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视我看了三遍,虽然有些朋友觉得它不好,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很喜欢它。
如果没有李建衡的这首“爱就足够”做配乐,也许就不能那么打动我的心。
我心中最难受的画面停留在吴天亮同意离婚后目送李萍离去的背影,同时放着这首伤心的歌,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总是拿一些标准去衡量,或者和别人比较。
看着朋友和心爱的人说去旅行就立马去旅行,我觉得这很幸福,我也想要这样自由的生活。
看着同事有个才华横溢非常优秀的老公,我觉得这很幸福,我也想要个这样的老公。
看着朋友一个个都买房了,我觉得这很幸福,我也想要早点拥有自己的房子。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中,我觉得渐渐迷失了,自己身边的幸福往往被我忽略,我仍然在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幸福,不知道什么样的幸福才适合我,不知道我的幸福还有多远。。
看了几集,觉得还不错。
看了之后一直让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片中还是比较欣赏李萍的。
她很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在别人眼中她所追求的不一定是幸福,但她自己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其实幸福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对幸福的概念都不同。
相信只要心中对幸福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并且会义无返顾的去追求,那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不同,所以总是在不停的追求叫幸福的东西。
因此幸福是没有终点的。
一类人,他做了什么,都不会影响别人对他的感觉,比如剧中的李萍。
一个温婉、善感兼具美貌的女人是这个地方永远的稀缺资源,梅婷的善睐的一双明眸更让这个形象轻易地支撑起整一部的长剧,而且看完了还有意犹未尽的牵缠。
这的确是一部拍"成功"了的片子。
李萍是幸运地拥有她个人的特质、资本,正因此在人群中她的人生产生聚集效应,所以能有这么多的同行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陪伴着展开寻找“幸福”过程,一起演绎出可堪追续的系列因缘。
但是从感性之外,就理性而言,我却以为这只是一部折腾得"漂亮"的戏目而已,全集看下来对观看者的现实理性就是一次小小的侵蚀过程,千疮百孔的历史现实被稀释得宛如一个可以忽视的舞台,而涂抹上某一种臆想的略带温暖的底色,这是不是主旋律的一种呢?
从表演和情节的感染中走出,慢慢地,一丝丝的欠然感一点点的积聚:创作者不一定有意为之,但套路是“正确的”,不外乎是在不能述说表达的现实里加增一些文艺的伪现实,如哪些歌舞晚会,尽量地占领大众的耳目视听,让懒惰的人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打住思考。
1)了解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给对方幸福。
2)怀揣着希望,才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演员演得都很好。
这部剧很小的时候和爸妈一起看过,现在重温。
每当片尾曲《爱就足够》想起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整个人都是心潮澎湃,激动而向往的。
可能是回忆在作怪,也可能是真的对这部剧动了感情。
这个剧的主角,李萍,争议很大。
有人说她自私自利不懂珍惜,有人说她勇敢为爱追求。
我觉得是因为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经历带入剧中,用自己的生活作为一杆秤来衡量剧中人物的价值和得失,所以会有不同的判断,对人物有不同的理解。
剧中的人物李萍一直用浪漫的想法追求、实现幸福生活。
从始至终,这部剧看完,我都想说,李萍是个复杂而又有追求有想法的女性!
她不是简单意义下的小女人或者安于现实的平凡女人,我很欣赏她。
我能感觉到编剧向我们传递的能量,他心里的李萍有血有肉,她温柔善良,在大山的日子里守着吴和孩子给尽了他们家的感觉;她勇敢自爱,当生活逐渐磨去自己的精神和意识时,她选择尊重自己的想法,离开安逸的生活追求幸福;她高贵浪漫,剧里的李萍绝对不是一个物质的女人,物质拴不住她,和小毛的生活没有和吴来的安逸太平,但她心里的安宁和幸福全写在了脸上。
试问这样的一个女性散发的魅力,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抵挡?
李萍是一个典型的形象美好与人格魅力相结合的女青年形象,从女性角度看来,她代表了很多女孩的梦想。
可是骨子里的诗书气和浪漫想法,还是没能逃过现实生活的残酷,李萍没有后悔过自己曾经的选择,可是最终小毛的死算是对李萍幸福生活最大的打击,再难过再难过也只能叹一句:命运造人!
吴天亮,是个男人,更是个英雄。
但是从家庭的角度来看,他实在太不合适了。
他有种把小爱化作大爱的能力,他是爱李萍的,却不懂得尊重李萍。
正是因为他爱李萍,他把李萍看作融为的自己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人,他要牺牲小我成就家国大义,就让李萍也一起卷入这场无声的牺牲和奉献中去。
却从来不问李萍是否心甘情愿。
剧中观众说,吴天亮这样的男人打着灯笼都难找,是,从人格和品质上来看,他的无私,大义,有责任心实在让人动容,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男子汉气概都像立于天地之间的一炳剑鞘,光芒万丈。
可这样一个大人物,他却偏偏没有意识到如何做好一个丈夫,如何疼爱除了同事战友以外为他牺牲最多的家人!
