情故事的装饰,可能必要的吧。
最后,铁木真的大儿子,也就是孛儿帖被掳走时怀的孩子,名字叫做术赤,蒙古语意为客人,说明铁木真是知道这个儿子不是他亲生的,但历史上他确实对这个儿子视如己出,和其他儿子一样,铁木真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带兵大招,并同样分给术赤他领地和军队。
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四海之主之意,他确实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这一点倒是确实无疑。
(路人之言,纯属吐槽,不喜轻喷。
)作为一部史诗,过分注重细节,却忽略了大局的描绘。
若不是之前看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对铁木真当时所处的大环境难有感觉。
影片中的竞争,先是铁木真与塔古泰,后来塔古泰被札木合吞并,铁木真唯一的敌人就变成了他的安达札木合。
如果没有记错,当时最大的势力应该是王罕吧……死哪去了,整部片都不见人影。
如果不算孛儿帖的部落,除了蔑儿乞部落冒个泡被灭掉,还有塔古泰(原先是也速该即铁木真他爹的部落)、札木合、铁木真三部,没有其他部落。
最后电影字幕写着:TEMUDGIN WAS MADE KHAN OF ALL THE MONGOLS(铁木真成了全蒙古人的可汗)全蒙古就四个部落……史诗当中自然存在一些奇幻的元素。
可也不应该是木枷自己脱落;无缘无故有个人出来和铁木真说,我认识你,你骑我的马吧;打雷的大草原上一个人坐在马上举着砍刀征服敌人毫发无损……这种场面实在太多了,不得不说铁木真果然是天命之子,腾格尔一直在他身边!
真不知道蒙古人是怎么看的。
孛儿帖抢镜了。
太抢镜了,和这女人睡过的男人,只有铁木真是活人,其余的都被她杀了。
一开始不是铁木真选择了她,而是她选择了铁木真。
随后又舍身救了铁木真数次,英勇智慧,极具牺牲精神。
她的光辉把木头人一样的铁木真掩盖了。
铁木真只有在讲出他的志向,或者是在说蒙古人怎样怎样的时候,才会有一代天骄的当有的英气,比之孙红雷疯狂的札木合,除了呆滞老实,尚且没有出彩之处,更别说跟孛儿帖相比。
剧情的衔接也有槽点。
除去前面的不论,最难以接受的要数最后半小时。
铁木真终于回到草原,除了一家人之外身无长物。
虽然蒙古人都知道铁木真的名字,但是转眼间就到了他领着一支军队与札木合的决战了,有点突兀了吧……而且还是在闪电帮助下击败的札木合……这不是特例,全片基本都是跳着来的。
最后该说说我期待的战斗场景了。
原先以为会看到激动人心的骑兵对冲,骑射手的满天箭雨,挥舞的弯刀和震天的吼叫。
结果战斗真心失望,花了200万拍的决战场景,只有一开始的铁木真队几个骑兵敢死队冲散札木合进攻第一队的阵形,随后弓箭手把自己人和敌人都射死,接下来两军对战的场景就是闪电下札木合的人都害怕得蹲下,铁木真骑着高头大马举着刀征服了他们。
总体来说,剧情控战争控历史控慎入。
蒙古王,可以说是为影视界吹来一阵清新之风,如果有人说不咋地,那么很遗憾,只能说您的大脑已经被好莱坞大片荼毒至深了,请您先去洗脑一下,再接着看吧!
总体上说,这部片子颠覆了好莱坞的传统,这大概源于影片的题材吧,毕竟片子的背景那个成吉思汗时代。
但是这样的片子如果换成那个另外一个导演,或者拿到好莱坞去拍,结果肯定大不一样,要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所以镜头要时刻聚焦主人公,要有大胸大眼身材窈窕美女,一定要利用现代科技,使得场面分外辉煌壮观,刺激观众的视觉……这样说,不是很好么,也许是很好,毕竟这样的片子也有一些杰作,但是坏也坏在这里,影片中烙有太多现代的印记了,我们忘记了,我们看的是不同时代的人物故事,不是看科幻大片。
《无极》、《英雄》之类的影片不咋地,就是忽略了片子内在的底蕴、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仿好莱坞,过于看重视觉效果所致,不过有一个功劳,那就是:改变了中国美女在世界观众心中的平胸的印象,呵呵。
《蒙古王》在这一点上,没有忘记本色,它是一部反映史实的大片,通过艺术的手段再现了历史。
有一些细节说一下:记得一开始瞧着出场的人物,有点诧异,咋地都是小眼睛大脸盘呢,导演可真会选角色,后来铁木真选老婆时,面前一排溜站了七八个小姑娘,都是一样的小眼睛,而他父亲说了一句话,一下子笑喷:“眼睛要小,脸盘要大,脚要比男人的大!
