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夜

ひとよ,那一夜:母亲是杀人犯(港),那一夜(台),Over Night

主演:佐藤健,铃木亮平,松冈茉优,田中裕子,音尾琢真,筒井真理子,浅利阳介,韩英惠,古谷仁,大悟,佐佐木藏之介,井上肇,桑原裕子,池田优斗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一夜》剧照

一夜 剧照 NO.1一夜 剧照 NO.2一夜 剧照 NO.3一夜 剧照 NO.4一夜 剧照 NO.5一夜 剧照 NO.6一夜 剧照 NO.13一夜 剧照 NO.14一夜 剧照 NO.15一夜 剧照 NO.16一夜 剧照 NO.17一夜 剧照 NO.18一夜 剧照 NO.19一夜 剧照 NO.20

《一夜》剧情介绍

一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开始于十五年前。稻村小春(田中裕子 饰)有一段非常不幸的婚姻,她的丈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加暴力狂,当这个男人试图将暴力发泄在他们的三个孩子身上时,身为母亲的小春再也无法忍耐和坐视不管了,为了保护孩子们,她亲手杀死了丈夫,锒铛入狱,也就此改变了稻村一家人的命运。 一晃眼十五年过去,稻村家的孩子们早已经长大成人。长子大树(铃木亮平 饰)重蹈了母亲失败婚姻覆辙,正在同前妻争夺女儿的监护权。次子雄二(佐藤健 饰)一心想要成为记者,但如今只能够在杂志社打零工过活。最小的女儿园子(松冈茉优 饰)因为母亲的入狱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梦想中的人生,成为了酒吧女招待。当小春刑满释放回到子女们身边时,他们分崩离析的关系能够得到修复的机会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圣剑传说玛娜传奇-TheTeardropCrystal-尖刀班我的2008班淑传奇浪花淘尽自由之丘永远闪耀正确的卡多地心引力爱的千丝万缕谈谈情说说性狂飙古惑仔铁猴子传奇之侠盗迷踪超脑48小时让我聆听爱的歌声乙方甲方第一季龙马精神迎妻接福我的小小国度患难真情毕业季永不消逝的电波斯塔内DA师莱克伍德狼群出动我是你的眼功夫熊猫4校花诡异事件我的军中情人2

《一夜》长篇影评

 1 ) 若你和诗人一样孤独

这是一部关于诗人、诗歌和理想的电影。

诠释诗歌这种抽象的艺术和诗人这种另类的群体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就显得太不解风情了,于是影片中穿插进的动画、歌舞、对口;定格、叠影、黑白等等手法使得整部电影奇怪地融合了疯狂动荡和苍凉压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调子。

疯狂荒诞的那一部分便是现实中的世界:坚持当一个伟大作家理想的欧阳云飞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甚至落魄到只能用软件来帮自己创作(更讽刺的是在这部电影拍摄几年之后网上真的出现了一种类似的自动写诗机);一心想当空姐对各种航班班次了如指掌的方芳却因为色弱被无情地拒之门外;文艺圈名人的成名都是依靠无聊的对骂、炒作、吹嘘甚至色相,写作反而成了其中最不重要的部分......苍凉孤寂的那一面是诗人的内心。

纵然像马雅可夫斯基那样拥有摇滚巨星般的号召力,享受无数年轻男女的膜拜、追随,最后也要用自杀来与这个世界划清界限。

诗歌的真谛是自由精神,但现实世界充满了束缚,所以诗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

诗歌和诗人的没落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

快节奏的机械化生活方式一方面让人类变得越来越冷漠,一方面也越来越害怕孤单,不管是身体上的alone还是心理上的lonely。

失去了理想和坚持之后的人们变得越来越爱扎堆,越来越渴望寻求一种认同,所以会有越来越盛大的狂欢,越来越多的XX族、XX党......他们会轻蔑的撇一撇嘴拖着调子说:湿人呐!!!

影片中的欧阳云飞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不够格的诗人——他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他靠写诗机欺世盗名;他屡屡想要放弃写作;他想跌进狂欢的泥潭中和众人一起买醉。

幸运的是上天给了他一个方芳。

她并不是他的缪斯,她只是和他一样孤独,所以她可以读懂他的诗和他的孤独。

没有人比方芳更懂得理想破灭的滋味,这大概也是她坚持鼓励和唤醒欧阳云飞的最初动机。

方芳称欧阳是自己的颜色,可实际上她自己才是欧阳的支柱。

“有一个女孩相信,我的笔能给她的世界带来色彩。

我就只好装模做样地举着那支用完了墨水的笔,像一个士兵举着枪,给自己壮胆。

”在另一段独白中他这样说道:“狭小的空间,封闭的飞机,晃动的船体,我从来就不害怕。

我害怕的是另外的东西。

不被重视,被人群抛弃,没有才能,成为一个失败者。

谁不害怕呢?

”这个疑问他在影片结尾用一个向马雅可夫斯基致敬的光头做出了回答: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必须要有承受那份孤独的勇气。

即使没有方芳再在一旁鼓励,他也会沿着自己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

是的,理想这种东西已经不值钱了,但就像青春,即使被拍了一千遍一万遍,仍然阻止不了我们下意识的感动。

因为它们往往在不经意间离我们远去,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

 2 ) 诗歌是什么?答:“黑鸡蛋。”

地点光线,时间午后两点一直下雨,滴答在挡雨板上上的雨声比的裴多菲爱情的宣言来的更有力度。

如南宁豆瓣上关于吃喝拉撒的话题远比书碟来的更猛烈。

又如艺术学院谁的作品卖了个好价比创作本身更令人兴奋。

所以才有:孟电影里的的裴多菲的诗歌在被聪明的小国朗诵完后半晌没有反应,赶快宣布:全村的保险丝都换新的了!

来暖场,来领取掌声,果然如雷。

和陈建斌在裴多菲零星的拍手的并置,戏剧的手法用的那般恰当。

孟氏舞台运用无处不在,只是能运用的那么自然,不简单。

与《暗恋桃花源》电影版那么局限与舞台的感觉来的更轻松,自由。

陈建斌,一直只在电视剧里见到他,被糟蹋后的他,在孟的电影里陈像找对了乐谱,指挥的乐团,一切那么潇洒而超常的淋漓。

那张苦大仇深恩的脸庞所融化的诗人洞察世俗后的痛苦,一点也不亚于玛雅科夫之辈。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诗人,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你看,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泪。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的忧愁便是众人不幸的忧愁,……”自古以来的诗人仿佛就是人类苦难的凝结者,无论于:屈原,荷马,杜甫,艾略特,等等。

而世人仿佛一直都是在体制里被麻醉的躯壳。

其实不然:,“我从没有想过陈小阳可以抛开一切离开,看来即使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也常常看低他们。

”就如片中的陈小阳在当时诗歌被奉为神明人人都写诗的的年代,也小小的放光了一番。

在这个全面物化的年代,他一直在做新玩意,一直都站在前面不人云亦云,一直都是时代的歌者。

只是用着不同的方式,在酒吧,那圈重金属的的哥们拉赞助的媚态与卖光盘的居高临下的秃顶嘴脸毫无二致。

在那个诗集的首发式上,所谓的文学圈漠然而伪崇高者们,在洗手间买光盘诗歌的作家们,当下的大画家的工作室里帮画家复制成名作的民工们。

陈小阳对欧阳云飞说,“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那就是你明明自己没有希望,却能让女人燃起对你的希望。

