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情是有迹可循的。
仲原爱上叶子也是。
叶子不算第一眼美女,但是她开朗自信大方的性格很吸引人。
仲原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对于仲原来说,她就是黑暗里的光,总是让人向往的。
所以他爱的疯狂且炽热。
2.这部剧让人反思的是,不管你是不是舔狗,你都会被触动。
也许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无疾而终的单向暗恋。
这种暗恋和照子的感情类似。
只不过照子的感情更为强烈和极端。
最后卑微到尘埃里。
只求留在他身边,不顾身份。
3.叶子和阿守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渣男。
剧中解释他们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因为他们根本不爱舔狗。
他们只爱自己喜欢的人,忽略他人的感受,甚至很享受舔狗的追捧。
人类的本质就是寻求他人的认可,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仍然不太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爱上一个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差的人,真的很辛苦。
4.照子算是乖乖女类型。
她很清纯,文静内向。
因为爱情一次又一次放弃工作,丢失了自己。
她一边瞧不起瑾姐抽喝烫,一边羡慕瑾姐洒脱不羁,还拥有阿守的爱。
但她不恨瑾姐。
因为她深知她们差距。
她永远不可能活成瑾姐的模样。
黑暗中的人总是向往光明的。
瑾姐是那样一个璀璨耀眼的女人。
乖乖女也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啊。
只是她所爱之人并非良配。
她意识到了,但是她不想轻易放弃,她很偏执。
5.印象深刻的是照子和阿守在床上聊天。
他们深知阿守没有什么优点值得被爱。
但是照子还是义无反顾爱上他了。
最初是因为他手很漂亮。
但我觉得这更多是一个诱因。
更深层次是在派对这样热闹的社交场合,两颗孤独寂寞的心,凑在一起了而已。
照子的恋爱脑让她误以为阿守的主动聊天是对她有好感,她就轻而易举爱上了他。
她爱的更多是虚幻中的一个形象。
她爱的应该是自己虚构的人物。
后来她知道了阿守不爱她,却依然不舍自拔,放弃这段畸形感情。
因为她本身是一个缺爱的人,渴望有人对他释放善意。
哪怕这个人很瘦又有点驼背,她都会觉得很可爱。
一点温暖就被她无限放大,大到可以抛弃自尊自爱,沦为他的舔狗。
如果你本身就有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自卑,缺爱等等。
这些问题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
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积极自愈。
如果你指望通过爱情来满足自己这些需求,很可能会让你的爱情喘不过气,最终陨落,两败俱伤。
安全感不是他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
爱情是两个独立的灵魂相互吸引,产生连接。
不是一个人渴望从另一个人身上无限度索取爱和满足。
我还是相信爱情是锦上添花,不应该是雪中送炭。
「25岁以后的恋爱,不是从“我喜欢你,请和我交往”开始的,而是两个人不知不觉就在一起了。
」自然接近也自然消灭,瞬间喜欢也“停止喜欢”。
爱是凌晨两点去买对方想喝的啤酒,爱是希望在对方33岁成为职棒选手或大象饲养员的人生规划里有自己的存在,爱是喜欢的类型因某个人而重新定义,爱是希望对方感到寂寞的时候第一个打电话给自己,爱是“一瞬の梦”,爱是卑微的,单方面的,又得不到回应的东西。
为什么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心甘情愿不顾一切地去爱呢?