”忽然想起来,我妈说过,以前的美人都是大脸盘的,脸要如银月,好像以前的仕女图都是大脸小眼睛的,现在呢,大家急着要“瘦脸”,要做整容手术削下巴,这就是时代潮流啊,不说这个了,从这一细节来看,作者尊重了历史。
服装道具上,完全地看不到现代的痕迹,帽子皮衣和帐篷,咋看都会不溜秋的,尤其好些镜头背景都是秋冬季节、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片苍茫,看不到一丁点亮色,试问:这是大片么,不好意思,它确实是大片,我还就是喜欢这一点,最大可能地还原十一世纪的草原风貌。
一个细节:铁木真被困在一个镇上的囚牢,有一个镜头,是直面那个黄土砌成的囚牢的,灰不溜秋的,咋看都不像现在能存有的建筑物,好似返回到了那个时代一般。
音乐上,没有太大注意。
最主要的是人物的塑造上,浅野忠信饰演铁木真,小眼睛还不一般的大,话少,坚毅而重情义,这表现在他对大草原的子民和对兄弟的关心上,更在他对于他老婆的挂心,赞一个。
他老婆几次被掳,按理说失身他人,却没有遭到遗弃,草原男儿是真正的重情义的热血汉子。
影片在铁木真逃出牢狱,偕同他老婆回到居住地,描写的比较细腻,他头发邋遢,脸上脏污不满泥垢,衣衫破烂……饭毕,帐篷外两个影子一起一伏,重叠在一起……按理说,其他导演肯定要顾及女观众的感受,先处理一下那个脏污再说吧。
在大战时,天空电闪雷鸣,这个时候应该是高潮吧,也要结尾了,“我无处可逃!
”翻译的不够贴切,应该是“我只能勇敢面对!
”孙红雷饰演其兄弟扎木合,这个角色是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是在演电影的一个人,按理说,表演很到位,但是有点喧宾夺主,话太多了,做作的动作也太多了,反衬主角太沉静,大概导演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同时代的枭雄表现出铁木真更上一层楼吧,不得而知,总觉得有点过了。
很喜欢女主角,很耐看的类型,几次不多的话语反应了其坚定的对铁木真的爱情和其草原上女子的豪放独立的性格,唯一缺陷是当时间跨度很大,她没有什么变化。
背景的选择上,这个要好好地赞一个,镜头的画面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十一世纪的蒙古大草原,苍茫、寂寥、粗旷而豪放,导演把很多镜头对准了草原的风光,也同时利用草原季节的变化衬托出主角的情感和人生风貌来。
1, 字幕翻译太差了,蒙古声音和一个男人的声音重合,导致开始看的时候特不舒服。
2, 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好。
比方说铁木真在逃跑时,掉进了冰窟中,突然就长大了,有点太突兀;还有就是他老婆波丽一直处于一种稚嫩的状态,看似没有时间跨度。
再简要地概括一下:场面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十一世纪的大草原的风貌,对,很真实!
铁木真话少眼神坚毅,可见其是一个睿智的人物,不同于其他草原上人物的暴烈性格,这大概是成功人士的真正内涵所在吧!
最后,觉得导演对铁木真这个人物还有那个年代的一些题材上,处理的不错,就是“说到点上了”,但表现的不够充分,可以更好的!
比方说,导演是想要衬托铁木真这个人物(从话少可以看出),但是扎木合有点过了,想再现历史那金戈铁马的雄宏场面,不知是摄影师的经验不足,还是故意导然,摄影师应该能够拍摄出更恢弘的效果来的,因为从影片看来,投入的人数和道具确实达到了可以拍出更好效果的地步了。
呵呵,第一次写影评,因为确实喜欢影片真实的草原和画面,还有就是大脑被好莱坞大片荼毒得太久了,就像一个天天见浓妆艳抹的美女,突然一天看到清新清纯自然的美丽女子一般兴奋。
不知觉中扯了这么多。
人各有所爱,我是喜欢那种真实的却又不失艺术底蕴的影片。
总的来说,导演不错,就是火候欠缺一点,值得那些大导演好好地借鉴一下!
摄影、美工不错,故事无稽
还可以
铁木真就这样成了刘备...还是三国演义里的刘备 不是三国志里的...札木合那么悲情的人物在这里像个土财主...不过配乐真好听 就是那种声音直冲脑门的发声方式 叫神马来着...
纠结于细节和氛围的营造,过于沉闷无聊
7分
2016年看的,回来标记下
据说里面那个女的很像我,事实上还有点像。
只能说改编吧
一代大帝···
这部戏其实应该叫《成吉思汗勇猛的妻子》,2个娃都不一定是铁木真的,但老婆不论跟谁睡过,跟谁生的娃,但都认定这一个男人...而且跟一个男的杀一个男的,都省得铁木真动手了...
前面绵长,后面仓促
影片讲述了成吉思汗早年的故事。
还不错,此片很好地诠释了蒙古人的精神~~~
这片子当风景片来看人太碍眼了,当历史片来看剧情太单薄,当战争片来看缺乏大场面,真正要干起来的时候,TMD居然天黑、打雷、散场……
铁木真这名字让我饿了。
堂堂铁木真居然让浅野忠信一个日本人来演。
挺好的,又是凌晨2点看完的.
从一开始就知道不好看,从一开始就知道风景美。后来才知道配音违和又没情感,后来才知道剧情无聊又拖拉。
摄影加分
严重违反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