”欧阳云飞说,“你知道我最佩服你什么吗,你明明知道什么都改变不了,却还在拼命的改变什么。

”至此诗人与非诗人界限更加模糊。

在那个超市开张的那一个场景里,那些不断重复的烂俗的歌词,的编写者到底是谁呢,在大奔里出来的鞠躬的云飞和小阳给镜头鞠躬后,那一段说口相声。

秦海璐砸的那一黑鸡蛋。

给出了似是而非的答案。

谁写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黑鸡蛋卖完了。

那么火暴,与光碟诗歌的促销结果前后呼应,对现实的反讽达到了高潮。

舞台的魅力被运用的恰到好处。

犹如《东厂仅一位》里的三人表演,突破传统相声里两人长衫,咫尺,一捧,一兜的模式。

像这样的镜头的切换,聚光灯的运用,舞台的元素的整合等等。

都是孟氏一直为先锋戏剧导演的强项,而对情节,故事的叙叙就弱了很多。

给人强烈的现场感。

仿佛观众就在台下随时可以跳到台上搅局。

这样的感觉就把电影与剧场的界限模糊化了,导演的幕后性也更加淡化。

“你是我的红色,就是太阳落山时候的颜色    你是我的蓝色,他们形容的大海的颜色    你是我的粉色,就是桃子成熟时候的颜色    你是我的蓝色,他们形容的天空的颜色    你是我的颜色。

   你是我的白色,这个我知道是雪花的颜色    黄色我也能够分辨,是我们皮肤的颜色    你是我的颜色,所说的红,黄,蓝,白都是你    你是我的颜色,所说的红,黄,蓝,白都是你    还有黑色,这些羽毛的颜色……”当秦海璐真实而笨拙的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自己的心在微微的哀伤里浮起的微笑也显得那么的真实而笨拙。

当她说:“你是我的颜色。

”我很想在那个灰褐色的光垠的背景里来个旁白:“就算我是你的颜色了,那你又能真的去做成你的空姐么?

”答案在片尾给了出来,秦海璐最终和廖凡一样悄然消失。

放弃现在,重新开始。

当诗歌不能再做她的颜色,当飞机改变航线,当黑鸡蛋被鸵鸟和瘟疫所取代,留下的自由那个在机场丢失身份证的光头玛雅科夫。

原来诗歌和黑鸡蛋一样都只是,人制造出来的理由,生存下去的理由。

 3 ) 我们的诗意,像鸡毛一样地飞着

孟京辉给我们做了个选择题——你确信自己幸福吗?

如果答案是“否”,就一定来看《像鸡毛一样飞》。

我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但我喜欢它。

看不懂也是一种看懂,我的一个朋友说过。

我喜欢,便也算是懂了。

那时候看American Beauty,同样如此。

我惊喜地看到了廖凡有史以来最最嘲讽的表情,我突然觉得秦海璐像我在哪里见过的一个女孩,我也放弃了一贯对于男主角长相的挑剔,原谅了陈建斌那张苦大仇深的脸。

我在这部明显带有话剧风格的电影里,感受到了诗意与怪诞的并存,那种刻意而又随意的风格、突兀的意象、跳跃的叙事,都是我能接受也很欣赏的。

我想,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诗意存在的荒谬。

色盲的女孩把一个灵感枯竭的诗人当成了自己的颜色,她拼命地奔跑,却无法向前。

我们这个年代的诗意,在污浊的空气中像鸡毛一样地飞着。

还是让我们记住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吧——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人们迅速死亡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这一天将会到来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

 4 ) 真的诗人敢于直视惨淡的人生

该片讲述了一个现代诗人离奇遭遇的故事。

之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剧情是因为对于电影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剧情,而是形式。

就好比同样的故事有人可以讲得感人肺腑,换个人就有可能讲的索然无味。

因此有理论家认为对于电影来说“形式既内容”正是出于对电影自身特有的视听语言体系的考虑。

电影评论和电影一样,受20世纪50年代中叶特吕弗在《电影手册》上发表的“作者策略”(la polotique des auteurs)的影响,认为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第一作者,分析电影应该更多的关注导演本身,因此本文将从电影背景、视听语言、美学价值这三个角度解读该片。

一.背景《像鸡毛一样飞》是孟京辉在2001年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之前他主要从事的是先锋话剧的创作,所以颇具实验意味。

同时它融合了戏剧与电影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遗憾的是该片没有在中国大陆上映,观众只能通过光碟或者网络观赏,这更体现了孟京辉作品的小众路线。

剧本依旧由廖一梅执笔,以孟京辉多年的同窗好友为原型创作了影片中描述的两位同为诗人的男主人公,同时他们也是位于顺义李桥镇瑞泰和黑鸡养殖场的两位老板。

从修改剧本到寻找一位答应不修改剧本的投资人前后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可见剧本写作之用心,以及导演对剧本的尊重与坚持。

在角色的选取上,廖一梅在博客中表示曾想邀请摇滚音乐人窦唯担纲本片主演,并当面提出希望他为该片作曲,后来由于双方都没有再联系,同时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选择了职业演员陈建斌担任主演,由“清醒”乐队的张阳担任作曲。

有趣的是窦唯在该片即将上映的时候突然向廖一梅提起关于电影作曲的事,这让廖一梅很是尴尬,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忽然变得像他一样不善言辞,我匆忙逃掉了。

”对导演本身而言,这是他在积累了科班学习、表演、导演以及创作等丰富经验之后灵感迸发之作。

同样是和廖一梅携手创作,同样是职业演员的班底,所以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场面调度都非常明显的遗留着话剧舞台的痕迹,观众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有人在推轨道车,导演在给演员说戏,灯光在喊换色纸,摄影忙着说,“来了来了,飞机过来了。

准备好再抓一个阴影。

”也许正是这种风格化的表达方式为其赢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特别奖。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语境而言,“诗人”这个曾经的精神领袖已然成为过去,廖一梅对此有更好的诠释:“这是关于一个诗人的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我们都曾经是彻底的理想主义者,面对周遭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不适和无能为力,不知该固守自我,还是审时度势,站在永远的风口浪尖。

”二.视听语言该片与其说是一部电影,更不如说是一部电影化的先锋戏剧,就电影分类而言,因为拥有完整的剧情和流畅的叙事结构,所以应归入剧情片的行列。

但是它不符合古典主义电影理论中的所谓的建制与高潮的波形结构,因为它的叙事不断地被打破与重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整合整部电影,将叙事部分与意识部分分离开来,并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故事是从玛雅科夫斯基的头像开始的,固定长镜头与旁白的出现立刻与商业片划清了界限,尔后出现的陈建斌焦灼的眼神以及被西红柿击中的镜头把该片推向了风格化的极端——无视观众的接受能力,最重要的是文本精神的淋漓表达。

之所以选择玛雅科夫斯基的头像也许是出于对他自杀之谜所代表的精神符号的利用,他的经历也为整部电影的极端情绪奠定了基调。

第三个镜头中从头像表面滑过的类似于泪滴的液体也为本片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

真正的叙事是从飞机场的辩解开始的,主人公欧阳云飞在这里第一次遭遇了身份困境,电影通过台词迅速的让观众了解到主人公的名字(欧阳云飞),身份(诗人),现状(包拿错了),以及接下来的叙事动因(求助,找朋友),而精心设计的台词从侧面揭示了主人公以及这个社会对其“诗人”身份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在主人公打完求助电话遭拒时达到最高峰,成为开场的一个小高潮。

警:你干什么的?