饲养爱,如同饲养一只象,如此庞大,又如此令人绝望,不知道会得到什么,还是忍不住地不断付出。
PS.孤独是什么,爱是什么,今泉力哉一次次地在年轻人心上划刀子😭PPS.这部和《夜以继日》《你的鸟儿会唱歌》被摄影师滨田英明列为2018年邦画TOP3,大概是年轻人爱的迷失三部曲了~
本月的第三堂恋爱课,如果说前两次是爱对了的双向奔赴,那么这一次却是爱错了的遍体鳞伤。
其实爱情无关对错,正如牡丹亭里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遗憾的是爱得不到对等的反馈,甚至被无视被负向反馈,于是陷入“爱情是什么”的感性漩涡。
爱情是一场自伤的博弈,无所不能无条件地付出后的被惦记赢不过看似不能自理的被需要。
女主小辉爱男主小守,于是随叫随到、卑微地等待着男主想起她时的呼叫、丢弃无所谓的工作因为在喜欢的人面前其余一切都变得无所谓,换来的却是男主的利用、拒绝和备胎,因为他的内心并不需要这类让自己毫无存在感的照顾式爱情,而他与堇姐在一起时,没有被照顾却无力偿还的负担,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堇姐面前把自己也活成了小辉爱他时的样子;同样遭遇的还有叶子和仲原,仲原无条件的爱只是期待叶子寂寞的时候会想起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希望她幸福,就算不是我也可以”而告终。
这是不对等的爱情的常有的样子,要么爱的遍体鳞伤,要么选择及时止损。
爱情是一场自尊的博弈,这场博弈本没有输赢,可在结果显而易见时谁先承认谁就输了。
最心疼的一幕是小守来找小辉,小辉本来已经在慢慢地拒绝有求必应,可这个郑重其事的电话和一碗小守亲手做的味增乌冬面还是让小辉卸下了心防,连带着我都以为剧情有了反转,可现实终究是以伤人的姿态出现的,他告诉她以后希望保持距离,不想利用她的喜欢而为所欲为,可小辉却强忍着伤心告诉小守她并不喜欢他,在之后的相亲中她也努力地表现出了对相亲对象的兴趣,只想换来小守的内心不愧疚。
表面上的不承认不服输,实际上却一败涂地。
向来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连喜欢的人的类型都是,无论换过多少个前任,到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喜欢的依然是那一种类型的,即便被虐千百遍,比如小辉还是会喜欢那个在朋友的婚礼上解救她尴尬的小守,依然愿意加入这场只自伤无自尊的博弈。
观影者的我们内心希望仲原和小辉都能找到那个爱他们的人而不是他们爱的人,只是到头来我们大家都是自我欺骗而已。
不愿认输的人往往输的更惨,因为认真你就输了。
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喜欢我的人我不喜欢。
这种无可奈何的命题,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吧,虔诚的转发祈祷双向奔赴的微博,可内心又在感叹这种概率究竟有多低,才这么难以实现。
虽然,我还不至于像女主一样放弃工作、为了男主义无反顾,但那份围绕男生团团转的心情确是共情了,我喜欢的那个人跟守很像,长得瘦瘦高高,有一双好看的手,孩子气,或许也是我放大了他的特点,在其他人眼里,也许就是个普通人,但自我滤镜加持,就显得那么些不一样了。
对啊,你有哪里值得喜欢的呢?
有一种爱情,叫千年备胎,被人招之则来,挥之即去。
还有一种爱情,更可怕,别人挥之还不去。
今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就有一部电影,讲述了这种病态的“爱”——《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都市白领小照(岸井雪乃 饰)在朋友的朋友婚礼上认识了瘦瘦高高,有点驼背的阿守(成田凌 饰)。
从此为他付出了所有时间、精力。
开篇即是阿守生病了,让她方便的话帮忙带一份晚餐来。
她就千里迢迢赶到他家,帮他做饭、打扫卫生。
“山田,你不用做这些的。
”阿守说。
“山田,你不用做这些的。
”“顺手的事。
”小照说。
“顺手的事。
”直到阿守把她推出家门。
“我要睡觉了,谢谢你山田”我以为阿守是心疼他这个女朋友,看到这里才知道,原来阿守是不想她介入自己的生活。
后面也一再表明阿守的这种心理。
即使他已经和小照同吃同住,一旦发现小照帮他整理了袜子,马上就冷下脸来,把她赶出门。
头也不回地把小照孤零零地扔在街角。
被阿守赶出门,拎着大包小包的小照但话说回来,阿守只是不想让小照介入他的生活,和她再亲密也留有一定的距离,称不上“渣男”。
毕竟,阿守从来没对小照说过,我喜欢你。
在他的理解里,他和小照只是一起玩得比较开心的伙伴罢了。
但在小照眼里,可不是这样。
小照一开始就认定了“阿守叫她是喜欢她”,由这个错误点出发,才会“过线”,才会生出这么多希望和失望来。
不管前一晚自己感到多么屈辱,只要第二天的电话一来,她就立马抛下手头的工作跑出去......为此接连放弃了两份工作。
对于小照来说,有情饮水饱。
甚至到最后,为了能继续留在阿守身边,而对阿守掩盖喜欢他的事实,和别的男生暧昧。
小照挽着别的男人回头看阿守这是深爱么?
