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当年这剧也是万人空巷,在各地电视台重播了上百次。
可惜我生不逢时,没赶上好时候。
作为21世纪生人,我们这代人没有这类电视剧看,权当考古挖到宝了。
1、关于剧名——为什么是空镜子?
首集马奶奶提及晴雯,接着又开始嘀咕《好了歌》。
之后《红楼梦》成为全剧的间奏曲,借马家祖孙之口频频闪现。
用《红楼梦》解释《空镜子》,镜子里虚虚虚实实,红楼中的真真假假;我仅把空镜子看作生活的索隐。
剧中有大量强调标题的镜中戏。
细数一共四处景有镜子的元素。
姐妹闺房里的镜子
孙家姐妹的卧室潘树林家的水壶提手构成的镜框
前景是水壶的提手还有孙燕初婚和二婚家中各有一面镜子
第一次结婚
第二次结婚每一面镜子里都是孙燕当时看似牢不可破的稳定关系。
和姐姐守望相助的血缘关系,和潘树林渐入佳境的恋爱关系,两段婚姻中浓情蜜意的夫妻关系。
在“空”的语境下,无形的命运之手开始昭示故事的结局,孙燕与这三个人注定分道扬镳。
恋爱不欢而散,初婚以绝望告终,姐姐也远走异乡。
镜中人总是转瞬成空,她的爱恨悲欢成了世界盲目意志的一面镜子。
故事必然是个幻灭过程,一出跌宕的悲剧。
二、关于角色的争议和结局的改编——1、孙丽开放奔放但有序。
能肆意的拥抱情感,也能淡定的迎接代价。
这个人物贵在没有哭哭啼啼,她的每一步似乎都很坚决。
如果说情感独立热衷事业是大女主的标配,那么孙丽对女人X欲的提问 对男人性能力的质疑更是时下罕见。
姐俩无话不谈他不会为了真爱等待一个入狱的男人,也不会为了孩子放弃大好前程。
她永远不愿甘当客体。
当一个女人开始冲破丈夫和孩子,一批观众开始不适了,说她抛夫弃子,好高骛远,可试想留守在家的是她和孩子,一个奔前程的丈夫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她的问题在于对恋情和婚姻不忠。
当然诡异的还是在结尾,她居然为了外国小男友打电话回家哭鼻子。
一批大观众感叹孙丽恶有恶报,把那几滴眼泪放大成对她浪荡的惩罚。
而另一批观众看到的可能是悲凉,电话那头只是姐姐的一次情场失手,电话这头妹妹却已经在一段失败的婚礼里消耗完了整个青春。
如果这段剧情是孙丽浪荡的天谴;那对照孙燕委屈自己接纳了所谓的缘分,能算福报吗。
有钱无家皆为瞎混,相夫教子方为幸福,这恐怕是强词夺理。
妙的是,它给了不同受众不同发现的余地,故事的逻辑延伸至过去未来,再次与几代人接轨了。
2、马黎明【对不起我深受时下电视剧的毒茬已久,以为男二永远是忍辱负重,万年备胎。
】马黎明可太复杂了,他一往情深但绝非良人。
其实他才是全剧最不幸的人,幼年父母相继离去,青年入狱,人生充斥着动荡和爱而不得。
可他的态度是尽量舒坦的活着,和奶奶苦中作乐。
与已婚的爱人偷......很多人说,他和孙丽棋逢对手,相互背叛伤害,本质上是一样的人。
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彼此相似、相爱,但并不适合一起过日子。
出狱后,马黎明就活成了一位注视者,一种赤裸的酒神精神。
他参与故事,但不再影响故事走向;他依然游走在姐妹之间,但只是个旁观者。
他成了站在高处的局外人,是姐妹命定的遭遇和考验。
无时无刻不在揭示生活的背面,那些在生存和欲望面前的无尽恐惧。
3、孙燕是个好女孩,但不傻【她就是生活本身,编剧把她献给了观众。
】他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寻找一个最优解,但有一套严格的自我规训。
她的这套自我规训,严格但标准颇低。
结合下文的例子,总结三点:对自己的家人要好;人品没问题;对婚姻忠诚。
(潘树林曾对她姐无理;翟志刚后期人品稀烂。
江波婚内也是找了别人,这让她很破碎。
至于马黎明,她很了解,浪荡子第,忠诚信誉度为0。
)⑴和姐姐,孙燕肯定是爱姐姐的。
姐妹看似有比较有竞争。
但戏里不可动摇,她们是彼此最重要的人,交换秘密,无话不谈。
⑵和潘树林,一个老实男人的恋爱邀约,她没拒绝。
潘树林莽撞,她原谅了,但她没原谅潘树林对姐姐的无理。
⑶和翟志刚,一个喜欢了她多年的男人的结婚邀约,她没拒绝。
翟志刚不育且心胸狭隘她原谅了,但她没原谅翟志刚的险恶自私。
⑷和姐夫,孙燕觉得这个男人总归比潘和翟强,稳重大气有文化,而且肯定不羊痿。
她以为姐夫离婚了,她排队在第一位。
没料姐夫早就有了候选人了。
(孙燕第一次有了爱情受阻的感觉,之前的分手离婚她都思虑在先,但这次她没料到姐夫是她规则以外的人。
)⑸和马黎明,孙燕明确知道这是她规则以为的男人。
马做朋友还算义气。
做恋人肯定不够专一。
孙燕是要找过日子的人,她拒绝纯粹的睡觉邀约。
她总在考虑能不能,而忽略了自身想不想。