欧:写东西。

警:写什么东西?

欧:写诗。

警(讪笑并调侃)欧打电话向朋友求助警:她说她不认识一个叫欧阳云飞的人。

接下来由廖凡扮演的陈小阳的出现从叙事上来说是很突兀的,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奔驰车的标志简洁有力的交代了陈小阳身份背景。

这个时候响起了一段滑稽的管弦乐背景音,同时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播音员的声音为陈小阳的黑鸡蛋做广告,这组声画对位的镜头所体现的荒诞与讽刺意味相当浓厚。

通过旁白观众进一步了解到陈小阳曾经也是一位诗人,但是他头脑灵活,转行做了其他各种行业,并且取得了世俗的成功。

这段台词后的潜台词则说明了一个诗人的蜕变史,也是当今中国部分诗人的现状,黑鸡蛋与白鸡蛋则寓意这代人对这个社会中是与非、黑与白的艰难抉择与迷茫。

陈小阳作为电影中的男二号成功的起到了衬托与对比的作用,他的身份由诗人向商人的转变可以看作他向世俗生活作出了全面的妥协。

他所代表的强势的现实主义者似乎掌控着整个现实世界,然而他最后的失踪除了导演交代的随性而为,我认为另有深意。

而与她相对的就是接下来是交代秦海璐所扮演的女主角方芳。

这是一个孤独、有许多怪癖、患有色盲症的小镇姑娘,她的梦想就是坐飞机,后来因为眼睛的关系不能做空姐,于是希望欧阳云飞把她带走,并与他坠入爱河,然后因为情感破裂同时也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离开了欧阳云飞,离开了小镇。

她始终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希望被一个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拯救,这个力量就是欧阳云飞的诗人身份,然而她在欧阳云飞那里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被拯救,于是她选择离开,一种自我的拯救。

片中与其相关的别样的顶楼寓所、诗歌文集、小女孩、以及意识流的独白都反应了她作为一个坚定地理想主义者的生活状态。

而这种坚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以从她尝试背色谱但最终失败的桥段可以看出她曾经努力想融入这个现实世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失败了,于是她只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理想世界中。

至于她最后的离开我认为和陈小阳的离开一样,除了电影中交代的感情破裂追逐梦想以外还有他意。

在片头和片尾两次出现的小女孩,一次和芳芳在一起,一次和欧阳云飞在一起,两次都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出现,串联起整个故事脉络,伴随着主人公成长,倾听着来自成人世界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烦恼,导演是否想暗示我们:关于这个问题找不到答案,并且会一直延续。

接下来就是欧阳云飞寄居在陈小阳家里,并帮助他打理这个养鸡场,偶尔陪他出去应酬或者编几条广告语,在此期间欧阳云飞与方方的感情也逐渐升温。

这些桥段的设计都是为了强化欧阳云飞作为一个诗人的落魄境地,面对现实生活的无所适从并暂时选择了从众的处世态度。

在此期间小郭拜托欧阳云飞为他的婚礼写首诗,但是欧阳云飞以养鸡不再写诗为由回绝了他,但是在他的婚礼上我们可以看到小郭拿出了欧阳云飞为他写的诗,这说明在欧阳云飞心中写诗依旧是他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在表现手法上导演刻意强化了小郭念诗前夸张的笑脸,以及小郭多次鼓起勇气尝试吸引注意力,还有欧阳云飞的神态由期待到无奈又回到起到期待的一个变化过程。

淡黑的环境犹如神来之笔形象的描绘出“诗”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所处的一个孤独境地。

之后的情节在欧阳云飞从一个怪人那里买到的一碟神奇的盗版光碟处发生了转变。

欧阳云飞通过这碟光盘忽然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媒体、艺术圈的的认同,也就是说舆论此事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承认他的诗人身份,他也以诗人的身份存在于公众的视野里。

逐渐的,他对这种扮演的生活产生了厌倦,随着陈小阳的突然失踪,方芳的离开,鸡患瘟疫等事件的发生欧阳云飞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他将那碟光盘扔入火中,与养鸡场的瘟鸡一起付之一炬,他围着熊熊火光以及众人的目光开始吟诵起自己的诗篇。

这个故事单元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以一个超现实的载体(光盘)引发了一连串的变故,这种变故是朝着导演所西方的方向去发展着,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理想主义的认同,但是又苦于找不到更适合的方法,只能借用一个现实世界之外的事物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最后,欧阳云飞剃成了和玛雅科夫斯基一样的光头,在独白与摇滚的伴奏下坚定地朝前走着。

这场含义丰厚的戏以长镜头的方式呈现是为了体现其连贯性,一镜到底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出脱于电影的绵长意味,而独白的内容让观众了解到欧阳云飞将以一种无畏的勇气在诗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因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在意识部分电影中多次出现飞机飞过、飞机阴影、落入水中的鞋子、封闭的空间、歇斯底里的喊叫、双胞胎、荒地、怪异的人、奇异的光芒、球场、厕所、动画、动物、单色画面等风格化的视觉符号,这些视觉符号按一定的顺序、时间段、情节点、以及完整度精心安插在整部电影当中,对叙事造成了影响,但由于其独立性并未妨碍观众对整部电影的理解,他们出现的目的各有不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场景总的来说是想制造荒诞的气氛,疏离电影与现实的距离,强化片中人物的主观感受,由此达到独特的戏剧化效果。

在此我选取部分并试着进行解读。

飞机寓意高速腾飞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简洁有力的交代了时代大语境下作为诗人这样一种边缘化人物的生存窘境,在电影后半部分出现的飞机阴影更加强化了诗人这一职业在当今社会所处的尴尬境地。

封闭的空间与歇斯底里一开始事项说明主人公欧阳云飞患有闭恐惧症,但是在后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欧阳云飞其实不怕所谓的封闭空间,他真正害怕的是孤独,一种不被认同的孤立感使他感到巨大的恐惧,因此,这里的封闭空间与歇斯底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对诗人这一身份的不认同,以及诗人自身的反抗与挣扎。

这是一种本能,更是艰难的选择。

荒地的寓意与飞机的阴影相似,都是在暗示世人所处的尴尬环境,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大部分荒地镜头男中主人公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和他一同出现的还有方芳,以这个人物为代表的理想主义,与欧阳云飞为代表的迷茫与困窘相辅相成,似乎是支撑他的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

