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严冬

Into the White,歃血为盟(台),战友,荒漠求生,雪野求生

主演:弗洛里安·卢卡斯,大卫·克劳斯,斯蒂格·亨里克·霍夫,拉克兰·尼布尔,鲁伯特·格林特,Kim Haugen,Knut Joner,Morten Faldaas,Sondre Krogtoft Larsen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法国语言:英语,挪威语,德语年份:2012

《白色严冬》剧照

白色严冬 剧照 NO.1白色严冬 剧照 NO.2白色严冬 剧照 NO.3白色严冬 剧照 NO.4白色严冬 剧照 NO.5白色严冬 剧照 NO.6白色严冬 剧照 NO.13白色严冬 剧照 NO.14白色严冬 剧照 NO.15白色严冬 剧照 NO.16白色严冬 剧照 NO.17白色严冬 剧照 NO.18白色严冬 剧照 NO.19白色严冬 剧照 NO.20

《白色严冬》剧情介绍

白色严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战友》是一部反战题材影片。在严寒的挪威荒野的上空,英德双方的战机在一场激烈的空战中被彼此击落坠毁。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必须竭尽全力在严寒的冬季生存下来。尽管战争使他们成了敌人,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敌对状态很难维持。在对彼此的需要中,一种非常规的友谊开始萌芽。最后他们竟成了亲密的战友。无论如何,战争都是荒谬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摔跤选手风水轮流转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赃物鸽子哨绝对占领一切安好第二季邪恶骨血风行者时光不及你温柔狂犬病换皮风尘泪爱的命运岛上书店爱妻家换子疑云非对称较量东方快车谋杀案掌心麻木丑女之战星梦缘哨兵行动大雨假面骑士:超越世代阿提拉若你说出愿望椒麻堂会风人物语

《白色严冬》长篇影评

 1 ) 是什么温暖了战争的严冬

文/梦里诗书当看完《白色严冬》我有一个感触,一部电影能否感人至深,触其心灵,是不会与电影的资金投入和场面成为正品的,特别是在五月份看了两部相当无语的大片《星际迷航》和《遗落战镜》之后,而走入六月又发现前有《富春山居图》,一锅乱炖,后有《大片》烂片专业护航,让我感觉最近的电影业是如此的浮躁,而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白色严冬》希望能为这个烂片如潮的时期,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吧。

我们谈到欧美电影的时候,大家可能更多的是想到的是炫酷的美国大片,浪漫的法国电影,亦或是英国的绅士片,在往下说或许能聊的也就是德国和俄罗斯电影,很少有人能知道或了解挪威电影,或许挪威电影在中国真的是过于小众了,但我却对挪威电影情有独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可以培养一种电影风格,挪威电影就是这样它总能给我一种至纯的感觉,已挪威电影的代表人物彼特·纳斯的《随她而去》《明日爱我》我都特别的喜欢,而《白色严冬》个人认为是彼特·纳斯的里程碑之作,如果之前的电影他一直游走与爱情之间的话,那么《白色严冬》则是他对人性和心灵最好的探索。

整部电影五个演员,一个山间小屋,一条被困于雪山之中的电影主线,构筑了这部电影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但整部电影却毫无拖沓累赘之感,带着感动,带着幽默,带着思考,影片对战争的批判是一种理想化而温和的,电影以一种自然平稳的视角将剧情一步一步的推向高潮,从开始的德国人和英国人之间作为军人的敌示,民族的仇恨,主义之间的差别,到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在到最后成为朋友,战争的严冬如雪水一般化去,而电影最后的字幕也为这部电影画上了理想主义的标签,当我看完这部的电影的时候,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温暖了战争的严冬,这是一部不应该只看一遍的经典之作,当我在第二遍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我更加注重这部电影每一帧的时候,德国人最开始没有伤害英国的这二为为“俘虏”的时候,当他们本来就不多的食物还与英国人共享的时候,希特勒的忠诚追随者电影中的小“盖世太保”在英国人拿他的《我的奋斗》做厕纸的时候,这部电影本身就超越了主义或者任何意识形态的矛盾,强烈的表现出了一种至纯的人性,这样的电影只有挪威能拍的出来,是温暖的人性温暖了战争的严冬!

这是一部没有爱情的电影,这是一部没有特效的电影,这是一部甚至没有女主的电影,但《白色严冬》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是一部慰藉心灵的佳片,是一部人性的光辉之作!

 2 ) Hey, it's Weasley vs the Nazis!

只有5個角色、1個小棚屋的電影如何能讓觀眾保持專注力?

