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和大多数日本电影电视剧的主要套路是差不多的,呵呵..,我还是爱上了这部电影。
首先佐藤健的表演打动了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看过他演的其他作品,他的每部作品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
我喜欢他将这个角色表现得就像是原本的他自己一样。
听说这个电影和原著有很大的改动,我没看过原著,但是电影真的很吸引我。
看到最后的时候小雄的坚持和大家一起站上台时我也不禁和他们一起流泪,说不上是什么感受,也许是内心的激动,也许是他们给我的无限感动,但我很肯定的是当时我就像和他们站在一起一样,一起放声歌唱。
最后说说我不喜欢的地方,我觉得有的情节太过于拖沓,没有跟上整部电影的节奏。
主要的角色心里刻画得不明显,但还好演员选得很好,稍有所帮助。
以上全是个人意见。
不好意思套用了李安电影的标题。
没看动画,自然也就是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
1.150分的长片,看的生肉档,完全不违和。
一个让人血脉喷张的夏天故事,不愧是堤幸彦导演的作品,笑点和泪点都满载。
2.主演的六个人里4个人都出演了帅管,而电影大概也就是帅管后不久拍的,演员们的合作自不必说,整体表演都很精彩。
3.水弟和忽那汐里不愧是归国子女,英语说得真棒。
而忽那汐里绝对是惊喜,大概她是三次元胜过平面照的类型,从毕业之歌我就发现了,意外的是个帅气类型的女生。
无论是跟水弟的兄妹部分还是跟砂糖的情窦初开部分,每个都很萌。
4.全片最亮的我怎么想都是桐谷健太。
妄想课长大人就绝对是精分的,演什么是什么。
要仔细留意他的rap部分,绝对精彩。
6.中村DD不熟,可是中村DD好嫩。
7.三观不正的我其实并不反感经理,别告诉我这片没人做字幕是因为经理。
他现在在霓虹人气那么高,以后大概会出演更多优秀的作品,还请字幕组放作品一马。
8.砂糖唱歌的部分以配乐带过去,其实可以理解。
每个人对于“感动人心”的歌声定义都是不同的,在那一瞬间看到观众们吃惊的表情,其实已经很震撼了。
不过听过砂糖唱歌,觉得不错,要不要考虑跟春马合着出张砖神马的?
9.酱油君们集体出彩。
比如一闪而过的有吉弘行,送水的品川佑,饭馆里的师傅竹中直人桑等等,一个一个都是惊喜。
10.音乐的确是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
在一瞬间,你感觉到了风起云涌天地变换,在那一瞬间,世界仿佛只有你一般。
11.说到底乐队的故事也是热血的故事,看着他们总能让人想起去音乐节的时候。
片尾的演出部分绝对是全片的亮点,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过一个乐队式的夏天。
如果可以的话,好想看这个乐队的几个人实体开个concert神马的。
光想想就已经很热血了。
无意间下了电影版的beck。
无意间点开了就一直看下去,洋洋洒洒2个半小时,续写了那些年轻人对摇滚音乐的憧憬。
很久不知道梦想是什么的我也被感动的不行。
可能真的需要这样的一部片子去感动人,去教会人们什么是梦想,怎么为梦想去拼搏。
一直觉得摇滚歌手是一种悲情角色。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才华却没有赏识的龙介,一直被欺负而默默忍受的小雄,得不到自己所在的地方的承认的千叶,平凡的樱,温情贝斯的平。
就这样的悲情小人物组成了BECK。
我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不完美才能产生化学作用。
而那些化学作用正是音乐需要的。
可能真的如此。
我们大多都是平凡人。
但是总是以为自己是特殊的。
在兜兜转以后才发现,原来平凡才是真。
日本的电影还是给人编织了一个美丽梦。
让无数人去追逐的的魅力泡沫。
不过说实话,能死在这样的泡沫下,也值了!