因此,当方芳和欧阳云飞同时出现在飞机阴影下时镜头便传达出了这样一种信息——他们并不孤独。

游泳池,诗人内心的挣扎。

一个犹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中的镜头:欧阳云飞泡在幽蓝色的泳池里,眼神充满着困惑与迷茫,忧郁的蓝色很好的表现了他的内心状态。

动画的运用我首先想到的是多部经典片中采用了类似的动画片镜头,比如《罗拉快跑》《杀死比尔》等。

那么可以说,该片中的动画镜头有对前辈电影导演致敬之意,同时为了配合本片荒诞快速的剪辑风格,还要完成导演对这一部分极高的叙事要求,不得不采用动画的形式。

通过这几段动画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是一款具有神奇魔力的盗版光碟,它能帮助欧阳云飞梦想成真……通过动画的展现对整部电影的叙事起到了催化作用,压缩了叙事时间,加快了电影节奏。

单色画面的运用非常的有规律,通常是主人公内心独白、回忆或者是意识流亦或是纯粹的幻想,而单色的运用也非常讲究,有黑白、有褐色,褐色是使用在方芳的意识流部分。

这种风格化的色彩运用干净利落的对电影叙事做了区分,使观众易于理解,也使观众更加注意声音部分演绎。

双胞胎的多次出现我想是对法国电影的致敬。

首先是因为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其次是因为双胞胎经常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出现在法国经典电影中,比如《天使爱美丽》《巴黎我爱你》等。

在解读了部分视觉符号之后我们在把焦点集中在电影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上。

在整部电影中导演花了很大的篇幅对主人公是人的身份进行界定。

比如警察盘问、招待所入住、和陈小阳的对话、和方芳的对话、和自己的对话等。

在电影中这种界定分为内在和外在的,内在的界定指主人公内心对诗人这一身份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很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波动的、情绪化的感受;外在的界定是指主人公之外的朋友、舆论对其诗人身份的界定,这种界定是出于固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所以较为稳定,而导演精心设计了强势的以陈小阳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世俗观点对欧阳云飞的诗人身份予以彻底的否定,甚至诋毁;弱势的以方芳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竭尽全力的肯定欧阳云飞的诗人身份,并给予最大的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首先是舆论否定,自我模糊,然后到舆论否定、自我否定,再到后来的舆论肯定、自我肯定。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讲,主人公欧阳云飞属于圆形人物,因为在片头和片尾他的性格发生的巨大的转变,由自卑惶恐变得坚定勇敢,似乎从生活中汲取了力量,获得了重生。

由于导演心中怀着对诗歌、对诗意生活的崇高敬仰,影片在构图、色彩以及叙事方式上都拒绝了写实风格,间杂穿插着当代艺术中相当常见的舞台剧表演形式、音乐歌舞段落。

在这些魔幻现实主义场景中观众可以看到地道的话剧、歌舞等表演形式。

试选取两个段落分析:1.在小镇新开张的超市前,一群沉醉于物质带来的快感的年轻人,忘情的跳着舞并唱着《诗一样的生活》,此时诗已沉沦在物质中,畸形的存在着,音乐的强烈节奏暗示着社会不正常的发展,如同急行的脚步声,与诗人的理想越来越远。

2.方芳的对着镜头演唱廖一梅作词的《我们诗一样的生活》,怀旧的褐色画面巧妙地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感从清新的音乐声中抽离出来,再配以缓缓流动的长镜头更像是一个先锋话剧的试镜演出。

在此后的诸如《高兴》《夜店》等喜剧电影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类似的歌舞表演。

该片对色彩的运用颇具特色,虽然没有像《英雄》一样用不同的主色调来区分故事单元,但是色块的大面积使用依旧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黑色的鸡、白色的墙,蓝色的水、灰色的天空等,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层面的刺激,而这种明显疏离与现实生活的色彩也给观众以提示——这是一个构建在荒诞想象中的世界。

本片对声音的处理同样是戏剧化的,用夸张的音效展现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用荒诞的摇滚配乐发泄压抑的情感,用怪异的配音暗示特定时期的特殊意义……,每一种声音的运用都有其独立层面的特殊含义,即使脱离电影本身也可以独立存在,这种看似不协调的声音处理实质上反映了作为一个话剧导演的跨界创作特色,也是话剧遭遇电影碰所撞出的思想火花,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

这部电影可以说把蒙太奇这一承载思想的工具发挥到了极致,也正是由于强调其抒情性而故意弱化了蒙太奇结构电影的功能,所以在叙事上呈现比较松散的结构。

从开场的象征蒙太奇到片中不断出现的对比蒙太奇以及起叙事作用的平行蒙太奇等花样繁多。

这种风格化的蒙太奇叙事的处理犹如出现在普通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一道鸿沟,跨过去了便是繁花似锦,没跨过去便是残花败柳。

演员表演方面,全部都是科班出生的职业演员,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连影片中小女孩的扮演者吴旭也有二十余部的电影电视的拍摄经验,也算得上是职业小演员了。

虽然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演员的表演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导演的剪辑手法,但是这种观点在这部电影中并不能恰当的运用。

相反,在这部电影中只有靠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娴熟的表演技巧,才能将导演想要表的东西传达给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建斌、秦海璐、廖凡都很好的避免了演员图征化的倾向,呈现给观众的是符合电影情节需求的人物个性。

三.美学价值这部电影本质上说的是诗人作为一个个体所面临的自我确证的困境,诗人这一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独特群体,在现在这个凡事追求功利的消费社会已经被消解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诗人只有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进行自我确证,但是这种单一的确证形式所蕴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来自诗人所处的大环境对这一身份的并不认同,这导致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自我的确证,进而产生更进一步的对诗人这一身份的困惑。

这部电影探讨的正是这种找寻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把欧阳云飞、陈小阳、方芳看作是三个具有典型性的精神符号。

陈小阳象征现实主义、方芳象征理想主义、而欧阳云飞象征居于两者之间困惑迷茫的状态,这三种精神支撑起了整部电影的叙事框架,并未这三种精神铺垫了厚厚的现实素材,使他们丰满可信,真实可感。

并在电影最后巧妙地融为一体,即陈晓阳和方芳离开后剩下欧阳云飞独自一人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

这样的设计实际上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其实同时拥有这三种精神状态,无论是陈小阳,方芳,还是欧阳云飞或者其他任何一种生活状态,都是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类的一种可能性,这是我认为整部电影最高明的地方。

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最重要的不是我们面对什么样的环境,而是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5 ) 话剧彩排纪录片

这个片子叫作话剧彩排纪录片。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完全看得到有人在推轨道车,导演在给演员说戏,灯光在喊换色纸,摄影忙着说,“来了来了,飞机过来了。

准备好再抓一个阴影。

”陈建斌还是很牛的,内心的焦灼还是体现比较到位的。

孟京辉看过的片子还是比较多的,想要的风格是不定的。

剪辑师是比较忙的,看到一个形式就要剪一个形式。

剧本是比较到位的,只可惜讲不到位的。

风格是想荒诞的,只是没有诞到底。

没办法啊。

这是孟京辉的本行,排演话剧呢。

 6 ) 風中理想在彷徨

詩人?