Into the White完全是靠劇本和演員撐起來,萌點爆棚的劇情片。

雖然完全沒有火爆的場面或懸疑的情節,被困在挪威茫茫的雪野小屋裡的三名德軍和兩名英軍卻完全抓住觀眾的心。

不僅是他們的人格魅力、陣營之間緊張的敵對關係,幾次武器易主的主導權交換和糧食燃料的逐漸減少,以一種悄無聲息的緊張感將劇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當然這部電影的“大殺器”還是賣萌賣囧:當德國人用火炭在地上劃出一條三八線……當德國人即使在凍死人的小棚屋裡,也一本正經地脫下大棉襖穿著筆挺的軍裝亮閃閃地“會餐”而英軍輸人不輸陣也當場跟著脫……當英國的少爺支使德國人砍小屋的木柱子當柴火燒,德國人指出那是承重柱,而少爺不知死活地拿槍指著逼人家砍……當你發現Rupert會的德語僅限於幾句髒話,人家說的話他其實聽不懂……(而且人家德國人根本不講髒話,就他一個人在那罵得好開心)***成功的選角為微妙的角色差異以及情緒變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可以預見“哈利波特男星”的標籤將會漸漸從Rupert Grint身上褪去,因為他的表演功力日深,而且展現給人們無窮的可能性。

這種潛力的展示甚至在哈利波特時期就開始了,Driving Lessons裡羞怯笨拙的男孩,Cherrybomb裡叛逆迷惘的少年,他的角色是那麼多元化,即使他還那麼年輕、即使他已經那麼有名、即使他的臉長得跟Ron Weasley一模一樣!

放下魔杖之後,Rupert所擁有的遠比其他的哈利波特影星們要多。

在Into the White這部電影裡,Rupert扮演來自利物浦的機槍手,村兒范十足的小青年同他的貴族長官Davenport少爺形成鮮明對比。

Rupert的利物浦口音那麼重,以至於他說的話德國人沒聽懂,而少爺一字不變地重複了一遍之後人家懂了……至於臉上寫著伊頓髮型寫著劍橋的Captain Davenport,來自“上流社會”的背景能夠解釋他有些故作姿態的優雅、不切實際的傲慢以及……或許是沉澱了幾代優秀基因而成型的美貌。

(八卦一句,飾演Davenport的Lachlan Nieboer在唐頓裡龍套了一個盲眼中尉也是頗有范)雖然David Kross的角色有不少時間是在昏迷中度過,但是在他清醒的時間裡,他的表演比朗讀者中更加精緻。

朗讀者中的David Kross已經很了不起了,雖然風頭被Kate Winslet的光芒搶得渣都不剩。

如今在Into the White裡的David Kross更完全展現出細膩的演技。

他年輕、激進,是捧著領袖紅寶書的理想主義者,是被Rupert稱為“小希特勒”的激進納粹黨青年——年輕的納粹和桀驁的利物浦男孩碰撞出的火花滋滋滋地成就了前半部電影。

Florian Lukas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無可挑剔,他飾演的德軍中尉敏感、善良,爲了帶領下屬而隱藏著內心的恐懼。

Stig Henrik Hoff飾演的寡言少語的德國軍人也相當令人信服。

***雖然戰爭給這5名主角帶來了許多災難,影片對戰爭的批評實際上相當溫和,它更注重表現溫暖的人性。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當遭遇到手無寸鐵的敵軍,而且還是剛剛擊落了自家飛機的那一撥人,德國人的選擇竟然是留著這幾個“戰俘”,投入巨大的精力來看守他們,跟他們分享有限的食物,甚至分享餐桌。

“小希特勒”的David Kross強烈建議長官將兩名英軍俘虜就地處決,長官表面答應并把槍遞給他時,David Kross下不了手。

面對手無寸鐵的人,他無法扣下扳機。

就這麼簡單的情節,人性中最單純的善流露出來。

沒錯,就是這樣一部只有5個好人關在小木屋裡互相消遣的電影,卻被拍得幽默、感人,并帶著些許憂思,一點也不循規蹈矩。

雞蛋裡挑骨頭地給它提點意見的話:1.影片開頭的空戰不應該省略。

幾名主角直接出現在雪原,只通過他們的對話讓觀眾得知他們之間發生過一場激戰,他們互相擊落了對方的飛機——這種叙事方式太怪异了。

空戰場面雖然和後面的故事沒有直接的聯繫,卻能幫助觀眾迅速進入戰爭的大背景,更容易理解英軍和德軍之間的緊張敵意。

2.那些“一起去看流星雨”的鏡頭能不能剪掉啊……太拙了簡直。

總體而言,如果影迷喜歡溫暖人心的劇情片、喜歡善良的制服青年之間的互動、喜歡開國際玩笑吐槽英德民族性格,那麼這部電影為必看!

