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观影手记19大抢风头的的企鹅和胡猴当木须龙开始念念叨叨聒噪的的对木兰指手画脚的时候,配角的魅力便已经初露头角,到后来蹦蹦跳跳大闹怪物公司满口Kinney Kinney 的小破孩阿布,冰河世纪里那只为了坚果奋战到底的史前松鼠,和史来克抢镜头一路各种插嘴的donkey等等,各路配角纷纷从角落里杀到台前,开始正儿八经的演绎起从前不受重视的自己来。
“配角”的英文是“the supported actor”——可以粗略的翻译成“协助演员”,从这便可以对配角的职能略知一二,不但要协助主角,更要配合剧情,起到调和整场演出的作用。
一出戏单有优秀的主角是不够的,没有好的配角就好像一位孤独的武林高手,出了招儿却没有人能接,岂不成了孤独求败了。
从前的配角还只是本本分分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这次,从纽约动物园到热带丛林,企鹅和胡猴扛起大旗光明正大的开始抢起主角的戏份来。
话说这四只从纽约漂流而来的动物理应是整部片子的主角,梦工厂的编剧也尽力把这四只的性格设计的足够讨好观众:狮子艾力秉承了史莱克的憨直作风,斑马马蒂则让驴子后继有人,至于那只肥胖的河马和随时需要医药的长颈鹿,似乎属于喜剧里一贯的滑稽角色,没有任何突破。
说到故事情节,从最开始蹦出“the wild”(旷野)这个词便可以得知这是一个困兽想要突破重重阻挠重返自然的“回归”故事,就好像所有的资本主义商业运作模式下产生的片子,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果单单是这四个人的故事,恐怕要让观众早早的坠入梦乡了。
不过还好,这次有企鹅和胡猴来救场。
2005年企鹅着实是是火了一把,法国人的《帝企鹅日记》把这个看上去笨笨的种族包装了一下,浪漫的推向全世界。
如此一来,企鹅在我们的印象中便更有一种抹不去的单纯和简单。
而《马达加斯加》里的四只企鹅恐怕是企鹅中的异类了。
和斑马马蒂一样,这四只企鹅强烈的向往着南极生活,“We do not belong here, It’s just not natural!”(我们不属于这里,这太不符合自然规律了!
) 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回到南极,比如挖地洞——当然这是不可能挖到南极去的,但却可以让他们逃出纽约动物园——比如劫持轮船——这确实带他们来到了南极,但是他们却发现,南极太冷了,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有可口食物有温暖阳光的纽约动物园。
它们一路搞怪,虽不是故事的主线,但却给故事则色不少,纵观整部影片,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笑料来自这四只没有名字的企鹅。
如果说企鹅只是在影片的边角中偶有闪现并未带动剧情的发展的话,那么这位胡猴国王什么什么(以下省略几十字)安第斯则在后半段给了我们一个不理所当然的结局。
这为胡猴国王操一口标准的法式贵族英语,喜欢自创歌曲,命令子民和他一起大跳热舞,出一些不切实际且自以为是的点子来拯救王国什么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只胡猴国王带领他的子民为我们创造了余下百分之五十的笑料。
而反观本剧的四位主角,他们似乎并未为本片提供任何娱乐,从这点来说,票房虽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毕竟梦工厂善于推广这样的喜剧动画,可全部主角的失职倒是真的。
一边看下来,对于那四只所谓主角的记忆很是模糊,倒开始策划起第二次观看了(当然是部分的),因为那四只企鹅和胡猴国王的舞蹈实在令人开心(那么现在你应该知道我想看哪部分了)。
旨在颠覆梦工厂自02年推出《怪物史莱克》之后,便堂而皇之的坐上了好莱坞动画界的第二把交椅,并公然的开始用颠覆行为和老牌动画制造商迪士尼叫板。