马奶奶说孙丽是王熙凤,孙燕是傻大姐。
但“王熙凤”是享荣华富贵的主子;“傻大姐”是个做粗活的下等丫头。
“刁”也并非“坏”;“傻”和“善”更不能混为一谈。
旁人总说孙燕是个好姑娘,这个“好姑娘”的代价是,利他不利己。
好人没好命的潜规则,让性格悲剧同样和命运悲剧一样不可规避。
姐姐的能力明明比她强,却每次都是她在帮姐姐。
给姐姐当约会的挡箭牌;帮姐姐秘密手术;帮姐姐照顾父母和带孩子.....在医院,自己流产了还在安慰责怪她的丈夫。
自己过得一团糟,却同情姐夫孤身一人,给人家免费当保姆。
直到最后,去努力当好一个后妈。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个孙燕,他们的运气似乎总不是太好,常常露出又傻又惨的笑。
大多数人都爱和他们相处,不经意提供的情绪价值,几次无关紧要的利用。
自私的说,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人。
如果世界的艰难有总和,这样的人会替我们承担更多。
如果我们把她的好,当成傻,那么我们就是纯粹的坏。
关于孙燕的结局。
孙燕和潘树林完成了破镜重圆吗?
我相信剧中呈现的结局不是真的,它不符合题意。
陶虹老师在一个采访上说,结尾是后来改的,为了温暖观众,关照当时的价值观,他们选择为悲剧蒙上面纱,向苦涩的现实发糖。
补充一下,孙燕和潘树林的复合历程,强调了飞鸟倦归林的宿命感,还有后妈成正果的社会认同。
这个凭借机缘搭建的结局,其实是很合理的。
只是企图用二婚偿还一位好姑娘的不幸。
我作为来自2023的观众,实在难以接受。
如果非要这种委曲求全的结局,我宁愿相信 故事只是在一场看似圆满的情境下掐灭,这不是happy end,是留白,是开放式结局;她和潘的结果,回归到“空”,我们终究不得而知。
很喜欢的一部剧,陶虹,牛莉,许亚军,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最喜欢陶虹演的孙燕,一笑起来阳光透明,感染力十足,看着她傻呵呵笑着生活,笑着烦恼,笑着无措,最后笑着平实下来,笑着圆满。
这个人物是个平凡的人,从小没有漂亮的容貌和聪明的智商,却有个样样出色的姐姐,从下在羡慕下长大,过普通的生活。
一个优点就是善良和傻呵呵的天真,剧中经常在她困惑时出现许多空镜,在人生转折时出现许多让人深思的情景。
剧情在曲折中前进,两姐妹对生活的选择每每让人感慨沉思。
孙丽和马黎明这两个角色间的相爱相杀也是特别动人,尤其马黎明,混不在意中带着深情执念,玩世不恭中是英俊洒脱,当年,让我都爱上了这个角色。
孙燕一辈子都不会像孙丽那样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是她自己的选择。
可是孙燕在后期一直在几个男人里面踱步一样,干嘛呢这是、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在爱情里得到肯定呢,爱情真的是最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她有好的家庭,有出版社财务的工作,还有一个能给她撑腰的姐姐,她大可以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女人,为什么非要去给人当后妈,难道是怕自己老了以后没人给她养老么,或许有的女性天生就母姓泛滥。
如果是性别转换一下,我倒挺佩服张波这样的女性的,一路刻苦求学,毕业后顺利工作,和漂亮工作家庭都不错的人恋爱结婚,婚后知道他不忠后,因为孩子暂时隐忍,他想出国,放他走,绝不挽留,他提出离婚后,换掉门锁,安安静静和他办完手续,不撕X也不沮丧,有比自己年纪小的学历工作相当的追,恋爱结婚,他之前要孩子,后来又想把孩子丢给已经再婚的自己,考虑到现任和现在的孩子,问过现任意见后,把孩子给了善良的大好人前任的妹妹养,不管前任、不管这个曾经多么爱的女人如何作妖、如何对待自己、洗尽铅华后,自己的人生依旧是属于自己的,工作婚姻家庭依旧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这个电视剧里有张波这样的女性,我绝对五星
那一年,2001年,在北京,一个叫《空镜子》的电视剧的开拍提上日程。
导演和制片人在烦恼,都建组了,剧中小陶虹的姐姐的饰演者却还没定下来。
一开始都想着,找个漂亮又有演技的女孩不就得了,影视圈里还缺妙龄美女吗。
考虑过找大陶虹来和小陶虹搭配演姐妹更有话题性,考虑过杨童舒俞飞鸿等一众女星,结果到了最后反而悬而未决。
制片人急的团团转,我安慰道,也许最后出现的那个就是最合适的。
以前根本就不认得牛莉,第一次看到她,是第一次去探班时,进到四合院里,她正一掀门帘从屋里走出来。