 3 ) 战争与和平

《战友》有另一个译名叫《白色严冬》,也许更能反映影片的基调。

影片告诉我们,在残酷的生存压力的挑战下,什么主义都是无用的,什么信仰都是虚无的,为了无用的主义和虚无的信仰发动的战争无疑是可笑的,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一本《我的奋斗》成为可笑战争的代表,被撕来擦屁股,被用来烧火,从书被扔进火炉的那一刻起,什么国家,什么战争,都随之灰飞烟灭、化为灰烬,剩下的只有人性,和为生存而奋斗的“我们的奋斗”。

影片甚至加入了悬疑的色彩,当一支军队从挂着希氏照片的营房出发,戴着貌似纳粹的帽子,搜寻被困于雪域荒原的士兵时,当瞄准器的准星在“哈利波特的战友“和“德国企业家”之间来回选择时,我们不禁为他们担心,但最终德国人还是为战争付出了代价,影片在令人揪心的氛围中走向了尾声,字幕中两人若干年后的重聚,也许有许多感伤需要倾诉,希望战争不要再来,

 4 ) 《into the white》

将战争元素和极限生存融合在一起,以一个小木屋为空间讲述互相被对方军人击落下来的五个男人如何化敌为友生存下来的故事。

(这个总结不错吧)二战题材的片子看过一些,这个题材还是第一次见,影片的拍摄地在挪威🇳🇴,冬季,暴风雪,还有德军三个人英军两个人,嗯,他们互相把对方击落了,然后,汇聚在同一个小木屋里。

然后,就是如何生存下去。

从最先的敌我对峙(先是德军占主位,后来是英军占主位),到后来同仇敌忾,这个对抗的就是寒冷和饥饿。

为了取暖,把小木屋里能烧的全都烧了,还差点把支撑房子的柱子烧了,结果刚砍下柱子房子就塌,敌我双方还不得以徒手支撑房子。

本以为影片会很沉闷,但结果一点也不,而且处处充满了幽默。

可能极限的生存环境会让人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也会让人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

影片当中几段对话很有哲理,看似随聊。

影片一直在小木屋里拍摄,狭小的空间造成了画面的局促感,所以观众会一直担心双方冲突的发生,当然,冲突确实发生过很多次。

然而,最激烈的冲突却不是敌我双方时的冲突,而是其他四个人决定砍断德军一受伤士兵的手臂的时候,那个欲砍又下不了手的节奏简直让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幸好,一切无恙。

同样是极限生存的题材,这样的拍法明显就比《南极之恋》高了一个层次。

导演呈现出来的是多维度的东西,而且演员表演的也到位。

还是祝愿世界和平。

 5 ) 是敌人,也可以是朋友

在战争中,两个相互敌对的国家的军人,因为击落了彼此的飞机,落在了挪威的一片茫茫雪原中,德国方面有三个人,英国方面有两个人,双方在茫茫雪原当中拼命前行,最终相遇在一个猎人的小屋门口,外面的气温寒冷彻骨,一间小木屋是双方唯一可以取暖的地方,木屋里面有柴火,还有一些燕麦,可以让双方充饥,德军的领头人是中尉索匹斯,还有斯查克中士和史沃兹巡查官,史沃兹巡查官因为右手臂受伤,所以状态一直不是很好,英军的领头人是戴文傅德上尉,还有他的射手史密斯。

刚刚进入小木屋,因为德军这边有枪,所以他们掌握了主动,英军被迫成为德军的俘虏,而且双方划定了界限,斧子、镜子、食物、甚至餐桌都在德军这边,英军有的仅仅只是一张上下铺的床,戴文傅德身上携带的打火机也被索匹斯给拿走了,史密斯一边跟德军说自己的故事,一边在挑衅对方,最终找到一个机会,把史沃兹那本钟爱的希特勒签名之《我的奋斗》,第二章给当成厕纸用了,史沃兹成功地被史密斯给激怒,史密斯却借机俘虏了史沃兹,然后逼迫德军交出了枪,如此一来,局势逆转,英军占了主导权,德军被迫转移到了英军那边,德军原来那些手上握有的东西也全部归英军接管,双方在不停的冲撞中不停地磨合,甚至开始彼此惺惺相惜,在被德军俘虏的那段时间,戴文傅德看到了史沃兹的伤口,建议索匹斯用指南针中的酒精给他消毒,史密斯则说他在家乡和一个姑娘的往事,还说自己的飞镖水平不错,最后还拿了索匹视的三颗子弹,朝史沃兹衣服的纽扣上扔,以此博大家一笑,史密斯经常往厕所跑,晚上尿尿的时候还能遇到斯查克,史密斯总是穿得很厚实才出去撒尿,斯查克却能穿着单衣在冰天雪地中小便,这让史密斯很是惊讶,甚至问斯查克吃的是不是防冻液,在比赛撒小便的时间上,史密斯也没赢过斯查克,本来燕麦食用完了,双方就准备离开,可是因为风雪太大,最终又退回了小木屋,因为燕麦已经没有了,所以索匹斯下令食用青苔,不久之后,英军反向制住德军,掌握了主导权,史密斯甚至还带斯查克出去打猎,还猎到了一只野兔。