這像一個久遠的詞語,更是一個被人遺忘的行業。

從少年時我就在不斷的再想,詩人是如何過活的,可這個答案,直到今天也不曾明瞭。

若說現在的詩人是靠出詩集掙來的稿費來活,那他得寫多少受人愛戴并廣為傳頌的詩呢?

若得到作家協會的認可,是否可以領工資活一輩子呢?

我不知道這些。

這些離我的生活太遠。

離我生活更遠的是那些古代的詩人,他們呢,靠什麽來走遍名山大川,靠什麽來四處飲酒狎妓。

百姓對待一個詩人的態度又是什麽呢,不會很高吧,打油的不也常常作詩么?

在告別腦中多年的疑惑后,讓時光倒流,回到最初的從前。

我是渴望做一個詩人的。

就在學過那首著名的:“朝辭白帝彩雲間,一行白鷺上青天,飛流直下三千尺,夜半鐘聲到客船”后,我對詩歌產生了一種由衷的癡迷感。

在第一時間把父母給買了但一直沒看的唐詩三百首從玩具箱的最底下,翻了出來,日夜念讀背誦,一副是要成為名揚四海傑出詩人的派頭。

到頭來,終究也沒成為一個詩人,我一度認為是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毀了我,扼殺了我的想象力,阻擋了我對詩的嚮往。

在很多年以後我才發現,這只是其一。

其二是在文學青年們刻苦探索文字奧秘的時候,我在假裝成他們跟姑娘們閒聊,訴說著一知半解的文學,寫寫連打油的也不屑于寫的文字,混充詩人。

在騙取了姑娘們情感之後,曾天真的我也在暗自譴責自己卑劣的行徑,那時我清楚知道詩人是混充不得的。

如果當時能看到今天所謂趙麗華那樣的詩人,我想我會繼續裝下去的,繼續欺騙姑娘們的身心。

話扯的遠了,千金難買早知道,我只想說我至今還能保持著對詩的感覺是因為那時真的每天也在吟吟詩,雖然被損友們稱為淫淫濕。

我不是個詩人。

當文學青年已然成為貶義詞,當詩人已經不再受姑娘們青睞的現在,我可以對著身邊每一個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大聲說出來這句話,並且臉上流露出誰是詩人誰傻屄的不屑神情,渾然忘了自己少年時的理想,也忘了詩是由象我青春時期一樣的人糟蹋的。

直到有一天,一摯友跟我探討起孟京輝來,說孟京輝的先鋒戲劇如何如何之好,拍攝的那僅有的一部電影如何的理想,一直堅持理想的人,一個堅持理想的詩人。

這時我才發覺,原來我離開文藝的道路很多年了,我竟連他口中如此牛叉的人都沒有聽說過。

趕緊在敷衍與忙顧左右而言他中成功的將話題轉移,在轉移之後依舊不著邊調的嘻嘻哈哈,腦中記下了這個名字,準備回家趕緊惡補,好在下次出來聊天的時候能胡亂說出些瑣碎感想,不至於像今天般窘態百出。

先鋒戲劇不大好找,可奇跡的是我的家中居然有這盤孟京輝唯一的電影《像雞毛一樣飛》。

這是很多年前買得,買過之後就扔在一邊,連塑封都沒拆過。

這樣的碟有很多,我習慣在有心情的時候在看早前有心情買得電影。

這樣很好,起碼我總能給自己驚喜。

就這樣在錯失了幾年之後,看到了這詩人的一地雞毛,不,應該是漫天的雞毛。

歐陽雲飛是一個詩人,陳曉陽也是一個詩人。

雖然陳曉陽後來脫離了詩人的行列,做了很多本不是詩人該干的活,比如這次開得黑雞養殖場,他是務實的。

他在得到實際的報酬中,慢慢的體驗著生活,感觸著生命,包括生意場上的爾虞汝詐,包括養雞場中的獨自瀟灑。

他可以在鄙視著歐陽雲飛的時候暗自發笑,也可以在羨慕歐陽雲飛的時候心生感嘆。

他現在的確不是一個詩人,但又有誰能過得他那般詩意,在要用黑雞蛋把白雞蛋趕出百姓餐桌的同時,又把鴕鳥搬回了自己的養雞場。

他的腦海之中永遠有著旁人所不知的奇思妙想,誰也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些什麽,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麽,就和詩中的斷句一樣,下一句和上一句表面上看起來不銜接,卻又絲絲入扣,典型的詩人氣質。

同樣有這氣質而不知道該做什麽的還有一個歐陽雲飛,一個被人遺忘的詩人,他告別了家鄉來到這個北京近郊的小鎮,投靠這個已不和他一條戰線的朋友,沒有行李,除了一本自己的詩集和一個可供睡眠的蕎麥皮枕頭,沒有理想,除了能安穩的睡個好覺做一場滿是詩的美夢。

他不敢想之後的生活,他已經三年沒有寫過一首詩了,就連是否在這荒郊小鎮過之後的半輩子,他都不敢去想,那樣只會讓他不住的心慌,他只有閉上眼睛渴望一個安靜的環境。

可惜這個每隔三分鐘就有一架飛機飛過的地方并不能讓他安靜,周圍的一切環境都讓他感到恐慌,恐慌到不知所措。

但生命總是充滿奇跡,就像索然無味的生活也有精彩一般。

幽閉恐懼癥的詩人和色盲癥的服務員也是一個不錯的組合,雖然感覺有些奇怪,完全沒有談情說愛就躺在了一起。

當然這也算是詩人的一種特質吧,縱觀古詩,也沒幾個詩人詳寫愛情的,他們筆下對淪落風塵的女子到是著墨不少,看看歐陽雲飛,或許也如此吧。

本故事中沒有他出入風月場所的情景,這也很正常,因為他是一個失敗的詩人。

失敗的詩人是不需要風流的,他們的風流已被雨打風吹去。

於是一切詩歌變得恍然若夢,感覺在眼前卻怎么也捉不到。

捉到的感覺又是什麽呢?

當那張改變命運的盜版光盤使用的得心應手之後,一首首好詩出來了,可那是自己的心情么?

知名詩人的生活是他能過慣的么?

他能面對自己的生活么?

笑笑。

只能笑笑。

如果說在笑之外,還有什麽的話,那是無止盡的自責與懊惱,用錯誤的手段享受了本不該自己享受的東西。

這東西本不是自己的,就像那詩一樣,不管怎么優秀,也是在剽竊。

沒人知道的事,和沒發生過的事,是不一樣的。

面對墻壁的時候,看見那滿墻的眼睛,是否看到自己,是否看到自己的心靈。

陳曉陽看到了,離開了他的事業。

歐陽雲飛看到了,離開了愛他的女友。

就連患有色盲癥的芳芳也看到了,離開了她的故鄉。

我呢?

離開還是堅守?