那一下子,眼前一亮。
好一个顾盼生辉的美女。
关键是,那个气质,真的好合适姐姐这个人物。
牛莉在生活中根本不是那样的眼神,而在戏里,她让自己的眼睛总不经意的流露着一丝狡黠蔫坏,恰到好处。
探班那天许亚军也在场,他好像是刚拍完杀鸡那场戏,还一脸眉飞色舞。
“剁鸡头那一下没换人,是我砍的,那是戏,有情绪在里头”。
我问他,你和牛莉合作过吗。
他回答,这个戏就是他推荐的。
“牛莉打电话问我,说还没看剧本,说你也在这组里你觉得咋样。
我说特别好,是个有份量的东西,你来吧,我当绿叶来衬你”。
许亚军凭这剧俘获了一批的女粉丝,2017年《人民的名义》火了后,又有观众慕名来翻看祁厅长的旧作。
许亚军演的活灵活现,人物很有魅力,也很立体,不过,这个剧里几乎人人都演的好。
两个女主角陶虹和牛莉各有各演的好就不多说了,陶虹连前期的声音里都透着少女的天真。
看着她俩的斗嘴和笑闹,真的就是姐妹情深的感觉,特别真实自然。
两人在小屋里躺在各自的床上睡前交换心事,聊着聊着互掐几句,意犹未尽了妹妹挤到姐姐床上再聊会儿。
陶虹钻到姐姐被窝里时牛莉来一句“咝~你的腿这么凉啊”,这种即兴发挥的水词真是妙手偶得。
姜武和何冰都是陶虹找来的,陶虹自降片酬都要把姜武弄过来。
“你那人物多好啊,又打小偷又打抱不平的,多有观众缘。
”看过原小说的人,看最后一集会胆战心惊,只怕姜武演的角色会被凶残对待。
电视剧给改了,让结局有了暖色。
那种悲剧带来的震憾感,不要也罢。
否则,太惨的话,观众会受不了,心里头会堵得慌。
姜武的角色是讨人喜欢了,何冰的角色就讨人嫌了,把观众气的要吐血。
不得不赞何冰,把一个小肚鸡肠疑神疑鬼的小男人演到骨子里了。
可以预见他这么一个好演员拿到这种很有戏的人物会发挥的多出彩,然后最后他来一场情绪爆发,直让所有人心悦诚服:擦,演的真够好啊,也真够渣啊。
谦虚的何冰,谈到这个角色时自己也很自得。
里头的孙家二老之表现也是人见人赞,彭玉第一集一出场就颇为抢镜。
一听她说话那调调,很亲切很松弛很熟悉很让人舒服,把一个东北老太太塑造的那叫个鲜活极了。
一个个都是好演员,经得起长镜头的记录。
那一年的陈数,临近毕业,来组里客串,说不用给片酬了就麻烦报个打车费就行。
记得“社长叫你开会了”这句台词,她演了至少两次,因为大家觉得,听起来像是“市长叫你开会了”。
剧里还有王千源的客串,一个搞笑角色。
还有徐峥,新婚燕尔来探班时就顺带着充当聚会里的同学,连正脸都没露,观众根本留意不到。
这么整齐的演员阵容,人人都不减分,难能可贵。
在北京剧院的路边,陶虹得知我跟着去机房看了粗剪的片子,连忙问我觉得怎么样。
我说,挺好的。
很没说服力的回答,听着像客气话。
那时的我,一来还没看完全剧,二来还太年轻,欣赏水平有限。
只知其好,不知其所以好。
如果能够时光倒流,我会告诉她:“我太喜欢你演的孙燕了。
这是你演艺生涯的巅峰,你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合适的角色了。
”她在剧里那标志性的放肆大笑,如同冬日里的一丝暖阳,感染着无数观众。
之后,这部剧就出名了。
未见大红大紫,却一直备受好评。
姜文埋怨陶虹没找他来演姜武的角色,说这是他弟弟演的最好的戏。
倪萍找到杨亚洲表示要与这样的导演合作这样的作品,从此开启演艺之路。
牛莉的片酬翻了数倍,并上了春晚,在小品里还提到《空镜子》。
刘冠军从此就不能摘掉眼镜了,所有人都觉得他就该跟剧里那样永远戴着眼镜。
今年五一期间,山西卫视每晚两集在重播《空镜子》。
国剧经典,守护真情。
一重看,就不能自拔。
“這是真正的似水流年,好像和他們過了一遍日子。
”“当真事儿看了”。
几乎每一集,都会有长焦隔着马路远景拍摄人物交谈的段落。
川流不息的车流从镜头前划过,让人物若隐若现,并通过车流的“黑场”进行正反打的切换。
当年看样片时,还反映这是否会太过干扰观看,现在看来也极有味道,像记录片,有一种默默旁观他人生活的感觉。
会觉得摄影机是有感情的。
当年还小,看这剧的时候觉得挺好,不过也没好到神剧的地步。
这隔了17年再看,没想到好感度一下子提升了上来,真觉得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再次看,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起当年第一次看时,更加的被触动。
短短二十集,剧中跨度也就几年吧,看下来却感觉跟着这家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人生如梦,白云苍狗。
雁过无痕,叶落无声。
寻常人的生活,哪有太多的大悲大喜,普普通通之间,就是不动声色的,和电视剧里的音乐一般,透出来一种绵长的温情和宁静,悲凉和无奈。