就在史密斯带斯查克出去打猎,戴文傅德和索匹斯留守小木屋,史沃兹已经因为伤口感染昏迷不醒,躺在床上时,在小木屋中的戴文傅德让索匹斯砍支撑房梁的木柱,结果木柱一倒,房梁要塌,二人只得赶忙顶着房梁,戴文傅德在顶着房梁的时候大声指责索匹斯为什么总是想要掌控局面,索匹斯也说出自己被老婆绿了的事实,等到史密斯和斯查克赶回,斯查克夺过一把枪与史密斯形成对峙局面,此时无论是索匹斯,还是戴文傅德都意识到双方必须要团结,在二人的命令下,双方终于把所有的枪都交了出来,化干戈为玉帛,在茫茫雪地这艰苦万分又危机四伏的环境下,成为了至交朋友,开始惺惺相惜起来。

(未完待续)

 6 ) 当德国兵和英国兵一起被关进小木屋

《白色严冬》是一部战争回忆录+野外生存题材的反战电影,故事讲的是,在严寒的挪威荒野上空,英德双方各有一艘战斗机在激烈的空战中被击落迫降。

在这冰天雪地的荒野顶峰,他们狭路相逢在一座挪威猎人的狩猎小木屋里。

四野茫茫,缺少食物、衣服、药品,他们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一边是生死存亡,一边是军人职责,一边是国家荣誉和民族大义,一边是基本人性和日内瓦公约,处于战争状态的敌国军人在生存和使命的天平之间游走,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会结成怎样默契的“搭档”,这部电影一直在利用观众的好奇制造着奇妙的张力,构思出了一个精彩绝伦又倍感真实的奇妙故事。

抓俘虏、画中线、争床位、抢饭桌、攻心术、反挟制,怎样才能在敌人的枪口下维护尊严不失国格,貌似平静的妥协下无时不刻藏着战争的潜流。

但人首先要活着,吃雪下青苔、砸指南针消毒、灌酒为药、断臂求生、砍柱为柴,在死亡考验面前,每个人都必须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诚意。

然而,每个勇敢男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温柔,褪下军装其实大家都是孩子,谈女朋友、拉屎、定方位、投飞镖、打兔子、喝酒这样的小事都在一起摩擦地悬念迭出谐趣横生。

而幸亏,在迷路、断粮、塌屋的威胁下,他们最终能放下芥蒂化敌为友,枪支变成了狩猎工具、斧头变成了医治坏疽的手术刀,他们一起醉酒,一起看极光,一起滑雪橇,在荷尔蒙激烈的撞击中相互欣赏,在肝胆相照的信任中,坦诚交代了内心最深的秘密,最终变成了最交心的朋友。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要面对现实,就当他们情谊交融拧成一股绳,成功找到下山方法的时候,英军的救援部队赶至,晃动的狙击枪瞄准镜左右摇摆,最终扣下扳机,一名德军干部被当场击毙,其他人瞬间回到现实——他们还是敌人。

战争是邪恶的,生存是残酷的,战争使人变成鬼,困境使鬼变成人。

当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被当成厕纸的时候,这部戏的讽刺效果达到高潮,当英军不分敌我的枪口不加审问就击毙“纳粹”的时候,拷问的话筒又传回到盟军一方,在挪威燃烧的战火,究竟谁才是正义的一方?

这是一部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幸亏五名主角有四名最终活了下来,他们最终成为了患难与共生死不离的至交,他们的故事跨越战争和历史,向人们传达着“人性才是最终的正义”的至理真谛!