片中没有着重表述夏天这个概念。
但是这样的故事无疑是发生在一个燃烧的季节。
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真人版拍成这样,原著一定不会差,期待。
忍不住扯一扯NANA比较比较。
如果nana是一部少女漫画的话,beck无疑是一部少年漫画。
不说原著,但说电影版,表面上来说,beck的选角比较好,和原漫画对比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这容易嘛。。。
另外不知道演员自身会不会这些乐器,但是至少在电影中表现得很专业,相比nana真人版就差点,吉他和贝斯弹得动作,激动之处的癫狂都一模一样,太假了。
nana的中心是两个女孩和她们各自的爱情,乐队处于次之的地位(也许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也可以说二者各占一半),而beck则是着重于摇滚乐和燃烧的青春。
关于青春相当羡慕那些有梦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更加羡慕那些有才的人。
当他们已经站在梦想的舞台,即使有些怯场也毫不退缩。
我不知道我可以为我的梦想牺牲多好,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为了我的梦想去没日没夜的打工,做一个搬运工,做一个交通协警。。。
我们只能唯唯诺诺地站在舞台下,被他们感动和带动。
关于摇滚乐其实我不太懂摇滚乐,那么仅有的一点知识也不足以解释摇滚乐,只是看到少年们站在舞台上,鼓手敲响鼓棒,贝司开始第一个低音,吉他开始solo,我们就被卷入那样一个奇妙的境界。
不由自主地和着节拍和尖叫。
小雄对音乐有天生的灵气,龙介则是在吉他上有天生的才气,不论是摇滚还是布鲁斯他都有透彻的理解。
非常喜欢阿平这个角色,沉稳安静,就如同贝司在乐队中的角色,低调配合鼓的节奏,稳住核心,而阿樱则在电影中不太出彩。
关于这个电影我觉得我不看原著就看电影的硬伤是很大的,明显感觉到电影在囫囵吞枣,虽然有两个半小时,但是感觉还是很跳跃,几个主要人物都没有详细刻画,比如艾迪,比如真帆。
另外是小雄的歌声,静音处理我觉得是明智和正确的。。。
因为砂糖同学应该是表现不出天籁之音的吧,静音的话,每个人都会出现自己的天籁,这一点导演是聪明的,得不到表扬就只能少挨骂吧,但是这样处理还是会让观众小失望。
另外,电影的歌灰常好听,最后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相当给力关于最后撇除一点失败,还是畅快淋漓地结束这部电影。
每个人都对青春梦想和音乐有着不同的看法,正如同我说dark blue ,你却回答blood red。
可能我真的对摇滚无感吧,从来不会在激烈摇滚乐中摇晃脑袋的我,最终还是看了这部BECK。
这是一部热血摇滚少年的电影,从平淡人生走上闪亮舞台,实现了一次破茧重生。
其实,和很多热血少年的故事有类似的地方,只是换成了摇滚的背景。
片中水岛宏的英语口语让我有点惊诧,打破了以往我对小日本英语蹩脚的偏见,尤其在片头和几个老外打架的那段,真TMD的带劲。
我倒不觉得做作,的确把长期生活在纽约的习性给表现出来了。
唯一搞不明白的是小雄的歌声在整部片子中都不曾听见,这是为什么?
难道因为天籁得无法用常人嗓音来表达了吗?
我还为此挣扎地看到他们登上Greatful Sound的舞台,心想最后总得一鸣惊人了吧,可是。。。
权当这是导演故意设置的电影漫画表现形式吧。
热血青春摇滚片,live时小雄的声音都被消音了,不过也不算遗憾,最美的声音肯定会在心底浮现出来.看过动画才来看的电影,剧情没有维和感小细节改编的蛮顺畅,水岛帅是够了,表演太夸张,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花男出不来了.佐藤是近来比较看好的优质小正太,可惜这片子里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音乐锻炼还不够丰富吧.要是让jin或者kame来演没准儿更有feeling
这种电影不可能列入我喜欢的行列,我是个跟动漫一丁点关系都没有的人,这个动画片儿是我成年之后唯一一个正经看过的动画片儿,于是我把这个电影看完了。
第一个镜头一出来我就有点儿不太想看。。。
小熊不萌,龙介也不酷,还你妈把小熊的声音给去了!