却就是在平淡中戳中人心。
不少观众在评论中也表示,以前小时候看不太懂,现在看懂了,就很是感慨。
正应着,年少不知戏中意,再看已是戏中人。
好作品,就是经得起岁月的打磨,常看常新。
床沿边梳妆台上的镜子,我特爱照,人都说女孩爱漂亮,有着骨子里爱美的天性,即便我长得平平,尤其与我姐比,她是如此耀眼,漆黑夜空中闪烁着的繁星似的,她冷,站在面前的人无一感到那距离有着万里之远,可我不同,爱笑,傻呵呵地笑,大家都与我好,就连镜子,那里面的我,美得自然,美得纯真,美得百看不厌;这条胡同走了多少回,我已经记不得了,唯独那路灯,含沙射影地使得我想起悸动过什么,有些事过去了就不想再提,有些事总是不经意间片段式浮现在眼前,如浩空中的鸽吟般,游弋离开,不惊不扰,此刻,春华秋实满院开,睹人间四月美景来。
院里老树伛偻的姿态,像位耄耋老者,霜白的两鬓挂满沧桑,眉宇间写尽华年的迷茫与彷徨,这院也是老了,由不惑之年一路走来,与我一样,由傻呵呵变得越来越周正,想了许多年我姐和马黎明的秘密,亦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朗,说真的,从来就没啥大事难事,所谓一时的想不开和糟心的,其实都是些自找麻烦、顾影自怜,好事只会越想越好,而坏的、不顺的远没有想的那么坏!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潘树林,长得魁梧如松柏,说话气宏如惊雷,整日的和我一样傻着乐,我问他“你乐什么呀”,他直说“看着你我就乐”,人生啊,百转千回,坎坎坷坷,到头来,旁人眼中的阴差阳错,却是我自个儿画的天圆地方。
一切都在往前走,老的老,离的离,连我姐,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她眼神变得温柔而非跋扈,她话少了可字字走心,她依旧是美的,那天我俩一起照镜子,我还这么觉得,姐说我也变了,一连串的形容词,天花乱坠的,我不愿去深想,只是死死地凝视着镜中的自己,变了?
老了吗?
可分明还是美的啊!
镜子里除了我,周遭是空荡荡的,唯一能想明白的,只有是“时间”这东西,缥缈不定,走走停停,尽管如太虚幻境般远近难恃真假难分,却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生活,因此不同,生命,因此各自绽放。
这部剧也许是我虽然给出五星评分但对其表达的观点却不是那么认同的唯一一部作品。
原因何在?
说来话长。
初遇《空镜子》,具体时间久远得现在回忆起来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但这么多年过去,它依然是我记忆里的经典国产剧。
今年春节,心血来潮又回顾了一遍。
现在再来看这剧,它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如此,我依然很喜欢这剧,喜欢杨亚洲导演不动声色、内敛又含蓄的镜头语言。
喜欢这剧独特的氛围、气场,以及对生活不灭的希望和热情。
或者说喜欢它因一个人内心不变的善良和单纯而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因果表述。
孙燕在最后一集的独白,将简单生活收获朴实幸福的美好渲染到了极致。
然而,生活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这冬日阳光满溢、春节前夕的四合院里。
时间会带来自我的觉醒、成长的蜕变,伴随着刻骨的疼痛,我们每个人唯有不断得反思和前进,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自己的幸福。
结合琐碎冗长又辛苦的现实,我是怎么看待孙丽和孙燕呢?
按照原作者笔下老孙夫妇俩的个性,家庭氛围,我一直认为孙丽不该是那样的个性。
怎么样的个性呢?
嚣张跋扈,凡事以我为尊,不考虑他人的想法,习惯性无视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两个字总结——她就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孙燕是个极其晚熟的女子。
她的个性,恰是她姐性格的反义词,太无私了。
以致我重看时,真为她着急,这姑娘,怎么这么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呀?
两次失败的感情经历曾带给她很多痛苦,深深的自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才没有人爱?
我还能找到幸福吗?