 7 ) 真实事件的背景介绍

    He-111机组从丹麦基地起飞去轰炸英国海军"弗拉明戈"巡洋舰号,后来被"皇家方舟"号上起飞的三架"贼鸥(Skua)"式双座舰载战斗机攻击并起火迫降在冰冻的湖边;其中一架"贼鸥(Skua)"因为发动机故障迫降在冰冻的湖面上…… 威瑟堡行动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向挪威和丹麦发起的攻击,德军代号为威瑟堡行动(德语:Weserübung),意即“威悉河演习”。

德国在1940年4月9日当地时间0415偷袭挪威和丹麦,据其称是为了要从英法手中保护两国中立。

铁矿在基律纳和Malmberget开采后经铁路运到纳尔维克和吕勒奥的港口(图为1920-1940年国境)自1939年春,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英国政府不愿再次在大陆上开战,认为会重蹈一战覆彻,所以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

1939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上将,与希特勒讨论挪威若出现英国基地的危险,以及在英国之前夺取这些基地的可能,海军认为取得挪威除了可控制其附近海域,也可作为未来对英国作战的基地,不过因为当时陆空军对此不感兴趣,因此希特勒只表示作战重心将集中在低地国家。

11月底,英国战争内阁的新成员温斯顿·丘吉尔提议在挪威海域布雷,这可迫使运矿船更深入北海,英国皇家海军就可在此拦截,不过此提案被鸽派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否决,因为害怕来自中立国家如美国的负面反应。

1939年11月,苏联和芬兰的冬季战争爆发,因外交环境改变,丘吉尔再次提出他的布雷计划,但再次遭到否决。

12月,英国和法国开始计划援助芬兰,他们计划将部队登陆在挪威的纳尔维克,然后穿越瑞典进入芬兰,这也将使盟军得以占领瑞典的铁矿区,这个计划获得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的支持,他们希望获得挪威的合作,这样可以解决一些法律问题,但向此二国发出的严厉通告只得回负面反应,远征计划仍然继续进行,但因芬兰在3月求和导致理由消失。

[编辑]计划阶段1939年12月14日,在相信盟军可能威胁铁矿来源后,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草拟入侵挪威计划,此草拟计划只预计投入一个师的兵力。

在1月14日-19日,德国海军研究出草拟计划的加强版,他们决定有两项关键要素,第一是偷袭,以减少挪威的抵抗和英国的干预,第二是用军舰,而非较慢的商船,运送部队,这使得同时占领所有目标成为可能,因为运输船受到航程限制。

新计划将投入一个军的兵力,包括一个山地师,一个空降师,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两个步兵师,这些部队的任务目标是:挪威首都奥斯陆及周边城市此计划亦要求快速捕获丹麦和挪威的国王,希望可以因此迫使对方投降。

1940年2月21日,行动指挥权交给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将军(Nikolaus von Falkenhorst),他在一战时曾在芬兰作战,因此熟悉极地作战,不过他只有地面部队的指挥权,虽然希特勒是希望统一指挥。

1940年1月27日,最终的计划被命名为威瑟堡(Weserübung),由德国第21军团领军,其内包含德军第三山地师和另外五个步兵师,后者全部未曾上过战场,此计划的第一梯队包含三个师,剩下的留待第二波,有三个伞兵连用于占领机场,德军第二山地师后来也被加入作战。

原计划是入侵挪威和以外交手段取得丹麦机场,但希特勒在3月1日指示两者皆入侵,这是因为德国空军以防空预警为由坚决要求占领战斗机基地,为了入侵丹麦而编成的第16军,包含2个步兵师和第11摩托化步兵旅,整个行动将由空军第10军支援,由大约1000架各式飞机组成。

[编辑]前奏在2月时,英国的哥萨克号驱逐舰(HMS Cossack)违反挪威中立在挪威领海登上同样违反挪威中立的德国运输舰阿尔特马克号(Altmark),并释放约300名英国战浮,希特勒视此为英国有意违反挪威中立的明显讯号,因此更坚定了侵略的决心。

3月12日,在冬季战争已进入尾声时,英国终于决定派遣远征军前往挪威,远征军在3月13日开始上船,但因冬季战争的结束而被叫回且行动取消,作为替代,英国内阁决定开始在挪威海域布雷,然后再登陆部队。

第一批德国侵略船团在4月3日出发,一艘英国驱逐舰在4月8日开始在挪威海域布设第一颗水雷,4月9日德国的入侵开始。

在战略上,丹麦比较不那么重要,除了做为对挪威作战的集结区外,当然做为一个与德国接壤的国家还是必须受到一些控制。

此国国土小且相对平坦,是德国陆军作战的理想地点,丹麦的弱小陆军没太多成功抵抗的可能,一些丹麦部队在清晨与德军接战,损失了一些人。

1000名德国陆军从哥本哈根港口登陆后,一支国王皇家卫队分遣队与他们接战,没打几发子弹,就有几个分队的He 111轰炸机和Do 17轰炸机呼啸过天空,面对德国空军明显意图轰炸哥本哈根平民的恐吓,年迈的国王几乎是立刻投降,换取对国内事务的自主权,结果是独特温和的丹麦被占领时期,特别在1943年夏之前,同时也延后了对丹麦犹太人的逮捕和驱逐到几乎全部撤离至瑞典,在战前估计约有8000名丹麦犹太人中,被驱逐者少于500,失去生命者少于50。