千叶塑造的挺好不管怎么说,日本子做东西还是挺敬业的,即使是烂片儿你也不舍得像骂中国导演一样骂人家再就没啥想说的了!!!!
虽然消声令人不免感觉完整性的失缺,但是本身音乐也是各有所好,对嗓音也是各有所爱。
音乐题材不仅仅在于音乐,而在于音乐渗透出来的精神。
音乐本身是情感无法简单语言化后最好的抒发形式。
音乐传递情感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情感本身是音乐的前提。
这也是为什么live往往比CD更能打动人,是因为现场本身会让情绪放大。
BECK的音乐其实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尤其像我沦落到只听darkwave、Gothic的人来说这类音乐并不能特别打动我。
但是片子里面散发出来的那种精神与情感无疑是成功的。
这比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日本摇滚片都要纯粹得多。
我以为认真去做 就能实现我的梦以为写首好歌 走路就能抬起头以为骑摩托车旅行就能变英雄现在的我 失去了冲动好久不写评论了。
从这一周从bitter blood一直补佐藤健的片子,这是打算补的最后一部了,佐藤健真是太可怕了从蠢萌到剑心到小雄真真的演什么是什么完全没有会想起他演的别的角色。
自己在书桌上看完这部电影,一时间感动的,自己瘫在椅子上,说不出话的。
想挑首歌做背景音乐写下来记录一下。
其实作者把小雄歌声消音也是对的,毕竟这种彻底感动身心的声音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的的吧。
演奏最后一首歌的时候彻底被感动的鸡皮疙瘩。
从小学钢琴,学长笛,没有走专业但是业余都过了满级。
就算有那么大一部分的人生是和乐器度过,一次次的练习,我从来没有什么热爱音乐非音乐不可的觉悟。
大概是因为都是母上让我去学,又大概是她让我好好学的原因就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加分。
我以为我不喜欢乐器不喜欢音乐,可是当我再也不用每周练习几首歌曲再去老师那里交差,我忽然又频繁的弹琴起来了——其实还是喜欢的吧。
不知不觉的我竟然22了,感觉高中毕业还是昨天。
忽然觉得自己的高中时那么苍白,没有投入身心的为一件自己深爱的事情努力过。
梦想到底是什么,到此刻忽然意识到,能够憧憬已经是一种快乐了吧。
到这个年纪,在既定的路上我已经走的太远了,只能在可以看到的选项里头选择自己比较不反感的一项了。
只是比这更可怕的大概是——到底什么事梦想,什么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这些能带给我满足与快乐,似乎好好睡一觉,逛个街买点衣服,也能带给我。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确是以为自己有很多种可能性的,我会的多,做得多,脑子也不错,长得也不算丑,对未来有很多憧憬。
只是现在纯粹的为了满足一个个既定的要求,一个个应该满足的目标,但是所谓的——每一天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每天都过得不好。
这些话说出来似乎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会得到的评价大概就是“作”“天真”“不切实际”“矫情”了吧。
只是,在每一次陌生的人甚至面试的时候认真的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我都会认真的告诉他们我那个想了十年的梦。
我也在可以妥协的情况下默默的自己坚持着。
大概看这种电影就是给自己一些力量了吧,虽然不甘心又懦弱的成年人,看这种片子除了憋屈大概就是憋屈了。
不过我还是相信的。
不过——从没想过要出国会出国的自己,在高中每一次听COLDPLAY的FIX YOU的时候幻想着也在现场全场大合唱,虽然不可能但是我当时相信自己一定会哭的。
后来各种转折的,忽然未来重新充满了未知可以奋斗,就出了国,然后就自己到了COLDPLAY的演唱会,然后就和全场一起从头到尾站起来的唱起来。
也在FIX YOU的时候真的,和我想象的一样和全场一起合唱的哭了,和我以为不可能的想象一样。
就像电影里,那几个估计在所有成熟的成年人眼里都是幼稚天真不靠谱的乐手,在音乐里看到了憧憬的,在雨中和所有观众一起享受他们带来的音乐景象,并且真的靠自己努力在最后实现了。
忽然在现在这种hopeless endless helpless的无力却必须努力的状态里,找到了一点力量。
我做不到不顾一切的追梦,我放不开太多,甚至实现不了,其实可以好好睡一觉轻松的过日子好好逛街买衣服,也是幸福吧。
但是果然,我还是想在体验一次,实现不可能的想象的幸福。
很久之前就看过了,现在又突然想起这部漫画,接着想到电影,忍不住又杀回来说几句:垃圾,垃圾中的垃圾!