然而恰恰是这些惨痛的经历让她沉睡的自我慢慢苏醒了,明白了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需要什么,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换言之,没有之前的不堪回首,也就没有了后面的重生。
孙燕爸爸说自己为什么剪报、为谁剪报挺感动我的。
总的来说,两姐妹的父母都是挺简单单纯的人,孙妈妈是典型的北京老太太,她所谓的人生经验,不过也就是家长里短、社会新闻的浓缩版,带着世俗的偏见,功利的眼光。
有一集孙妈得知姐妹俩都离婚,伤心极了,对孙燕吼了一句“你和你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谁知道你安的什么心啊。
”说实话,我挺震惊的。
这不该是一个母亲对自己亲手抚养大的女儿说的话,这句台词太狠了。
可见编导对生活还原的力度还是挺彻底的。
母女有时会是对立面,甚至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生活的真相和残酷也正在此,越是亲近的人,伤害也越深。
责骂抱怨和逼迫已经完全走到了爱的反面,所以我常提醒自己,不要被所谓的爱控制,也不要因为爱,而去控制别人。
张波对孙丽的感情,在我看来,有点像爱上爱情。
以他对孙丽深刻的了解,他应该知道像她这样个性的女人是不会安分做一个旅行公司的职员、一个母亲和他张某人的妻子的。
那他为什么还要和孙丽结婚呢?
赌徒心理+当年太年轻吧。
而孙燕对张波的感情,多少有点盲目。
离婚后的她,在极度孤独压抑的心情下,被张波的男子气概、渊博深沉吸引是完全情有可原的。
然而,一厢情愿的孙燕只是渴望能有个伴儿,她并未想过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她和张波能有灵魂的交流吗?
这样的自己能给予张波力量和希望吗?
孙丽和马黎明,青春冲动时期身边有一个荷尔蒙同样强烈的异性,不发生点儿什么才是怪事。
他们的确有很多共同点,极易吸引异性的容貌、极度自私,不安分,渴望激情又没有足够的耐力和定力去维护一段感情。
马黎明比孙丽更缺乏安全感,更需要被照顾和关怀。
所以他是无法被期待的,无论在哪段感情里他都是被动的,他都在等待别人给他归属感和家庭的温暖,很遗憾,爱是双向的,安全感同样如此。
或者说,真正的爱情应该发生在灵魂、人格对等的人之间。
儿童时期的缺失注定马黎明不完整的自我,要先勇敢克服平衡好这部分,才能从容应对感情,应对它带来的风暴和失去。
他屡次刻意接近单纯的孙燕,说明他是多么软弱多么无助,但同时也映射出他的人品也是多么不值得信任。
翟志刚这部分没什么好讨论的,对他曾经的恶,生活给出了更尖锐的回击。
潘树林第一次去孙燕家就在集体照中认出了孙燕的父亲,这真是天注定的缘分。
潘的耿直鲁莽憨厚,正义感爆棚,对应孙燕的纯朴善良简单,真是再合适登对也没有了。
也许只有当我们心无旁骛,勇往直前,方才能收获今生的无怨无悔、圆满完整。
演员本身的个性也非常符合角色,两位的气场太契合了。
就孙丽去美国前后的剧情设置,我认为作者有点弱化这段经历对她个性的影响。
我觉得她去了美国后,整个人更狭隘了,对生活爱情的理解也更局限了。
不过是个通过婚姻换美金的人生格局而且还失败了。
对孙燕说出那样不可理喻的话,这书是白念了,这金也是没镀上去,付出的代价似乎也不值了。
当初那么急切得要出国,请问到底是为了什么???
而孙燕的局限在于,对幸福的理解。
重复繁重琐碎的家务,今天干完明天还得接着干,日复一日,没有穷尽,那种深深的疲乏和生命力的消耗,绝对不是电视里看上去那么美好。
家人的笑脸,时间长了,也是不足以支撑漫长岁月的操劳和付出的。
更何况,孩子的教育问题,飞涨的物价房价,这变换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各种内在外在矛盾,家可以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有可能是冲突的聚集地。
在我看来,能抵御所有这些的,是你必须努力去实现自己家庭身份以外的价值,可以从工作上找,也可以在兴趣爱好上找,可以从参加社会活动中去找,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不断充实强大自己。
有句话不是说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照顾别人吗?
就最后一集最后一个场景来看,孙燕还沉浸在新组建家庭、母亲身份被认可的无尽喜悦中。
我祝福孙燕,但我也更期许一个勇敢看见自己、焕发出更多光亮和温暖的孙燕!