虽然丹麦和其余斯堪的那维亚大至上没什么军事实力,但她们有战略、经济和思想方面的重要性,就如第二位德国全权大使维纳‧贝斯特博士(Werner Best)所称:“丹麦的农业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援助,也是与瑞典的重要接口”。

挪威对德国之所以重要有两个主要原因:作为海军单位的基地,以骚扰盟军北大西洋航运,挪威北方长海岸线是出动U艇攻击英国北大西洋商船的极好地点,和确保经由纳尔维克的瑞典铁矿运输顺畅。

入侵挪威任务交由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将军(von Falkenhorst)率领的第21军团负责,包含以下主要部队:德军第一阶段登陆地点德军第163步兵师德军第69步兵师德军第169步兵师德军第181步兵师德军第214步兵师德军第3山地师德国入侵部队分成多部由不同船团运载:战斗巡洋舰SMS Scharnhorst号和Gneisenau号远距掩护,10艘驱逐舰运载艾都华‧迪尔特(Eduard Dietl)将军率领的2000山地部队前往纳尔维克(Narvik)。

重巡洋舰Admiral Hipper号和4艘驱逐舰和登陆部队1700人前往特朗赫姆(Trondheim)。

轻巡洋舰Köln号和Königsberg号,炮术训练舰Bremse号,运输舰Karl Peters号,2艘鱼雷艇,5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900人前往卑尔根(Bergen)。

轻巡洋舰Karlsruhe号,3艘鱼雷艇,7艘摩托鱼雷艇和登陆部队1100人前往克里斯蒂安桑(Kristiansand)重巡洋舰Blücher号,重巡洋舰(前袖珍战舰)Lützow号,轻巡Emden号,3艘鱼雷艇,8艘扫雷舰,和登陆部队2000人前往奥斯陆。

4艘扫雷舰和登陆部队150人前往艾格桑(Egersund)。

奥斯陆峡湾和奥斯卡要塞一门放在奥斯卡博格要塞的280毫米炮,是其中一门击沉德国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的大炮1940年4月8日傍晚挪威巡防艇Pol III号发现北上中的德国第五战斗群,在与德军短暂接火后被俘虏,她的船长是挪威在这场战争的第一个牺牲者。

除了奥斯陆和克里斯蒂安桑,所有德国船团皆在预定时间完成登陆,在克里斯蒂安桑他们在早上10点才成功突破岸防,比预定时间慢了6小时。

1940年4月9日,德国第五战斗群以重巡Blücher号为首沿着奥斯陆峡湾北上,在0515小时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Oscarsborg Fortress)时,Blücher号被岛上已有48年历史的德国制老旧大炮命中,之后机房又吃了两枚40年前制的鱼雷失去控制,0623小时Blücher号翻覆沉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有830名死亡,船团的其余船只因误以为Blücher号撞到水雷因而让部队提早上岸,这确保了奥斯陆不至于在清晨受到攻击。

此延误使挪威皇室和国会有足够的时间带着国宝和黄金一起转进。

挪威从未向德国投降,而吉斯林(Vidkun Quisling)政府未获合法地位。

因此挪威不属于被征服国家,能够以盟军的身份参战。

威瑟堡行动的其中一个重要部份是用伞兵进攻奥斯陆和斯塔万格附近的机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空降作战,其中进攻奥斯陆福尼布(Fornebu)机场的计划险些变成德军灾难,第一批运载340名伞兵的29架Ju-52因天候不良撤回,后续机队也因此被命令撤回但因沟通不良仍然继续前进,但因福尼布机场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因此仍然成功降落并占领,随着德军不断从机场抵达,奥斯陆在中午沦陷。

哈康国王和国会先德军一步向北转进,吉斯林(Vidkun Quisling)成为历史第一个用无线电宣告政变的人。

盟军援军部队4月14日开始在挪威各处抵达,但因主要港口皆控制在徳军手上,重武器和后勤运送都出现困难,但盟军仍能夺回主要目标纳尔维克,并将港口完全破坏。

6月7日哈康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6月9日盟军最后在纳尔维克的部队完成撤离,次日挪威沦陷。