在接下来的火拼中,梦工厂继续着对好莱坞大片以及迪士尼经典的颠覆,从史莱克中众多经典童话形象到《鲨鱼黑帮》中温柔的鲨鱼,颠覆如同一剂镇痛剂,用得越多,抗药性越强——如今“颠覆”遍地都是,连对手迪士尼都已经堂而皇之的在《机器人时代》中学的像模像样了。
当主角不能颠覆的时候,责任便交给配角。
于是《马达加斯加》中四位主角的平庸和几位配角的出为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配角,这似乎是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但是我却开始怀疑,当所有的桥段都已经用尽的时候,制片商们还能用什么来吸引我们的眼球呢。
亮点小盘点:企鹅的所有出场 胡猴国王的所有出场胡猴国王的法式贵族英语和他的舞蹈片尾曲+片尾字幕 这个有必要解释一下。
片尾曲仍旧是胡猴国王的大作,配上剧中差不多所有出场人物的扭臀舞蹈和字幕,比一般的电影结束时的枯燥字幕有些许的趣味,另外歌也很有意思。
You gonna moving moving , I gonna moving moving, she gonna moving moving , he gonna moving moving……怪怪的节奏听上去却很让人开心呢。
在这部电影中,电影制作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野生动物和美丽风景的神奇非洲,视觉效果相当不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迪斯尼的動畫重視的是友誼.不管發生甚麼困難,也不能丟下朋友.動物們的歷險已經開始了,一起冒險去.一心想越狱的企鹅, 想投身荒野的班马, 安于现状喜欢做明星的狮子, 很鬼马很搞笑!
在我眼中电影的本质无非是给观赏者一段美好的时间,或轻松愉悦、或深有感触,总之你觉得为之付出的一个半小时是值得的,就ok。
这样说来《Madagascar》对我而言就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可能因为我看电影的出发点肤浅、娱乐性比较高,再加上某种程度上偏爱动画影片,总之我给《Madagascar》打8.5分。
值得一提的是,感觉片子的配音(原音)很棒,听起来非常舒服,很久违的一种感觉。
另外还有那四个企鹅,不能不说也是表现出彩的配角。
总评:观赏性高,画质也非常棒,配音出色,幽默十足,细节处理也不错,推荐带着孩子全家观赏。
(档期过了很久,不知道寒假期间各大影院是否有上映,错过的家长们可以多留意。
)
今年暑假檔期的動畫片之一——夢工場(DREAMWORKS)出品的Madagascar,港譯"荒失失奇兵"。
基本上只要是動畫片,我大概都會或多或少的期待,是盲目的。
#接下來會有內容哦!
#故事主線 - 就說安於現狀不就好嗎?
這一套看預告時(沒有看過文字介紹,更是拒絕看影評。
),腦中浮現出的是"Animal Farm" 與及 "Chicken Run"。
以為又是一套講述動物們逃離人類的掌控以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大自然世界的戲碼。
但是,原來不是!
我看到的故事是 "在New York的動物園內生活,不但生活環境乾淨、文明;而且衣食無虞、有專人服侍、有觀眾捧場,生活極是寫意無憂。
幹嗎嚮往不切實際的大自然曠野?
結果當真是 淪落荒島曠野時,方知危險重重,野生本能不得已爆發,差一點便釀成血案。
"習慣了現代文明生活,真的可以走出荒野探險嗎?
當中有很多事情是必須要考慮的吧!
朋友還是朋友故事中的一對好朋友,一位是獅子,另一位是斑馬。
形成極端的對比:獅子是肉食動物、牠安於動物園生活,斑馬是素食主義、嚮往大自然曠野。
在安逸的生活中,大家(包括獅子自己)看不出獅子的原始本性,然,當流落荒島,方察獅子的本能會威脅大家生命!
即使如此,多年的感情仍然可以戰勝一切危險。
(家庭片還是應當有一個美好的結局的。
)最出位的角色 - 企鵝四人組四隻企鵝擔任了戲中不可或缺的戲份:從誘使斑馬出走大自然,至騎劫貨輪,再到拯救工作,像是恐怖分子,又像是正義特攻,每次出現皆搶盡風頭呢!
相比之下,那四位原"主角"真是不像主角啊!