關了電視的我長久的想。

離開和堅守都不是問題,我的問題是該改變現有的生活。

夢想要變成理想,理想要變成現實。

當然,這話說說很容易,做起來太難。

不過難也要做,想中彩票也要去買才行的。

於是乎放下這的沉重思想,出門去買彩票。

我的背影和片尾處歐陽雲飛的背影如出一轍。

失望中尋找希望,落寞中帶著歡暢。

 7 ) 再回新光

上次去时,新光还没改造,只觉得破破烂烂,《菊豆》那场,人不多,但电影,我很喜欢。

二去新光,还是因为“过电瘾”,改造过之后,感觉比原来“先进”了点。

只是今天银幕用得比例有些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看到《黑咖啡》的单页,心动啊,可惜没搭子。

新光,我肯定要去那看场话剧,一定!

片子怎么说呢,实验风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厕所摔了一跤的关系,感觉自己有点坐不住。

关于诗人的爱情故事,很多桥段,分明是在演话剧嘛。

看到了刘晓晔,原来陈明昊就是“小郭”……突然想到一个故事,女生喜欢上一个男生,就因为对方够颓废够堕落。

但是有一天,男生为了能娶女生,开始穿西装打领带,每天朝九晚五。

女生反而开始不待见他了,觉得他变了,觉得他不好玩了……又好比,她喜欢你,只因为你肯花时间陪着她哄着她。

但是为了你们的未来,你开始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她只会觉得你没有原来那么爱她了。

真是矛盾呢,你打动她的地方,也许正是你的天真无知跟青涩,但人不可能一辈子这样,你总要长大的呀……等变优秀了,却发现她还爱着原来的你。

10.03.15凌写于外公家

 8 ) 生活永远在别处

生活永远在别处——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个诗人,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 / 你看,我只有洒向沉默的眼泪。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的忧愁是众人不幸的忧愁。

/我曾有过微不足道的欢乐,如此的微不足道。

/如果把它们告诉你,我会羞愧的脸红。

/今天我想到了死亡,我想去死,只是因为我疲倦了。

/只是因为大教堂的玻璃窗上,天使们的画像让我出于爱和悲而颤抖 /只是因为,而今我温顺的像一面镜子。

/ 像一面不幸而忧伤的镜子/ 你看,我不是一个诗人,只是一个想去寻死的忧愁的孩子。

/ 你不要因为我的忧愁而惊奇,你也不要问我。

/ 我只会对你说些如此徒劳无益的话,如此徒劳无益。

/ 以至于我真的就像快要死了一样大哭一场。

/ 我的眼泪,就像你祈祷的念珠一样忧伤。

/ 可我不是一个诗人,我只是一个温顺沉思默想的孩子 / 我爱每一样东西,普普通通的生命 / 我看见激情渐渐的消逝 / 为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东西 /可你耻笑我,你不理解我 / 我想我确确实实是个病人/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我可以看到/就像那些东西/我不是一个诗人 / 我知道要想被叫做诗人 / 应该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像鸡毛一样飞》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马雅可夫斯基知道《像鸡毛一样飞》是从摄影师曹郁开始的。

那天很偶然在电影频道看他的一段专访,他是《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的摄影,当然也是《像鸡毛一样飞》的摄影。

此前我并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

也没有接触过孟京辉和廖一梅夫妇的东西,十年前《先锋戏剧档案》出来的时候据说一年之内再版了五次,但我至今也没有看过。

知道《恋爱的犀牛》的大名但也没有看。

《像鸡毛一样飞》成为了一扇门,带我走进这对夫妇制造的特别的电影世界。

《象鸡毛一样飞》拍摄于2002年,获瑞士洛伽诺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演员由陈建斌,秦海璐和廖凡担纲。

这是一部颇具实验色彩的影片。

连主题音乐都是崔健还有痛苦的信仰乐队以及清醒乐队给做的。

曹郁说他当初为《像……》拍摄的时候,做的很不到位很不成熟,当时拍摄的时候,光线和色彩自己在那儿表演,而且它跟主题没有很好的契合。

如果现在再让他来拍,会稳很多。

会有更好的契合。

《像鸡毛一样飞》的剧本出自才华横溢的廖一梅之手。

剧本带有鲜明的先锋性、剧场性和独特的实验性。

电影色调也比较怀旧的。

孟京辉说这个故事是他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鉴于舞台的限制性,所以他决定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下自己的感受。

并说当初做的时候弄了七个稿子,有一个是完全现实的表现方法,但后来觉得那样简单传统的平铺直叙太苍白无力了。

影片做得并非完全成功,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是挺多的,但并没有有些先锋实验电影所有的那种做作的痕迹。

而且导演说了最重要的应该是记录。

他自谦不懂电影中镜头、光线以及胶片的运用等等,但他还是想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哪怕是象征性的夸张变形的记录也好。

电影中很多镜头都不太寻常,导演自己就说了影片中秦海璐跑步的那段其实是他拽着秦的衣角要她在原地跑,目的是要表现环境和心情的对比。

电影可能有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

但艺术电影总是要往前走的,也总有自己的受众所在。

孟京辉肯认真的来创作这样的作品本身行为就很值得肯定。

你可以说电影本身就拍得很理想主义,讲得也是理想主义。

年轻的时候谁没有为理想燃烧过一段激情呢?

!年轻的时候每时每刻我们都活得很理想化。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很有一种先锋戏剧的味道。

故事的叙述性相对当然是很弱的,舞台的现场性很强。

影片一一副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画像作为开始。

影片的最后以诗人(陈建斌饰)吟诵的诗歌作为结束。

我不得不说导演选角真的选的太对了,我虽然没有看过他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里的精彩表演,但也一样坚信他的实力。

事实证明他的确适合饰演这部影片里一个落魄不羁的诗人。

相比之下秦海璐就差远了,即使是在获奖的《榴莲飘飘》当中我也不觉得她的演技有多么可圈可点。

当一个患幽闭恐惧症的诗人邂逅一个喜欢将吸管扎进番茄吸汁的色盲女孩儿。

有趣的故事就发生了。

当一个失去灵感创作日益委顿的诗人来到一个从没有诗人出现过的小镇,来到一个曾经的诗人朋友开办的一个养鸡场里,故事开始了。

落魄的诗人迫不得已告别过去的一切,以初生婴儿般赤裸裸的状态来到缺少诗意的小镇,一开始事情就不顺,丢失了唯一的身外之物——一个背包的欧阳云飞(陈建斌饰),被当做偷窃犯,能证明身份的身份证因为也在那个包里,所以他就没法证明自己,这一段很有讽刺意味。

以前看到过很多这样真实的故事,作家三毛就曾遭遇过。

一个人活着,非得靠这样那样的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你是诗人又怎么样?