六七歲七八歲看的電視劇 記不清劇情 卻總能想起好人好夢帶給人那種觸動心靈的感覺 重看空鏡子 昏黃的鏡頭下 把擁有最複雜情感的人的生活狀態的縮影都放在裡面 驚奇的同時又真實得抻動人心 劇中的幾位男主角馬黎明 翟志剛 潘樹林 張波 姐倆爸孫廣田每個角色都耐人尋味 值得反覆品讀推敲 反正我是不能理解 馬黎明對妹妹是怎樣的感情 是發現平淡才是真尋求對生活的安穩抑或是刺激 是為了挑戰姐姐讓姐姐回到自己身邊 是為了證實奶奶的話 實現奶奶的心願 是心疼憐憫妹妹 還是恍惚間的純粹的愛...看不透我怎麼覺得翟志剛小心眼愛面子斤斤計較虛偽但還沒有想像中的壞哈哈 除了流產那段 不是男人 最後悟的很透 一起學習
孫燕我覺得是一個傻呵呵很善良很貼心能幹 好學 堅持做自己不服輸很大氣用力生活的那麼一個女人 她羨慕麗 殊不知自己也有資本值得被羨慕 對翟志剛果斷放手 再見時忘卻曾經受到的傷害還能平靜的安慰對方 對張波勇敢表示愛(雖然不能理解 這麼穩重的人怎麼會對姐夫有想法)對潘樹林幾次放棄又決定牽手的決心(老喜歡這一對可惜一開始沒堅持走下去 不過可能當時沒分開 婚後也不一定幸福 兜兜轉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馬黎明和姐姐這對志趣相投的青梅竹馬經歷最純粹的愛情悸動 到互相幫助到最後利用合作 是真愛 但是緣分還差了點吧 可惜了
幾個場景總能想起來 大的廣告牌 人來車往 胡同和白塔寺、紅牆 那面梳妝台的鏡子 老爸指著西藏的照片只有潘樹林一眼認出老爸......還有恰到好處的配樂 一切生活的不能再生活 卻又文藝十足
鏡子 空鏡子 到底代表什麼 從鏡中人應該能摸出點門道吧 母女 姐妹 夫妻 天空 幾次不丟棄的執念.....劇給了相對小說完美的結局真好... 生活已經夠辛苦不想給觀眾帶來壓抑哈哈用燕兒最後的幾句話結尾生活要好好過 相互幫助相互愛護 這樣不好麼這樣,才好 下一次看希望會有新的感悟 請用力生活!
歡迎重溫的和我交流!
和經典不說再見 感恩 致敬!
兼评空镜子有的时候我们总是苦闷生活枯燥无聊,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打发;亦有时候我们感慨曾经简单快乐的自己,纯真年代就这样一去不复返,甚至以为永不会忘的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在岁月的打磨下,也日渐模糊,似乎有的时候用尽全力去回忆,才能想到原来我也是瓜蛋一个。
然后用更多的时间来叹息,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我再也不是曾经的我了。
还不怎么懂得离别时的我听过席慕容一句话,永远不要说再见,因为再见时我已不是当年的我。
每个人都怕离别,却不得不离别。
空镜子有被人称之为国内最好的电视剧之名。
只是看过的人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
我是否可以将这理解为瑰宝总是蒙着厚厚的灰尘,很难被人们发现。
第一次看空镜子的时候,我还有着挥霍不完的精力,只是那时候看的不怎么懂,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陶虹那傻不溜秋的笑声,听了之后人的心情似乎格外受用。
那时候我似乎能明白要讲的是关于追求,爱的故事。
此去经年,我一直记得那时候我挺喜欢看的,再翻出来看的时候,居然还是那么不能自已。
一起长大的 姐妹俩,似乎姐姐什么都比妹妹好,学习,长相,身材,人缘,妹妹似乎都处于下风,甚至妈妈也经常说妹妹将来的生活肯定没法跟姐姐比。
与她们一起长大的马黎明一直跟姐姐互生情愫,只是这个女人太过优秀,所以想要的就太多,他永远满足不了。
一直怕牛莉饰演的姐姐,这种女人在我眼里就是那种猛于虎的。
似乎牛莉的那个长相给人的感觉就是男人永远也掌控不了她。
我一直对饰演马黎明的许亚军颇有喜爱,从曼谷雨季起就一直觉得他不是那种特帅却巨有男人味,做人做事干脆利落。
只是看到最后他对孙丽的爱渐渐扭曲,跟钱沾上了边的时候,我徒有感叹,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其实我不喜欢孙丽这种太过强势的女人,可我不得不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她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比活的不清不楚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人活的轻松,我总觉得人要是没了方向真的会特别觉得活着没意思。
她与马黎明在一起有说不完的柔情蜜意,只是他却给不了她依靠,在他锒铛入狱的时候嫁给他人。
我想如果剧中的张波不是有个研究生的虚名和好的工作,他是怎么也不会跟这种人在一起的,最后孙丽为了自己的美国梦又与张波离婚。
似乎这个人她身边的人都只不过是她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罢了。
而相反妹妹孙燕,简单善良,长相一般,身边的男人也是别人推给她的,她也渴望爱情,一直羡慕姐姐,可是她却一直秉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婚姻的失败,心里的好男人,却不爱她,看的不免让人心疼,觉得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她第一段婚姻的男主角,小肚鸡肠,阴柔,还有性功能障碍,这就比较逗乐啦。
我觉得编剧们通病就是爱拿男人这码事开涮,这似乎也是在提醒每一位男同志当心你自己的中年危机。
有点远了,何冰饰演的这个男人确实是男人中的极品,总觉得孙燕嫌弃他,总不相信孙燕,直到最后娶了一个给他生了儿子却母夜叉的女人后,才明白了孙燕这种善良宽容的女人是有多么好啊。
我想何冰饰演的男人似乎代表了我们大多数男同胞,什么都是别人的好,非得吃亏了才明白曾经的那个是有多么好啊。
看到最后何冰被那个媳妇折腾的我看自杀心都有的时候,我无限同情他。
其实扯远一点这似乎就是我们所有人,无论男女,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其实那只是因为我们被太多虚无的追求所蒙蔽却忽略了身边甚至太多人不曾拥有只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类本来就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
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其实这是我们人类的通病,也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
对于我这种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人来说,似乎身边的人大多无非两种人,一种就是看着别人生活,另一种就是生活给别人看,鲜有人能够真正活得从容,活得自我。
岁月自有其不动声色的力量,生活最终会教会我们什么才是幸福。
最终孙燕被潘乐叫妈之后,久久不能自已,她的那份幸福是姐姐永远也不会有的。
其实有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什么才是他妈的爱情,我有时候直面自己的内心,也曾彷徨曾经的我懂得什么是爱吗?