整體及畫面如果仔細想,或許會發現<夢工場>的一貫反傳統、惡搞作風仍然悄悄的存在於此片。
但是,整體上仍然是依照"正常"劇情走到結局。
沒有太大驚喜。
夢工場之前的《史力加2》不論是畫面還是劇情(的惡搞度)也都是贏盡口碑,相信大家都會將《荒失失奇兵》作比較,老實說,後者的確失色不少。
不過作為暑假家庭樂動影片,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原文載於本人的blog: http://mymaze.blogspot.com/2005/07/madagascar.html
凶悍的百兽之王狮子亚利克斯(本·史蒂勒),在这里却成了纽约中央公园中的娱乐名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观赏 游玩。
不过,他在这里的生活却也丰富多彩,至少和几位好友的相处是其每天最兴奋的事情。
斑马马蒂(克里斯·洛克)、长颈鹿麦尔曼(大卫·休默)以及胖河马格洛丽亚(亚达·萍科特·史密斯)都是些性格开朗,能说会闹的好伙伴。
这几个家伙在这里过着好吃好喝,幸福自在的生活,对非洲故乡的怀念早已变成盘中的美食被消化殆尽了。
因为,在这里,有整日充斥着耳阔的欢呼崇拜声,有吃不尽的美食佳肴,有舒适现代的生活环境,甚至在斑马马蒂过生日时,能吃上香甜的奶油蛋糕。
但有一天,马蒂的想法被几个偶然间出现在中央公园里的流浪企鹅所深深地改变了。
马蒂的好奇心也在逐渐地膨胀中驱使着自己最终作出了寻找故乡、以及进行探险“新世界”的决定。
“隆重”的生日过后,几个好朋友正在各自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带给他们的一切。
然 而,好友马蒂却在这个幸福的夜晚之后不翼的消失了。
亚利克斯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欲寻回好友,然而,他们逃出中央公园的遭遇却不令人满意,第一次的失败过后,第二次的伟大尝试很快就到来了,而这一次,他们更是来到了开往遥远的非洲家园的轮船上。
此时,四位好友 再度团聚。
但他们发现,他们脚下已经不再是繁华的纽约城了,而是遥远的马达加斯加岛……
在动物园里,狮子和斑马成了好朋友,因为他们不知道彼此是天敌,他们在人类的饲养下衣食无忧。
当他们开始探险之旅时,我知道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矛盾将成为影片的最大冲突,我也知道最后必定是友情战胜了天性,我想知道的是这个矛盾怎样解决。
答案是鱼,影片中没有拟人化的鱼。
鱼被吃掉不同于主人公斑马被吃掉,这个结果不会让观众产生罪恶感,于是片里片外皆大欢喜。
影片秉承了梦工厂动画一贯的作风,恶搞加无厘头,一如既往地好笑与轻松,90分钟决不虚度。
最后说一句,水的质感做得棒极了,几可乱真。
作为一部动画片,《马达加斯加》基本上是中规中矩的作品,动画中的小动物们的话多也好,色彩的搭配有点重复繁复也好,这都算是一部还不错的动画片。
全3D的动画风潮是大约从《玩具总动员》开始的,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动画记忆。
《马达加斯加》的技术和画风都过于和其他的动画作品雷同,而动画人物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平庸性,缺少更鲜明的性格刻画。
动画里比较出彩的角色是那四只小企鹅,非常的可爱。
这部动画另外的一个缺点就是故事很单一,而且叙述的方式也很单一,故事的节奏又在不断的谈话中变慢,让这部动画片有些沉闷,一些笑料也设计的很蹩脚。
话唠斑马最喜欢玩口水,将那点口水耍的,绝活啊!
四只企鹅堪称活宝,绝对有组织有纪律,团伙作案完了团伙流窜,在狮子快要饿死的时候竟然想到做鱼生给他吃,那刀工,那叫一个出神入化,我简直星星眼了,倒回去将这段看了好几遍啊笑喷!
结尾那首move,超搞嘢的,听着很有想扭屁股的冲动!