在一个不推崇诗歌人人都缺乏诗意的年代,诗人甚至是种难以讲出口的身份。

欧阳云飞在派出所打给自己过去的恋人想让她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电话那头却对警察说根本不认识什么欧阳云飞。

这可够尴尬够狼狈的了。

多亏了曾是诗人现在是他的救命恩人的陈小阳。

小阳从诗人变成了养鸡的。

但还会偶尔和欧阳一起背诵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欧阳来到小镇上,还是不断地探索、解构生活和写诗的意义。

处于诗人地位完全失落的年代,欧阳云飞处境尴尬。

尤其在秦海璐饰演的方芳面前。

方芳爱上了写诗的欧阳,但欧阳却不愿再写诗,他终日徘徊在现实和残存的理想之间。

面对世俗生活他是一个软弱的理想主义者。

方芳因为色盲失去了当空姐的梦想,她也徘徊在美化的梦想和不争的事实中间。

色盲的女孩把一个灵感枯竭的诗人当成了自己的颜色,自己的希望,她想奔跑到幻想中的那片缤纷多彩的世界中去,却没能成功。

精神化理想化的生活同世俗生活无法同存。

对于欧阳这样的诗人来说放弃理想和诗歌某种程度上甚至等同于放弃了生命放弃了一切,因他无法开始世俗生活,不再写诗意味着他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创造的价值。

但方芳对他和诗的过分热情又令他感到无可承受。

有一天当欧阳在那个从未接触过诗的小镇上成名之后,小镇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但后来一切又都颠覆了。

养鸡场的黑鸡死了,欧阳念着诗哭了。

影片中有太多地方都是诗意与怪诞并存,有反讽,有奇怪的意象。

影片的最后欧阳在夜里梦见田里长出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真正的好诗,他和方法快乐的摘诗。

我想,在这个年代,诗意不一定要以最具体可感渗透到生活每一处的形式来存在吧,对于一个不再写诗的诗人来说,他一样可以葆有一种诗意!

影片最后小阳失踪了,鸡场的黑鸡们得病死了,欧阳也赶走了喜欢他的方芳。

是要重新开始一段新生活吗?

这样处理的方式显然过于理想主义化了,现实当然不可能这样子。

一代又一代人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导演当然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本身就不是一个能够轻松给予答案和解决方法的事情。

具体怎样选择,在每个人那里都是不同的。

电影结束了,我们还要继续自己的生活,还要在现实和理想间继续挣扎徘徊,最后念一首里影片里也穿插过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那首诗吧: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人们迅速死亡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这一天将会到来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社会不需要诗人因为社会没有良心我把自己丢到死亡之中如果我曾永恒的消失过我正在享受死亡带给我致命的欢迎不要卖弄自己可悲的感情根本没人愿意听

 9 ) 选择或是承受

其实我们不只一次讨论过这类似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想将来怎么办,将来会遇到如何如何多的阻碍,昨天阿pia还跟我说一定让自己想清楚再去做,别浪费自己时间也别让自己后悔。

我说我想好了的。

这样的问题有人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想,有人只需要几分钟。

这就像欧阳云飞和陈晓阳一样,一个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当一个作家,而另一个的理想天天换,所以至今他也达成了好几个愿望。

我需要几个理想?

或者是我能否有那个勇气?

就像欧阳云飞在三十岁的时候学着马雅科夫斯基一样剃了个光头走在灰白色的大街上,他说他至少该有那种坚持的勇气。

虽然我们都知道,不一定真的能做到选择并坚持……回到电影。

最直观而整体的印象就是灰白色,全体涂成白色的房子、深色的衣服、暗绿色的干草地等等等等……拼贴出这个理想匮乏的小镇。

人们都古里古怪,他们比起自己的生意似乎更加关心那个剃头的家伙是不是故意给别人剃到了眉毛,或是用自己的生意来赌气。

看起来就是那么可笑。

欧阳云飞总是抱怨:“你瞅瞅你住的是什么地方!

这镇上都什么人!

都什么旅馆!

什么店什么服务员!

”以及“跑的什么步!

这什么路!

什么桥!

什么空气……什么日子!

什么生活!

”他喊够了,发泄完了,还是要面对。

要面对写不出诗的痛苦、面对生活的压力、甚至要面对马晓阳的逃跑。

这就是生活,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压得人皱着眉头喘不过气。

很多人是有理想的。

比如方芳,她不想总是个服务员,她想当空姐,她知道每一班航线,知道上海的天气如何,可她色弱。

“分不清蓝色和绿色对谁会造成妨碍呢?

”“可总有什么地方会出问题的,对不对?

”她自己也知道,有些理想真的是遥不可及,她有的只是坚持的勇气。

而那个结婚的男人(原谅我忘了他的名字)。

他苦苦哀求欧阳云飞给他写一首诗,最后他如获至宝的把裴多菲的诗在婚宴上大声朗读。

为了读出这首诗,他喝了很多杯酒来壮胆。

而到了最后,又以一句毫不相干的话结尾:“最后!

所有的保险丝都换新的了!

”众人鼓掌喝彩……看来,这个时代很多人真的不需要诗……这并不能说明很多人没有理想,只能说这些人的“不需要”为想成为一个著名诗人的欧阳云飞造成了阻碍。

而他自己也越来越匮乏,利用盗版光盘里的作诗软件一举成名然后享受这种成为名人的喜悦,坐在演播室里胡诌一通,参加文人墨客的聚会。

可他是心虚的,成名之前的心虚是因为自己不出名,当他在警察面前说自己是诗人是明显的表现出底气不足,因为没人知道他,也没有人需要他。

成名之后他的心虚是因为那些为他换来荣誉的诗歌并非出自他笔下。

最后那个盗版软件到期再也不能用时也意味着他的理想又如泡影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说起来很可笑,他未成名时表现出的底气不足我也常常有,所以这种心态于我而言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不过往往也容易让我觉得无地自容……欧阳云飞也常想放弃成为一个诗人的理想,当方芳对他说你不应该和别人一样,你就是个诗人!

可欧阳云飞用孩子般倔强的语气回答:“我愿意跟别人一样!

就一样!

”因为他不被别人需要,不会被人记得也不曾被谁提起,这种被忽略的感受比幽闭恐惧症更加恐怖。

他说他其实不是害怕黑暗狭小的空间,而是害怕不被人需要。

正如电影开头那样,欧阳云飞和马雅科夫斯基的画像面对面坐着,一个目光犀利审视着画外的世界,而另一个犹豫不安,缺乏自信。

最后一个西红柿扔到欧阳云飞的脸上,也是扔到画像上,似乎惊醒了这个迷茫在梦中的人,提醒他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而在片子快结束时,这个镜头又重复出现,这时的欧阳云飞再次惊醒,他也许做出一个这样的选择:不管走怎样的路,至少怀揣勇气走下去。

 10 ) 穿裤子的云像鸡毛一样飞

我喜欢这部,看了好几遍。

不管从电影的角度看来它有多粗糙。

关于它,暂时不想说太多什么。

升爷曾经送过侯佩岑一句话,”有一些无声话语,只有寻梦的人彼此听得见。

“——这句话和这部电影,送给那些意气相投的哥们儿。

是片子我在一家音像店大清仓的时候发现的,VCD,一堆存货,三块钱一盘,还是正版。

我一口气买了三张。

之后在其他场合买了三张DVD。

没别的意思,出于尊敬而已,顺便缅怀自己那已经过时了的青春热血蓝色情怀。

尽管白衣飘飘诗情似雪的那个年代早已过去,抑扬顿挫的诗歌读起来仍旧会让我们的口腔回荡着千年不朽的灿烂激情。

电影里马雅可夫斯基的光头和痨病人脸上的红晕一样鲜亮夺目,它们在这个巨大而腐朽的拜金社会里成了偏远小镇上空频繁掠过的飞机,习惯了被遗忘的红色理想在地面仰望那架飞机的时候常常获得了仿佛是新生的力量,却又力不从心。