此次作战耗费德国两个月的时间,是二战被德国侵略的国家中支撑第二久的国家,第一是苏联。

 8 ) 白色

晚上打开风行,点一个不能看点一个不能看,无意之中打开了这部片子。

感恩上帝的恩赐,在再这荒诞世界的冥冥之中,让我选择了它,也许是它选择了我。

如同标题,主人公们的心灵也被漂白,在这白雪茫茫的大地。

片子谈论了战争,理想和友谊这三个永远的话题。

在这苍茫的大地上面的那个小木屋里面,5个来自敌对国家的战士,为了生存,放下了武器,和平开怀,喝酒畅谈。

我爱死这个小木屋了。

说点专业技术上面的:本片镜头比较简单,没有国内电影常用的极限镜头,如果不是美丽的雪景;一素阳光照进入小木屋,让画面产生立体感,诈看来还以为是纪录片。

这种镜头比较写实,容易让我们俯视里面的人物,看到可笑和荒诞,参考《三峡好人家》。

就镜头本身来说带入感不会很强,但是故事很精彩,题材great. 所以我们的感觉也就跟近了。

直到最后看完字幕,除了回忆那几个人的名字对照字幕之外,也深深的出了一口气。

友谊万岁。

挪威 雪的国家,当那个英国机枪手出去撒尿唱着《绿野仙踪》大家在小木屋外面一起看着极光的时候,煽情也达到了高潮。

那一刻,我真是化了。

战争是愚蠢的,是政治的把戏,把人们的美好牺牲掉换取自私利益的行为。

它的哲学片子没有提到,它的必然性片子也没有提到,只是理想的告诉我们,它是丑陋的,这已足够,足够了。

片子挺残忍的,死亡和断臂,但是片子的色调却是诙谐的:“那个房屋的柱子,杀兔子,分界线,处理手臂 等等” 看的我直拍手!

爱死这个小木屋了。

当他们一起吸烟的时候,我也情不自禁点着一直烟,自己的那份小情怀也随着飞扬起来:就在去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去法国边境阿尔卑斯山附近泡温泉,晚上回到了我们出租的小木屋里面,方圆没有灯火,就我们一家,没有烤串,没有垃圾,没有汽车的轰鸣,没有星级的服务,只有白雪茫茫中和我们的小木屋,大家在壁炉旁边,披着被子玩着游戏,说着笑话,喝着啤酒。

我还记得有个中国的女同学穿了一个以前国内的花棉袄,大家都赞美了一番,可是她的裤子不知道为什么破了一个洞。

大家的话题又转移到她的裤子上面。

我的正对面是窗户,我看到特别大的雪花在窗户上。

还能听到也不知道是狼还是狗的呜呜鸣声。

也许是我记忆出错了,也许是电影把我代入了,也许是我自己把回忆美妙化了。

为什么那么美好。

现在身边的空调低鸣,外面的车在叫,楼上的咚咚声,每天工地的噪音,地铁里面的喇叭, 我有点受不了了。

 9 ) 白色严冬:一部细腻的反战片

作为反战片,这部电影从三位德空军和两位英空军的角度把个体的战争观、世界观、价值观娓娓道来。

首先,作为人类个体,他们有七情六欲,有喜爱的人,有歌声,有舞蹈,有艺术情怀,也有人类的基本需求(如厕、睡觉和饱腹);同时作为军人另一重身份,他们有立场,有站队,守纪律,讲军纪,对敌人始终保持敌对态度。

我个人比较喜欢电影讲述双方相处模式慢慢转变的整个过程。

一开始在极端环境下,由于立场对立,以军人身份互相戒备,各种言行都充满了不信任。

即使如此,坚守规则的德国军官依旧愿意让英国士兵上桌吃饭,各方上桌前整理好军人的仪容仪表,在恶劣条件下依旧展示军人该有的风范。

后来在双方互相试探互相了解的过程,都保持着清醒和理性,德国军官会说战争会使他难过,但军令如山。

双方都知道原材料对国家发展而言非常重要,这些都是理性探讨的声音。

我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去谴责一个国家发动战争,但很难去谴责一个战场上的士兵的所作所为,他们都是复杂而矛盾的人类个体。

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几个场景:1)因为英国军官误判,德国军官被指使砍掉了木屋的承重柱,导致德国军官和英国军官俩人都要人肉撑屋梁,德国军官在那一刻破防了,他把自己内心一直以来背负的愧疚感和挫败感都倾诉出来,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人设显得立体真实;2)为了让彼此放下戒备,双方同意在门口外一起弃枪;3)第二次同桌吃野菜时,史密斯既显示自己神枪手的实力又捉弄德国士兵约瑟夫,大伙一起开怀大笑;4)发现地板下的腊肉和酒后,决定一起骗约瑟夫在比赛喝酒酒,但其实大伙都不忍心让他知道自己即将失去那只长了坏疽的手臂,并且同伴还需要亲手帮他砍下来;5)over the rainbow 歌声想起,四人并排站在美丽的极光下,画面切换到盟军也出动了,暗示着这短暂而深刻的友谊即将结束;6)天气大好,终于可以离开小木屋了,但这时史密斯却决定延迟离开,和斯查克一起先探路,让自己的军官留下帮忙一起造雪橇。