我一直都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也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贪婪自私的人。
有人说在爱情里,为爱而爱是神,被爱而爱是人。
回首过去,似乎我遇见的女孩都能称的上是神吧,我只不过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罢了。
总是对方无论我怎样伤害还固执的为我付出,不需任何理由的为我做了好多好多,而我甚至连偶尔的关心都不曾给对方。
我可以自嘲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你如果不能接受我最丑陋的一面,你又怎值得我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露给你。
曾经有深爱我的女孩对我说,希望只不过是失望的前奏!
是啊,在爱情里我们本应该不报希望,本着一颗绝望的心似乎可以让人伤害的少一点。
如同太多的人固执的坚持不爱,是否这也就意味着不爱,就是不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
太多的人说,我们爱上一个人就是给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机会。
只是殊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心死,然后重新活过。
回忆太多,想起往事我觉得真的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可我们都还没表白。
那时的我,可以在对方伤心委屈的时候听他倾诉;那时候的我可以默默犹如溪水的关爱他,在寒风交加的晚上,只为见他一面给他戴上手套,然后转身离开;那时的他乐于陪伴我度过脆弱的每一刻;只是人生总没有如果,敢于相爱就要敢于承受失去一切。
爱一个人其实就是两步,先失去自己,然后失去爱情。
其实这些都失去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快乐的时光,还会在寂静无人的时候浮现,让人痛苦不堪。
什么样的人才算的上最爱你的人,我想应该是当这个人明白爱情其实太多的是份责任之后,最爱你的人就非他莫属了。
其实我从心底是对现在大部分的男欢女爱抱着逗乐的态度,这个年代本就是那种上床这么纯洁的事儿别用爱情给玷污了的人充斥着。
其实我内心最深处最渴望的是文革时期的那些称之为爱情的人儿。
在那个扭曲动荡的年代,留给了人们无尽的灾难、沉重,却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幸福。
我在湖北百无聊赖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看凤凰大视野,里面讲述了太多文革时期的情情爱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本就相爱的人,因为一方成分有问题,被打倒之后,另一方就转身离开的,这种事情霸王别姬里面讲过,甚至邓小平也经历过,文革时期自己的妻子要离婚,他毅然签字,我想这份感情,是否就是所谓的放爱一条生路。
可是我也为那些被发配边疆农场改造,两人几年都杳无音讯,却一直坚信彼此都还在等着对方,最后圆梦的时候。
我承认我被震撼了,我大白天的看电视居然眼泪汪汪。
我为那个通讯落后的时代和人民所感动,更为这个交通信息无限发达的时代下冷漠的人们而羞耻。
我想没有人吧,至少我认识的人应该都做不到这些吧。
其实我想那个在新疆改造的被打倒的男人,能够苦苦支撑应该也就是叫做爱情的那种信念吧。
真的有梦的人都是那么可怕,总是会做出这种鬼神都会哭泣的事情。
或许太多的人认为他们不现实,他们这就是纯粹扯淡。
我要说的是你可以不屑,可以鄙视,但你却无可挑剔的必须接受。
本没有什么现实不现实之说,只是因为价值观不同罢了,爱情第一,其他第二的人说的就是他们,只是你们不是。
其实爱情真正开始的时候,本就是两个人有共同的追求和彼此互相认可的价值观,自然两个人终于走散,也是因为彼此再也不是一路人,两人的价值观不一样罢了。
文革毁了太多人的十年,应该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
其实那个时代爱情本就是被压抑被禁止的,陈清扬不就认为自己爱上王二是罪过吗。
王小波写下著名的革命时期的爱情,我想他是深深恨也爱着文革那个时期给他留下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所以如今,我总认为我们这代人不配被称之为爱情,或许就是所说的人间爱情天堂取吧,尘世你是追寻不到的。
其实爱一个人远比被一个人爱幸福,只是贪婪的人都只会索求被爱,很少去真心的爱。
随着成长逐渐理解为什么太多长辈看不惯现在这些我们所谓的年轻人的种种。
其实爱一个人不仅仅是付出,宽容,责任,理解等等,还有索取,我们向自己的爱的人索取,其实不就是告诉对方我好需要你。
希望每一个人都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坚持下去,毕竟能感动我们的近乎绝迹,试着让自己被自己内心深处感动,或许你会突然领悟原来我是这么幸福。
小时候看过这个剧,就记住了片头曲、翟志刚和马奶奶说的孙丽是凤姐。
小时候自然是看不懂这个剧的,所以记忆很模糊,2021年再来看这个剧,发现这个剧真的很赞。
看之前我就有两个疑问,一是空镜子是什么意思?