王小毛,我不能理解观众中以异样眼光看待他的人。
他的内心纯洁干净,真诚善良,热情勇敢,他的爱不是那种想要故意破坏别人婚姻的爱,他只是非常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人不能骗自己。
就像他自己所说,从来也没想过他们离婚,希望李萍幸福就好,他的初心只是喜欢只是一种祝福。
可是喜欢没有错,却不能不分场合不分适宜的随便表白,没有克制的爱和喜欢,会给别人造成一生的影响和困扰。
现实的生活往往离罗曼蒂克的东西,差的太远太远。
从婚姻的观点来看,王小毛是噩梦的开始,从爱情的观点来看,他却是浪漫的开始。
很多人说,年轻时选王小毛,老了就选吴天亮。
我却不这么想,要选就选王小毛,不是因为他是王小毛,而是他的懂你信你理解你,确是人这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幸福。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小毛的死是我一直以来的意难平。
剧里还有太多太多的人物要说了,靳英,李岚,于大路,李元,还有那个一出场就让人泪目的李金才老父亲.....每个人的生活交杂在一起,编织成一张酸甜苦辣咸的大网,连同这现实生活的无奈,意外和惊喜,将人生生困于网中,你我皆为网中鱼,唯愿手中一盏希望的光,能洒向网外,照耀幸福的海洋。
相比较隔靴搔痒的电视剧,原著更加深沉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女性的悲哀,狭小拥挤的住宅环境,一眼能望到头的人生轨迹,亲人都和她争抢生活资源没有任何改善的可能。
想改变命运无从下手,最后破罐子破摔,做出了惊世骇俗的举动,结果才发现是一场骗局,男主老牛吃嫩草,骗了女主女主背叛男主没有心理负担,下属戴了领导的绿帽一场闪婚半个月就告破产,充满了人性浓浓的黑暗。
背叛者固然没有好下场,给领导戴绿帽的被撞死,女主独自带孩子凄惨无比,而始作俑者男主却步步高升,这社会还真是分阶层的,小人物的作死恶有恶报大人物作死叫心思深沉作者石钟山陷入深深地思考……
几乎是天天下班了就惦记着看这个电视剧,直到荧幕上出现了靳英苍凉的眼神,我还在死等着广告结束想看最后的结局,结果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另一个新片。。。。
对于这个结局,我真是无语。。。
李萍口口声声念着小毛才是她的幸福,靳英又是她最好的朋友,她还能再和吴天亮在一起吗?
简直是对爱情的讽刺。
电视刚开始就有很多事情说明李萍的美丽,难道女人漂亮就可以没有道德麽?
就可以朝三暮四做第三者麽?
我谴责剧中要传递给 人们所谓的“爱情至上”的观点,没有生命哪来爱情,没有主体哪来意识??
看样子编著者不了解哲学。
是个荒唐主义者
这部片子这么多毒竟然也能通过,不像广电总局的作风啊。
爱情方面我就不说了,结了离,离了结,三角恋,什么的,太不严肃了。
关键是……关键是这里面还有很多反映社会主义的肿瘤的东西,突出的就是领导意志、人情社会,权力大于一切,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主要方式(在这部片子里几乎是唯一的方式),具体我就不举例了。
吴天亮确实像他自己讲的一样,粗粗拉拉的,不懂女人心思。
他是好人,却不是好丈夫。
他总是格外照顾别人,对自己家里人却疏于照顾。
做他最亲密的亲人,就意味着要和他一样奉献自己。
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很饱满了,就像王小毛说的,他胸怀很大。
他唯一留有遗憾的就是一个圆满的家庭。
权利是老男人的春药,这话是俗了点。
李萍嫁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官大,换个普通士兵王小毛就算接到了这张纸条也娶不了她。
脱下了军装,不能站在舰艇上,又不照顾女生的小心思的老男人都不可爱了。
李萍嫁人是受现实原因的逼迫,她因为现实逼迫远走他乡,又要向现实乞求浪漫,注定是不太可能的。
李萍嫁给吴天亮解决掉了物质上的困境,但是精神世界未能获得满足。
国剧就是这点不太好,女主生命中来来回回就这么几个人,圈子太小了,离了他转过头还只能是他了。
要我说,离开吴天亮未必就是王小毛。
她可以寻找到别的爱人啊,出场的男人来来回回就这么多。
女主真可怜,在这几个人里面打转,好桃花真是太少了。
李萍要找的幸福估计是海市蜃楼吧,是真空的吧。
文艺女青年的浪漫情思为现实所不容,很难快乐起来。
但文艺青年是以忧伤为营养的,如果不经历点戏剧人生,文艺青年的生命力就会停歇。
所以她只能不断在追求的路上,如果停止追求了,这对生命力是一个扼杀。
靳英这个人,没什么不好的,做闺蜜做朋友做老婆都不错,就是一开始也被浪漫冲昏了头脑。
人总要撞撞南墙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没有人一开始就懂得人生的大道理,知道怎样过好这一生。
她是一个成长的人物。
她知道自己当下想要什么,勇敢选择,外界困扰她的因素其实很少,她是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王小毛的事情实在令看官唏嘘,如果他懂事一点就不会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种种情思,也不会实名写下这些事了。
王小波写小说就从不透露真实的人的姓名,他怕授人以柄。
小毛很浪漫,但不够理智。
如果他理智一点,就不会靠近首长年轻貌美的妻子了。
如果他理智一点,就不会让自己的感情发展到无法收尾的地步了。
可是这就是人啊,这就是青年人不是吗?