嘿嘿
电影的主题实际上是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矛盾,而且压根没解决,最后的解决方式是借用水生动物。
难道鱼的命就不是命,就因为在本片里鱼不会说话,就低人一等,和企鹅狮子斑马不是一个层面的生物?
次要矛盾在于,斑马想要冒险想回归大自然,而狮子习惯于动物园的稳定生活。
但两人是朋友,四人一起长大,他们有相同的过去,彼此互相了解。
企鹅在情节推动上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想回南极所以给了斑马念头,四人被抓时也是企鹅占领了轮船使四人漂流,最后还是企鹅成为了对抗长尾狸猫的主要战力。
而戏份稍弱的猴子只有部分搞笑功能。
总结:本片是世间罕见的儿童教育片,处于相同地位的可能只有《冰川时代》。
建议带着四五岁的孩子一起观看。
也许我是第一个反面意见的人。
不喜欢把动画稿这么多深刻的寓意在里面,关于狮子吃斑马的设计,更是糟透了。
要么就童话般,狮子和斑马是好朋友;要不就现实些,这样变来变去会把小朋友搞糊涂di。
吸引我的最初是影片的名字,非洲第一大岛,世界第四大岛,五音节的词呵呵,很有意思,一如老友记里rose给长颈鹿的配音。
動物這型不討好,嘈雜,老土。唯一可愛的企鵝戲份太少。真係,實在太老土。或者不論合大人看吧。
为什么我听到了Chariots of Fire...
26 July 2012。兩顆半星 感覺和windy倆個人深夜吃了幾包卡樂b還是薯片什麽的膨化食品進肚 該笑的跟著笑一下 看完了像沒看一樣 好基友為自由不甘不願逃離城市記?anyway 海報很有愛還有菲力牛排們。
好有一群辨识度的配音,每次弱鸡Giraffe开口我脑海都浮现出Ross在喊pivot!
该死的我看着看着睡着了我可能真的不再适合欣赏动画电影了gosh 台湾翻译薅走了我半管血
企鹅小分队的四只~还有小狐猴好萌~ 国语 http://www.iqiyi.com/v_19rrn2ylo8.html
河马上岸,比基尼很有味道,哈哈!
规则有时候那么可怕,一旦你习惯了它,就不仅甘愿被束缚甚至害怕失去它,从来丢失了本性。
食肉动物alex在这个组合里真的很奇怪,美国式的幻想故事总是这样
很简单的主题,在wild的情况下,原本和睦的朋友是否会兵戎相见,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贪婪本性。动画很不错,很喜欢。笑着看到结束。
先看的2再看的1,1比2好很多,结构丰满人物也各有特点,最关键的在于2的故事实在有些太俗套了些,而1却值得每一个珍惜朋友的人思考
我想,我有斑马情结,有“马达加斯加”里面斑马的一样的愿望。/为别人打工又何尝不是跟动物园里面的老虎一样,虽然每天都有稳定的美味鲜肉,尚且舒适而安全的环境,可是,那毕竟是牢笼,那看不到一颗wild的星星,那里呼吸的只有汽车尾气。时间久了,连兽中之王也丧失了锐气,毫无斗志。/人的一辈子,是不是也打算被圈养到死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不可否认,我一直是动漫电影的忠实粉丝。。。
越是贱的角色越是会火,ice age里的倒霉松鼠,和madagascar里面的四只贱贱的企鹅。。其实我们中好多人都跟里面的ALEX一样,害怕改变;到了新的地方,就要去适应它,不要害怕改变而不去改变,生活就是应该充满挑战。
生活就是需要快乐 就是这样电影所带来的那种,有时在想,那些总喜欢把自己包装的很文艺的人,不累么?
画风不太喜欢,剧情也不够饱满,有点小无聊
多久之前看的忘了,反正不喜欢。疯吧,折腾吧,这样的风格没啥新鲜感。
各种熟悉的配乐 好像没有原创 没什么感受
讨厌斑马~~`超级爱狮子~~可怜的狮子~~`可怜的猫科动物~明明是不可解决的矛盾,怎么可能皆大欢喜~
要么就是年代太久远,要么就是没坐在电影院看,反正不好看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