二是这部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看完了以后,感觉还是没看懂啊,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
片头曲感觉是有点深意的。
好多镜子,映照着孙燕姐俩。
“空镜子”是说镜花水月?
说姐俩折腾半生最后都离婚?
她俩都没有得到爱情?
孙丽得到过的,马黎明、张波都是真心爱她,只是她不知足,太势利,所以最终她失去了所以真心爱她的人?
傍个老外最终还是离婚?
那就是说,孙丽的一生是镜中花?
她很漂亮,性格强势,做事果断,很招人喜欢。
但我对她这个角色真是没啥好感。
一开始她嫌弃马黎明也还正常,后来跟张波都结婚生女了,她要去国外,张波也支持。
结果到了国外,她崇洋媚外的心更重了,在国外待了几年再回到北京,嫌弃这嫌弃那,觉得中国哪哪都不如美利坚,整个一公知。
不过她这种想法在那个时代还是比较普遍的。
她最后是迷失了自己吧。
陶虹其实很漂亮啊,她演孙燕,孙燕的容貌不见得会被孙丽压下去。
但是姐俩性格差太远了,孙丽泼辣强势,孙燕太包子。
看孙燕和翟志刚的婚姻生活真是血压都上来了,小时候看这个剧对翟志刚印象深刻,简直是心理阴影。
孙燕比孙丽更讨喜,性格又软,长得也好看,笑起来真的是“银铃般的笑声”。
这剧主题呢,想半天还是不懂。
这剧情节、人物、演技、服装道具,都可以吹一波。
陈数、王千源在剧中都还是酱油,王千源那个角色真是绝,虽然就出场一两回,但是看过就不会忘记,陈数那时候还没改变容貌。
孙燕姐俩经常路过一道红墙,墙后面是白塔——孙家是住二环里的,皇城根下的人家。
后来拆迁了,楼房能看到西山。
还有马黎明和张波,俩演员一个叫冠军一个叫亚军,也挺好玩。
不喜欢孙燕的那种善良,善良的没有力量,懦弱,被动接受生活的一切,霍志刚,潘树林都不是孙燕喜欢的,她喜欢张波那种有才华的,可能供孙燕选择的太有限了,她对自己的认知太低,扣在善良传统的概念里面一直出不来,孙俪一个聪明漂亮自私有野心的女人,喜欢就争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同样她很努力为了出国学英语,为了身材别人吃饭她喝汤,金小亚抢她的马黎明,她可以给金泼脏水,一个泼辣风情不好惹,不被道德束缚的女人,她太知道她的漂亮她的女性优势,她身边的男人,都是很强的阵容,有才的张波,有颜和她一样不安分的马黎明,有钱的老外忘名字了,小鲜肉迈克,迈克喜欢上别的女人甩了她,她也没怪迈克,她说她碰到喜欢的也跟迈克一样,他们是一类人,活的自私任性快活。
姐姐喜欢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自私只图自己潇洒的所谓的坏女人,现实中的妹妹要的是安稳,别人给她扣的善良的大帽子。
我更喜欢姐姐,积极争取,自私的淋漓尽致,但过程更精彩,而不是妹妹灰暗的被动选择的人生
为什么现在就拍不出这样生活化的片儿了呢?
这感情线也太乱了
童年
比起两位女儿过于脸谱化的人设,更喜欢妈妈演的东北老太太。
tv
感觉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都特别纪实文学,就是写的普通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芸芸众生,现在的都市剧家庭剧简直浮夸
真是剧情太拖沓点了,还有看不惯这种脚踏两只船的女的
三星半 印像最深的是小陶虹扎着马尾笑着的样子 可真美
剧情没啥印象了。
四集弃,如果是好剧时代局限性也太强
小时候看的经典剧之一
陶虹的眉眼和笑容真是令人难忘
非常喜欢那时的陶虹
很温情很感人的爱情剧。
看过的
剧本写的好好。陶虹仿佛能把石头融化掉的笑容洋溢在瑟秋的情调里,伴着引人无限嗟叹的音乐,我陪她哭,陪她笑,陪她爱着,陪她活着。。。看到讨厌的姐姐,我想到,就是死,也要死在故土!这世界就是这样,男人明知道这女人如何不堪但也爱她,明明觉得那女人有多好,但也只看着。
当时小,心思都放在看神神怪怪的剧上,对它不感兴趣;现在三十岁了,才主动翻出来看。看的版本将20集(每集45分钟)剪成了30集(每集30分钟),所以也就听了30遍片尾曲《好人好梦》。小时候可会唱这歌了。现在懂了,好人只配有好梦,却大多不会有好的人生。
没有想象中好看,乱七八糟的。
带着悲凉的文艺气质的生活范电视剧……
姐妹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