他和斯查克至少还一起度过了最后快乐的滑雪时光,我那一刻不禁想到他还曾劝告斯查克,what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to be happy,告诉斯查克可以去巴黎当流浪画家,可以活出自己的色彩,等等,这些共同经历让人无比唏嘘,战争剥夺的何止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起毁灭的还有梦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理解与共鸣、珍贵而美好的友谊;7)最后德国军官信守诺言,被俘后还不忘把英国军官宝贵的打火机归还给他,那一刻双方都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但只能隐忍着,目送对方离开。

幸或不幸,在人类互相杀戮的历史长河中,人性的一点点光亮始终还在,始终带来一丝希望。

 10 ) 冰天雪地里也有温情

北欧的茫茫雪原像是一张温床,让剑拔弩张的英德双方冷静下来。

为了生存大家慢慢放下防卫,在一起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同为天涯沦落人,导致彼此忘记了军人的身份,不忘的是军人间的协作、执行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印象最深的是英军问德军:“你们侵略别人是什么感受?

”德军答:“我很难过,但那是军令”。

最后,随着挪威军人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和谐与宁静,把我迅速从幻想中拉回了残酷的战争现实。

作为观众的我好想他们战争期间就呆在小木屋里,喝酒跳舞,没事再在屋外的极光下面唱唱彩虹之上……若干年后,一对好友能再聚首是对战争和观众最大的安慰。

《白色严冬》短评

看过第三遍,仍然好评。英国人的骄傲倔强和德国人的拘谨刻板,以及双方都有的顽固,民族性的碰撞太鲜明了。狭小的木屋内剑拔弩张的对峙,斗智斗勇,逐渐融化的冰雪和敌意,友谊跨越了隔阂,善良人性战胜了国家战争和政治龃龉,却无法摆脱战争和政治造就的悲剧,令人扼腕。演员都超棒。

6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一群有枪的德国兵把手无寸铁的英国人请进资源紧缺的小屋,然后发生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怪事。剧情没有起伏,没有冲突,没有包袱可抖。只有一群龌龊的观众心急火燎的期待这部影片能够血腥一些。

8分钟前
  • 我们的生活
  • 较差

怎么说呢寓意不错,可片子本身即使到结尾也觉得还差一口气,一般吧

10分钟前
  • Eternal
  • 还行

还行,罗恩演的很出色

13分钟前
  • 血之芬芳
  • 还行

战争外的人性

18分钟前
  • 潜水小鱼
  • 还行

在静默中化敌为友·

22分钟前
  • L.L
  • 还行

主戏的场景很单一,也设定了若干剧情冲突,有好有坏,只有英德民族性格对比这个部分非常出彩,其他我觉得一般。剧情很讨巧,演员也很卖力,但并未展现电影应该有的最佳状态。倒是值得一看。

27分钟前
  • 吉法师
  • 还行

一个充满矛盾的故事原型。可惜现实总是没那么喜剧化,主要情节还是挺无聊的。

30分钟前
  • 黑色南极洲
  • 还行

真人改编最感人了.5个角色平淡的内容,但没有硝烟的一面更凸显战争残酷.Rupert Grint真是长大了!

33分钟前
  • takkitakki
  • 较差

好题材,糟呈现。情节的推进与情感的升华过于明快与想当然,但在部分细节又保持了执拗,显得死板又怪异。

34分钟前
  • 问舟渝晚
  • 较差

很冷静

39分钟前
  • heinrich
  • 推荐

最恨后面一句话。

40分钟前
  • 月又西
  • 还行

嗯,看来英语真是很重要啊! 相信这个故事,但情绪的小细节处理太草率,总是匆匆剪过去了。

45分钟前
  • Estricina
  • 还行

最受不了这类。以真实事件改编什么的,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

49分钟前
  • 世界之夜
  • 很差

所有的战争都是可笑的!

53分钟前
  • 嘿•棒槌
  • 推荐

那么艰难他们都没吃掉断肢,说明他们很挑食阿

58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

别树一格的反战片,剥离一切只剩下人。美丽的极光和over the rainbow

60分钟前
  • 王二
  • 推荐

残酷的战争,以后抵制一切战争类游戏。

1小时前
  • hhj
  • 力荐

三星半。干净简单的片子。

1小时前
  • 树上
  • 还行

好片...天然的矛盾是任何文学创造出来的都无法比拟的...人帅景美...剧情基

1小时前
  • 清:砍过一条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