这是病!
跳出常规思维,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中的感情真实到令人心惊!
曾经,你是小照么?
恐怕很多人都会承人,是。
“我对阿守的,那份夺目的执着,究竟是什么呢?
”
小照“这着实算不上是喜欢,也绝对不是爱了。
”
阿守小照并不糊涂,相反,她很敏感。
在阿守第一次赶她出门时,她就表现出了沮丧。
被阿守第二次赶出门后,她一个人凄凉地站立在街角,看着阿守头也不回地远去。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破口大骂,同时对小照怒其不争。
这是一种病,一种情感疾病。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用另外两对恋人多角度呈现了这种疾病。
阿守与堇姐,仲原和叶子。
他们的关系,和小照与阿守一样。
前者永远被招之则来,挥之不去,后者永远有恃无恐。
(从左到右)叶子、小照、阿守更有意思的是,叶子的父母,也是这样一种强烈不对等的屈辱关系。
“我妈妈就是以前说的妾,爸爸对我来说就是小时候偶尔来家里的叔叔而已。
”
叶子“那家伙很淡然地给我妈妈看他自己孩子运动会的照片,他根本看不起我妈妈啊。
”
“对啊,他根本就看不起我妈妈啊”可悲的是,叶子继承了父亲对待感情的方式,变成了下一个“施暴者”。
而阿守对待堇姐的方式,完全就是第二个小照!
被堇姐无视、随意驱使,阿守觍着笑脸迎合讨好的样子,全程被小照看在眼里。
不知小照有否从阿守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与其说阿守是个受虐狂,不如说他是向往成为堇。
神经大条、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非常自我的堇,身上有阿守没有的男性气质。
堇阿守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骨子里,他胆小、懦弱,同时又拒绝背负责任,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
堇看得很深刻,她说:“虽然他为我做了很多,但其实很自我。
交往前很关心对方,但一旦正式交往,肯定以自我为中心。
”
堇姐那么,小照何尝不是这类自私的人呢?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小照和阿守的这种病态的感情,根本不是纯洁美好的爱情,而是一种自怜。
他们内心都有深深的自卑和不满足,通过索取别人的感情来填补内心的漏洞。
“这些东西,我早就已经不在乎了。
”爱情是给予,是给对方带去满足。
而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不顾对方的不适,沉浸在自我牺牲里。
自我牺牲,亦是一种强加。
小照质问叶子:“你有感到寂寞的时候吗?
”目色悲恸。
“我在问你有感到寂寞的时候吗?
”叶子一愣:“当然有啊,你以为我是什么人。
”
“你以为我是什么人”同样寂寞,叶子选择攻击,小照选择自虐。
本质上都是一种极端的自私。
我想起了日本劳动省的一项调查,称近年来日本“草食男”兴起。
所谓“草食”,即对社交没有兴趣,工作上没有上进心,觉得恋爱婚姻不过如此。
喜欢独处,远离亲密关系。
来自百度学术究其原因,与日本泡沫经济后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低迷期有关,“草食男”们正成长于这个时期。
经济衰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形成了这种“草食”性格。
我们常常能在日本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男生:
2019年日剧《我,到点下班》中的吾妻彻很丧,得过且过,性格孤僻,毫无朝气。
吾妻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爱情是什么》这部电影虽然着眼于两性关系,但对日本青年男女的状态也做了细致入微的呈现。
无论是小照的“只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就会喜欢别人”的饥不择食,还是阿守迷恋堇姐背后,对强者的崇拜和深深的自卑,都是时代的造物。
两小时的细细铺陈,不紧不慢地将人物的情感粘连雕琢得入木三分,背后人物内心的匮乏清晰可见。
小照和阿守话说回来,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何尝没有几分“草食系”的影子?