感情大过天,其他的暂时想不了那么多。
我很同情李萍,她的一些精神上的需求是要比其他人高的,她敏感,多情,浪漫,文艺,对生活有坚持、有目标、有希望。
随军生活让她精神世界愈来愈枯燥乏味。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更高层次上的精神交流对一个人有知识的人来说很重要。
就像她说的,她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她作为一个曾经有过工作的,参与过集体劳动的人,如今就只能憋在军属大院里,孤零零的做着一些日复一日的家务活。
她渴望拥抱集体,她渴望灵魂展开翅膀自由翱翔,渴望一些智识的交流,这有错吗?
她的丈夫每天都和战友待在一起,有自己的事业,当然体会不到这种痛苦了。
不管是李萍,还是靳英,按照现代女性的看法来说,支持他们追求自己幸福的做法,但也许我们应该走的更远,不应该仅仅沉溺于一些表层的浪漫,还要找到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价值,与这个社会链接的真正的价值。
还有,请多关心关心伴侣吧,他们是来和我们分享生活的,这生活,不只限于物质层面的,不只是说吃饱穿暖,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好了,还要分享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我觉得剧到22集就可以结束了,三对家庭,三种幸福,女主此时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后面让小毛死实在无法接受!
喜欢看王志文的戏。编剧坏透了王小毛(佟大为)多好的一个人呀你怎么就舍得把他写死!片尾曲挺好听的。
剧情老套 不过演员们的演技还都比较青涩真实
起码比韩剧有深度吧,石钟山原著应该更好看……
半个多小时看了个解说版,故事情节都了解了。幸福有多远?大多数人可能只有失去时才能意识到曾经幸福过,而对于正拥有的一切却习以为常。所以看清自己的内心,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才能不被婚姻困住。李萍和老吴结婚又离婚,你也不能说她错了,错就错在她不是真的爱老吴。她和王小毛结婚,如果不是王牺牲,她可能也会继续幸福下去,就算日子辛劳一些,可家庭完整,经济上不富有却也有人疼有人爱。人生兜兜转转,那个大路成了她姐夫,做了厂长,混得也不错。你遇到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上了谁,谁是你选择的,然后命运的齿轮⚙️就转动开了。
陪太后看的,是他们那一带人的故事和思维。
军人为国家的奉献,在李萍这种女人眼里,不值一分钱。典型的八十年代自由主义思潮。越看越烦。
2022了,还是接受不了结婚离婚跟玩似的…其实懂对大海的向往,也懂大叔的爱与无奈,懂同龄人的浪漫,但人生就是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幸福不是常态。
其实幸福一直都在自己身边,珍惜呀!
这部剧的主题就是提倡女性要勇敢表达,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度,李萍,靳英都做到了,至于到底幸不幸福,只能听老天的安排了,因为嫁给吴天亮的幸福和嫁给王小毛的幸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零八年,王志文已经这么老了?佟大为演技差两口气,李岚演的最好
故事很有看头,女人,就要懂得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里头三观唯一还算正常的就是靳英。
陪我妈一起看的,这不就是一个恋海女人的婚内出轨嘛。。。看了原来的电视才觉得佟大为演技一点都没进步。。。
在五角FTP上有,于是就下载来看。也是深夜时分,想一口气刷完。
仔细一数梅婷这种类型的剧拍的好多
小学姥姥家
看的时候心里很惆怅
喜欢这部剧的价值观,女性有追逐幸福的权利,不爱了就离婚,男人也会为爱选择放手,就应该全国大规模播放,看看什么叫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另梅婷简直太美了。
心疼王志文,说到底还是梅婷的不切实际浪漫主义毁了两个人
恋海症。