演员演得不好,对原漫画又把握不了,开口又唱不了,只剩下一堆shi……只可惜浪费了那么大的场面,可惜哉!
让人想到北京乐与路,呵呵,完全没得比。
日本有很多导演真不咋地,空有很多资源和经历却只能拍出这样的东西,真是浪费。
以前喜欢漫画 至死不渝的爱 ,听说出电影版了,跑上网一看,快吐血了,完全不知所云,垃圾的程度真是和这部的导演有得比。
呵呵,岛国有很多的VV什么导演都是想拍电影而不能只能在VV电影里面过一下瘾,呵呵,估计就算让他出人头地了出来拍的东西也是这样,不会好到哪里去……小国心态,在电影上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没有字幕啊,混蛋,还是很感人
能缩短点就好了
无限量扯的片子,没有bandage看着朴实。。。但是支持水岛宏~~~还有内牛逼的英文水平
音乐很好听!但是对于小雄没有唱出来感到很怨念……
虽然完成度不高 但是还是有很多闪光点 另 消音是硬伤
真的不能忍受动漫式的造作与夸张,尤其什么被追杀这一桥段太中二了吧,佐藤健的歌唱,浮现的空景也是动漫化的处理,所以抛开这些,呈现的摇滚成长故事其实是毫无新意的。
热血可以,天籁般的歌声我就是真的没听到了……
音乐垃圾
关于小雄一开口就消音的问题,大致上我是能理解导演良苦用心的,毕竟这是被真人化后大家最瞩目的问题,能达到那种夸张效果的声音在人间毕竟不好寻找,消音也是无奈的选择,只是真的很希望在最后的最后还是能有震撼的人心的声音出现,除此之外,电影各方面的完成度都很高,向井理露的很多……
写了一篇2B评论……感脚自己又2了不少……
看完片子一股无力感:“老大,你唱啊T口T,你别静音啊!!!”……我勒个去,这是硬伤,其实其他的嘛,作为一个日本青春片儿还是很过关的,佐藤健真嫩啊=v=
少了的那颗星是祭奠我们小雄被阉割的声音
小雄演唱的时候像是劣质的被消音的卡拉OK伴奏带,天籁只能靠自己想象了,真他妈的不爽。内心戏太长看得有点焦躁,没看过漫画,所以有些地方不能理解,想找来漫画再看一遍。
之前动画都没看下去 电影更作 要作就作个彻底 还不咸不淡的
唱动漫里的歌曲你们会死么!!!小雄的声音在哪里!!
消音不給力啊
这是一部你听不见声音的关于声音的片儿,但却感动得你内牛满面
砂糖一开口就用风起云涌来搪塞我们。。。
你妹。
也许这就是 若者のすべて 吧。健太果然演技担当,消音处理且不论,叙事刻意了些,及格的漫改。片尾oasis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