这,又是另外一话了。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我们当然要去爱,去勇敢的爱,去努力的爱。
因为爱情就是因为让我们变得勇敢,变得会感动,变得会付出。
但是我们忘了,越是美好的,就越是残忍的。
越是没有道理的,越是充满着未知。
所有的顺路其实都是因为你,今晚月光那么美,是因为和你一起……种种,愿意为了对方辞掉工作的女主角,凌晨两点为对方去买啤酒,洗澡的时候一个电话就放下去接,为对方整理袜子,明明自己很懒,也可以为了对方创造一次一次的惊喜……爱感动了人 也感动了自己。
女主角当然是很勇敢的,我们也是同样,但是我们忘了,我们的勇敢,我们的爱,应该是给同频的人的,否则就是感动自己。
对方乳糖不耐症,你拿了一瓶牛奶,感动了自己,却给对方造成了困扰……诸如此类,我们并不能把对对方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爱。
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很多人都弄反了。
我们憧憬爱情一开始绽放的无限美好。
哪怕是一呼一吸都是心跳。
但是我们的也应该知道,任何时候的美丽都伴随着陷阱。
我们当然要勇敢,勇敢面对失败感情中的自己。
两个人的分开,在最后一刻,所有的“爱”可能只是你想象中的美好,任何东西都是转瞬即逝。
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双方感受对方爱意的力量,不是捆绑,不是束缚。
而且在两个人共同的空域自由的飞翔。
如果有一天你会变得更好,那我可以放你去追随更广阔的天空。
如果你觉得我的爱给你带来了困扰,那我就安静的退出,去总结,去想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有什么相处的地方需要去改进。
这才是爱给我们带来的,甜蜜和思考是并存的。
外表是开始,内核决定长度。
我们总以为爱了就要坚持下去,不管发生什么,不管两个人开不开心,不管双方是不是还需要这个爱……我们总在感动自己,却忘了每个人接受到的爱是不同的。
所以啊,爱情是什么,谁又能解读透彻?
我想,勇敢去爱,也勇敢面对失败。
勇敢的期待着,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不要在想要爱的时候去犹豫。
勇敢生长着,每个人的出现都有他的意义,和一个人恋爱的感觉是这样,和另外一个感觉又截然不同……最后的最后都是让我们变成更好的我们。
勇敢去试,去试错。
去碰对,但是同时也不要迷失自己。
爱了就爱了,错过就错过了。
并不是因为下一个更好,而且你会变得更好。
共勉。
这个电影的故事基本就是个单相思的几对,山田对田中守单相思,田中守对谨姐单相思,摄影男对叶子单相思,在单相思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时,最好的方法还是就离开吧,只有对方寂寞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对她(他)的好,摄影男就是这样,反而叶子后来回头来找他,而山田小姐估计也看到了如此,所以才会主动和第一次见面的神林亲密,估计后面要再拍就是田中守终于回来找她了。
不过说实话,对这种完全失去自我去喜欢一个人我个人也不是很感冒,喜欢一个人也得保持自己的个性,没了个性随意去凑别人深夜两点还出去为了他买啤酒实在不值得,估计小守也是因为觉得山田太喜欢他而感到这份爱太承重了,所以才对山田说不如谨姐来的轻松。
年纪大了才发现单相思还是早点断了的好。
关于堇,其实我有很多想说的。
她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或许是隐藏式悲剧人物。
女主或者说是叶子,叶子男友都是因为喜欢别人,从而塑造自己。
而堇,因为男主的喜欢,而塑造自己。
堇不是不喜欢男主,而是男主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堇,所以男主理所当然的没有表白,堇迫不得已的接受男主的没有表白。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故事的女主很可怜,但是女主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可取嘛?
一味地付出和讨好在多数情况下换来的只会是不被对方珍惜以及对方不拿自己当回事。
这一点可以分别从山田&小守、仲原&叶子、小守&堇姐印证。
每一对都是前者在为后者付出,而后者把前者对自己好视为理所当然。
正如电影中的那段话,“臣子们无法忤逆皇帝,对于皇帝提出的无理要求臣子们会全盘接受,后来皇帝愈发变本加厉,最后他们已经分不清他的要求是否残忍了。
至今我都觉得皇帝很残忍,但其实,对皇帝听之任之、不加劝阻的臣子们,也许比皇帝残忍得多吧。
”的确,臣子们是残忍,但他们是对自己残忍,因为他们都还没有学会好好自爱,谈何爱人?