导演孟京辉让我这个从没看过舞台剧的乡下人在方寸屏幕里饱满地感受到了舞台剧那充沛而丰富的现场感染力和鲜明的个性。

事实上,表面形式越荒诞越是无法掩盖内心那渗透着真实感的严肃状态。

也许只有一小群人才能在这样神经质地抽搐却又显得异常坚定的电影里找到共鸣,不过不要紧,生活的本质永远具有两面性,就象电影中的小女孩,念诗的时候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聊起hello kity和加菲猫时却重新开始嗲声嗲气。

“我的孤独就如同一个就要失明的人的最后一只眼睛/年代、心情,和日子我都将忘记/把自己和一张稿纸关在一起/田野,树林,小镇,常常有飞机滑过的天空/我知道, 这是我最后的落脚点。

”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曾经如同诗歌一般铿锵的激情,我们或许会遗忘,但请一定记得在今后的某时某地怀念从前、再次拾起。

电影里的一些台词:“《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不是诗人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 ,你看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泪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的忧愁便是众人不幸的忧愁我曾有过微不足道的欢乐如此微不足道 ,如果把它们告诉你我会羞愧得脸红 ,今天我想到了死亡我想去死 ,只是因为我疲倦了只是因为大教堂的玻璃窗上天使们的画像让我出于爱和悲而颤抖只是因为 ,而今我温顺得象一面镜子象一面不幸而忧伤的镜子你看 , 我并不是一个诗人我只是一个想去寻死的忧愁的孩子你不要因为我的忧愁而惊奇你也不要问我我只会对你说些如此徒劳无益的话如此徒劳无益以至于我真的就象快要死去一样大哭一场我的眼泪就象你祈祷时的念珠一样忧伤可我不是一个诗人我只是一个温顺 ,沉思默想的孩子我爱每一样东西的普普通通的生命我看见激情渐渐地消逝为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东西可你耻笑我 ,你不理解我我想 ,我是个病人我确确实实是个病人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 我可以看到就象那些东西 ,我不是一个诗人我知道 ,要想被人叫做诗人应当过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天空 在烟雾中被遗忘的蓝色的天空仿佛衣衫褴褛的逃亡者般的乌云我都把它们拿来渲染这最后的爱情这爱情鲜艳夺目就象痨病患者脸上的红晕弗拉基米尔·马雅克夫斯基这个剃着光头的男人,他曾经说: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而他自己却在1930年4月14日用手枪对着自己的心脏结束了生命,这就是他自己选择的生活。

自己选择的死亡。

这个仅仅活了37岁的苏联诗人,喜欢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当众朗诵,据说他声音洪亮,才思敏捷,那时候的年轻人无论男女都疯了一样的爱他,他们跟着他一起朗诵,就象今天的年轻人跟着歌星一起哼唱。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一点用都没有,总有一个地方会出问题是不是?

他一生没有得到过莉莉的爱情,他一生也只爱这一个女人,诗人终生未娶,也不曾衰老,虽然在自我终结生命的时候已经37岁,年入中年,可诗人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活在自己的“二十二岁的激情”中,激情燃烧的诗,也是首悲情四溢的诗。

他将自己的著作全献给了她,从相识的那天起到临死的那一天,他每天都要送给莉莉一首诗,哪怕只有一句,从未间断过。

这中激情是一生年轻的激情。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发的人们迅速死亡/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们能够成长/这一天将会到来/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这是马雅克夫斯基22岁时写下的诗句,马雅克夫斯基无疑是个天才诗人,他说:“在这个生命里死亡很容易,建立生命倒是很难。

”我只能以此来缅怀。

《一夜》短评

“我不是一个诗人,只是一个想去寻死的忧愁的孩子。你不要因为我的忧愁而惊奇,你也不要问我。我只会对你说些如此徒劳无益的话,如此徒劳无益。以至于我真的就像快要死了一样大哭一场。”在现实生活之外,都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就是不停地对那个诗意世界的想象与寻找。太爱廖一梅这个女人了。

3分钟前
  • 荒人
  • 推荐

像诗人一样生活。 【你是我的颜色】

5分钟前
  • 瓶子宝宝
  • 力荐

不好看。

8分钟前
  • 温凯尔
  • 很差

一看开头我就知道这是部装逼的作品。打高分的都真的很喜欢这片子的感觉?表演生硬,拍摄粗糙,取景也缺乏美感。荒诞的剧情到底是讽刺这个社会还是讽刺这个剧组!拿个番茄切开当饮料喝就体现你的想象力了?剧中人物没把自己当诗人,编剧倒是很拿自己当回事。也就平时看了几首诗,想借以反映自己的内涵。

9分钟前
  • Y.T
  • 较差

没人去思考并理解电影讲的故事背后的道理的主义的思想,过于玩弄概念的后果就是这电影只能在极小范围内传播并被大家疲惫的遗弃

10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较差

孟京辉话剧风格浓郁的一部电影,冲击力远远不及其恋爱的犀牛。

12分钟前
  • helen
  • 较差

补标。与其说太先锋,不如说是太不成熟。

1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所以,剃光头,就是你们诗人对于新生活的全部勇气了哈?

16分钟前
  • 昼夜售蓝
  • 还行

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尼采 听到痛仰早期翻唱的歌好亲切呀!=。 =

17分钟前
  • 妞大叽
  • 还行

这是我们屎一样的生活。

18分钟前
  • M。
  • 还行

年轻的时候人人都是诗人,后来说起“诗人”人人都会笑。拍得太话剧了

21分钟前
  • 墨西哥跳豆
  • 较差

孟氏话剧味儿 一词一表都很重

25分钟前
  • Cici | 站在门口那么久
  • 还行

孟京辉唯一一部电影长片,神神叨叨,特没劲

30分钟前
  • z先森
  • 较差

有点意思,就是压抑!不想看第二遍

34分钟前
  • 诸葛小白
  • 还行

劲儿使大了 还没打着正地方......

35分钟前
  • 小柴
  • 还行

这是一部玩出来的电影,也许可以称之为黑色喜剧。千万别问孟京辉或廖一梅这个什么意义那个什么意思,这是最自讨没趣的事情。我也怕孟京辉夫妇(廖一梅是孟京辉的妻子)站出来“解构”这部电影。这都是多余的。

37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完全是话剧的调度和运镜,内容是很好的,将诗歌和“鸡毛”做结合,阳春白雪和琐碎生活,一些片段展现的极好,脑洞大开,突然展现歌舞还有动画的片段,陈建斌和廖凡说对口相声,这部片是秦海璐《榴莲飘飘》附近时间拍摄的,好青涩。廖凡也竟有如此可爱的时候。评分:7.0/10。

39分钟前
  • 一杯柠檬茶
  • 还行

依旧的同化异化。

43分钟前
  • 圈圈
  • 还行

电影没看下午,里面的对白说话总是有种乌涂的感觉,听不清

46分钟前
  • 计哥
  • 较差

有太多象征意义了 如同“太阳照常升起”

48分钟前
  • 阿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