可以说故事一开头我就猜到了结局——山田和小守不可能成。
我不觉得这种看似是在牺牲实则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的“痴情”可取。
毕竟没有谁离了谁不能活不是嘛。
可能爱是单方面付出,但爱情不是也永远不会是。
今泉力哉让男性的消极回避与女性的勇敢独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日本年轻一代对亲密关系的碰撞博弈以及自我认知力量的成长。
今泉力哉的视角明媚鲜妍、吐气如兰,他迷幻摇滚下的长焦慢镜头也如同青春的电流,激活角色的自我超现实对话,拨云见日般展现情感长冬之后春暖觉醒的女性意识,而质感强烈又肌理柔和的大象皮肤大特写,正是女主角朴实优美的心理面貌降临在奇异大陆幽深之处的生动写照。
谁受的了凌凌从浴室里探出头来问要不要一起洗呢?看日本爱情片好像从来都不抱有什么普通的期待,他们注定不顺利圆满,爱而不得,艰难又痛苦。有那么几个瞬间完全被击中,小光反驳叶子自己曾经喜欢肌肉男而是说理想型是瘦弱驼背,对啊遇见喜欢的人理想型就完全不存在了。床上那场小守已经完全坦白自己的缺点却也说出不要再见这种话,搞不懂的男孩。不要说渣男了,只是没那么喜欢又各取所需罢了。
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总是徘徊在求不得和退而求其次之间
这个海报也太具有欺骗性了,这一幕完全没有出现在电影里……
简而言之,就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123分钟的爱情片,能那么细致入微的描摹一种爱的状态也是不易。
文本内容稚嫩,像在微博上看情侣们发牢骚,枯燥。
寡淡,无聊的戏,甚至比不上电视剧。是旬报越来越水了,还是日影这两年好电影太少了。市场开始萎缩,新老断层。
可能期望有点高才给两星吧。虐版《爱很美味》,适合取景鼓楼望京常营古北水镇。
不知道,只知道,爱上一个人可以有一万种理由也可以没有任何理由。但不爱了,只有,只需要有一个理由。
勉强三星吧
男主太丑,女主太恋爱脑 乏味
舔到最后不仅一无所有连自我都不存在了 爱情是什么 大概是食物链 (笑死这是成田凌本色出演吧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23307785/
丑女和渣男,一个比一个难看,尤其长的难看
一部为了让平时绝不会去电影院的shibuya年轻人们看完后惊叹「めっちゃ気持ちわかるんだけど」的刻意且无趣的电影。
单恋是不是就处在爱情食物链的底端,连你自己都不记得的梦想都可以帮你记得,比如三十三岁之后做宫大工,棒球小子还是大象饲养员,把自己低到尘埃,到底是因为爱你还是爱自己,或许是只能爱自己,所以最后慢慢成为你。但比得到你好的事是,双恋从得到那一刻开始就要走下坡路,而单恋可以在爱自己的过程里慢慢升温。
舔狗的圣母日记,折磨。看完并不想知道爱情是什么,只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好好当个打工人。
在本片中,爱情看上去像是一种逃避生活的幻想,它可以麻醉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却又没法为生活中的疑惑递出解决方案。于是就可以看到女主的生活越来越差,而男主的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她从生计的顾虑中摆脱出来。
爱情就是只有付出给「你」,我才开心。女主的行为已经不叫喜欢了,她那种自以为是的全然付出对男方其实是一种压力。到最后都变成了一种执念了,这时的爱又有多少纯粹的喜欢在里面。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只是在用"喜欢你"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呢?爱情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就是喜欢你,喜欢这样的你,别人再好我都不要,我只要你。
是我比较讨厌的一类片。是先有情感再有文艺段落,导演让我觉得刻意。
爱情是舔到最后一无所有也要第二天起来继续给你发早安
太惨了!做人还是要诚实啊 喜欢就是喜欢啊 丢脸就丢脸吧 因为总会有一天会过去的呀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